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者阅读题答案

合集下载

江苏历年高考作文题目

江苏历年高考作文题目

历年江苏高考作文题2002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

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

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

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

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个人做按摩。

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

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

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200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4江苏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

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

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

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注意]①话题包括两个方面,可以只写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得抄袭。

2005江苏高考作文题我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心灵的篝火》真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心灵的篝火》真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心灵的篝火》真题含答案(2012·北京卷·T16-19))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心灵的篝火张海迪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在下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

我不是什么预言者,但我坚信,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山峰顶的一些艰险,到那时也许就不存在了,人们很容易就能登上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8米的山顶上已有了我们的研究站点,如同在南极建立的长城站,珠峰上的站点最好也叫长城站。

不过我也在想,假如8 848米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世界上还有什么高峰要攀登呢?只要地壳不变动,8 848米将是有限的数字和高度,而人类的探索精神是无限的。

人类总是想超越极限,却又被无数的障碍阻挠,劈开了层峦叠嶂,人也就跨越了千山万水。

打算写这部书时,我总感到有一种无形的束缚,它始终不让我的想象展开翅膀到无边无际的天地里翱翔,可我说不清那紧紧束缚自己的是什么。

我常常被这种困惑搅扰,同时也为超越困惑、获得心灵的解放而不懈地寻找飞往更大空间的方向。

我为此等待了很多年。

有一天,我终于看见了梅里雪山!接下来的很多个夜晚,我都是在网上度过的,我被迷住了。

那里有成百上千条关于梅里雪山的文字介绍,还有很多绮丽的风光图片,于是我看见我的一个主人公回头对我笑了,在此之前,我一直让他在一个不知名的空旷地带徘徊,在本书里他是梅里雪山的攀登者。

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海拔只有6 740米,可它的地理环境却很复杂,山上终年积雪,陡峭的山体,风化的岩石,还有瞬息万变的气候,会让攀登者突然陷入绝境。

卡瓦格博至今还是一座人类未及山顶的处女峰。

只要人们达不到顶峰,它就永远是一个神秘的向往,一个难以超越的存在。

人们可能还记得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攀登梅里雪山的惨剧,十七个登山勇士无一人生还。

为什么鲜活的生命要去荒无人烟的地方,在那里经受暴风雪的袭击,面临雪崩随时发生的危险,陷入人生的绝境?天光黯淡,无边的黑夜,厚厚的积雪,看不见一线星光,周围也没有篝火,不灭的只是心灵的篝火,最后那火也覆盖在冰雪中……当太阳重新照耀时,冰盖上又多了几座新的冰雕,他们的面容都十分安详,好像还在酣睡,却再也醒不过来了……也许在多少年之后,地球进一步演化,它变暖了,冰川坍塌,雪山融化,十七个勇士还会获得新生。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新高考Ⅱ卷】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新高考Ⅱ卷】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新高考Ⅱ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登泰山记》)这篇游记散文是写实,但经过了作者精心的艺术处理和加工。

文章的艺术特色,很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作者紧紧围绕着“寒冬”来描绘,并且贯穿始终。

开始时,自京都乘风雪,点出了“风雪”二字,接着便步步深化。

登山时“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到达山顶时“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观日出时“大风扬积雪击面”;游览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雪与人膝齐”。

这些文字直接描写风雪,用来显示时令的特征,从艺术处理的角度看,这并不困难。

精妙的是,作者借助于描写对象来显示寒冬的景象。

例如日出前,山峰“白若樗蒱”,山本来是青色的,现在却白如樗蒱,当然是积雪覆盖所致,于是,严冬的特征被点染出来了。

“绛皓驳色”,山峰蒙雪,当然是白的了,这样,时令的特征又被点染出来了。

在文章中,不仅有时令特征,而且有地点特征。

作者所写的树木、石头等,都很切合泰山的景物特征,至于泰山日出,就更有特点了,这是在别的地方所不能见到的。

其次,繁简得宜,详略得当。

出京都的一路风雪,一笔带过,然后,马上深入到文章的中心。

观日出,是重点,因而笔重墨多,其余的,就稍作勾勒和点染;写泰山的树木、石头,用墨更少,两三字就交代完毕,只要说明清楚就行,没有枝蔓。

作者既做到有繁有简,更做到繁中有简、详中有略。

例如写日出的情景是详细的,但是,具体的每一句,又是简明的,只用几个字就描述了某一具体的形象。

登山者阅读题答案.doc

登山者阅读题答案.doc

登山者阅读题答案登山者这篇课文的阅读题应该怎样解答呢?以下是收集的相关阅读题,仅供大家阅读参考!三个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下来啦,他说:我是知难而退。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气喘吁吁,望着上面险恶高峻的山势,摇摇头说:还是适可而止吧?也退下来了。

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知难而进,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最后终于登上了峰顶。

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

第一个说: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

还是我知难而退好,省了许多力气。

第二个说:是呀!所以我适可而止,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

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道:不过,顶峰上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 知难而退: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

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2)适可而止:恰好可以。

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2.从文中找出适当的词语,分别概括三个登山人的不同做法。

第一个登山人: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下来了。

第二个登山人:望着上面险要的山势,摇头说“还是适可而止吧!”也退了下来了。

第三个登山人:知难而前,最后终于登上了峰顶。

3.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知难而进,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最后终于登上了峰顶。

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

4.用“~~~~”画出三个登山时、人碰面后说的话。

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

还是我知难而退好,省了许多力气。

是呀!所以我适可而止,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

不过,顶峰上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5.写出画线语句的意思。

山上的风光很美,可你们这个样子根本就无法看到这些色彩。

6.短文主要说明什么问题?( B )A.说明登山的困难。

B.赞扬不畏艰难,勇于登攀的精神。

C.说明知难而退,能生力气。

登山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

D.赞扬适可而止是明智的。

《登泰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登泰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八、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

(1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21-24题。

(18分)登泰山记登泰山不难,不必有什么登山装备,最多在山门那里花几元钱买根手杖。

泰山的一个意思,就是任何人都可以登上去。

《字汇》中记录:“泰,安。

”庄子曾说:“宇泰定者,发乎天光。

”此山如果不泰,而是奇险危绝,那么多数人会爬不上去。

所以说,登泰山是一种赶庙会式的活动,扶老携幼,浩浩荡荡、摩肩接踵,不是去探险,而是回家,回到某种永恒的怀抱之中。

泰山本来也是舒缓陡峻地势不同。

登山的石阶一修,山势也就变成了直达山顶的陡坡,省略了原始山路的七弯八拐,时间也快多了。

但许多路段很无趣,石阶一蹬接着一蹬,登山者喘气喘得像是在参加奥运会,年轻人还要比赛,最短时间抵达山顶成了登山唯一目的。

我估计孔子当年登山,必是依着山势往上,“仁者乐山”,乐的就是它是山。

山有山的路,要在林泉松壑之间绕行,顺着地势:它高你高,它矮你矮,它平你平,它陡你陡;它雾出高岫,你拨雾而深,它泉过低谷,你涉水而湿。

要像水一样地顺着山之路,而不是一条强行霸占的直线。

泰山没有这种直线,登顶也不是唯一目的,对山势本身的体会才是登山之乐。

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泰山在孟子那里,不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山,而是一座圣山。

这就给我一种印象,泰山似乎是寸草不生,只有石刻、不朽的文字和神迹。

我要为泰山准备的不是脚底板而是磕膝头。

当我在一个春天抵达泰山时,发现它其实草木葱茏,流水潺潺,山谷苍翠,雾去云生,真是一座可以颐养生命的灵山。

齐鲁大地上出现这样一座天赐的花果松柏清泉美石之山,那就不仅是给养,也是启示。

世界已经如何,世界应当如何,泰山是一种准绳。

道法自然不是乱法,法的是泰山。

这就是泰。

如果把满山的苍松比作笔,把满山的巨石比作墨,那么登泰山就像是在文房四宝中行走,何况历代文人还在山石上刻了那么多字。

在石头上刻字是大事,那石头本是黑暗之身,字一旦镌入石皮,石头就被文身了,文明了,被文照亮了。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十二月月考高一语文2022.12.6班级姓名教育ID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与语文知识运用。

(18分)(6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12分)提到一个地方,人们往往会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紫禁城见证着北京城的过往,“拓荒牛”昭示着深圳的开拓进取,“日月贝”讲述着“珠生于贝,贝生于海”的城市记忆,古典园林里生长着苏州的温婉……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着时代风貌,每一处文化地标都以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成为一个地区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文化地标是地方的文化名片,在传播地方形象方面有巨大的流量效应。

近年来,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类文化地标成为热门参观地、网红打卡地。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急功近利打造新文化地标的现象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人文景观,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文化地标的形成自然也离不开这一点。

无论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审美意境,还是如今兴起的保护生态、亲近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都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丽江古城依山傍水、以水为脉,整座古城获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体育场“鸟巢”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勾勒出现代北京的美丽风景。

反之,如果缺乏对自然的敬畏,滥造钢筋水泥作品,即便有再大的手笔,也会与审美旨趣和群众期待相差甚远。

作为一种符号化呈现,文化地标也应该追求形神兼备。

文化地标之所以能成为文化地标,不是凭借炫目奇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而是源于其间流淌着活生生的历史文脉,能唤起人们共同的情感记忆。

走进沈阳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原样保留的铸造车间及生产设备,拉近了人们与老工业基地的时空距离;漫步福州修旧如旧的古厝,曾经的老房子、如今的文创园,古老与现代交融,乡愁与时尚相遇。

2024江苏南京联合体九年纪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江苏南京联合体九年纪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江苏南京联合体九年纪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23分)学校即将举行运动会,为勉励参赛同学,班级开展了主题为“自强不息”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发出倡议,你用心准备讲稿。

(4分)9月23日,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以千年文明与现代技术的碰撞,以“水”为串联,演绎出一幅幅中国式浪漫的鲜yán 画卷,一场体育盛宴由此开启。

今天,我们以“自强不息”主题活动来迎接即将举行的校运会。

我们正值,心怀壮志,也要在赛场上展现青春风采。

衷心期待同学们在此次运动会上恪守体育精神,自强不息,取得佳绩。

(1)根据拼音写汉字:yán()(1分)(2)给加点字写注音:恪()(1分)(3)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恰当词语是()。

(2分)A. 豆蔻年华B. 青春年少C. 弱冠之年2、加油鼓劲,你以诗文相赠。

(6分)(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2),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3)要敢于胜利,也不惧失败,因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要有“不以物喜,”的良好心态。

(4)“,”告诉我们要自强不息,坚守不屈不挠的精气神。

(从学过的诗文中选填连续的两句,本卷出现过的诗文除外)3、弘扬体育精神,你补写对联。

(3分)上联:百炼成钢强筋骨下联:4、阅读三则材料,你发表评论(80字左右)(5分)【材料一】范仲淹,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他自幼勤奋读书。

幼时家贫,没有饭吃,只能喝粥。

煮好粥, 经过一晚上的凝固后, 再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拿两块,就着咸菜吃。

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他自强不息,勤学不辍,终有作为。

【材料二】史铁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

他二十岁时遭遇了双腿瘫痪的厄运,但他没有逃避,而是勇敢面对,自强不息,扶轮问路。

他用残缺而丰满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涵义。

【材料三】张桂梅,时代楷模,党的二十大代表。

她扎根贫困山区,创办了华坪女子高中,圆了山区女孩的读书梦。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一模)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一模)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模)(解析版)一、古诗文(35分)1.(13分)(1)其岸势犬牙差互, 。

(柳宗元《小石潭记》)(2)欲说还休,却道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3)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4)傍晚时分小明遥望山野,满目皆是浓浓秋意,让他不禁想起《野望》中的两句话:“ , 。

”2.古诗文阅读。

(22分)【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追和陶渊明诗引(节选)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儋①耳,置家罗浮②之下。

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

先生平生独喜为诗。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③。

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吾今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④,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有删改)【注】①儋:即儋州。

②罗浮:即罗浮山。

③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这是苏轼对陶渊明诗歌的评价,意思是平实中透着文采的华丽,清淡中透着丰富的意味。

④悛(quān):改变。

(1)【甲】诗题中的“乐天”指的是 (人名),【丙】文中提到了“渊明”,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 》。

(2分)(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①葺茅竹而居之 ②参考下面的诗句,画线句中加点词“桑榆”的意思是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山者阅读题答案
导读:三个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下来啦,他说:我是知难而退。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气喘吁吁,望着上面险恶高峻的山势,摇摇头说:还是适可而止吧?也退下来了。

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知难而进,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最后终于登上了峰顶。

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

第一个说: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

还是我知难而退好,省了许多力气。

第二个说:是呀!所以我适可而止,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

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道:不过,顶峰上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 知难而退: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

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2)适可而止:恰好可以。

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2.从文中找出适当的词语,分别概括三个登山人的不同做法。

第一个登山人: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下来了。

第二个登山人:望着上面险要的山势,摇头说“还是适可而止吧!”也退了下来了。

第三个登山人:知难而前,最后终于登上了峰顶。

3.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知难而进,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最后终于登上了峰顶。

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

4.用“~~~~”画出三个登山时、人碰面后说的话。

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

还是我知难而退好,省了许多力气。

是呀!所以我适可而止,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

不过,顶峰上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5.写出画线语句的意思。

山上的风光很美,可你们这个样子根本就无法看到这些色彩。

6.短文主要说明什么问题?( B )
A.说明登山的困难。

B.赞扬不畏艰难,勇于登攀的精神。

C.说明知难而退,能生力气。

登山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

D.赞扬适可而止是明智的。

【登山者阅读题答案】
1.《等》阅读题及答案
2.故乡阅读题及答案
3.《月迹》阅读题答案
4.煮书阅读题答案
5.幸福阅读题及答案
6.白鹭阅读题答案
7.《瑕》阅读题及答案
8.陕北柳阅读题答案
上文是关于登山者阅读题答案,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