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换热器型号的表示方法
换热器型号说明

换热器型号含义
1、前端管箱形式:
A:平盖管箱;
B:封头管箱;
C:用于可拆管束与管板制成一体的管箱;
N:与管板制成一体的固定管板管箱;
D:特殊高压管箱;
2、壳体形式:
E:单程壳体;
F:具有纵向隔板的双程壳体;
G:分流;
H:双分流;
I:U形管式换热器;
J:无隔板分流(或冷凝器壳体);
K:斧式重沸器;
O:外导流;
3、后端结构型式:
L:与A相似的固定管板结构;
M:与B相似的固定管板结构;
N:与C相似的固定管板结构;
P:填料函式浮头;
S:钩圈式浮头;
T:可抽式浮头;
U:U形管式;
W:带套管填料函式浮头;
4、管壳式换热器型号及标记
管壳式换热器分为Ⅰ级和Ⅱ级。
Ⅰ级换热器采用较高级冷拔换热管,适用于无相变传热和易产生振动的场合;
Ⅱ级换热器采用普通级冷拔换热管,适用于重沸、冷凝传热和无振动的一般场合。
换热器的型号按如下方式表示。
换热器类型标记示例:平盖管箱,公称直径500mm,管程和壳程设计压力均为1.6MPa,公称换热面积54m2,较高级冷拔换热管,外径25mm、管长6m,4管程单壳程的浮头式换热器,标记为:
AES500—1.6—54—6/25——4I
封头直径,公称直径700mm,管程设计压力2.5MPa。
壳程设计压力1.6MPa,公称换热面积200m2,较高级冷拔换热管,外径25mm、管长9m,4管程单壳程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标记为:
BEMB700—2.5/1.6—200—9/25—4I
管堵材料的硬度应不超过管子材料的硬度,堵死的管子总数不得超过该管程总管数的10%。
管壳式换热器规格标准

管壳式换热器规格标准一、介绍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换热设备,可以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药、食品等行业的热交换过程中。
在使用管壳式换热器之前,需要先了解它的标准尺寸,以便选择合适的型号。
二、管壳式换热器标准尺寸管壳式换热器的标准尺寸通常是按照壳体内径和管道外径计算的。
一般标准尺寸的管壳式换热器有以下规格:1. DN25/25,壳体内径为219mm,管道外径为25mm;2. DN32/25,壳体内径为273mm,管道外径为25mm;3. DN40/25,壳体内径为325mm,管道外径为25mm;4. DN50/25,壳体内径为426mm,管道外径为25mm;5. DN65/25,壳体内径为529mm,管道外径为25mm;6. DN80/25,壳体内径为630mm,管道外径为25mm;7. DN100/25,壳体内径为720mm,管道外径为25mm;以上标准尺寸仅供参考,实际情况还需根据具体使用要求进行选择。
三、注意事项在选择管壳式换热器之前,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确定换热器的流量和热载荷;2. 确认换热器的使用压力和温度范围;3. 根据流体特性和腐蚀情况选择合适的材质;4. 根据使用环境选择适当的防腐形式。
以上是关于管壳式换热器标准尺寸的介绍,希望能帮助您了解相关知识并选择合适的型号。
二、管壳式换热器国家标准规格1. 壳体尺寸壳体尺寸一般以壳体直径和长度表示。
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壳体直径从50mm到5000mm不等,长度也有所不同,最长可达20m。
2. 管束数量管壳式换热器管束数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热交换的效率。
国家标准中规定管壳式换热器的管束数量应在1到12根之间,具体数量可根据使用条件及要求来进行选择。
3. 温度管壳式换热器的工作温度一般受制于材质、管束数量以及流体性质等多个因素。
国家标准中对于常用的曲率半径、沸点温度、加热量及换热系数等参数进行了规定。
4. 压力管壳式换热器的工作压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板式换热器标准

一、产品概述板式换热器广泛应用于供热、洗浴、空调、冶金、液压、化工、制药、食品等领域。
板式换热器是目前各类换热器中换热效率最高的一种换热器,它占用空间小,安装拆卸方便。
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分解如图1,产品外型如图2,主要部件是由换热板片、密封胶垫、夹紧板、导杆、夹紧螺栓组成。
换热板片是由不锈钢板压制成型,它上面开有4个流道孔,中部压成人字形波纹,四周压有密封槽。
密封槽内粘有密封胶垫。
换热板片通过两导杆定位对齐,两夹紧板通过夹紧螺栓将各板片压紧,从而形成换热器内腔换热流道。
相邻换热板片的人字形波纹方向安装时相反,接触点彼此相互支撑。
人字形波纹和这些支撑点使流体介质在其内部流动时充分形成湍流,这是板式换热器具有很高换热效率的主要原因。
另外换热板片厚度较薄,导热热阻较小,板片两侧的流体介质流动分布较为均衡,也使得传热较为充分。
板式换热器根据介质的温差和流量,可以装配成单流程、双流程、三流程以及多流程的形式。
单流程是指介质在换热器内流过一个流程,双流程是指介质在换热器内折返流过两个过程,依次类推,各种流程的外形图和其流程示意图如图3。
当采用多流程时,换热器的四个接口就不能在同一侧的夹紧板上,进出口要位于前后两个夹紧板上。
一般类似于水粘度较低的介质在换热流道内的平均流速为0.4m/s 较为适合,流速过大,则阻力也大;流速过小,流道内流体流动不易形成湍流,易形成死区,换热效果不好。
因此应根据介质流量的大小来选择流程数,使换热流道内的流速接近0.4m/s。
以获得最佳的换热效果。
对于类似于液压油粘度较高的介质,流速应减小,0.3m/s较为合适。
当流量较小时,可增加流程数来提高流速。
例如当所确定的换热面积在表中所对应的流量比使用的流量大一倍时,采用双流程组装形式,换热流道内的流速就可增加一倍达到合适的流速。
两个流道根据流量的不同可采用不相等的流程数。
流程数增加,阻力也会相应增加。
对于用蒸汽加热的换热器,蒸汽一侧一般应装成单流程的形式,以利于蒸汽的充分进入和冷凝水的顺利排出。
换热器型号大全

浮头式换热器 、冷凝器、U 型管式换热器换热器、冷凝器、U 型管式换热器一、标准型换热器、冷凝器、U 型管式换热器具体规格型号详见附表。
二 、规格型号表示方法武汉市润之达石化设备有限公司所制造的换热器型号表示方法为:B E S 500 -1.6 -55 —6/ 25— 2 I □ □□ □ □ X (Y) DN — Ps Pt - A – L / □ — NsNt -N I (II )—REb REa REd REcREc 全碳钢材质REd 全不锈钢材质REa 管束材质为09Cr2AlMoREREb 壳体材质为07Cr2AlMoRE I 级换热器(或II 级换热器)管/壳程数,单程只写Nt换热管类型(见表3) 换热管公称长度(m ) 光管公称换热面积(㎡) 管/壳程设计压力(MPa),相等时只写P t公称直径 壳体内安装分布式缓冲板 管箱内安装分布式缓冲板 换热管支撑形式(见表2) 后端管箱型式(见表1) 壳体型式(见表1) 前端管箱封头型式(见表1) 导流筒型式(见表1)表1 外壳型式与代号表2 换热管支撑型式与代号浮头式换热器、重沸器注:标*的制造较复杂,在特殊场合使用.表3 换热管类型标注示例:1、浮头式带管箱分布板,封头管箱DN600直径,管/壳程设计压力1。
6Mpa,面积90㎡,管长6m,管径φ25光管,2管程、1壳程管材为09Cr2AlMoRE,标注为:BES(X)600-1。
6—90—6/25—2REa2、浮头式螺旋折流板DN800直径,设计压力2.5Mpa,光管面积205㎡,管长6m,管径φ19缩放管,4管程管束材质09Cr2AlMoRE,壳体材质09Cr2AlMoRE,标注为:BES(X)LX800—2.5-205-6/19F—4Rea/b注:型号中可不加(X)Y,即不采用此结构,也可不加RE(a)b、c、d,即不采应规定的材质,但应注明详细材质要求。
三、安装尺寸安装尺寸按我公司所提供的详细安装尺寸图,用户选用后我公司当天即可提供。
换热器选型参数

3、螺旋板换热器外型介绍(图1-图4)
4、螺旋板换热器材料:(螺旋体) ( 1 )碳钢:一般为 Q235-B 厚度: δ =4~5 ㎜ (2)不锈钢:304.316L.321. 厚度:δ =3~4 ㎜ 5、螺旋板换热器在工程上的应用 (1)焦化行业:煤气精制(初冷、脱酚、蒸 氨、脱硫) (2)制药行业:用于甲醇、乙醇、丙酮的冷 凝回收。 ( 3 )烧碱行业:电解液加热、冷却。 PVC 料 浆换热器 (4)供热行业:
2、螺旋板型号的表示方法:(标准的规定) (1)换热器型号的表示方法由字母和数字组 成,其方法如下:
可拆换热器 D-堵死型 G-贯通型
通道间距mm
公称直径mm
板宽m 公称换热面 积m2 公称压力MPa 材质代号:
C-碳钢S-不锈钢
L-螺旋板换热 器
型式代码: K-可拆B-不可拆
(2)型号表示的示例
6、四通道螺旋板换热器简介 (1)结构原理介绍 由四块相同规格的卷板卷制而成,形成四个螺旋 通道,两种交叉流动,达到换热目的。 (2)四通道螺旋板产生 螺旋板换热器适用于中小流量(300㎡/h以下) 当流量较大时,需增加通道宽度来降低流速, 如此不但降低传热导数,也增加了产品成本。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采用四通道螺旋板换热器。 (3)四通道螺旋板换热器优缺点 a)同流速时,压降减少1倍,节约能源 b)同流速时,直径减少,材料费降低 c)配管复杂,有六个接口
4、板式换热器优点: <1>、传热系数高:是管壳式换热器的 3~5倍. <2>、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3>、对数平均温差大,可采用纯逆流形 式.温差修正系数最大. <4>、末端温差小,可达1~2 ℃. <5>、维护、检修方便. 5、板式换热器缺点: <1> 、耐压能力较低,由结构原因决定. <2>、耐温能力受垫片材质限制. <3>、含固体纤维状物料易堵塞.
换热器型号的意义

换热器型号的表示(该表示法适用于卧式和立式换热器)
X1 X2 X3 DN - pt/ps - A- LN/d -Nt/Ns Ⅰ(或Ⅱ)
X1:表示前端管箱的类型,有A、B、C、N、D五种方式,A表示为平盖型,B 表示为封头型,其它类型应用少不做介绍;(关于X1、X2、X3的结构的图示可查看GB151-1999的内容)
X2:表示壳体型式,有E、Q、F、G、H、I、J、K、Q十种,E表示为单程壳体(两侧法兰型),I表示为U型管壳体,其它略;
X3: 表示后端结构型式,有L、M、N、P、S、T、U、W八种,S表示为浮头式钩圈结构,U表示为U型管束,其它略;
DN:表示换热器公称直径,单位mm;
Pt/ps:管/壳程设计压力,单位Mpa,当管壳程设计压力相等时,只表出用一个数值表示;
A:公称换热面积,单位m2;
LN/d:LN表示换热管公称长度,单位m;d表示换热管外径,单位mm;当换热管采用Al,Cu,Ti管时,应在LN/d后加上材料符号,如LN/dCu;
Nt/Ns:表示管壳程程数,单壳程时只标出管程数;
Ⅰ(或Ⅱ)表示:管束材料等级,Ⅰ表示较高级的冷拔管,Ⅱ表示普通冷拔管。
热交换器型号的编制方法

NB/T 47006—201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热交换器型号的编制方法
A.1 热交换器型号的表示方法
A.2 符号规定说明
A.2.1 热交换器应用场合代号(采用汉语拼音的第一个拼音字母表示)表示如下:
J ——加热器(JIAREQI);
D ——动力装置(DONGLI);
H ——化工设备(HUAGONG);
K ——空分装置(KONGFEN);
L ——冷却器(LENGQUE);
R ——热交换器(HUANRE);
Z ——制冷装置(ZHILENG)。
A.2.2 换热面积F(m2)表示方法按如下规定:
a)F≤10,有效数字取小数后一位。
如10.0、0.8等;
b)F≤100,有效数字取个位整数。
如100、85等;
c)F≤1 000,有效数字取十位整数。
如850、540等;
d)F≤10 000,有效数字取百位整数。
如8500、6100等。
注:换热面积(F)取热交换器单元总换热面积。
A.2.3 设计压力(MPa)表示如下:
a)有效数字取小数点后一位。
如10.0、0.8、0.1等;
b)设计压力取热交换器单元中最高设计压力。
A.2.4 板翅式热交换器用字母BC表示。
A.3 型号表示示例
a)设计压力为4.6MPa,换热面积850m2,应用在化工设备乙烯装置中的板翅式热交换器型号表示为
BC-H-850/4.6型板翅式热交换器
b)设计压力0.9MPa,换热面积8 000m2,应用在空分装置中的板翅式热交换器型号表示为
BC-K-8000/0.9型板翅式热交换器
37。
换热器型号代码

换热器、冷凝器、U型管式换热器
一、标准型换热器、冷凝器、U型管式换热器具体规格型号详见附表。
表1 外壳型式与代号
表2 换热管支撑型式与代号
注:标*的制造较复杂,在特殊场合使用。
表3 换热管类型
标注示例:
1、浮头式带管箱分布板,封头管箱DN600直径,管/壳程设计压力1.6Mpa,面积90㎡,管长6m,管径φ25光管,2管程、1壳程管材为09Cr2AlMoRE,标注为:
BES(X)600-1.6-90-6/25-2REa
2、浮头式螺旋折流板DN800直径,设计压力2.5Mpa,光管面积205㎡,管长6m,管径φ19缩放管,4管程管束材质09Cr2AlMoRE,壳体材质09Cr2AlMoRE,标注为:
BES(X)LX800-2.5-205-6/19F-4Rea/b
注:型号中可不加(X)Y,即不采用此结构,也可不加RE(a)b、c、d,即不采应规定的材质,但应注明详细材质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换热器型号的表示方法
标准换热器根据其结构形式可分为三大类:空冷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管式换热器
一、空冷式换热器
1、各部结构形式
气流部分:鼓风式空冷器(水平式、斜顶式);引风式空冷器
管束型式:丝堵式管箱的管束、可卸盖板式管箱的管束、可卸帽式管箱的管束、集合管式管箱的管束;
风机传动形式:V带传动;齿轮箱减速器传动;电动机直接传动;悬挂式V带传动,电动机轴向上;
悬挂式V带传动,电动机轴向下
百叶窗型式:手动调节百叶窗;自动调节百叶窗
2、各部形式与代号
管束型式与代号:
表1
3、管束型号表示方法:
4 、风机型号表示方法:
5、构架型号表示方法:
6、百叶窗型式表示方法:
7、空冷器型号的表示方法:
二、板式换热器:
1、常用的板片波纹形式代号:
表2
2、常用的框架形式代号:表3
3、板式换热器型号的表示方法:
三、管式换热器:
本表示方法适用于卧式和立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的名称构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