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17帝年号统治时间特点一览表

合集下载

明朝皇帝汇总

明朝皇帝汇总
明朝于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传帝位十六位,至1644年李自成攻 入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共276年。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序位
名号
年号
在位时间
年龄
1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
洪武 1368年——1398年 71岁
2
惠帝朱允炆
建文 1399年——1402年
3
万历 1573年——1620年 58岁
14
光宗贞皇帝朱常洛
泰昌
1620年
39岁
15
熹宗悊皇帝朱由校
天启 1621年——16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年 23岁
16
思宗(毅宗)烈皇帝朱由检
崇祯 1628年——1644年 35岁
8
宪宗纯皇帝朱见深
成化 1465年——1487年 41岁
9
孝宗敬皇帝朱祐樘
弘治 1488年——1505年 36岁
10
武宗毅皇帝朱厚照
正德 1506年——1521年 31岁
11
世宗肃皇帝朱厚熜
嘉靖 1522年——1566年 60岁
12
穆宗庄皇帝朱载垕
隆庆 1567年——1572年 36岁
13
神宗显皇帝朱翊钧
成祖(太宗)文皇帝朱棣
永乐 1403年——1424年 65岁
4
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洪熙 1424年——1425年 48岁
5
宣宗章皇帝朱瞻基
宣德
1426年——1435年 38岁
正统 1436年——1449年
6
英宗睿皇帝朱祁镇
38岁
天顺 1457年——1464年
7
代宗景皇帝朱祁钰

明朝一共出过几个年号?明朝的年号分别都有什么含义?

明朝一共出过几个年号?明朝的年号分别都有什么含义?

明朝一共出过几个年号?明朝的年号分别都有什么含义?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明朝的年号分别都有什么含义?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从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称帝,到1644年崇祯皇帝煤山自缢,统治时间长达276年。

在这276年中,明朝共出现了十六位皇帝。

在这十六位皇帝中又出现了十七个年号,这十七个年号又有着不同的寓意,今天我们聊一聊明朝十六位皇帝年号中的美好寓意。

一年号,谥(shi)号,庙号说年号前,我们先说一说与年号密不可分的两个历史名词—谥号和庙号。

在封建王朝时期,提到皇帝的称呼时,往往会将年号,谥号,庙号这三者相互联系起来。

例如庙号有明太祖,唐高祖,清世祖等。

谥号有周幽王,孝惠帝,隋炀帝等。

年号有洪武,顺治,康熙等。

朱元璋剧照那到底什么是年号,什么是谥号,什么是庙号。

年号就是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用来表示时间,年份,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年,月,日。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朝代是秦超。

而且是秦始皇首先创立的皇帝制度,但是年号不是这个时候出现的,在先秦到汉朝初年其实是没有年号的。

年号是汉武帝即位后创造的,创立的第一年称作建元,在此之后,历朝历代继续沿用。

年号一般不会轻易更改,除非遇到特大事件,例如天降祥瑞,二次登基,到了明清大多数就都是一人一个用到驾崩。

年号的规矩就是如果这一年过了一半皇帝去世了,那么后继君主,依然还要用这一年的年号,如明成祖朱棣驾崩于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八月明仁宗朱高炽继承皇位,一直等到过了面才改年号为洪熙元年。

明成祖朱棣剧照谥号就不一样了,谥号是死人专用,而且不是皇帝专有,一般地位较高的人,像王公大臣,这些人都可以。

谥号就是人死后,对这个人一生好坏的总结概括。

谥号不像年号那样简短,谥号的字数不固定,一两字,或是二十余字,情况较为复杂。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不要小看这一行文字,他是对明太祖朱元璋一生的概括,全是好词。

明朝1368—1644共276年,16个皇帝顺序年号、庙号纪年表

明朝1368—1644共276年,16个皇帝顺序年号、庙号纪年表

明朝1368—1644共276年,16个皇帝顺序年号、庙号纪年表一.大明王朝的缔造者朱元璋(1328年—1398年)安徽凤阳人。

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元朝灭亡。

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立大明王朝,朱元璋是为明太祖,于1398年,时年71岁。

二.明成祖朱棣(1360-1424) 年号“永乐”。

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

经过四年的战争,在1420年打败惠帝统治集团,夺取了明朝政权,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

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

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

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英宗朱祁镇,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

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代宗朱祁钰,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57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

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明朝版图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开始,多为一帝一号。

故自明朝时,便习惯以年号来称呼皇帝,年号按时间顺序依次为: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1.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1398年在位31年71岁2.明惠宗让皇帝朱允炆(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即位1399年-1402年在位4年26岁3.明成祖文皇帝朱棣(1360-1424) 年号“永乐”。

明朝皇帝介绍

明朝皇帝介绍

第十六位—明思宗—朱由检(1627年~1644年)
朱由检(崇祯帝,崇祯年 ,1628-1644 → 17 年): 面临财政困难、民变和外 患,努力挽救明朝危局, 但最终未能成功,明朝灭 亡




1368-1644(276年)
第二位—明惠宗—朱允炆(1398年~1402年)
朱允炆(明惠宗,建文年 ,1398-1402 → 4 年):
试图加强文官在国政中的 作用,进行了一些改革, 但因权力斗争被废,下落 成谜(靖难之役)。
明惠帝朱允炆(1399-1402 ),主打宽仁性子弱,本 着“不要让我背上杀害叔叔 的罪名”的想法削藩,被“ 靖难”。
隆庆六年五月二十六日(1572年7月5日),朱载坖驾崩, 时年三十六岁。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 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葬于十三陵之明昭陵。明穆宗 善于用人,开海禁,发展经济,是个很不错的守成之主
第十三位—明神宗—朱翊钧(1572年~1620年)
朱翊钧(明神宗,万历年 ,1573-1620 → 48 年): 长期不上朝,宠信宦官和 权臣,导致朝政腐败和民 变,如东林党争和民变
第十二位—明穆宗—朱载坖(1566年~1572年)
朱载垕(明穆宗,隆庆年 ,1567-1572 → 6 年):开 放海禁,促进经济发展, 加强边防防御。
嘉靖十八年(1539年),朱载坖受封裕王。嘉靖二十八年 (1549年),庄敬太子朱载壡无子而薨,按次序应立朱载 坖为皇太子,但世宗始终未立新储,其弟景王朱载圳亦觊 觎皇位。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朱载圳死。翌年十二 月(1567年1月),世宗驾崩,朱载坖才得以登上皇位, 改元“隆庆”。他在位期间,将政事委任徐阶、高拱、陈以 勤、张居正等阁臣,兴利除弊,又重用谭纶、戚继光、王 崇古等帅才,加强边防。经过一番整顿,国势有所起色, 实现了隆庆开关和俺答封贡两件大事,为万历中兴的局面 奠定基础。但他本人则纵情声色,导致身体每况愈下。

明朝十七帝

明朝十七帝

明朝十七帝展开全文1,明太祖朱元璋,洪武皇帝,1368-1398年在位。

朱元璋长子朱标被立为太子,先于太祖去世;朱标长子朱雄英先于朱标去世,遂立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死后即位。

2 ,明惠宗朱允炆,建文皇帝,1398-1402年在位;因削藩使燕王朱棣起兵攻入京城,朱允炆下落不明。

3 ,明成祖(太宗)朱棣,永乐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朱棣于永乐年间迁都北京。

4,明仁宗朱高炽,洪熙皇帝,1424-1425年在位,明成祖朱棣长子。

5,明宣宗朱瞻基,宣德皇帝,1425-1435年在位,明仁宗朱高炽长子。

6,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天顺)皇帝,1435-1449年,1457-1464年在位,明宣宗朱瞻基长子。

正统年间,英宗因土木堡之变失去皇位,成为太上皇。

后发动政变复辟,再次登基称帝,故英宗时期共用了两个年号。

7,明代宗朱祁钰,景泰皇帝,1449-1457年在位,明宣宗朱瞻基次子。

因土木堡之变被群臣推上皇位,后因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复辟,被剥夺帝号。

明宪宗成化年间又恢复朱祁钰的帝号。

8,明宪宗朱见深,成化皇帝,1464-1487年在位,明英宗朱祁镇长子。

9,明孝宗朱佑樘,弘治皇帝,1487-1505年在位,明英宗朱祁镇第三子。

因其长兄皆早夭,故得袭帝位。

10,明武宗朱厚照,正德皇帝,1505-1521年在位,明孝宗朱佑樘长子。

因武宗无子,直系兄弟亦无后,遂遗诏传位于堂兄弟——朱厚熜。

11,明世宗朱厚熜,嘉靖皇帝,1521-1567年在位,明武宗朱厚照堂兄弟。

12,明穆宗朱载垕,隆庆皇帝,1567-1572年在位,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

13,明神宗朱翊钧,万历皇帝,1572-1620年在位,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

14,明光宗朱常洛,泰昌皇帝,1620年在位28天,明神宗朱翊钧长子。

15,明熹宗朱由校,天启皇帝,1620-1627年在位,明光宗朱常洛长子。

因所生之子皆早夭,遂传位于皇弟朱由检。

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明朝,中国历史上一个风云诡谲的王朝。

从太祖朱元璋立国的那天起,明朝注定就不会安生,因农民起义而生,也因农民起义而灭,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而太祖朱元璋又是一个充满传奇的人物,下面出国留学网的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一篇明朝历代皇帝列表,来细数一下明朝的诸位皇帝们。

一、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南京。

在位31年,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在位期间,废除行省制,打击贪官。

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葬南京明孝陵。

二、明惠帝朱允炆明惠帝朱允炆(1377-1402),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是明朝第二位皇帝,1398年即位,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

在位5年,年号“建文”。

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在靖难之变后下落不明,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

三、明成祖朱棣明成祖朱棣(1360年6月1日—1424年8月12日),安徽凤阳人,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燕王。

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杀方孝孺等人,夺取了皇位。

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

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

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由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

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在位23年。

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

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四、明仁宗朱高炽明仁宗朱高炽(1378-1425),为明成祖朱棣长子。

明朝帝王纪年表

明朝帝王纪年表

明朝帝王纪年表以下是明朝帝王的纪年表,详细列出了明朝各位帝王的在位时间和重要事件:1.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1368年-1398年:朱元璋时期,进行了多次征讨和巩固统治,完成了明朝的基本建设。

2.明成祖朱棣(1398年-1424年)●1399年:朱棣继位,改元洪武。

●1402年-1424年:朱棣时期,进行了多次北伐和对抗蒙古的军事行动,巩固了明朝的统治,并将京师迁至北京。

3.明仁宗朱高炽(1424年-1425年)●1424年:朱高炽继位,改元宣德。

●1425年:朱高炽去世,年仅11岁。

4.明宣宗朱瞻基(1425年-1435年)●1425年:朱瞻基继位,改元正统。

●1435年:朱瞻基去世。

5.明英宗朱祁镇(1435年-1449年)●1435年:朱祁镇继位,改元宣德。

●1449年:朱祁镇被靖难之乱推翻,废为太上皇。

6.明代宗朱祁钰(1449年-1457年)●1449年:朱祁钰继位,改元景泰。

●1457年:朱祁钰去世。

7.明成宗朱棣(1457年-1464年)●1457年:朱棣复辟,改元成化。

●1464年:朱棣去世。

8.明英宗朱祁镇(1464年-1487年)●1464年:朱祁镇复辟,改元弘治。

●1487年:朱祁镇去世。

9.明宪宗朱见深(1487年-1505年)●1487年:朱见深继位,改元正德。

●1505年:朱见深去世。

10.明孝宗朱祐樘(1505年-1521年)●1505年:朱祐樘继位,改元嘉靖。

●1521年:朱祐樘去世。

11.明武宗朱厚照(1521年-1567年)●1521年:朱厚照继位,改元正德。

●1567年:朱厚照去世。

12.明穆宗朱载垕(1567年-1572年)●1567年:朱载垕继位,改元隆庆。

●1572年:朱载垕去世。

13.明神宗朱翊钧(1572年-1620年)●1572年:朱翊钧继位,改元万历。

●1620年:朱翊钧去世。

14.明光宗朱常洛(1620年-1627年)●1620年:朱常洛继位,改元泰昌。

明朝帝王年号顺序表

明朝帝王年号顺序表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之一,自1368年至1644年,共历经17位帝王。

每位帝王在即位后都会根据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治理方针,定制年号以做经纬。

以下是明朝帝王的年号顺序表:1.洪武(1368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定洪武为年号,寓意大治天下、光大太平。

2.建文(1399年-1402年):建文帝即位后,以建文为年号,寄望能够开创明朝的文治时期。

3.永乐(1403年-1424年):永乐年号出自永乐大典,表明明成祖追求永世长乐的愿望。

4.宣德(1425年-1435年):宣德年号体现了明宣宗推崇德治的政治理念。

5.成化(1465年-1487年):明英宗即位后将年号改为成化,以期望能够在治理国家方面取得显著的成就。

6.弘治(1488年-1505年):弘治年号意味着帝王拓广治理天下的抱负。

7.正德(1506年-1521年):正德年号意味着朝廷追求崇正的法制建设。

8.嘉靖(1522年-1567年):嘉靖年号出自《易经·兑卦》,寓意国家得到祥瑞和平安。

9.隆庆(1568年-1572年):隆庆年号表达了明隆庆帝立志开创一个繁荣富强的盛世。

10.万历(1573年-1620年):万历年号表明明万历帝希望自己的年号能够被万代所继承,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

11.泰昌(1621年):短暂的年号,由明熹宗定制,意味着泰平昌盛的寓意。

12.天启(1621年-1627年):明天启帝以年号寓意为天下启示,推行天人合一的理念。

13.崇祯(1628年-1644年):崇祯年号意味着希望能够崇尚神明,以神灵之力治理国家。

明朝帝王的年号顺序表反映了每位帝王在位时的治理思想和政治理念。

洪武以光大太平为目标,永乐追求永世长乐,宣德与正德追求德治,成化和弘治意图拓广治理天下,嘉靖和万历重视科技发展,天启推崇天人合一,而崇祯则试图以神灵之力治理国家。

各位帝王的年号都带有自己的特色和深意,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和各王朝帝王治国理政的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号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 在位 死时 年龄 年数 年龄 41 31 4 22 1 10 14 8 8 23 18 16 45 6 48 1月 7 65 71 朱世珍之子
朱元璋之孙 朱元璋之第四 子
特点
相关人物事件
洪武 太祖 朱元璋 洪武元年正月(1368.1) 建文
朱允文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1398.6) 22
48 朱棣之长子
“太平天子”创盛世“促织皇帝”留话柄
38 朱高炽之长子
两登帝位称传奇 曲折人生谁与知
朱瞻基之长子
力挽狂澜建大功心胸狭窄命多劫
30 朱瞻基之次子
两登帝位称传奇 曲折人生谁与知
38 朱瞻基之长子
一妃二宦乱朝纲才智平平称庸皇
41 朱祁镇之长子 36
朱见深之第三 子
恭俭有制兴盛世勤政爱民留英名 人称“风流天子” 谁知“个性皇帝”
60 朱右樘之侄 36 58
朱厚囱之第三 子 朱载后之第三 子
政治清明人称颂生活淫乱终成憾 励精图治称英主穷奢极欲负骂名 三十九年荣辱悲欢一月天子满腔遗憾
39 朱翊钧之长子
“天才木匠”登皇位文盲天子难理政
23 朱常洛之长子
崇祯 思宗 朱由检 天启七年八月(1627.10)
18
17
35
朱常洛之第五 子
31 朱右樘之长子
尊崇父母争议礼成神求仙梦难圆
嘉靖 世宗 朱厚熜 正德十六年四月(1521.5) 15 朱载后 隆庆 穆宗 (贺)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1567.2) 30 万历 神宗 朱翊钧 隆庆六年六月(1572.7) 泰昌 光宗 朱常洛 万历四十八年八月(1620.8) 天启 嘉宗 朱由校 泰昌元年九月(1620.10) 10 39 16
建文四年六月(14028 9 22 31 18 18 15
仁政治国人鲜知 承上启下续正统
洪熙 仁宗 朱高炽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1424.9) 宣德 宣宗 朱瞻基 洪熙元年六月(1425.6) 正统 英宗 朱祁镇 宣德十年正月(1435.2) 景泰 代宗 朱祁钰 正统十四年九月(1450.9) 天顺 英宗 朱祁镇 景泰八年正月复辟(1457.2) 成化 宪宗 朱见深 天顺八年正月(1464.2) 弘治 孝宗 朱祐樘 成化二十三年九月(1487.2) 正德 武宗 朱厚照 弘治十八年五月(1505.6)
有心做中兴之主无奈成亡国之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