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度研究模型

满意度研究模型
满意度研究模型

满意度研究模型

一、满意度指数(CSI)简介

客户满意度指数(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简称CSI)

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度量和认识客户对企业的认同、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以及再次购买倾向的指标。这种指标通过测量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期望、质量认知、价值认知和满意程度,测量决定满意度的相关变量和最终形成的忠诚度等几个方面,从多个角度对产品或服务质量进行整体评价。

利用连续测评的指数数列对复杂现象在较长期间内发展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

目前许多国家正在积极研究并使用满意度研究模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客户满意指数(ACSI)和欧洲客户满意指(ECSI)。实践表明CSI不仅可以度量微观主体(客户)的行为和意愿,还可以用来度量公司、行业、产业乃至国民经济运行的水平,指导管理者做出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战略和决策。

二、满意度指数(CSI)模型-结构方程模型

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

满意度指数

三、满意度模型指标体系

四、客户服务满意系统建设——客户满意评测系统的实施

客户平台Customer Workspace

客户档案是客户满意管理过程的最基础的环节。客户档案是调查的基础,是分析的基础,还是客户维护的基础。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整合企业的客户资源,为企业管理客户档案提供解决方案和系统实现。内容包括:管理机制,系统实现,组织方式,构成内容等。

调查管理Survey Management

调查管理是客户满意管理过程中收集客户信息和感受关键的环节。一般说来,调查管理包括如下几个环节:问卷设计

样本确定

调查方式选择和过程管理

结果管理

数据理解Data understanding

数据理解阶段开始于原始数据的收集,接下来进行的活动是熟悉数据,识别数据质量问题,探索对数据的第一认识或发觉有意思的子集来形成对隐藏信息的假设。

分析建模Modeling & Analyzing

在此阶段,主要是选择各种建模技术,同时对它们的参数进行校准以达到最优值。本阶段的关键问题在于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以及其他分析根据的合理运用。

辅助决策Decision Supporting

项目的这个阶段包括如下内容:

结果评估

结果理解

决策建议

决策执行

结果反馈

顾客满意度测评方法和实例-王家荣

顾客满意度测评方法和实例 1、企业为什么要进行顾客满意度测评? 1.1 顾客满意度测评对企业的意义 1.2 顾客满意度测评与2000版ISO9000族的关系 2、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的方法和实例 2.1 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的工作流程图 2.2 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的实施步骤和实例 2.2.1第一步:确定测评指标并量化 2.2.2第二步:确定被测评对象 2.2.3第三步:抽样设计 2.2.4第四步:问卷设计 2.2.5第五步:实施调查 2.2.6第六步:调查数据汇总整理 2.2.7第七步:计算顾客满意度指数,分析评价 2.2.8第八步:编写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报告 2.2.9第九步:改进建议和措施

1.企业为什么要进行顾客满意度测评? 1.1 顾客满意度测评对企业的意义 据美国《财富》杂志对“全球500强企业”的跟踪调查,企业的顾客满意度指数同“经济增值”和“市场增值”呈明显的正比关系:企业的顾客满意度指数若每年提升一个点,则5年后该企业的平均资产收益率将提高11.33%。对企业而言,“满足顾客的要求和期望”将取代追求质量合格或服务达标而成为企业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对企业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企业经营战略,提高经营绩效。 通过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可以使企业尽快适应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意识到顾客处于主导地位,确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经营战略。在提高顾客满意度、追求顾客忠诚的过程中显著提高经营绩效。 2、塑造新型企业文化,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外部顾客满意度测评使员工了解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和期望,了解竞争对手与本企业所处的地位,感受到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不满和抱怨,这使员工更能融入企业文化氛围,增强责任感。内部顾客满意度测评使员工的需求和期望被企业管理层了解,可以建立更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促进产品创新,利于产品/服务的持续改进。 顾客满意度测评使企业明确产品或服务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并识别顾客隐含的、潜在的需求,利于产品创新和持续改进。 4、增强企业竞争力。 经营战略、企业文化和员工队伍的改善,创新机制的推进,显著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能力。 1.2 顾客满意度测评与2000版ISO9000族的关系 2000版ISO9000族中,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第一条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该原则充分体现在标准要求的各个方面: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总则: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5.1 “管理承诺”要求:最高管理者的职责之一是“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 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要求:“最高管理者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标,确保 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列出对顾客要求的识别、评审及与顾客的沟通等内 容。 8 “监视和测量”,明确要求组织应监视和测量顾客满意(8.2.1);组织可以借 助于数据分析提供所需的顾客满意信息(8.4);组织可以通过纠正措施(8.5.2)和预防措施(8.5.3)达到持续改进(8.5.1)的目的。

(完整word版)满意度研究模型

满意度研究模型 一、满意度指数(CSI)简介 客户满意度指数(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简称CSI) 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度量和认识客户对企业的认同、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以及再次购买倾向的指标。这种指标通过测量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期望、质量认知、价值认知和满意程度,测量决定满意度的相关变量和最终形成的忠诚度等几个方面,从多个角度对产品或服务质量进行整体评价。 利用连续测评的指数数列对复杂现象在较长期间内发展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 目前许多国家正在积极研究并使用满意度研究模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客户满意指数(ACSI)和欧洲客户满意指(ECSI)。实践表明CSI不仅可以度量微观主体(客户)的行为和意愿,还可以用来度量公司、行业、产业乃至国民经济运行的水平,指导管理者做出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战略和决策。 二、满意度指数(CSI)模型-结构方程模型 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 满意度指数

三、满意度模型指标体系 四、客户服务满意系统建设——客户满意评测系统的实施 客户平台Customer Workspace 客户档案是客户满意管理过程的最基础的环节。客户档案是调查的基础,是分析的基础,还是客户维护的基础。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整合企业的客户资源,为企业管理客户档案提供解决方案和系统实现。内容包括:管理机制,系统实现,组织方式,构成内容等。

调查管理Survey Management 调查管理是客户满意管理过程中收集客户信息和感受关键的环节。一般说来,调查管理包括如下几个环节:问卷设计 样本确定 调查方式选择和过程管理 结果管理 数据理解Data understanding 数据理解阶段开始于原始数据的收集,接下来进行的活动是熟悉数据,识别数据质量问题,探索对数据的第一认识或发觉有意思的子集来形成对隐藏信息的假设。 分析建模Modeling & Analyzing 在此阶段,主要是选择各种建模技术,同时对它们的参数进行校准以达到最优值。本阶段的关键问题在于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以及其他分析根据的合理运用。 辅助决策Decision Supporting 项目的这个阶段包括如下内容: 结果评估 结果理解 决策建议 决策执行 结果反馈

什么是顾客满意度模型

什么是顾客满意度模型(Customer Satisfaction Model)?释义 N. Kano的顾客满意度模型是一项质量管理工具和市场营销技术,可以被用来衡量顾客的满意程度。 顾客满意度模型甄别出6类质量属性,其中前3类对顾客满意度产生实质性影响: 1.基本因素(Basic Factors)。(不满足要素,必须有 的。)顾客对产品的最低限度需求,必须有。)- 顾客 对产品的最低限度需求,如果缺了这些基本因素,会让 顾客感到不满;但是,即便产品包含了或者超出了它们, 也不会让顾客产生满足感,顾客想当然地以它们为先决 因素。基本因素是进入市场的最低门槛要求。 2.兴奋因素(Excitment Factors)。(满足因素,有吸引力 的。)- 有了这些因素,会增强顾客的满足感;即便缺 了它们的话,也不至于让顾客产生不满。这些因素让顾 客感到惊喜,并产生“愉悦的感觉”。产品包含这些因素, 就能将自己的企业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使自己处于有 利地位。 3.性能因素(Performance Factors)。如果产品性能表 现很好,顾客则表示满意;如果产品性能表现很差,顾 客则产生不满。这里,性能表现与总体满足感是线型对 称的。以上这三个因素与顾客的需求、期望直接相关, 因此,公司在这些方面一定要具有竞争性。 除此以外,Kano还提到了其他三个属性: 4.冷漠属性(Indifferent attributes)。顾客对于有无 这些属性并不在意。 5.可疑属性(Questionable attributes)。对于这些属性, 并不清楚它们是不是顾客所期待的。 6.背离属性(Reverse Attributes)。这些属性特征的相 反方面才是顾客所期望的。 顾客满意度模型起源历史 这种顾客满意度的研究方法源于一篇Kano与人合写并发表在日本质量控制协会会刊《品质》上的文章,题目为《诱人品质与必需品质》(1984)。39-48.

员工满意度模型

企业员工满意度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模型拥有一支稳定、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但现代企业中职工跳槽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企业核心人员,如:拥有先进制造技术的人员、拥有丰富销售经验和营销网络的营销人员、技艺高超精明能干的管理人员、技术娴熟的装配线工人等的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造成员工跳槽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企业凝聚力差,员工满意度低。因此建立员工满意度评价指标模型,经常对企业员工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和评价,有利于企业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从而为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提高企业竞争力提供依据。 1. 企业员工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员工满意度是指员工个体作为职业人的满意程度。根据行为科学理论,决定员工满意度的因素既有公司政策与管理、督导、工资、同事关系、工作环境等所谓保健因素;又有上进心、责任感、工作本身、赞赏、成就感等激励因素。这些因素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程度决定着企业内部不同层次职工的满意程度。根据上述因素可构建如下的员工满意程度指标体系: 1.1 对工作条件的满意度 根据行为科学理论,工作条件属保健因素,改善工作条件虽不能激励员工提高效率,但能够促使员工消除部分不满情绪,维持原有工作效率。员工对工作条件的满意度包括: (1)工作地布置满意度,指工作地空间布置对员工工作情绪的满意程度。具体包括:企业总体平面布置、办公室布置、车间布置等;(2)工作地环境质量满意度:包括工作地的空气质量、墙面色彩、光线等;(3)工作手段的满意度。先进良好的工作手段是保证员工工作效率的基础,具体包括:设备的技术水平,工、卡、量具的配备及其精度等。 1.2 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度 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企业管理的任务就是要给员工安排富有意义、具有吸引力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使员工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也达到个人目标的实现,具体包括:(1)工作适合度。指目前从事工作是否适合员工的兴趣、爱好和特长;(2)责任匹配程度。在企业中员工承担的责任应与其享有的权利相匹配。有职无权,难以很好地履行职责;有权无职,必造成权利的架空和人力资源的浪费;(3)自我指挥和控制程度。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对于自己参与的工作目标具有实行自找指挥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外部控制、操纵、说服、奖罚等不是提高效率的唯一方法,有时甚至会起反作用;(4)工作的挑战性程度。对于那些富寓冒险、喜欢挑战的员工来说,适度挑战会激发他努力地工作;(5)自我价值实现程度。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生的高层次的需要,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若能实现自我价值,必能促使员工情绪饱满地工作。 1.3 对工作回报的满意程度 作为一个经济人和社会人,员工在工作之后,必须要求得到相应的回报。令人满意的工作回报,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包括:(1)薪金分配的公平性程度。包括分配制度对于公平和效率原则的体现、收入构成、薪金所得与其付出的匹配等;(2)事业成就感。事业成就感是需求金字塔中最高层次的需求,一个具有事业成就感的人,往往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喜欢挑战性的工作并且不怕疲劳等特征;(3)工作认可度。期望认可是员工共同的心理特征,适时、适度的认可、称赞和表扬是激发员工积极

顾客满意度模型

顾客满意度监测与提高模型 (C u s t o m e r Sa t i s f a c t i o n M o n i t o r i n g &I m p r o v e m e n t M o d e l,C SM I) ·让您赢得更多的忠实顾客 顾客是上帝 ·追求顾客满意成为现代企业的营销目标之一 顾客满意使营销成本最小化 ·鼓励满意顾客重复购买的成本 ·获得一个新顾客的成本 ·挽留一个不满意顾客的成本 不满意顾客的口碑影响-坏事传千里 ·满意顾客平均向3个人传播口碑 ·不满意顾客会向9-10个人抱怨其经历 顾客满意度研究目的 ·衡量顾客满意度 ·了解对满意度影响较大的关键因素--客观、准确的衡量工具 ·确定自身优势和弱势 ·寻找提高满意度和忠诚度的行动策略--有效可操作决策支持 最终目的是帮助客户赢得更多的忠实顾客,实现成本最小化、收入最大化、利润最大化 顾客满意度模型

顾客满意度指标 ·基础指标:总体满意度(T O P2)(C S I) ·辅助指标: -不满意比例指标(S o D) -关键因素满意度 -顾客忠诚度、重复购买率和推荐率 -(加权)平均数指标 ·相对指标: -横向排序指标:不同部门、地区的对比排序 -横向差距指标:对比竞争对手或行业领导者的差距-纵向改善指标:对比以往满意度数据 满意度比较模型的应用 因素贡献度分析--亟待改进,保持优势

提高满意度首要行动原则 --重要程度高、满意程度低的因素是重点改善目标 提高满意度的行动准则二 --综合权衡满意度、忠诚度、推荐率作为行动目标 提高满意度行动准则三 --缩小与竞争对手或行业领导者在关键满意因素上的差距(因素2是品牌A相对

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的比较与借鉴

营销导师?MARKETING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日益繁荣,商品流通空前发达,产品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特色上都丰富多彩,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同时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趋向多样化,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学者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尝试,提出并建立了顾客满意度指数(CustomerSatisfactionIndex,简称CSI),通过它来度量个性化经济的质量—— —国家的服务水平。我国也于1999年开始对顾客满意度指数进行研究,通过一些学者和专家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获得一些成果。本文基于对已有的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的分析,通过对现有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一个新的顾客满意度指数(CSI)模型,以供大家商榷。 二、国内外顾客满意度模型介绍 顾客满意思想萌发于欧洲,但它作为一个概念提出并用CS表示,则是1986年美国一位消费心理学家的创造。迄今为止,顾客满意的概念依然没有统一,但是在人们普遍接受的概念为:顾客满意是累积消费以后的积极评价。 顾客满意度是顾客满意的量化统计指标,描述了顾客对产品的认知(期望值)和感知(实际感受)之间的差异。顾客满意度指数不同于传统采用的顾客满意度指标。和其他质量测评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是站在顾客的角度,利用消费者行为理论建立模型。它直接通过顾客调查获取评价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评定,能够客观表达消费者的心理感受。目前,瑞典、美国和欧盟都相继建立了各自的顾客满意度指数。另外,新西兰、加拿大、韩国等国和台湾地区也在一些重要的行业建立了顾客满意度指数。 1.瑞典的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SCSB)。瑞典的顾客满意度晴雨表指数模型是世界上建立最早的全国性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如图1),该模型是在美国密西根大学的福内尔(Fonell)教授等人的指导下开发的。模型中共有五个结构变量,分别是:顾客期望、感知绩效、顾客满意、顾客抱怨、顾客忠诚。其中,顾客期望是外生变量,其余变量是内生变量。 2.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美国的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如图2)是以瑞典的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为原型,由费耐尔(Fornell)博士等人自1994年开始创建的,至今还不到10年的时间。ACSI模型在原有的SCSB模型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潜在变量—— —感知质量(PerceivedQuality)。如果去掉感知质量及与其有关的路径,ACSI的模型几乎可以完全还原为SCSB模型。 3.欧洲的顾客满意度指数(ECSI)模型。ECSI模型(如图3所示)继承了ACSI模型的基本构架和核心概念,如:顾客期望、感知质量、感知价值、顾客满意、顾客忠诚。两者的显著区别主要有:首先,在模型的构架上,ECSI模型去掉了ACSI模型中的顾客抱怨这个潜在变量。其次,增加了另一个潜在变量—— —企业形象。另外,在模型的度量上ECSI也发生了变化,不像ACSI模型只针对耐用品行业来进行测评,而是针对所有 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的比较与借鉴 文 /张继武 92经济论坛2006?20

中国顾客满意度测评及应用

中国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及应用 叶如意,汤万金,咸奎桐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顾客满意度测评中心北京 100088 {yeruyi@https://www.360docs.net/doc/5b10006102.html,} 摘要:以非耐用消费品为例介绍了中国顾客满意度的测评模型以及模型的求解方法;介绍了中国顾客满意度的测评步骤;举例说明了中国顾客满意度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展望了中国顾客满意度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中国顾客满意度;感知质量;感知价值;结构化方程模型 I.引言 随着消费者地位的提高和消费理念的转变,政府和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顾客满意度作为一个综合指标,从用户角度测评产品的多维特征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产品创造忠诚顾客和利润的能力,在国内外都已经得到重视和发展。 II.中国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 中国顾客满意度(CCSI)的测评方法很多,此处介绍结构化方程模型(SEM,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分析法。结构化方程模型是一种由多种统计模型综合起来的因果分析型模型,因素分析法、路径分析法以及回归分析法都是它的一个特例。中国顾客满意度的测评模型是建立在消费心理和消费者行为学理论基础之上,借助大量统计数据进行反复验证和改善而建立的,目前很多国家都有各不相同的测评模型,例如美国的ACSI 1和欧洲的ECSI 2。 中国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依据产品(或服务)的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非耐用消费品顾客满意度模型、耐用消费品顾客满意度模型、服务业顾客满意度模型、政府公用事业顾客满意度模型等几大类,其中每一类还可以根据产品的不同加以细化。下面以非耐用消费品顾客满意度模型为例简要说明中国顾客满意度的测评模型,图1是我国非耐用消费品顾客满意度结构化方程模型的示意图。 图1 非耐用消费品顾客满意度SEM模型

顾客满意度模型的建立和发展

顾客满意度模型的建立和发展 顾客满意度是一个经济心理学的概念,要衡量它就必须建立模型,将顾客满意度与一些相关变量(例如价值、质量、投诉行为、忠诚度等)联系起来。瑞典、美国、挪威、欧盟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根据各自的实践特点和满意度理沦,都相继建立了顾客满意度模型。 瑞典scsb模型(sweden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是最早建立的全国性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该模型的前导变量有两个:顾客对产品/服务的价值感知;顾客对产品/服务的期望。满意度的结果变量是顾客投诉和顾客忠诚度。忠诚度是模型中最终的因变量,因为它可以作为顾客保留(customer retention)和企业利润的指示器;如图1所示(图略),模型中的这些隐变量都是通过一些测量变量来间接衡量的。 scsb模型推出后,在实践中也受到了质疑:价值感知对满意度的影响是必然的,但是价值因素和质量因素相比,哪方面更重要呢?由于顾客对不同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感知是有差别的,如果在模型中加入质量感知变量,如何来衡量呢?等等。 fornell et al.(1996)认为,将质量感知也包括在acsi模型中,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这样可以进行质量因素和价值因素对满意度的作用大小的比较。同时,因为质量对价值具有影响,模型可以考察它们两者之间的联系。根据deming(1981)和juran & gryna(1988)的发现,质量感知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产品/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customization),以及这些需求满足的可靠程度(reliability),因此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分别衡量质量感知。 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ameri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lndex)模型,采纳上述成果,对scsb 模型进行了修正。目前acsi已成为影响最为广泛的模型,为新西兰、中国台湾、奥地利等所采用,也是挪威和欧盟模型的基础。acsi模型对scsb模型的修正主要包括: 1.将质量感知从价值感知分离出来。acsi调查中增加了三个质量感知的问题:产品/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customization),这些需求满足的可靠程度(reliability),以及总体质量。1996年acsi模型又针对耐用消费品,将质量感知进一步分为产品质量感知和服务质量感知。 2.与质量感知的测量变量相对应,acsi调查中加入了“满足顾客需求程度期望”和“可靠程度期望”,与原有的“总体期望”一起来衡量顾客期望。 随着实践的深入,后来的ncsb(挪威顾客满意度指数)和ecsl(欧盟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根据各自的国情,又对acsi进行了修正。主要包括: 1.增加了公司形象及其与顾客期望、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的关系。 2.增加顾客关系隐变量,作为满意度对忠诚度影响的中间变量,以适应现代营销方式的变化。这个隐变量包括更加感情化的情感分量和更加理性的经济分量(例如转换成本)。

ACSI顾客满意度模型

核心提示:顾客抱怨是顾客不满意的一种表现,一般的观测变量为“当年抱怨的次数”、“抱怨的程度”等顾客表现。采用顾客抱怨这个潜变量指标更多的是企业为中心的思想,通过被动的手机顾客抱怨再来指导企业的改进,强调的是事后的改进。 利用ACSI追加潜变量“企业形象” 顾客面对众多的企业提供的各种不同服务,越来越有疲惫应付的感觉,他们很难以前一样通过简单得比较来选择出合适的产品和服务;为了降低选择成本、获取较有质量保证产品、服务,他们对具有良好形象的企业会更加关注。基于这样的事实,结合ECSI,笔者认为,应该在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上加上“企业形象”这个潜变量。 其中,企业形象对顾客期望、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正相关。 利用ACSI将“顾客抱怨”变更为“顾客关系管理” 顾客抱怨是顾客不满意的一种表现,一般的观测变量为“当年抱怨的次数”、“抱怨的程度”等顾客表现。采用顾客抱怨这个潜变量指标更多的是企业为中心的思想,通过被动的手机顾客抱怨再来指导企业的改进,强调的是事后的改进。而目前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从顾客管理的角度出发,以顾客为中心,通过良好的顾客管理管理来避免顾客抱怨,对顾客抱怨进行良好的处理,则会更好的提升顾客满意度,从而最终实现顾客忠诚,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益,可以说顾客关系管理强调的是企业事前、事后的全面改进。

顾客关系管理对顾客满意度和顾客忠正相关。这样,根据测评结果就可以给与企业改善的具体建议,即提升企业哪一部分的顾客关系管理内容,可以更好的提高企业的顾客满意度。 (三)、顾客期望 ACSI模型基于心理模型而构建的。其中就有顾客差距理论。 顾客满意与否,取决于顾客接受产品或服务的感知同顾客在接受之前的期望相比较的体验。通常,顾客的这种比较会出现如下三种感受: (1)当感知低于期望时,顾客会感到不满意,甚至会产生抱怨;但是企业如果再获知顾客的抱怨而采取积极措施来妥善解决时,顾客的就有可能从不满意转化为满意,甚至会成为忠诚的顾客; (2)当顾客的感知不低于期望时,顾客会感到满意; (3)当顾客产生“惊喜地感知”时,顾客将会非常满意,很快会成为忠诚的顾客。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看来企业的期望低一些还是比较好的,因为这样企业很容易使顾客满意;但是,我们再回过头来看ACSI模型,顾客期望对于顾客满意度是正相关,也就是说企业提高顾客期望是应该提升顾客满意度的,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笔者曾经在为某一公司进行顾客满意度测评时,就遇到了类似的问题。顾客期望为88.18分,质量感知为82.27分,感知价值为70.04分,但是顾客满意度为82.82分。委托方询问:问什么我的质量感知和价值感知都低于顾客期望,顾客满意度却那么高? 其实,顾客的期望也是有层次的,有理想的期望,可接受的期望,以及对企业本身的期望。对于理想的期望,可以用“惊奇”的期望对应;对于可接受的期望,可以比照图2中的一般顾客期望;而对于企业本身的期望,更多地体现了一种顾客对企业的信心,体现的是顾客的信任程度,假如顾客对于企业的期望很低,又怎么会选择接受这家企业的服务、产品呢!所以说,在设计企业形象这个潜变量的观测变量时,一定要要区分好这几个不同的预

顾客满意相关模型

2.1.2顾客满意度相关模型 1. KANO模型 KANO模型是由日本卡诺(Noritaki Kano)博士和其他一些研究学者开发的一个有用的观察客户的需求图。卡诺认为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根据客户的满意程度可分为三类:当然质量,期望质量和有吸引力的质量 图KANO模型 2. SCSB模型 瑞典顾客满意度指数(Swedish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 ,简称SCSB))它强调的是累积的客户满意度。有五种SCSB模型结构变量和六个关系,主要变量有顾客期望质量,感知价值,客户满意度,客户投诉和客户忠诚度。客户的满意是最终目标变量,预期质量和感知价值的客户满意度的原因是变量,客户投诉和客户忠诚度是客户满意度的结果变量。 朋春期萌-------- -- -------- ------------------------- 履啻抱託 (SERB) + 4 “ 熙知结號-------------------- 1 1------------------------ 啟嘗电载 闭J-2 SCSB模唧图 3. ACSI模型 ACSI模型,是被放置在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因果互动系统的整体满意度。共六个变量,15个预测变量和八个关系结构模型。相比SCSB模型增加了原因变量感知质量(客户根据实际经验经历,他们的期望的基础上的经验要求,然后才作出一个客观的过程购买全过程的主观判断)

4. ECSI模型 该模型包含7个结构变量,23和10个观测变量关系。与SCSB模型和ACSI 模型相比,新的变量(客户购买产品或服务之前对公司/品牌的印象)的形象与知觉硬件质量分为感知质量和感知软件质量,降低客户投诉变量所占的权重。 5. CCSI模型 CCSI模型在ACSI模型的基础上,吸收ECSI模型成功的经验,包括6个结构变量,11种关系的形成。

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SCI)

应用案例1 第一节模型设定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过程可以分为模型构建、模型运算、模型修正以及模型解释四个步骤。下面以一个研究实例作为说明,使用Amos7软件2进行计算,阐述在实际应用中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运算、修正与模型解释过程。 一、模型构建的思路 本案例在著名的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SCI)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并以此构建潜变量并建立模型结构。根据构建的理论模型,通过设计问卷对某超市顾客购物服务满意度调查得到实际数据,然后利用对缺失值进行处理后的数据3进行分析,并对文中提出的模型进行拟合、修正和解释。 二、潜变量和可测变量的设定 本文在继承ASCI模型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对模型作了一些改进,在模型中增加超市形象。它包括顾客对超市总体形象及与其他超市相比的知名度。它与顾客期望,感知价格和顾客满意有关,设计的模型见表7-1。 模型中共包含七个因素(潜变量):超市形象、质量期望、质量感知、感知价值、顾客满意、顾客抱怨、顾客忠诚,其中前四个要素是前提变量,后三个因素是结果变量,前提变量综合决定并影响着结果变量(Eugene W. Anderson & Claes Fornell,2000;殷荣伍,2000)。 表7-1 设计的结构路径图和基本路径假设 2.1、顾客满意模型中各因素的具体范畴 参考前面模型的总体构建情况、国外研究理论和其他行业实证结论,以及小范围甄别调查的结果,模型中各要素需要观测的具体范畴,见表7-2。 1关于该案例的操作也可结合书上第七章的相关内容来看。 2本案例是在Amos7中完成的。 3见spss数据文件“处理后的数据.sav”。

表7-2 模型变量对应表

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模型比较与借鉴

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模型比较与借鉴 (转载) 中国加入WTO后零售市场进一步开放,随着许多国外大型零售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的陆续进入,我国零售商业效益低下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市场竞争的核心是顾客满意,只有赢得顾客,才能赢得市场,获得利润。在2000版ISO9000族标准中,“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被列为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之首,强调了对顾客满意度的测评与监控,并将其作为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项测量指标。可见,如何提高顾客满意度进而提高顾客的忠诚度,是我国各个商业企业应极其关注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试图提出一个适合于我国商业企业顾客满意度评价的方法,为提升我国商业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提供帮助。 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模型的介绍 顾客满意度是一个经济心理学的概念,要衡量它就必须建立模型,将顾客满意度与一些相关变量(例如价值、质量、投诉行为、忠诚度等)联系起来。顾客满意度指数(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CSI)是目前许多国家使用的一种新经济指标,主要用于对经济产出质量进行评价。它也是目前国内质量领域和经济领域一个非常热门而又非常前沿的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全国性的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工作,以此来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力。瑞典率先于1989年建立了全国性的顾客满意度指数,即瑞典顾客满意度晴雨表指数(SCSB),此后,美国和欧盟相继建立了各自的顾客满意度指数——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1994)和欧洲顾客满意度指数(ECSI,1999)。另外,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和台湾地区也在几个重要的行业建立了顾客满意度指数。 瑞典顾客满意度晴雨表指数(SCSB)模型 从世界范围来看,瑞典SCSB(Sweden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模型是最早建立的全国性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如图1)。该模型的前导变量有两个:顾客对产品/服务的期望;顾客对产品/服务的价值感知。满意度的结果变量是顾客抱怨和顾客忠诚度,忠诚度是模型中最终的因变量,因为它可以作为顾客保留和企业利润的指示器。

顾客满意度LV1 ACSI模型

ACSI是一种衡量经济产出质量的宏观指标,是以产品和服务消费的过程为基础,对顾客满意度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由国家整体满意度指数、部门满意度指数、行业满意度指数和企业满意度指数4个层次构成,是目前体系最完整、应用效果最好的一个国家顾客满意度理论模型。 ACSI模型结构如图所示: 在上述模型中,总体满意度被置于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因果互动系统中。其科学地利用了顾客的消费认知过程,将总体满意度置于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因果互动系统中。该模型可解释消费经过与整体满意度之问的关系,并能指示出满意度高低将带来的后果,从而赋予了整体满意度前向预期的特性。 ACSI模型是由多个结构变量构成的因果关系模型,其数量关系通过多个方程的计算经济学模型进行估计。 该模型共有6个结构变量,顾客满意度是最终所求的目标变最,预期质量、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是顾客满意度的原因变量,顾客抱怨和顾客忠诚则是顾客满意度的结果变量。模型中6个结构变量的选取

以顾客行为理论为基础,每个结构变量又包含一个或多个观测变量,而观测变量则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数据得到。 ACSI模型的结构变量 (1)顾客预期(Customer Expectations)顾客预期是指顾客在购买和使用某种产品或服务之前对其质量的估计。决定顾客预期的观察变量有3个:产品顾客化(产品符合个人特定需要)预期、产品可靠性预期和对产品质量的总体预期。 (2)感知质量(Perceived Quality) 感知质量是指顾客在使用产品或服务后对其质量的实际感受,包括对产品顾客化即符合个人特定需求程度的感受、产品可靠性的感受和对产品质量总体的感受。 (3)感知价值(Perceived Value) 感知价值体现了顾客在综合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价格以后对他们所得利益的主观感受;感知价值的观察变量有2个,即:“给定价格条件下对质量的感受”和“给定质量条件下对价格的感受”。顾客在给定价格下对质量的感受,是指顾客以得到某种产品或服务所支付的价格为基准,通过评价该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高低来判断其感知价值。 (4 )顾客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 顾客满意度这个结构变量是通过计量经济学变换最终得到的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在构造顾客满意度时选择了3个观察变量;实际感受同预期质量的差距、实际感受同理想产品的差距和总体满意程度。顾客满意度主要取

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

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 一、模型构成与变量定义 泉州沃尔德营销研究咨询公司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包含七个变量,即往来前的预期、往来后的感觉、差异程度、满意程度、抱怨行为、忠诚程度及抱怨处理,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模型如下图所示: 模型中的七个变量都是难以直接量化的潜在变量,下面先对各潜在变量的定义说明如下: 1、往来前的预期 事前预期即反映对产品或服务的期望,消费者在购买某项产品或服务之前,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广告或口碑等对厂商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有所期望。消费者可能有四种不同的预期模式:理想型、一般预期型、最低容忍度型及欲求满足型。本模型以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一般预期为定义,测量在产品或服务各属性方面是否能达成消费者使用产品或服务目的之事前信念。 2、往来后的感觉 感受表现被视为一种比较的标准,消费者购买前的所有消费经验,将会建立一种比较标准,在购买后会以实际的感受表现与上述标准相比较。往来后的实际感受表现不仅对事前预期有影响,并且它还可以影响满意度是无庸置疑的。 3、差异程度

预期与实际表现的差异是对产品或服务事前预期与感受到的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此差距的大小程度与方向将引起满意度不同的变化。差异程度的处理方法有两种:(1)以感受表现的测量值减去对产品或服务事前预期的测量值;(2)单独测量差异程度,Oliver认为预期与实际表现之间的差异对满意度有独立且显著的影响。本模型采用第二种方法。 4、满意程度 满意程度是一种对产品或服务的事前预期与感受到的实际表现之评估与比较的结果。当顾客购买及使用了产品或接受了服务之后,如果感受到的实际表现能够符合或超过事前预期,则顾客会感到满意;反之,若未能达到事前预期,则会有不满意产生。 5、抱怨行为 当消费者购买及使用了产品或接受了服务之后,可能对该产品或服务感到不满,进而产生抱怨行为。本模型探讨的抱怨行为是顾客在与厂商往来的过程中,若有任何不满意时,其所可能采取的行动。下图表示了不满意的顾客可能采取的几种行动。 6、忠诚程度 顾客忠诚是指顾客在其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重复购买(光顾)该产品或服务以及向他人热情推荐该产品或服务的一种表现。培育顾客忠诚度是厂商开展顾客满意度测评活动的长远目标。企业的顾客是否属于忠诚型顾客,一般可以从以下情况界定: 对本企业有明显的情感倾向性(而非随意性); 对本企业产品或服务在购买行为上有实际的重复反应(即购买的频次很高);

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SCI)

超市形象质量期望 质量感知感知价值顾客满意 顾客抱怨 顾客忠诚 应用案例1 第一节模型设定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过程可以分为模型构建、模型运算、模型修正以及模型解释四个步骤。下面以一个研究实例作为说明,使用Amos7软件2进行计算,阐述在实际应用中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运算、修正与模型解释过程。 一、模型构建的思路 本案例在著名的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SCI)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并以此构建潜变量并建立模型结构。根据构建的理论模型,通过设计问卷对某超市顾客购物服务满意度调查得到实际数据,然后利用对缺失值进行处理后的数据3进行分析,并对文中提出的模型进行拟合、修正和解释。 二、潜变量和可测变量的设定 本文在继承ASCI模型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对模型作了一些改进,在模型中增加超市形象。它包括顾客对超市总体形象及与其他超市相比的知名度。它与顾客期望,感知价格和顾客满意有关,设计的模型见表7-1。 模型中共包含七个因素(潜变量):超市形象、质量期望、质量感知、感知价值、顾客满意、顾客抱怨、顾客忠诚,其中前四个要素是前提变量,后三个因素是结果变量,前提变量综合决定并影响着结果变量(Eugene W. Anderson & Claes Fornell,2000;殷荣伍,2000)。 表7-1 设计的结构路径图和基本路径假设 设计的结构路径图基本路径假设 ?超市形象对质量期望有路径影响 ?质量期望对质量感知有路径影响 ?质量感知对感知价格有路径影响 ?质量期望对感知价格有路径影响 ?感知价格对顾客满意有路径影响 ?顾客满意对顾客忠诚有路径影响 ?超市形象对顾客满意有路径影响 ?超市形象对顾客忠诚有路径影响 2.1、顾客满意模型中各因素的具体范畴 参考前面模型的总体构建情况、国外研究理论和其他行业实证结论,以及小范围甄别调查的结果,模型中各要素需要观测的具体范畴,见表7-2。 1关于该案例的操作也可结合书上第七章的相关内容来看。 2本案例是在Amos7中完成的。 3见spss数据文件“处理后的数据.sav”。

超市满意度指数模型

Advance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应用数学进展, 2018, 7(7), 743-748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5b10006102.html,/journal/aa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b10006102.html,/10.12677/aam.2018.77089 The Model of Supermarket Satisfaction Index Kexin Li, Zhilei Kuang, Ruiqi Guo, Ruibo Kou, Xiang Gao* 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Shandong Received: Jun. 12th, 2018; accepted: Jul. 2nd, 2018; published: Jul. 9th, 2018 Abstract The seminar group did some field studies, collected statistics, consulted literature and then concluded a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hich can be referred to by logistics group and quantify the students’ attitude and feelings to the supermarket by using the model of the north area supermarket. This thesis conclud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market’s service systems and the program of customers’ satisfaction in service industry. On this basis, the group made assumptions, built the specific model of the supermarket by using ACSI model as a reference and designed a questionnaire related to satisfaction. And then it used SPSS19.0 and AMOS17.0 to analyze the statistics. After that the group explored the potential relationship among the variables by using the SEM Structure Equation Principle and verified the hypothesis. Finally, the group obtained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d the customers’ satisfaction and the influence degrees of these factors by analyzing the precondition variables in the model.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the satisfaction of supermarket’s service in each stage is positive correlated to perception value and customers’ satisfaction, and the former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customers’ satisfaction. Perception value is positive correlated to customers’ satisfaction; customers’ satisfaction is negative correlated to customers’ complain. Customers’ satisfaction is positive correlated to customers’ loyalty. Customers’ complain is negative correlated to customers’ loyalty. The model of supermarket satisfaction index which is provided by the thesis is verified. By analyzing precondition variables in customers’ satisfaction index model, the group found out variables which had great influence on customers’ satisfaction, especially the variable which was extremely important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satisfaction. Thus other variables have little influence on satisfaction. Finally, the rationality and result analysis of the supermarket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ed in the paper are summarized. Keywords Customers’ Satisfaction, ACSI Model, Customers’ Satisfaction Evolution Systems 超市满意度指数模型 李可欣,况志磊,郭睿淇,寇睿博,高翔* *通讯作者。

顾客满意度模型估计的PLS与LISREL

顾客满意度模型估计的PLS 与LISREL 中国人民大学 金勇进 梁燕 顾客满意度模型是一个多方程的因果关系系统——结构方程模型(SEM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有多个因变量,是一个原因和结果关系的网,模型必须要按照这些关系进行估计。模型中包括质量感知、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和企业形象等隐变量,这些隐变量只能通过多个具体测量变量来间接衡量。模型中允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含有测量误差,还必须要计算出来隐变量的表现得分(例如通过多个测量变量的加权指数)。 以ACSI 模型为例,它就是一个结构方程模型,包括结构方程(隐变量之间关系的方程)和测量方程(隐变量和测量变量之间关系的方程)1。要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参数估计,目前最经常使用的两种方法是PLS (Partial Least Square )方法和LISREL (LInear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 )方法。这两种方法既有相同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主要讨论两种方法的算法,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根据实证案例,提出我国在构建顾客满意度模型过程中使用的方法。 一、PLS 和LISREL 方法 PLS (Wald ,1982)是将主成分分析与多元回归结合起来的迭代估计,是一种因果建模的方法。瑞典、美国和欧盟模型都使用这种方法进行估计。在ACSI 模型估计中2,该方法对不同隐变量的测量变量子集抽取主成分,放在回归模型系统中使用,然后调整主成分权数,以最大化模型的预测能力。PLS 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步骤1:用迭代方法估计权重和隐变量得分。从④开始,重复①—④直至收敛。 ① 内部权重 v ij = sign cov(ηj ,ηi ) 如果ηj 和ηi 有直接关系 如果ηj 和ηi 没有直接关系 (1) ② 内部近似。∑=i j ji j Y v :~η (2) ③ 解出外部权重j k w ~ 。∑ +=i j j k jn n k k jn d y w ~~η (3) ④ 外部近似。∑ =j j j k n k k j jn Y w f ~:η,其中 j f 确保1)var(=j η (4) 步骤2:估计路径系数和载荷系数。 步骤3:估计位置参数。 PLS 方法是“偏”LS ,因为估计的每一步都在给定其他参数条件下,对某个参数子集的残差方差进行最小化。虽然在收敛的极限,所有残差方差联合的进行最小化,但PLS 方法仍然是“偏”LS ,因为没有对总体残差方差或其他总体最优标准严格的进行最小化。 LISREL (Joreskog ,1970)方法通过拟合模型估计协方差∑)(θ与样本协方差(S )来估计模型参数,也称为协方差建模方法。具体来说,就是使用极大似然(Maximum Likelihood ,ML )、非加权最小二乘(Unweighted Least Squares ,ULS )、广义最小二乘(Generalized Least 1 模型具体形式本文不赘述。 2 所有测量变量/调查指标都是隐变量反映(reflective )/结果指标,即所有测量变量与隐变量的关系都是从隐变量指向测量变量的。另一种情况是所有测量变量/调查指标都是隐变量影响(formative )/原因指标,即所有测量变量与隐变量的关系都是从测量变量指向隐变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