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留给后人的启示

合集下载

唐玄宗留给后人的启示

唐玄宗留给后人的启示

唐玄宗是个毁誉交加的风流天子唐玄宗前前后后一共当了46年皇帝。

在这46年中,他前期明智,后期昏聩基本已经成为历史的共识。

唐玄宗统治中国四十多年,他的统治时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开元时期,一共二十九年。

第二个阶段是天宝时期,一共十五年。

在开元时期,唐玄宗励精图治,形成了政治清明、物阜民殷的局面,创造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开元盛世。

进入天宝时期,步入晚年的唐玄宗开始懈怠朝政,把主要精力放在享乐上,而且花样百出,朝中大事基本上托付给了没有一点政治节操的宰相杨国忠,东北边事则交给了安史之乱的发动者—胡人将领安禄山。

自己一头扎进了华清宫的温柔富贵乡,与杨贵妃开始了神仙般享乐的日子。

正因为他的怠惰和昏聩,使这个声名显赫的伟大帝国遭遇了唐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劫难—长达八年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让唐朝像坐过山车一般,一夜之间就从高高在上的繁华鼎盛,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无底深渊。

他自己被迫禅位,事业灰溜溜地结束,同时,爱情的悲剧也提前上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香消玉殒,长恨至今,悲歌绕梁。

是个极富生命力的皇帝。

唐玄宗当政四十四年,竟然不给自己提前修陵寝。

泰陵是在他逝世之后才匆匆开始修建,而且从动工到完成不足一年,所以卑小简陋至极。

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他创造的时代是个不考虑死亡的时代,他本人是一个极富生命力的皇帝!早年,他旺盛的精力施之于政治,于是,就有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巅峰—开元盛世;中年以后,当他的政治热情如潮水一般退却时,旺盛的精力则施之于情爱,于是,又有了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的爱情传奇。

他追求完美,无论是政治之道,还是儿女柔情,总要轰轰烈烈,总要发挥到极致,这才不负其才,不虚此生!在这样的追求中,只有不能自已的生命热情,哪里还有死亡的位置呢!这种气概,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慷慨挥洒的盛唐气象!然而,既然是一个无比鲜活的生命,那就会体现生命的自然规律。

唐玄宗会变老,会倦怠,会改变追求的目标,也会转移生活的重心。

唐玄宗为什么会开创盛世?40年太平天子有什么个人魅力

唐玄宗为什么会开创盛世?40年太平天子有什么个人魅力

唐玄宗为什么会开创盛世?40年太平天子有什么个人魅力本文导读:首先,唐玄宗是一个有为的皇帝。

他处置奸佞、考核官员,保证吏治的干净。

他焚烧绫罗绸缎,表明简朴的决心。

他遣送宫女回家,表明皇帝的仁爱之心。

唐玄宗不是不爱奢侈品,但他把宫里的绫罗绸缎集中起来烧了。

他也不是不爱美女,但他把她们都放回家,让她们过正常人的生活。

这一系列措施,让人们看到一个克己复礼的好皇帝,这是自古以来人们期望的皇帝类型。

开元十二年,唐玄宗曾经颁布一道命令,以后谁要是想对我提意见,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阻拦。

如果发现皇帝有说话错误,处置不当,或者索求过度,任何人都可以直言不讳地指出来。

这是一种虚心纳谏的态度。

正是唐玄宗的胸怀和诚意,才有了国泰民安的开元盛世。

其次,唐玄宗是一个有才的皇帝。

他会写诗,能作曲,会弹琵琶,能打节鼓,至于骑马打猎,挥杆打球更是不在话下。

唐玄宗亲自创办梨园艺校,亲自教学生,以至于后来被奉为梨园鼻祖。

正是在唐玄宗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皇帝的领导下,开元盛世才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开元时期的藏书有五万多卷,当时的学者又写了两万多卷,加起来八万多卷,这在印刷术还不发达的时代绝对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另外,那时候的学校也非常多。

开元二十六年,唐玄宗下令每乡都要建学校。

在集约化的班级授课制形成前,每个乡都建学校,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规划。

正是有了这样了不起的建设,才使得当时的社会形成温文尔雅的风气,就连小孩子都有礼让之心。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是,唐玄宗是一个有爱心的皇帝。

这里的爱有对女人的爱情,更有对百姓的仁爱,尤其是危难之中显现出来的人道之心。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从长安出逃,路过装钱帛的仓库时,杨国忠说,这是我们的,不能留给贼人,我们把它烧了。

唐玄宗阻止杨国忠。

他说,贼人来了也要花钱,如果他们从我们这里找不到钱,必定找百姓争敛。

与其那样,还不如把仓库留给他们,让他们不要再威逼我们的老百姓。

他们在经过西去的必经之路便桥后,杨国忠为了不让敌人追上,就让人放火烧桥。

唐玄宗的功和过小作文

唐玄宗的功和过小作文

唐玄宗的功和过小作文在历史上,有很多帝王励精图治,实现了自己的宏图霸业;而有些帝王却终日浑浑噩噩,甚至做了亡国之主。

可是唐玄宗李隆基却不是上述中的任何一位君主,他走出了一条"另类"之路。

在他青壮年时期,他终日勤勉奋斗,精心处理国政,将大唐引领至繁盛高地,创造出了无比辉煌的开元盛世。

可是后来,随着他对国家治理的懈怠。

整个大唐开始不复往昔的盛况,甚至还引发了危及李氏王朝统治的"安史之乱。

"也就是从"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国力逐渐滑坡,乃至式微。

唐玄宗的这一生不可不谓是令人叹惋的一生。

因为他本可以凭借自己创造出的太平盛世在历史上留下千古称赞,但却被自己的一念恍惚迷失了最初的方向,在史书上留下一些令人嫌弃的骂名和颇具八卦意味的情史笑料。

那么,唐玄宗又是怎样创造出开元盛世,又是怎样用他的过错埋葬了他曾经所获得的功名与成就的呢?获取政权唐玄宗能够获得正统之位与两场政变密不可分,这两场政变分别是"唐隆政变"和"先天政变。

"在"唐隆政变"中,唐玄宗联合太平公主一同发动政变,消灭了韦氏集团。

此后,唐睿宗李旦重新登位,而李隆基也成功地坐上了东宫之位。

后来,作为东宫太子的李隆基与权势熏天的太平公主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以至后来发生了"先天政变。

"在这场政变中,李隆基诛杀了太平公主,获得了胜利的果实。

自此,他成功地登上了帝位,开启了他的励精图治之路。

励精图治在成功地登上了皇帝宝座之后,唐玄宗热血沸腾,决定要倾注自己的全力来治理唐朝,做一位让人称颂的千古明君。

于是,他便开启了他的励精图治之路。

在振兴唐朝的这条道路上,唐玄宗付出了很多精力,也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改革。

譬如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

在经济上,他持续不断地推动检田扩户运动的开展。

那个时候地主豪强兼并了大量的土地,这不仅使得农民生活困难,还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初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初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一、隋的统一: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

2、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隋统一后的措施?①、发展经济。

②、编订户籍。

③、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④、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4、隋朝措施的政治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二、开通大运河:1、开通大运河时间、人物、目的:隋炀帝(杨广)从605年起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开通大运河能够开通的原因:①、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

②、以天然河道为基础。

3、大运河的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4、大运河的长度和地位: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隋朝大运河的影响(积极、消极):积极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消极影响:加重了人民的徭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人民起义,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7、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三、开创科举取士的制度:1、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隋朝创立科举制,唐朝完善,明清衰落,到1905年废除,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

4、科举制的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②、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七年级下册历史作文,评价唐玄宗

七年级下册历史作文,评价唐玄宗

七年级下册历史作文,评价唐玄宗本篇作为采用“五感法”的写作方式书写而成,“五感法”是一种通过描述这五种感受来写作文的方法,通过多种感官把景物的人和物的美好表现出来,把这五种感觉运用在作文中,作文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欢迎大家编辑和下载。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浩瀚的画卷,它记录着王朝的兴衰更替和人类的悲欢离合。

唐玄宗李隆基作为开元盛世之主,后却沉湎于享乐,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千古功绩毁于一旦。

在视觉上,我们仿佛置身于灯火通明的长安城,繁华似锦的街市琳琅满目,歌舞伎艺令人目不暇接。

在盛世的背后,却潜藏着奢靡与腐朽的影子,官员贪污,民不聊生,盛世的景象不过是一幅虚假的画卷。

听觉上,我们能听见丝竹管弦之音,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在这些动人的旋律中,却夹杂着百姓的哀嚎与叹息。

玄宗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奸臣当道,国家积重难返,盛世之音变成了覆灭的挽歌。

嗅觉上,我们可以嗅到宫中异香扑鼻,珍馐美味令人垂涎。

在这些奢华的享受中,也充斥着腐败与堕落的恶臭。

安禄山叛乱,正是由于玄宗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国家失去凝聚力而造成的。

触觉上,我们可以感受到玄宗的绫罗绸缎,金玉满堂。

在这些奢华的触感背后,却隐藏着触目惊心的疮痍。

国家财政亏空,百姓流离失所,盛世之触变成了灭亡的火种。

大脑上,我们可以感受玄宗前后判若两人的心境。

从励精图治的盛世之主到昏庸无能的昏君,这巨大的落差令人扼腕叹息。

他沉湎于花天酒地,宠信奸臣,将大唐的江山社稷葬送在了自己的手中。

回溯历史,唐玄宗的功过是非,值得我们深思。

开元盛世之功,不可磨灭;安史之乱之过,令人痛心。

作为君主,他既有创建伟业的雄才大略,也有沉湎享乐的昏庸无能。

他给我们留下的历史教训,警示着后人,在盛世之时切不可忘却忧患,在乱世之时更要奋发图强。

我眼中的唐玄宗

我眼中的唐玄宗

我眼中的唐玄宗“杂胡忽猖狂,无何敢乱常。

羽书朝继入,烽火夜相望。

将出凶门勇,兵因死地强。

蒙轮皆突骑,按剑尽鹰扬。

”谁又会相信这竟是一位天子所作。

这位天子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千古一帝——唐玄宗。

他曾把中国推向千古大治的巅峰,但又是在他统治期间处于巅峰的中国又跌入万丈深渊。

他一手开创了大唐的开元盛世,可谓是盛世中的盛世,疆域辽阔,国泰民安,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但也是他,毁灭了开元盛世,也是他的用人不当,造成了安史之乱,使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从此,唐王朝的兴盛成为过眼云烟,开始走向下坡路。

玄宗在耀眼的背后又蒙受着奇耻大辱。

玄宗的功与过、荣与辱、好与坏,不是我们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明的。

我们对于生活在一千三百年前玄宗的评价不可能也根本不会是全部正确的,因为我们毕竟是相隔了一千三百年,我们不可能亲眼目睹玄宗的真实生活,我们只能通过史书的一些记载与古文献的记载来判断玄宗的是与非,真实的玄宗,我们终究是永远无法知道了。

最近我读了一些有关玄宗的书,下面就来谈谈我眼中的唐玄宗。

在滚滚东逝的历史长河中,不知有多少帝、多少王,然而这些帝王中,有英明的,也有昏庸的,但更多的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般之主。

但是像玄宗这样荣耀与耻辱集于一身,雄豪与软弱混于一体,英明和昏暗结于一生,玄宗是千古第一人。

不知是因为上天的恩赐还是因为玄宗自身的奋斗,使玄宗一步步登上了权力的巅峰,并创造了开元盛世,也不知是上天故意和他开的玩笑,还是玄宗自身的堕落,使盛世又成为人间地狱。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睿宗的第三子,宫中人称他为李三郎,他自称阿瞒。

可见他的胸怀大志,希望自己可以像汉末曹操那样成为一代雄主。

按照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显然他若想继承皇位是不可能的,但唐朝从建国以来,从太宗到高宗,他们又都不是嫡长子继位,照这样杨三郎又是有机会的。

最终历史证明,他果然继承了大统。

由此可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只要你不放弃,一切皆有可能。

唐玄宗本是皇室中的旁支,可是最终却成为了俯视天下的君主。

关于唐玄宗的历史小作文

关于唐玄宗的历史小作文

关于唐玄宗的历史小作文说起唐玄宗李隆基,那可真是唐朝历史上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皇帝。

他的一生,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大戏,充满了令人惊叹的情节。

唐玄宗年轻的时候,那可是意气风发,胸怀大志。

他果敢聪慧,凭借着自己的谋略和勇气,一举铲除了韦后集团,结束了唐朝一段混乱的政治局面。

那时候的他,就像是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唐朝未来的希望。

李隆基登基后,开创了开元盛世。

那时候的唐朝,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在农业方面,那一片片肥沃的土地上,麦浪滚滚,稻谷飘香。

农民们辛勤劳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因为政策好啊,税收合理,大家都有干劲儿。

而且水利工程也修得特别多,灌溉方便,庄稼收成自然好。

商业也特别繁荣。

长安城里,大街小巷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来自各国的商人带着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在集市上叫卖。

那波斯的地毯、大食的珠宝,让人眼花缭乱。

街上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卖什么的都有。

酒肆里,人们开怀畅饮,笑声不断。

文化方面更是了不得。

诗歌、书法、绘画,样样都发展到了巅峰。

李白、杜甫这些大诗人,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他们的诗作传遍了大街小巷。

可唐玄宗这人生啊,就像坐过山车。

开元盛世过后,他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尤其是宠爱杨贵妃,那真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为了讨好杨贵妃,什么荔枝啊,千里马啊,拼命地往宫里送。

杨贵妃爱吃荔枝,这可苦了那些送荔枝的人。

要知道,荔枝这东西保鲜期短啊。

从南方运到长安,那得快马加鞭。

一路上,那些士兵累得气喘吁吁,只为了让杨贵妃能吃上新鲜的荔枝。

这事儿现在听起来,都觉得荒唐。

而且因为唐玄宗后期沉迷享乐,重用杨国忠这些奸臣,朝廷变得乌烟瘴气。

安禄山、史思明瞅准了机会,发动了安史之乱。

这一下子,唐朝可就从天堂掉进了地狱。

战争爆发后,老百姓可遭了殃。

原本繁华的城市变得满目疮痍,到处是哭声和喊叫声。

人们流离失所,背井离乡。

曾经热闹的大街变得冷冷清清,只有残垣断壁和被战火烧焦的树木。

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出逃,走到马嵬坡的时候,士兵们不干了,他们觉得这一切都是杨贵妃和杨国忠的错,要求唐玄宗处死他们。

评唐玄宗

评唐玄宗

评唐玄宗唐玄宗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大唐历史上举世无双的开元盛世,而在其统治前期他的治国举措更是使大唐进入了全面鼎盛时期,由此使唐王朝进入了历史的巅峰!唐玄宗受了自己的父亲唐睿宗的让位,改元先天,虽然唐玄宗名义上是皇帝,但是军政大权都在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手中,朝中官员大多数都出自太平公主门下,终于两人的军事冲突显现出来,唐玄宗率先调兵遣将攻入宫中清除了太平公主的势力后,改元(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唐玄宗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明皇窥浴图世景象。

但他在位的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

所以说,唐玄宗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唐玄宗统治前期,在解决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的阴谋政变后,天下的形势并不容乐观,唐玄宗为了彻底巩固了皇权,所以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能人贤士做宰相。

在这一方面,唐玄宗眼光独到精准,能够根据时代需求和当今国家的形势来选拔贤才来为国家效力。

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

如他听取姚崇的建议,改除自武则天晚年以来十几年间混乱政治的积弊十种。

玄宗很爽快地全盘采纳,并全力支持姚崇逐条落实。

姚崇任宰相三年,实行了选贤任能、奖励清廉的官员、精简朝廷机构、裁减冗员、惩治贪官污吏、爱护百姓的清明政治行径,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他还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封粟末的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设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诏的皮罗阁为云南王,封回纥的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并改革军事制度,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但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的强盛冲昏了唐玄宗一贯清醒的头脑。

他开始放纵自己,沉迷于享乐之中,对于国家政事不管不问,还提拔了李林甫、杨国忠等小人任宰相之职,一时间政治十分黑暗。

而唐玄宗,这位多才多艺的风流皇帝,居然爱上了儿媳妇杨玉环,还封其为贵妃,以致酿成安史之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玄宗是个毁誉交加的风流天子唐玄宗前前后后一共当了46年皇帝。

在这46年中,他前期明智,后期昏聩基本已经成为历史的共识。

唐玄宗统治中国四十多年,他的统治时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开元时期,一共二十九年。

第二个阶段是天宝时期,一共十五年。

在开元时期,唐玄宗励精图治,形成了政治清明、物阜民殷的局面,创造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开元盛世。

进入天宝时期,步入晚年的唐玄宗开始懈怠朝政,把主要精力放在享乐上,而且花样百出,朝中大事基本上托付给了没有一点政治节操的宰相杨国忠,东北边事则交给了安史之乱的发动者—胡人将领安禄山。

自己一头扎进了华清宫的温柔富贵乡,与杨贵妃开始了神仙般享乐的日子。

正因为他的怠惰和昏聩,使这个声名显赫的伟大帝国遭遇了唐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劫难—长达八年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让唐朝像坐过山车一般,一夜之间就从高高在上的繁华鼎盛,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无底深渊。

他自己被迫禅位,事业灰溜溜地结束,同时,爱情的悲剧也提前上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香消玉殒,长恨至今,悲歌绕梁。

是个极富生命力的皇帝。

唐玄宗当政四十四年,竟然不给自己提前修陵寝。

泰陵是在他逝世之后才匆匆开始修建,而且从动工到完成不足一年,所以卑小简陋至极。

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他创造的时代是个不考虑死亡的时代,他本人是一个极富生命力的皇帝!早年,他旺盛的精力施之于政治,于是,就有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巅峰—开元盛世;中年以后,当他的政治热情如潮水一般退却时,旺盛的精力则施之于情爱,于是,又有了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的爱情传奇。

他追求完美,无论是政治之道,还是儿女柔情,总要轰轰烈烈,总要发挥到极致,这才不负其才,不虚此生!在这样的追求中,只有不能自已的生命热情,哪里还有死亡的位置呢!这种气概,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慷慨挥洒的盛唐气象!然而,既然是一个无比鲜活的生命,那就会体现生命的自然规律。

唐玄宗会变老,会倦怠,会改变追求的目标,也会转移生活的重心。

早年,他意气风发,渴望建功立业,于是,观沧海,歌大风,能文能武;中年以后,他功成名就,渴望享受生活,于是,赏名花,对妃子,亦醉亦仙。

这样阶段性的生活安排本没有错—如果他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但是,他是皇帝,是专制时代的专制皇帝。

这个角色需要他用权力意志控制一切,甚至控制自身。

也许,清代的康熙皇帝做到了这一点,但是,唐玄宗做不到。

当他对情的追求胜过对道的追求时,他就由明变昏了。

随之而来的是安史之乱,马嵬泣血。

一个曾经让生命的力量臻于极致的皇帝,也最终耗尽生命,埋进泰陵的黄土。

“倚天把剑观沧海,斜插芙蓉醉瑶台”。

这样的生命比传说更美丽。

唐玄宗最为突出的才华有哪些?开元天宝年间涌现如此众多的杰出人才,开元盛世取得如此辉煌灿烂的功业,首先要归功于唐玄宗的领导才华。

他既能审时度势,又有知人之明,这是盛世出现的重要保证。

怎么叫审时度势、知人善任呢?玄宗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永远知道谁能帮他达到目的。

临淄王时期,他要皇位,他知道,刘幽求、王琚这样的纵横家是最好的选择。

开元初年,他要拨乱反正,让国家尽快走上正轨,这时候,他知道多谋善变的姚崇是最好的选择。

政治规模基本确立了,他要守制度,立法度,这时候,他知道,为人耿直,讲原则的宋璟是最好的选择。

再后来,国家已经安定繁荣的时候,他要文治,他知道一代文宗张说就是最好的选择。

文治过度,朝廷腐败,全社会奢靡成风,这时候,他知道,清廉简朴,刻苦自励的李元纮、杜暹就是最好的选择。

国家长期快速发展,容易让人产生自满情绪,需要牛虻刺激一下的时候,韩休、张九龄这样的直肠子就是最好的选择。

能够随时把握时代脉搏,再根据时代需要任命合格人选,这就是唐玄宗作为领袖有能耐的地方。

唐玄宗还是一位非常有艺术才华的皇帝。

中国古代从秦到清,几百个皇帝,其中当然不乏有为之士。

但是,就像毛主席在词里讲的那样:“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大多数有为的皇帝都只具备政治才华。

当然,皇帝之中也不乏才子,像南唐后主李煜填词,不是独步千古,号称“粗服乱头,不掩国色”吗?还有宋徽宗赵佶,那不是瘦金体的创始人,宫廷画家的知己,号称书画双绝吗?可是,他们治国的本领又都太差了。

谁能像唐玄宗那样又能治国,又多才多艺呢?他不仅能创造开元盛世,还能写诗、能作曲,能弹琵琶、能打羯鼓,骑马打猎,挥杆打球也不在话下。

他设立梨园,亲自“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最终成为戏曲界遵奉的梨园鼻祖。

唐玄宗也很有思想才华。

他曾亲自为《孝经》、《老子》、《金刚经》作注。

大家知道,〈孝经〉是儒家经典,〈老子〉是道家经典,〈金刚经〉是佛教经典,儒释道三家也正是当时中国最主流的思想体系。

玄宗为什么要给这三部经典作注释?这就叫做三教并重,三教合流。

这不正是中国后期思想领域发展的主旋律嘛!能认清思想发展的脉络,本身就算是有思想啦。

正是在唐玄宗的引导和提倡之下,开元盛世才显得格外文彩焕然。

文化的保存和传播都要靠图书,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其著录者,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学者自为之书,又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

”藏书是为了保存以往的学问,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要开创未来,培养未来的学者。

怎么培养呢?办学校啊。

开元二十六年,唐玄宗下令天下州县,每乡都要设置学校一所,以教授学生。

正因为这样重视文教,当时的社会温文尔雅,蔚然成风。

按照《旧唐书•玄宗本纪》的说法,就是“垂髫之倪,皆知礼让。

”有这样风雅的皇帝,有这样风雅的社会风气,唐代人才辈出也就不足为奇了!唐玄宗打造的开元盛世之盛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国古代,号称有三大盛世。

汉武盛世、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

在这三大盛世之中,开元盛世无疑是最为辉煌灿烂的一个。

在经济上,开元盛世创造了粮食储备一万万石的奇迹,男耕女织,各得其所;在政治上,开元盛世拥有姚崇、宋璟等一代贤相,他们的能力和业绩在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远无愧于西汉的萧规曹随,近不亚于唐初的房谋杜断。

在军事上,王忠嗣、高仙芝等一批良将,在安西、北庭、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范阳、平卢、剑南等等沿边藩镇纵横驰骋,捍卫着大唐西到葱岭,东到大海的广阔边疆。

在文化上,开元盛世更是群星璀璨,不仅拥有李白杜甫那样的天才诗人,高僧一行那样的科学奇才,还拥有司马承祯、吴筠那样的道教学者和张果老那样的道教仙家,以及由天竺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构成的密教三杰—当时号称开元三大士。

在外交上,政治领域的高度成熟造就了大唐开放包容的名声,使当时的唐朝获得了崇高的国际地位,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使首都长安成为全世界的心脏。

跟中国有朝贡关系的国家就有70多个,夸张的说法是“九天阊阖开宫阙,万国衣冠拜冕旒”。

附:形容开元盛世的典型词汇:锦天绣地、满目俊才、富裕开放、风雅和谐、典章涣然、文采风流、盛世华章、风流宏伟唐玄宗时代由盛转衰的原因是什么?唐玄宗所开创的开元天宝时代,既然是如此地富裕开放、如此地风雅和谐,为什么还会爆发安史之乱,让大唐从太平盛世,转眼就跌入了天下大乱的深渊呢?唐玄宗时代由盛转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社会发展造成的制度不完善。

要知道,唐玄宗时期是社会高度发展,变革特别激烈的时代,很多旧制度都失效了,替代它们的新制度正在形成之中。

但是,任何一种新制度都需要长期磨合才能成熟。

而在成熟之前,它必然存在缺陷,可能诱发危机。

就拿给唐朝酿成大祸的节度使制度来说吧。

它本来是为了解决府兵制既扰民,战斗力又差,还缺乏边防常备军的窘境而产生的,它的出现本来是好事,也解决了当时唐朝军事上的大难题。

但是,这种制度也存在着缺陷。

什么缺陷呢?它把兵权都集中到边将手里,形成了所谓内轻外重的不稳定结构。

一旦节度使的忠诚出现问题,危机也就跟着应运而生了。

换言之,这本来就是一种还不成熟的制度。

这就需要用人的智慧来驾驭,来补足了。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唐玄宗时代由盛转衰的第二个原因恰恰就是人的层面也出问题了。

唐玄宗逐渐陶醉于开元盛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再也不肯克己复礼,而是变为骄奢淫逸了。

既然在精神上已经不再励精图治,那么,第三,政治上的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

唐玄宗后期,在政治上有两大失误。

第一是任相失误。

第二就是拒绝纳谏。

我们讲过,开元年间,唐玄宗一直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宰相人选。

这些宰相,都能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也都能随时指正唐玄宗的失误,正是他们和玄宗一起缔造了辉煌灿烂的开元盛世。

但是,从开元后期开始,唐玄宗越来越懈怠朝政,也越来越喜欢柔顺能办事的李林甫了,天宝后期,竟然把国事一股脑推给了没有任何政治操守的小混混杨国忠。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玄宗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其实就是他自己,就是他的骄奢之心。

唐玄宗执政的46年中,他前期明智,后期昏聩基本已经成为历史的共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除了唐玄宗个人不能加强修养,善始善终之外,另外也有皇帝制度的责任。

我们讲过,皇帝本质上讲是没有退休制度的,只要不死,就只能一直做下去。

可是,人的精力其实恰恰和年龄成反比,当政时间越长,皇帝昏聩的可能性就越大。

大家知道,号称千古一帝的唐太宗仅仅当政23年,都出现了统治后期不如前期的问题,而唐玄宗的任期则整整是太宗的2倍。

试想,如果唐玄宗也像太宗那样只当政23年的话,谁能说他不是最伟大也最完美的皇帝呢?但是,事实上是,无论他有多年迈,多懒惰,多昏聩,他这个皇帝只能一直当下去,从年轻时候的意气风发,当到中年的志得意满,再当到老年的沉迷荒唐,这不也是一种悲哀嘛!皇帝的悲哀最终造成了大唐的悲剧。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的统治黯然结束,大唐盛世也一去不返了。

注:一个皇帝尚且如此,普通人又该怎样?入世与出世,纷纷扰扰,人又该如何度此一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轻时不勤勉克己,老来难免晚景凄凉。

不过,总是追逐名利,也会错过生命中诸多乐趣。

人生如此矛盾,惟有“舍得”而已! 鱼与熊掌兼得难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