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及测量物质的密度复习课教案[1]

合集下载

第九章密度复习课教案

第九章密度复习课教案

第九章密度复习课教案
目标
本复课的目标是加深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并能运用密度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
1. 密度的定义
- 定义密度为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 密度的单位是克/立方厘米或千克/立方米
2. 密度的计算
- 密度 = 物体的质量 / 物体的体积
- 根据给定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密度
- 根据给定的密度和质量或体积计算未知的量
3. 密度的应用
- 解决物体浮沉问题
- 判断物体材质
- 判断物体的纯净度
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
- 通过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密度的思考。

- 提问:你认为为什么有些物体可以浮在水上,而有些物体则沉下去?
2. 密度的定义
- 通过具体实例,向学生解释密度的概念。

- 展示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其密度并进行比较。

3. 密度的计算
- 提供一些练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来巩固对密度公式的掌握。

4. 密度的应用
- 进一步讨论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判断金银真假、选择材料等。

5. 总结复
- 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遇到过密度的问题?请举例说明。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将对密度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够应用密度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练习题和互动让学生加深对密度的掌握,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6.3测量物质的密度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6.3测量物质的密度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案:6.3 测量物质的密度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 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密度计的使用方法;3.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方法;4.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2. 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密度概念的理解;2. 密度公式的运用;3. 密度计的使用;4.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密度计、烧杯、量筒、固体和液体样品等);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冰块、石头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质量是否变化,从而引入密度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3. 密度计的使用方法:讲解密度计的构造、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让学生明白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漂浮的条件,以及如何通过密度计测量液体的密度。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操作规范,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5. 例题讲解:讲解与密度相关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密度公式的运用,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7.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展示实例(如潜水艇、气球等),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密度计的使用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密度的计算公式为____,其单位为____。

(2)选择题:下列哪个因素会影响物体的密度?A. 物体的质量B. 物体的体积C. 物质的种类(3)计算题:某固体样品的质量为20g,体积为10cm³,求该样品的密度。

密度的测量复习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密度的测量复习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密度的测量复习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在设计这个复习教案时,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密度这一物理概念。

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它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通过这个教案,我希望能够让学生理解密度的定义,掌握计算密度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1. 能够回顾和理解密度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2.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验证密度的性质;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密度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2. 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如量筒、砝码、液体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冰块在水中漂浮的现象,引导学生回顾密度的概念。

提问学生:为什么冰块在水中会漂浮?学生可以回答:因为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如何计算密度呢?2. 讲解:回顾密度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计算公式为:密度 = 质量 / 体积。

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密度的计算公式的图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实验:进行密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密度的性质。

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配备量筒、砝码和液体等实验器材。

学生可以通过测量液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液体的密度,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4. 应用: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给出一些实际问题,比如: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密度是0.5kg/m³,它在水中的密度是多少?学生可以运用密度的计算公式,解决这类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1. 密度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2. 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密度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

6.3测量物质的密度复习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6.3测量物质的密度复习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复习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在设计这个复习教案时,我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的第六章“测量物质的密度”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以及密度测量方法的掌握。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其物理学科素养。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密度测量实验。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其科学探究素养。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实验误差的分析。

2. 教学重点:密度测量实验的操作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的处理。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密度实验器材(包括天平、量筒、烧杯、液体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密度计算练习题。

四、活动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密度概念,通过多媒体展示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

2. 知识讲解:讲解密度公式,重点解释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密度测量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4.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

5. 练习巩固:发放学具,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实验误差的分析。

2. 活动重点:密度测量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结果的处理。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知识讲解环节,重点解释了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在实验操作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密度测量实验,培养了其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结果分析环节,学生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提高了其科学探究素养。

2. 拓展延伸:课后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2. 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实验器材,进行物质的密度测量。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介绍2. 密度计算公式的讲解3. 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4. 密度测量实验的操作步骤5.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三、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 实验器材的使用和操作步骤3.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四、教学难点1. 密度的计算公式的应用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 使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使用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导入】(部分,您可以介绍密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测量物质的密度,以及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新课导入】(部分,您可以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实验器材进行物质的密度测量。

)【实验操作】(部分,您可以详细介绍如何进行密度测量实验,包括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骤等。

)【数据处理与分析】(部分,您可以讲解如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如何得出准确的密度值。

)【巩固练习】(部分,您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课堂小结】(部分,您可以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部分,您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如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引入密度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ρ= m/V,解释质量、体积、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操作:演示如何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密度测量实验,步骤包括:调节天平平衡、测量物体质量、测量物体体积、计算密度。

《密度及其测量复习课》教学设计

《密度及其测量复习课》教学设计

《密度及其测量》复习课教学设计浠水县楼口中学周艳林
《密度及其测量》复习课学案
一、知识点归纳:
1.密度的定义:
(3)密度的单位: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与物质的和无关。

2.密度的测量:
(1)原理:先测量出物质的和,再根据就可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二、巩固练习:
见PPT课件
三、科学探究: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1.测量物质:在所测物质上打“√”。

长方体木块,小石块,牛奶。

2.选用器材:在所需器材上打“√”。

天平(含法码)、量筒、直尺、烧杯、水、细线等。

3.实验方案:用文字表述或画示意图表示。

4.实验数据:
四、课后思考:
1.你知道什么是中子星物质吗?你知道一块玻璃珠大小的中子星物质的质量是多少
吗?去查查资料吧,看看中子星物质的密度是多少。

你会有惊喜的!
2.给你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小石块,一个量筒,你能用这些器材测量出一杯牛奶的密度吗?需要测量出哪些物理量?试试看!。

密度的测量方法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方案(5篇材料)

密度的测量方法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方案(5篇材料)

密度的测量方法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方案(5篇材料)第一篇:密度的测量方法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方案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密度的测量方法单位:备课人:授课班级: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复习巩固密度测量的基本原理p=m/v和几类常见的测量方法。

2、学生能灵活变通实验原理并总结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按入法、助沉法)和间接测量法(利用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解决m或V,再进行测量),能根据具体要求或实验器材选用合适的实验方法设计实验。

3、加强对实验思想的培养和实验方法的指导以及对物理方法的掌握和逻辑能力推理能力的提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助、协商精神,体验多途径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密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难点:间接测量三、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归纳、练习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程序设计:1导入:我们已完成了质量与密度新课程学习,回顾一下与密度有关联的内容,如果要分别测出一石块和一杯液体的密度,器材自选,你能想出几种设计方案?设计的方案越多越好,看谁想得又快又多。

2复习归纳:(1)抽查学生的设计方案(2)根据学生设计方案,归纳测量方法a基本测量法 b间接测量法(特殊方法)(3)密度的基本测量方法及应用:测固体密度怎样测一小石块的密度?教师质疑:先测质量还是先测体积?为什么?说明理由。

(1)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讨论: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和实验设计应注意事项。

(2)学生回答、补充,完成后用多媒体出示:【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基本测量方法】:原理:ρ=m/v;器材:天平、水、量筒、细线;实验步骤:用天平测质量m,用量筒、水、细线测出石块的体积v=v2-v1。

若石块形状规则可用刻度尺测体积(注意体积计算式)。

密度表达式:ρ=m/ v2-v1 测量顺序不同时的误差分析:(3)知识拓展:如果把石块换成蜡块,又怎样测出其密度?【教师质疑】:蜡块漂浮在水中,怎样测出蜡块的体积?【学生思考】:讨论、分析测蜡块的方法,然后回答、补充。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及其公式,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实验仪器进行物质的称量和体积测量。

3.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引入及其公式。

2. 实验原理:ρ= m/V。

3. 实验仪器:天平、量筒、砝码、待测物质。

4. 实验步骤:(1) 检查天平和量筒是否准确。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待测物质。

(3) 用天平称量待测物质的质量m。

(4) 将待测物质放入量筒中,测量其体积V。

(5) 根据公式ρ= m/V,计算待测物质的密度。

(6) 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及其公式,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引导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实践性”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3. 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天平、量筒、砝码、待测物质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3. 教室环境:保持安静,座位有序排列,方便学生操作实验仪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测量物质的密度。

2. 讲解密度概念及其公式:讲解密度的定义,演示密度的计算公式ρ= m/V。

3. 演示实验操作:教师示范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物质的称量和体积测量。

4.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分组实验,测量待测物质的密度。

5. 数据分析: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七、课堂练习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待测物质的密度,并填写实验报告。

2. 回答问题:什么是密度?密度是如何计算的?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密度的概念及其公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度及测量物质的密度一、学习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的单位、读法及物理意义。

3、掌握密度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并用此原理进行密度的测定。

5、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6、熟练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二、学习内容1. 密度每种物质都有各自的特性,要认识物质必须研究这些物质的特殊性.物质的形状、颜色、软硬程度等是物质的特性,可以根据这些特性来辩认它们,但是这还不够,物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密度.密度是一个表示物质特性并且应用比较广泛的物理量.(1) 密度的意义各种不同的物质,例如铁、铝、水、酒精、空气、氢气等在体积相同时,它们的质量各不相同,这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物理学中引入了物质“密度”这个物理量来表示这种特性.(2)密度的定义密度的定义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4) 密度分式的运用应注意2.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一般的方法是:先用天平测出该物质的质量,再用量筒(量杯)测出该物质的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在实验中应注意:(1) 关于量筒(量杯)的使用① 弄清所用的量筒(量杯)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以选择适合实验所用的量筒(量杯).② 测量时将量筒(量杯)放在水平台面上,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量杯)中.③ 观察量筒(量杯)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相平.若液面是凹形的(例如水),观察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若液面是凸形的(例如水银),观察时要以凸形的上部为准(可记为凸顶凹底).(2) 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 对形状规则的固体,可用刻度尺测出有关数据,然后根据公式算出体积.② 对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可采用“排水法”来测它的体积.具体做法是:A.在量筒(量杯)内倒入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数体积V1B.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量筒(量杯)内,待物体浸没在水中后,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C.待测物体的体积就是V2-V1.三、例题分析:第一阶梯[例1]一支蜡烛,燃烧掉一半,剩下的半支与原来的相比()A、质量减半,密度减半B、质量减半,密度不变C、质量不变,密度减半D、质量不变,密度不变点拨:正确理解质量和密度的要领是答题的关键。

答案: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燃烧掉一半,故质量减少一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质量和体积无关,故密度不变。

选B。

[例2]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形状不规则的金属块的密度。

点拨: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是测量的关键,若物体的形状规则,亦可用刻度尺测出相关量后根据公式算出体积,若物体不能沉入水中的,可用“压入法”或“重锤法”来测物体的体积。

答案:金属块的质量可用天平直接测得,体积可用“排水法”来测得,然后用密度公式求得密度,具体实验步骤是:1、调节好天平;2、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为m;3、在量筒水中放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为V1;4、用细线拴好被测物体轻轻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物体和水的总体积为V2,算出被测物体的体积V=V2=V1。

[例3]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现将这两种等质量物质混合,求混合后的密度。

(设混合前后体积不变)点拨:求解混合物的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混合前后总质量不变;(2)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一般情况);(3)混合物的密度等于总质量除以总体积;此类问题难度较大,正确把握上述三点是解本题的关键。

第二阶梯[例4]市场出售的“洋河酒”,包装上注明的净含量为500mL,酒精度为55%,求这瓶酒的质量.点拨:(1)洋河酒可以看做是纯酒精和纯水的混合.(2)55%指的是酒精和酒的体积比.答案:445g[例5]有甲、乙两个实心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为2:3,体积之比为1:2,求它们的密度之比。

已知:m甲:m乙=2:3 V甲:V乙=1:2点拨:比值的计算是物理中常见的题型,解题时的方法是,明确需求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找出相应的关系式,然后按上述格式条理清楚地进行运算,切不可想象心算。

解:答: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4:3。

[例6]在氧气瓶中装满密度的4kg/m3的氧气,若用去一半,剩余部分氧气的密度是_______kg/m3.点拨:用去一半指质量,氧气瓶内气体体积不变。

答案:2第三阶梯[例7]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答案:实验步骤如下:1、调节好天平;2、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1;3、把玻璃杯中的液体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V;4、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m2,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m1-m2.点拨:在测液体密度的实验中,体积可用量筒测得,关键是如何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此题中步骤3的做法,主要目的是减少实验中的误差,若先测杯的质量,后测液体和杯的总质量,再测液体的体积,由于杯壁上沾有水,使液体体积变小,则所测出的密度值偏大。

[例8]只用量筒,不用天平,如何量得80g的酒精?点拨:可根据密度公式先算出80g酒精的体积,然后用量筒测出。

答案:(2)用量筒量出100mL的酒精质量即为80g。

[例9]给你一架天平(配有砝码盒)、烧杯和水,如何测出煤油的密度,写出实验步骤和表达式。

点拨:测煤油的体积可先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质量后再算出水的体积,即是烧杯的容积,在烧杯中装满煤油,测出其质量,利用烧杯容积等于煤油体积,即可知道煤油体积,从而算出煤油的密度。

答案:(1)调节天平(2)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3)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4)在烧杯中装满煤油,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煤油的总质量为m3;四、检测题1、铝的密度是2.7×103kg/m3,读做__________,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

2、通常人们所说的“铁比棉花重”,其实质是()A、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B、铁的质量比棉花质量大C、铁的体积比棉花体积小D、以上说法都不对3、甲、乙两金属块,它们的质量之比为3:5,体积之比为1: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__,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_。

4、三个完全相同的量筒,将质量相等的实心铜球、铁球、铝球分别放入三只量筒中,而后加水到相同的高度,其中加水最多的是()A、放有铁球的量筒B、放有铝球的量筒C、放有铜球的量筒D、无法确定5、两个铜球质量相等,体积不等,由此可以肯定()A、两个球都是空心的B、两个球都是实心的C、至少有一个球是实心的D、至少有一个球是空心的6、有两个实心正方体A和B,A的质量是B的3倍,B的边长是A的1/3,则A的密度是B的密度的()A、81倍B、27倍C、1倍D、1/9倍7、测一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出它的_____和_____,然后依据公式_________算出物质的密度。

8、测量形状不规则小固体密度时,要用量筒测它的体积,量筒中的水应当适量,适量的标准是________和_______。

9、制造风筝应尽可能选用密度_______的材料,制造风扇底座要尽可能选用密度________的材料(填“较小”或“较大”)。

10、有一块金属,质量为216g,体积是80cm3,这块金属的密度是________,这种金属是_______。

11、在天平的两边盘中分别放一铝块和铜块,天平正好平衡,则铝块的铜块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12、等质量、等体积的空心铜球、铁球、铝球,其中空心部分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___,最大的是________。

13、有质量相等的三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它们的密度之比为1:2:3,则它们的体积之比为_____。

14、观察量筒中水面达到的刻度时,视线要跟__________,水面是凹形的,观察时,视线可以____________为准。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密度大的物质所含的物质多B、密度小的物质的体积小C、任何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D、密度相同的物质一定是同种物质16、在两个相同的容器里分别装上水和酒精,再把它们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托盘里(游码在零刻度),天平正好平衡,则水和酒精的高度之比为()A、5:4B、4:5C、1:1D、不能确定比值17、一粗细均匀圆柱形状筒内装0.5kg的水时,水柱高10cm,当1g密度为0.8g/cm3的油滴漂浮在圆铜中的水面上形成一层厚薄均匀的油膜,油膜刚好盖满和筒内的水面,求此油膜的厚度。

18、一个铜球质量是89g,体积是20cm3,问:(1)该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2)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总质量是多少?答案:1、2.7×103千克每立方米,每立方米的铝质量是2.7×103千克。

2、A3、6:5, 5:64、C5、D6、D8、固体要能全部浸在水中,放入固体后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9、较小,较大10、2.7×103kg/m3,铝11、89:2712、铝球,铜球13、6:3:214、液面相平;液面凹液面的底部。

15、C16、B17、250mm18、(1)空心的(2)99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