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分析化学总结

合集下载

环境分析化学基本知识

环境分析化学基本知识

谢谢大家!
b、高锰酸钾溶液的标定 高锰酸钾溶液用Na2C2O4标准溶液进行标 定,其反应方程式为: 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滴定条件: (ⅰ) 温度70—850C,滴定完毕不应低于600C, 但温度不宜高于900C。 (ii) 酸度 (iii) 滴定速度 (iv) 催化剂 (v) 滴定终点: 滴定时溶液中出现的粉红色 0.5—1min 内 不褪,就可以认为已经达到滴定终点。
(3) 高锰酸钾法应用示例 a. 用于NO2-的标定; b. 用于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2、重铬酸钾法 (1) 概述 a.重铬酸钾容易制得纯品,可用作基准物直 接配制标准溶液; b.重铬酸钾溶液较稳定,置于密闭容器,浓 度可保持较长时间不变。 (2) K2Cr2O7标准溶液的配制 (3) 重铬酸钾法应用示例 a. 用于废水的化学需氧量测定 b. 用于Na2S2O3的标定
五、 酸碱滴定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1、 用于地面水中酸度、碱度、CO2的测定。 2、 用于废水中高含量氨氮的测定。
第四节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 及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一、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 析法。它是以反应过程中有电子的得失、物质氧化态 发生变化为特征的。其中得到电子的物质叫氧化剂, 它本身被还原;失去电子的物质叫还原剂,它本身被 氧化。
二、 沉淀滴定法分类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生成难溶银 盐的反应,称为银量法。银量法根 据所用指示剂不同,按创立的名字 命名,分为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 法杨司法三种。重点介绍莫尔法。
三、 莫尔法 1、方法原理 莫尔法是以K2Cr04为指示剂的银量法。。 2、测定条件 (1)指示剂的用量 (2)溶液的酸度 (3)剧烈摇动 3、测定对象 可以直接测定氯离子溴离子,但不能测Iˉ和SCNˉ。

初中化学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与环境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础知识与环境关系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原子、分子和离子组成。

-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其中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化学反应与环境-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 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常见反应类型在环境中的体现,如生锈、酸雨等。

3. 元素与周期表- 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 周期表的规律性帮助理解元素的性质及其在环境中的作用。

二、空气与水的化学1. 空气的组成- 主要成分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 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2. 水的组成与性质- 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具有极性和表面张力等特性。

- 水体污染的来源和影响,如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等。

3. 环境保护中的化学应用- 空气质量检测和水质量检测的化学方法。

- 污水处理和废气处理的化学技术。

三、能源与环境1. 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化学组成和开采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

2. 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化学原理及其环境友好性。

- 生物质能的利用和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3. 能源转换与储存- 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 氢能和其他清洁能源的储存与利用。

四、化学物质与环境健康1. 化学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 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化学物质的环境影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问题。

- 化学物质的生物积累和放大效应。

3. 化学物质的安全管理- 化学物质的合理使用和排放标准。

- 个人防护和应急处理措施。

五、固体废物与环境1. 固体废物的分类与处理- 城市垃圾、工业废弃物等固体废物的分类。

- 废物的回收、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方法。

2. 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 废物堆放和填埋对土壤、水体和空气的污染。

环境分析化学范文

环境分析化学范文

环境分析化学范文
首先,环境分析化学可以用于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和评估。

环境中的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准确的监测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环境分析化学可以通过采集样品,分离和测定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从而对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例如,利用环境分析化学的方法可以监测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水体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土壤中的农药残留等。

此外,环境分析化学也可用于环境样品的治理和修复。

环境样品的治理和修复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环境分析化学可以通过对环境样品进行污染物的测定和分析,为环境样品的治理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土壤修复中,环境分析化学可以利用各种分析技术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调整土壤中的理化性质和添加适当的修复材料,实现土壤的治理和修复。

环境化学中考知识点总结

环境化学中考知识点总结

环境化学中考知识点总结一、大气化学1. 大气成分大气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组成,其中氮气和氧气是主要成分。

气体的组成对大气的化学性质和环境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2.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出现的有害物质,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等。

大气污染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因此需要对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和控制。

3. 大气中的化学反应大气中的化学反应是大气化学的重要内容,例如大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光化学反应等。

这些化学反应会影响大气中的气体组成和化学性质。

4. 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是指能够吸收和发射地球表面辐射的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

温室气体的增加会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5. 大气保护大气保护是保护大气环境免受污染和破坏的行为,包括大气污染的治理和减排措施,以及大气环境的监测和评估。

二、水环境化学1. 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是指地表流和地表水体,包括江河湖泊、河流和湖泊等;地下水是指地下水埋层中的水,包括地下水和含水层等。

地表水和地下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水资源。

2. 水质污染水质污染是指水体中出现的各种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农药、工业废水等。

水质污染会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因此需要对水质进行监测和保护。

3. 水的净化水的净化是指对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去除和处理,包括物理净化和化学净化等方法。

水的净化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4. 水的化学性质水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络合反应等。

了解水的化学性质对水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5.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指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节约和再生利用等。

水资源管理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三、土壤化学1. 土壤成分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和空气等组成的复杂体系,其中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土壤成分对土壤肥力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化学总结

环境化学总结

㈠基本概念:1.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就叫做环境污染。

2.环境化学: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潜在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行为,效应(生态效应、人体健康效应及其它环境效应)以及减少或消除其产生的科学。

3.环境物理效应:是由物理作用引起的环境效应,即环境物理效应。

3.热岛效应: 因燃烧而放出大量热量,再加街道和建筑群辐射的热量,使城市气温高于周围地带,称为热岛效应。

4.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O2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之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5.环境化学效应: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即为环境化学效应。

6.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即为环境生物效应。

8.平流层:平流层是指从对流层顶到海拔高度约50 km的大气层。

又称同温层。

9.中间层:中间层是指从平流层顶到80 km 高度的大气层。

10.热层:热层是指从80 km到约500 km的大气层。

又叫电离层。

11.天气形势:指大范围气压的分布状况,局部地区气象条件总是受天气形势影响。

12.自由基的稳定性:是指自由基或多或少解离成较小碎片,或通过键断裂进行重排的倾向。

13.自由基的活性:是指一种自由基和其他作用物反应的难易程度。

15.碎裂:是指自由基碎裂生成一个稳定的分子和一个新的自由基。

16.重排:通常是邻近氧的c-c键断裂生成羰基和一个异构的自由基。

17.加成:是指自由基对饱和体系的加成,生成一个新的饱和自由基。

18.取代:是指自由基夺取其他分子中的氢原子或卤原子生成稳定化合物的过程。

19.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化学反应,称为光化学反应。

20.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环境分析化学总结

环境分析化学总结

环境分析化学总结在环境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方法有物理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和生物分析方法。

物理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质量测定、色谱分析和光谱分析等,它们通过测定物质的性质和特征来分析其成分和含量。

化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显微镜分析、电化学分析和光化学分析等,它们通过化学反应来分析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生物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生物传感器和生物标记等,它们利用生物学原理来分析和检测污染物。

为了提高环境分析化学的准确性和精确度,需要使用高灵敏度的仪器设备。

常用的仪器设备包括色谱仪、质谱仪、光谱仪和电化学分析仪等。

色谱仪是分离和检测化合物的常用仪器,通过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可以有效分离复杂的混合物,从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质谱仪通过质量/荷电比对化合物进行分析,可以获得物质的分子式和结构信息。

光谱仪可以通过测量物质的吸收、散射、发射和旋光等物理过程,来分析物质的成分和含量。

电化学分析仪通过电流和电位的变化来分析物质的电化学性质,可以用于检测金属离子、有机物和无机物等。

环境分析化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许多领域。

例如,环境分析化学可以用于评估大气中的空气质量,监测水体中的水质,分析土壤中的污染物,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和农药残留等。

此外,环境分析化学还可以用于环境风险评估、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以及环境监测和应急响应等方面。

总的来说,环境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和分析方法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和开发各种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分析化学在环境监测、环境规划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

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1、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指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杜绝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害物质的产生,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作用。

2、原子经济学是指在设计合成路线时尽量使原料分子中的每一个原子更多或全部转变为最终预期产品中的原子。

3、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

4、电子活度5、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6、水体富营养化由于生物所需的N、P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引起藻类等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量下降,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

7、分配作用是指颗粒物(沉积物或土壤)从水中吸着有机物的量与颗粒物中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的作用。

8、辛醇-水分配系数有机化合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是指平衡状态下化合物在正辛醇和水相中浓度的比值。

它反映了化合物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的迁移能力,是描述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行为的重要物理化学参数。

KOW与化合物的水溶性、土壤吸附常数和生物浓缩因子等密切相关。

9、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

10、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通过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而阻止地表热能耗散,从而导致地表温度增高的现象。

11、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二次污染,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12、硫酸烟雾又称伦敦型烟雾,是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

13、大气颗粒物是大气中存在的各种固态和液态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14、生物需氧量在一定体积水中,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

15、生长代谢当微生物代谢时,某些有机污染物作为食物源提供能量和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碳,该有机物被降解,这种现象称为生长代谢。

环境化学总结

环境化学总结

要求掌握大气的基本性质和组成,污染物的源和汇,大气中主要的气相反应和液相反应以及大气颗粒物性质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酸雨、温室效应及臭氧层破坏等全球关注的大气问题。

掌握天然水体的组成和性质;溶解和沉淀、氧化和还原、配合作用及固液界面间相互作用等基本原理在环境化学中的应用;了解主要有毒难降解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归趋模式。

掌握土壤主要的理化性质,重金属及氮、磷营养物质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积累以及有机农药等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降解途径和持留,了解环境条件变化对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影响。

掌握大气、水和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原理,污染控制方法原理。

第一章:绪论环境定义:环境是指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相适应)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中心事物是指被研究的对象。

对人类社会而言,环境就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能量、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

分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

自然环境: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把环境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力引发,也称第一类环境问题,火山喷发、地震、洪灾等次生环境问题: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也称第二类环境问题。

又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目前的环境问题一般都是次生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显著改变,如草原退化、物种灭绝、水土流失等。

环境污染物:是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分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

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

●按污染物的形态: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仪器检出限:是指分析仪器能检出与噪音相区别的小信号的能力。

2.定量限:定量限为信号空白测量值标准偏差的10倍所对应的浓度(或质量)。

(痕量分析检与定越小越好;待测物含量>=LQD,准测)3.检出限:指产生一个能可靠地被检出的分析信号所需要的某元素的最小浓度或含量。

4.准确度:表示测量值接近真实值的程度.5.空白加标回收率:在没有被测物质的空白样品基质中加入定量的标准物质,按样品的处理步骤分析,得到的结果与理论值的比值即为空白加标回收率。

P=测定值/理论值 * 100%6.样品加标回收:相同的样品取两分,其中一份加入定量的待测成分标准物质;两份同时按相同的分析步骤分析,加标的一份所得的结果减去未加标一份所得的结果,其差值同加入标准的理论值之比即为样品加标回收率。

P=(加标后测定值-试样测定值)/加入标准的值*100%回收率结果越接近100%表明分析方法准确度越高。

7.空白:是指化学组分与分析试样接近,但不含或含有极低浓度被测元素的试样。

8.空白试验:是指以水代替样品,其它分析步骤及试验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的操作过程。

9.空白值:空白试验所得到的响应值称为空白试验值,简称空白值。

10.标准物质:是已准确地确定了一个或多个特性量值很均匀、稳定的物质。

11.特性量值:指物质的物化性质、化学成分(主体和痕量物质的量)、工程参数等。

该物质有最接近于真值的保证值,用来作为统一量值12.基体:在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一般在痕量或超痕量的范围,而大量存在的其他物质称为基体。

13.基体效应:由于基体组成不同,因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而给实际测定中带来的误差,称作基体效应。

14.放射性示踪技术:是在进行富集之前,将待测痕量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加到样品里,随后进行放射性示踪测量,这样对预分离组分在分离富集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跟踪。

最大优点是所测得的回收值和损失量与污染无关。

15.共沉淀法:当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时,某些本来不应沉淀的组分同时也被沉淀下来的现象。

16.液-液萃取:某种化合物以一个液相转移到互不相溶的另一个液相的过程.萃取剂:指与亲水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被萃取的疏水性物质的试剂;构成有机相的不与水相混的液体(如CHCl3)叫萃取溶剂。

反萃取:物质由疏水性向亲水性转化17.分配常数:如果溶质在有机相和水相中具有同样的分子量(分子状态相同),则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分配达到平衡时,两相溶质浓度之比为一常数,这一常数称为分配系数用KD表示。

KD=M有/M水适用条件: A. 溶质的浓度较低;B. 溶质在两相中的化学形态相同.18.分配比:溶质在有机相中的各种存在形态的总浓度c有与水相中各种形态的总浓度c水之比,用D表示。

它是用来表示被萃取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进入有机相的程度。

19.盐析作用:在离子缔合萃取体系中,当溶液中加入某些与被萃取化合物具有相同阴离子的盐类或酸后,可以提高萃取效率.20.交换容量:每克干树脂所能交换的物质的量(mmol)。

21.始漏量:是指离子交换柱的有效交换容量,而树脂的交换容量又称为“总交换量”。

22.浮选分离:某些物质(如离子、分子、胶体、固体颗粒、悬浮微粒),因其表面活性不同,可被吸附或粘附在从溶液中升起的泡沫表面上,从而与母液分离,此即为浮选分离。

23.化学形态:是指元素以某种离子或分子存在的实际形式,它包括元素的价态、化合态、无机态和有机态、结合态和结构态等几个方面。

24.超临界区域:在压温图中,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区域称为超临界区。

25.超临界流体:温度及压力均处于临界点以上的液体叫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fluid,简称SCF)。

26.微波萃取:是指在微波能的作用下,用溶剂将样品基体中的待测组分溶出的过程。

27.电导分析:根据溶液的电导来进行分析的方法.28.电位分析:根据电池电动势(两个电极之间的电位差)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电位分析.29.电解分析:根据电解后在电极上分析出的被测物质的重量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电解分析30.库仑分析:根据电解过程中所消耗的电量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库仑分析.31.伏安(极谱)分析:根据电解过程中,电流与电压曲线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伏安法,伏安法中使用滴汞电极的,称为极谱分析。

在环境有机污染物中,极谱分析及溶出伏安法应用较为广泛。

32.优先污染物与优先监测:在环境监测中,对众多污染物进行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控制对象,提出一份控制名单,把优先选择的有毒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33.特征谱线:选择及填空1.影响空白值的因素有:实验用水质量、试剂纯度、器皿洁净程度、计量仪器性能及环境条件、分析人员的操作水平和经验等.2.选择标准物质的原则:标准物质的基体组成,标准物质浓度水平的选择,取样量的考虑,标准物质的物理形态和表面状态的选择3.准确度:加标回收率(空白和加标)4.回收率的RSD一般应为2%以内。

加标量应与样品中待测物质的浓度水平相等或相近,一般为样品含量的0.5~2倍,在任何情况下,加标量不能大于样品中待测物含量的3倍。

5.痕量分析方法的评价: 检出限、定量限、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选择性、线性与范围、重现性、耐用性等6.定量限反映了分析方法测定低浓度样品时具有的可靠性。

测定7.空白值个别样品的分析中,当空白值低于被测元素量1/10,且测量的重现性较好时,可以从分析结果中减去它而得到校正值。

若分析空白明显地超过正常值表明本次分析测定过程中有严重的玷污,平行样品的测定结果不可靠。

空白值测定时,控制空气污染措施: A.在密闭的空间内操作;B.在洁净的空间内操作;C.在密闭的操作箱内操作. 容器设备等引起的玷污及控制:A.应选用高纯、惰性材料制成的器皿;B.运用合适的清洗技术。

9.痕量分析的容器和材料的特殊要求a.化学稳定性要好; b.纯度要高;c.热稳定性要好用于痕量分析的材料,其重要性按以下次序递减:聚四氟乙烯>聚乙烯>石英>铂>硬质玻璃8.平均值控制图的使用方法:A.如果此点位于中心线附近,上下警告限之间的区域内,则测定过程处于控制状态,环境样品分析结果有效;B.如果此点落在上、下警告限和上、下控制限之间的区域内,提示分析质量开始变劣,应进行初步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C如果此点落在上、下控制限之外,表示测定过程失控,测得的数据不可靠,应立即检查原因,予以纠正;D.如果相邻七点连续上升或连续下降时,表示测定有失控倾向,应立即检查原因,予以纠正。

9.选择标准物质的原则:标准物质的基体组成,标准物质浓度水平的选择,取样量的考虑,标准物质的物理形态和表面状态的选择10.液-液萃取法的应用及其本质:1. 萃取基体,让痕量组分留在水相中,将主体成分与待测痕量组分分离; 2. 将待测痕量组分从大体积水相萃取到小体积的有机相中,分离和富集痕量组分。

萃取过程的本质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物质由亲水性向疏水性的转化。

11.物质亲水性强弱的规律: A.大多数无机离子都是亲水的;B.含亲水基团越多,亲水性越强; C.含疏水基团越多,分子量越大,疏水性越强。

12.选择盐析剂的一般原则:A.选用半径小,电荷高的阳离子盐;B.尽量使用高浓度盐析剂,浓度愈高,萃取效果愈好,但不宜使用饱和浓度,否则容易析出结晶,影响操作;C.盐析剂不应有副作用或干扰测定;D.阴离子尽可能具有同离子效应。

13.提高离子色谱分离效果的途径: 1. 降低树脂粒度; 2. 增加柱高;3. 控制洗脱时的最佳流速;4. 淋洗剂(洗脱液)的选用15. 高效离子色谱与离子色谱的差别: 洗脱液和样品注入交换柱中的方式不同,所用的树脂和分离柱的类型不同,检测的手段不同。

具有高效高速、高灵敏度等一系列优点。

离子色谱特别适合于食品和环境样品中阴离子检测16. 影响树脂对离子的亲和力因素:A.电荷数.电荷越高,亲和力越大。

B.离子半径.离子半径越大(水合离子半径越小),亲和力越大。

C.离子极化程度.离子极化程度越大,亲和力越大。

17.金属离子的价数增大,亲和力增大:Na+ < Ca2+ < Al3+ < Th4+离子价数相同时,亲和力大小随着水合离子半径的减少(离子半径增大)而增大。

1价离子: Li+ < H+ < Na+ < NH4+ < K+ < Rb+ < Cs+ < Tl+ < Ag+;2价离子:Mg2+ < Zn2+ < Co2+ < Cu2+ < Cd2+ < Ni2+ < Ca2+ < Sr2+ < Pb2+ < Ba2+稀土元素离子:Lu3+<Yb3+<Tm3+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对常见阴离子的亲和力顺序F- < OH- < CH3COO- < HCOO- < Cl- < NO2- < CN- < Br- < C2O42- < NO3- < HSO4- < I- < CrO42- < SO42- < 柠檬酸根18.薄层色谱法的特点:快速;分离效率高;灵敏度高;可用浓硫酸或高温灼烧显色;应用面广;试样量较大;斑点易拖尾,Rf的重现性较差。

19.浮选分离的类型: 1. 离子浮选法2. 共沉淀浮选法 3. 溶剂浮选法20. 影响离子浮选分离效率的主要因素: A.溶液的酸度;:B.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浓度 C. 离子强度D. 络合剂 E. 气泡大小的控制21.pH值对固相萃取的影响: pH值可以改变目标物/吸附剂的离子化或质子化程度; 而目标物的离子化程度则与pH值有关。

22. 固相萃取的操作步骤:1.柱预处理;2.上样; 3.洗去干扰物质; 4.洗脱及收集分析物23.环境有机污染物分析的一般步骤与方法:采样与制样、提取与富集、分级与净化、定性与定量分析简答题一.环境分析化学的任务1.参与环境结构形式、性质和演化机理的研究,积累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和人体背景值;2.判断污染源造成的环境污染、污染形势、污染速度、污染途径和污染扩散线路,为环境的预测预报提供依据;3.确定污染物的浓度和污染物在空间的分布模型,找出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所在,提出控制和防治污染的对策,评价防治污染措施的效果;4.探索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相互反应、转化机制、状态结构的变化和污染效应以及最终归宿等规律;5.结合地方病、职业病、心血管病、癌症和其他污染病的调查,研究污染物作用物理系统和生物系统的规律、毒性效应,揭示污染物同基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本性;6.修改与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检查环境质量,为加强环境管理提供测试手段和科学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