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探方法及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与RQD值的概念
RQD的计算与解释

RQD的计算与解释RQD(Rock Quality Designation)是描述岩石样本完整性的一个参数,用于评估岩石的质量。
它被广泛应用于岩石工程、岩土工程和地下工程等领域。
RQD的计算与解释涉及对岩石裂缝的观察和量化,下面将详细介绍RQD的计算方法和解释意义。
1.选取一段长度为3英寸(或75毫米)的岩芯样本,并将其分成若干个相互平行的段。
2.观察每个段落中的岩石裂缝,包括裂缝的长度、宽度和空隙等。
3.针对每个段落,将裂缝长度超过10毫米(或0.4英寸)的比例称为有效裂缝长度(A)。
4.将所有段落中的有效裂缝长度相加,并除以总段数,得到RQD值,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RQD值的解释如下:1.RQD<25%:表明岩石样本完整性差,存在大量裂缝和空隙,质量较差。
这种情况下,岩石较容易发生开裂和坍塌,不适合作为建筑材料或进行工程施工。
2.25%<RQD<50%:表明岩石样本裂缝数量较多,质量较一般。
此时需要采取加固措施,如注浆、锚固等,以保证岩石在工程施工中的稳定性。
3.50%<RQD<75%:表明岩石样本裂缝较少,质量较好。
在这种情况下,岩石适合作为建筑材料或进行工程施工,并可经受一定的荷载和振动。
4.RQD≥75%:表明岩石样本的完整性非常好,裂缝极少或没有。
这种情况下,岩石质量优良,适合用于高强度的工程施工,如水坝、桥梁等。
1.工程设计中,通过计算RQD值可以评估岩石完整性,从而合理选择岩石材料和确定支护措施,避免由于岩石裂缝导致的结构破坏和安全事故。
2.工程施工中,根据RQD值可制定合理的岩石爆破方案、坑内支护方案和地下开挖方案,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工程的质量。
3.RQD值还可用于岩土工程领域的分类,以指导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如山体滑坡、岩爆和岩溶等。
需要注意的是,RQD只是对岩石完整性的一种评估方法,它无法充分描述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因此,在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时,还需要结合其他参数如三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岩石的韧性等参数,以全面评估岩石的力学性质,从而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岩体的工程分类

<0.15
注:完整性指数为岩体压缩波速度与岩块压缩波速度之比的平方,选定岩体和岩块测定波速时,应注意其代表性。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
完 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 碎 极破碎
坚硬岩 Ⅰ
Ⅱ
Ⅲ
Ⅳ
Ⅴ
较硬岩 Ⅱ
Ⅲ
ⅣⅣBiblioteka Ⅴ较软岩 ⅢⅣ
Ⅳ
Ⅴ
Ⅴ
软岩 Ⅳ
Ⅳ
Ⅴ
Ⅴ
Ⅴ
极软岩 Ⅴ
Ⅴ
Ⅴ
Ⅴ
Ⅴ
三、岩体质量Q系统的分类
考虑的六个参数:① RQD值;②节理组系数Jn ;③节理 粗 糙度系数Jr ;④节理 面蚀变系数Ja ;⑤节理 水折减系数Jw; ⑥应力折减系数SRF.
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中的工程岩体分级方案
岩石坚硬程度分类
坚 硬程度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
坚硬岩 fr>60
较硬岩 60≥fr>30
岩体完整程度分类
较软岩 30≥fr>15
软岩 15≥fr>5
极软岩 fr≤5
完整程度
完 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碎
极破碎
完整性指数
>0.75 0.75~0.55 0.55~0.35 0.35~0.15
四、岩体地质力学(RMR)分类及质量评价
考虑的五个参数:①岩石的强度;②RQD值;③不连续面 间距;④不连续面状态;⑤地下水状态
五、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在确定了岩石的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之后,先按定 量划分方法确定的参数,计算岩体基本质量指标 (BQ),其计算公式如下
BQ=90+3RC+250 KV 采用上式计算BQ值时,应注意对RC、KV的两个限制条 件:即当RC>90KV+30时应以RC=90KV+30和KV代入上 式 计 算 BQ 值 ; 又 当 KV>0.04RC+0.4 时 , 应 以 KV=0.04RC+0.4和RC代入上式计算BQ值。很明显,前 一限制条件是对强度大而完整性较差的岩体的调整;而 后者是对完整性较好但强度较差的岩体的一种限制,使 分级更合理地反映这二类岩体对稳定性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可按下表确定被划分岩体的基本质量级别。
关于RQD

Deere在1964年提出RQD概念时[1],最初的定义是大于10 cm 的完整岩心累计长度与岩心总进尺之比的百分数,没有提出限制条件,通过使用发现很多问题,于是在1966、1967年提出要使用NX钻头、双层岩心管钻进,采取率的提高,使RQD值有了可比性,得到了各国工程师的广泛认同并实际应用,我国从80年代开始引用了这一评价指标。
目前,RQD 法在我国工程地质界被广泛关注,已载入我国工程界名著《工程地质手册》及多部《工程设计规范》,供工程科技人员应用。
同时,还载入我国学术界多部《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原理》等教科书。
+rA:/! b)Y1、我国国标中对RQD值的规定及评价4RXF.k J3=1.1、我国勘察方面的“母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在术语中规定“岩石质量指标(RQD) rock quality designation用直径为75mm的金刚石钻头和双层岩芯管在岩石中钻进,连续取芯,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l0cm的岩芯段长度之和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GQB该规定对施工使用的钻具进行了强制规定,但对岩心采取率并没进行统一规定,对参与统计的大于10cm岩芯的质量也没规定。
7 ,!-[oY[1.2、《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属于国家标准第二层次的通用标准,适用于各部门、个行业的岩石工程”。
该规范未采用RQD值作为对岩体进行分级标准,理由在3.4.3条文说明中是“在我国工程勘探中,金刚石钻头的使用还未普及,钻具型号也不够规范,有的单位虽尝试获取RQD值,但缺乏统一性和可比性”,其实RQD值的固有缺陷也不适合单独作为岩体定量分级的标准。
-WX{ y Ci1.3、《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属于第三层次的规范,适用范围是“固体矿产(金属、非金属、煤)矿区(或井田、矿段)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在 5.4.2.2规定“按钻进回次测定岩石质量指标(RQD),确定不同岩组RQD值的范围和平均值。
RQD

RQD
Rock Quality Designation (RQD):岩石质量指标,是国际上通用的鉴别岩石工程性质好坏的方法,由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提出和发展起来。
该法是利用钻孔的修正岩芯采取率来评价岩石质量的优劣。
即用直径为75mm的金刚石钻头和双层岩芯管在岩石中钻进,连续取芯,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10cm的岩芯段长度之和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
显然RQD主要反映岩石完整程度,即裂隙在该地段地层中的发育程度。
按RQD值的高低,将岩石质量划分为五类:
类别RQD(%) 岩石质量
1 90~100 好
2 75~90 较好
3 50~75 一般
4 25~50 差
5 <25 很差
不足在于:
RQD分类由于没有考虑岩体中结构面发育特征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岩块性质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的综合效应。
因此,仅运用这一分类,往往不能全面的反映岩体的质量。
举例:RQD分类具有10cm阀值和多解性。
同样是RQD=90%的岩体,其块度可以是大于10cm的任意尺寸,可以是10~30cm,也可以是大于60cm,甚至大于100cm,而这些情况下的RQD值相同,但是仔细比较它们的完整性是存在较大差别的。
RQD的计算与解释

岩石RQD的现场量取和计算方法2011-09-29 22:49:26|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1.什么是RQD?引自《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中的定义:岩石质量指标(RQD) rock quality designation用直径为75mm 的金刚石钻头和双层岩芯管在岩石中钻进,连续取芯,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10cm 的岩芯段长度之和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美国ASTM D 6032 – 02《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ock Quality Designation (RQD) of Rock Core》rock quality designation (RQD)—a modified core recovery percentage in which all pieces of sound core over 100mm are counted as recovery.2.到底RQD的计量长度大于10cm还是大于等于10cm?这个问题实际上对于实际生产没有意义,由于实际上并不会如此较真,两者的唯一区别就是集合中是否包括恰好等于10cm段的情况,这种情况可谓少之又少,而且实际上现场量取计算RQD也并没有那么精确。
唯一有意义的就是应用于考试中,在注册岩土考试的复习资料认为,并参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认为,应大于10cm,不包括等于10cm 的情况。
但是从美国规范等国外文献看,说的很清楚是大于等于10cm的情况,在上述ASTMD6032-02规范中有如下描述:The RQD denotes the percentage of intact and sound rock retrieved from a borehole of any orientation. All pieces of intact and sound rock core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100 mm(4in.) long are summed and divided by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core run, as shown in Fig. 1. Rock mechanics judgement may be necessary to determine if a piece of core qualifies as being intact and sound.从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是大于等于10cm的情况,追根朔源,我认为大于等于的情况更为合理,实际的可操作性也更强,只是我国的规范在此方面描述不够详尽。
岩石质量指标(rqd)名词解释

岩石质量指标(rqd)名词解释
岩石质量指标(RRD)是用来评估岩石质量的一种技术指标,它由可以连续沿洞壁的岩石几何块的长度除以预定的长度和宽度之和给出。
RRD是岩石块的累积长度和跨越的水平面的宽度之比。
该标准的基本确定的条件是,它的宽度至少为100毫米,并且高度大于等于宽度,因此,较大的规模可以被联系起来,否则将被视为一种不可使用的小型石块。
RRD指标是评估采矿洞穴质量的重要技术参数,用于衡量采矿回采效率和相关安全风险。
当泥沙和碎石混合时,岩石质量受到影响,导致可使用空间和泵的效率降低。
RRD指标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精确估算出质量较高的岩石分数,因此,当可使用空间较少时,也可以获得较高的岩石质量指标。
此外,RRD指标也可以判断采场的开采状态,如是否进入错誤处理模式或未来可能遭受折射,以便对开采参数进行调整。
RRD指标可以非常有效地用来监测岩石质量,评估洞室表面水平和开采进程。
通过长期进行RRD测量可以确定洞室开采深度和洞室内支撑结构的通道表面的岩体累积长度。
它还可以指导洞室钻掘,延伸和支撑,以确保岩石质量达到可预期的程度。
因此,随着采矿作业现场确定和实施开采计划的重要性,RRD技术正在逐渐成为采矿作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工程师可以利用这种技术去发掘有效和安全的产品量。
而且RRD技术也可以成为采矿行业努力提高生产工作效率和充分利用资源的基础。
岩土工程勘察复习答案

第一章习题答案一、基本概念1、工程地质条件可以理解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要素。
2、工程地质问题指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可由工程地质条件具体表征)相互作用、相互矛盾而引起的,对建筑本身的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行和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
二、填空题1、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可以理解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要素,其中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是最基本的要素。
2、工程地质勘察阶段按工民建可分为:(1)选址和可行性研究,(2)初步勘查阶段(3)详细勘察(4)施工勘察三、选择题1、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可以理解为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它包括六个要素。
其中最基本的要素为以下哪个方面( B )A、地形地貌条件B、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C、地质结构D、水文地质条件E、物理地质现象F、天然建筑材料2、以下各勘察方法中是工程地质勘察中一项最基本的勘察方法的是( A )A、工程地质测绘B、工程地质物探及勘探C、工程地质试验(室内、室外)D、工程地质长期观测3、砾砂的颗粒级配应为以下哪种( A )A、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B、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C、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D、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4、卵石的颗粒级配应为以下哪种( B )A、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B、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C、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D、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5、中砂的颗粒级配应为以下哪种( C )A、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B、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C、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50%;D、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25-50%;四、问答题1、工程地质勘查的基本任务具体有哪些?答:工程地质勘查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资料,运用地质和力学知识回答工程上的地质问题,以便使建筑物与地质环境相适应,从地质方面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安全、经济合理、运行正常、使用方便。
岩心编录的常识

网上论坛—钻探及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与RQD值岩心采取率对于一般岩石不低于80%,对于软岩、破碎岩石应不低于65%。
我参加的国外项目都要求岩心采取率达到95%以上,要求三管取芯,实际是双管取芯+岩心外一套衬皮。
钻孔柱状图有关岩心统计指标是(1)岩心采取率;(2)岩心获得率;(3)RQD 简单说一下:(1)岩心采取率:钻探取出的完整岩石+破碎岩石总长度与回次进尺比值。
是反映钻探质量的指标,显然,和地层岩性破碎程度、钻探技术和质量控制有关。
本岩石很完整,取出机械破碎的岩心,采取率很低,是要批评钻探人员的,因为取出的东西失去了反映原位岩石特征的意义。
原则上要求越高越好。
(2)岩心获得率:岩心中可以拼凑成柱状、饼状的岩石长度[破碎但有形,可以拼凑]和总回次进尺的比值。
显然,如果是枚棱岩或碎裂岩块,没有办法拼凑的。
岩心获得率越高,说明岩石越完整。
是岩体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3)RQD:是长度大于10cm的岩心累计长度与回次进尺的比值。
显然,不能拼凑,要求更高。
RQD是常用的反映岩体质量的指标,主要表示岩体的完整性,越大越好。
不管是RMR分类、Hoek—Brown准则都离不开RQD,可见其重要性。
从上面可以看出(1)>(2)>(3),也可以看出,钻探质量控制不好,好岩石,你也可能被误导为坏岩石。
一般钻探都要用用清水钻进,岩石里干钻钻头会被烧坏。
那么从钻孔里返回到面的水,一般都循环利用,由于携带岩粉、岩屑颜色就比较深,至于什么颜色,哈哈!和你钻的地层有关系,如果是灰岩和大部分浅颜色岩石地区,一般是灰白色;如果是红色粘土岩,可想而知,一定是棕红色的啦!还有很多过渡色,别忘了是整个孔的岩石岩粉、岩屑颜色的混合!因此,回水颜色一定长呢高度程度上能反映钻孔穿越的地层石类别和简单特性。
另外,注意回水量的变化很关键,突然不返水,说明遇到破碎带,可能是断裂构造、软弱带或是岩溶洞穴等。
回水量突然增大,可能遇到含水层或承压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上论坛—钻探及岩芯采取率、岩芯获得率与RQD值岩心采取率对于一般岩石不低于80%,对于软岩、破碎岩石应不低于65%.我参加得国外项目都要求岩心采取率达到95%以上,要求三管取芯,实际就是双管取芯+岩心外一套衬皮。
钻孔柱状图有关岩心统计指标就是(1)岩心采取率;(2)岩心获得率;(3)RQD简单说一下:(1)岩心采取率:钻探取出得完整岩石+破碎岩石总长度与回次进尺比值。
就是反映钻探质量得指标,显然,与地层岩性破碎程度、钻探技术与质量控制有关。
本来岩石很完整,取出机械破碎得岩心,采取率很低,就是要批评钻探人员得,因为取出得东西失去了反映原位岩石特征得意义。
原则上要求越高越好。
(2)岩心获得率:岩心中可以拼凑成柱状、饼状得岩石长度[破碎但有形,可以拼凑]与总回次进尺得比值。
显然,如果就是枚棱岩或碎裂岩块,没有办法拼凑得。
岩心获得率越高,说明岩石越完整。
就是岩体质量评价得重要指标之一。
(3)RQD:就是长度大于10cm得岩心累计长度与回次进尺得比值.显然,不能拼凑,要求更高。
RQD就是常用得反映岩体质量得指标,主要表示岩体得完整性,越大越好。
不管就是RMR分类、Hoek— Brown准则都离不开RQD,可见其重要性。
从上面可以瞧出(1)>(2)>(3),也可以瞧出,钻探质量控制不好,好岩石,您也可能被误导为坏岩石。
一般钻探都要用用清水钻进,岩石里干钻钻头会被烧坏。
那么从钻孔里返回到地面得水,一般都循环利用,由于携带岩粉、岩屑颜色就比较深,至于什么颜色,哈哈!与您钻得地层有关系,如果就是灰岩与大部分浅颜色岩石地区,一般就是灰白色;如果就是红色粘土岩,可想而知,一定就是棕红色得啦!还有很多过渡色,别忘了就是整个孔得岩石岩粉、岩屑颜色得混合!因此,回水颜色一定长呢高度程度上能反映钻孔穿越得地层岩石类别与简单特性。
另外,注意回水量得变化很关键,突然不返水,说明遇到破碎带,可能就是断裂构造、软弱带或就是岩溶洞穴等.回水量突然增大,可能遇到含水层或承压水。
因此,在钻孔柱状图里就有一栏,叫“返水百分率%”!钻探用水到孔里,只有两个结果,要“返水”,要么“不返水",一般返水还要估算返水率。
至于“干孔”,就是相对于“湿孔"而言得,前者没有地下水,后者遇到了地下水.因此,与返水不返水不就是一套概念,干孔也可以返水,如果岩石完整、供水强度适度;干孔也可以不返水,如果遇到大得破碎带或溶孔洞。
不返水不能表明整个钻孔都就是破碎带!只能说明有破碎带或溶洞,显然整个200米得钻孔有一处这样得漏水段哪怕0、5m厚,足以产生不返水。
当然,根据每日返水记录,可以找到突然发生不返水得地方,可以检查一下岩心,一般岩石比较破碎或溶蚀、裂隙发育.首先更正一下鉴别岩石完整破碎程度不就是用采取率做指标,那就是评定钻探质量得,就是受钻探质量+地层影响得;应该经常用获得率或岩石质量指标RQD来评定岩石强度与性质[基本没有人为因素影响],这样,别人就不会给您提问题。
尽管岩石破碎,RQD就是10%,获得率50%,原则上采取率可以要求达到90%甚至更高,如果采取特别钻探手段。
比如取岩石原状样中型剪切样、渗透试验样品,都就是特制得取芯装置。
(1)获得率、RQD大小与岩溶得关系ﻫ首先有岩溶发育得地方,跟规模也有关系,获得率与RQD可能因溶隙发育,都很低;反过来,这两个指标都很低,并不能说明就就是岩溶引起得,前面也说了,可能就是一般得断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等.(2)如何从岩心上判断岩溶?通过岩心得观测,可以鉴别出原生得节理裂隙与机械破碎引起得裂隙,机械破碎裂隙或岩石面磨损太多,您可以找机长,钻探质量有问题。
找溶洞溶隙,先找破碎得地段,再仔细观察节理裂隙面特征,可以通过肉眼观测瞧到裂隙面上溶蚀得痕迹,与一般得裂隙面得特征区别就是很明显得。
搞灌浆试验,检验灌浆质量得方法中就有瞧岩石裂隙面有没有水泥结石。
没有,说明灌浆效果不好:lol。
一个道理。
(3)岩溶发育规律搞大型水利工程需要更大范围追踪溶洞与岩溶发育地段,搞不好就就是水库漏水得隐患。
个人认为先从大得区域水文气象、地下水运动规律、构造发育特征、可溶岩石得分布入手,把大区域得岩溶分布规律搞清楚或基本了解,比如常发育在某个高程、常伴随张性断裂带、常沿某层灰岩得地板发生等等。
然后在研究一个具体得点,讨论岩溶,如一个孔位,这就是个方法得问题,否则会陷入迷茫。
我很赞赏ljmtidilgw得助人为乐精神 ,如果人人都这样,这个世界一定很美好!ljmtidilgw上面所说得基本正确,她就是从理论上来瞧得,但在实际生活中,人就是主宰,凡事不能不考虑人得因素、例如从理论上说,岩心采取率与RQD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层岩体质量状况,但前提条件就是钻探人员必需就是十分认真负责,而且具有一定技术水平与经验,另方面要使用规定得钻探工具与操作规程,如钻速、钻压、冲洗液量、回次进尺等等.但在现在得市场经济利益诱惑下,这一切都无法实现。
一个刚从市场找来得农民工可以打钻,该用得工具她没有,她就是按进尺拿钱,对于国家规定根本不管。
这就对现场执守得技术员提出了更高得要求。
按规定现场技术员应该始终在现场执守,可就是现在除了我们这一代人而外,很少有人这样做,好一点得三天两头去一下,有得连工地都没去过,而就是根据钻探报表去“编”报告,有关管理部门对此也不管不问。
听说有得地区统计显示多层建筑得工程事故率达30%。
这就是我这里得情况,别得地方说不好.要知道岩心采取率与RQD所能反映得地层特证就是有限得,例如RQD只就是一个二维参数。
最主要得就是要靠现场技术员得知识、经验与态度。
所以要客观得、有分析得对待岩心岩心采取率与RQD值,不可当作硬性指标使用,更不能以此来判断与衡量岩溶得发育与否。
判断与衡量岩溶得发育与否,一方面要从场地区域得地面地质调查中去了解,特别就是岩溶发育得规模与规律,这在钻孔里就是瞧不到得。
另一方面要认真仔细得观察与记录钻孔岩心中得微观岩溶特征。
把地面与钻孔里所发现得有关岩溶发育条件及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比较客观正确得结论。
岩溶地基就是最复杂得地基,同时岩溶学也有着十分丰富得内涵,有些岩溶理论问题还尚在探索之中,您需要通过一定时间得学习才能初步掌握。
不过您要记住岩溶发育得三大要素:岩性、构造与水,从这里着眼,您得进步会快些。
致于您说得“钙膜”,我想指得就是“钙华”,也就就是岩石溶解后得碳酸钙溶液在运移过程中浓缩沉积得产物,在溶洞里很常见,在碳酸盐岩层得风化带里有时也能见到。
如果您见过溶洞沉积物,就很容易识别.它就是覆盖在岩石表面或溶蚀洞隙表面得一层浅灰色沉积物,一般没有光泽。
它就是岩溶产物,它得存在可以反映地层得岩溶特征,但不能用来评价岩溶得发育程度。
昨天我已告诉了您评价岩溶得发育程度得方法与指标,您照此办理不会有错。
其它您提到得只就是岩溶现象与特征,不能直接用来评价岩溶得发育程度。
希望您能正确理解。
由于您得问题不够详细,我只能提几点供您参考:1、您说得应该就是岩心采取率与岩石质量指标(RQD),都就是用于岩石地层得,前者就是岩心长度占回次进尺数得百分比,规定不得小于65%;后者就是岩心中长度大于10厘米得岩心之长度与与回次进尺得比值,都用百分比表示.2、对于岩溶地基来说,建议您进行以下工作:1)、对溶洞溶隙进行列表统计。
溶洞、溶隙就就是在进入基岩面以后钻遇到得空洞或全充填、半充填有土得岩层里得洞隙.对于溶洞、溶隙得区分规范没有明确,有得人以高度一米为界线,洞得垂高大于一米为溶洞,小于一米为溶隙。
我得划分界线则就是0。
5米。
统计内容依次为:钻孔编号、洞高、溶洞顶板深度、溶洞顶板标高、溶洞底板深度、溶洞底板标高、充填状况(包括有无充填物、充填物得性质性状等)、溶洞顶板厚度.ﻫ这些内容就是研究岩溶发育特征得重要依据,也就是岩溶地基基础设计得重要依据,例如岩溶洞隙发育得深度、标高、频度、规模,在平面及纵向上得分布规律等。
对于岩溶发育程度得划分,国家规范没有规定,贵州地方规范就是这样规定得。
以见洞率或线溶蚀率来划分。
见洞率就就是在场地所打钻孔中钻遇岩溶洞隙得钻孔数与钻孔总数得比值,以百分比表示:见洞率大于30%为岩溶强发育场地;见洞率为10%-30%为岩溶中等发育场地;见洞率小于于10%为岩溶弱发育场地。
2)、注意基岩面得起伏状况,即基岩面得起伏频度及高差。
基岩面得起伏也就是其在长期溶蚀下得一种宏观岩溶形态,也反映出场地得岩溶发育特征及规律。
也就是在基础设计时得重要依据。
3)、除了岩溶洞隙以外,还要注意岩层得溶蚀状况与特征。
有得岩石虽然还没有形成洞隙,但发育有溶孔、晶洞、溶缝等微观溶蚀形态,对地基承载力有影响.我把溶蚀率大于15%得地层划分为溶蚀层段,在选定地基持力层与地基验槽时加以考虑。
岩溶地基就是很复杂得,研究内容也很多,在这里不可能说清,您多学习一些有关知识吧.ljmtidilgw版主已回答得很精采、大概由于地区差别,我们这里得习惯不太一样,我们这里不记录回水颜色,而就是必需测记钻孔水位:初见水位与观测水位、初见水位就是指在钻探过程中钻孔第一次见到有地下水得水位;观测水位就是指在钻孔终孔24小时后测到得钻孔水位,这两种水位都就是用来做分析场地工程地质与地下水情况之用、"干孔”就是指钻孔里没有水、这种情况在岩溶地区比较常见、由于岩溶或裂隙得垂直发育,钻探用水都向下渗漏了,当渗漏量大于加入得冲洗液量时,在钻孔里就不会有水,也测不到水位;"不返水”有两种情况、一就是孔底裂隙有向下渗漏;二就是孔底以上得地层有侧向渗漏、当渗漏量小于加入得冲洗液量或侧向渗漏出去得水得水位高于孔底,这时在钻孔里仍然有水,只就是不能返回到孔口、这些现象都就是场地工程地质与地下水特征得反映,应该好好加以分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