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学设计】 科学计数法

合集下载

《科学计数法》教学设计

《科学计数法》教学设计

《科学计数法》教学设计一、学生起点状况分析科学记数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内容之后,安排了一节与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尤其是大数)相关的数学内容,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大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感。

另一方面又通过对较大数学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的过程中,学会用简便的方法表示大数,同时为今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微观世界中较小的数据奠定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学习内容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10大的数。

大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手段实施教学能突出本课特色,同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

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并为今后学习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数”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和巩固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2.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大的数.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记数法的学习让学生从各种角度感受大数,促使学生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情感.2.通过微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难点:掌握10的幂指数特征,[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我国全国总人口约为1370000000人2.地球半径约为6400000m3.光的速度约为30000000m/s以上有简单的表示方法吗?应用微课教学二、复习(微课教学)师:我们先来看这几个问题.1.指名回答什么叫做乘方,并让学生说出103, -103,(-10)3,a n等的底数、指数、幂。

2.计算:101,102,103,104,105,106,1010。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由第3题计算: 105=100000, 106=1000000, 1010=1 0000000000左边用10的n次幂表示简洁明了,且不易出错,右边有许多零,很容易出现写错的情况,读的时候也是左易右难,这就使我们想到用10的n次幂表示较大的数,比如一亿、一百亿等。

科学计数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

科学计数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

科学计数法教案人教版数学设计理念本节课一开始的情景创设----彩色图片的投影,给学生以美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的意义和规律的复习,使学生明白一些大于10的数业可以这样表示,但终究该怎么表示,有什么规律?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这一难点,也使学生明白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其中,是正整数。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利用10的乘方,进展科学记数,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过程与方法:会解决与科学记数法有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表现一丝不苟的精神。

重点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难点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方法直观展示,探究式教学法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一。

创设情境复习提问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1.举例教师举课本44页的实例,板书这些数,从而引入本课。

2.给出科学记数法的概念。

3.试做课本46页的例5。

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大的数。

二。

自主探究学生自学课本44页的内容并完成以下内容(1) 10 =_________, 107=________________10000000=__________,1000000000=___________(2)567000用科学技术法表示正确的选项是:A 56710B 0.567106C 5.67105D 5.6710板书科学技术法的定义,并注明a与n的条件1.师提出问题:以下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原数是什么?(1)3.2104(2)6105(3)3.25107。

最新人教版适用初二数学上册《[教案] 科学计数法》

最新人教版适用初二数学上册《[教案] 科学计数法》

最新人教版适用初二数学上册《[教案] 科学计数法》最新人教版适用初二数学上册《[教案]科学计数法》科学计数法一自学目标:1、经历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的非零数则表示为科学计数法a×10n的形式的过程。

2会用把一个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写成小数的形式,并体会科学计数法方便、快捷便于进行计算的优点。

3会利用计算器进行科学计数法的有关计算。

二自学过程(一)课前延伸:江河湖海都是由一滴滴水汇集而成的,每一滴水又含有许许多多的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只有0.000000000000000003克。

这样的数字写起来太麻烦了,有没有其他的记法呢?同学们看一下课本125页----126页,进行预习,把下面的内容填一下。

任务一核对下表中10的幂10-110-210-310-4则表示的意义1/101/100化成小数0.10.011前面0的个数12明确提出问题:10的负整数指数幂用小数则表示存有什么规律吗?。

任务二用科学计数法可以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表示成其中,n的绝对值等于任务三,用计算器则表示3×10-23(二)、课内探究1、预习反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现复习成果,初步解决复习中的疑难问题问题。

2、通识科指点用科学记数法可以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表示成±a×10n其中1≤a≤10,n是一个负整数,n的绝对值等于原数中的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面所有零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那个零).一个大于零的数字译成一个数字除以10的负整数指数幂的形式,正数整数指数的绝对值就是第一个数字前的零的个数。

3、拓展训练用科学计数法则表示以下各数:(1)0.00002(2)―0.0000307(3)0.0031(4)0.005674、例题解析安哥拉长毛兔最严的兔毛直径约为5×10-6,将这个数译成小数的形式。

5、拓展训练将下列各数写成小数:(1)3.1×10-3(2)-2.8×10-46、例题解析一个氧原子的质量约为2.657×10-23克,一个氢原子的质量约为1.67×10-24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约为一个氢原子的质量的多少倍?(三)稳固检测1.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0.00003(2)―0.000308(3)0.0047(4)0.0007892.将以下各数译成小数:(1)4.2×10-3(2)-3.6×10-43.填空题(在括号内插入适度的数)5.2×10()=0.00000524.计算(结果用科学计数法表示)(1)(7.3×10-5)×10-2(2)(2.6×10-8)(5.2×10-3)5.鸵鸟就是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重约160千克,蜂鸟就是世界上最轻的鸟,体重仅2克,一只蜂鸟相等于多少中鸵鸟的重量(用科学计数法则表示)(四)系统小结(五)教学反思:1.我掌控的科学知识:2、我不明白的问题:。

七年级数学《科学计数法》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科学计数法》教学设计
2、评价策略:坚持“及时评价与激励评价相结合,定量化评价与定性化评价相统一”的原则,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概括引领、激励测进式点评有机结合,既有即兴评价,又有概要性评价;既有学生的自评,又有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评,力求在评价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1.5.2 科学记数法教学设计
教 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5.2科学计数法
设计理念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通过观察、思考、合作、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科学记数的意义。从而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体现“人人学有价值数学”的新课程理念。整个数学设计流程突出以学定教,体现“设计问题化,过程活动化,活动练习化,练习要点化,要点目标化,目标课标化”的要求,将教学过程设计为有一定梯次的递进式活动序列。
问题与情境
师生互动
媒体使用与设计意图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为响应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国家划拨16040000000元学前教育专项资金,有没有简便方法表示这个数呢?
问题2: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面对地震灾难,各级政府共投入抗震救灾资金22600000000元人民币,你能写出这个数吗?
2、口述问题2,课件出示用10的乘方表示大数的例子。鼓励学生尝试用相同的方法表示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课件出示科学记数法的定义。
4、课件出示问题4,鼓励学生尝试表示并口答。出示练一练,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将学生的作业展示到银幕上,集体评价。
5、口述问题6,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2《科学记数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2《科学记数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2《科学记数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科学记数法是七年级数学上册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数字和小数字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科学记数法的定义、表示方法、转换方法以及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科学记数法的基本知识,并能够熟练地进行大数字和小数字的转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和分数等基础知识,对于数字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大数字和小数字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于如何运用科学记数法进行转换可能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科学记数法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掌握科学记数法的转换方法;3.能够运用科学记数法处理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科学记数法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科学记数法的转换方法;3.运用科学记数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记数法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科学记数法的转换方法;3.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科学记数法进行解决;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3.准备计时器,用于记录每个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大数字和小数字,如我国的人口数量和一颗原子核中的粒子数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表示这些数字。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科学记数法的定义和表示方法,通过示例讲解如何将一个数字表示为科学记数法。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将给定的数字表示为科学记数法。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科学记数法进行计算。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2科学记数法(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2科学记数法(一课时)教学设计
1.基础练习题:
-完成课本练习题第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学生需注意在转换过程中,a值的确定和指数n的写法,确保答案正确。
2.提高拓展题:
-选择两道课本练习题中的拓展题,要求学生尝试用科学记数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地球的半径、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等。
-鼓励学生思考科学记数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2科学记数法(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科学记数法的概念,知道科学记数法是表示较大或较小数的一种方法,掌握其一般形式:a×10^n(1≤|a|<10,n为整数)。
2.学会判断何时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并掌握将常规数转换为科学记数法的方法,以及将科学记数法转换为常规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包括科学记数法的概念、转换方法及其应用。
2.教学过程: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进行补充。
-教师强调科学记数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科学记数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和转换方法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讲解。此外,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能存在交流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关注和指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逐步培养起合作意识、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及一般形式,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3.能够运用科学记数法进行简单的乘除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据,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2.1《科学记数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2.1《科学记数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2.1《科学记数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2.1《科学记数法》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和指数幂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科学记数法的知识。

科学记数法是一种方便表示非常大或非常小的数的方法,通过将数表示为10的幂的形式,可以简化计算和比较。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和指数幂的知识,但是对于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和方法可能比较陌生。

学生可能对于如何将一个数表示为10的幂的形式感到困惑,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和作用。

2.能够将一个数表示为10的幂的形式。

3.能够理解和运用科学记数法进行计算和比较。

四. 教学重难点1.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如何确定一个数是科学记数法的形式。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和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3.引导发现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括科学记数法的概念、例子和练习题。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用于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3.小组讨论:准备一些小组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合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科学记数法的概念,例如:如何在计算器的内存中表示一个非常大的数?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5分钟)讲解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如何将一个数表示为10的幂的形式。

让学生在课堂上跟随讲解,并做好笔记。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用于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课堂,给予个别学生指导和帮助。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2《科学记数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2《科学记数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2《科学记数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2科学记数法》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整数、分数和指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科学记数法是一种表示极大或极小数的方法,它能够简化数值的书写和计算,并且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科学记数法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科学记数法与普通记数法之间的转换。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整数、分数和指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逐步理解和掌握科学记数法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能够正确地将普通记数法表示的数转换为科学记数法,以及将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转换为普通记数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经历科学记数法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科学记数法与普通记数法之间的转换。

2.难点:科学记数法与普通记数法之间的转换。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科学记数法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例,制作好PPT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科学记数法的学习,如“我国的人口数量约为13亿,如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科学记数法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计数法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感受大数,再次认识到可以利用身边熟悉的事物对大
数进行描述,并能够利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大数,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感。


是上一节课内容的继续,又是以后学习较小的数的科学记数法的基础,因此本小
节的重点是科学记数法的概念,难点是如何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较大的数。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100万有多
大等内容,这节课进一步学习大数的表示——科学记数法。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数据搜集体
验活动,感受到了大数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
2、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3、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进行简单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1、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
2、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感情感与态度目标: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用科学记数法方便、简洁地表示大数,感受数学的简
洁美。

3、让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大数的背景知识的了解,培养
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培养节约、环保等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导入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借助于生活中熟悉的实例认识了100万有多大.那么生活中还有没有比100万更大的数呢?我们看下面几个数据.
出示投影片 (1)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约为1300000000人.
(2)太阳半径约为696000000米.
(3)光的速度约为300000000米/秒
(4)地球离太阳约有1亿五千万千米.
(5)地球上煤的储量估计15万亿吨以上
我们注意到上面这几个数比100万还大.我们知道生活中比100万大的数还很多.但我们发现要表示这些较大的数非常麻烦.例如(5)中15万亿吨=15000000000000吨,这些较大的数写起来很麻烦,有没有简单的表示方法呢?
[设计说明]:此情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故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是对乘方知识的复习,又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大数,让学生读读、看看这些数,引起学生强烈的认知上的冲突,形成一种心理上的想读、想写的求知欲望。

从一系列的数据中体会大数“读”“写”的困难,从而导出课题。

(二)探索新知,解析问题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遇到了几个很大的数,看起来、读起来、写起来都不方便,有没有简单的表示法呢?
(1)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回顾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算一算:
102= 104= 108= 1010=
请学生讨论回答(1)1021表示什么?
(2)指数与运算结果中的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3)与运算结果的数位有什么关系?
问题2、把下列各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
1、100 ,1000,10000,能写成10()
2、300=3×100=3×10()
3000=3×1000=3×10()
30000=3×10000=3×10()
3、再由学生完成上面4个例子中的数的表示。

(学生对160 000 000 000这个数可
能表示为、16×1010,教师要利用学生这种错误,强调a的范围)
4、科学记数法的的定义:我们把大于10的数记成a×10n 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
位只有一位的数(即1≤a<10),n是正整数。

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设计说明]:通过层层递进的探究设计,启发学生成功地发现“科学记数法”
的表示方法,同时又通过学生示错,让学生记住a的范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教学。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可以借助10的幂的形式来表示大数。

比如:1300000000=1.3×109,69600000000=6.96×1010, 300000000=
3×10898000000=9.8×107 , 10100000000=
1.01×1010, 61000000=6.1×107
(板书)科学记数法: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 × 10n的形式,其中1≤a <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scientific notation)。

[设计说明]:通过层层递进的探究设计,启发学生成功地发现“科学记数法”
的表示方法,同时又通过学生示错,让学生记住a的范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教学。

效果: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问题的探讨,学生能积极思考、交流,学会了从特殊到一般转化问题的方法,提升了概括问题的能力。

(三)感受应用、领悟新知
1、将下列大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地球表面积约为510 000 000 000 000 平方米,地球上陆地的面积大约为149000000平方米;
(2)、2002年,中国有劳动力约为720000000人,失业下岗人员约为14000000人;
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0000人,进城找工的农民约120000000人。

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
(1)、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了14圈,行程约为6×105千米;
(2)、一套《辞海》大约有1.7×107个字。

(3)、1972年3月发射的“先驱者十号”是人类发往太阳系外的第一艘人造太空探测器,至2003年2 月人们最后一次收到它发回的信号时,它离地球
1.22×1011千米。

①以上内容由学生先自己完成,然后互相纠错。

②教师提问:大家都已学会了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现在请大家观察一下原数整数的位数与指数n之间的关系,有没有什么发现?③总结规律:原数整数的位数减去1就是n.
[设计说明]:本环节设计了正反两个方面,不仅是及时巩固了科学记数法,同时为学生提供了n与整数位个数之间的关系“窍门”,加快了表示的速度,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巩固提高、体验成功
1.科学记数法就是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_____的形式.其中_____,
_____.
2.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
1000 80000 56000000 7400000
3.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记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
1×107 4×103 8.5×106 7.04×105 3.96×104
4.一天有8.64×104秒,一年如果按365天计算,一年有多少秒?(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5.一个正常人的平均心跳速率约为每分70次,一年大约跳多少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结果,一个正常人一生心跳次数能达到1亿次吗?
设计说明: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科学记数法的理解。

(五)课后调查、应用数学
1、神舟六号已于2005年成功地完成了它的科研任务,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或其它方法,查查它总共在太空中飞行了多少千米及相关数据。

2、记录你家一周内产生垃圾袋的数字,计算一年的数字,如果本地有100万户家庭,一年内大约产生多少个垃圾袋?(以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设计说明]:课后调查是本节课的延伸,学生通过调查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可以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通过亲身实践去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增加民族自豪感与环保意识。

(六)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以下问题:
⑴.什么叫做科学记数法?
⑵.灵活运用科学记数法,注意解题技巧,总结解题规律
⑶.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1≤a<10.
②当大数是大于10的整数时,n为整数位减去1.
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感受,谈一谈学习体会,从而在知识、技能、情感方面进一步提高,学生个性得到进一步张扬。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效果:师生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升华,更能体现师生平等合作交流的精神。

(七)布置作业
内容: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以下问题:
⑴.什么叫做科学记数法?
⑵.灵活运用科学记数法,注意解题技巧,总结解题规律
⑶.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1≤a<10.
②当大数是大于10的整数时,n为整数位减去1.
作业:习题6.2
习题6.2
(八)板书设计
科学记数法
科学记数法:例题:数据展示
1.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
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
数位只有一位的数
(1≤a<10,n是正整数)
2.10的指数与整数位的关系:
指数=整数位-1
设计意图:展现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用彩色增加信息的强度,突出重点.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建立在“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育理念上的。

教师力图通过情景创设使新课程成为数学活动的场所,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渗透德育,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自主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争取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全面发展。

当然课堂教学是生成的课堂,我们只能在教学中去善于捕捉课堂信息,作出灵活的选择,才能真正地达到课堂的高效,也真正地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