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趣味游戏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趣味游戏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趣味游戏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24个数学趣味游戏教学设计汇编

【游戏题】1 物体的规律

【活动目的】

1.通过让孩子动手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黑白序列的排序图样。

2.学具:

①孩子分组操作材料:a铺地砖b串彩链c围围墙d排排队

②花片

③黑白方块若干。

3.环境创设:小动物的家。

【活动过程】

(一)以小朋友为“小动物布置新家”引入课题。

(二)孩子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

1.孩子分组操作。

a铺地砖:提供蓝、白两种颜色的泡沫地砖,让孩子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序。b围围墙:提供四种颜色炮弹玩具,让孩子按颜色及节数按规律排序。

c做彩链:提供不同长短、宽窄、颜色长条手工纸让孩子根据纸条多种特征串成彩链条。

d种树:提供高矮、品种不同的树木,让孩子按其形状、高矮不同的规律排序。

2.自主探索活动内容的交流:

(1)取分组活动的内容若干,提问:你是怎么排的?

(2)引导孩子想出不同的排法,请孩子排一排,教师强调规律性。

3.针对孩子的疑惑进行讨论。

4.师生共同归纳小结。排序的方法有多种,可按形状、颜色、数量等多种特征排序。

(三)出示三张大卡片,引导孩子发现并说出它们的排列规律(第一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增多;第二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减少;第三张蝴蝶逐一减少,小花逐一增多)。[评析:孩子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图形排序的规律。这是对孩子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

(四)让孩子自取不同颜色花片,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

(五)欣赏黑白序列教师出示黑白序列,让孩子观察寻找序列中黑白两色是以几个为一组进行排列,知道黑白两色也可组成许许多多有趣的序列。

【游戏题】2 5以内的序数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火车车厢,引导孩子观察:

(1)火车有几节车厢,邀请小动物坐上火车。

(2)从前后不同的方位说一说:小动物坐第几节车厢?

2、孩子操作:按教师指令的要求,邀请小动物坐火车郊游。

游戏:开火车:听指令,请乘客下车。

3、孩子跑组活动:

(1)、小树排队:提供5棵高矮不一的小树排队,并用数字卡片标上序号。

(2)、串珠子:提供5粒不同颜色的珠子,孩子串好珠子后记录珠子的序号。

(3)送小动物住新房:根据卡片的要求,把动物送回家。

【游戏题】3 序列推算题

在50年代早期,史威兹(BryanThwaites)担任教师时,要学生计算一组序列,其规则为:当某数是偶数时,将该数除以2;若是奇数,则先乘3再加1。

举个例子,如果给定的起始数字是7,则其后的几个数推导如下:

7奇数→7×3+1=22

22偶数→22÷2=11

11奇数→11×3+1=34

34偶数→34÷2=17

17奇数→17×3+1=52

52偶数→52÷2=26

26偶数→26÷2=13依此类推。

显然如遇到奇数,下一个数字将会是一个较大的数,且为偶数,所以在再下一步上必定会被减半。

根据当时学生们的探讨及史威兹本人的研究,他相信该序列最后必定会出现1这个数字,然后又按照4→2→1→4→2→1→4→2→1……的顺序一直重复,故可将1视为该序列的终点。全世界有很多的数学家试图证明这项猜测,或者找出不同的终点,但至今尚无人成功。现在请先将上面的序列完成,使该序列到达终点1,然后再自定一个不同的起始数字重复此项步骤。

【游戏题】4 卫生纸的厚度

一名会计每次上街的时候总是习惯寻找廉价品。一天她看到百货公司促销的廉价卫生纸,4卷绑成一捆,每一卷中含有240张卫生纸。她知道家人习惯用的卫生纸的厚度,所以她想试着计算这卷卫生纸中每一张的厚度,以与现在所用的卫生纸相比较。

她知道每一张卫生纸的长度是14cm,且估计每卷的直径为11cm,其中内部纸板所形成的圆柱直径为4cm。起先她注意到卫生纸一圈圈绕在纸筒上时,直径会渐渐增加,但后来她换了个思考方向,并求出了卫生纸厚度。请问卫生纸的厚度是多少呢?

每一卷卫生纸中共绕着几圈卫生纸呢?

【游戏题】5 亲戚关系

有A、B、C、D、E五个亲戚,其中四个人每人讲了一个真实情况,如下:

1)B是我父亲的兄弟;

2)E是我的岳母;

3)C是我女婿的兄弟;

4)A是我兄弟的妻子。

上面提到的每个人都是这五个人中的一个(例如:当有人说“B是我父亲的兄弟”,你可以认为“我父亲”以及“我父亲的兄弟”都是A、B、C、D、E五个人中的一个)

问:这五个人分别是什么关系?

B和C是兄弟;

A是B的妻子;

E是A的母亲;

D是C的子女。

【游戏题】6 给小动物娃娃打电话

准备:动物玩具若干、电话一只

过程:妈妈在纸上写下每只动物的电话号码,让孩子给动物孩子打电话,邀请它们来参加小熊的生日聚会。妈妈可扮演动物孩子,和孩子对话。年龄小的孩子可以让他拨打一位或两位电话号码,大一点的孩子可以适当增加号码的位数。

意义:电话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玩具,用它玩游戏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拨打电话号码,可以让孩子初步认识0~9的数字。

【游戏题】7 剪纸游戏

外面寒风凛凛,屋内暖暖洋洋,妈妈和宝宝在剪纸。卡通剪纸是一个好玩儿的活动。你想只要简简单单的几张彩色纸,就可以剪出许多宝宝们喜欢的小动物。让我们一起剪一款“会游泳的小鱼。”

这个小制作很简单,妈妈可以指导宝宝如何剪纸,粘贴。既锻炼了宝宝的精细动作的发展,也锻炼了宝宝自己动手的能力。

制作材料:

几种不同颜色的纸张:绿色的、黄色的、黑色的或者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

工具:剪刀、胶水

制作步骤:

第一步在绿色纸上剪出一个鱼形的造型。

第二步在黄颜色纸上剪出两个稍大的黄色椭圆形,是用来做小鱼眼眶的。

第三步在黑纸上,剪两个小的黑色圆形,黑色小圆则是鱼儿的眼睛。再剪8个其他颜色的小圆,是用来当作鱼鳞的。

第四步对折刚才剪下的绿色大圆,以及鱼尾、鱼鳍粘在相应的位置。

第五步将鱼眼、鱼鳞粘在相应的位置。

第六步最后将剪出的一根绿色小条两端稍卷,粘在鱼儿的前端,这就是鱼须。

一条活灵活现的小鱼就做好了,轻轻压动鱼尾,小鱼儿就“游动”起来了。

【游戏题】8 快乐数学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尝试看图口述并懂得运算。

2.培养孩子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数学的魅力。

活动准备:

1.10以内加减算式卡片若干张,加法图片若干张,口述图片5张。

2.抢答器(鼓、腰鼓、锣)三个,统计牌一个,唐老鸭、米老鼠、小熊图片各一张。

3.水果卡片若干,礼花一个,胜利、失败、欢快的音乐各一首。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快乐数学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栏目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我们现在大声的把口号喊出来: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

首先我要向你们介绍今天的三个方队,贴有米老鼠的是米老鼠队,欢迎你们!贴有唐老鸭的是唐老鸭队,欢迎你们!贴有小熊的是小熊队,欢迎你们!米老鼠、唐老鸭、小熊都很喜欢吃水果,今天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水果,你们想要得到水果吗?那我们马上进入快乐数学第一关。

二、快乐数学第一关。

1.师:第一关:必答题。三个方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道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个水果。答错不奖励也不惩罚。但要自己独立回答。得到水果的选手,要自己拿起水果贴到自己队的英雄榜上。看那一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现在请各队的一号选手答题。

2.师:答题开始。请听题33=?(教师请三位选手轮流回答)孩子:33=6师:(出示正确答案)回答正确,某某和某某得到水果奖励。

阿拉丁的哥哥阿拉丙,有一天走到了意大利,突然在地方捡到一张藏宝图。喜欢冒险的阿拉丙于是跑到古老的中国去找宝藏,并且找到了两个奇怪的大箱子和一张字条。

【游戏题】9 藏宝图

字条上面写着:“這是我生前珍藏的黃金宝物。我将黃金装在其中一个箱子。我希望能将黃金宝物传给有智慧的人。如果你的IQ有130以上,

相信这个问题难不倒你,不过如果你沒有,你还是趁早离开吧,否則开錯箱子,你就将永远与我为伴了……哈!哈!哈! 黃金老人留”

阿拉丙接着看到两个箱子上也有字条:

甲箱:“乙箱上的字条是真的,而且黃金在甲箱。”

乙箱:“甲箱的字条是假的,而且黃金在甲箱。”

阿拉丙马上找來他的得力助手(就是你)。你決定打开那一个箱子呢?

答案:乙箱

假设甲箱上的字条是真的,那么:“乙箱上的字条是真的,而且黃金在甲箱”的兩个陈述都是真的。如此则乙箱的字条说的是真的,看看它上面写着什么:

“甲箱的字条是假的,而且黃金在甲箱”这边的“甲箱的字条是假的”则违反了最初的假设,因此不成立。

如此可推论甲箱上的字条是假的,即其中至少有一个陈述是假的,可能是:

(1)乙箱的字条是假的。

(2)黃金在乙箱。

若(1)乙箱的字条是假的,则表示甲箱的字条是真的(已经证明不成立的),或是黃金在乙箱。无论如何,黃金一定在乙箱!

【游戏题】10 蜗牛何时爬上井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一只癞( lai)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

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喝足了水,就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想着想着,它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在睡觉。它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后坚强地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

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需要用几天时间就能爬上井台吗?

【游戏题】11 三九变九三

“三九”是冬至以后第三个九天,寒冷的1月中旬。“九三”是九月三日,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把“三”字和“九”字对调,“三九”就变成了“九三”。

有没有什么数学式子,能把三九变成九三呢?

随手就能写出一个:

3+9=9+3。

做加法时,三九十二,九三也是十二。

这太容易,加法交换律众所周知。还有呢?

好吧,不用加法,改用乘法:

3×9=9×3。

做乘法时,三九二十七,九三还是二十七。

乘法交换律也熟悉透了。还有没有?

还要另外的三九?另外的九三?

一定要另外的,新鲜些的。

不容易呀。如果有点儿拖泥带水,请多包涵!

没问题,式子里夹点其他东西无所谓,但一定要有新意。试试看吧。999有三个数字9,算不算三九?

算!九三呢?

333333333有九个数字3,算不算九三?

也算。怎么变过去?一定要用数学式子!

变变变变……变!出来了:999×333667=333333333。

通过乘以333667,把三个9变成了九个3。

【游戏题】12 10以内序数

活动目的:

1.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2.感知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方位,以及从不同的方向积极探索周围环境中物体所处的位置。

活动过程:

1.出示“动物旅馆”的挂图,提问:

(1)动物旅馆有几层,每层有几个房间?

(2)小兔、小猫、小狗分别住在第几层的第几间?(从不同的方向判断动物所在的位置)

2.游戏:猜一猜,它住哪里?

【游戏题】13 数字9的组成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教具:放大的操作材料。

2.学具:购物券、水果卡片,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复习8以内的加减

游戏:开火车

玩法:师:我的火车就要开,幼:几点开?老师出示一算式卡片:请你猜猜看?幼:16=7你的火车7点开。

游戏时速度由慢到快,由集体游戏到小组、个人游戏。

二、学习9的组成

1.情境导入,引起孩子兴趣。

师:今天,小兔水果店开业了,这个水果店里的水果都卖9元钱。小

兔水果店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2.介绍购物券。

【游戏题】14 迷人的平方数

16=42

1156=342

111556=3342

11115556=33342

1111155556=333342

等号左边的每一个数是由其上一个数的正中央插入15而得到,你能指出为什么按此方式制造出的数字均可成为另一数字的平方吗?还可以找到具有此特性的另一序列,好啦!现在就请你试试看吧!

【游戏题】15 10以内序数

活动目的:

1.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2.感知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方位,以及从不同的方向积极探索周围环境中物体所处的位置。

活动过程:

1.出示“动物旅馆”的挂图,提问:

(1)动物旅馆有几层,每层有几个房间?

(2)小兔、小猫、小狗分别住在第几层的第几间?(从不同的方向判断动物所在的位置)

2.游戏:猜一猜,它住哪里?

【游戏题】16 破密码闯古堡

(一) 用题包来完成推算 1、我们一起来到了古堡门口。首先,看到了这样一组题。

2+4 3+5

12+4 13+5

2+14 3+15

12+14 13+15

家长:能不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进行推算呢??

2.孩子进行推算?并说一说推算的方法。

(二) 做题包,找规律

1.出示题包

16 8=8 14 5=9

15 7=8 16 7=9

13 5=8 17 8=9

12 4=8 18 9=9

(1) 学生先进行计算,然后小组里面相互说一说,这两组题包的规律。

(2) 学生通过计算,发现结果总是8和9,题包中的规律即被减数减少(或增加),减数也作相应的减少(或增加),差不变。

【游戏题】17 手眼协调

游戏目的:锻炼孩子手眼协调动作能力,发展孩子的动作灵活性。

游戏内容:

1.抄写训练。让孩子描写、抄写各种简单的线条、图形、字母、数字等。

2.倒水训练。让孩子学习把水倒入某一容器中,尽量不要把水漏出。

3.扣钮扣。让孩子学习扣按扣、钮扣、爿口等。

游戏时间:25--30分钟

【游戏题】18 猜电话号码

小李:“老张!你搬家了还没把新的电话号码告诉我,电话簿上没有。”

老张:“我实在不想把电话号码告诉别人。”

小李:“这样吧,我问24个问题,你以是或否回答我。好吗?”

老张:“可能的电话号码有上千万,你能在24个问题中猜出来?没问题你问吧!”

果然,小李只问了24个问题就猜出了老张家里的7位电话号码!

你能想出是什么方法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涉及到数学中“二元分类”。

在一组数字中找出某一数字最有效的方法是:将这组数字分成相同数量的两份,然后问要找的数字在哪一份中。有答案后,再将那部分的数字分成两份,一直重复上面的程序,直到剩最后一个数字就是我们要找的。

那么有朋友要问了,这么多的电话号码能在24次分类中找出来吗?

好,我们计算一下:一个问题将数字分成两部分;两个问题分成四部分;依次类推...N个问题可分成的部分是2的N次方。

2的24次方等于16777216,这比9999999最大可能的电话号码还要大。

23次则不够(2的23次方是8388608)。

这是“二元分类”问题中有趣的一个例子,许多扑克牌的小把戏就是用的这个原理。

【游戏题】19 沙漏计时

有6分钟和8分钟的沙漏各一只,打算用这两个沙漏测出10分钟的沙子,假定沙子的下落速度与计时器颠倒过来是一样的,颠倒过来所需的时间可忽略不计。请问如何办?

用两个沙漏同时开始测量,当6分钟的沙漏空了的时候马上颠倒过来,等8分钟的沙漏再空的时候再将6分钟的颠倒过来,就得出两分钟的沙,与8分钟的沙加起来可得出10分钟的沙。

【游戏题】20 牛顿问题

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经写过一本数学书。书中有一道非常有名的、关于牛在牧场上吃草的题目,后来人们就把这类题目称为“牛顿问题”。

“牛顿问题”是这样的:“有一牧场,已知养牛27头,6天把草吃尽;养牛23头,9天把草吃尽。如果养牛21头,那么几天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尽呢?并且牧场上的草是不断生长的。”

这类题目的一般解法是:把一头牛一天所吃的牧草看作1,那么就有:

(1)27头牛6天所吃的牧草为:27×6=162

(这162包括牧场原有的草和6天新长的草。)

(2)23头牛9天所吃的牧草为:23×9=207

(这207包括牧场原有的草和9天新长的草。)

(3)1天新长的草为:(207-162)÷(9-6)=15

(4)牧场上原有的草为:27×6-15×6=72

(5)每天新长的草足够15头牛吃,21头牛减去15头,剩下6头吃原牧场的草:

72÷(21-15)=72÷6=12(天)

所以养21头牛,12天才能把牧场上的草吃尽。

请你算一算。

有一牧场,如果养25只羊,8天可以把草吃尽;养21只羊,12天把草吃尽。如果养15只羊,几天能把牧场上不断生长的草吃尽呢?

【游戏题】21 页码与铅字

一本书的页码在印刷排版时要用1392个铅字,这本书有多少页?在这些页码中,铅字“1”共出现多少次?

解析:

这是经常见到的问题,但要迅速、正确地做出回答,各人情况很不一样──也许一位细心、善于思考的学生能令人满意,而粗心、思维紊乱的中学生可能使人失望。

不信,请先自己试试看。它的正确答案是:本书共有500页,其中铅字“l”共出现200次。

不妨先用手边的一本书,一页一页地数下去,边数边想,你就会发现:最初的9页(l—9页)共用铅字9个;

紧接的90页(10—99页)共用铅字90×2=180(个)。

余下的若干页,设为x页(x为三位数),用铅字3x(个),

得方程

9+180+3x=1392。

解得x=401。

故本书共有9+90+401=500(页)。

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采用了分类思想──将本书的页码分为三类:

(1)页码为一位数(1一9页);

(2)页码为二位数(10一99页);

(3)页码为三位数(100—500页)。

在这500页的页码中,铅字“1”共出现多少次?──为了正确、迅速地回答本问,仍要采用分类思想:铅字“1”在页码的个位数出现的次数;铅字“1”在页码的十位数出现的次数;铅字“1”在页码的百位数出现的次数。

(1)铅字“1”在页码的个位数出现的状况为

00[1]~49[1]

这说明铅字“1”在页码的个位数出现50次。

(2)铅字“1”在页码的十位数出现的状况为

0[1]0~4[1]9

这说明铅字“1”在页码的十位数出现50次。

(3)铅字“1”在页码的百位数出现的状况为

[1]00一[1]99

这说明铅字“1”在页码的百位数出现100次。

故铅字“1”共出现50+50+100=200(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测量 (一)单元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理解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点。理解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点。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实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实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升操作技能,发展实践水平。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理解、千米的理解和吨的理解。 单元内容结构如下: 具体内容安排: 例1 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引入毫米,发现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与1毫米厚度的实物作比照,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点。 例2 课桌的长度时引入分米,发现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点。 例3 在境中理解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点。 例4 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点。 例5 单位换算。 例6 否同时过桥的问题,理解质量单位吨,同时明确吨与千克的关系。通过讨论1吨有多重,建立1吨的质量观点。

例7 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在这个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所以,本单元的教学不但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水平和实践水平创造了条件。 (三)单元课时安排 7课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经典的小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游戏

经典的小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游戏经验是数学的基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考是数学的核心,发展是数学的目标,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它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催化剂。 小伙伴的游戏 让你的小伙伴任意写一个三位数,要求两端的数字不同,并把它们的差告诉你。写好后,再让他把这个数两端的数字交换位置,又得到一个数。 然后,把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所得的差一定可以被9整除,而你总能够说出这个差被9除的商是多少。 商等于那个三位数两端数字的差与11的乘积。例如,845-548=297,297÷9=33=×11。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个办法,是把所有的三位数,一个一个地算一遍。 另一个办法,是摹仿“一个求平方的速算法”的答案,用字母代替三位数给出证明。 猜数游戏 取1到12个数,把它们沿一个圆圈摆好。无论谁从这个圆圈里暗定一个数,都能够很快地把它猜出来。当然,也可以用12张*牌猜暗定的牌点,还可以拿一个时钟来猜暗定的钟点。 好。现在你让一个小朋友,在心里暗定圆圈中的一个数。然后,你在这个圆圈上给他指定任意一个数,并用心算把这个数加上12,算好了,你大声说出这个数,就让暗定数的人,从他自己确定的数默数起,要求在心里默数的时候,从你指定的那个数开始数,沿圆圈反时针方向挨个数过去,一直数到你大声说出的那个数为止。这样,就正好停在他暗定的数上。 假定小朋友暗定圆圈中的数是5,你指定的数是9,把12与9用心算加起来,得21。然后,你对他说:“请你默数,

由你指定的那个数数起,从9开始数,沿反时针方向,依次数过去。当数到21,你就停下来。”他从5那里开始,由数9数起,9、10、11……数到21,就会停在他暗定的数5上。这个游戏有点唬人。其实,道理简单。从5到9是这样数:5、6、7、8、9;从9到5,也得经过这几个数:9、8、7、6、5.只是要倒过来数。加12,再数一圈,又回到同一个数5。 明白了道理,还可以编出许多更有趣的游戏。例如暗定5、指定9,你就可以变个花样,说:“现在,我敲桌子。敲第一下,你在心里,把你暗定的数加1。敲第二下,你再加1。这样如下去,当加到21时,你就大声说21。”这时,你停止敲桌子,就可以指出他暗定的数是5。 为什么你准能指出5呢?因为你在敲桌子的时候,在心里数着1、2、3、……他说“21”时,你数到16。考虑到他是从9数起,要是从5数起,那你应数到17。然后,你由9那里开始,反时针方向从1数到17,就数到了5。 正方形的剪纸 怎样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 用上题裁好的长方形纸ABCD,把其中的一条短边BC,与

三年级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计划

三年级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计划 篇一:2013--2014学年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计划 2013-2014学年 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计划 中原区须水镇第七小学 郝慧敏 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计划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拓宽他们的思维,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2、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5、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二、社团计划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极大兴趣。 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动手操作、实地考察、亲自测量??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学习,把他们的学习意识变被动为主动。 2.培养学生的知识面。

在兴趣小组中我将输入更多数学的知识并且更多的是讲述一些数学的相关知识,让更多同学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丰富其他各科的功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3.增加实践的机会。 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所以给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仅仅用在“无聊”的计算上,而更大的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4.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更应该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 三、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周四下午 2.活动地点:三年级一班教室 3.活动课题:趣味数学 4.活动形式:动手操作、课外搜集、综合实践、讲授等。 四、活动措施 数学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并且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富有吸引力。 ,.乐学——数学游戏和趣味数学 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奇的特点。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学生特别感兴趣,能主动积极参与。如图形的拼摆、数学游戏等。学生在数学活动课中,学习趣味数学,既巩固所学的旧知识,更能学到新知识。同时也能训练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小学电子教案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姓名: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三个领域,八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第三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乘与除”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六单元“乘法”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第七单元“年、月、日”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会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五单元“周长”本单元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数学好玩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三篇 【篇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P33—35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一的练习题目,使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基础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时间分配: 2课时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28页“练一练”和第33页“练习一”的第1---7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帮助学生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强化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计算习惯,提高学生口算、心算的能力,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2、提高学生的口算、心算能力。 四、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谁能给大家出一道这样的题? 学生汇报所出的题,教师把学生出的题板书在黑板上。

提问:怎样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先省略因数中的0,先算出乘积,最后在积的后面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 (二)复习旧知,提高能力。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3题。 集体订正。 2、四则混合运算 出示图:苹果每箱30元,梨每箱40元。 买苹果16箱,梨18箱。 (1)两种水果各应付多少钱? (2)一共付多少元? 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30×16=480(元) 40×18=720(元) (2)480+720=1200(元) 提问:求第(2)问时,你能列综合算式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板书:30×16+40×18 提出问题: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1)一个算式中如果只有加、减两种运算,或者只有乘除两种运算,或者只有一种运算进,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一个算式中如果有加法和乘法,或者有减法和乘法,或者有加法和除法,或者有除法和减法时,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和减法。 (3)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独立完成,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然后同桌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作业设计 1、练一练的第4、 5题。 2、第33页第1——7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一年级数学课堂小游戏

1、关于“左右”的 学生对“左右”的区别,总是不那么准确,于是,上课临时编了几句,效果还不错,故记之。 师:伸出你的左手来 生:我的左手在这里(边说边伸手) 师:伸出你的右手来 生:我的右手会写字(边说边伸手) 其实这几句,很多地方有类似的,觉得比较有效果的是后面那句“右手会写字”,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记住“左右”的区别了。 2、关于数的“分与合” A、猜拳游戏 师:下面我们做关于“6”的游戏 我出2(手势:伸两个手指) 生:我出4(手势:伸四个手指) 2和4合成6 先是老师和学生猜,然后让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猜,最后布置回家和爸爸、妈妈猜。 B、拍手游戏 师:下面我们做关于“7”的游戏 师先拍3下,要求学生不说话,只拍手,拍完后,才说“几和几合成7”。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小朋友“听”的专注能力。 3、《找朋友》 游戏目的:使学生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游戏准备: A.若干套1到9的数字卡片 B.每次游戏前发给每个学生1张. 游戏过程: A.把几套从1到9的数字卡片分别发给全班同学,戴在胸前.全班同学围成一圈做丢手帕的游戏,捉到谁,谁就站在圈中央找出自己的朋友来搭救自己. B.数字凑成10才能做朋友(可以是两人做朋友,如7和3,也可是三人做朋友,如2,4和4,还可以是四人、五人……做朋友),朋友越多越好.

C.根据找到朋友的人数多少,大家用掌握声进行奖励,找到一个朋友,鼓一次掌,找到两个朋友鼓两次掌,以此类推. 4、《摸几何图形》 游戏目的:训练学生用触摸的方法对看不见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巩固他们对几何图形的特征辨认。 游戏材料: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硬纸片若干,一个纸盒,一块大手帕。 游戏过程: A.将若干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硬纸片放进纸盒里,用手帕盖好 B.纸盒外边分别放一块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 C..一个小朋友把一只手伸进纸盒摸图形,另一只手在纸盒外边拿一个与摸到的图形同类的图形,然后将摸到的图形拿出来进行比较。如两只手中的图形确是同一类型,得10分,并可继续摸一次;如两只手中的图形不是同一类型,不给分,且不再摸。注意事项:盒子里面的图形与盒子外边的图形尽可能大小相等,否则会给儿童做游戏带来难度。当然增加难度,可以加上各种立体图形。 5、《搭积木》 游戏目的: A.通过学生接触不同形状的积木,熟悉各立体图形的特征. B.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准备:有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等形状的积木. 游戏过程: A.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给一副积木. B.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积木,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成自己喜欢的事物(如:桥、房子等). C.将各小组的作品摆在一起,由各小组推举的一名学生讲解自己组摆的是什么事物,用了那些形状的积木,并一一指出来. D.全体学生评判出最优作品. 6、《拼一拼,摆一摆》 游戏目的: A.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B.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有关倍的概念及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与周长,时、分、秒,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修订后的教材,既具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同时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细致改进计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2、改进概念教学的编排,让学生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改进估算的编排,突出估算的作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量与计量教学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加强对估测能力的培养。 5、调整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的编排,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素材。 6、合理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供丰富而可操作的案例。 7、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能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应用其含义解决问题。 5.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6.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有关长度、质量和时间的简单计算。 7.初步了解集合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閺呼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第1单元秒的理解 第1课时 课题秒的理解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借助交流、合作,自主理解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点。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准确的时间观点。 教学难点 体会1分、1秒的长短。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实行倒计时 2、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理解这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理解钟面上的秒 1、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仔细观察钟表,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反馈: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电子表,能够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 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 ③小结 5、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呢?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12,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小结:秒针走1圈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1分=60秒。(三)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1分钟能做什么呢?分组写字、做口算等,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三、 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1 2、补充: 3、活动:

三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三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数学)三年级兴趣小组活动辅导记录活动内容 第一讲:数图形 活动日期 活动地点 活动人数 辅导老师 周次

星期 活 动 过 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二、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试着数一数: 1、出示图形: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知道上图中有几条线段吗?

3、学生:试着数一数,找一找。 4、师、生:一齐一段一段地数。 三、引导归纳方法: 师:引导学生再看图形,启发问: (1)、最长的有几段?最短的又有几段?板书:1、4(2)、从“ 1”到“ 4”中,中间跨了什么? (3)、得出总数:4+3+2+1= (4)、归纳出方法: 数这样的图形时,我们就从最小段的总段数一直加到1=总数 四、模仿提升练习: 1、数出下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2、数出下图中有多少个角? 五、谈学习体会: 活动 效果 1、学生学习有较大的兴趣并且积极主动,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协调合作。 2、能分析、归纳出解决方法。

(数学)三年级兴趣小组活动辅导记录活动内容 第二讲:找规律 活动日期 活动地点 活动人数 辅导老师 周次 星期

活 动 过 程 一、谈话引入: 二、情境式出示下列题目: 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数。 (1)、3,6,9,(),()(2)、180,155,131,108,(),() (3)、1,1,3,7,13 ,(),()

以上各小题,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正确填写呢?从填写中你 91 发现了什么? 三、引导学习: 师:让生观察( 1)题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多少?后面的都一样吗? 生:前一个比后一个大3,即前一个+3= 后一个 师:(2)、(3)题又有什么规律? 生讨论:得出( 2)的是:相邻两数的差依次是25、24、23、22… 得出(3)的是:相邻两数的差依次是0、2、4、6… 四、兴趣尝试: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① 1,3,9,,27,(),() ② 1,2,6,24,(),() ③ 1,2,2,4,8,32,(),() ④ 1,4,9,16,(),() 2、找出每组数的规律,再填数。(1,4)(2,8)(3,12)( , ) ( , ) 五、谈话小结:这节兴趣课,你学到了什么?在你的生活中,学习数学中你对数有规律的发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P2-5例1、2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练习一的第1、2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3.初步渗透辨证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难点: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 师: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带子。 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带子、一枚一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米、厘米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 2、复习量法: (1)量物体的长度一定要注意把物体的一端对着尺 子的什么刻度线? (2)认整厘 米 A.判断:这种量铅笔的方法对不对? B.错在哪 里? C.订正: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把铅笔的一端对着尺子的"0"刻度线。 D.认整厘米,再看铅笔的另一端,你能看出铅笔是几厘米?8厘米是整厘米数吗? E.小结:象8厘米这样的结果是整厘米。 二、引入新课: 这张纸条还是整厘米吗?不是整厘米量出来的数精确吗?如果要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该怎么办? 小结: 这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就是毫米。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认识 1、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米尺放大图上有一些什么样的格子?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一大格里又有多少小格? 2、认识1毫米 (1)从观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么得到的? (2)这个放大图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 (3)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请拿出尺子来随便找1小格看看。 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用1分硬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拿出1分硬币,说出厚度在哪里。并和一小格比一比--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师:我们看见食指和拇指之间留下了一条缝,这条小缝的宽大约是多少? 举例:你还见过什么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用厘米作对比出示1厘米长的纸条,量出长度。 4、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出示米尺放大图:看看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师领着学生数毫米 (3)1大格有几毫米?1大格还可以说是几厘米? 小结:所以1厘米等于几毫米? 5、用毫米量。 师: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与用米、厘米量物体的长度量法相同。 (二)分米的认识。 1量纸条。 量教师发的10厘米长的纸条。 师:10厘米就是1分米。 2、用手势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用食指和拇指在纸条上比量出1分米的长度,移出手势说:"1分米大约这么长。 3、厘米、分米的关系。 师:这么长是几厘米?这么长还可以说是几分米? 所以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分米和米的关系。 画出1米长的线段。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100厘米里有几个10厘米? 1个10厘米是几分米?2个呢?10个呢? 这条线段的长是几分米?还可以说是几米? 小结:10分米和1米怎么样?(板书:1米=10分米) 三、巩固练习: 1、P3、4"做一做"

一年级下趣味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一年级下趣味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叶爱金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万花筒,美丽而奇妙..。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数学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趣味数学,一是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符合课改的要求;二是填补了我们课改中的弱项。 二、教学目标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成果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教师适当穿针引线,把单调的数学过程变为艺术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收获。、 3、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容于活动中,使学生在好奇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力求体现我们的智慧秘诀:“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 三、教学措施 1、结合教材,精选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一步学习的需要。力求题材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解题思路方程化,教学活动实践化。 2、教学内容的选编体现教与学的辨证统一。教学内容呈现以心理学的知识为基础,符合儿童认知性和连续性的统一,使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儿童思维发展能力相一致。 3、教学内容形式生动活泼,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赋予启发性,趣味性和全面性,可以扩大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每次约两课时) 第一次 十几减几 第二次 认图形 第三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认识几十几 第四次 比较数的大小

第五次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第六次 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次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第八次 人民币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2020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2020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一:认识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出版的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

最新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NO:1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趣味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二、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三年级趣味数学活动计划

三年级趣味数学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童年是培养思维的最佳时期。数学思维训练,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打破常规,灵活思考,给学生以知识的更新、智慧的成长,让学生收获无穷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发现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 、首先要求学生做到“五会”即“会看、会听、会说、会想、会做”,在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动一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分析、判断等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观察、动手操作、创新等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训练重点: 以数学思维训练为途径,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本学期重点让学生在观察、想象等多项活动中,多角度,多层次地看看,做做,想想,试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去训练、去思考、去探索,并能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四、主要措施: 1 、以新课程的理念和当下的习惯特色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水平为依据,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2 、学习内容以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实践活动为主。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 3 、课前教师认真准备好课堂内容,学生认真准备好学具等学习材料,课上共同配合好每一个教学活动,把每一个教学设计都落实下去。 4 、在课堂已有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强化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

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经典趣味数学游戏(一年级)

经典趣味数学游戏(一年级) 房间里有四个屋角,每个屋角上坐着一只猫,每只猫的前面又有三只猫,每只猫的尾巴上还有一只猫。请问:房间里一共有多少只猫? 要是有人这样算:每只猫的前面有三只猫,4×3=12,每只猫的尾巴上还有一只猫,那就是16只猫,加起来一共有20只猫。这样算对吗?其实,这个题根本不用算,正确的答案就有了。 666 把数666增大半倍,可是不得对它作任何数*算。不让按习惯的算法找答案,得另外打主意。那就从数字本身动动脑筋。 【篇二】 卖鸡蛋 一个农村少年,提了一筐鸡蛋到市场上去卖。他把所有鸡蛋的一半加半个,卖给了第一个顾客;又把剩下的一半加半个,卖给了第二个顾客;再把剩下的一半加半个,卖给了第三个顾客……当他把最后剩下的一半加半个,卖给了第六个顾客的时候,所有的鸡蛋全部卖完了,并且所有顾客买到的都是整个的鸡蛋。 请问:这个少年一共拿了多少鸡蛋到市场上去卖? 半个鸡蛋怎么卖呢?这个题看起来难,其实简单。用倒推法,问题一下就解决了。要紧的是要想清楚,第六次的一半加半个只能是一个鸡蛋。倒推法简便可靠,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篇三】

毛虫爬树 星期天的早晨六点钟,有一条毛毛虫开始爬树。白天,到十八点钟,它爬上去了五米;晚上,它退下来了两米。请问:它什么时候爬到九米? 要是这样算——9÷(5-2)=3,显然不对。因为经过两个昼夜,在星期二早晨,毛毛虫已经爬到了六米;而这个白天,它会继续往上爬,到十八点钟还能爬五米。6+5=11(米),已经超过了。请算一算,它究竟是在什么时候正好爬到九米?当然,毛毛虫的爬行是等速的。 旅行者和狗 少年A和B,沿同一条路线朝同一方向走着。A在B前面八公里处,以每小时四公里的速度行进;B每小时走六公里。 其中一个少年带着一条狗。狗以每小时十五公里的速度,离开主人,向另一个少年跑去,然后返回到主人这里,接着又朝另一个少年跑去。狗这样跑来跑去,一直到两个少年走到一起。请问:狗跑了多少路? 这个题和上一个题相似。不论狗是哪个少年的,答案都一样。

小学三年级数学趣味游戏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24个数学趣味游戏教学设计汇编 【游戏题】1 物体的规律 【活动目的】 1.通过让孩子动手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黑白序列的排序图样。 2.学具: ①孩子分组操作材料:a铺地砖b串彩链c围围墙d排排队 ②花片 ③黑白方块若干。 3.环境创设:小动物的家。 【活动过程】 (一)以小朋友为“小动物布置新家”引入课题。 (二)孩子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 1.孩子分组操作。 a铺地砖:提供蓝、白两种颜色的泡沫地砖,让孩子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序。b围围墙:提供四种颜色炮弹玩具,让孩子按颜色及节数按规律排序。 c做彩链:提供不同长短、宽窄、颜色长条手工纸让孩子根据纸条多种特征串成彩链条。 d种树:提供高矮、品种不同的树木,让孩子按其形状、高矮不同的规律排序。 2.自主探索活动内容的交流:

(1)取分组活动的内容若干,提问:你是怎么排的? (2)引导孩子想出不同的排法,请孩子排一排,教师强调规律性。 3.针对孩子的疑惑进行讨论。 4.师生共同归纳小结。排序的方法有多种,可按形状、颜色、数量等多种特征排序。 (三)出示三张大卡片,引导孩子发现并说出它们的排列规律(第一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增多;第二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减少;第三张蝴蝶逐一减少,小花逐一增多)。[评析:孩子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图形排序的规律。这是对孩子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 (四)让孩子自取不同颜色花片,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 (五)欣赏黑白序列教师出示黑白序列,让孩子观察寻找序列中黑白两色是以几个为一组进行排列,知道黑白两色也可组成许许多多有趣的序列。 【游戏题】2 5以内的序数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火车车厢,引导孩子观察: (1)火车有几节车厢,邀请小动物坐上火车。 (2)从前后不同的方位说一说:小动物坐第几节车厢? 2、孩子操作:按教师指令的要求,邀请小动物坐火车郊游。 游戏:开火车:听指令,请乘客下车。 3、孩子跑组活动: (1)、小树排队:提供5棵高矮不一的小树排队,并用数字卡片标上序号。 (2)、串珠子:提供5粒不同颜色的珠子,孩子串好珠子后记录珠子的序号。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第三单元四边形 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印发,每人一份) 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有 四个角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 (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 (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并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 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37—38页上的内容,完成第37页上的“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 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 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师: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