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处理污水实验方案
活性炭去除COD实验报告

活性炭去除COD实验报告取水样100ml进行活性炭吸附实验,吸附时间为30分钟。
把经过吸附后的废水进行过滤,然后取10ml的清液进行微波消解,测量其CODcr值。
实验步骤如下:一、测量原水pH值(原水PH=2~4)二、活性炭吸附实验1)分别用电子天平衡量活性炭5mg 、10mg 、25mg 、40mg 、50mg 、75mg 、100mg、300mg。
2)量取100ml废水,投加步骤1)活性炭。
3)搅拌30min后,进行过滤。
三、微波消解测定COD实验本实验采用MS-3型微波消解COD测定仪测量废水COD。
本实验采用密封消解法。
1)用吹式移液管吸取10.00毫升水样加入消解罐中,分别加入5.00毫升重铬酸钾消解液和10毫升Ag2SO4-H2SO4催化剂,旋紧密封盖,使消解罐密封良好,摇匀,将罐均匀放入炉腔内。
2)消解结束后的消解罐,冷却后打开密封消解罐时,将反应液转移到200mL锥形瓶中,用蒸馏水冲洗消解罐帽2-3次,冲洗液并入锥形瓶中,控制体积约60ml。
最后,加入2滴试亚铁灵指示剂,用盛有硫酸亚铁铵的滴定管来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至红褐色即为终点。
实验部分图片:分别称取50mg和75mg的活性炭加入活性炭粉后搅拌30min过滤取水样10ml加入消解罐内加入5ml重铬酸消解液加入10ml硫酸银-硫酸催化剂消解后,将反应液移动200ml锥形瓶内实验数据:曲线图结论: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原废水COD约为600mg/l。
经活性炭吸附后,COD最多可以降到460mg/l左右。
去除率约为(600-460)/600=23%。
从曲线图还可以看出,100ml废水加入活性炭为25mg 后,再增加活性炭的量,对废水中的COD的去除效果不再明显。
活性炭吸附法实验报告

活性炭吸附法实验报告活性炭吸附法实验报告引言: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度孔隙结构和吸附能力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环境治理、水处理以及空气净化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探究活性炭吸附法在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方面的效果,并分析吸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活性炭样品、去离子水、有机污染物溶液。
2. 实验仪器:烧杯、滴定管、磁力搅拌器、分光光度计等。
3. 实验步骤:a. 准备一定浓度的有机污染物溶液。
b. 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样品。
c. 将有机污染物溶液加入烧杯中,并使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
d. 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取出一定量的溶液样品进行分析。
e.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活性炭吸附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效果。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活性炭样品的加入,有机污染物的浓度逐渐降低。
吸附效果与活性炭样品的质量、孔隙结构以及有机污染物的性质有关。
讨论:1. 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活性炭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包括微孔、介孔和宏孔。
微孔对小分子有机物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而介孔和宏孔则对大分子有机物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
因此,在选择活性炭样品时,需要考虑有机污染物的分子大小与活性炭孔隙结构的匹配程度。
2. 活性炭样品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活性炭样品的质量与其表面积和孔隙体积密切相关。
表面积越大,孔隙体积越大,吸附效果越好。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具有较大表面积和孔隙体积的活性炭样品可以提高吸附效果。
3. 有机污染物性质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不同的有机污染物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对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也有所差异。
有机污染物的极性、分子大小以及溶解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其与活性炭的相互作用。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有机污染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活性炭样品。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活性炭吸附法在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方面的有效性。
活性炭的孔隙结构、质量以及有机污染物的性质都对吸附效果有影响。
活性炭去除COD实验报告

活性炭去除COD实验报告取水样100ml进行活性炭吸附实验,吸附时间为30分钟。
把经过吸附后的废水进行过滤,然后取10ml的清液进行微波消解,测量其CODcr值。
实验步骤如下:一、测量原水pH值(原水PH=2~4)二、活性炭吸附实验1)分别用电子天平衡量活性炭5mg 、10mg 、25mg 、40mg 、50mg 、75mg 、100mg、300mg。
2)量取100ml废水,投加步骤1)活性炭。
3)搅拌30min后,进行过滤。
三、微波消解测定COD实验本实验采用MS-3型微波消解COD测定仪测量废水COD。
本实验采用密封消解法。
1)用吹式移液管吸取10.00毫升水样加入消解罐中,分别加入5.00毫升重铬酸钾消解液和10毫升Ag2SO4-H2SO4催化剂,旋紧密封盖,使消解罐密封良好,摇匀,将罐均匀放入炉腔内。
2)消解结束后的消解罐,冷却后打开密封消解罐时,将反应液转移到200mL锥形瓶中,用蒸馏水冲洗消解罐帽2-3次,冲洗液并入锥形瓶中,控制体积约60ml。
最后,加入2滴试亚铁灵指示剂,用盛有硫酸亚铁铵的滴定管来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至红褐色即为终点。
实验部分图片:分别称取50mg和75mg的活性炭加入活性炭粉后搅拌30min过滤取水样10ml加入消解罐内加入5ml重铬酸消解液加入10ml硫酸银-硫酸催化剂消解后,将反应液移动200ml锥形瓶内测定后实验数据:序号加入活性炭量(mg)CODcr(mg/l) 原水0 609.241 5 611.112 10 572.651 25 474.793 40 477.183 50 470.09。
农药废水难降解COD粉末活性炭吸附试验方案

XX公司废水深度处理粉末活性炭实验方案设计人员:指导人员:一、实验目的1.了解粉末活性炭吸附法对废水的处理效果。
2.确定粉末活性炭的最佳投加量。
3.确定粉末活性炭的最佳反应时间。
二、实验原理1.活性炭种类活性炭由于原料来源、制造方法和外观形状不同,品种众多。
按原料来源分,可分为木质活性炭(如椰壳活性炭、杏壳活性炭、木质粉炭等)、矿物质原料活性炭(各种煤和石油及其加工产物为原料制成的活性炭)、其它原料制成的活性炭(如废橡胶、废塑料等制成的活性炭)。
按制造方法分,可分为化学炭和物理炭,化学炭的孔隙中次微孔、中孔(即孔直径或孔宽大于1.5nm的孔隙)较发达,物理炭的微孔(孔直径或孔宽小于1.5nm的孔隙)发达。
按外观形状分,可分为粉末活性炭和颗粒活性炭。
一般将90%以上通过80目标准筛或粒度小于0.175mm的活性炭通称粉状活性炭,把粒度大于0.175mm 的活性炭称作颗粒活性炭。
2.吸附原理根据吸附过程中,活性炭分子和污染物分子之间作用力的不同,可将吸附分为两大类: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又称活性吸附)。
在吸附过程中,当活性炭分子和污染物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范德华力(或静电引力)时称为物理吸附;当活性炭分子和污染物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化学键时称为化学吸附。
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缓慢作用过程。
引起吸附的推动能力有两种,一种是溶剂水对疏水物质的排斥力,另一种是固体对溶质的亲和吸引力。
废水处理中的吸附,多数是这两种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直接影响其吸附能力,在选择活性炭时,应根据废水的水质通过试验确定。
对印染废水宜选择过渡孔发达的炭种。
此外,灰分也有影响,灰分愈小,吸附性能愈好;吸附质分子的大小与炭孔隙直径愈接近,愈容易被吸附;吸附质浓度对活性炭吸附量也有影响。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附量是随吸附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加的。
另外,水温和pH值也有影响。
吸附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减少。
3.实验产品根据各类活性炭的性质,我们综合废水水质、活性炭吸附能力、活性炭吸附速率、活性炭再生、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考虑,选取粉末活性炭作为本实验的吸附剂。
污水处理工程(活性炭过滤)施工方案-(2)

污水处理工程(活性炭过滤)施工方案-(2)1. 项目背景本项目旨在对污水进行处理,采用活性炭过滤技术,以提高污水的净化效果。
该方案将详细说明施工过程和相关设备的选取。
2. 施工过程2.1 现场准备工作- 确定施工区域并进行标识。
- 进行地面清理,确保施工区域干净整洁。
- 配置所需的施工设备和工具。
2.2 活性炭过滤设备安装- 按照设备制造商提供的安装指南,将活性炭过滤设备安装在指定位置。
- 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 连接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
2.3 活性炭填充- 依据设计要求,将活性炭填充到过滤设备中。
- 确保活性炭填充均匀,不产生空隙和堵塞。
2.4 通风系统安装- 安装适当的通风系统,以保证设备正常工作的空气流通。
- 确保通风系统与过滤设备的连接正确牢固。
2.5 过滤介质检查和更换- 定期检查活性炭的滤料状况并记录。
- 在滤料达到设计寿命或丧失滤水效果时,及时更换活性炭。
2.6 系统调试和运行试验- 完成施工后,进行系统的调试和运行试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 检查系统各部分的工作状态并记录数据,如进水流量、出水流量和水质指标等。
3. 安全措施- 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安全鞋等。
- 对施工区域进行适当的警示标识,以避免他人闯入。
- 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以上是我们对污水处理工程(活性炭过滤)的施工方案的详细说明。
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施工,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活性炭吸附实验方案

活性炭吸附实验方案1.实验目的本实验用亚甲基蓝(C16H18ClN3S)代替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采用活性炭吸附法,探究活性炭投放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吸附性的影响,探究活性炭处理有机污染水体时的最优工艺参数。
2.实验原理2.1活性炭特性活性炭是水处理吸附法中广泛应用的吸附剂之一,有粒状和粉状两种。
其中粉末活性炭应用于水处理在国内外已有较长的历史。
活性炭是一种暗黑色含炭物质,具有发达的微孔构造和巨大的比表面积。
它化学性质稳定,可耐强酸强碱,具有良好吸附性能,是多孔的疏水性吸附剂。
活性炭最初用于制糖业,后来广泛用于去除受污染水中的有机物和某些无机物。
它几乎可以用含有碳的任何物质做原材料来制造,活性炭在制造过程中,其挥发性有机物被去除,晶格间生成空隙,形成许多形状各异的细孔。
其孔隙占活性炭总体积的70%~80%,每克活性炭的表面积可高达500 ~1700 平方米,但99.9%都在多孔结构的内部。
活性炭的极大吸附能力即在于它具有这样大的吸附面积[1,2]。
2.2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运用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污水或废水就是利用其多孔性固体表面,吸附去除污水或废水中的有机物或有毒物质,使之得到净化。
研究表明,活性炭对分子量500-1000范围内的有机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受其孔径分布和有机物特性的影响,主要是受有机物的极性和分子大小的影响。
同样大小的有机物,溶解度越大、亲水性越强,活性炭对它的吸附性越差,反之,对溶解度小,亲水性差、极性弱的有机物如苯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等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3]活性炭水处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活性炭的性质、吸附质性质、吸附质的浓度、溶液pH、溶液温度、多组分吸附质共存和吸附操作条件等[4].3.仪器与药品仪器可见分光光度计恒温摇床药品亚甲基蓝、粉末活性炭(PAC)、不定型颗粒活性炭(GAC)4.实验操作4.1亚甲基蓝标线绘制1、配制10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称取0.1g亚甲基蓝,用蒸馏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标线。
活性炭处理污水实验报告

活性炭处理污水实验报告实验摘要活性炭是以木材、落叶等为原材料,通过碳化、活化、筛选等一系列过程制成的一种高效吸附材料。
在污水处理中,活性炭被广泛应用于去除有机污染物、异味和色度等方面。
本实验利用活性炭对含有染料的人造废水进行处理,探究不同重量的活性炭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分析活性炭的吸附机制及污水处理的实际应用。
实验设计实验所用的污水为含有蓝色染料的人造废水。
将污水放入玻璃瓶中,加入不同重量的活性炭,轻轻摇晃瓶子使活性炭与污水充分接触,然后静置,等待活性炭对污水进行吸附作用。
为了探究不同重量的活性炭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本实验设立了3组实验组,分别加入0.1g、0.2g和0.3g的活性炭。
控制组则不加入活性炭,仅加入等量的水。
实验结果在实验进行的前15分钟内,各组样本的蓝色染料含量均有所减少,但减小程度不同。
其中,活性炭重量分别为0.1g、0.2g和0.3g的实验组蓝色染料含量下降幅度分别为16.7%、26.7%和35%,而控制组蓝色染料含量下降幅度仅为10%。
随着实验的进行,各组样本的吸附量逐渐饱和,但不同重量的活性炭对污水处理的效果依旧差别明显。
实验分析活性炭能够有效地吸附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异味和色度等,其主要机制是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反应作用来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活性炭表面拥有大量的微孔和介孔,这些孔道的大小和结构决定了活性炭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
此外,活性炭中存在着许多羟基和羧基等官能团,它们与污染物之间可以发生氢键和化学键等作用,使得污染物被吸附在活性炭上。
在本实验中,随着活性炭重量的增加,其对污水的吸附量呈现出明显的提高。
这是因为更多的活性炭意味着更多的吸附表面和孔隙,可以容纳更多的污染物,同时更多的官能团也意味着更多的化学反应,从而更好地去除污染物。
但是,随着活性炭重量的增加,吸附量的提高程度逐渐变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取活性炭的重量。
实验结论活性炭对人造废水中的蓝色染料具有显著的吸附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污染物浓度。
最新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最新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活性炭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以及影响吸附效果的各种因素,如活性炭的类型、粒径、吸附时间、污染物浓度和pH值等。
实验方法:
1. 材料准备:选取两种不同来源的活性炭样品,分别为木质活性炭和果壳活性炭。
2. 仪器设备:电子天平、恒温水浴、磁力搅拌器、pH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等。
3. 实验步骤:
a. 配制一定浓度的目标污染物溶液。
b. 称取一定质量的活性炭样品,加入到含有污染物的溶液中。
c. 在设定的pH值和温度条件下,使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使活性炭充分吸附。
d. 经过一定时间后,使用离心机分离活性炭和溶液。
e.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上清液中污染物的浓度,从而计算吸附率。
f. 改变实验条件(如活性炭粒径、pH值、吸附时间等),重复上述步骤,获取不同条件下的吸附数据。
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显示,木质活性炭和果壳活性炭对目标污染物均有一定的吸附效果,但木质活性炭的吸附容量略高于果壳活性炭。
吸附效果随活性炭粒径的减小而增加,且在pH值为7左右时达到最佳。
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吸附率逐渐增加,但在达到某个时间点后,吸附率的提升趋于平缓。
污染物初始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吸附率的下降。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活性炭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特性,并找到了优化吸附效果的条件。
这些发现对于实际的水处理工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未来的工作可以进一步探索其他影响因素,如共存污染物的影响、活性炭的再生能力等,以提高活性炭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性炭处理污水
一实验目的
( 1 ) 了解固-液界面的分子吸附;
(2)对水中耗氧量COD与水体污染程度有所了解;
(3)探究活性炭对废水中还原性物质的吸附。
二、实验原理
水的需氧量大小是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COD是指在特定条件下,
O 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消耗氧化剂所相当的氧量,以每升多少毫克
2表示。
COD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
本实验用酸性高锰酸钾法测定水样中的耗氧量COD。
水样加入硫酸使呈酸性后,加入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并在沸水浴中加热反应一定的时间。
剩余的高锰酸钾加入过量草酸钠溶液还原,再用高锰酸钾溶液回滴过量的草酸钠,通过计算求出水样中的耗氧量COD。
对于比表面很大的多孔性或高度分散的吸附剂,象活性炭和硅胶等,在溶液中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由于吸附剂表面结构的不同,对不同的吸附质有着不同的相互作用,因而吸附剂能够从混合溶液中有选择地把某一种溶质吸附。
根据这种吸附能力的选择性,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糖的脱色提纯等。
本实验通过测定污水受活性炭吸附前后的耗氧量COD来了解活性炭对水样中还原性物质的吸附情况。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
HY-4型调速多用振荡器(江苏金坛)1台,电炉1台,移液管(25mL) 1支,洗耳球1支, 250mL锥形瓶,50mL酸式滴定管,温度计1支,电子天平1台,称量瓶1个。
2、实验试剂
高锰酸钾溶液(0.02mol/L),高锰酸钾溶液(0.002mol/L),4 mol/L硫酸,草酸钠标准溶液(0.005mol/L),活性炭,废水。
四、实验步骤
1.溶液的配置
分别配置250 mL 0.02mol/L高锰酸钾溶液,500 mL 0.002mol/L高锰酸钾溶液及500 mL 0.005mol/L草酸钠标准溶液。
2.吸附前水样中的耗氧量COD的测定
取25mL混匀水样于250mL锥形瓶中。
加入2.0mL4 mol/L硫酸,并准确加入0.002mol/L高锰酸钾溶液5mL,立即加热至沸。
煮沸5min溶液应为浅红色。
趁热立即用吸管加入趁热加入5.00mL 0.005mol/L草酸钠标准溶液,溶液应为无色。
用0.002mol/L高锰酸钾溶液滴定,由无色变为稳定的浅红色极为终点。
平行滴定3次,记录数据。
3.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1)活性炭的量对吸附的影响
分别取50mL同上的混匀水样于250mL锥形瓶中。
将120℃下烘干的活性炭(本实验不宜用骨炭)装在称量瓶中,瓶里放上小勺,用差减法称取活性炭各约0.5g﹑1g﹑1.5g(准确到0.001g)放于锥形瓶中。
塞好瓶塞,在振荡器上振荡半小时。
(2)接触时间对吸附的影响
分别取50mL同上的混匀水样于250mL锥形瓶中。
将120℃下烘干的活性炭(本实验不宜用骨炭)装在称量瓶中,瓶里放上小勺,用差减法称取活性炭各约1.0g(准确到0.001g)放于锥形瓶中。
塞好瓶塞,分别在振荡器上振荡15min﹑30min ﹑60min。
4.吸附后水样中的耗氧量COD的测定
从锥形瓶里取25 mL的样液,按照(2)中的步骤进行分析。
五、实验记录与处理
1. 高锰酸钾溶液的标定
C高锰酸钾=0.005×10÷5×2÷10.575=0.001891(mol/L)
2. 吸附前水样的COD的测定
COD (O
,mg/L)=[5C高锰酸钾(V1+V2)-2C草酸钠V草酸钠]×8×1000÷V水样
2
COD
1(O
2
,mg/L)= [5C高锰酸钾(V1+V2)高锰酸钾-2C草酸钠V草酸钠]×8×1000÷V水样=(5×0.001891×6.08333-2×0.005×2.5)×8×1000÷25
=10.40572(mg/L)
3. 吸附后水样的COD的测定
(1)活性炭质量对吸附的影响
(2)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1. 活性炭质量对吸附的影响
活性炭质量大的吸附易达平衡,在固定的时间内容易吸附又脱附,因此要想测得较准确的COD值,就要选择适量的活性炭。
(2)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
振荡时间过长或过短,水样中剩余的COD都偏大。
振荡时间过短,吸附未达平衡,振荡时间过长,会使水中的还原性物质解吸。
因此只有选择适当的振荡时间,才能得到较准确的COD值。
七、注意事项
(1)在水浴加热完毕后,溶液仍应保持淡红色,如变浅或全部褪去,说明高锰酸钾的用量不够。
此时,应将水样稀释倍数加大后再测定。
(2)在酸性条件下,草酸钠和高锰酸钾的反应温度应保持在60-80℃,所以滴定操作必须趁热进行,若溶液温度过低,需适当加热。
(3)滴定时注意观察终点的到达。
(4)温度及气压不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大小不同。
(5)注意密闭,防止与空气接触影响活性炭对水样中还原性物质的吸附。
八、思考题
1.水样加入高锰酸钾煮沸后,若红色消失说明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答:红色消失说明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太多,高锰酸钾反应完了,此时应该补加高锰酸钾。
2.吸附作用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吸附作用与溶质和溶液的性质有关,它们的极性会影响它的吸附作用。
温度,溶质的溶解度等也是影响吸附作用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