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唐玄宗

我眼中的唐玄宗
我眼中的唐玄宗

我眼中的唐玄宗

“杂胡忽猖狂,无何敢乱常。羽书朝继入,烽火夜相望。将出凶门勇,兵因死地强。蒙轮皆突骑,按剑尽鹰扬。”谁又会相信这竟是一位

天子所作。这位天子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千古一帝——唐玄宗。他

曾把中国推向千古大治的巅峰,但又是在他统治期间处于巅峰的中国

又跌入万丈深渊。他一手开创了大唐的开元盛世,可谓是盛世中的盛世,疆域辽阔,国泰民安,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但也是他,毁

灭了开元盛世,也是他的用人不当,造成了安史之乱,使人民饱受战

争之苦。从此,唐王朝的兴盛成为过眼云烟,开始走向下坡路。

玄宗在耀眼的背后又蒙受着奇耻大辱。玄宗的功与过、荣与辱、

好与坏,不是我们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明的。我们对于生活在一千三百

年前玄宗的评价不可能也根本不会是全部正确的,因为我们毕竟是相

隔了一千三百年,我们不可能亲眼目睹玄宗的真实生活,我们只能通

过史书的一些记载与古文献的记载来判断玄宗的是与非,真实的玄宗,我们终究是永远无法知道了。最近我读了一些有关玄宗的书,下面就

来谈谈我眼中的唐玄宗。

在滚滚东逝的历史长河中,不知有多少帝、多少王,然而这些帝

王中,有英明的,也有昏庸的,但更多的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般之主。但是像玄宗这样荣耀与耻辱集于一身,雄豪与软弱混于一体,英

明和昏暗结于一生,玄宗是千古第一人。不知是因为上天的恩赐还是因为玄宗自身的奋斗,使玄宗一步步登上了权力的巅峰,并创造了开元

盛世,也不知是上天故意和他开的玩笑,还是玄宗自身的堕落,使盛

世又成为人间地狱。唐玄宗李隆基是唐睿宗的第三子,宫中人称他为

李三郎,他自称阿瞒。可见他的胸怀大志,希望自己可以像汉末曹操那样成为一代雄主。按照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显然他若想继承皇位是不可能的,但唐朝从建国以来,从太宗到高宗,他们又都不是嫡长子继位,照这样杨三郎又是有机会的。最终历史证明,他果然继承了大统。由此可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只要你不放弃,一切皆有可能。

唐玄宗本是皇室中的旁支,可是最终却成为了俯视天下的君主。这绝不是天上掉的馅饼,而是与他自身的行为与胆识密切相关。在唐玄宗很小的时候曾让武则天三次刮目相看。武则天当政时期,曾命宫人取天竺国所献珠宝陈列于堂上,让皇孙门自择所喜之物,众皇孙皆争先恐后地抢夺珠宝,惟小李隆基无动于衷,不拿一物,武则天大为惊奇,并说:“此儿当为太平天子”。这是第一次。再一次,朔望依仗车骑队伍至朝堂,金吾卫将军武懿宗借故苛责依仗不整,以此来非难李隆基,李隆基并未因武懿宗是武氏集团中权臣而忍气吞声,而是大声斥责道:“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我骑从!”武则天闻后大加赞赏李隆基。这是第二次。还有一次,太平公主驸马目中无人大逞骄横,李隆基当庭斥责道:“朝堂乃我家朝堂,汝安得放肆乎!”武则天问而奇曰:”此儿气概终当为吾家太平天子.”李隆基从小不怕权贵,而是嫉恶如仇,敢作敢为,胆略超人,此人不为帝,何人为帝?

李隆基不仅胆识过人,还遇事果断。中宗复位后,因昏庸无能,大权旁落。因为中宗曾与韦后曰:“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因此韦后权势盛大,对内勾结上官昭荣,对外勾结武三思,韦后大有效仿武则天的趋势,李隆基积极发展个人势力,准备与韦氏集团一争雌雄。

于是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结盟,果断的发动政变,剪灭韦氏集团。李隆

基正所谓是该出手时就出手,毫不犹豫,果断而不失冷静。

都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上加难。李隆基不仅有打天下的能力,他也有治天下的法宝,即是善用宰相,用人唯贤。“开元之治”的出现

正是因为唐玄宗任用了两个好宰相:姚崇与宋璟。唐玄宗的继位是得

力于“龙武集团”,但在他得了天下后,他明白要想治天下,依靠“龙武集团”是不行的。于是他果断的弃用龙武集团,转而陆续重用姚崇、宋璟等人。姚崇为相后,对政治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姚崇治理国家的特

点是以农为本。姚崇被唐玄宗誉为“救时之相”。宋璟为相后,注重人才,能按才施用,使百官各得其所。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的一个重

要原因就是用人不当,而唐玄宗正因为用人得当,所以才有了“开元盛世”。

但唐玄宗终究是人、是凡人,而不是神,是人就会犯错误,就会

有不英明的时候。唐玄宗的前半生可谓是风光无限,但他的后半生就

是有些昏庸了。成也在用人方面,败也在用人方面。唐玄宗前期用人

得当,所以开创了盛世。唐玄宗后期用人失当,所以盛唐转衰。在唐

玄宗后期,先是任用了李林甫,玄宗因忙于享乐,于是放权与李林甫,致使李林甫一手遮天,但李林甫也算得上是有才,勉强能维持政局稳定,使狼子野心的安禄山也不敢造次。可当唐玄宗用杨国忠为相后,

政治开始昏暗,杨国忠从小不学无术,嗜赌贪饮,嫉贤妒能,无大才,但敛财却有一套。他敛财,玄宗享乐,致使国力日益衰微,最终安史

之乱爆发,唐朝从此烽火不断。

在《唐鉴》中范祖禹说:“天宝之乱,田夫野人皆能知之,而其君

不得闻,岂不哀哉!夫壅蔽之祸,至白刃流矢交于前,六亲不能相信保,而始觉也,不亦晚乎!”唐玄宗在继位之初,还能用人唯贤,还能听取逆耳忠言,但后期却只爱听一些好听的话,甚至当堂把御史杖杀,阻塞忠言。正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废不再尊重谏臣即是玄宗朝走向

衰落的前兆。

我认为玄宗的一生既是幸福的也是不幸的,既是光荣的也是耻辱的。玄宗的一生其实辱于两件事,一是辱于安史之乱,二是辱于杨贵妃。若无贵妃,玄宗就不会背上一个贪恋美色而误国的骂名;若无安

史之乱,玄宗的一生就将是荣耀的一生。

以上就是在我学习了唐朝历史后,通过阅读了一些书籍后自己对

唐玄宗的一些看法。

历史文化系:乔建伟

学号:2011010754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习题

第3课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一、选择题 1.武则天前一任的唐朝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中宗 答案:D 2.其当政时被称为有“贞观遗风”的皇帝是( A.唐高宗 B.武则天 C.唐中宗 D.唐玄宗 解析:“贞观遗风”是对统治者统治的一种赞美,唐玄宗是开元盛世,而唐高宗和唐中宗都没有太大的作为。武则天当政时期,统治比较稳定,经济继续发展,因此,称她的统治有“贞 答案:B 3.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 A.长安 B.洛阳 C.杭州 D.开封 答案:A 4.唐朝的全盛时期出现在( A.唐太宗贞观年间 B.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解析:唐朝的全盛是在唐太宗和武则天良好统治基础上实现的。在唐玄宗统治前期,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出现了开元盛世。但是,到了唐玄宗统治后期,出现政治内 答案:C 5.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最高统治者比较开明 B. C.统治阶级放弃了剥削 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解析:在阶级社会里,无论任何时候,统治阶级都不会放弃剥削,只是有可能采取比较宽松 答案:C

6.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不同点是( A.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B. C.经济繁荣发展 D.国力强盛 解析:此题是一通比较分析题,盛世局面主要表现在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等方面。 答案:A 7.唐朝的全盛时期是指(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解析:文景之治出现在汉朝,开皇之治出现在隋朝,贞观之治指的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元盛世指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此时,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答案:D 8.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功过。下列对武则天的评价最恰当的是( A. B. C.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 解析: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主要看他的所作所为对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武则天在位时,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9. 图1 图2 答案:曲辕犁筒车 10.

唐玄宗留给后人的启示

唐玄宗是个毁誉交加的风流天子 唐玄宗前前后后一共当了46年皇帝。在这46年中,他前期明智,后期昏聩基本已经成为历史的共识。唐玄宗统治中国四十多年,他的统治时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开元时期,一共二十九年。第二个阶段是天宝时期,一共十五年。在开元时期,唐玄宗励精图治,形成了政治清明、物阜民殷的局面,创造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开元盛世。 进入天宝时期,步入晚年的唐玄宗开始懈怠朝政,把主要精力放在享乐上,而且花样百出,朝中大事基本上托付给了没有一点政治节操的宰相杨国忠,东北边事则交给了安史之乱的发动者—胡人将领安禄山。自己一头扎进了华清宫的温柔富贵乡,与杨贵妃开始了神仙般享乐的日子。正因为他的怠惰和昏聩,使这个声名显赫的伟大帝国遭遇了唐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劫难—长达八年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让唐朝像坐过山车一般,一夜之间就从高高在上的繁华鼎盛,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无底深渊。他自己被迫禅位,事业灰溜溜地结束,同时,爱情的悲剧也提前上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香消玉殒,长恨至今,悲歌绕梁。 是个极富生命力的皇帝。 唐玄宗当政四十四年,竟然不给自己提前修陵寝。泰陵是在他逝世之后才匆匆开始修建,而且从动工到完成不足一年,所以卑小简陋至极。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他创造的时代是个不考虑死亡的时代,他本人是一个极富生命力的皇帝!早年,他旺盛的精力施之于政治,于是,就有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巅峰—开元盛世;中年以后,当他的政治热情如潮水一般退却时,旺盛的精力则施之于情爱,于是,又有了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的爱情传奇。他追求完美,无论是政治之道,还是儿女柔情,总要轰轰烈烈,总要发挥到极致,这才不负其才,不虚此生!在这样的追求中,只有不能自已的生命热情,哪里还有死亡的位置呢!这种气概,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慷慨挥洒的盛唐气象! 然而,既然是一个无比鲜活的生命,那就会体现生命的自然规律。唐玄宗会变老,会倦怠,会改变追求的目标,也会转移生活的重心。早年,他意气风发,

唐玄宗改革:奠定了“开元盛世”,也迈向了“安史之乱”

唐玄宗改革:奠定了“开元盛世”,也迈向了“安史之乱”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缔造者。开元年间,大唐进入全盛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形成了“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的盛世局面,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开元盛世”。(《奉和圣制送十道采访使及朝集使》)这一“盛世”的出现,是与唐玄宗改革分不开的,正是唐玄宗在上位之后,励精图治,力行改革,才奠定了“开元盛世”的基础。可是,唐玄宗的改革并非没有弊病,它在奠定盛世基础的同时,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加上唐玄宗本人晚年的昏庸奢靡,将唐朝带入万劫不复之地。 明君上位,励精图治: 唐玄宗李隆基的上位历程充满艰辛,这也使得他倍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少年时期的李隆基冷眼旁观,他从武则天和睿宗等人的身上看到了太多的问题。李隆基下定决心要做一位明主,于是他在即位以后,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政治上,唐玄宗雷厉风行,恩威并施,将政局迅速稳定下来。本质上来讲,李隆基也是通过政变才夺得的皇位,不论是宗室诸王,还是朝中残存的旧党,对于李隆基的执政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针对这一点,李隆基软硬兼施、刚柔并济,他大赏功臣,缓和和宗室诸王的关系,拉拢各方势力。与此同时,李隆基对宗室诸王和功臣十分警惕,他不允诸王和大臣有私下联系,一经发现有人逾规,立刻将其发配出去,不留下任何不安定因素。 当皇位巩固以后,李隆基开始对糜烂的吏治动刀子。李隆基将原有的行政机构进行改革,提高了官僚机构的效率,选贤任能,诸如姚崇、张嘉贞、张九龄等贤才良臣被李隆基提拔上来,担任宰相。五代的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称赞玄宗道:“自古急贤待士,帝王如此者,未之有也。” 执政早期的唐玄宗虚怀纳谏,他建制谏官,恢复谏议制度。玄宗还下令完善法制,在他的主导下,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典《唐六典》诞生,使得唐朝的法制建设往前迈了一大步。 政治上的开明和稳定,让唐玄宗有了底气对豪门士族出手。当时的豪门士族实力强大,他们大行土地兼并,许多农民被迫依附于他们。王公贵族们大行其道,横行乡里,他们无视中央政府,派出官吏,公然向百姓们敲诈勒索,强行放高利贷,进行惨无人道的剥削。与此同时,佛教势力也在前朝几代皇帝的扶持下不断崛起,他们侵占良田,广蓄奴仆,他们和豪门士族一起,挖空了唐朝的社会根基,中央政府的赋税受到严重的影响。 唐玄宗上位以后,大力打击豪门士族和佛教势力,解放劳动力,抑制土地兼并,减轻赋税,开放市场,发展农业和商业。同时,唐玄宗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赋税制度改革,其中包括简括户口,落实税收;整顿赋税徭役名目,抑制脱税逃税;扩大以实物或货币代役的范围;增强运输能力,解决关中缺粮问题,稳定中央政权。

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开元之治是唐玄宗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治国初期,以开元作为年号,那时玄宗励精图治,并且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所以後世史学家称其为开元之治。 任用贤能玄宗即位後,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後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玄宗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改革吏治玄宗采纳张九龄的建议,制定官吏的迁调制度。选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将其外调为都督刺史,以训练他们的处事才能及培养行政经验。同时间,又选取都督刺史中有作为者,将其升为京官。这样内外互调,增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了解和信任。 玄宗亦将全国分为十五道,於各道置采访使,以监督地方州县的官员,并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而在选拔人材方面,玄宗亦对科举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进士科及第的人数,以减少冗官的出现,提高官吏整体的素质。发展经济玄宗於这段时间甚为节俭,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内宫後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制作的饰物,并且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他又下令全国各地均不得开采珠玉及制造锦绣,一改武则天以来後宫的奢靡之风。 他并命令宇文融清查全国的逃亡户口及籍外田地,共查得八十多万户,大幅增加唐朝的税收及兵力来源。因为这些措施,唐

朝的财政变得丰裕,而且全国的粮仓充实,致使物价十分廉宜。提倡文教玄宗为了撰拔人才,亲自在殿试考核吏部新录取的县令。而且对儒生十分优厚,下令群臣访求历朝遗书,共觅得图书近五万卷,便唐朝的文化事业迈向鼎峰。对外军事玄宗采纳张说之提议,实行募兵制,以取代日渐废弛的府兵制。 在公元722年,他亲自挑选府兵及壮丁共12万人作为京师的宿卫,并称为「骑」。而他亦於边疆地带设置十大兵镇,以节度使节制,作为统治异族与巩固边防的措施。与贞观之治之比较贞观之治时,唐朝百废待兴,虽有所治绩,但距「辉煌」还颇远。但当时唐朝正值方兴未艾之际,因此虽历经政变,仍然应付自如。而到了开元之治时,唐朝经过了百年的发展与积累,已臻於鼎盛,进入了黄金时代。但已处於盛极而衰的边缘,因此已开始出现腐朽的现像,在遇到变乱时,即无力回天,结果走向灭亡。 开元盛世的背景武则天以后,唐朝政局动荡,直到唐玄宗即位,才稳定了局面,使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手工业发达,丝织技术高超,饮茶之风也在全国范围盛行。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武则天被逼退位之后,唐王朝进入了一个短暂 唐玄宗 的混乱期:先是武三思与韦后、安乐公主勾结,害死于唐中宗复位有功的“五王”;而后太子李重俊率御林军杀死武三思、武崇讯,而其也被韦后部下所杀;再而后,韦后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中宗李显,立傀儡李重茂为少帝,自己总揽大权,垂帘听政。韦后肆无忌惮,安乐公主公开卖官,朝政异常腐化。武后退位后八

第3课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第3课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知道“开元盛世”及其在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方面的具体表现。能够简述唐朝衰亡的原因及简单经过。识读“唐朝手工业及大城市分布图”,找出主要城市及手工业发达地区的地理位置,掌握识基本技能。知道“安史之乱”。 2、过程方法与能力 归纳、概括唐朝开元盛世与政治、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关系,初步认识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高理解能力。根据教科书和相关资料,说明曲辕犁、筒车的工作原理,制作模型,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结合教科书纺织品、瓷器等文物图片以及唐都长安的布局图的讲解说明,培养审美、鉴赏以及说明、表达的能力。通过分析唐朝后期政治腐败的情况,理解唐朝衰亡的原因,培养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开元盛世的学习,认识唐朝全盛时期中国各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情况,培养民族自豪感。从铁犁牛耕的普遍使用及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方面,了解生产技术进步给人类历史带来的发展,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组织开展“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唐朝衰亡是否罪在杨贵妃”的讨论会,思考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有哪些不同之处,从而认识励精图治和安逸享乐与国家兴衰的关系,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学会以史为鉴,初步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开元盛世,包括其政治改革、经济发展两方面,而经济的繁荣发展是本课的核心内容,也是“盛世”的具体表现。教科书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 难点:对唐玄宗的分析及评价。教师应当适当加以引导,对唐玄宗的前后变化及其导致的不同结果形成正确认识,培养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疑点:杨贵妃命归何处? 唐玄宗后期,宠爱杨贵妃,信任奸臣,政治腐败,最终导致安史之乱,而有关杨贵妃的结局则说法不一,至今还是一个谜。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是在马嵬驿,六军将士以咎在杨家,愤杀杨国忠,迫杨贵妃自缢。这是历来正典史籍的普遍记载。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杨贵妃没有死于马嵬驿,而是当了女道士。第三种说法则认为,杨贵妃亡命到了日本。应该说,杨贵妃缢杀于马嵬驿,史料是比较翔实的,且已得到公认。但是,杨贵妃出逃到女道士和亡命日本的说法,也言之有理,证之有据,不能轻易地否定。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课时:1 教学步骤: 1、导入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前小字导言,教师展示杜甫的《忆昔》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然后请同学一起来了解杜甫在诗中所描绘的开元盛世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引导学生回忆,教科书在前面介绍了唐朝哪两位有作为的皇帝,他们有哪些作为。学生答出唐太宗、武则天、贞观之治等相关内容后,教师指出,在前人的基础上,到唐玄宗在位时,唐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由此导入新课。 2、讲解 一、开元盛世 这一部分讲述了在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政治上的清明,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整理唐玄宗的政治措施有哪些,注意不要让学生照搬教科书。然后帮助学生提炼出重用贤臣、改革吏制、提倡节俭这三个方面。这一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

唐玄宗李隆基评价

唐玄宗李隆基评价 2012初翔乔心怡唐玄宗吗,也就是李隆基,又称唐明皇。还有个很长的谥号—至道大圣大名孝皇帝。也会是他的名字。唐玄宗是唐睿宗李旦的第3个儿子,当然,也就是那千古第一女帝武则天的孙子。生于685年,于762年去世。在712年也就是他27碎的时候登基。改年号开元。而后世人所说的开元盛世那就是这位伟大的皇帝一手建立的。 按理说,古代的规矩从来是立嫡长子为下一代皇位继承人。像唐玄宗是父亲是四子,自己又是三子,好事是怎么也轮不到他的头上的。但巧就巧在了710年的时候,唐玄宗与武后的女儿他的姑姑太平公主一起发动了政变,杀死了韦皇后后,并且辅佐其父唐睿宗李旦继位。而唐睿宗又年他诛杀韦后有功,便封其为太子。而两年后又禅位于唐玄宗,做起了太上皇。再说唐玄宗,第一段提了那个所谓的开元盛世。也是唐玄宗登基后一年713再到741年的这个时间段,再这期间唐朝的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开元盛世是唐朝社会不论是经济、国力还是其他方面的一个极盛时期。而开元盛世的形成,也不是唐玄宗一人便可完成。在开元盛世之前,也少不了前面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在位时唐朝的发展。 在唐玄宗在位前期,他的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他重用姚崇、宋璟等贤臣。据《资治通鉴》记载。姚崇善于应变,办理各种事物,宋璟善于守法,主持公正立场。两人都同心协力辅佐玄宗,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而姚崇更是史上有名的敢于进谏的大臣。在这些臣子的辅佐下,唐玄宗选贤用能、积极纳谏、发展生产、奖励垦荒、兴修水利、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减轻刑法、倡导节约。最终是社会稳定,人口增加,国力强盛,造就了开元盛世,值得一提的是唐朝的手工业,在唐玄宗在位期间,唐朝的丝织业以及青瓷、白瓷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在唐玄宗在位后期,他重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人,使政治十分腐败,并且其在位后期沉醉于酒色,信宠杨贵妃不理朝政,最终导致安禄山、史思明等人爆发后世所的安史之乱。而这安史之乱,也正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总之,唐玄宗为唐朝的社会稳定和高度繁荣起了重大作用,但他晚年的统治也给唐朝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封建帝王。

历史唐玄宗大事记

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687年)闰七月丁卯,以皇子身份被封为楚王 689年),武则天命令李隆基过继予李弘为子,继其香火。 690年),李隆基五岁时,父亲李旦被祖母武则天废除帝位,迁居东宫。 691年)初,年仅七岁的楚王李隆基开始出阁,建置官属。这年八月,因为尚方监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私自谒见皇嗣李旦,武则天知道后,杀死二人,并严令禁止李旦接见公卿大臣,李隆基兄弟与二伯父李贤的三个儿子再次入阁,“皆幽闭宫中,不出门庭者十余年”。 693年)腊月丁卯,李隆基以皇孙身份被降封为临淄王。 [7] 这一年,其母亲窦妃被户婢团儿诬谄为“厌蛊咒诅”,在正月初二朝后,与刘妃一起被秘密地杀死于宫中,不知埋在何处。同年八月,其父李旦也被诬告有“异谋” 699年)他十四岁时,才与诸兄弟再次出阁,李显被接回洛阳,仍被立为太子,其父李旦被封为相王。 701—704年),李隆基先在亲卫府任右卫郎将,后任尚辇奉御,负责掌管皇帝的内外闲厩马匹。 708年),兼潞州别驾。 710年),李隆基从潞州(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回到京师长安。他暗中聚结才勇之士,在皇帝的亲军万骑中发展势力 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诛杀韦后党羽,睿宗李旦重新即位。睿宗与大臣议立太子。按嫡长子继承制度,长子宋王李成器应为太子,

但李成器坚决辞让说:“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平王有功于国,自己决不居平王之上。”参与消灭韦党的功臣也多主张立李隆基为太子。睿宗顺水推舟,遂立李隆基为太子。 711年)正月,太平公主竟把宰相邀截到宣政殿光范门内,明目张胆地劝宰相更易太子,遭到宋璟的严词拒绝,阴谋才未能得逞。 712年),李旦怕在这样下去,李唐江山又大乱,又不顾太平公主的反对,毅然把帝位让给了李隆基,改元先天。只是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权:朝廷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军政大事的决定权。李旦的让位加剧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除掉对方。713年),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是为“先天政变”。自此以后,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这一年,李隆基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715,突厥十姓降者前后万余帐,跌都督思泰等又帅众来降,5月,山东(指太行山以东)大蝗 717,郭知运大破吐蕃 725年),在张说的主持下,唐玄宗在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 726)六月十九日,太上皇崩于百福殿,年五十五;突厥内乱,五部纷纷降唐 737年)李隆基因所宠武惠妃谗言,将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并杀害,改立三子忠王李玙为太子。同年,武惠妃病死,李隆基日夜寝食不安,后宫虽多美人,但没有一个能使他满意。

2019-2020学年度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3 课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复习特训四十九

2019-2020学年度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 课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复习特训四 十九 第1题【单选题】 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你认为唐三彩应该是( ) A、青铜器 B、铁器 C、瓷器 D、陶器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周杰伦的《青花瓷》中唱到:“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赞美了我国古代瓷器的精美。你知道唐朝时期陶瓷业的典型代表有哪些吗( ) ①唐三彩②冰裂纹瓷器③白瓷④青瓷⑤青花瓷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⑤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措施中其共同点是( ) A、抗击突厥 B、重用人才 C、创自荐为官的制度 D、提升有军功的士兵地位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某同学编了一个反映唐朝社会生活的小剧本,以下不符合史实的场景是( ) A、外国商人在长安城经商 B、妇女们喜好骑马出游 C、农民用曲辕犁耕种土地 D、瓦舍里在生产唐三彩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有一次,唐玄宗召集县令进行考试,结果40多人因不合格而被罢官。这体现了他( ) A、打击地方权贵 B、宽以待人 C、整顿吏治 D、任人唯亲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后半辈不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后期的(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藩镇割据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哪一个皇帝在位期间( ) A、唐太宗唐玄宗 B、唐玄宗武则天 C、唐太宗武则天 D、武则天唐玄宗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唐代诗人杜甫曾写下“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诗句,描写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治世的繁荣景象。这个治世出现时在位的皇帝应该是(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高宗 【答案】: 【解析】: 第9题【问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唐朝时,书生张三出生于人杰地灵的江都(今扬州)(隋朝第二代皇帝多次乘龙舟来这里游玩,最后在这里被杀)。张三苦读诗书十载,一日他从家乡出发,经运河到京城应试。在离船登岸之地A(运河的中心)遇雨,全身衣服湿透。张三又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京城长安,他看到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和各国侨民,云集在这里。张三凭一手漂亮的“颜体”和一篇优美的文章考取功名。之后,被分到长安工作。在这里张三朗读了唐诗《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请回答:(1)张三离船登岸之地A是哪一个城市?该运河开通时皇帝是谁?(2)张三参加的科举考试,是当时最重要的科举科目,你知道是什么科目吗?(3)张三所朗

唐玄宗的本名叫什么

唐玄宗的本名叫什么 唐玄宗,名叫李隆基,是武则天的孙子,唐睿宗的第三个儿子。那么你知道唐玄宗的本名叫什么吗?下面一起来看看。 唐玄宗是李唐王朝的第七个皇帝,唐玄宗叫什么呢?他本名李隆基,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民间多称之为唐明皇。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因而也称他为李三郎。 唐玄宗李隆基生于685年,27岁登皇帝位,在位44年,是一位饱受争议的帝王。 一方面,唐玄宗从小就是个锋芒毕露的王子,史书中多次记载了小李隆基的聪慧和大气,以至于祖母武则天都非常喜爱和看重他。成年后,李隆基更是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干和心智,与姑姑太平公主一起诛杀韦后,扶持睿宗李旦继承皇位。后来,李隆基还凭借自身的实力脱颖而出成为太子,继承了皇位。即位后的李隆基不仅赐死太平公主,坐稳皇位,更在不同的时期恰当的选择了能臣良相辅佐朝政,他加强边防,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 另一方面,在李唐王朝走向极盛之时,李隆基又骄傲自满,固步自封,沉溺女色,宠爱杨贵妃,估计当时连唐玄宗叫什么自己都不清楚,他的昏庸还体现在重用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史思明等一众奸佞之臣,甚至直接导致了为期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后来的李唐中衰埋下了伏笔。

唐玄宗是一个功过分明的封建君王,就他前半生的雄才大略和历史功绩而言,谥号明皇确实是恰如其分的。但对于唐玄宗晚年的沉湎酒色,醉心风月,甚至宠信奸佞,荒废国政而言,明皇二字实在是一个讽刺,难怪最终,唐玄宗被迫退位,并被儿子幽禁,郁郁而终。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关系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有句话就叫叫做“后宫三千宠,三千宠爱在一身”说的就是杨贵妃与唐玄宗。 杨贵妃最开始是嫁给唐玄宗的儿子李帽,杨贵妃嫁给李帽五年,其恩爱之极,后来杨贵妃和唐玄宗见面后,唐玄宗就被杨贵妃的美貌所迷住,不顾一切的想办法将杨贵妃纳为了妃子,这个按伦理来说就是乱伦,也因为杨贵妃曾是李帽的妃子,所以也成了唐玄宗一直没有将杨贵妃立为皇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时的唐朝是以丰腴为美,杨贵妃虽然体态丰腴,但是却精通音律和舞蹈,唐玄宗也是个精通音律的人,得到杨贵妃这样一个通晓音乐的美人儿,更加是欢喜不得,再加上杨贵妃还很善于舞蹈,有人曾说杨贵妃在舞蹈的时候,姿态优美,身轻敏捷,翩翩起舞犹如彩蝶纷飞,这些也是唐玄宗为何痴迷杨贵妃的原因吧。 唐玄宗因为美人在怀而不闻朝政遭到了人民的唾弃,但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传于人间流传至今,不过他们的爱情故事却也是非常的凄凉的,所谓红颜薄命,我们能知道的就是唐玄宗爱环为其修建华清池,给其所有钟爱之物,以及新鲜的千里之外的荔枝,只看到了长生殿的恩恩爱爱长长久久朝朝暮暮,却也不知道杨贵妃一人时在后宫中独自饮酒消愁,以及面对着众多嫔妃的暗里阴招,一个女人要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知能点一】开元盛世 1. 登基后,先后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等为宰相,稳定政局,恢复生产,使唐王朝出现了“”的鼎盛局面。 2. 唐玄宗即位后为稳定朝政,采取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 ) ①开凿大运河②提倡节俭 ③重视生产④重用贤臣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 3. 诗人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 仓廪俱丰实。”这首诗所赞美的是( ) A. 汉代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 B. 隋朝开皇之治的盛世景象 C. 初唐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 D. 盛唐开元盛世的景象 4. 近年来,中央和国家机关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地选派了大批机关干部到地方任职。早在 唐朝时期,唐玄宗就曾把一批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这 表明唐玄宗非常重视( ) A. 地方吏治 B. 农业生产 C. 干部交流 D. 改革创新 5. 简述“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知能点二】繁荣的经济 6. 唐朝时,改进后的新的农业生产工具大量出 现,主要有( ) ①铁犁牛耕②翻车 ③筒车④曲辕犁 ⑤收割机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③④ D. ②④⑤ 7. “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上述A. 西汉B. 东汉 C. 隋朝 D. 唐朝 8. 唐朝制瓷技术有很大进步,越州的 如冰似玉,邢州的似银如雪。 9. 唐代陶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 A. 唐三彩 B. 白瓷 C. 青瓷 D. 景德镇瓷器 10.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农村的集市贸易也很 活跃,成为农民从事商品贸易的重要场所。 唐朝时把在乡村进行定期商品交易的场所 叫( ) A. 商场 B. 草市或集 C. 超市 D. 村坊 11. 唐朝城市经济繁荣,大城市北方有、 ,南方有和。 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 12.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是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描绘哪个城市的诗句 ( )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国学教育论文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713年阴历十二月一日,唐玄宗发布了改元文书以昭天下,从此日起,年号改“先天”二年为“开元”元年。改元赦制以恩为主,同时加以惩罚、警告,意欲收拢各种政治、军事势力。从武后、中宗、睿宗以来的政局变乱归于平静,一个辉煌的时代开始了。 生于忧患 唐玄宗并非从娘肚子里出来就注定是天子。父亲李旦是高宗的第八子,也是武则天最小的儿子,李隆基在李旦的六个儿子中排行第三,按照嫡长子继承王位的一般规矩,这父子二人都没有当皇帝的机会。但是,事情就是这么蹊跷,大唐自开国至此,还没有人以皇长子登上帝位的。 那么,李隆基是如何当上皇帝的呢?这就要从其祖母武则天谈起。武则天的丈夫高宗,饱受高血压和偏头疼之苦,朝政掌控在武则天手中,高宗五十多岁就去世了,太子李显(中宗)当皇帝两个月,就被武则天废去,性格懦弱的李旦继位为帝(睿宗),这是公元684年。当然,权力完全掌握在母后之手,皇帝仍然只能居于便殿。就在李旦当挂名皇帝的第二年,即垂拱元年(685)八月五日——一个多事之秋,李隆基出生于东宫窦妃的卧室。 李隆基3岁被封为楚王,8岁那年武则天改唐为周已届两年了,李隆基在车马的簇拥下来朝拜女皇,负责禁卫的金吾将军武懿宗对其乘骑大声呵斥,意欲“折之”。李隆基毫不示弱,说:“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据说武则天对孙儿的霸气很是赞赏,但是李隆基的生母窦氏却因得罪了武则天而被暗杀。 公元705年,张柬之等发动政变,恢复了唐朝,迎中宗复位。中宗是一

个懦弱的皇帝,既怕老婆,又不能约束女儿,纵容皇后和公主胡作非为。皇后韦氏与奸夫武三思坐在龙床上赌博,他在一旁数筹码。韦氏想步婆婆武则天的后尘当女皇,害死了自己的丈夫,这就给早就在一旁侧目、伺机而起的李隆基及其姑母以可乘之机。李隆基的姑母就是武则天的掌上明珠太平公主。又是一场残酷的宫廷喋血!李旦在妹妹和儿子的保驾下,再次登上皇帝的宝座,李隆基因功被立为太子。两年后,李旦倦于政事,让出皇位,李隆基即位。 自神龙元年(705)武则天失权起,至延和元年(712)玄宗即位,七年之间,六次政变,五易皇位,帝后妃嫔、公主王孙、将相大臣多有惨死。唐玄宗即位之初,面临的时局之艰难,从这段错综复杂的宫闱纷争中可见一斑。于是,协调统治者内部关系、稳定政局,就成了当时最紧迫的政治问题。 在封建社会,皇帝与皇亲国戚之间的关系是最难处的,因为对权力的欲望大大压过了亲情。唐玄宗在这一方面则棋高一筹,他一方面不让兄弟们涉足政事,避免他们与京官过多来往,另一方面却对他们照顾入微,深厚的手足之情让人艳羡。唐玄宗专门在宫里放了一张大床,并派人缝制了一套特大号床上用品,兄弟六个同床而卧,亲爱有加。还有一次,薛王李业得病,唐玄宗亲自给他熬药,可是不小心烧着了自己的胡子,周围的人吓得赶紧去拉他,被唐玄宗制止说:“只要我兄弟吃了这副药能痊愈,我丢掉点胡子怕什么!” 整顿吏治 唐玄宗接替的是一个外戚专权、夫人干政的烂摊子。他十分清楚要想做一个好皇帝,必须处理好人事和政事两类大事,而吏治的好坏则是做一切事的前提。唐玄宗认为,善于用人是处理国事的关键。因此,他广开言路,勇于纳谏,任人唯贤,真正做到了亲君子而远小人。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3 课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中图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九十四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 课唐玄宗与开元盛世中图版课后辅 导练习第九十四篇 第1题【单选题】 唐朝灭亡的标志( ) A、刘裕建立刘宋 B、朱温建立后梁 C、曹丕建立魏国 D、王莽建立新朝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 A、轻徭薄赋 B、重用人才 C、善于纳谏 D、减轻刑罚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一景象出现时在位的皇帝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如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 A、艺术的繁荣状况 B、农业的发展状况 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D、开放的社会局面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图是唐朝时期使用的农具——筒车,它的功能是( ) A、纺织 B、鼓风 C、灌溉 D、垦荒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如图,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 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历史先河

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政启开元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开凿大运河,造福后世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开皇之治 D、文景之治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712年,______当上皇帝,他就是唐玄宗,前期主要年号是______。【答案】: 【解析】:

唐玄宗任用贤臣..._《中华上下五千年》_原文_出处_内容

唐玄宗任用贤臣 【出处】 本篇为《中华上下五千年》:唐朝时期 【内容】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之后,重用了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一批贤臣。在这些人的辅佐下,唐玄宗励精图治,大力发展生产。到开元末年,国库充实,百姓安居乐业,户口比唐朝初年增加了四倍。唐朝成为了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日本、中亚、西亚等地区纷纷派遣使者来到长安。由于这一时期处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因此人们把这个繁荣的局面称为“开元盛世”。 姚崇在武则天、唐睿宗时期担任过宰相。公元713年,唐玄宗在骊山脚下举行了盛大阅兵仪式,宰相兼兵部尚书郭元振担任阅兵式的总指挥。由于军容不整,军纪混乱,唐玄宗一怒之下便罢了郭元振的官,还把他流放到外地。之后,唐玄宗下令让姚崇火速赶到骊山行营。唐玄宗正在渭河边打猎时,姚崇赶到了。唐玄宗问姚崇说:“你熟悉打猎吗?” 姚崇回答说:“我自幼是个孤儿,二十岁的时候居住在广成泽,整天以打猎为乐。四十岁的时候,我遇到了张憬藏。他告诉我说,我会因为文学方面的才华当上宰相。从此之后,我便开始发奋读书,现在虽然没有当上宰相,但是打猎这件事,即便现在年纪大了,依然没有忘记。” 唐玄宗听后非常高兴,立即让姚崇施展一下身手。姚崇指挥队伍进退自若,射箭投枪无所不精。唐玄宗十分满意,立即把他封为兵部尚书,并让他代替郭元振担任宰相。 姚崇担任宰相后,建议唐玄宗将武则天晚年以来十几年间混乱政治的积弊彻底革除,提出了国亲不得担任宰相、以仁义治国、停止扩大边疆的战争等十项建议,唐玄宗当即同意按照姚崇的建议去实行。姚崇当了三年宰相,在这三年里,他精简机构、奖励清廉、惩治贪官、选贤任能,使得政治局面焕然一新,为“开元盛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唐玄宗前期开元时期的繁荣盛况

唐玄宗前期开元时期的繁荣盛况 平息宫廷政变 中宗重新即位以后,政治上毫无抱负,武则天虽然退位,国号也以唐代周,但武氏势力仍然相当强大,政权仍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之中。 由于中宗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他的皇后韦氏就乘机参与政事,妄图效法武则天,独掌政权。武三思(武则天侄)与韦后,由私通发展到政治上的互相利用,结成武韦集团。韦后嫁女安乐公主于武三思子武崇训。安乐公主也颇有政治野心,于是,韦后、安乐公主、武三思狼狈为奸,千方百计想左右政局。 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让位的张柬之、桓彦范等人,虽然暂时掌权,但由于武韦集团对他们形成了严重的威胁,张柬之等人多次劝中宗消灭武氏势力,中宗都置若罔闻。反之,武三思、韦后诬称敬晖等“恃功专权,将不利于社稷”①,中宗却相信不疑。他按照武三思的意见,表面上封敬晖为平阳王、桓彦范为扶阳王、张柬之为汉阳王、袁恕己为南阳王、崔玄■为博陵王,以示对其尊宠,实际上解除了张柬之、袁恕己的宰相和其他人的职务。武三思、韦后为了争取民心,表现自己的政治才能,上表建议天下士庶为出母(被父休弃的生母)服丧三年,百姓年二十三岁为丁(原二十一岁成丁),五十九岁免役(原六十岁免役)。中宗都表示赞成。不久,武三思又促使中宗把张柬之等五王贬出京师,到外地去做刺史。神龙二年(706)五月,武三思又使人诬告五王参与了驸马都尉王同皎谋害武三思的活动,于是,朗州刺史敬晖被贬为崖州司马,亳州刺史桓彦范被贬为泷州司马,襄州刺史张柬之被贬为新州司马,郢州刺史袁恕己被贬为白州司马。七月,武三思又陷害五王欲废韦后,与安乐公主内外配合,加罪于五王,中宗又流五王于岭南。接着,武三思又派人赴岭南,杀害五王。这时,张柬之、崔玄■已死,桓彦范、袁恕己、敬晖被杀。 武三思除掉五王,更加肆无忌惮,他得意忘形地说:“我不知代间何者谓之善人,何者谓之恶人;但于我善者则为善人,于我恶者则为恶人耳。”①安乐公主也更为恃宠骄恣,甚至卖官鬻狱。因为太子李重俊非韦后所生,武三思、韦后、安乐公主等,都经常凌辱太子,甚至呼其为“奴”。安乐公主竟然要求废皇太子,立自己为皇太女。李重俊当然愤愤不平。 景龙元年(707)七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发动兵变,杀死武三思、武崇训及其同党十余人。由于兵力不强,很快失败,李多祚被杀,太子走终南山,最后为左右所杀。 太子的失败,韦后、安乐公主更为骄横。安乐公主又嫁武延秀(武承嗣子),他们互相勾结,卖官鬻爵,宰相以下,多出其门。安乐公主要把昆明池据为己有,中宗不允,她又另夺民田作定昆池,方49 里。安乐公主的一条裙子,值钱一亿。针对这些腐败情况,中宗不仅未表示反对,反而还加以纵容。如安乐公主常派人掠百姓子女为奴婢,侍御史袁从之把掠民为奴婢者逮捕入狱,安乐公主上奏中宗,中宗竟下敕释放。更为甚者,安乐公主还自为制敕,掩其文要中宗签字,中宗也笑而从之。尽管中宗如此昏庸无能,还不能满足韦后临朝执政,安乐公主欲做皇太女的要求。于是,景云元年(710)六月,韦后与安乐公主密谋策划,毒死中宗。 ①《资治通鉴》卷二○八,中宗神龙元年。 ①《资治通鉴》卷二○八,中宗神龙二年。 由于太平公主(武则天女)的干预,韦后与安乐公主的目的仍未达到。 李重茂(中宗子)先被立为太子,后即皇帝位(殇帝),尊韦后为皇太后。武韦集团并不甘心,中书令宗楚客、太常卿武延秀、司农卿赵履温等,力促韦后效法武则天,谋害殇帝,另立国号,但他们又惧怕太平公主与相王(即睿宗,中宗复位后被封为相王)从中阻挠,故不敢轻举妄动。

精选2019-2020年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 3 课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课后辅导练习六十

精选2019-2020年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3 课唐玄宗与开元盛世课后辅导练习六十九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出现于唐玄宗统治前期 B、史称唐玄宗有贞观遗风 C、这时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D、唐玄宗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房玄龄等人为相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 ) A、安禄山 B、史思明 C、郭子仪 D、黄巢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安史叛军的进犯路线,正确的一组是( ) A、河北南下→攻占洛阳→攻下潼关→逼近长安 B、河北南下→攻下潼关→攻占洛阳→逼近长安 C、河北南下→逼近长安→攻下潼关→攻占洛阳 D、攻下潼关→河北南下→攻占洛阳→逼近长安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或改革统治政策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任用人才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总结卡片,在卡片横线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有( )

①唐朝繁盛所产生的吸引力②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③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④科举制的创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如今,许多中小学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大诗人杜甫的这首经典诗称颂的是(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答案】: 【解析】: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GUOXUE TANJIU ·ZHUANTI 探究·专题 生于忧患 唐玄宗并非从娘肚子里出来就注定是天子。父亲李旦是高宗的第八子,也是武则天最小的儿子,李隆基在李旦的六个儿子中排行第三,按照嫡长子继承王位的一般规矩,这父子二人都没有当皇帝的机会。但是,事情就是这么蹊跷,大唐自开国至此,还没有人以皇长子登上帝位的。 那么,李隆基是如何当上皇帝的呢?这就要从其祖母武则天谈起。武则天的丈夫高宗,饱受高血压和偏头疼之苦,朝政掌控在武则天手中,高宗五十多岁就去世了,太子李显(中宗)当皇帝两个月,就被武则天废去,性格懦弱的李旦继位为帝(睿宗),这是公元684年。当然,权力完全掌握在母后之手,皇帝仍然只能居于便殿。就在李旦当挂名皇帝的第二年,即垂拱元年(685)八月五日———一个多事之秋,李隆基出生于东宫窦妃的卧室。 李隆基3岁被封为楚王,8岁那年武则天改唐为周已届两年了,李隆基在车马的簇拥下来朝拜女皇,负责禁卫的金吾将军武懿宗对其乘骑大声呵斥,意欲“折之”。李隆基毫不示弱,说:“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据说武则天对孙儿的霸气很是赞赏,但是李隆基的生母窦氏却因得罪了武则天而被暗杀。 公元705年,张柬之等发动政变,恢复了唐朝,迎中宗复位。中宗是一个懦 弱的皇帝,既怕老婆,又不能约束女儿,纵容皇后和公主胡作非为。皇后韦氏与奸夫武三思坐在龙床上赌博,他在一旁数筹码。韦氏想步婆婆武则天的后尘当女皇,害死了自己的丈夫,这就给早就在一旁侧目、伺机而起的李隆基及其姑母以可乘之机。李隆基的姑母就是武则天的掌上明珠太平公主。又是一场残酷的宫廷喋血!李旦在妹妹和儿子的保驾下,再次登上皇帝的宝座,李隆基因功被立为太子。两年后,李旦倦于政事,让出皇位,李隆基即位。 自神龙元年(705)武则天失权起,至延和元年(712)玄宗即位,七年之间,六次政变,五易皇位,帝后妃嫔、公主王孙、将相大臣多有惨死。唐玄宗即位之初,面临的时局之艰难,从这段错综复杂的宫闱纷争中可见一斑。于是,协调统治者内部关系、稳定政局,就成了当时最紧迫的政治问题。 在封建社会,皇帝与皇亲国戚之间的关系是最难处的,因为对权力的欲望大大压过了亲情。唐玄宗在这一方面则棋高一筹,他一方面不让兄弟们涉足政事,避免他们与京官过多来往,另一方面却对他们照顾入微,深厚的手足之情让人艳羡。唐玄宗专门在宫里放了一张大床,并派人缝制了一套特大号床上用品,兄弟六个同床而卧,亲爱有加。还有一次,薛王李业得病,唐玄宗亲自给他熬 713年阴历十二月一日,唐玄宗发布了改元文书以昭天下,从此日起,年号改“先天”二年为“开元”元年。改元赦制以恩为主,同时加以惩罚、 警告,意欲收拢各种政治、军事势力。从武后、中宗、睿宗以来的政局变乱归于平静,一个辉煌的时代开始了。 与开元盛世 唐玄宗 13

唐玄宗三哭张九龄的故事

唐玄宗三哭张九龄的故事 张九龄是开元时期的贤相之一,也是唐代唯一个由岭南书生出身的宰相。他耿直温张九龄半身像张九龄半身像雅,风仪甚整,时人誉为曲江风度。下面将由为你分享唐玄宗三哭张九龄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唐玄宗三哭张九龄的故事唐玄宗能有开元盛世(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全靠宰相张九龄辅佐。唐玄宗李隆基做了四十六年皇帝,是唐朝年间23代皇帝治政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在这四十六年中,前二十四年因有张九龄,唐朝天下太平。后二十二年因失去了张九龄,朝政即时晦暗、没落,最后导致八年长的安史之乱。 张九龄上京科考及第那年正好是太子李隆基准备登基做皇帝那年(公元713年)。李隆基在东宫亲自策问张九龄,九龄应试作策论三篇,深得李隆基赏识,乃即授为朝廷谏官左拾遗(相当于现在的xx最高参谋了)。从此以后张九龄就一直在玄宗身边辅政。九龄为政献策出谋一切都从国家和国民的利益出发,时时处处为玄宗把关政审。这样一来必然会得罪那些奸臣奸相,招人妒忌和排斥。特别是杨贵妃受宠后,唐玄宗为贵妃艳色着了迷,越来越喜欢听奉承话,越来越疏于朝政,对张九龄的逆耳忠言就觉得生厌了。 在张九龄五十九岁那年(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因连续发生四件事,唐玄宗与张九龄闹翻了。

第一件事是唐玄宗要为安禄山(节度使)赏功加官,张九龄不但坚决反对,还奏请皇帝非杀安禄山不可,直言安禄山不但有罪,还有反相,有劣迹,不杀必有后患。但唐玄宗偏信了杨贵妃(因安禄山认了杨贵妃做干娘),坚持已见不纳忠言。 第二件事是唐玄宗要拜牛仙客为尚书(宰相职)征求张九龄意见,九龄对玄宗说:万万不可。牛仙客本来是河湟一个小小的使典官,有点小勇而已,是一个粗鲁的人,连基本的礼教都没有,拜这样的人为尚书,岂不有羞朝廷吗?可惜玄宗又不听,还是拜牛仙客做了尚书。 第三件事是玄宗要拜李林甫为宰相,又来问九龄,九龄更是深感不安,对玄宗直言: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 第四件事是李隆基五十大寿,称为千秋节。满朝官员都以金银珠宝,大担小担厚礼来祝贺,惟有张九龄两手空空来庆寿,从胸中抽出一本奏章献上。玄宗一看就很不自在。不过玄宗还是强装笑脸接过去。这本奏章就是那名垂千古的《千秋金鉴录》,是向皇帝进言如何治国安邦的金言玉语。 刚巧,皇帝大寿之后不久又添皇子。玄宗为这皇子行满月酒,众官都纷纷抱过皇子举过头顶三次,以示皇子的尊贵,以后要为人上人的。惟独张九龄,抱过婴儿往裤裆下过了三次,并当着百官的面前预言说:此厮生相不善,日后必有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