混合和絮凝池设计

合集下载

混合絮凝池沉淀池施工方案

混合絮凝池沉淀池施工方案

混合絮凝池沉淀池施工方案1.工程前期准备(1)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计划,包括施工步骤、时间进度、设备使用、材料采购等。

(2)调度和组织好施工人员,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3)检查施工现场的环境和地基状况,确保施工安全。

2.设备安装(1)按照设计要求安装混合絮凝池的主要设备,包括搅拌机、出水口、进水口等。

(2)安装好设备后,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3.施工工艺(1)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出水口和进水口,确保水的进出口质量。

(2)配置好絮凝剂,准备好混合絮凝池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3)按照设计要求,投放絮凝剂到混合絮凝池中,开启搅拌机进行搅拌,使絮凝剂与污水充分混合。

4.完工验收(1)完工后,对混合絮凝池进行检查和测量,确保污水处理效果和水质要求达标。

(2)将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回收和处理废弃材料和废水,保护环境。

(3)进行混合絮凝池的试运行,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1.工程前期准备(1)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计划,包括施工步骤、时间进度、设备使用、材料采购等。

(2)调度和组织好施工人员,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3)检查施工现场的环境和地基状况,确保施工安全。

2.设备安装(1)按照设计要求安装沉淀池的主要设备,包括进水口、出水口、污泥排出口等。

(2)安装好设备后,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3.施工工艺(1)根据设计要求施工进水口、出水口和污泥排出口,确保水的进出口质量和污泥的排放顺畅。

(2)对沉淀池进行初步清理,去除沉淀物等杂质。

(3)将污水引入沉淀池中,通过自然沉淀和重力分离原理,使悬浮物沉淀到池底,清水经出水口排出。

(4)定期清理沉淀池,并对污泥进行处理和排放。

4.完工验收(1)完工后,对沉淀池进行检查和测量,确保污水处理效果和水质要求达标。

(2)将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回收和处理废弃材料和废水,保护环境。

(3)进行沉淀池的试运行,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综上所述,混合絮凝池和沉淀池的施工方案包括工程前期准备、设备安装、施工工艺和完工验收等步骤。

混凝沉淀池课程设计Word

混凝沉淀池课程设计Word

前言 (1)1.设计任务及原始资料 (1)1.1设计任务 (1)1.2 原始资料 (2)2.处理方案的确定 (2)2.1国内处理方案概况 (2)2.1.1物理化学法 (2)2.1.2生物法 (3)2.1.3改进型生物法 (4)2.1.4物化一生化相结合法 (5)2.2确定方案 (5)2.3工艺流程 (6)2.4混凝工艺说明 (6)3.主要设备及构筑物 (8)3.1混合阶段 (8)3.1.1混凝剂的选择 (8)3.1.2混凝剂的配制以及投加设备 (10)3.1.3混合与搅拌设备 (12)3.2 絮凝反应阶段 (15)3.2.1絮凝池的选择 (15)3.2.2 设计参数和要点 (16)3.2.3絮凝池的设计与计算 (17)3.3 沉淀阶段 (20)3.3.2设计参数和要点 (21)3.3.3沉淀池的设计与计算 (22)3.3.4沉淀池进出水系统的计算 (23)4.总结 (25)5.致谢 (26)6.参考文献 (27)前言制浆造纸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然而其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对于我国水环境的严重污染,已经成为工业污染防治的重点、热点以及难点。

制浆造纸废水主要有蒸煮废液、中段废水和造纸白水三个部分。

制浆与洗、选、漂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水的总和、包括洗涤水和漂白水系统称为中段废水。

中段废水由于造纸的生产工艺、产品的品种不同而使得其污染负荷由很大的差异。

一般来说中段废水颜色呈深黄色,占造纸工业污染排放总量的8%~9%,中段水浓度高于生活污水,BOD 和COD的比值在0.20到0.35之间,可生化性较差,有机物难以生物降解且处理难度大。

中段水中的有机物主要是木质素、纤维素、有机酸等,以可溶性COD为主。

目前,我国多采用混凝沉淀法和活性污泥法的联合处理工艺。

本次设计主要针对于造纸中段废水的混凝反应和沉淀工艺部分,以达到除去可悬浮固体颗粒的目的。

1.设计任务及原始资料1.1设计任务15000m3/天的造纸中段废水混凝反应、沉淀池的设计1.2 原始资料一造纸厂中段废水设计流量15000m3/天,SS=800mg/L,去除效率90%,沉淀时间2小时,最小沉速1.8m/h,采取混凝反应沉淀法处理SS,试设计混凝反应、沉淀池设备。

絮凝池和沉淀池设计参数

絮凝池和沉淀池设计参数

絮凝池和沉淀池设计参数在水处理工艺中,絮凝池和沉淀池是常用的处理设备,用于去除悬浮物和污泥。

它们的设计参数主要包括尺寸、容量、排放和沉淀性能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设计参数。

一、絮凝池设计参数:1.尺寸:絮凝池的尺寸一般由处理水流量和絮凝剂投加量决定。

尺寸通常包括长度、宽度和深度。

长度和宽度应为流经絮凝池的水的有效处理时间提供足够的水位。

深度要根据所需的絮凝效果和沉淀速度来选择,一般一米到两米之间。

2.容量:絮凝池的容量取决于所处理水的流量和处理要求。

容量应根据设计流量计算得出,同时要考虑到投加絮凝剂和混合的空间需求。

污水的流量通常可以根据单位时间内的用水量和人口数量来确定。

3.结构:絮凝池的结构一般为矩形池,也可以设计成圆形池。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以及方便清理和维护。

4.混合器:絮凝池通常配备混合器,用于将絮凝剂充分混合均匀,增加絮凝效果。

混合器可以有机械和气体两种类型,具体的设计参数包括混合速度、电机功率、混合时间等。

5.pH调节:在需要时,絮凝池可以配备pH调节系统,用于调节池内的酸碱平衡,以达到更好的絮凝效果。

pH调节参数包括控制范围、加碱剂量和加碱方式等。

二、沉淀池设计参数:1.尺寸:沉淀池的尺寸主要包括长度、宽度和深度。

长度和宽度应根据设计流量和上游絮凝池的尺寸来确定,以确保有足够的停留时间。

沉淀池的深度应根据沉淀速度来选择,一般为1米到两米之间。

2.容量:沉淀池的容量需要根据设计流量和上游絮凝池的容量来确定。

容量应根据停留时间和沉淀效果来计算得出,通常根据单位时间内的用水量和人口数量来确定。

3.排放水口:沉淀池需要设置排放水口,用于排放已经沉淀的污水。

排放水口的位置和尺寸需要根据沉淀效果和污水浓度来确定,同时要保证排放的水质符合相关的排放标准。

4.污泥处理:沉淀池会产生大量的污泥,需要考虑污泥的处理方式。

污泥处理参数包括污泥产量、排放方式(如独立沉淀池还是与其他处理设备连通)、浓度和湿度等。

机械搅拌絮凝池工艺设计

机械搅拌絮凝池工艺设计

机械搅拌絮凝池工艺设计机械搅拌絮凝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固液分离设备。

它通过机械搅拌的方式,将悬浮物与絮凝剂充分混合并凝聚成较大的颗粒,从而加快悬浮物的沉降速度,提高污水的净化效果。

接下来,我将针对机械搅拌絮凝池的工艺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机械搅拌絮凝池的设计要考虑到污水处理工程的具体情况,包括进水水质、处理量、处理工艺等。

根据进水水质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种类和用量的絮凝剂。

根据处理量的大小,可以确定池体的尺寸和搅拌设备的型号。

根据处理工艺的要求,可以确定池体的结构和配件的选择。

其次,机械搅拌絮凝池的结构设计要合理。

通常,机械搅拌絮凝池由池体、搅拌装置、絮凝剂投加装置和出水装置组成。

池体可以采用圆形、长方形或其他形状,根据处理量的大小和场地条件来确定。

搅拌装置可以选择离心搅拌器、下旋搅拌器或叶片搅拌器,根据絮凝剂的种类和水质情况来选择。

絮凝剂投加装置可以是直接投加或间接投加,根据絮凝剂的类型和投加量来选择。

出水装置可以采用倾斜板或倾斜筐,根据沉降物的特性来选择。

再次,机械搅拌絮凝池的运行参数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控制。

在开始运行之前,需要进行试验来确定最佳的投加剂量和混合时间。

投加剂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絮凝效果,混合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后续的沉降效果。

在运行过程中,要根据进水水质和处理结果来及时调整投加剂量和混合时间,以保证良好的絮凝效果和沉降效果。

最后,机械搅拌絮凝池的维护和管理要得到重视。

定期清理和检修搅拌装置,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定期更换和补充絮凝剂,以保持其活性和效果。

定期清理和维护池体和出水装置,以保证其畅通和有效。

同时,要进行现场观察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以确保机械搅拌絮凝池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

综上所述,机械搅拌絮凝池的工艺设计需要考虑污水处理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池体结构和配件类型,调整和控制运行参数,重视维护和管理。

只有在各个方面都做好设计,才能确保机械搅拌絮凝池的正常运行和优良的处理效果。

18.水质工程学 I —混凝 §2-6 混合和絮凝设施(3)(ppt文档)

18.水质工程学 I —混凝 §2-6 混合和絮凝设施(3)(ppt文档)
在广西南宁 自来水公司, 生产能力为40 万 m3/d,1982 年投产。
絮凝设施
水力絮凝反应设施
改变絮凝构筑物结构,通过流动过程 中的阻力将水流自身能量传递给絮凝 体,增加颗粒接触碰撞和吸附机会, 在絮凝过程中产生一定水头损失。不 能适应水质、水量变化。
机械絮凝反应设施 通过电机带动叶片搅拌,使水流产生 一定的速度梯度,将能量传递给絮凝 体,增加颗粒接触碰撞和吸附机会。 可随水质、水量变化随时改变转速, 以保证絮凝效果,能应用于任何规模 水厂。
隔板絮凝池 折板絮凝池 栅条絮凝池 穿孔旋流絮凝池
水平轴搅拌絮凝池 垂直轴搅拌絮凝池
5.组合使用日益增多 在隔板絮凝池前设机械絮凝池; 在旋流絮凝池后设隔板絮凝池; 效果好,但设备形式增多。
优点:
1、无论是同波还是异波折板间水流流动连续不 断,可行成众多小旋涡,提高了颗粒碰撞絮凝效果。
2、在折板的每个转角处,两折板之间的空间可 视为(CSTR)完全混合连续反应器,众多连续反应器 串联起来就接近或相当于推流型(PF型)反应器。所 以折板絮凝池接近推流型。
3、与隔板絮凝池相比,水流条件大大地改善, 在总的水流能量消耗中,有效能量消耗比例提高。所 需絮凝时间可以缩短,池子体积减小。
r2—浆板外缘旋转半径,m; r1—浆板内缘旋转半径,m;
CD—阻力系数;
—水的密度;
—相对于水的旋转角速度。
2.每个旋转轴所需电动机功率
N
P
1000 1 2
N—电动机功率
1—搅拌设备总机械效率(一般取0.75); 2—传动效率,可采用0.6-0.95。
注意:浆板线速度是以池子为固定参照物,相对 线速度为浆板相对水流运动线速度,其值为旋转线速 度0.5-0.75倍。只有浆板刚启动时,两者才相等,此 时浆板受的阻力最大,所以在选用电机时,应考虑启 动功率这一因素。但计算运转功率获速度梯度G值, 应按全部浆板所耗功率(P公式),或以旋转线速度 乘以0.5-0.75倍代入。见(P283例题)

混合絮凝沉淀池工作原理及辅助设备解析

混合絮凝沉淀池工作原理及辅助设备解析

混合絮凝沉淀池工作原理及辅助设备解析混合絮凝沉淀池根据微水动力学原理、胶体物理化学理论,融合流体边界层分离、澄清池接触絮凝理论,结合絮凝沉淀机理,形成“接触絮凝沉淀水处理技术”。

该设备用湍流涡旋控制原理和边界层理论,使得混合效率高,药剂利用充分,絮凝形成的矾花粒度好,尺度合适,密度大,沉淀既利用了浅池沉淀原理,又增加和强化了接触絮凝及过滤网捕作用,小颗粒泄漏少,沉后水浊度低,沉后出水浊度≤5NTU。

主要配置如下工艺设备:直列式混合器、星形翼片絮凝设备和V形斜板沉淀设备。

1、直列式混合器:直列式混合器在采用流体微水动力学原理来控制混合微观过程和宏观过程,在相同的水头损失下,提高直列式混合器混合效果。

它的主要原理是使水流通过列管时,在边界层的作用下,产生系列涡旋,并在其后的空间衰减,产生高频涡流,从而使混凝剂复杂的水解产物与原水中的胶体颗粒得到充分混合。

直列式混合器采用304不锈钢材质。

2、星形翼片絮凝设备:星形翼片絮凝设备主要原理是利用边界层脱离理论和颗粒碰撞的惯性效应,改变隔板的结构形式,同时改变翼片的形式,改变水流流经翼片附近的流态,增强了翼片控制能力,在不同的水流空间,当水流流经翼片后,在周围短时间会形成准均匀各向同性紊流,紊流中夹带了大量尺寸、强度一定的微小涡旋,在不断的流动过程中,导致涡旋离开原位置并进行彼此碰撞,加大了颗粒的有效碰撞次数,有效地提高了絮凝效果。

絮体颗粒碰撞、吸附,絮体本身产生强烈变形,使絮体中吸附能级低的部分由于变形揉动作用从而达到更高的吸附能级,并在通过设备后絮体变得更加密实,提高絮凝效果,缩短絮凝时间。

星形翼片絮凝设备采用304不锈钢材质,导流机构截面为星形,设置1~3片翼片。

3、V形斜板沉淀设备:V形斜板沉淀设备主要原理是综合利用沉淀机理和接触絮凝机理完成沉淀区中颗粒的分离过程,在利用沉淀机理的基础上,在设备内设置涡旋强度控制区域,减弱沉淀区中沉淀设备下部一定位置水流中的大涡旋强度,减少沉淀区水流的脉动。

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公式

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公式

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公式1.设计规模设计规模:Q=10万m3/d水厂自用水系数δ=5%2.格栅间格栅间两座,单座规模5万m3/d,水厂自用水系数δ=5%,单格设计水量Q=5×10000×1.05÷24÷3600=0.608m3/s。

栅条间歇:b=0.005m,栅前水深:h=4.25m,格栅齿耙厚:S=2mm,齿耙宽:30mm,间歇:70mm,格栅倾角:α=80°(1)设过栅流速v=0.20m/s栅条间歇数n=Q×(sinα) 0.5/(b×h×v)=0.608×(sin80)0.5/(0.005×4.25×0.15)=142,取150栅槽宽B=S(n-1)+bn=0.002×(150-1)+0.005×150=1.048m,取1.2m则实际栅条间歇数n=(B+S)/(b+S)=(1.2+0.002)/(0.005+0.002)=172实际过栅流速v= Q×(sinα) 0.5/(b×h×n)=0.17m/s(2)过栅水头损失计算h0=ξ×v2/2g×sinα=β(S/b)×v2/2g×sinα=2.42×(2/5)×0.172/(2×9.81)×sin80=0.0015mh1=h0×k=0.0005×3=0.0045m3.混合(1)池体设计采用两组机械混合池,每组分为串联的两格进行两级混合,每组处理水量为Q组=5×10000×1.05÷24÷3600=0.608m3/s。

每级混合时间均为30s,混合时间T总计60s,G值取500s-1×T/2=18.24m3单格池体有效容积W=Q组有效水深h采用4m,单格混合池面积=W/h=4.56m2单格尺寸L×B=2.2m×2.2m混合池壁设四块固定挡板,每块宽度0.25m(2)主要设备选用2套混合机械搅拌器,搅拌器直径D=1.0m,每级搅拌器提升量需保证每级混合池中处理水被提升3次。

混合絮凝池、沉淀池施工方案

混合絮凝池、沉淀池施工方案

混合絮凝池、沉淀池施工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污水处理成为生态环境保护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混合絮凝池和沉淀池作为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污水的净化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混合絮凝池、沉淀池施工方案,旨在为相关工程提供指导。

二、混合絮凝池施工方案1. 设计与准备在进行混合絮凝池的施工前,首先要进行详细的设计和准备工作。

确定混合絮凝池的尺寸、材料、结构等技术参数,并确保设计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同时,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混凝剂、泵浦、管道等。

2. 施工流程(1)土建施工:首先进行地基处理和基础施工,确保混合絮凝池的稳固性和承载力。

(2)结构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混合絮凝池的结构施工,包括搭建池体架构、安装管道等。

(3)设备安装:安装混凝剂加入设备、搅拌设备等关键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3. 安全与质量控制在混合絮凝池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同时,要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标准。

三、沉淀池施工方案1. 设计与准备沉淀池作为混合絮凝池后处理阶段的重要设备,其设计和准备同样至关重要。

在进行施工前,需要对沉淀池的整体结构和材料进行设计,并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2. 施工流程(1)土建施工:进行相关土建工程,包括地基处理、基础施工等,确保沉淀池的稳固性。

(2)结构施工:根据设计要求搭建沉淀池的结构,并进行管道安装等工作。

(3)设备安装:安装沉淀池所需的设备,如卸泥装置、出水口等,使沉淀池正常运转。

3. 安全与质量控制在沉淀池的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施工安全和质量管控,保障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四、总结混合絮凝池和沉淀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至关重要的设备,其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对工程的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操作,保障施工安全和质量,以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的有效运作和环境保护的顺利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和絮凝池设计1.机械搅拌混合池的设计设计基本要求浆板式搅拌器的设计参数搅拌所需功率例1-1 机械搅拌混合池计算2.机械搅拌絮凝池设计设计基本要求设计规定设计计算搅拌器转速计算搅拌器功率计算例 2-1 水平轴式浆板搅拌絮凝池计算例 2-2 垂直轴式浆板搅拌絮凝池计算混合和絮凝池设计存在于水和废水中的胶体物质一般都具有负的表面电荷,胶体的尺寸约在0.01~1.0μm,颗粒间的吸引力大大小于同性电荷的相斥力,在稳定的条件下,由于布朗运动使颗粒处于悬浮状态,为了除去水中的胶体颗粒,在水处理工艺常使用投加化学药剂---混凝剂,使胶体颗粒脱稳并形成絮体,这一过程称之为“混凝”;为促使“混凝”过程产生的细而密的絮体颗粒间的接触碰撞凝聚成较大的絮体颗粒,这一过程称之为“絮凝”。

只有当胶体颗粒获得完善的絮凝过程产生稠密的大颗粒絮体之后,才能在后序的沉淀池中藉重力被有效地除去。

絮凝作用有两种形式:⑴微絮凝和⑵大絮凝。

两种絮凝的基本区别在于涉及的粒子尺寸。

微絮凝的粒子围为0.001~1.0μm,其颗粒的絮凝是基于布朗运动或随机热运动而完成的;大絮凝系指大于1-2μm粒子的絮凝,则是通过诱发的速度梯度和粒子沉降速度差来完成。

为了强化絮凝过程,可投加絮凝剂,絮凝剂可为天然的或有机合成的聚合物。

由于“混凝”和“絮凝”两个过程所要求的水力条件是不相同的,在设计中常被置于混合池和絮凝池两个不同的单元去完成。

1.机械搅拌混合池的设计设计基本要求对混合池设计的基本要使投加的化学混凝剂与水体达到快速而均匀的混合,要在水流造成剧烈紊动的条件下投入混凝剂,一般混合时时间5~30秒,不大于2分钟。

但对于高分子絮凝剂而言,只要达到均匀混合即可,并不苛求快速。

混合池的设计以控制池水流的平均速度梯度G值为依据,G值一般控制在500~1000秒-1围,过度的(G 值超过1000S -1)和长时间的搅拌,会给后序的絮凝过程带来负面的影响。

机械混合所使用的浆板,多数采用结构简单、制作容易的叶片式浆板混合搅拌器。

图1为浆板式搅拌混合池示图。

图1 机械搅拌混合池混合池通常设计成圆形或方形,水深与池径之比一般为0.8~1.5,干弦为0.3~0.5m 。

混合池应加设挡板,挡板的作用是消除被搅拌液体的整体旋转,将液体的切向流动转变为轴向或径向流动,增大液体的湍动程度,后而加强了混合效果。

挡板一般设为4块,每块宽度B =(101~121)D (池径)。

L·式中若池形为方池,则以当量直径De替代D,当量直径De=1.13WL、W为边长。

浆板式搅拌器的设计参数叶浆式搅拌器设计参数如表1所示:表1 浆式搅拌器设计参数搅拌所需功率为达到混合池某一速度梯度G所需的搅拌功率可按式⑴计算:P=G2·μ·V ……⑴式中:P---搅拌功率(W);G---速度梯度(S-1);μ---被搅拌液体的动力粘度(N·S/m2);V---混合池有效容积。

V =Q ·t其中Q---搅拌流量(m 3/s ),t---停留时间(s )。

根据表1设计参数而设计的搅拌器,其轴功率可按式⑵计算:gbR C N D O 408Ze 43ρω= (KW )……⑵式中:C D ---阻力系数,C D ≈0.2~0.5; ρ---液体密度,(kg/m 3); ω---搅拌器旋转角速度,(rad/s )30nπω=其中 : n---搅拌器转速,(r/min );Z---搅拌器浆叶数,(片); e---搅拌器层数;b---搅拌器浆叶宽度,(m ); R---搅拌器半径,(m ); g---重力加速度,(m/s 2)。

设计时要检查根据式⑵计算的结果是否与式⑴的要求相接近,否则应调整浆板直径、浆板外缘线速度以及搅拌器层数,如仍不能使之接近,就应考虑选用另外类型的搅拌器,如推进式搅拌器。

例 ㈠ 机械搅拌混合池计算混合流量Q =5000m 3/d =0.058m 3/s ,水温为15℃,试设计混合池及搅拌器尺寸。

解:取混合时间t =30″池平均速度梯度G =600s -115℃时,水的动力粘度μ=1.142×10-3(N ·s/m 2) 混合池体积V =Q ·t =0.058×30=1.75m 3 为达到设定的G 值,所需的搅拌功率根据式 ⑴kw 715.0100030058.010142.16001000V ··322==⨯⨯⨯⨯=-μG P设混合池水深与混合池直径之比为15.1DH=,H =1.15D , V =0.785D 2·H =0.785D 2×1.15D =0.9D 3m V D 25.19.075.19.033=== H =1.15×1.25=1.43m取搅拌器直径m D d 95.025.13232=⨯==,取d =0.9m浆叶宽度 b =0.2d =0.2×0.9=0.18m 叶片数Z =2,单层设置。

取叶浆外缘线速度v =3.5m/s 。

搅拌器转速 min)/(749.05.36060r d v n =⨯⨯==ππ搅拌器旋转角速度 75.730==nnω rad/s 搅拌器轴功率:按式 ⑵gZebR C N Do 40843ρω=取C D =0.5 ρ=1000kg/m 3858.081.940845.018.01275.710005.043=⨯⨯⨯⨯⨯⨯⨯=o N (kw) > P =0.715 kw ,(可)此时池的平均速度梯度G 。

6551075.1142.11000858.03=⨯⨯⨯==v P G μ (s -1)>600 (s -1) 设挡板4块 每块宽度 m D B 1.01225.1121=== 长度 m H B 7.05.043.121=⨯==搅拌器距池底高度 E =0.6d =0.6×0.9=0.54m2. 机械搅拌絮凝池设计设计基本要求承接于混合池出水的絮凝池,要求其在池的水流速度由大变小逐渐转换。

在较大的反应速度下使水中的胶体粒子发生较充分的碰撞吸附凝聚,在较小的反应速度下使水中的胶体颗粒结成较大而稠密的絮体(绒体),以便在沉淀池除去。

为了确保沉淀池的沉淀效果,在絮凝池结成较大的絮体需要有足够的絮凝时间及相应的水力条件。

一般的絮凝时间为10-30分钟,并控制絮凝速度使其平均速度梯度G 值达到10~75s -1(一般控制在30~50s -1),使GT 值在104~105围以保证絮凝过程的充分和完善。

也有相关的报导称,在废水处理中的典型絮凝过程其停留时间在30~60min ,速度梯度为50~100s -1。

絮凝池宜与沉淀池合建,可避免已形成的絮体在水流经过连接管道时被打碎。

如确需分建,则连接管道的水流速度应小于0.2m/s ,并且要避免流速的突然升高或水头跌落。

目前常用的机械搅拌絮凝池有水平轴式和垂直轴式浆板搅拌器两种形式。

设计规定•池数应与沉淀池相协调,通常不小于2座;•絮凝池搅拌器排数一般为3-4排(不少于3排),水平式搅拌轴应设于池中水深的1/2处,垂直式搅拌轴应设于池中间;•叶轮浆板中心处的线速度,第一排采用0.4~0.6m/s,最后一排采用0.2m/s,各排线速度应逐渐减小;•水平轴式叶轮直径应比池深小0.3m,叶轮尽端与池子倒壁间距不应大于0.2m;•垂直轴式叶轮上层浆板顶端应设于池子水面下0.3m处,下层浆板底端应设于距池底0.5m处;•搅拌叶轮的浆板数目一般为4~6块,浆板长度不大于叶轮直径的75%;•每根搅拌轴上浆板总面积宜为水流截面积的10~20%,不宜超过25%。

每块浆板宽度为浆板长的1/10~1/15,一般采用10~30cm;•必须注意不要产生水流短流现象,此外,为避免池子水流与浆板同步旋转,垂直轴式搅拌器应在池壁设固定挡板,其做法与混合池设计同;•絮凝池深度应按水力高程系统的布置确定,一般为3~4m,立式絮凝池的深度可视具体情况适当加大;•为适应水量、水质以及药剂品种的变化,宜采用变速转动装置;•置于池的搅拌装置必须做防腐处理。

设计计算搅拌器转速计算常用的有两种计算方法: a . 根据已定的搅拌器线速度计算设n 档搅拌器,第n 档搅拌器转速应为:60D v n nn π=(r/min ) 式中:v n ---第n 档搅拌器浆叶中心处的线速度(m/s ) D 0---搅拌器浆叶中心处直径(m ) 中间几档搅拌器的转速可直接计算:nn n n n n n n 13221-=== ……⑶ 如设三档不同搅拌强度的搅拌机,第二档搅拌器转速为:312n n n = (r/min ) ……⑷如设四档不同搅拌强度的搅拌机,第二、第三档的搅拌器的转速分别为:34212 ·n n n = (r/min ) ……⑸32413 ·n n n = (r/min ) ……⑹ b . 根据已知速度梯度计算设n 档搅拌器,第n 档搅拌器转速,按下式⑺计算:33423)1(123960nP n nn RA K C VG n ∑-=μ (r/min ) ……⑺式中:G n ---第n 档搅拌速度梯度(s -1);μ----液体的动力粘度(N ·s/m 2); V-----絮凝池每格容积(m 3);C4----拖拽系数,与流体状态和运动物体和流体面积形状有关,紊流状态下,C 4=0.2~2.0,对于正交运动的柱体和薄板C 4=2.0;K n =第n 档液体旋转速度与浆叶旋转速度的比值,各档K 值自第一档的0.24逐渐变化至末档0.32; A-----每片浆叶的面积(m 2);R Pn ---第n 片浆叶中心点的旋转半径(m ),(333321n n P P P P R R R R ++=∑)。

各档搅拌机浆叶的形式是相同的,如第一档搅拌器的转速为n 1,则第n 档搅拌器的转速为:11321)11()(n K K G G n nn n --= (r/min ) ……⑻搅拌功率计算絮凝搅拌功率计算有两种方法: a . 一般计算法:gR R L Z C N R D 408)(42413-∑=ωρ(kw)……⑼式中:Z R ---同一旋转半径上的浆叶数;ρ---水的密度,γ=1000kg/m 3; L----浆叶长度,(m);R 1---搅拌器浆叶外缘的半径,(m); R 2---搅拌器浆叶缘的半径,(m); g-----重力加速度,(g =9.81m/s 2); C D ---阻力系数;ω---搅拌器旋转角速度,(rad/s )C D 值的确定方法一是采用0.2~0.5,二是根据浆叶宽度b 与长度L 之比确定,见下表2:表2 阻力系数C D 值b . T ·R ·Camp 计算法:34102nP v geA C N ∑=ρ (kw) ……⑽ 式中:C 4---拖拽系数,取C 4=2; e---搅拌器层数;v ρn ---第n 片浆叶中心点线速度,(m/s); A---每片浆叶的面积,(m 2); ρ---搅拌液体的密度,(kg/m 3); g---重力加速度,g =9.81m/s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