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旋转第二课时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旋转(2)》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旋转(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旋转(2)》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并能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旋转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旋转的基本概念,但对旋转的性质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对旋转的理解。
此外,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旋转的性质,能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旋转的性质和运用。
2.难点:如何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旋转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旋转图示、实际问题实例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图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扇等,引导学生关注旋转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旋转图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旋转的特点。
通过实际问题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性质。
提问:这些图示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是如何旋转的?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让学生亲自操作旋转图示,探索旋转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5.2 旋转(2) 人教新课标 (共7张PPT)

2. 画出下面左图绕A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 的图形和右图绕B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 形。
略
3. 先将图A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再 将图形B向右平移4格,得到图形C。
略
4. 将图A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图 形B;再将图形B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C。在图 中画出图形B和图形C。
47. 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48.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49. 成功的时候,都说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峄 50.在我们的一生中,没有人会为你等待,没有机遇会 为你停留,成功也需要速度 51.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相信你自己,别让别人的一句话将你击倒。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后的坚持,不后悔,走下去,走着走着,花就开了。52.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别人受不了的气,付出比别人更 多的,才会享受的比别人更多。53.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舟都需要自己掌舵,自己掌控。懂得,是跌倒了依然会选择站起,失败了依然会选择重来,受伤了依然会选择坚强;懂得,是在黑暗中依然不迷失方向,在生死关头依然不乱了 方寸,在灾难包围中依然会微笑前行。54.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 55.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再深的痛,过去了就把它忘记,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你依然也要坚定前行,因为,你就是自己最大的底气。56.人生路上常有风雨,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再难的路,只要不放弃,一直走下 去,总会走到终点;再重的担子,笑着是挑,哭着也是挑,又何必让自己难堪;再不顺的生活,撑一撑,也就过去了,笑容,最终会出现在脸上。57.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凿的打击最多。58.只有 对过去既往不咎,才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只有能够看轻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只要不放弃,就没有什么能让自己退缩;只要够坚强,就没有什么能把自己打垮。59.学会驾驭自己的生活,即使困难重重,也要满怀信心的向前。 不自怜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过,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真正想做成一件事,不取决于你有多少热情,而是看你能多久坚持。60.永远不要沉溺在安逸里得过且过,能给你遮风挡 雨的,同样能让你不见天日。只有让自己更加强大,才能真正的撑起一片天。61.人生中谁都有梦想,但要立足现实,在拼搏中靠近,在忍耐中坚持,别把它挂在嘴边,常立志者无志。62.人这一辈子,其实做不了几件事,所以想做
《旋转②》(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适量的作业,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作业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复习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旋转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旋转的性质,学会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旋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素养,通过探索旋转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合作素养。
为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利用实物模型或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旋转的变化,从而理解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2)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找出旋转的中心点,巩固所学知识;
(3)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将旋转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解决几何问题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讲解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时,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解,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讨论法:在学生掌握了旋转的基本性质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应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实践操作法:在学习旋转的性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一些旋转操作,如剪贴、拼图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旋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准确性和完整性: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性,是否完整地掌握了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课时 方格纸上图形的旋转变换

第2课时方格纸上图形的旋转变换【教学内容】方格纸上的图形旋转变换(教材第84页例2、3)【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2.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要想把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怎么说?2.钟表上分针从12转到6,转了多少度?这时时针转了多少度?二、新课讲授1.探索旋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2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的图形。
教师:刚才观察三角形的旋转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你怎样判断三角形是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组织学生观察,并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2)三角形旋转后,三角形有什么变化?教师再次演示风车旋转的过程,让学生观察。
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并汇报。
(教师注意引导)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3)揭示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师: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三角形旋转后,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什么是没有变化的呢?(①三角形的形状没有变;②点O的位置没有变;③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④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如果我们将三角形在旋转后的基础上,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那么三角形应该转到什么位置?2.学习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1)教师出示教材第84页例3。
教师:怎样画出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呢?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是怎样旋转的?应该怎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①先画出点A′,OA′垂直于OA,点A′与O 的距离是6格;②再用同样的方法画出点B′;③然后把点OA′,OB′,A′B′连接起来。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旋转》(第2课时)教学设计

自主、
B.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边操作边思考:“三角
合作 学习
尺旋转后有没有什么变化?”
B.认真操作、认真思考。
(观察、
C.教师点名学生先回答课件上的问题;再点
教
操作、发
现图形
名学生总结图形旋转后的变化,即旋转的特征(一
旋转的
变三不变)。
C.学生代表回答课件上的问题。
学
特征)
学生代表(在教师的引导下)揭 示旋转图形的特征:图形旋转后位 置变了;形状、大小和旋转中心都 没有发生变化。
变式
练习
出示练习二^一第4题
学生回答
课件6
准备:教师投影演示画出指针
OA绕点O逆时
学生观察、学习画法
课件7
针旋转90°的图形、顺时针旋转
180。的图形;
课件8
过
演示画出/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
90°的图形。
d.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实践 操作、
D.教师出示教材第84页例3,问学生准备怎 样画出△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发现图
G.教师提问学生的画法。
形旋转
的性质)
h.学生观察、学习画法.
H.教师再次电脑详细演示、边演示边总结画
i.(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旋
法。
转的性质:图形绕某一点按一定的
教
学
I.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旋转的性质。
方向旋转一定的度数,图形中的对 应点、对应线段都按相同的方向旋 转相应的度数,对应点到旋转点的 距离相等。新
过
变式
课件15
程
练习
评价
练习二^一第5题
点名回答
释疑
总结 提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第2课时 旋转(2)教案(精编).doc

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第2课时旋转(2)【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例2、3,第85~86页练习二十一第4~6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2.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要想把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怎么说?2.钟表上分针从12转到6,转了多少度?这时时针转了多少度?二、新课讲授1.探索旋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2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的图形。
教师:刚才观察三角形的旋转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你怎样判断三角形是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组织学生观察,并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2)三角形旋转后,三角形有什么变化?教师再次演示风车旋转的过程,让学生观察。
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并汇报。
(教师注意引导)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3)揭示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师: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三角形旋转后,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什么是没有变化的呢?(①三角形的形状没有变;②点O 的位置没有变;③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④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如果我们将三角形在旋转后的基础上,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那么三角形应该转到什么位置?2.学习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1)教师出示教材第84页例3。
教师:怎样画出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呢?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是怎样旋转的?应该怎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①先画出点A′,OA′垂直于OA,点A′与O的距离是6格;②再用同样的方法画出点B′;③然后把点OA′,OB′,A′B′连接起来。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旋转(2)》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旋转(2)》教案一. 教材分析《旋转(2)》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索旋转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旋转的概念,对旋转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旋转的性质和运用旋转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能够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
2.难点:能够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模型、旋转教具等。
2.学具准备:学生手册、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旋转木马等,引导学生回顾旋转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旋转的实例,如地球的自转、风车的旋转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概念。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旋转的操作活动,如旋转图形、旋转物体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旋转的过程,加深对旋转的理解。
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旋转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巩固对旋转性质的理解。
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2课时 旋转(2)

点 B′与点 O 的距离应该是 4 格。 4.连接 A′B′,三角形 A′O B′就是 AOB 绕点 O 逆时针旋转 90°后的图形。
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2课时 旋转(2)
五年级数学下册(RJ) 教学课件
第 5 图形的运动(三)
第 2 课时 旋 转(2)
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2课时 旋转 (2)
一、复习导入
1. 要想把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怎么说? 2. 钟表上分针从12转到5,转了多少度? 这时候的时针转了多少度?
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2课时 旋转(2)
二、探索新知
2
你有什么发现?
如图,将直角三角尺固定在方格纸上,像这样在方 格纸上每次顺时针方向旋转 90°,观察三角尺的位置是 如何变化的。
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2课时 旋转(2)
我发现旋转时点 O的位置不变。
三角尺的两条直角 边每条边都绕点O 顺时针旋转了 90°。
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2课时 旋转(2)
画出三角形AOB 绕点O逆时针旋转 90°后的图形。
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2课时 旋转(2)
三、巩固练习 1.下面的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成的?
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2课时 旋转(2)
2.
钟摆绕点 O(顺 )时针 钟摆绕点 O( 逆 )时针
旋转不超过 5°。
旋转不超过 5°。
问题:钟摆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2课时 旋转(2)
四、课堂小结
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一定角度的画法: 确定所给图形的关键点;确定关键点到旋 转中心的距离;确定关键点的对应点,对应 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且对应点与旋转中 心所连线段的夹角与旋转的度数相等;④顺次 连接所画出的对应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图形的转变
第2课时欣赏与设计
一、学习目标【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2.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学习内容
方格纸上的图形旋转变换(教材第84页例2、3,第85~86页练习二十一第4~6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
四、教具运用课件
五、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要想把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怎么说?
2.钟表上分针从12转到6,转了多少度?这时时针转了多少度?【新课讲授】
1.探索旋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2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的图形。
教师:刚才观察三角形的旋转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你怎样判断三角形是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组织学生观察,并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2)三角形旋转后,三角形有什么变化?
教师再次演示风车旋转的过程,让学生观察。
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并汇报。
(教师注意引导)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 顺时针旋转了90°,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3)揭示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师: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三角形旋转后,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什么是没有变化的呢?(①三角形的形状没有变;②点O的位置没有变;③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④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如果我们将三角形在旋转后的基础上,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那么三角形应该转到什么位置?
2.学习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1)教师出示教材第84页例3。
教师:怎样画出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呢?
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是怎样旋转的?应该怎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①先画出点A′,OA′垂直于OA,点A′与O的距离是6格;②再用同样的方法画出点B′;③然后把点OA′,OB′,A′B′连接起来。
(2)组织学生在课本上画一画,然后相互交流检查。
3.完成第83页“做一做”。
4.完成课本第84页下面的“做一做”。
先放手让学生独立画。
再全班汇报交流,最后教师小结。
结合生活中的数学介绍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第84页“做一做”
2.完成第85~86页练习二十一第4~6题
(1)第3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对称、平移和旋转变换的知识进行判断,注意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体会图形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第4题练习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设计,再进行交流,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理解旋转的特点和性质,体会旋转所创造的美。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3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第2课时欣赏与设计
变换旋转90°时,中心点的位置不变,其他部分都以相同的方向旋转90°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的图形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不变,对应线段长度不变。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班20名学生,其中有10名学生基本会在方格纸上画物体旋转后的图形,并知道了图形旋转90度的特征,但由于一部分同学基础差,对图形旋转90度的特征掌握的不是很好,所以还需要老师以后进一步的去复习讲解。
七、板书设计
我把黑板分为两部分,左边写图形旋转90度的特征。
右边实际画图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