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
唐玄宗主要事迹

唐玄宗主要事迹唐玄宗,即李隆基,唐朝第六位皇帝,是唐朝盛世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位期间,积极推行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推动经济发展,文艺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的缔造者。
以下是唐玄宗主要事迹的介绍。
一、政治改革唐玄宗在位期间,积极推行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使得唐朝的政治制度更加完善。
他废除了唐太宗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度,建立了中书省和门下省,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同时,他还实行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使得政府的官员更加专业化、高素质。
二、经济发展唐玄宗在位期间,积极推动经济发展,通过开发水利、修筑道路、兴修农田等措施,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同时,他还鼓励商业贸易,开放了丝绸之路,使得唐朝的商业繁荣起来。
他还推行了均输法,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三、文艺繁荣唐玄宗在位期间,文艺繁荣。
他本人也是一位文学家,曾经写下了《长恨歌》、《古风》等著名诗篇。
他还招揽了一批文化名流,如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人,在他的庇护下,他们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使得唐朝的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四、外交关系唐玄宗在位期间,积极推动外交关系的发展。
他派遣郑君列到波斯求取佛经,成功地获得了大量的佛经,丰富了唐朝的文化遗产。
他还派遣玄奘到印度取经,为唐朝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他还与吐蕃、突厥、高句丽等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维护了唐朝的边疆安全。
总之,唐玄宗是一位杰出的皇帝,他的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文艺繁荣和外交关系的推动,为唐朝的盛世奠定了基础,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他的事迹不仅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
唐玄宗

太平公主恃著拥立睿宗有功,经常干 预政事。她又感到太子李隆基精明能干, 妨碍自己参政,总想另易太子。李隆基 当然不愿任人摆布,亦想除掉太平公主。 睿宗经历了武则天时代李唐皇室的风雨 飘摇,家国不宁,如今有看见妹妹和儿子总 是斗来斗去,得,你们不嫌累我还嫌累呢!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政治家,睿宗深知如今 的唐朝不能再这样斗下去了。景云二年 (711年)二月,睿宗命太子监国,六品以 下除官及徒罪以下,由太子处分。先天元年 (712年)七月,睿宗禅让于太子。
魏知古将之报告玄宗,玄宗与王琚、张说、崔 日用讨论后,决定先发制人,于是召集弟弟岐王李 范、薛王李业及郭元振、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 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尚乘奉御王守一(也是 玄宗的内兄)、内给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率先采 取行动。 先天二年(713年)玄宗命王毛仲武装家兵三百余 人,各骑马。玄宗亲率太仆少卿李令问、王守一, 内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亲信十多人,先杀左、 右羽林大将军常元楷、李慈,又擒获了太平公主的 亲信散骑常侍贾膺福及中书舍人李猷,接着杀了宰 相岑羲、萧至忠;尚书右仆射窦怀贞乱中自裁而死。
但无论在什么时代,舆论的力量都是很强大的。 既要不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又要抱得美人归,想来 是不大容易。 可唐玄宗是谁,他可是武则天的孙子, 当年武则天是如何先嫁给李世民,又嫁给李世民他儿 子李治的?——方法很简单,先出家呗。 先将杨玉环度为女道士,赐号“太真”,收入后 宫受用。其时唐玄宗56岁,杨玉环刚22岁。 不得不说,唐朝的风气还是很开放的。
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 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 奚、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 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当时唐代承平 日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 天宝十五年(756年),叛军占领长安,防守潼关的唐将 哥舒翰,虽拥有近二十万的军队,但因是临时凑集来的,缺乏 战斗力。但玄宗和杨国忠对哥舒翰不放心,接连派宦官逼其出 兵。结果,哥舒翰在灵宝被安史军打败,全军覆没,哥舒翰也 做了俘虏。同年六月,叛军长驱直入,攻陷唐都长安。 进入安 史之乱的最高峰。
一句文言文评价唐玄宗

一句文言文评价唐玄宗
摘要:
一、唐玄宗简介
二、文言文评价唐玄宗
三、唐玄宗的功过分析
四、总结
正文:
一、唐玄宗简介
唐玄宗,名李隆基,是唐朝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开创了著名的“开元盛世”。
他的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家疆域扩张,民族融合,文化繁荣。
然而,后期政治腐败,导致“安史之乱”,使唐朝走向衰落。
二、文言文评价唐玄宗
古文评价唐玄宗曰:“昔唐玄宗,英明神武,始则改元开元,终则马嵬之变。
虽有明君之资,不免乱世之讥。
”
三、唐玄宗的功过分析
1.政治改革:唐玄宗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整顿吏治,选拔贤能,使政治清明,国家繁荣。
2.经济发展:提倡农业,鼓励手工业,发展商业,使得国家财政充裕,百姓安居乐业。
3.文化繁荣:重视文化教育,提倡儒家文化,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外交扩张:加强中央集权,国家疆域扩张,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
5.宗教政策: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各种宗教得到发展。
然而,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宠爱杨贵妃,导致“安史之乱”,使国家陷入长达十年的战乱,疆域丧失,民生凋敝。
这成为了他统治生涯中最大的败笔。
四、总结
唐玄宗在位期间,既有辉煌的成就,又有痛苦的教训。
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充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唐玄宗无疑是一位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皇帝。
尽管他犯过错误,但他的贡献不容忽视。
唐玄宗李隆基的简介

唐玄宗李隆基的简介
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
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762年病逝。
评价
唐玄宗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但他在位的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
所以说,唐玄宗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1)唐玄宗统治前期,重视地方官的选拔,曾亲自考核县令,把不称职的人斥退。
任用有才干,能负责,敢进谏的姚崇、宋璟做宰相,因此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他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封粟末的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设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诏的皮罗阁为云南王,封回纥的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3)改革军事制度,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4)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还重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政治十分腐败,以致酿成安史之乱。
持续8年的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使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使唐朝由盛转衰,从此唐朝开始走向了下坡
路。
(5)唐玄宗为唐的高度繁荣起过重大作用,但他晚年也给唐朝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他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重要历史人物。
▲。
唐玄宗李隆基

(685-762) 唐代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多才多艺。神龙元年(705)中宗李显即位,恢复了唐国号,但政柄却旁落在皇后韦氏手中。中宗去世后,韦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李隆基与其姑母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少帝被迫逊位,相王李旦即位,是为睿宗。李隆基以除韦后功,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712)八月睿宗传位太子,退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改元先天,是为玄宗。不久太平公主又欲发动宫廷政变以废玄宗,李隆基乃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于先天二年(713)先发制人,赐太平公主死,尽诛其余党。改元开元。唐代进入了开元至天宝长达40余年政局比较稳定的鼎盛阶段。
玄宗早年英明果断。他深知安定升平的政局来之不易,所以即使以后,擢同州刺史姚崇为相。开元四年(716)姚崇罢相以后,玄宗又重用宰相宋璟。在姚、宋执政时期赋役宽平,刑罚清省,天下富庶。此后玄宗所用诸相张嘉贞、张说、韩休及张九龄等亦堪称贤良,各有所长。玄宗在开元初年提倡节俭、毁乘舆服玩,沙汰僧尼,禁民间铸佛像写经,选京官有才识者为地方都督、刺史;以后又在行政、财政、军事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繁荣。但与此同时,土地兼并盛行,农民逃亡日多,社会政治危机也已经伏下。
从开元末年起,玄宗在长期升平殷富的盛世中逐渐发生变化。在政治上,他以为天下无复可忧,便深居禁中,怠问政事。自开元二十二年起,奸臣李林甫专权达19年之久,宦官高力士亦日见重用;玄宗热衷于开边,对吐蕃、南诏、契丹不断发动战争,不仅恶化了民族关系,而且财政上也用度不足,故而又任用王鉷等聚敛之臣,对人民加紧搜刮;同时大量扩充边军,导致了军事布局上的外重内轻,中央集权被削弱;他专以声色为娱,天宝二年后宠幸杨贵纪,放纵杨氏姐妹穷奢极欲,而李林甫死后杨贵纪从祖兄杨国忠又成了专权的朝臣。玄宗一再受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人的蒙蔽,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
历史趣谈:唐朝皇帝李隆基为什么叫唐明皇而又叫唐玄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唐朝皇帝李隆基为什么叫唐明皇而又叫唐玄宗?
导语:唐玄宗(李隆基),生于垂拱元年(685年),卒于宝应元年(762年),死后被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自唐朝后期起,人多称其为“孝明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生于垂拱元年(685年),卒于宝应元年(762年),死后被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自唐朝后期起,人多称其为“孝明皇帝”、“明皇”、“唐明皇”等.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嫡孙,唐睿宗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幼时聪明伶俐,很得祖母武则天的喜爱,一岁半即被封为楚王.5岁时,武则天废唐睿宗,自立为皇帝,改国号大周.9岁时,母亲窦氏即被武则天秘密处死.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桓彦范等大臣乘武则天身患重病之时,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将皇位传于唐中宗.唐中宗即位之后,立韦后为皇后.韦后野心勃勃,她总想和武则天一样,尝尝做皇帝的滋味.而中宗为愚暗之主,政权渐渐掌握在韦后之手.可韦后并没有多少才能,她和女儿安乐公主以及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等人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朝政腐败不堪.中宗景龙二年(708年),李隆基出任潞州(今山西长治)别驾,积极网罗人才,为以后发动政变做准备.不久,罢潞州别驾,返回京城,他更是厚结禁军首领,暗地里结交各种有识之士,培养亲信党羽,等待发动政变的时机。
景龙四年(710年),韦后毒死中宗后,立时年16岁的李重茂为帝,自己则临朝称制,掌握实权.李隆基乘此机会,发动政变,处死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迫使李重茂退位,拥立父亲李旦复位,李隆基因功封为皇太子.唐睿宗李旦得以复位,妹妹太平公主也出了不少力.由于她善弄权术,议政处事能力甚至超过睿宗,故而逐渐掌握朝政,当时的7位宰相,有4位是其心腹同党.为了更好地巩固自己的权势,太平
生活常识分享。
唐明皇——唐玄宗李隆基

唐明皇——唐⽞宗李隆基唐明皇——唐⽞宗唐⽞宗李隆基李隆基 唐⽞宗李隆基(685年9⽉8⽇-762年5⽉3⽇),亦称唐明皇。
712年⾄756年在位。
唐睿宗唐睿宗李李旦第三⼦,母窦德妃。
唐隆元年(710年)六⽉庚⼦⽇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
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统治权。
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安禄⼭等侫⾂,导致了后来长达⼋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762年病逝。
唐代的中兴君主,睿宗的第三⼦。
因谥号为⾄道⼤圣⼤明孝皇帝,故亦称为明皇。
英武有才略,开元时期⽂治武功⿍盛,世称为「开元之治」。
天宝后,宠爱杨杨⽟环,封为贵妃,杨⽟环⽗兄均骤贵,势倾天下。
及安禄⼭反,⽞宗出奔,⾄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谓杨国忠通于胡⼈,⽽有安禄⼭之反,⽞宗乃令杀国忠。
六军⼜不肯前⾏,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
⽞宗避难奔蜀,后肃宗即位于灵武,尊为太上皇。
在位四⼗三年。
⽞宗喜爱歌舞⾳乐,曾于梨园教歌舞,所以后世尊其为伶⼈之祖师爷。
死后庙号⽞宗。
李隆基简介 唐⽞宗⾄道⼤圣⼤明孝皇帝李隆基⽣平 唐⽞宗李隆基垂拱元年⼄⾣年⼋⽉五⽇戊寅⽇(685年9⽉8⽇)⽣于洛阳,属相鸡,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
⽞宗712年即位和改元,年号为先天,后改开元,再改天宝,756年退位,在位45年,上元⼆年四⽉五⽇甲寅⽇(762年5⽉3⽇),太上皇⽞宗崩殂于神龙殿,享年78岁,群⾂上谥⾄道⼤圣⼤明孝皇帝,庙号⽞宗,⼴德元年(763年)三⽉⼗⼋⽇⾟⾣⽇葬⽞宗于泰陵。
李隆基简介: 中⽂名:李隆基 别名:李三郎,阿瞒,唐明皇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地:洛阳 出⽣⽇期:685年 逝世⽇期:762年 职业:皇帝、政治家 主要成就:开元盛世 代表作品:《霓裳⽻⾐曲》 庙号:⽞宗 谥号:⾄道⼤圣⼤明孝皇帝 唐⽞宗和武则天的关系:武则天是唐⽞宗的奶奶,李隆基是睿宗李旦第三⼦,⽽李旦是武则天第四⼦,武则天和李隆基是祖孙关系。
唐玄宗简介唐玄宗简介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李隆基简介

唐玄宗简介-唐玄宗简介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李隆基简介李隆基简介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助其父登上帝位,使朝政大权重回李家人的手中。
唐玄宗简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唐玄宗李隆基的简介。
唐玄宗李隆基画像李隆基生于685年,卒于762年,共在位四十四年,其父是唐睿宗李旦,其母被武则天秘密杀害。
唐玄宗简介李隆基虽然是李旦之子,但是却被其祖母要求,过继给了李旦之兄李弘。
其父李旦被迫让位给其母武则天,后来武则天让位给了李旦之兄李显,李显昏庸无能,朝政被韦后所把持。
李显死后,韦后想要效仿武则天,于是,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合起来,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助李旦称帝。
李旦登基后,将李隆基册封为太子。
李隆基英明果断、学识渊博、通晓音律,深受李旦及大臣的赞赏,两年后,李隆基登基称帝。
之后,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终于李隆基赐死了太平公主。
李隆基执政前期,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开创了开元盛世之象。
在其执政后期,李隆基迷恋杨贵妃,宠信奸佞,使朝政越来越昏暗,至此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但是李隆基对唐朝的危急毫无所觉,施行了一系列错误的政策,最终更是爆发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
唐玄宗仓皇出逃,太子在灵武称帝。
757年,安史之乱平息后,李隆基回到长安,成为了太上皇。
762年,李隆基去世,享年78岁。
李隆基的父亲是谁李隆基的父亲是唐睿宗李旦,在他的一生中,曾两度称帝,两度禅位,称帝之路颇为坎坷。
下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李隆基之父,李旦的简介吧。
骆达华饰演的李旦剧照李旦是武则天最小的儿子,他曾两度让天下,第一次是让给了自己的母亲武则天。
在李显被废后,武则天因还无力称帝,于是就将李旦立为帝。
但李旦即使称帝也只是一个傀儡皇帝,他没有任何的权利,有的只是表面的皇帝的尊严。
等到时机成熟后,武则天就露出了改朝换代的意愿。
为了自保,于是李旦就主动请求母亲登位。
于是武则天改唐建周,而李旦也从皇帝成为了皇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疆拓土 除了对兵制进行改革之外,唐玄宗还采取了其他很多的整 军措施,如颁布了《练兵诏》,命令西北的军镇扩充军队, 加强训练。同时,任命太仆卿王毛仲为内外闲厩使,全力 负责军用马匹的供应,这使短缺的马匹及时得到了补充, 提高了战斗力。另外,为彻底解决军粮问题,玄宗又命令 扩充屯田范围,在西北和黄河以北地区大力发展屯田,增 加粮食产量。 在做好了充分准备后,唐朝逐步把营州等地收复,长城以 北的回纥等族也自动取消了独立割据的称号,重新归附唐 朝。安北都护府也恢复了,唐朝重新行使对长城以北土地 的管辖权。 西域地区政权的恢复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收复 碎叶镇,第二阶段是重新恢复了丝绸之路。唐朝的威望在 西域重新建立起来。[1
最终结局:
1、太子李亨乱中称帝,玄宗被封太上皇; 2、至德二年(757年)十二月,玄宗被迎回京 城,不问政事;受制于宦官李辅国 ,漠视于 亲子 肃宗,孤独终老。 改葬贵妃而不得; 李矫诏强迁玄宗迁居西内; 亲信遭清洗;
孤寡终老原因:
1、生活上渐渐骄奢急欲,挥霍无度; 2、拒谏饰非(先后贬韩休、张九龄),提拔重 用奸佞之臣(李林甫、王); 3、懒于朝政,将政事交给宦官处理(高力士); 4、纵情声色,追求享乐(杨贵妃); 5、为了益寿延年,崇道好仙; 6、为御外敌,臵节度使,内重外轻局面;贪求 边功,穷兵黩武,民族矛盾激化——安史之乱
本课目标:基本了解唐玄宗生平,辩 证的眼光看其历史定位; 本课重点:通过前后对比,思考为何 会有如此落差,对我们或者当今社会 有何启发
盛世景象:
政治方面:
玄宗即位后,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 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 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玄宗在此时亦能 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玄宗采纳张九龄的建议,制定官吏的迁调制度。选取京官 中有能之士,将其外调为都督刺史,以训练他们的处事才 能及培养行政经验。同时间,又选取都督刺史中有作为者, 将其升为京官。这样内外互调,增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沟通、 了解和信任。 玄宗亦将全国分为十五道,于各道臵采访使,以监督地方 州县的官员,并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而在选拔人材方面, 玄宗亦对科举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进士科及第的人数, 以减少冗官的出现,提高官吏整体的素质。
经济方面:
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打击强占土地、隐瞒不报的豪强, 唐玄宗发动了一场检田括户运动。当时的豪强霸占了农民 的土地之后,称为"籍外之田",他们还将逃亡的农户变成 自己的"私属",在土地和人口两方面逃避国家税收。 公元712到725年之间,唐玄宗的检田括户运动收到了实 效。他任命宇文融为全国的覆田劝农使,下设十道劝农使 和劝农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检查隐瞒的土地和包庇的农户。 然后把检查出来的土地一律没收,同时把这些土地分给农 民耕种。对于隐瞒的农户也进行登记。这样下来,一年增 加的客户钱就高达几百万之多。 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唐玄宗使唐朝的经济又步入正轨,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 了国家经济的繁荣。
外交方面:
唐玄宗时期,国力强盛,中外交往异常频繁。高丽、新罗、 百济(均在朝鲜半岛)、日本、林邑(今越南)、泥婆罗 (今尼泊尔)、骠国(今缅甸)、赤土(今泰国)、真腊 (今柬埔寨)、室利佛逝(今印尼苏门答腊)、诃陵(今印 尼爪哇)、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狮子国 (今斯里兰卡)、大食(今阿拉伯)、波斯(今伊朗)等国 都与唐朝有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各国使节、贵族、商人、 学者、艺术家、僧侣、旅游者,人数众多,不断来到唐朝。 唐朝的使臣、僧侣、商人,亦不绝于途。亚非地区和唐通使 交好的国家,有70多个。唐朝有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节宾客, 在各地设商馆招待外商,设互市监、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 长安、洛阳、扬州、广州、兰州、凉州、敦煌,是唐朝对外 贸易的重要城市。长安尤为著名,这里汇集了各国来宾,许 多外商在“西市”经营店铺,长期居住,国子监接受了众多外 国留学生,留居长安的“胡人”多达4000家~5000家。[18]
军事方面:
兵制改革 唐玄宗不仅对内政进行有效的治理,对于边疆也进行了有 成效的治理,将原来丢失的领地重新夺了回来。这主要是 对于兵制进行了改革。原来的府兵制由于均田制的破坏, 致使农民逃亡,影响了军队的兵源。到了唐玄宗做了皇帝 时,士兵逃跑现象极为严重,军队战斗力也很低,无法和 强悍的突厥军队抗衡。 在公元723年,即开元十一年,唐玄宗接受了宰相张说的 改革主张,建立雇佣兵。从关内招募到军士十二万人,充 当卫士,这就是"长从宿卫",也叫做"长征健儿",这次改 革是从府兵制到雇佣兵制的转变。此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 玄宗将这种制度推广到了全国。这种制度使原来的府兵轮 番到边境守卫的做法取消,解除了各地人到边境守卫之苦。 同时,这种雇佣兵还为集中训练、提高战斗力提供了保证。
《旧唐书》“国无贤臣,圣亦难理;山有猛虎,兽不敢窥。得 人者昌,信不虚语。昔齐桓公行同禽兽,不失霸主之名;梁 武帝静比桑门,竟被台城之酷。盖得管仲则淫不害霸,任朱 异则务清净,事薰修,留连 轩后之文,舞咏伯阳之说,虽稍移于勤倦,亦未至于怠荒。 俄而朝野怨咨,政刑纰缪,何哉?用人之失也。自天宝已还, 小人道长。如山有朽坏,虽大必亏;木有蠹虫,其荣易落。 以百口百心之谗谄,蔽两目两耳之聪明,苟非铁肠石心,安 得不惑!而献可替否,靡闻姚、宋之言;妒贤害功,但有甫、 忠之奏。豪猾因兹而睥睨,明哲于是乎卷怀,故禄山之徒, 得行其伪。厉阶之作,匪降自天,谋之不臧,前功并弃。惜 哉!” 赞曰:“开元握图,永鉴前车。景气融朗,昏氛涤除。政才 勤倦,妖集廷除。先民之言,„靡不有初„。”[21]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唐宗李隆基
唐明皇即唐玄宗,名李隆基,玄宗是其庙号, 其 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了避 康熙皇帝玄烨之讳,故多称唐玄宗为“唐明 皇”。 唐明皇一生活了七十八岁,他一手塑造了大唐 王朝的鼎盛时代,又亲手将其葬送。他多才多 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成为千古悲剧。他英 雄一世,最终却发现一切都不在自己的掌握 中……
(2)自主评价 1、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唐玄宗李隆基是什么 样的人? 2、“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 明得失”,通过对李隆基本人及其相关历史的 学习,你能学到什么?
三、评价
(1)历史上的评价 《剑桥中国隋唐史》:“唐代诸君主中在位期最长的玄宗帝 是一位非常能干的统治者,王朝经过了几十年的篡位、权 力衰落和政治腐败的苦难,他又使它的力量达到了新的高 峰。对生活在他退位以后苦难动荡的几十年的中国人来说, 他的执政期代表着一个已失去光辉的黄金时代,一个政绩 彪炳、安定繁荣和在国内外同样取得成就的时期。但是他 的统治以悲剧和灾难告终,这一结局主要是他自己的一些 几乎摧毁这个王朝的行动和政策所造成。对在8世纪50年 代后期撰写玄宗期历史的历史学者来说,他是一个悲剧中 的英雄,他在执政开始时政绩显赫,但后来被野心和狂妄 引入歧途,以致使帝国的行政和资源过分紧张,最后以退 出政务来结束他支离破碎的统治。但所有学者都认为,他 是一个出类拔萃的统治者,他给当时的历史留下了不可磨 灭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