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

合集下载

七上文言文重要实词和虚词

七上文言文重要实词和虚词

七上文言文重要实词和虚词一.重要实词:《世说新语》两则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家庭聚会2.与儿女讲论文义讲论文义:谈论诗文3.俄而雪聚俄而:不久4.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5.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6. 即公大兄无奕女即:就是。

7.陈太丘与友期形期:约定8.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9.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至:到。

去:离开10.去后乃至乃:才11.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12.非人哉语气词,表示感叹13.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14.下车引之印:拉15. 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16.去后乃至乃:才。

《论语》十二章1.学而时习之时习时:按时2. 不亦说乎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3.人不知儿不愠愠:生气,发怒。

4.吾日三省吾身: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泛指多次省:检查,反省。

5. 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替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7.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8. 三十而立立:站立9. 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10. 七十而从新所欲,不逾矩逾:越过,超过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12. 不堪其忧堪:忍受1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欢,爱好14.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以…为乐趣15. 饭疏食饮水饭:吃饭水:冷水16. 曲肱而枕之肱:胳膊17. 于我如浮云于:对于1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于此19.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好的方面,优点20. 子在川上曰川:河流21.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22. 博学而笃志笃:忠实,坚守23. 仁在其中矣仁:仁德古代诗歌四首1.东临碣石临:到达2. 水何澹澹澹澹; (水波)荡漾3. 山岛竦峙竦:高起峙:挺立4. 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5.海日生残夜残夜:夜将尽未尽6. 几处早莺争暖树暖树:向阳的树7. 最爱湖东行不足不足:不够虽有嘉肴1.虽有嘉肴嘉: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2.不知其旨也旨:甘美3.虽有至道至:达到极点4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所以5.教然后知困知不足困:不通,理解不了6.然后能自反也自反:反省自己7.然后能自强也强:勉励河中石兽1.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河干:河边2. 山门圮于河圮:倒塌3. 二石兽并沉焉并:一起4. 阅十余岁阅:经过,过了5.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求:寻找竟:终于6. 棹数小舟棹:划船7.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设帐:讲学,教书8. 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情的道理,规律9. 是非木杮是:这木杮:削下的木片10. 湮于沙土,渐沉渐深耳湮:埋没耳:语气词,表示“罢了”11.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12.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侵蚀,冲刷坎穴:坑洞13.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不已:停止遂:于是溯流:逆流14. 但知其一但:只15. 可据理臆断欤臆断:主观地判断智子疑邻1.智子疑邻智:以……为聪明。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实词虚词汇总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实词虚词汇总

七年级上册课文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3《幼时记趣》4《三峡》5《以虫治虫》6《梵天寺木塔》7《论语八则》1《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⑤其坐。

至之①市而忘操之②。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③。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④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实词履:鞋子度( duó):量置:放坐:通座座位操:拿着度(dù):尺码反:通返返回信:相信遂:终于虚词之:①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③④⑤代词,前三个代指尺码,后一个代指鞋其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去拿尺码。

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2《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实词涉:渡坠:掉惑:糊涂契:刻遽:立即虚词其用法同上于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A.“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

可译为“在”,或仍作“于”。

亦:也所⑵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 “......的地方”、“......的人”等。

(所契者所从坠)若⑵像,好像乎⑵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译文: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3《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重点词语总结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重点词语总结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重点词语总结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有哪些呢?接下来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的重点词语总结,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重点词语总结之:故时有物外之趣:结构助词,“的”。

2、以:徐喷以烟:介词,“用”。

昂首观之:代词,“它,指夏蚊”。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用在主谓结构间,取消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

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以数万计:介词,“用”。

下车引之:代词,他(指元方) 此独以跛之故:因为人皆吊之:代词,他(指丢马的人) 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

其邻人之父亦云:结构助词,“的”。

仁以为己任:介词,“把”。

3、而: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可不译。

暮而果大亡其财:表修饰。

丁壮者引弦而战:表修饰。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 堕而折其髀:表顺承。

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承,译作“然后”。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译作“却”。

而疑邻人之父:表转折,“却”任重而道远:连词,表并列,译作“并且”。

4、然:忽有庞然大物: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

果然鹤也:副词词尾,不译。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

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可是,连词,表转折。

5、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作“被”6、其:蹲其身:代词,译作“自己的”知之为知之:译作“是”。

必细察其纹理:代词,译作“它的”。

项为之强:译作“因为”。

其恕乎:副词,译作“大概,也许”。

以丛草为林:译作“当作”。

其子曰:代词,他的为人谋而不忠乎:译作“替” 大亡其财:助词,不译。

此何遽不为福乎?:译作“是” 而折其髀:代词,他的,指“好骑”的儿子7、观:昂首观之:看作青云白鹤观:景象8、故: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故又名“鬼市”云。

:所以此独以跛之故:原因、缘故。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实词总结(共39张PPT)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实词总结(共39张PPT)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语汇总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词语汇总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汇总
3
文言实词 重点 中考的
4
文言实词的分类
1.古字通假现象 2.古今异义现象 3.一词多义现象 4.词类活用现象 5.偏义副词
5
通假字
定义:汉字通用和假借的简称。


6
通假字
定义:汉字通用和假借的简称。
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同声旁的字互相代
《望岳》 “荡胸生曾云”
同音字互相代替
8
尊君在不 不亦说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其人舍然大喜
《陈太丘与友期行》 《论语》 《论语》 《列子· 杞人忧天》
9
尊君在不 不亦说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其人舍然大喜
同“否” 副词,用在疑问句末,构成是非问句。 《陈太丘与友期行》
同“悦”,愉快。
《论语》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论语》
同“释”,解除、消除。
《列子· 杞人忧天》
10
古今异义
词义的缩小 四种情况
与儿女讲论文义
11
古今异义
四种情况
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扩大
与儿女讲论文义 河 古代指黄河,现代变成了河流的统称
12
古今异义
四种情况
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扩大 感情色彩的变化
乙甲
例如: 坐 通 座 材通才 帖通贴 曾通层
《口技》“满坐寂然” 《伤仲永》“贤于材人远矣” 《木兰诗》“对镜帖花黄” 《望岳》 “荡胸生曾云”
7
通假字
定义:汉字通用和假借的简称。
乙甲
例如: 坐 通 座 材通才 帖通贴
替 曾通层

初一上册文言文知识点

初一上册文言文知识点

初一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对于初一的同学们来说,上册的文言文学习是一个重要的起点。

掌握好这些知识点,能够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初一上册文言文的重要知识点。

一、文言文实词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之一。

初一上册常见的实词有:1、“之”:①作代词,可代人、代事、代物。

例如“友人惭,下车引之”中的“之”代指元方。

②作助词,“的”,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③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2、“其”:①作代词,指代人、物、事。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其”代指“他们的”。

②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如“其真无马邪?”3、“而”:①表顺承,“然后、就”,如“温故而知新”。

②表转折,“却、但是”,如“人不知而不愠”。

③表修饰,“着、地”,如“康肃笑而遣之”。

4、“以”:①作介词,“用、拿、把”,如“以刀劈狼首”。

②作连词,“因为、由于”,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于”:①表示在,如“于舅家见之”。

②表示到,如“至于夏水襄陵”。

二、文言文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不充当主要成分,但对理解文意起着重要作用。

1、“乃”:①于是,就,如“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②才,如“去后乃至”。

2、“者”:①……的人,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②……的原因,如“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乎”:①表示疑问语气,“吗、呢”,如“为人谋而不忠乎?”②表示感叹语气,“啊、呀”,如“不亦乐乎!”4、“也”:①表判断,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表陈述或解释,如“夫战,勇气也”。

三、文言文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的一种用字习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1、“尊君在不”中的“不”,通“否”,表示疑问。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的“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四、文言文古今异义古今词义的差异也是理解文言文的一个关键点。

1、“儿女”,古义指子侄辈,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前往。

3、“汤”,古义指热水,今义指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
撒盐空中差可拟
三、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与友期行 约定 不期而遇
太丘舍去 离开
入门不顾 回头看 下车引之 拉 太丘舍去 放弃
去日苦多 过去的
瞻前顾后 引吭高歌 放开 舍己为人 牺牲
则是无信 诚实,守信 信口开河随意、随便四、翻译下列句子。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 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 无礼。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
今义:不经过中间的事物 古义:指着数; 加油哦! 指数 今义:相对统计数据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见宫殿数十所(几,几个,表示不确定
窗扉皆洞开 洞 (像洞一样,名词做状语)

的数目) 数至八层(计数)
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表转折) 然 居然城郭矣(竟然,词尾)
shǔ查点、计算 数不胜数 数 shù 几、数目 数以万计 数见不鲜 shuò屡次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表承接。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不译,或 择其善者而从之…… 译为“然 死而后已。 后”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可译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却”或 学而不思则罔…… “可是”、 任重而道远。表并列。“而且”、“并 “但是” 且”
文言代词:
可 以 士不可以不弘毅。 可以:能够
可以为师矣。
可以:可以凭借。

人不知而不愠。 知:了解。 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智慧 知:领悟,知道。 温故而知新。 知之为知之。 知:知道
重点文言虚词:

学而时习之。 诲女知之乎。 之,代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之,结构助词,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无意,不译。 藐小之物 之,语气助词,的。 物外之趣

七上文言文知识点

七上文言文知识点

七上文言文知识点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2. 作品简介。

二、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 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ǒu)2. 古今异义。

- 与儿女讲论文义。

- 古义:子侄辈,泛指家中年轻一代;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 太丘舍去。

- 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去。

- 相委而去。

- 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 下车引之。

- 古义:拉;今义:引导。

- 元方入门不顾。

- 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3. 一词多义。

- 日。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日子)- 期日中(太阳)- 是。

- 是日更定矣(这)- 问今是何世(判断动词,是)- 时。

-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故时有物外之趣(常常)- 信。

-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信用)-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之。

-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中的字)- 下车引之(代词,指元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其不善者而改之(代词,指缺点)- 日月之行(结构助词,的)4. 重点实词。

- 内集:家庭聚会。

- 俄而:不久,一会儿。

- 骤:急速。

- 欣然:高兴的样子。

-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 未若:不如,比不上。

-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三、句子翻译。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 翻译: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2. 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 撒盐空中差可拟。

- 翻译: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4. 未若柳絮因风起。

-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

5.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 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6.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翻译: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7. 君与家君期日中。

初中文言文实词120个

初中文言文实词120个

初中必背文言文实词(初中语文学习而言,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也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0.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1.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2.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3.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4.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5.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6.得: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7.等: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18.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②敌人(盖以诱敌)19.吊:①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②慰问(人皆吊之)20.度:①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②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21.端: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②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22.恶:①怎么(恶能无纪)②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23.发:①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②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③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④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⑦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4.凡:①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②总共(凡三往)25.方:①见方(方七百里)②长方形(方以长)③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26.分:fēn ①划分,分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居右者椎髻仰面
小石潭记(七上)
愚公移山(七上)
核舟记(七上)
核舟记(七上)
19

①具备,具有
②器械,用具
③全部,详尽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具以情告
核舟记(七上)
伤仲永(七上)
周处(七上)
20

①一起,在一起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周处(七上)
21

①类似,像
56

平坦
其船背稍夷
核舟记(七上)
57

惊异,惊奇,奇怪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伤仲永(七上)
58

交换,更换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七上)
59

山之北,水之南
达于汉阴,可乎
愚公移山(七上)
60

满,充满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七上)
61

①我,我的
②剩下的,多余的
尝贻余核舟一
余弟宗玄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七年级第一学期文言文实词简表
序号
例词
词义
例句
出处
1

并列,靠近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核舟记(七上)
2

贯通,穿透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七上)
3

跟从,跟随
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伤仲永(七上)
4

在(某时、某处)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卖油翁(七上)
5

路,途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小石潭记(七上)
6

得到,获得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公输(七下)
7

砍伐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小石潭记(七上)
8

侵害,危害
并皆暴犯百姓
周处(七上)
9

背,以背载物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七上)
10

交替,轮换,更换
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周处(七上)
11

仔细看,看
(观赏)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徐以杓酌油沥之
核舟记(七上)
卖油翁(七上)
52

①表约数,上下,光景
②赞同,答应,应允
高可二黍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杂然相许
核舟记(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愚公移山(七上)
53

找寻,寻求,探求
乃入吴寻二陆
周处(七上)
54

遗留,留下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愚公移山(七上)
55

赠给
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记(七上)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斗折蛇行
小石潭记(七上)
周处(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48

形状,样子
罔不因势象形
核舟记(七上)
49

起,兴起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核舟记(七上)
50

①修正
②长,高
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周处(七上)
核舟记(七上)
51

缓慢,缓缓地,慢慢地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以残年余力
核舟记(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周处(七上)
愚公移山(七上)
62

遥远(指空间距离大)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小石潭记(七上)
33

进入,与“出”相对
(跳入)
(注入)
乃入吴寻二陆
出入之迂也
又入水击蛟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周处(七上)
愚公移山(七上)
周处(七上)
卖油翁(七上)
34

善于,擅长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京中有善口技者
卖油翁(七上)
口技(林嗣环)(七上)
35

①不多,数量小
(时间短)
②(shào)年轻,少年,年纪小
③稍微,略微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伤仲永(七上)
核舟记(七上)
核舟记(七上)
周处(七上)
口技(林嗣环)(七上)
25

填平,铲平
吾与汝毕力平险
愚公移山(七上)
26

开,打开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核舟记(七上)
27

强悍,强大,坚强
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周处(七上)
28

穷尽,完结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愚公移山(七上)
44

(wú)通“无”,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七上)
45

①做,干
(雕刻,制作,制造)
(写,署,题)
②作为,当作
③是
④变成,成为,
(形成)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通计一舟,为人五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全石以为底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轩敞者为舱
义兴人谓为三横
以为妙绝
终为忠臣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核舟记(七上)
核舟记(七上)
核舟记(七上)
伤仲永(七上)
伤仲永(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核舟记(七上)
核舟记(七上)
周处(七上)
口技(林嗣环)(七上)
周处(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46

窄,不宽阔
阔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七上)
47

行走
(漂行,漂游)
(爬行)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16

挑选,选拔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七上)
17

看见,看到
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下见小潭
伤仲永(七上)
周处(七上)
卖油翁(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18

①停留
②居住,安居
③处在,处于(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面山而居
29

①索取,要求,需求
②乞求,请求
忽啼求之
又夹百千求救声
伤仲永(七上)
口技(林嗣环)(七上)
30

①拿
②获得,讨取(招致)
(开辟)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卖油翁(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31

离开
睨之,久而不去
乃记之而去
卖油翁(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32

完整,整个
全石以为底
小石潭记(七上)
启窗而观
传一乡秀才观之
伤仲永(七上)
核舟记(七上)
伤仲永(七上)
12

返回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还自扬州
伤仲永(七上)
伤仲永(七上)
13

正好,恰巧
会宾客大宴
口技(林嗣环)(七上)
14

计算,计量
通计一舟,为人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七上)
核舟记(七上)
15

夹杂,参与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林嗣环)(七上)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七上)
22

①熄灭
②暗,看不见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女娲补天(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23

明亮,光明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七上)
24

①名字,名称
②名声,名望
③说出,指出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对联、题名并篆文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
天目(七上)
38

设置,安放
施八尺屏障
口技(林嗣环)(七上)
39

实际,事实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周处(七上)
40使Biblioteka 让,叫,令;使得,致使不使学
伤仲永(七上)
41

放下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卖油翁(七上)
42

类,一类
(像,类似)
神情与苏、黄不属
核舟记(七上)
43

(shuì)劝说,说服
或说处杀虎斩蛟
周处(七上)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周处年少时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林嗣环)(七上)
周处(七上)
口技(林嗣环)(七上)
36

①(草木)生长,出生,诞生
②对读书人的称呼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伤仲永(七上)
愚公移山(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37

胜过,超过
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