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 功大于过 过大于功 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教材历史人物评价教学论文

人教版教材历史人物评价教学论文

人教版教材历史人物评价的教学探析【摘要】本着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结合历史人物评价在教学中的意义和传统历史人物评价存在的弊端,对新教材历史人物评价教学从评价标准、评价内容、情感与理智等方面进行简要探析。

【关键词】新教材历史人物评价教学探析【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096-011 历史人物评价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首先,历史人物评价教学有助于激发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中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有这么一个特点,喜欢以历史为中心的历史故事。

要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必须知道与该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

学生乐于历史人物所演绎的历史故事,这就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去了解大量关于历史人物的感性材料,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其次,历史人物评价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地学习历史知识,探究历史知识,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深入就是知识的获取。

学生如果对历史人物感兴趣,就会收集有关历史人物的资料,将学习变为自身的主观需要,积极主动地去探究。

最后,历史人物评价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中,有着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角色。

认识了这些历史人物,学生就会知道哪些是真善美,哪些是假恶丑,以历史人物自诫、自勉。

2 传统历史人物评价教学存在的弊端首先,对历史人物评价教学的内容较为单一,大多限于课本。

因为旧教材对于评价的内容就要求学生掌握,如果材料太多,评价的太多,学生可能就记不住。

因此,对内容进行压缩,抓最主要那一点,忽视了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导致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不全面。

课本上只记最主要的事件,仅以课本上那么一点史料给人物下定论,未免显得以偏概全。

小学生善于感性认识,对历史人物认识两极分化,好或坏。

诸如曹操是坏人,诸葛亮是好人,蒋介石是坏人,毛泽东是好人等等。

而中学生不能这样,要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

20162017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4课件:专题11千秋功过秦始皇汇编

20162017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4课件:专题11千秋功过秦始皇汇编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学 探究学案
讲 课堂讲义
练 高分跨栏
材料二 观察下列图片:
课时作业
请思考:秦为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 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 衡、修驰道。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学 探究学案
讲 课堂讲义
练 高分跨栏
课时作业
归纳综合
整体图示 纲举目张
课时作业
(3)交通方面 ①车同轨:规定车轨一律__六__尺__宽_,以便车辆可以在全国 各地顺利通行。 ②修筑陆路:以国都__咸__阳___为中心,修建通往全国各地 的___驰__道__。 ③开凿水路:疏浚鸿沟,开凿灵渠。 (4)军事方面:为抵御匈奴,修筑__长__城___,有效地阻挡了 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
“大一统”政策的实施和历史的余音
1.“大一统”政策的实施 (1)文化方面:小篆成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对于各地的文 化交流和共同文化的进一步形成具有深远意义。 (2)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方便了各地的贸易往 来和国家的财政税收。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学 探究学案
讲 课堂讲义
练 高分跨栏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学 探究学案
讲 课堂讲义
练 高分跨栏
课时作业
2.秦始皇的功与过 (1)功绩 ①统一全国,实行_重__农__抑__商__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 和发展。 ②采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建立起 __中__央__集__权__的政权机构。
历史 M 选修4
历史 M 选修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学 探究学案
讲 课堂讲义

基础训练历史七上第三单元 答案详解

基础训练历史七上第三单元 答案详解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历史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秦王扫六合”课前预习1. 221嬴政秦咸阳2.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3.圆形方孔度量衡小篆4.焚书坑儒5.临洮辽东6.东海陇西长城一带南海课堂练习一、1.C 2.D 3.C 4.B 5.B 6.C二、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开发南疆都是有利的,因为这些措施可以使刚刚统一的秦朝通过强有力的手段,防止出现分裂和来自外族的进攻,有利于国家内部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焚书坑儒”的措施是不利的,因为这种极端粗暴的手段使大量的文化典籍遭到毁灭,还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思想文化出现新的成果。

2.东至东海,西至陇西(今陕西省),南至南海(今广东省),北至长城一带(今内蒙古、河北、辽宁一带)。

图示:学习延伸1.(1)政治。

因为嬴政统一了天下,开始治理国家。

(2)秦邦业。

因为秦国统一了天下,四海之内都是秦的基业。

(3)九州方圆。

因为九州方圆之内都被秦朝统一。

2.秦量是秦朝为统一全国量制而由官府颁发的标准量器,用来量容积;秦铜权用来当秤砣,作为重量衡器的标准。

统一容积和重量单位,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课前预习1.陈胜吴广大泽乡2.项羽刘邦3. 202长安西汉汉高祖课堂练习一、1.B 2.A 3.B 4.C 5.C 6.B二、1.(1)赵高(2)陈胜、吴广(3)巨鹿之战(或项羽)(4)鸿门宴(或刘邦、项羽)(5)刘邦(6)项羽2.(1)公元前209年。

(2)大泽乡。

(3)雨声。

(4)昏黄。

(5)陈胜、吴广。

(6)设计杀死押送的军官,发动起义。

(7)陈胜:天下受秦的残酷统治时间太长了,大家都怨声载道,这次我们不能按期到渔阳,肯定要死,大丈夫要死就死得轰轰烈烈,我们不如起来干一场大事业,推翻秦朝的统治。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1)反映了秦朝刑罚残酷,赋税、徭役、兵役繁重。

辩手必备——史上最全的辩论赛经典辩题集锦精编版

辩手必备——史上最全的辩论赛经典辩题集锦精编版

1、邻避运动频起象征/不象征中国公民责任感的觉醒2、应该/不应该全面推广异地高考政策3、好莱坞模式的引入对中国影视发展利大于弊/弊大于利4、火车无座票应该/不应该打折5、道德的主要根基是理性思考/感性体悟6、应该/不应该立法强制收留流浪儿童7、赞成/不赞成推迟法定退休年龄8、中国的叙利亚政策对中国利大于弊/弊大于利9、袁崇焕功大于过/过大于功10、中国应该/不应该推行电影分级制度11、项羽应该/不应该自杀12、《甄嬛传》等宫斗剧热播是影视发展繁荣/瓶颈的体现13、中国需要/不需要建造多辆航母14、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更依靠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15、辩手更适合与辩手/非辩手谈恋爱16、成人网站应该/不应该合法化17.烂片高票房现象是不是社会心理的病态的体现18.当今中国是否应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19.诺贝尔和平奖如今的意义是否名副其实20.当今我国是否应该推广“定制公交”制度21.电子竞技可不可以纳入奥运会运动比赛项目22.景区一票式收费对旅游业发展利大于弊/弊大于利23.知识产权国际化对发展中国家利大于弊/弊大于利24.表露自我情感/收藏自我情感更利于人际交往25.是否应该让私人企业介入中国航天事业26.免债外交对中国自身利大于弊/弊大于利27.三公消费解决在于内部消化/民众监督28.农业领域引入外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29.当今中国,应不应该提倡大学生假期“支教”活动30.辩论发展应该走精英化战略/草根化战略31.中国大陆应该/不应该对企业征收环境污染税32.柯景腾应该/不应该追回沈佳宜33.当今中国应该/不应该取消信访制度34.自媒体时代,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近/越来越远35.中国大陆应该/不应该取消计划生育36.中国应该/不应该成立色情特区37.中国应该/不应该允许同性恋婚姻合法化38.民间字幕组应该/不应该被取缔39.中国大陆应该/不应该对性犯罪者实施化学去势40.康乾盛世,名副其实/名不副实41.曾小贤应该选一菲/诺澜42.事业单位改革对高校发展利大于弊/弊大于利43.对于实体经济的衰退人们应/不应怪罪于现行的金融体制44.对于实体经济的衰退人们应/不应怪罪于现行的金融体制45.动机/效果是评判行为善恶的标准46.微博意见领袖对民众认知水平提升利大于弊/弊大于利47.重建圆明园有/没有必要48.新媒体未来会不会取代传统媒体49.中国应该/不应该推行电影分级制度50.好莱坞模式的引入对中国影视发展利大于弊/弊大于利51.袁厉害事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政府/个人应负主要责任52.大学生打辩论利大于弊/弊大于利53.明朝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名副其实/名不副实54.仙剑轩辕剑等单机游戏质量的提高能不能带动中国单机游戏产业的发展55.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开放通行利大于弊/弊大于利56.中国模式更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创新/借鉴政策性辩题(来自捭阖全国辩论挑战赛)1、中国政府应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中国政府不应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出题人:刘京京)2、中国当前应当/不应当推行房产税 (出题人:张爱萍题解:张爱萍)解读:房产和税收都是当今中国舆论讨论的热点问题。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比较法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比较法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可以纵横联系,便于加深记忆,帮助理解,培养比较能力。

比较能出“真知”、“新知”,比较能明辨是非、真伪、美丑、善恶,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掌握比较的学习方法。

比较法之所以在历史学科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首先,在历史本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历史是在纵横联系中演进的,有联系就有比较。

不同地域的文明是在相互比较中撞击、吸收、提纯、发展的。

历史发展的这种特点,决定了人类思维有纵横比较的习性。

正如马克思所说:“要了解一个限定历史时期,必须跳出它的局限,把它与其他历史时期比较。

”在历史比较中,纵向比较是常常采用的一种比较法,如唐朝和清朝都是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但是由于两个朝代采取了不同的对外政策,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和影响。

因此,在学完了清朝的历史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试比较唐朝和清朝对外政策的内容和影响,并且谈谈你对此的感想。

通过对比得出: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进行友好往来,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发展,清朝政府奉行闭关政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因此,在平等互利和友好的前提下,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有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

通过这种现象的纵向比较,达到鉴古知今,启迪思维的作用。

同样,横向比较也是一种很好的比较方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进行横向比较的时候,如果选择了进步的,合理的,淘汰落后的,不合理的,那将会大大促进历史前进的脚步。

日本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时的改革家们,将日本的情况和中国的隋唐及欧美文化作比较。

决定效法先进,实行改革,并获得成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在历经波折后,反思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又在横向比较和选择中确定了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这里,人们是否也体会到了比较的魅力呢?所以,有比较才有鉴别,历史比较不是着眼于过去的成功和失败,而是应该通过比较,得出对今天有用的结论,以供人们借鉴,历史就是通过这种纵横之间的比较。

功大于过造句

功大于过造句

功大于过造句
1. 秦始皇统一六国,那可是功大于过啊!他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多大呀,难道不比他的那些过错更重要吗?就像太阳的光芒远远盖过了偶尔飘过的乌云。

2. 汉武帝抗击匈奴,扩张疆土,这难道不是功大于过吗?他的雄才大略让汉朝变得强大,这不就好比是黑夜中的明灯照亮了前行的路吗?
3.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他的功绩难道还不能说明功大于过吗?他让百姓安居乐业,就如同春雨滋润了大地一般。

4. 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五代十国的纷争,建立宋朝,这不是功大于过是什么?他给了人们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好比是在狂风暴雨中撑起了一把坚固的大伞。

5.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他的成就怎能不让人说功大于过呢?他的铁骑征服的土地,就像繁星点点布满了天空。

6. 康熙帝平定三藩,收复台湾,这绝对是功大于过呀!他奠定了清朝的盛世基础,如同基石稳固了高楼大厦。

7.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这不是功大于过又是什么?这一举措的意义简直就像灯塔为船只指引了正确的航向。

8.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开创科举制度,这难道不是功大于过吗?他的这些举措对后世的影响,好比是一颗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

9.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加强了对北方的控制,这不是功大于过是什么?他的决策就像给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0.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他的行为难道不算是功大于过吗?他的举措就像春风吹过,让万物焕发出新的生机。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历史人物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虽然可能存在一些过错,但他们的功绩远远超过了那些过错,他们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初中历史辩论赛题目

初中历史辩论赛题目

初中历史辩论赛题目
1.希特勒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2.二战爆发到底好不好。

3.巴黎公社是客观还是主观。

4.毛泽东到底有没有帮助中国发展。

5.周恩来把位置让给毛泽东是对还是错。

6.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的奋勇抗战还是世界大国
的帮助。

7.如果朝鲜与韩国开战,中国帮还是不帮。

8.绥靖政策利与弊的衡量。

9.秦始皇是功大还是过大
10.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时利大还是弊大
11.为什么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12.二战后苏联党内清洗运动是对还是错?
13.论林彪的功与过
14.李鸿章
正方:过大于功与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反方:功大于过倡导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15.拿破仑
正方:过>功称帝并对外以武力扩张
反方:功>过制定《拿破仑法典》,动摇欧洲大陆封建势力
16.斯大林
正方:同上大权独揽,不利于民主化建设
反方:同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推动重工业发展
17.新航路开辟
正方:利大于弊世界开始形成为一个整体
反方:弊大于利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列强抢占殖民地,为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18.工业革命
正方:同上大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经济工业化
反方:同上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社会犯罪。

10.《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10.《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学生能力培养:无论课上得如何精彩,最后还是要落实到最基本的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这非常实在,也是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上完这课学生知识点掌握如何,遇到问题会不会解决,如何把知识点准确完整运用到习题中是我有待逐步解决的问题。多鼓励,树自信,常动手到会动手是我长期坚持的教学目标,希望把孩子们培养的棒棒的!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之一
跟上教师节奏,一起总结本课内容。
对课本知识形成知识链,系统了解,归纳总结很重要。




课件出示题目,回答、讨论、讲解,公布答案,适时评价。
积极参与答题、讨论、归纳。
培养学生学会压缩信息的记忆方法。结合已有知识发挥想象力,培养积极探究,与人合作,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同样方法介绍统一度量衡过程和作用。
通过古今人物身高体重对比游戏,加深秦时度量衡印象。
5.思想文化:前景三及课件“马”字演变过程,回忆我国文字演变同时延续到秦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图,讨论:你如何看待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6.民族关系(军事):在图上找到秦长城起止点,同样方法学习灵渠。感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了解当时修建它们目的和它们今天的价值。引导学生归纳秦朝的疆域(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辅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观看图片,感受秦朝昔日的辉煌与神秘
2.出示课题:第10课秦王扫六合
请同学读教材中关于‘六合’的注释,了解‘六合’的含义。
秦如何消灭和其并存的六国,实现统一。导入新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玄宗功大于过过大于功
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有几个朝代在当时世界上
科技领先,称霸全球。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铁骑曾触及过多瑙
河畔,但他给欧洲人民带来了灾难与痛苦。

大清王朝也曾鼎盛
过,但最终却败于列强之手。

只有唐朝,才是最令我们汉人乃
至中华民族感到自豪与扬眉吐气的朝代。

而创下这盛世基业
的,就是一代名君——唐玄宗。

唐玄宗,名李隆基,又称唐明皇。

他是唐朝第七代皇帝,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

从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

他出生于武则天在位时期,从小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宫廷变故。

在各种宫廷斗争中,他表现得少年老成,年少有为。

年纪轻轻就善于把握时机,诸韦后,灭太平公立。

在扫平了一个又一个的对手后,终于于公元712年登上大唐天子之位。

是他,开创了唐朝最鼎盛的时期;但也是他把这自己开创的盛世一手推向了那个无底的、昏暗的深渊。

对于唐玄宗的功过是非,世人至今仍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至于唐玄宗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那就只能让世人按自己的喜恶而定了。

唐玄宗在他统治的44年中,前期的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这与他励精图治,善用人才是分不开的。

他选拔人才时,一律不论亲疏,不计贵贱,特别重视德、能。

当初就是因为唐玄宗力排众议,重用武则天时代的重臣姚崇。

姚崇富有改革精神,熟悉吏治。

当了宰相以后,大胆地向各种腐败现象进攻,改革了一些弊政,使朝政很快出现了新局面。

这可以说是为以后的“开元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时的唐明皇李隆基即位时才二十多岁,血气方刚,虽然年轻但非常有主见。

他一心想恢复先帝唐太宗的事业。

他重整了朝政,除旧布新。

经过几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把中宗时期的混乱局面彻底扭转过来了。

唐王朝渐渐恢复了元气,并且蒸蒸日上,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这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是唐王朝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前所未有的太平景象。

以至如今外国人仍称华人为“唐人”,可见这影响的深远。

当时四方来朝,不可一世。

同时,唐玄宗还十分开明,他让不少外国人来中国经商、定居,学习外国优秀之处,不许官吏加重税收。

因此,大批外商都十分向往来唐经商,唐朝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当时就与七十多个国家发生来往。

对此,唐玄宗可谓一代明君。

但可惜的是,唐玄宗晚年一改年轻时的作风,过起了荒淫奢侈的生活,不理朝政,终日与杨贵妃饮酒作乐,并且醉心于此。

渐渐疏远了劝谏他的忠臣,于是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趁虚而入,朝政越来越腐败。

可唐玄宗依旧一味地宠幸杨贵妃,甚至为了讨好杨贵妃,不断为杨氏家族加官进爵,挥霍无度,从而进一步加速了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同时,拥兵自重的节度使安禄山又趁机反叛,气焰十分嚣张,叛军直指长安。

盛极一时的唐王朝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这场持续八年的战争,历史上叫做“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使当时生产大受摧残,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

连当时最繁荣的洛阳、长安也不能幸免。

叛军南下攻占了洛阳,长安。

一时之间,两座世界著名的大都市顿时成为废墟。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同时也为以后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埋下了伏笔。

它们加深了政治黑暗,削弱了统治
力量,加速了唐朝的衰落。

纵观唐玄宗一生,我认为他的功还是大于过的。

毕竟他开创的“开元盛世”流芳百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最辉煌的一面。

然而“安史之乱”的出现却击碎了这无以伦比的盛世。

而这两个极端相反的局面,竟是同一个人——唐玄宗李隆基造成的。

他把唐朝推向了最顶峰,却也把那最令人骄傲的一面推向滑坡。

大唐王朝从此日落西山,气息奄奄,一步一步地走向了灭亡。

为此,世人对唐玄宗的一生而各持己见,争论纷纷。

这,就是大治大乱的唐玄宗李隆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