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则天统治之功与过

合集下载

浅论一代女帝武则天

浅论一代女帝武则天

浅论一代女帝武则天浅论一代女帝武则天(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新乡)摘要:古往今来,作为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的女皇,武则天在历史学家的文笔下受到的褒贬不一的评价。

在我看来,女皇不仅拥有女性的细腻,更是拥有不少大丈夫所没有的胸襟,气概。

正所谓“男女平等”,然而多少年来武则天都受到了不少负面评价,自司马迁的《资治通鉴》,到宋朝的程朱理学对其不流于世俗的批判。

本文试论武则天的政治手段、实施政策与个人爱恨情仇的相连。

关键词:武则天、政治之路、政策、才华情感一、武则天的政治之路14岁,贞观十一年(637年),太宗听说武士彟之女美丽聪明有才华,召入宫中,立为才人,赐号“武媚”。

但不久便将她冷落一边。

武则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

按照大唐例律,未生养的后妃,在太宗死后是要进寺修行的,武则天青灯常伴,但她与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为她踏入宫廷埋下了伏笔。

终于,在王皇后与萧淑妃的争宠中,武则天利用王皇后的嫉妒之心,借助其势力顺利回宫,从而开始了她长久的争权之路。

武则天攻于心计,心狠手辣,利用自己满月的女儿来把王皇后拉下马,从而使自己登上皇后的宝座。

身为一个女人,武则天知道如果自己只是绣花枕头,很快就会失去李治的宠爱。

然而,历史给了她一个绝佳的时机,当时的朝廷以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为首的老臣们势力极大,唐高宗的权利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立武则天为后的过程中,长孙无忌等人极力反对,唐高宗企图借“废王立武”来重振皇权,武则天于是立即与唐高宗结成了统一战线。

他们重赏首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五品官员李义府,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形成了“拥武派”,打破了原来铁板一块的局面,后来功臣元老中的李勣(即徐世勣,字茂功,唐高祖赐姓李)说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打动了高宗的心,使高宗和武则天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转过来了,可以说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论武则天统治之功与过

论武则天统治之功与过

论武则天统治之功与过摘要: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在位期间上承“贞观之治”之遗风,下启“开元盛世”之伟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多有创获,其影响几乎遍及各个角落,但对于任何历史人物,我们都应该辩证地对其进行评价。

本文讲对武周执政时期的功与过展开讨论。

关键词:武则天统治酷吏政治武则天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改革家。

她在四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以超人的魄力,无畏的胆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这些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对唐朝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广开言路,善纳诤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是世人对武则天统治时期的高度评价。

武则天虽然政令严明,刑罚严峻,“当其忍断,虽甚爱,不少隐也”。

但是她对于直言敢谏的臣民却十分敬重,尽量采纳他们的建议,即使言语有所冒犯,也能加以宽容,免予追究,比起唐太宗并不逊色。

虽然有人在谏诤中直言不讳,触犯她的隐私,或是劝她退位,或是涉及她的私生活,甚至有人背后议论她的缺点;但她能大度包容,并不降罪,有的还受到奖赏,比如在谏诤中涉及她个人私生活的朱敬则就得到赏赐,后来被提拔到宰相地位。

同时她对在镇压反对势力的过程中放纵酷吏滥杀无辜等缺点并不完全回护,平反了不少的冤假错案。

在她统治时期,很少有人因为直谏获罪的,因之直言敢谏在朝中蔚然成风,使下情得以上达,这对于改革弊政、促进政治清明起了很大的作用。

2、扩大仕途,开创殿试首先,使“常举”制度化,坚持每年开科取士,不以任何借口停止贡举。

其次,调整取士科目。

重点发展进士科,适当发展诸科,降低明经科的地位。

与此同时,扩大制举,缩短制举时间,扩大录取人数。

为了进一步搜罗人才,武则天还创立了殿试。

此外,武则天还采取了破格用人的办法。

不论是现任官吏,还是平民百姓,只要有才干,都可毛遂自荐,以求进用。

在扩大仕途的同时,武则天也很注意对官吏的培养。

为此,她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亲自撰写《臣轨》一书,从十个方面对臣下提出要求,其中心思想是要求臣僚成为德才兼备、忠君爱民的人。

武则天一个功过是非留与后人说的奇女子

武则天一个功过是非留与后人说的奇女子

武则天:一个功过是非留与后人说的奇女子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自人类有了统治与阶级意识后,人便被划分为了三六九等,有高低贵贱之分。

犹记得最早的时候是从夏朝开始,尧舜禹的禅让制开始了中国漫长的阶级统治道路,直到清朝灭亡,这样的局面才算结束。

但是,从夏朝到清朝,统治者即皇帝无不都是男性,但是在唐朝时却有了一个例外,因为唐朝的皇帝中有一位是女性,她便是武则天,一位功过是非留予后人说的奇女子。

自古以来,女人的地位都是非常低的,她们只许负责家务事,从来都不能干涉朝政之事,而她们也从小就被教育要相夫教子,一切都要听丈夫的,在古代,女子一般都是平平凡凡地过完了她们的一生。

而对于武则天来说,她的一生从她进去宫里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不平凡了。

宫廷篇她14岁便进了宫,被唐太宗封为才人,因其长得倾国倾城,便赐予她“武媚”的称号,所以后人也称她为武媚娘。

一个入了后宫的女人,本该安安静静地做唐太宗的妃子,奈何其天性聪颖,聪明伶俐,能言善辩,连唐太宗都夸其伶俐剔透,称其有志气。

然而,她却并未得到过唐太宗的宠爱,所以她的地位也一直不曾提高,始终都只是个才人。

太宗病逝后,她没有孩子,理应如寺为尼。

你也许会说,她的一生不就这样结束了吗?然而并不是这样的,在她在宫廷期间,她与太子李治产生了感情,并在她入寺后依然与李治有联系。

后来李治将她纳入后宫,李治非常宠爱武媚娘,此时的她一时风光无限。

而武则天也非常善于工于心计,她凭借着自己的力量排除万难坐上了皇后的位置。

临朝篇在李治患病后,因为武则天通读史书,博采众长,他便让武则天替他处理朝堂之事,后来,她便与李治一起上朝,开始了临朝听政之路。

在此期间,她上书了许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建议,都被李治采纳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武则天的聪明以及野心。

李治驾崩后,立太子李显为唐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

而武则天又废除了太子,令其四子继承皇位。

由此可见,在宫廷中,亲情与权力相比,显得丝毫微不足道,竟能让她废了自己的亲儿子,而武则天的这份狠辣也最终让她成为了一代女皇。

初一作文议论文《武则天功过论》500字(共8页PPT)

初一作文议论文《武则天功过论》500字(共8页PPT)

字,也永久地留下了一道深深的
刻痕。
关键词:作为,一名,皇帝,许多,
皇帝,才能,在历史上,名字,永久,留 下,一道,深深,刻痕。
初一作文议论文《武则天功过论》
沉湎于希望的人和守株待兔的樵夫没有什么 两样。
再见
不得不,赞叹,武则天,治国,方针,策 略,多么,近谋远观,所以,虽说,武则 天,心狠手辣,为了,登基,皇帝,造福, 百姓,确实,做到,所以,武则天,功大 于过,武则天,这个,中国史,存在,最 久,朝代,演绎,一生。
初一作文议论文《武则天功过论》
皇帝 作为一名女
,她比许多男皇
名 帝更有才能,而在历史上,她的
初一作文议论文《武则天功过论》
纵观这些历史事件,让
方 人不得不赞叹武则天的治国的
针策略是多么近谋远观。所以,
虽说武则天心狠手辣,但也是为了要
登基,当上皇帝后造福百姓,
而她也确实做到了,所以说,武则天 功大于过。
武则天,在‘唐’这个中国史上
朝代 存在最久的
里演绎了她的一
生。
关键词:纵观,这些,历史,事件,
初一作文议论文《武则天功过论》
但是,武则天还是有好的一面。她上
历时 任后,立即改革,造成了

国家 个世纪的有效统治,对
统一
的进一步巩固和社会安宁的长
期保持,作出了特殊贡献。
皇帝 而中国古代的许多
,与她相
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曾经有人这
评价 样
过她:“政启开元,治宏
贞观”。
关键词:但是,武则天,还是,有
好,一面,上任,立即,改革,造成,历 时,半个世纪,有效,统治,国家,统一, 进一步,巩固,社会,安宁,长期保持, 作出,特殊,贡献,中国,古代,许多, 皇帝,相比,简直,小巫见大巫,曾经, 有人,这样,评价,启开,贞观。

论武则天成功称帝的原因

论武则天成功称帝的原因

论武则天成功称帝的原因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女人在史书上书写了重重的一笔,从汉朝的吕后到清初的孝庄太后,无数女性曾像男儿一般左右着天下大权,然而一个女人能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大环境下,可以坐上皇帝,让天下所有男人俯首称臣的,却只有武则天一人。

这是一件绝非常人能及之事!是武则天做到了,而且在中华帝国史上,四百多位皇帝中、十三位杰出皇帝中,有她一个,原因何在呢?一、环境因素时事造英雄。

从群众阶层来说,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唐朝经过贞观之治,经济较发达,文化较繁荣,民风较开放,女性地位较高,唐朝无论从衣着还是思想可以说是众多朝代中最为开放的,这就为武则天称帝打下了群众思想开放的基础。

而对于统治者,当时唐朝的现状是,高宗平庸,无治国才能,中宗昏庸,睿宗愚弱,武则天正是抓住了这个时机,掌握了朝政大权。

可以想象如若高宗像雍正皇帝或者康熙皇帝那样雄才大略,果断刚强的话,武则天断没有机会掌握国家大权。

二、自身因素性格决定命运。

武则天生性残忍,即对权力有强烈的欲望,又有果敢的报复心理和斗争性格,会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从她刚入宫时便敢果断杀死皇帝的爱马狮子聪,到后来残忍地杀死自己的女儿嫁祸王皇后,我们可以看出,她具有一般女性不具备的心狠毒辣,对待政敌就是一个字:“杀”。

武则天极具心计,在太宗病危期间她与高宗产生了暧昧关系,甚至偷情。

当她落入感业寺时,自导了感业寺事件,这为她再次入宫创造了条件。

所以武则天的性格决定了她能在后宫中生存下去,并且为自己创造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机会。

智谋助长成功。

武则天自幼聪明,十三四岁时,已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识。

在以后的许多事件,武则天更是显示出来其雄才大略,在位时极大地发展了科举制,选用了一批有才能的人,她还鼓励农耕,兴修水利,减轻徭役,经济得到一定发展,而且为开元盛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如果说她的阴狠毒辣和极具心机助她夺得帝位,那么在位期间是她的才智助她不断的成功。

先天优势提供成功的基础。

武则天的政绩及治国方略

武则天的政绩及治国方略

浅论武则天的政绩及治国方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她从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成为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桥梁,对促使唐朝成为空前隆盛的封建王朝乃至世界上强大、繁荣的文明大国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在武则天统治的大约五十年间,她通过镇压异已,草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等治国方略,使唐朝形成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这些政绩的取得无不显示出武则天惊人的政治谋略和手段,也充分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事、治国等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风范。

一、重视农业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武则天特别重视农业生产,她认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

高宗在位时,武则天曾上疏ⅸ建言十二事》,其中第一条就是“劝农桑,薄赋徭”。

由此可见,她对农业的重视程度。

武则天执政时期,继续推行“均田制”,而且在边远地区实行军事性屯田;她重视和提倡兴修水利,在她独掌政权的二十一年里,地方性水利工程有19项;同时,武则天还注重对农业的管理,她曾亲自督编农书《兆人本业记》,颁发天下,指导农业生产一在剥削制度方面,武则天除了要求农民负担均田制的调庸之外,不曾增加苛捐杂税,也没有征收过汉代已有的盐税、铁税;她还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官员贬职,甚至“非时解替”。

武则天的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其一,粮食丰实,不仅国家仓库里储满了粮食,地方储粮也很丰富。

其二,户口显著增加,据统计,全国登记在册的户数从贞观时的380万户增至则天临终时的615万户,几乎增加近一倍。

这些都是当时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力证据,是武则天治农方略的重大成果。

二、不拘一格任用人才,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大胆使用有识之士,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是武则天政绩的一个重要方面。

武则天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武则天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武则天的历史功绩是什么武则天做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女皇帝,她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贡献是无可否认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武则天的历史功绩1、政治上:打击门阀。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的都赶出了朝廷,贬逐到边远地区。

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

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2、文化上:发展科举,重用寒门。

武则天任用了很多贤臣来治理天下,在历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称,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后来的“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

3、经济上:轻徭薄赋。

武则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议“劝农桑,薄赋役”。

在她掌权以后,又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

她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

4、军事上:稳定边疆。

在军事上,由于武则天称帝前后杀了一大批能征惯战的宿将名帅,更由于均田制的逐渐瓦解,使得府兵减少,国家防御力量较弱,导致在一段时间内对外战争频频失利。

安北都护府、漠南、漠北在高宗死时仍然被唐朝统治,而武则天时期滥杀程务挺、弃用王方翼等名将更使后突厥扩张占据漠南、漠北。

武则天几乎将太宗、高宗辛苦经营的安北、安西全部放弃了不过随着统治的稳定又逐渐挽回了颓势。

武则天生平简介武曌(zhào)(624年-705年12月16日),即武则天,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人。

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705年在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

智略过人,兼涉文史,颇有诗才。

十四岁时,进入后宫,成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

大学中国古代史隋唐至明清简答论述

大学中国古代史隋唐至明清简答论述

大学中国古代史隋唐至明清简答论述1.简述隋朝统一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南北方各民族融合,民族隔阂消弱,成为促进统-的重要因素;南北方经济的发展,要求迅速结束政治上的对峙局面,促进南北经济交流;门阀大族势力逐渐衰落,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出现;北周和隋朝的改革,使北方力量上涨,造成了隋灭陈的趋势。

(2)意义: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巩固和加强了各民族的融合;促进了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为唐朝昌盛奠定了基础。

2.简述武则天的功与过。

( 1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处于庶族地主上升、士族地主接近灭亡的时代,严厉镇压反对派,杀掉唐宗室几百人,大臣几百家,刺史朗将以下不可胜数打击了势力;修订《姓氏录》, 武氏列为第一,其余皆以官品高下为准,提高庶族官员地位;破格用人,发展科举,为庶族地主厂开仕途,客观上符合历史潮流。

她用人虽滥,但发现不称职或废黜或诛杀,又创殿试以示慎重,提拔了狄仁杰等一批实才真贤。

她重视生产,根据生产好坏奖惩地方官吏,使耕地、人口增加,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 2 )武则天也是一个具有极大消极面的人物。

她用酷吏滥杀,不少好人被害;放手招官,致使官僚集团急剧膨胀;大肆佞佛,浪费无度;新发展起来的庶族地主与士族一样大量兼并土地,阶级矛盾不断加深。

3.简述两税法出现的原因及其内容、意义。

唐朝后期,土地兼并激烈,均田制被破坏,农民失地破产,沦为地主的佃户。

唐肃宗以后,天下百姓“乡居地著者百不四五”, 唐初按丁征收租庸调的办法不通了。

为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根据宰相杨炎的建议,统一各项税收,创立两税法,主要内容:(1)取消租庸调及-切杂税;(2)不分主户客户一律收税; (3)根据资产田亩的多少征收产税和地税; (4)行商按收入的三十分之一纳税; (5)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 (6)根据财政支出定出全国税额。

两税法代替租庸调法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化,它扩大了纳税面,官僚地主不再享有免税特权,根据资产、田亩征税比按丁收税合理、进步,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武则天统治之功与过
摘要: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在位期间上承“贞观之治”之遗风,下启“开元盛世”之伟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多有创获,其影响几乎遍及各个角落,但对于任何历史人物,我们都应该辩证地对其进行评价。

本文讲对武周执政时期的功与过展开讨论。

关键词:武则天统治酷吏政治
武则天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改革家。

她在四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以超人的魄力,无畏的胆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这些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对唐朝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广开言路,善纳诤言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是世人对武则天统治时期的高度评价。

武则天虽然政令严明,刑罚严峻,“当其忍断,虽甚爱,不少隐也”。

但是她对于直言敢谏的臣民却十分敬重,尽量采纳他们的建议,即使言语有所冒犯,也能加以宽容,免予追究,比起唐太宗并不逊色。

虽然有人在谏诤中直言不讳,触犯她的隐私,或是劝她退位,或是涉及她的私生活,甚至有人背后议论她的缺点;但她能大度包容,并不降罪,有的还受到奖赏,比如在谏诤中涉及她个人私生活的朱敬则就得到赏赐,后来被提拔到宰相地位。

同时她对在镇压反对势力的过程中放纵酷吏滥杀无辜等缺点并不完全回护,平反了不少的冤假错案。

在她统治时期,很少有人因为直谏获罪的,因之直言敢谏在朝中蔚然成风,使下情得以上达,这对于改革弊政、促进政治清明起了很大的作用。

2、扩大仕途,开创殿试
首先,使“常举”制度化,坚持每年开科取士,不以任何借口停止贡举。

其次,调整取士科目。

重点发展进士科,适当发展诸科,降低明经科的地位。

与此同时,扩大制举,缩短制举时间,扩大录取人数。

为了进一步搜罗人才,武则天还创立了殿试。

此外,武则天还采取了破格用人的办法。

不论是现任官吏,还是平民百姓,只要有才干,都可毛遂自荐,以求进用。

在扩大仕途的同时,武则天也很注意对官吏的培养。

为此,她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亲自撰写《臣轨》一书,从十个方面对臣下提出要求,其中心思想是要求臣僚成为德才兼备、忠君爱民的人。

3、开发边疆,巩固边防
武则天在贞观年间国势强盛的基础上,能够继续推行前朝促进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发展的政策。

如采纳陈子昂的建议,在河西地区的各州县以及西域地区大兴屯田,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巩固;并派遣裴行俭、王孝杰等率兵打退了吐蕃贵族对河西地区和西域地区的侵扰,恢复了安西四镇(于阗、龟兹、焉耆、疏勒),使贯通中西的丝绸之路得以畅通无阻,促进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同时还打退突厥余部和契丹贵族对北方地区的侵扰,保障中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东北边境的安定,使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4、劝课农桑,发展农业
武则天认为:“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

……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焉”。

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以保障农时。

她将所撰农书《兆人本业记》发给诸州来京的朝集使,颁行天下,以境内农田状况作为奖惩官吏的标准,还采取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发展农业生产,在边远地区实行屯田。

除了在陇右等地区实行屯田,武则天
还注意兴修水利。

她统治时期,地方水利建设蓬勃发展,仅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就有十九项水利工程,与此同时,均田制也继续得到推广。

武则天还比较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商业。

光宅元年改少府监为尚方监,分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治等五署;改将作监为营缮监,掌营构宫室房屋,制作砖瓦等。

当时采矿业很发达。

除国家开采外,亦允许私人经营。

规定“凡天下诸州出铜铁之所,听人私采,官收其税”。

对商业也采取了比较宽松的政策。

武则天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户口数永徽三年(652年)为380万户,到武则天退位的神龙元年(705年)增长到615万户。

武则天通过自己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大唐国力提升,边疆稳定。

武则天重视农业,国家繁荣富足,人民安居乐业,生活稳定。

,为唐朝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具有不可否定的历史政绩。

但是,武则天以李家媳妇干预朝政,最终取天下而代之。

一旦大权在握,她便独断专行,肆无忌惮。

择其要者,大致有五:
1、杀戮仇家,重用酷刑
武则天要诛杀的对象主要是针对反对她的贵族元老,例如,杀皇后王氏、萧氏,流放诛杀长孙无忌家族和宰相褚遂良。

同时,武则天在朝堂上设置“铜匦”,接受告密文书,奖励告密。

由于告密有功者封赏,不实者亦不追究,且对外地的告密者提供驿马和五品官的供奉,一时间告密者蜂拥如潮,积案如山。

受到重用的酷吏如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一大批无赖之徒刑讯治狱,他们广布侦探,罗织罪名,严刑逼供,制造人人自危的恐怖气氛,陷害和殃及了无数的无辜,据史料记载:“先诛唐宗室贵戚数百人,次及大臣数百家,其刺史郎将以下,不可胜数。

”但是,由于酷吏的滥杀,使朝廷内外被恐怖的气氛所笼照,朝臣百姓人人自危。

武则天意识到这种局面可能会导致新矛盾,引发官僚地主统治集团内部的不满和动摇,况且“任威刑以禁异议”的目的已经达到,于是,又将重用过的酷吏推出去,作为她大清洗的替罪羊,来缓解这样一场屠杀形成的紧张矛盾。

2、反复无常、夺位无度
武则天的一生都是在夺位中度过的看,为了自己的权力欲望,杀害亲生皇子,没给帝国留下一个能独当一面的继承者,以至于造成了后来的韦后之乱。

武则天杀了两个能干的儿子,留下了两个窝囊的儿子,一个是李显,一个是李旦,所以在武则天死后,这两个人根本就把握不住朝政,李显被他老婆韦后和安乐公主给弄得团团转,还杀了自己的儿子节愍太子,最后自己也被韦后一伙人给毒死了。

李旦也差点被害,幸好他有个好儿子,叫李隆基,就是后来的唐玄宗,杀了韦后,才把这场内乱平息了。

而且,武则天用人反复无常,一切官吏皆是她利用的工具而已,宰相以下多不善终、酷吏用后伏诛以邀名声,忠臣酷吏不得善终。

3、大兴土木,多崇佛道
武则天生活奢侈腐化,大兴土木,其晚年尤甚,如起通天神宫于洛阳,铜为柱、金铸顶,极尽奢华,又遍筑行宫于山水之间,劳民伤财。

同时,武则天信封佛道,除了在长安和洛阳修建佛寺外,有诏各州县广造寺庙,“殿堂佛寺,处处皆有”可说明当时佛寺之兴。

武则天还在各佛院中大造佛塔,在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大规模造像、作画,在各地大道法事,寺院经济大有发展。

以至佛道与民竞食,影响到国家收入和社会安宁,唐玄宗刚即位就采纳宰相姚崇建议,大量裁汰僧尼,并毁除部分寺庙。

4、是蓄俊男,秽乱春宫
先是与白马寺和孙怀义苟合,后又以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为面首。

兴随所欲,
荒淫无耻。

有此五者,则天武后虽为千古一帝,终为青史厚非。

综上所述,武则天是一个中国古代较难评价的历史人物,总的来说,武则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女军事战略家。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在各方面都发展了贞观之治,并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当然,武则天在政治上也有黑暗面,经济上也有过财政困难时期等等。

但比起她的历史功绩,这些毕竟是第二位的。

还应该指出当时经济有发展、国力很强盛,都不是武则天个人的功劳。

由于均田制的推选和科举制的勃兴,使世袭贵族势力迅速衰落,中小地主阶层急剧崛起,大批文人学士昂然跻身政坛,这种历史趋势把武则天推上了女皇宝座。

武则天顺应了历史时代,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旧唐书•则天皇后纪》(1986,《二十五史》本)
2.肖黎、马宝珠、吕延涛《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个女人》(1992广东人民出版社)
3.吕思勉《隋唐五代史》(1984,上海古籍出版社)
4.百度百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