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汤的功效与作用
桔梗汤方剂配方

桔梗汤方剂配方桔梗汤【方剂名】桔梗汤,出自汉·《伤寒论》。
本方又名“甘桔汤”。
【组成】桔梗三钱(9克)、甘草二钱(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宣肺化痰,利咽止痛。
【主治】主治咳嗽有痰,咽喉肿痛,舌红苔薄黄,脉数。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扩张、放射性食管炎、咽性咳等病症。
1.支气管扩张:应用桔梗汤加减治疗支气管扩张34例,与西医常规治疗(祛痰、引流、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治疗作对照,疗程7日。
以双肺哮鸣音及湿啰音消失,7日内咳嗽、咳血、咳脓痰消失为痊愈标准。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83.33%。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年第2期)2.放射性食管炎:应用加味桔梗汤治疗放射性食管炎40例,与蒙脱石冲剂治疗40例作对照,疗程从放疗第1日开始持续至放疗结束。
观察治疗前后Kamofsky评分的变化,治疗组Kamofsky评分增加率为47.5%,对照组增加率为17.5%;根据VAS疼痛评分标准,治疗组疼痛改善率57.5%,对照组15%;治疗组食欲增加率为45%,对照组食欲增加率12.5%。
(《云南医药》2013年第2期)3.咽性咳桔梗汤中药复方合YAG激光治疗咽性咳40例,与单纯YAG激光治疗40例作对照,疗程1周。
以咽部不适、干燥、干咳、异物感、灼痛等症状消失为痊愈标准。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87. 5%。
(《光明中医》2007年第5期)【方解】本方用于治疗咽喉肿痛。
方用桔梗宣肺利咽,甘草清热解毒,两者一宣一清,祛痰止咳,利咽止痛。
临床应用以咽喉肿痛、咳嗽痰多为辨证要点。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猩红热、肺癌、夫吾、尊痈、急性支气管炎等证属痰热滞咽的病症。
【方歌】甘草桔梗治咽痛,消炎解毒妙堪用,阴中伏热结于喉,切忌苦寒投此证。
《伤寒论》名方桔梗汤

桔梗汤(桔梗+甘草)
【方剂组成】桔梗10 克,甘草18 克
【用法】煎法同甘草汤。
【方解】桔梗味辛微温而有排脓作用,并有治胸胁痛的功能,于甘草汤加入此味,故治甘草汤证而有上述的桔梗证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311 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注解:见甘草汤方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第12 条: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
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注解:咳而胸满,即因咳而胸满的意思。
振寒、脉数为有痈脓之候。
多咳唾故咽干。
里无热故不渴。
时出浊唾腥臭以至吐脓如米粥者,此肺痈的明征,宜以桔梗汤主之。
按:肺痈用桔梗,不只为排脓,并亦治胸胁痛,临床于肝炎患者,诉肝区痛剧则常于适方加桔梗,确有效验。
《神农本草经》谓桔梗治胸胁痛如刀刺,可信。
【辨证要点】咽痛、咳吐浓痰、或胸痛者。
安肺桔梗汤的功效与作用

安肺桔梗汤的功效与作用
各种中药方剂都有自己独特的功效,在电视上大家应该都看过关于中药方剂的介绍,它能够很好的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而且没有什么副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中药方剂安肺桔梗汤的作用。
【处方】
杏、蒌、枳、桔、归、耆、二母、桑皮、防己、百合、苡仁、地骨、葶苈、五味、草。
【功能主治】
利气疏痰,降火排脓。
主肺痈。
【摘录】
《类证治裁》卷二
看完了上面的介绍后,大家是否对安肺桔梗汤有一定的了解了呢。
其实安肺桔梗汤本身是没有什么害处的,但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些人不适合服用,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吃之前,咨询医生,问清楚后再食用。
第1 页。
桔梗汤的功效与作用

桔梗汤的功效与作用桔梗汤的功效与作用说到养生,很多人会侃侃而谈,由此可知,大家对于养生的关注。
那么大家了解中药方剂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药方剂桔梗汤的有关介绍。
【处方】桔梗(五钱)甘草(三钱)【功能主治】治伤寒咽痛。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后服。
【摘录】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处方】桔梗(细.微炒)、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陈皮(去瓤),各十两;枳实(麸炒赤黄)五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除痰下气。
治胸胁胀满,寒热呕哕,心下坚痞,短气烦闷,痰逆恶心,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中盏,入生姜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别名】如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
【处方】桔梗3克甘草6克【功能主治】宜肺利咽,清热解毒。
治风邪热毒客于少阴,上攻咽喉,咽痛喉痹,风热郁肺,致成肺痈,咳嗽,胸满振寒,咽干不渴,时出浊沫,气息腥臭,久则吐脓者。
【用法用量】以水300毫升,煮取21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摘录】《伤寒论》【别名】桔梗半夏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处方】桔梗(锉细,微炒)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陈皮(去瓤)各300克枳实(麸炒赤黄)150克【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除痰下气,消痞散满。
治胸胁胀满,寒热呕哕,心下坚痞,短气烦闷,痰逆恶心,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5片,同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处方】桔梗(去芦)贝母(去心、膜)当归(去芦,酒浸)瓜蒌子枳壳(去瓤,麸炒)薏苡仁(炒)桑白皮(蜜水炙)防己各30克甘草节(生用)杏仁(去皮、尖,麸炒)百合(蒸)各15克黄耆(去芦)45克【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肺痈,心胸气壅,咳嗽脓血,心神烦闷,咽干多渴,两脚肿满,小便赤黄,大便多涩。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服,不拘时。
桔梗汤方药组成

桔梗汤方药组成一、桔梗汤方的简介桔梗汤方是中医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方剂,由桔梗、麻黄、杏仁、苦杏仁、生甘草组成。
这个方剂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痰多等症状。
下面将详细介绍桔梗汤方药组成及其功效。
二、桔梗汤方药组成及功能桔梗汤方药组成包括以下几种中药材:1. 桔梗桔梗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辛、温、苦的性味。
它有宣肺理气、化痰止咳的功效。
在桔梗汤方中,桔梗主要起到宣肺散寒、宣通肺气的作用,能够缓解肺部阻塞的症状,促进痰液排出。
2. 麻黄麻黄是一种温药,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它是桔梗汤方的主要成分之一,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等寒邪侵袭引起的症状。
麻黄能够散寒发散,促进体内的阳气运行,从而缓解寒邪对身体的影响。
3. 杏仁杏仁具有苦、甘、温的性味。
它有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在桔梗汤方中,杏仁主要起到平喘化痰的作用,能够缓解咳嗽、痰多等症状,提高人体免疫力。
4. 苦杏仁苦杏仁是桔梗汤方的主要组成之一,具有苦、温的性味。
它有止咳平喘、消痰散结的作用。
苦杏仁能够改善肺部的痰湿症状,缓解肺部不适,提高呼吸道的通畅度。
生甘草是一味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甘、平的性味。
它能够补中益气、解毒止痛。
在桔梗汤方中,生甘草主要起到调和药性、增加药物的味道,同时还有助于改善肺部症状、缓解炎症。
三、桔梗汤方的应用范围桔梗汤方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广泛应用于临床。
它适用于以下症状和疾病:1. 风寒感冒由风寒邪气引起的感冒,表现为头痛、发热、咳嗽等症状。
桔梗汤方能够散寒发散、宣肺通窍,帮助提高机体的抵抗力,缓解感冒症状。
2. 咳嗽、痰多由于寒邪侵袭或湿气阻滞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状。
桔梗汤方中的中药材能够润肺止咳、化痰,改善肺部症状,促进痰液排出。
3. 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
桔梗汤方中的中药材能够平喘化痰,缓解肺部症状,改善患者的呼吸质量。
4. 肺炎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发热、咳嗽、胸闷等症状。
桔梗茯苓汤祛痰止咳的经典方剂

桔梗茯苓汤祛痰止咳的经典方剂桔梗茯苓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用于祛痰止咳。
本文将介绍桔梗茯苓汤的方剂组成、作用原理、适应症以及使用方法等内容。
一、方剂组成桔梗茯苓汤的主要成分有桔梗、茯苓、白术、川贝、甘草。
桔梗具有祛痰止咳、行气解表的作用;茯苓能利水渗湿、健脾祛湿;白术有健脾温中、益气养胃的功效;川贝能清肺化痰、润肺止咳;甘草具有调和诸药作用,可缓解药性的刺激。
二、作用原理1. 祛痰化痰:桔梗茯苓汤主要通过桔梗、川贝的祛痰作用来化痰。
当体内痰湿郁滞时,容易导致咳嗽、痰多等症状。
桔梗和川贝能刺激呼吸道,促进痰液的排出,从而起到祛痰化痰的作用。
2. 温化脾胃:茯苓、白术具有健脾温中的作用,能够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湿气的排除。
湿气郁滞脾胃,容易导致咳嗽、痰多等症状,茯苓、白术能改善脾胃功能,减少湿气的产生。
3. 缓解咳嗽:桔梗茯苓汤中的川贝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能够缓解咳嗽症状,舒缓呼吸道。
三、适应症1. 湿痰咳嗽:桔梗茯苓汤适用于湿冷痰饮郁于胸膈,引起咳嗽、痰多等症状的患者。
如咳嗽时喉中有痰声,咳嗽痰多,痰色白稠,发热、恶寒等。
2. 湿热痰饮:桔梗茯苓汤也适用于湿热痰饮郁于胸膈,引起咳嗽、痰多等症状的患者。
如咳嗽痰黄稠厚,口苦、口干、口渴等。
3. 脾胃虚寒型咳嗽:由于脾胃虚寒,水湿停聚在体内,引起咳嗽、痰多等症状。
此时,桔梗茯苓汤能温化脾胃,缓解咳嗽症状,提高体内湿气的排泄能力。
四、使用方法1. 准备材料:桔梗、茯苓、白术、川贝、甘草。
按照医生的建议比例配制,一般为桔梗10g,茯苓10g,白术10g,川贝1g,甘草5g。
2. 制作方法:将药材加入适量水中煎煮,约20分钟。
待药液冷却后,滗出渣料,取得药液即可。
3. 用法用量: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口服200ml,每日2-3次,儿童酌情减半。
根据个体差异,医生可能会调整剂量。
4. 注意事项:过敏体质、孕妇、儿童、老人在服用桔梗茯苓汤前,应咨询医生,并按医嘱合理使用。
《伤寒论》113方——桔梗汤

《伤寒论》113方——桔梗汤第八十八方——桔梗汤附:据报道,在广州中医学会举行的1962年年会上,王俊民老中医根据三十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纠正了前人“桔梗汤喉痛不可轻用”的说法,认为桔梗汤治喉痛,只要对症使用,效如桴鼓。
(《广东中医》1963年1期封底)《经方研习》1咽痛——姜春华医案周某,女,10岁。
连续发高热三天未退,体温40.5℃,注射青霉素及内服四环素热度未见下降,咽喉疼痛,喉部红,充血,并见滤泡,至五官科医院检查为急性咽喉炎,注射红霉素,体温未见下降,以桔梗甘草汤加减:桔梗9克生甘草6克蒲公英15克板蓝根15克柴胡15克黄芩9克山豆根15克炒谷、麦芽各9克,方3剂当晚服药一剂后,体温下降至38.6℃,但发现有腹泻,分析可能为药味苦寒,加生姜5片以矫正药性。
第二日服药第二剂后头出汗,体温从38.6℃下降到37.6℃,喉头红肿面积缩小,仅剩中间一块。
三剂药尽,体温下降至37.2℃,咽喉不痛,红肿全消。
按:本例为急性咽喉炎,故以桔梗汤及小柴胡汤加减;其中山豆根、板蓝根性味苦寒,配蒲公英用于咽喉肿痛、热毒炽盛之证,故可辅佐桔梗汤解毒、利咽、消肿,药仅三剂,病果痊愈。
《经方发挥与应用》论:本案是外感病,不是少阴脏病。
虽用的清热解毒法,但本案也不是温病,高热三天,也是太阳伤寒,经热不泄,所以高热,没有解表,热也能退,大概是柴胡与黄芩,和解少阳的路子,但也没见少阳经证。
少阳一,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
此咽痛者,是少阳病咽干的变证?本案是外感,不是少阴脏寒,亡阳之火冲,而甘桔汤也能治此类型咽痛,也是降逆散结之理。
以下的医案,很多都看不懂,从外感解度,还能理解一点,解表清热,合方桔梗汤,降逆散结,也能治愈咽痛。
我解甘桔汤,不能用解表清热,反而有的医案,就解表清热药,这就很尴尬,难到解错了。
甘桔汤,内寒者合方温之,外感者合方清解,能治咽痛,皆是降逆散结之理。
而桔梗汤,也是肺痈之方,外感病,肺热生痈,也是主方。
桔梗汤舒缓喉咙疼痛

桔梗汤舒缓喉咙疼痛喉咙疼痛是常见的症状,可能由于感染、过度用声或其他原因引起。
在寻找缓解喉咙疼痛的方法时,很多人会选择传统草药疗法。
桔梗汤就是其中一种被广泛使用的中草药配方,被认为能够有效舒缓喉咙疼痛。
本文将详细介绍桔梗汤的制作方法、功效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I. 桔梗汤的制作方法桔梗汤的制作并不复杂,下面将一步步为您介绍具体的制作方法:1. 准备材料:- 橘梗:20克- 桔皮:5克- 柴胡:10克- 生姜:3片- 蜂蜜:适量- 温水:500毫升2. 制作过程:a. 先将橘梗、桔皮、柴胡和生姜洗净备用。
b. 将以上四种草药放入炖盅或大碗中。
c. 加入500毫升温水,盖上盖子或用保鲜膜封好。
d. 将炖盅或大碗放入蒸锅中,用中小火蒸煮30分钟。
e. 蒸煮结束后,取出草药,并用纱布过滤出汤液。
f. 汤液稍凉后,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即可。
II. 桔梗汤的功效桔梗汤的主要功效是舒缓喉咙疼痛,它所含有的草药成分具有以下作用:1. 桔梗:具有清肺利咽、润燥化痰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喉咙疼痛和干咳咳嗽的症状。
2. 桔皮:能够疏散食滞,行气止痛,有助于消除咽喉部的不适感。
3. 柴胡:能够理气和胃,舒缓肝气郁结引起的喉咙疼痛。
4. 生姜:具有温胃散寒的效果,能够舒缓因寒气引起的喉咙不适。
5. 蜂蜜:具有润燥、止咳平喘的功效,能够缓解咽喉炎引起的喉咙疼痛。
III. 使用注意事项尽管桔梗汤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喉咙疼痛缓解方法,但在使用时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建议在喉咙疼痛初期就开始使用桔梗汤,以提高疗效。
2. 临床草药剂量可能因人而异,建议在使用前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
3.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不适症状或喉咙疼痛无明显改善迹象时,应及时停止使用桔梗汤并咨询医生。
4.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和长期服药患者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的指导。
5. 桔梗汤仅用于舒缓喉咙疼痛的症状,若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及时就医。
总结:桔梗汤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中草药配方,可用于缓解喉咙疼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桔梗汤的功效与作用说到养生,很多人会侃侃而谈,由此可知,大家对于养生的关注。
那么大家了解中药方剂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药方剂桔梗汤的有关介绍。
【处方】桔梗(五钱)甘草(三钱)【功能主治】治伤寒咽痛。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后服。
【摘录】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处方】桔梗(细.微炒)、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陈皮(去瓤),各十两;枳实(麸炒赤黄)五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除痰下气。
治胸胁胀满,寒热呕哕,心下坚痞,短气烦闷,痰逆恶心,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中盏,入生姜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别名】如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
【处方】桔梗3克甘草6克【功能主治】宜肺利咽,清热解毒。
治风邪热毒客于少阴,上攻咽喉,咽痛喉痹,风热郁肺,致成肺痈,咳嗽,胸满振寒,咽干不渴,时出浊沫,气息腥臭,久则吐脓者。
【用法用量】以水300毫升,煮取21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摘录】《伤寒论》【别名】桔梗半夏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处方】桔梗(锉细,微炒)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陈皮(去瓤)各300克枳实(麸炒赤黄)150克【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除痰下气,消痞散满。
治胸胁胀满,寒热呕哕,心下坚痞,短气烦闷,痰逆恶心,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5片,同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处方】桔梗(去芦)贝母(去心、膜)当归(去芦,酒浸)瓜蒌子枳壳(去瓤,麸炒)薏苡仁(炒)桑白皮(蜜水炙)防己各30克甘草节(生用)杏仁(去皮、尖,麸炒)百合(蒸)各15克黄耆(去芦)45克【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肺痈,心胸气壅,咳嗽脓血,心神烦闷,咽干多渴,两脚肿满,小便赤黄,大便多涩。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服,不拘时。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别名】宁肺桔梗汤(《外科正宗》卷二)。
【处方】桔梗(炒)贝母(去心)当归(酒拌)瓜蒌仁枳壳(麸炒)薏苡仁(微炒)桑白皮(炒)甘草节防己(去皮)各3克黄耆(盐水拌炒)百合(蒸)各4.5克五味子(杵炒)甜葶苈(炒)地骨皮知母(炒)杏仁各1.5克【功能主治】治肺痈咳而胸膈隐痛,两胠肿满。
咽干口燥,烦闷作渴,浊唾腥臭。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处方】桔梗8分,瓜蒌仁8分,百合8分,防风8分,当归8分,枳壳8分,黄耆8分,贝母8分,玄参8分,白鲜皮8分,薏苡仁8分,杏仁5分,甘草5分,黄芩8分。
【功能主治】肺痈,咳嗽吐脓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焦氏喉科枕秘》【处方】桔梗(去芦头,炒)1两,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白术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桂(去粗皮)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木香半两,枇杷叶(拭去毛,炙)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掣胸中不利,时咳泄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处方】桔梗(炒)1分,大黄(锉,炒)1分,麻黄(去根节)1分,枳壳(去瓤,麸炒)1分,大腹皮(锉)1分,柴胡(去苗)1分,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分,羌活(去芦头)1分,木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肺实上气,面目浮肿,大便燥。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八【处方】桔梗(锉,炒)半两,黄柏(去粗皮,炙,锉)1分,大黄(锉,炒)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脑疳。
头发作穗,头皮光急,或有疮,或时腮颔肿,眼目不明,积渐羸弱。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以水1小盏,加生地黄长2寸(拍破),同煎至4分,去滓,分温2服,早晨、日晚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二【处方】桔梗(炒)3分,紫菀(去苗土)3分,麦门冬(去心,焙)1两3分,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月内及百晬暴嗽,吐乳呕逆,不得息。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五【处方】桔梗(去芦头)半两,半夏(汤洗7遍,培干)半两,紫苏叶(微炒)半两,石膏半两,甘草(炙)半两,皂荚(烧炭存性)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咳嗽呀呷,咽膈不利。
痰壅。
【用法用量】《医方类聚》引《医林方》有人参。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张涣方【处方】前胡(去芦)1两,赤茯苓1两,人参(去芦)1两,枳壳(炒,去瓤)1两,甘草(炙)1两,半夏(切作片子,姜汁浸2宿,焙),桔梗(去芦)半两,陈橘皮(去白)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中上焦不和,气道隘塞,水饮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大盏,加生姜5片,煎至6分,去滓带热服,1日2-3次,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四十三引《卫生家宝方》【处方】桔梗2两,甘草2两,薏苡仁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肺痈初萌。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六引《卫生家宝》【处方】桔梗1两半,半夏曲2两,陈皮1两(去白),枳实1两(麸炒),白茯苓1两(去皮),白术1两半,厚朴1两(姜制,炒香)。
【功能主治】和中。
主上焦气热上冲,食已暴吐,脉浮而数。
涩脉关前胃气并。
【用法用量】《嵩崖尊生》有木香。
本方方名,《玉机微义》引作“和中桔梗汤”。
【摘录】《保命集》卷中【处方】当归身1分,马勃1分,白僵蚕3分,黄芩3分,麻黄5分(不去节),桔梗1钱,甘草1钱,桂枝少许。
【制法】上为粗末,作1服。
【功能主治】咽肿微觉痛,声破。
【用法用量】水2大盏,煎至1盏,去滓,食后稍热服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处方】桔梗1两(炒),漏芦(去芦头)半两,钟乳粉半两,蛴螬3分(炙干)。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六【处方】桔梗、前胡、红花、荆芥、蝉蜕、僵蚕、大力、灯心、通草。
【功能主治】痘疮五5-6日已过,痘脚已齐,浆势欲行。
【摘录】《医宗己任编》卷三【处方】桔梗3钱,红花5钱,苏木5钱,芒消5钱,猪苓3钱,泽泻3钱,大黄1两,归尾5钱,桃仁4钱。
【功能主治】跌扑损伤,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童便、酒各半,煎服【摘录】《伤科补要》卷四【处方】桔梗、香附、山栀、黄芩、前胡、贝母、知母。
【功能主治】火郁于肺,咳嗽。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一【处方】桔梗3钱,甘草3钱,葱3根,豆豉1撮【功能主治】产后外感风寒,咳嗽。
水煎,缓缓服。
【摘录】《一盘珠》卷七【处方】紫苏叶、桔梗、麻黄、桑白皮、杏仁、赤茯苓、天冬、百合、川贝母、前胡。
【功能主治】风寒子嗽。
【摘录】《金鉴》卷四十六【处方】桔梗、半夏、陈皮、枳实。
【功能主治】痰结饱闷眩晕者。
【摘录】《伤寒大白》卷二【处方】桔梗3钱,甘草1钱,抚穹1钱,香附1钱,炒栀1钱,前胡1钱,贝母1钱。
【功能主治】小儿郁火,干咳无痰。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嵩崖尊生》卷十五【处方】黄芩、连翘、栀子、薄荷、桔梗、竹叶、甘草、大黄各等分。
【功能主治】表里两解。
主感冒时疫挟热者。
【用法用量】加灯心,水煎服。
【摘录】《治痢捷要新书》【处方】牛蒡、玄参、升麻、桔梗、犀角、黄芩、木通、甘草。
【功能主治】疏热开结。
主咽喉诸病。
风火结痰,喉痹疼肿,咽物妨碍。
【用法用量】《医略六书》有荆芥穗,无升麻。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风火结痰,其喉为痹,故咽物妨碍,咽喉肿痛焉。
牛蒡子疏风解热,乃喉痹要药;乌犀角清胃凉心,能善解热毒;桔梗清利咽喉之痛;玄参清降上浮之火;荆芥散热退肿;黄芩清肺凉膈;小木通降心火以热从溺泄;生甘草泻火毒能和药缓中。
煎令微温,俾火化风消,则结痰自开而咽喉肃清,喉痹无不退矣。
此疏热开结之剂,为喉痹疼肿之专方。
【摘录】《证治汇补》卷四【处方】桔梗1两,桑白皮1两,甘草5分,贝母5分,诃藜勒5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伤寒汗下后,喘嗽烦躁,气滞涩,邪气逆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加五味子、乌梅肉各1钱同煎服。
【摘录】《云岐子保命集》卷下【处方】桔梗(炒)1钱,贝母(去心)1钱,当归(酒浸)1钱,瓜蒌仁1钱,枳壳(麸炒)1钱,薏苡仁1钱,桑白皮(炒)1钱,甘草节1钱,防己(去皮)1钱,黄耆(盐水拌炒)1钱5分,五味子(捣,炒)1钱5分,百合(蒸)1钱5分,葶苈(炒)5分,地骨皮5分,知母(炒)5分,杏仁5分。
【功能主治】肺痈咳嗽,胸膈两胁作痛,咽干口燥,烦闷作渴,时出臭浊。
【用法用量】宁肺桔梗汤(《外科正宗》卷二)、十六味桔梗汤(《张氏医通》卷十六)。
【摘录】《外科枢要》卷四【处方】桔梗1钱,贝母1钱,当归8分,瓜蒌子8分,枳壳(炒)5分,薏苡仁8分,桑白皮5分,防己5分,甘草节3分,黄耆5分,杏仁(去皮,炒,另研)3分,百合3分。
【功能主治】清热散肿。
主肺痈。
心胸气壅,咳嗽脓血,神烦闷,咽干多渴,两脚肿满,小便赤黄,大便多涩。
【用法用量】《增订治疔汇要》有玄参、防风。
【摘录】《医学正传》卷六引《录验》【处方】桔梗(炒,锉)半两,旋覆花半两,好贝母(去心)半两,防风(去杈)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桑根白皮(锉)1分,人参1分,前胡(去芦头)1分,鳖甲1分,白茯苓(去黑皮)1分,蒺藜子(锉,去角)1分,甘草(炙,锉)1分,黄耆(锉)1分,天门冬(去心,焙)1两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肺劳咳嗽,唾痰涎,上气喘急,时发寒热,疼痛;亦治肠风下血,诸气羸弱。
【用法用量】每服3钱,沸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七【处方】桔梗(锉,炒)1两,甘草(炙)半两,知母(焙)半两,柴胡(去苗)1两半,大黄(锉,炒)半两,鳖甲(去裙襕,醋炙)2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分为6帖。
【功能主治】寒热似疟。
【用法用量】每帖用童子小便2盏,加葱白3茎,豉半合,浸食顷,煎取1盏,去滓,食后分温2服,日1帖。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处方】川贝、桑皮、瓜蒌、玄参、当归、桔梗、竹叶、甘草、枳壳、杏仁、百合。
【功能主治】上焦风壅热毒,喉痹热肿。
【摘录】《麻症集成》卷四【处方】桔梗(锉,炒)1两,甘草(炙)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干姜(炮)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霍乱。
吐利已定,汗出厥冷,四肢拘急,腹中痛不解,脉欲绝。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处方】天冬6分,桔梗1钱半,紫苏8分,知母4分,甘草4分,杏仁10粒,陈皮4分,黄芩8分,贝母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