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理科数学:随机事件的概率与古典概型_知识点总结
随机事件的概率(古典概型、简单的几何概型、抽样方法)

所以该学校阅读过《西游记》的学生人数为70人, 则该学校阅读过《西游记》的学生人数与
该学校学生总数比值的估计值为:70 0.7.故选C. 100
7.(2018西安八校联考)某班对八校联考成绩进行分析,利用随机 数表法抽取样本时,先将60个同学按01,02,03,…,60进行编号, 然后从随机数表第9行第5列的数开始向右读,则选出的第6个 个体是 ( )
(红,黄),(红,蓝),(红,绿),(红,紫),共4种,
故所求概率P 4 2. 10 5
3.(2018新课标Ⅲ卷)若某群体中的成员只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
0.45,既用现金支付也用非现金支付的概率为0.15,则不用现金支
第1节 随机事件的概率(古典概型、简单的几何概型、抽样方法)
付的概率为 ( ) 第三组取的数为(10号)36,第四组取的数为(14号)43,
A .2 3
B .3 5
C .2 5
D .1 5
【答案】 B 【解析】由题意,通过列举可知从这5只兔子中随机取出3只的 所有情况数为10, 恰有2只测量过该指标的所有情况数为6.
所以P 6 3.故选B. 10 5
9.(2019新课标Ⅲ卷,文)两位男同学和两位女同学随机排成一列,
则两位女同学相邻的概率是
表第9行第5列的数开始向右读,则选出的第6个个体是 ( )
4.取一根长度为5m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所得两
段绳子的长度都不小于2m的概率是
()
A .1 5
B .1 3
C .1 4
D .1 2
【 答 案 】 A 【 解 析 】 记 两 段 绳 子 的 长 度 都 不 小 于 2m为 事 件 A, 则 只 能 在 中 间 1m的 绳 子 上 剪 断 ,所 得 两 段 绳 子 的 长 度 才 都 不 小 于 2m,
高三数学随机事件的概率与古典概型

(4)互斥事件:不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 (5)对立事件:两个事件有且只有一个 发生. 4.概率的基本性质: (1)0≤P(A)≤1. (2)如果事件A与B互斥,则 P(A∪B)=P(A)+P(B). (3)如果事件A与B对立,则 P(A)+P(B)=1.
5.基本事件的特征: (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都是互斥的; (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 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6.古典概型: (1)特点:一次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 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有限性),且每个 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等可能性). (2)公式:P(A)=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 事件点1 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例1 在由1,2,3,4,5组成的五位数 中任取一个数,求这个数恰有4个相同数 字的概率.
例2 袋中有12个小球,分别为红球、 黑球、黄球、绿球,从中任取一球,得 1 到红球的概率为 ,得到黑球或黄球的 3 5 概率为 ,得到黄球或绿球的概率也
5 是 ,求得到黑球、黄球、绿球的概率 12 12
4.如果事件A1,A2,…,An两两互斥, 则P(A1+A2+…+An)=P(A1)+P(A2) +…+P(An). 5.基本事件是一次试验中所有可能出 现的最小事件,且这些事件彼此互斥.试 验中的事件A可以是基本事件,也可以是 有几个基本事件组合而成的.
6.如果事件A,B不互斥,则P(A+B)= P(A)+P(B)-P(AB)=1- P ( AB ) .
2.事件A发生的频率与概率:
(1)频率:在相同条件下重复n次试验, 若某一事件A出现的次数为nA,则事 nA 件A出现的频率 f n ( A) . n
(2)概率:若随机事件A在大量重复试 验中发生的频率fn(A)趋于稳定,在某个 常数附近摆动,则称这个常数为事件A发 生的概率,记作P(A).
高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与训练53---随机事件的概率与古典概型

高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与训练专题53 随机事件的概率与古典概型【考纲要求】1.掌握事件、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掌握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独立事件的概念及概率的计算.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2.了解概率与频率概念,理解古典概型,会计算古典概型中事件的概率.【知识清单】知识点1. 随机事件的概率1.随机事件和确定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出现的某种结果叫做事件.(1)在条件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的必然事件.(2)在条件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的不可能事件.(3)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4)在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S S S S S(5)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2.频率与概率(1)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是否出现,称次试验中事件出现的次数为事件出现的频数,称事件出现的比例为事件出现的频率. (2)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称为事件的概率,简称为的概率.3.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定义:在一次试验中,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即为不可能事件(),则称事件与事件互斥,其含义是:事件与事件在任何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一般地,如果事件中的任何两个都是互斥的,那么就说事件彼此互斥.,,,A B C S n A n A A n A A ()A n n f A n =A A A ()n f A ()p A A A AB A B φ=A B A B 12,,,n A A A 12,,,n A A A对立事件:若不能同时发生,但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即为不可能事件,而为必然事件,那么事件与事件互为对立事件,其含义是:事件与事件在任何一次试验中有且仅有一个发生.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区别和联系: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但是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两个事件互斥是两个事件对立的必要非充分条件.4.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如果事件发生,则事件一定发生,这时称事件包含事件 (或称事件包含于事件)若且,那么称事件与事件相等或) )A B A B A B A B A B B A A B A B +AB互斥为不可能事件,么称事件与事件互为对立事件且5.随机事件的概率事件的概率: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发生的频率总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的概率,记作.[来源:Z#xx#]由定义可知,显然必然事件的概率是,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5.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1)概率的取值范围:.(2)必然事件的概率:.[来源:学.科.网](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B A A B φ=B =ΩA A nm A ()p A ()01p A ≤≤10()01p A ≤≤()1p A =()0p A =(4)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①(互斥),且有. ② (彼此互斥).(5)对立事件的概率:.知识点2. 古典概型1. 一次试验连同其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称为一个基本事件,通常此试验中的某一事件A 由几个基本事件组成.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即此试验由n 个基本事件组成,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一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如果某个事件A 包含的结果有m 个,那么事件A 的概率P (A )=. 基本事件的特点(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2)任何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除不可能事件).2.古典概型: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p A B p A p B =+,A B ()()()1p A A p A p A +=+=()()()()1212n n p A A A p A p A p A =+++12,,,n A A A ()()1P A P A =-n 1n m典概型.①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即有限性.②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即等可能性.概率公式:P (A )=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基本事件的总数.[常用结论]1.频率与概率频率是随机的,不同的试验,得到频率也可能不同,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2.互斥与对立对立事件一定互斥,但互斥事件不一定对立.3.概率加法公式的注意点(1)要确定A ,B 互斥方可运用公式.(2)A ,B 为对立事件时并不一定A 与B 发生的可能性相同,即P (A )=P (B )可能不成立.【考点梳理】考点一:随机事件间的关系【典例1】(2020·云南高二月考)从装有2个红球和2个白球的口袋内任取2个球,互斥而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是()A.至少有1个白球;都是白球B.至少有1个白球;至少有1个红球C.恰有1个白球;恰有2个白球D.至少有1个白球;都是红球【答案】C【解析】至少有1个白球,都是白球,都是白球的情况两个都满足,故不是互斥事件;至少有1个白球,至少有1个红球,一个白球一个红球都满足,故不是互斥事件;恰有1个白球,恰有2个白球,是互斥事件不是对立事件;至少有1个白球;都是红球,是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故选:C【典例2】(2020·云南丽江第一高级中学高二期中)抽查8件产品,设“至少抽到3件次品”为事件M,则M的对立事件是()A.至多抽到2件正品B.至多抽到2件次品C.至多抽到5件正品D.至多抽到3件正品【答案】B【解析】根据对立事件的定义,事件和它的对立事件不会同时发生,且他们的和事件为必然事件,事件“至多抽到2件正品”、“至多抽到5件正品”、“至多抽到3件正品”与“至少抽到3件次品”能同时发生,不是对立事件;只有事件“至多2件次品”与“至少抽到3件次品” 不能同时发生且他们的和事件为必然事件,是M的对立事件,故选:B.【总结提升】事件间的关系的判断方法1.判断事件间的关系时,可把所有的试验结果写出来,看所求事件包含哪几个试验结果,从而断定所给事件间的关系.2.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也就是说不互斥的两个事件一定不是对立事件,在确定了两个事件互斥的情况下,就要看这两个事件的和事件是不是必然事件,这是判断两个事件是否为对立事件的基本方法.判断互斥事件、对立事件时,注意事件的发生与否都是对于同一次试验而言的,不能在多次试验中判断.3.判断互斥、对立事件的2种方法:(1)定义法: 判断互斥事件、对立事件一般用定义判断,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为互斥事件;两个事件,若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则这两事件为对立事件,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2) 集合法:①由各个事件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彼此的交集为空集,则事件互斥.②事件A的对立事件A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是全集中由事件A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的补集即:事件A,B对应的基本事件构成了集合A,B,则A,B互斥时,A∩B =∅;A,B对立时,A∩B=∅且A∪B=U(U为全集).两事件互斥是两事件对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变式探究】1.(2019·湖南长郡中学高二期中)从装有2个白球和3个黑球的口袋内任取两个球,那么下列事件中是互斥而不对立的事件是()A.“恰有两个白球”与“恰有一个黑球”B.“至少有一个白球”与“至少有一个黑球”C.“都是白球”与“至少有一个黑球”D.“至少有一个黑球”与“都是黑球”【答案】A【解析】对于A,事件:“恰有两个白球”与事件:“恰有一个黑球”不能同时发生,但从口袋中任取两个球时还有可能两个都是黑球,∴两个事件是互斥事件但不是对立事件,∴A正确;对于B,事件:“至少有一个黑球”与事件:“至少有一个白球”可以同时发生,如:一个白球一个黑球,∴这两个事件不是互斥事件,∴B不正确;对于C.“都是白球”与“至少有一个黑球”不能同时发生,且对立,故C错误;对于D,“至少有一个黑球”与“都是黑球”可以同时发生,故不互斥.故选:A.2.(多选题)不透明的口袋内装有红色、绿色和蓝色卡片各2张,一次任意取出2张卡片,则与事件“2张卡片都为红色”互斥而不对立的事件有()A.2张卡片不全为红色B.2张卡片恰有一张红色C.2张卡片至少有一张红色 D.2张卡片都为绿色【答案】BD【解析】6张卡片中一次取出2张卡片的所有情况有:“2张都为红色”、“2 张都为绿色”、“2张都为蓝色”、“1张为红色1张为绿色”、“1张为红色1张为蓝色”、“1张为绿色1张为蓝色”,选项中给出的四个事件中与“2张都为红色”互斥而非对立“2张恰有一张红色”“2张都为绿色”,其中“2张至少一张为红色”包含事件是“2张都为红色”二者并非互斥,“2张不全为红色”是对立事件.故选:BD.考点二: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典例3】设A、B是两个概率大于0的随机事件,则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 .事件A ⊆B ,则P (A )<P (B )B .若A 和B 互斥,则A 和B 一定相互独立C .若A 和B 相互独立,则A 和B 一定不互斥D . P (A )+P (B )≤1【答案】C【解析】若事件B 包含事件A ,则P (A )≤P (B ),故A 错误; 若事件A 、B 互斥,则P (AB )=0,若事件A 、B 相互独立,则P (AB )=P (A )P (B )>0,故B 错误,C 正确;若事件A ,B 相互独立,且P (A )12>,P (B )12>,则P (A )+P (B )>1,故D 错误.故选:C .【典例4】(2016高考新课标2文选)某险种的基本保费为a (单位:元),继续购买该险种的投保人称为续保人,续保人本年度的保费与其上年度出险次数的关联如下:随机调查了该险种的200名续保人在一年内的出险情况,得到如下统计表:(Ⅰ)记A为事件:“一续保人本年度的保费不高于基本保费”.求()P A 的估计值;(Ⅱ)记B为事件:“一续保人本年度的保费高于基本保费但不高于基本保费的160%”.求()P B的估计值;【答案】(Ⅰ)0.55;(Ⅱ)0.3.【解析】(Ⅰ)事件A发生当且仅当一年内出险次数小于2.由所给数据知,一年内险次数小于2的频率为60500.55200+=, 故P(A)的估计值为0.55.(Ⅱ)事件B 发生当且仅当一年内出险次数大于1且小于4.由是给数据知,一年内出险次数大于1且小于4的频率为30300.3200+=, 故P(B)的估计值为0.3.【总结提升】1.概率与频率的关系频率反映了一个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繁程度,频率是随机的.而概率是一个确定的值,通常用概率来反映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时也用频率来作为随机事件概率的估计值.2.随机事件概率的求法利用概率的统计定义求事件的概率,即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事件发生的频率会逐步趋近于某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概率.3.求解以统计图表为背景的随机事件的频率或概率问题的关键点求解该类问题的关键是由所给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或茎叶图等图表,计算出所求随机事件出现的频数.【变式探究】1.(2020·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一开学考试)将A,B两位篮球运动员在一段时间内的投篮情况记录如下:下面有三个推断:①当投篮30次时,两位运动员都投中23次,所以他们投中的概率都是0.767;②随着投篮次数的增加,A运动员投中频率总在0.750附近摆动,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可以估计A运动员投中的概率是0.750;③当投篮达到200次时,B运动员投中次数一定为160次.其中合理的是().A.①B.②C.①③D.②③【答案】B【解析】:①在大量重复试验时,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可以用一个事件出现的频率估计它的概率,投篮30次,次数太少,不可用于估计概率,故①推断不合理;②随着投篮次数增加,A运动员投中的频率显示出稳定性,因此可以用于估计概率,故②推断合理;③频率用于估计概率,但并不是准确的概率,因此投篮200次时,只能估计投中160次,而不能确定一定是160次,故③不合理;2.(2019·沈阳模拟)某超市随机选取1 000位顾客,记录了他们购买甲、乙、丙、丁四种商品的情况,整理成如下统计表,其中“√”表示购买,“×”表示未购买.(1)估计顾客同时购买乙和丙的概率;(2)估计顾客在甲、乙、丙、丁中同时购买3种商品的概率;(3)如果顾客购买了甲,则该顾客同时购买乙、丙、丁中哪种商品的可能性最大?【解析】 (1)从统计表可以看出,在这1 000位顾客中有200位顾客同时购买了乙和丙,所以顾客同时购买乙和丙的概率可以估计为2001 000=0.2.(2)从统计表可以看出,在这1 000位顾客中,有100位顾客同时购买了甲、丙、丁,另有200位顾客同时购买了甲、乙、丙,其他顾客最多购买了2种商品.所以顾客在甲、乙、丙、丁中同时购买3种商品的概率可以估计为100+2001 000=0.3.(3)与(1)同理,可得顾客同时购买甲和乙的概率可以估计为2001 000=0.2,顾客同时购买甲和丙的概率可以估计为100+200+3001 000=0.6,顾客同时购买甲和丁的概率可以估计为1001 000=0.1.所以,如果顾客购买了甲,则该顾客同时购买丙的可能性最大.考点三: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概率【典例5】(2020·海南省高考真题)某中学的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其中有96%的学生喜欢足球或游泳,60%的学生喜欢足球,82%的学生喜欢游泳,则该中学既喜欢足球又喜欢游泳的学生数占该校学生总数的比例是()A.62% B.56%C.46% D.42%【答案】C【解析】记“该中学学生喜欢足球”为事件A,“该中学学生喜欢游泳”为事件B,则“该中学学生喜欢足球或游泳”为事件A B+,“该中学学生既喜欢足球又喜欢游泳”为事件A B⋅,则()0.6P A =,()0.82P B =,()0.96P A B +=,所以()P A B ⋅=()()()P A P B P A B +-+0.60.820.960.46=+-=所以该中学既喜欢足球又喜欢游泳的学生数占该校学生总数的比例为46%.故选:C.【典例6】(多选题)中国篮球职业联赛(CBA )中,某男篮球运动员在最近几次参加的比赛中的得分情况如下表:记该运动员在一次投篮中,投中两分球为事件A ,投中三分球为事件B ,没投中为事件C ,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得到的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A .()0.55P A =B .()0.18P B =C .()0.27P C =D .()0.55P B C +=【答案】ABC【解析】由题意可知,()550.55100P A ==,()180.18100P B ==, 事件A B +与事件C 为对立事件,且事件A 、B 、C 互斥,()()()()110.27P C P A B P A P B ∴=-+=--=,()()()0.45P B C P B P C +=+=.故选:ABC.【规律方法】1. 概率可看成频率在理论上的稳定值,它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它是频率的科学抽象,当试验次数越来越多时频率向概率靠近,只要次数足够多,所得频率就近似地当作随机事件的概率.2. 判断事件关系时要注意(1)利用集合观点判断事件关系;(2)可以写出所有试验结果,看所求事件包含哪几个试验结果,从而判断所求事件的关系.3.对于互斥事件要抓住如下的特征进行理解:第一,互斥事件研究的是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第二,所研究的两个事件是在一次试验中涉及的;第三,两个事件互斥是从试验的结果不能同时出现来确定的4.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的一种特殊情况,是指在一次试验中有且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事件的对立事件记作,从集合的角度来看,事件所含结果的集合正是全集中由事件所含结果组成集合的补集,即,,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但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事件的和记作,表示事件至少有一个发生.当为互斥事件时,事件是由“发生而不发生”以及“发生而不发生”构成的.当计算事件的概率比较困难时,有时计算它的对立事件的概率则要容易些,为此有.这不仅体现逆向思维,同时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非常有益的.求某些稍复杂的事件的概率时,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将所求事件的概率化成一些彼此互斥的事件的概率的和;二是先去求此A A A UA AA U =A A φ=,AB A B +,A B ,A B A B +A B B A A ()p A A ()()1P A P A =-事件的对立事件的概率.对于个互斥事件,其加法公式为.分类讨论思想是解决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变式探究】1. (2018·全国高考真题(文))若某群体中的成员只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0.45,既用现金支付也用非现金支付的概率为0.15,则不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 )A .0.3B .0.4C .0.6D .0.7【答案】B【解析】设事件A 为只用现金支付,事件B 为只用非现金支付, 则()()()()P A B P A P B P AB 1⋃=++= 因为()()P A 0.45,P AB 0.15==n 12,,,n A A A ()()()()1212n n p A A A p A p A p A =+++所以()P B 0.4=,故选B.2.(多选题)(2020·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一期末)已知甲罐中有四个相同的小球,标号为1,2,3,4;乙罐中有五个相同的小球,标号为1,2,3,5,6,现从甲罐、乙罐中分别随机抽取1个小球,记事件A =“抽取的两个小球标号之和大于5”,事件B =“抽取的两个小球标号之积大于8”,则( )A .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12 B .事件A B 发生的概率为1120 C .事件A B 发生的概率为25D .从甲罐中抽到标号为2的小球的概率为15【答案】BC【解析】由题意,从甲罐、乙罐中分别随机抽取1个小球,共包含114520C C =个基本事件;“抽取的两个小球标号之和大于5”包含的基本事件有:()1,5,()1,6,()2,5,()2,6,()3,3,()3,5,()3,6,()4,2,()4,3,()4,5,()4,6,共11个基本事件;“抽取的两个小球标号之积大于8”包含的基本事件有:()2,5,()2,6,()3,3,()3,5,()3,6,()4,3,()4,5,()4,6,共8个基本事件;即事件B 是事件A 的子事件;因此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1120,故A 错; 事件A B 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11个,所以事件A B 发生的概率为1120;故B 正确;事件A B 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8个,所以事件A B 发生的概率为82205=,故C 正确; 从甲罐中抽到标号为2的小球,包含的基本事件为:()2,1,()2,2,()2,3,()2,5,()2,6共5个基本事件,故从甲罐中抽到标号为2的小球的概率为15,即D 错误.故选:BC.【特别提醒】求复杂的互斥事件的概率的方法(1)直接法(2)间接法(正难则反)考点四:简单的古典概型【典例7】(2020·全国高考真题(文))设O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在O ,A ,B ,C ,D 中任取3点,则取到的3点共线的概率为( )A .15B .25C .12D .45【答案】A【解析】如图,从O A B C D ,,,,5个点中任取3个有{,,},{,,},{,,},{,,}O A B O A C O A D O B C{,,},{,,},{,,},{,,}O B D O C D A B C A B D{,,},{,,}A C D B C D 共10种不同取法,3点共线只有{,,}A O C 与{,,}B O D 共2种情况,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知,取到3点共线的概率为21105.故选:A【典例8】(2017课标II,文11)从分别写有1,2,3,4,5的5张卡片中随机抽取1张,放回后再随机抽取1张,则抽得的第一张卡片上的数大于第二张卡片上的数的概率为()A.110B.15C.310D.25【答案】D【总结提升】1.计算古典概型事件的概率可分三步(1)判断本次试验的结果是否是等可能的,设出所求的事件为A ;(2)分别计算基本事件的总个数n 和所求的事件A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m ;(3)利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P (A )=mn求出事件A 的概率.2. 解决与古典概型交汇命题的问题时,把相关的知识转化为事件,列举基本事件,求出基本事件和随机事件的个数,然后利用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变式探究】1.(2019·全国高考真题(文))生物实验室有5只兔子,其中只有3只测量过某项指标,若从这5只兔子中随机取出3只,则恰有2只测量过该指标的概率为( )A .23B .35C .25D .15【答案】B【解析】设其中做过测试的3只兔子为,,a b c,剩余的2只为,A B,则从这5只中任取3只的所有取法有{,,},{,,},{,,},{,,},{,,},{,,}a b c a b A a b B a c A a c B a A B,{,c,},{,c,},{b,,},{c,,}b A b B A B A B共10种.其中恰有2只做过测试的取法有{,,},{,,},{,,},{,,},a b A a b B a c A a c B{,c,},{,c,}b A b B共6种,所以恰有2只做过测试的概率为63105,选B.2.(2017·全国高考真题(文))从分别写有1,2,3,4,5的5张卡片中随机抽取1张,放回后再随机抽取1张,则抽得的第一张卡片上的数大于第二张卡片上的数的概率为()A.110B.35C.310D.25【答案】D【解析】从分别写有1,2,3,4,5的5张卡片中随机抽取1张,放回后再随机抽取1张,基本事件总数n=5×5=25,抽得的第一张卡片上的数大于第二张卡片上的数包含的基本事件有:(2,1),(3,1),(3,2),(4,1),(4,2),(4,3),(5,1),(5,2),(5,3),(5,4),共有m=10个基本事件,∴抽得的第一张卡片上的数大于第二张卡片上的数的概率p=42. 105【特别提醒】1. 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的探求方法(1)枚举法:适合给定的基本事件个数较少且易一一列举出的.(2)树状图法:适合于较为复杂的问题中的基本事件的探求,注意在确定基本事件时(x,y)可以看成是有序的,如(1,2)与(2,1)不同.有时也可以看成是无序的,如(1,2)(2,1)相同.(3)排列组合法:在求一些较复杂的基本事件的个数时,可利用排列或组合的知识.2.古典概型中的基本事件都是互斥的考点五:复杂的古典概型【典例9】通过手机验证码登录哈喽单车App,验证码由四位数字随机组成,如某人收到的验证码1234(,,,)a a a a 满足1234a a a a <<<,则称该验证码为递增型验证码,某人收到一个验证码,那么是首位为2的递增型验证码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16【解析】∵12a =,2342a a a <<<,∴2a 、3a 、4a 从中3~9选,只要选出3个数,让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分别对应234,,a a a 即可,7341016C P C ∴==.故答案为:16【典例10】(2020·云南省保山第九中学高三月考(文))某车间甲组有10名工人,其中有4名女工人;乙组有5名工人,其中有3名女工人.现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层内采用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从甲、乙两组中共抽取3名工人进行技术考核.(Ⅰ)求从甲、乙两组各抽取的人数;(Ⅱ)求从甲组抽取的工人中恰好1名女工人的概率;(Ⅲ)求抽取的3名工人中恰有2名男工人的概率.【答案】(Ⅰ)2,1;(Ⅱ)815;(Ⅲ)3175. 【解析】(Ⅰ)因为车间甲组有10名工人,乙组有5名工人,所以甲、乙两组的比例是2:1,又因为从甲、乙两组中共抽取3名工人进行技术考核,所以从甲、乙两组各抽取的人数是2,1;(Ⅱ)因为车间甲组有10名工人,其中有4名女工人,所以从甲组抽取的工人中恰好1名女工人的概率1146210815p C C C==; (Ⅲ)因为车间甲组有10名工人,其中有4名女工人;乙组有5名工人,其中有3名女工人,所以求抽取的3名工人中恰有2名男工人的概率112166322121105105131475p C C C C C C C C C =+=. 【特别提醒】1.求较复杂事件的概率问题,解题关键是理解题目的实际含义,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概率模型,必要时将所求事件转化成彼此互斥事件的和,或者先求其对立事件的概率,进而再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或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求解.2.注意区别排列与组合,以及计数原理的正确使用.【变式探究】1.(2020·浙江高三月考)在浙江省新高考选考科目报名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均已选择物理、化学作为选考科目,现要从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这五门课程中选择一门作为选考科目,则不同的选报方案有___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若每位同学选报这五门学科中的任意一门是等可能的,则这四位同学恰好同时选报了其中的两门课程的概率为____________.【答案】62528 125【解析】从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这五门课程中选择一门作为选考科目,则不同的选报方案有45625种;若这四位同学恰好同时选报了其中的两门课程,其中一人独自选一科,另外三人选一科,共有不同的选报方案212 54280C C A=种,其中两人选一科,另外两人选另一科,共有不同的选报方案2225422260 C C AA=种,则这四位同学恰好同时选报了其中的两门课程的概率为806028 625125+=故答案为:28 625,1252.(浙江高考真题(文))一个袋中装有大小相同的黑球、白球和红球. 已知袋中共有10个球,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得到黑球的概率是,从中任意摸出2个球,至少得到1 个白球的概率是. 求:(1)从中任意摸出2个球,得到的都是黑球的概率;(2)袋中白球的个数【答案】(1)215;(2)5个.【解析】(Ⅰ)由题意知,袋中黑球的个数为记“从袋中任意摸出两个球,得到的都是黑球”为事件A,则(Ⅱ)解:记“从袋中任意摸出两个球,至少得到一个白球”为事件B.设袋中白球的个数为x,则得到x=5故袋中白球个数为5个考点六:古典概型的交汇问题【典例11】设连续掷两次骰子得到的点数分别为m,n,令平面向量(),a m n=,()1,3b=-,则事件“a b⊥”发生的概率为__________;事件“a b≤”发生的概率为__________.【答案】11816【解析】(1)由题意知,{1,2,3,4,5,6}m ∈、{1,2,3,4,5,6}n ∈,故(m ,n )所有可能的取法共36种.当a b ⊥时,得m -3n =0,即m =3n ,满足条件共有2种:(3,1),(6,2),所以事件a b ⊥的概率213618P ==. (2)当a b ≤时,可得m 2+n 2≤10,共有(1,1),(1,2),(1,3),(2,1),(2,2),(3,1)6种情况,其概率61366P ==. 故答案为:118;16. 【典例12】(2019·上海市建平中学高三)已知方程221x y a b+=表示的曲线为C ,任取,{1,2,3,4,5}a b ∈,则曲线C 表示焦距等于2的椭圆的概率等于________.【答案】825【解析】所有可能的(),a b的组数为:5525⨯=,又因为焦距22c=,所以1c=,所以1a b-=±,则满足条件的有:()()()()()()()()1,2,2,3,3,4,4,5,5,4,4,3,3,2,2,1,共8组,所以概率为:825 P=.故答案为:8 25.【特别提醒】求解古典概型的交汇问题,关键是把相关的知识(平面向量、直线与圆、函数、统计等)转化为事件,然后利用古典概型的有关知识解决,其解题流程为:【变式探究】1.若随机事件A 、B 互斥,A 、B 发生的概率均不等于0,且分别为()2,()34P A a P B a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答案】(4332,]【解析】因为随机事件A 、B 互斥,A 、B 发生的概率均不等于0,所以有:0()1021430()10341320()()102341P A a P B a a P A P B a a <<<-<⎧⎧⎪⎪<<⇒<-<⇒<≤⎨⎨⎪⎪<+≤<-+-≤⎩⎩. 故答案为:43(,]322.(2020·安徽高二期中(理))已知向量(2,1),(,)a b x y =-=.若,x y 分别表示将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先后抛掷两次时第一次、第二次出现的点数,求满足1a b ⋅=-的概率.【答案】112【解析】,x y 分别表示将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先后抛掷两次时第一次、第二次出现的点数,有序数对(),x y 可能情况有36种,。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点总结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点总结一、概率论知识点总结:1.随机事件:随机事件是指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例如:掷硬币的结果、抽取扑克牌的花色等。
2.概率: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概率的取值范围是[0,1],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0表示不可能发生,1表示一定会发生。
3.古典概型:古典概型是指每种可能的结果发生的概率相等的情形。
例如:掷骰子的结果、抽取彩色球的颜色等。
4.随机变量:随机变量是用来描述试验结果的数值,它的取值是根据随机事件的结果确定的。
例如:掷骰子的点数、抽取扑克牌的点数等。
5.概率分布: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描述了每个取值发生的概率。
常见的概率分布有离散概率分布和连续概率分布,如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
6. 期望值:期望值是衡量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值。
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期望值=E[X]=∑[xP(X=x)];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期望值=E[X]=∫[x f(x)dx],其中f(x)为概率密度函数。
7. 方差:方差是衡量随机变量取值与期望值之间的偏离程度。
方差=Var(X)=E[(X-E[X])^2]。
8.独立性:两个随机事件或随机变量之间的独立性表示它们的发生与否或取值无关联。
独立性的判定通常通过联合概率、条件概率等来进行推导。
二、数理统计知识点总结:1.样本与总体:在统计学中,样本是指从总体中选取的具体观测数据。
总体是指要研究的对象的全部个体或事物的集合。
2.参数与统计量:参数是描述总体特征的数值,如总体均值、总体方差等。
统计量是根据样本计算得到的参数估计值,用来估计总体参数。
3.抽样方法:抽样方法是从总体中选取样本的方法,常见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等。
4.统计分布:统计分布是指样本统计量的分布。
常见的统计分布有t分布、F分布、x^2分布等,其中t分布适用于小样本、F分布适用于方差比较、x^2分布适用于拟合优度检验等。
5.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点估计是以样本统计量为基础,估计总体参数的数值。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35之34:概率

概率1.随机事件的概率(1)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的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肯定不会发生的事件;(3)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4)随机事件的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 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 发生的频率nm会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并趋于稳定,我们把这个常数常数称为随机事件A 的概率,记作).(A P注:由定义可知,1)(0≤≤A P 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 2. 事件的关系与运算3.古典概型(列举法)(1)古典概型的两大特点:①所有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②每个基本事件的发生都是等可能的.(2)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如果一次试验的等可能基本事件共有n 个,那么每一个等可能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是.1n 如果某个事件A 包含了其中m 个等可能基本事件,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nmA P =例1-1【2020全国I 文】设O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在D C B A O ,,,,中任选三点,则取到三点共线的概率为( ) A.51 B. 52 C. 21 D.54 例1-2【2016全国I 文】为美化环境,从红、黄、白、紫4种颜色的花中任取2种花种在一个花坛中,余下的2种花种在另一个花坛中,则红色和紫色的花不在同一花坛的概率是( ) A.31 B. 21 C. 32 D.65例1-3【2016江苏高考】将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一种各个面上分别标有1,2,3,4,5,6个点的正方体玩具)先后抛掷2次,则出现向上的点数之和小于10的概率是 .答:1-1:A ;1-2:C ; 1-3: 65.4.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1)互斥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一般地,如果事件n A A A ,,,21 中的任意两个都是互斥事件,则称事件n A A A ,,,21 彼此互斥. (2)互斥事件概率公式:如果事件B A ,互斥,那么事件B A +发生(注:B A +表示事件B A ,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B A ,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即).()()(B P A P B A P +=+ 推广:一般地,若n A A A ,,,21 彼此互斥,那么).()()()(2121n n A P A P A P A A A P +++=+++ 注:若A ,B 不互斥,则).()()()(B A P B P A P B A P -+=(3)对立事件:如果两个互斥事件必有一个发生,那么称这两个事件为对立事件.事件A 的对立事件记为.A(4)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1)(A P A P -= 注:“至多”,“至少”的问题考虑反面(对立事件)往往比较简单.例2-1:某中学的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其中有96%的学生喜欢足球或游泳,60%的学生喜欢足球,82%的学生喜欢游泳,则该中学既喜欢足球又喜欢游泳的学生数占该校学生总数的比例是( )A. 62%B. 56%C. 46%D. 42%例2-2:将一枚骰子连续抛掷两次,至少有一次向上的点数为1的概率是 .答:2-1:C ; 2-2: .36115.事件的独立性(1)条件概率:一般地,对于两个事件A 和,B 在已知事件B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 发生的概率,称为事件B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 的条件概率,记为).|(B A P概率的乘法公式:).()|()(B P B A P AB P =注:事件AB 表示事件A 和事件B 同时发生. (2)事件的独立性①定义:一般地,若事件B A ,满足)()|(A P B A P =(即事件B 发生不影响事件A 发生的概率),则称事件B A ,独立.②性质:若事件B A ,相互独立,则事件A 与B ,A 与,B A 与B 都相互独立. ③公式:事件B A ,相互独立的充要条件是).()()(B P A P AB P =④推广:若n A A A ,,,21 相互独立,则这n 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为).()()()(2121n n A P A P A P A A A P =⑤区别:独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能同时发生,如果不能那是互斥事件,如果能再满足)()()(B P A P AB P =则为独立事件.注:求条件概率的两个思路:思路一:缩减样本空间法计算条件概率,如求P (A |B ),可分别求出事件B ,AB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再利用公式P (A |B )=n (AB )n (B )计算;思路二:直接利用公式计算条件概率,即先分别计算出P (AB ),P (B ),再利用公式P (A |B )=P (AB )P (B )计算. (3)全概率公式设n A A A ,,,21 是一组两两互斥的事件,,21Ω=n A A A 且,0)(>i A P,,,2,1n i =则对任意的事件,Ω⊆B 有∑==ni i i A B P A P B P 1).|()()(我们称上面的公式为全概率公式.全概率公式是概率论中最基本的公式之一.6.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1)随机变量:一般地,如果随机试验的结果可以用一个变量来表示,那么这样的变量叫做随机变量,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Z Y X ,,(或小写的希腊字母ξ,η,ζ)等表示,而用小写拉丁字母z y x ,,(加上适当下标)等表示随机变量可能的取值.(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一般地,假定随机变量X 有n 个不同的取值,它们分别是1x ,2x ,…,n x ,且()i i P X x p ==,1,2,,i n =⋅⋅⋅,① 则称①为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注:①),,2,1(0n i p i =≥;②121=+++n p p p ;③求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的步骤:1.确定X 的可能取值(1,2,)ix i =…;2.求出相应的概率()i i P X x p ==;3.列成表格的形式. 7.常见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1)两点分布(0-1分布)).1()p p -= (2)超几何分布一批产品共N 件,其中有M 件次品,任取n 件,其中恰有X 件次品,则事件}{r X=发生的概率为()r n r M N MnNC C P X r C --==,0,1,2,,r m =,其中{}min ,m n M =,称X 服从超几何分布,记为),,,(~N M n H X 并将()r n r M N MnC C P X r C --==记为).,,;(N M n r H 则NX E =)(;)1()(2-=N N X D (了解).8.二项分布(1)n 次独立重复试验(伯努利试验)一般地,由n 次试验构成,且每次试验相互独立完成,每次试验的结果仅有两种对立的状态,即A 和,A 每次试验中.0)(>=p A P 我们将这样的试验称为n 次独立重复试验,也称为伯努利试验. (2)二项分布一般地,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设事件A 发生的次数为,X 在每次试验事件A 发生的概率均为,p 那么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为),2,1,0()1()(n k p p C k X P k n kk n =-==-.此时称随机变量X 服从参数为p n ,的二项分布,记作).,(~p n B X (3)均值与方差若),,(~p n B X 则np x E =)(,).1()(p np x V -= 注: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是否有放回是两个的本质区别,有放回是二项分布,无放回是超几何分布; (2)联系:当总体容量较大时如流水线上,也可以用二项分布近似超几何分布. 9.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1)一般地,若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为X 1x 2x… n xP1p 2p…n p其中,1,,,2,1,021=+++=≥n i p p p n i p 则有如下公式1.均值(数学期望):.)(2211n n p x p x p x X E ++==μ它反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注:对于连续型变量通常取“组中值”来代替i x 计算期望. 2.方差:.)()()()(22221212n n p x p x p x X V μμμσ-++-+-== (方差也可以用V(x)表示),它刻画了随机变量X 与其均值E (X )的平均偏离程度........ 3.标准差:.)(X V =σ注:随机变量的方差和标准差都反映了随机变量的取值偏离于均值的平均程度.方差或标准差越小,随机变量偏离于均值的平均程度就越小,稳定性就越好. (2)均值和方差的性质若随机变量b aX Y +=(b a ,为常数),则,)()(b X aE Y E +=).()(2X V a Y V = 10.正态分布 (1)正态曲线函数,21)(222)(σμπσ--=x e x f 其中实数μ和σ为参数(σ>0,μ∈R).我们称函数)(x f 的图象为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简称正态曲线.(2)正态曲线的特点①曲线位于x 轴上方,与x 轴不相交;当x 无限增大时,曲线无限接近x 轴. ②曲线是单峰的,它关于直线μ=x 对称; ③曲线在μ=x 处达到峰值1σ2π;④曲线与x 轴之间的面积为1;⑤当σ一定时,曲线的位置由μ确定,曲线随着μ的变化而沿x 轴平移,如图甲所示; ⑥当μ一定时,曲线的形状由σ确定,σ越小,曲线越“瘦高”,表示总体的分布越集中;σ越大,曲线越“矮胖”,表示总体的分布越分散,如图乙所示.(3)正态分布的定义及表示①若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为,21)(222)(σμπσ--=x e x f 则称随机变量X 服从正态分布,则记作),(~2σμN X .其中,参数μ反映了正态分布的集中位置,σ反映了随机变量的分布相对于均值μ的离散程度,此时=)(X E μ,=)(X D 2σ.特别地,当10==σμ,时,称随机变量X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记作X~N (0,1). ②若),,(~2σμN X 则如图所示,X 取值不超过)(x X P ≤为图中区域A 的面积,而)(b X a P ≤≤为区域B 的面积.(4)正态总体在三个特殊区间内取值的概率值①P(μ-σ<X ≤μ+σ)=0.6826;②P(μ-2σ<X ≤μ+2σ)=0.9544; ③P(μ-3σ<X ≤μ+3σ)=0.9974.注:在实际应用中,通常认为服从正态分布),(2σμN 的随机变量X 只取]3,3[σμσμ+-之间的值,这在统计学中称为σ3原则.在次区间以外取值的概率只有0.0026,通常认为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 【解题规范】【2014江苏高考】盒中共有9个球,其中有4个红球,3个黄球和2个绿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点总结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点总结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各种随机现象的规律性及其数值描述。
下面将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概率论知识点总结1. 随机事件与概率- 随机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
- 概率:用来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2.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古典概型:指随机试验中,所有基本事件的可能性相等的情况。
- 几何概型:指随机试验中,基本事件的可能性不完全相等,与图形的属性有关的情况。
3.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随机变量:定义在样本空间上的函数,用来描述试验结果与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 离散随机变量:取有限个或可列个数值的随机变量。
- 连续随机变量:取无限个数值的随机变量。
4. 期望与方差- 期望:反映随机变量平均取值的数值。
- 方差:反映随机变量取值偏离期望值的程度。
5.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大数定律:指在独立重复试验中,随着试验次数增加,事件发生的频率趋近于其概率。
- 中心极限定理:指在独立随机变量之和的情况下,当随机变量数目趋于无穷时,这些随机变量之和的分布趋近于正态分布。
二、数理统计知识点总结1. 抽样与抽样分布- 抽样:指对总体进行有规则地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
- 抽样分布:指用统计量对不同样本进行计算所得到的分布。
2. 参数估计与置信区间- 参数估计:根据样本推断总体的未知参数。
- 置信区间:对于总体参数估计的一个区间估计,用来表示这个参数的可能取值范围。
3. 假设检验与统计显著性- 假设检验:用来判断统计推断是否与已知事实相符。
- 统计显著性: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或总体参数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
4. 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 方差分析:用来研究因素对于某一变量均值的影响程度。
- 回归分析:通过观察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两个或多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5. 交叉表与卡方检验- 交叉表:将两个或多个变量的数据按照某种方式交叉排列而形成的表格。
高中概率统计知识点_高三概率知识点总结范文

《高中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高中概率统计是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高中概率统计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帮助高三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一、随机事件与概率1. 随机事件随机事件是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必然事件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2. 概率的定义概率是对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
对于一个随机事件A,它的概率 P(A)满足0≤P(A)≤1。
当 P(A)=1 时,事件 A 为必然事件;当 P(A)=0 时,事件 A 为不可能事件。
3. 概率的基本性质(1)概率的加法公式:对于任意两个互斥事件 A 和 B,P(A∪B)=P(A)+P(B)。
(2)对立事件的概率:若事件 A 的对立事件为\(\overline{A}\),则 P(A)+P(\(\overline{A}\))=1。
二、古典概型1. 古典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2. 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如果一次试验中共有 n 个基本事件,事件 A 包含其中的 m 个基本事件,则事件 A 的概率 P(A)=\(\frac{m}{n}\)。
三、几何概型1. 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2. 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一般地,在几何区域 D 中随机地取一点,记事件“该点落在其内部一个区域 d 内”为事件 A,则事件 A 发生的概率P(A)=\(\frac{d 的测度}{D 的测度}\)。
这里测度可以是长度、面积、体积等。
四、互斥事件与独立事件1. 互斥事件若事件 A 与事件 B 不能同时发生,则称事件 A 与事件 B 为互斥事件。
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为P(A∪B)=P(A)+P(B)(A、B 互斥)。
高中概率知识点总结

高中概率知识点总结概率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抽奖活动、保险行业、数据分析等。
下面就来对高中概率的知识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
一、随机事件和概率1、随机事件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而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具有某种规律性的事件。
比如抛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或者反面朝上就是随机事件。
2、概率概率是用来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对于一个随机事件 A,它的概率记为 P(A),取值范围在 0 到 1 之间。
如果 P(A) = 0,表示事件 A 不可能发生;如果 P(A) = 1,表示事件 A 必然发生;如果0 < P(A) < 1,则表示事件 A 有可能发生。
二、事件的关系与运算1、包含关系如果事件 A 发生必然导致事件 B 发生,那么称事件 B 包含事件 A,记作 A⊆B。
2、相等关系如果 A⊆B 且 B⊆A,那么称事件 A 与事件 B 相等,记作 A = B。
3、和事件事件 A 或事件 B 至少有一个发生的事件称为事件 A 与事件 B 的和事件,记作 A∪B。
4、积事件事件 A 和事件 B 同时发生的事件称为事件 A 与事件 B 的积事件,记作A∩B。
5、互斥事件如果事件 A 与事件 B 不能同时发生,那么称事件 A 与事件 B 互斥,即A∩B =∅。
6、对立事件如果事件 A 和事件 B 满足 A∪B 为必然事件,A∩B 为不可能事件,那么称事件 A 与事件 B 互为对立事件,此时 P(B) = 1 P(A) 。
三、古典概型1、定义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的随机试验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型:(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2、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 n 个,而事件 A 包含的结果有 m 个,那么事件 A 的概率 P(A) = m / n 。
四、几何概型1、定义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