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美纳治疗肺癌脑转移病例分享

合集下载

肺癌脑转移患者的康复经历

肺癌脑转移患者的康复经历

肺癌脑转移患者的康复经历
潘XX 男59岁肺癌脑转移温州苍南县
2008年1月29日,我被检查确诊为"肺癌脑转移"。

CT显示肺癌肿块约为1.3cm×2.3 cm,MRI扫描提示脑转移肿块约为1.7cm×2.4 cm。

这样的结果,我一时很难接受,因为太意外了,太意外了……
在医院的安排下,我开始接受治疗,家人一致要求医生给我用最好的抗癌药。

于是,我开始服用美国进口的易瑞沙,可是八个月过去了,我的病情并未得到预期的好转。

期间进行化疗,我的毒副反应依旧严重,恶心呕吐掉头发,厌食失眠没精神,家人决定另外寻求更好的抗癌药给我服用。

一次偶然的机会,儿子听说了灰树花D阻分。

在经过一番咨询比较后,为我买回了三个疗程。

2008年9月我开始服用灰树花D阻分,服用后,我明显的感觉到疼痛减轻了许多,接着睡眠有所改善,有了食欲能吃上饭,身体有了营养保障,精神好多了。

配合化疗,也没有了想象中严重的毒副反应,身体免疫功能增强,反倒提高了化疗的疗效。

期间,先后进行两次检查,结果都令大家感到非常欣慰:2008年10月10日CT报告单显示,肺癌肿块没有增大,有缩小的迹象;2008年12月12日MRI报告单提示,脑转移肿块明显缩小为1.5cm ×1.8cm。

我的精神一天天好转,病情一天天恢复,身体一天天健康。

现在我已进入康复期,但仍然坚持服用灰树花D阻分,相信有它为我以后的抗癌之路保驾护航,在不久的将来,我就会完全康复,成为一个健康人。

一例右肺腺癌脑转移伴头痛、恶心、呕吐的病例分析

一例右肺腺癌脑转移伴头痛、恶心、呕吐的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一例右肺腺癌伴头痛、恶心、呕吐的病例分析河南圣德医院药学部刘胜肿瘤患者中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但是其诱因很多,包括肿瘤脑转移引起的颅内压升高,化疗药物副作用,心理作用,失眠等等都能引起。

其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不能很好的通过饮食摄取营养,保证良好的休息,严重者甚至影响患者化疗周期,缩短患者生存时间。

临床上出现这一系列症状,应及时发现对症治疗。

一、病史摘要患者,女,47岁,确诊“原发性右肺腺癌锁骨上、双肺、胸膜转移T1cN3M1 Ⅳ期,EGFR基因21外显子突变,ALK融合蛋白(-),ROS-1(-)”。

2018年6月,因劳累后气喘至北京市肿瘤医院,诊断为右肺腺癌,基因检测:EGFR基因21外显子突变,ALK融合蛋白(-),ROS-1(-),于2018.7.5开始口服埃克替尼治疗。

2018.10.30,复查CT示:右肺近肺门处肿块、双肺多发小结节及索条影、纵膈多发淋巴结、双侧胸膜增厚,疗效评估为PD。

2018.10.31至我院,完善相关检查,病理检查所见:(肺门)癌,待分类,基因检测:EGFR基因21外显子突变,ALK融合蛋白(-),ROS-1(-)。

排除相关禁忌,于2018.11.18,2018.12.11,2019.1.5,2019.1.25给予“培美曲塞+卡铂+贝伐珠单抗”治疗4周期,第3周期疗效评估为胸部部分缩小。

2019.2.13,因“头痛伴头懵、眼睛酸胀半月”入院复查,CT示胸部病情稳定,头部MRI提示脑部转移,于2019.2.19、2019.3.12给予“培美曲塞+卡铂+贝伐珠单抗”治疗2周期,并于2019.2.23行全脑放疗DT30Gy/10f,同步放化疗。

2019.4.8入院复查,疗效评估为胸部进展,脑部稳定,于2019.4.11给予“多西他赛+贝伐珠单抗”治疗1周期。

2019.5.7入院复查,疗效评估为胸部进展,于2019.5.9开始给予“安罗替尼”口服治疗。

肺癌伴脑膜转移患者的药学服务案例

肺癌伴脑膜转移患者的药学服务案例

肺癌伴脑膜转移患者的药学服务案例一、案例背景知识肺癌是人类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国内发病率为48/10万人,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脑膜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严重并发症,10%~26%的肺癌患者最终会出现脑膜转移。

抗肿瘤治疗可以延缓肺癌患者的疾病进展,但化疗药物带来的毒性反应亦不容忽视。

临床药师需要对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以及非常规途径给药进行药学监护,以协助临床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二、案例基本情况患者,男性,55岁。

身高:165cm,体重:56kg,体表面积:1.57m2 。

入院时间:2012年11月9日,出院时间:2012年12月3日。

现病史:患者于2010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刺激性干咳,2011年1月5日行胸部CT检查提示:右肺中叶外侧段见大小约4.2cm×4.4cm肿块影,可见分叶,双肺见多发大小不一小结节影,两肺门增大,纵隔内上腔静脉后气管前、主动脉弓旁、主肺动脉窗、隆突下见淋巴结增大。

双侧胸腔见少量液体影。

2011年1月5日CT引导下肺内肿物穿刺病理示(右肺穿刺物)肺组织内见中分化腺癌浸润。

2011年1月13日PET检查示:右下肺高代谢占位病变,伴纵隔、肺门多个淋巴结转移;多处骨质转移;肺内多发小结节,不除外肺内播散可能;两侧胸腔少量积液;右侧肾上腺可疑浓聚,不能除外转移可能。

2011年1月17日、2011年2月25日行第1、2周期TP方案化疗,具体药物为:多西他赛130mg,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130mg,静脉滴注,第1天;骨髓抑制副作用0级,胃肠道副作用1级,肝功损害副作用2级。

2011年3月17日复查胸部CT提示肺部病灶同前相仿,疗效评价SD。

2011年3月18日开始口服厄洛替尼片治疗,1个月后疗效评价PR,继续口服厄洛替尼片。

2012年5月9日复查胸部CT提示:①右肺中叶肺癌并双肺转移,病变明显进展,结节病灶增多、增大;双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

晚期肺腺癌伴脑转移病例分享

晚期肺腺癌伴脑转移病例分享
10.29停丙戊酸钠片,至今未发生癫痫。
2016.10.28胸部CT
2016.10.28胸部CT
2016.10.28胸部CT
2016.10.28胸部CT
2016.10.28胸部CT
2016.10.28胸部CT
2016.10.28胸部CT
2016.10.28胸部CT
2016.10.28胸部CT
2016.10.28胸部CT
2016.10.28胸部CT
2016.10.28胸部CT
2016.10.28胸部CT
200.28胸部CT
2016.8.12-------2016.10.28
2016.8.12-------2016.10.28
2016.8.12-------2016.10.28
2016.7.12 PET-CT
诊断
左肺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 右侧锁骨上、纵隔、左肺门淋巴结转移 肝脏多发转移、骶骨转移、脑多发转移 分期: T3N3M1b, IV期 基因突变:Exon21,L858R突变阳性
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 膀胱癌术后,右膝关节置换术后 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
下一步治疗
HCO3-,28.6mmol/l。 血CEA:25.74ng/ml,胸水CEA:41.18ng/ml。 胸水常规:RBC5000/ul,WBC1193/ul,淋巴细胞97%。 胸水生化:总蛋白 40.6g/l,ADA 8.1 U/l,LDH 403 IU/l。
胸水脱落细胞EGFR基因
2016.7.12 PET-CT
T37.1℃,P84/分,R24/分,BP165/85mmHg。 肥胖,神志清,精神软,心率84/分,律齐,未及杂音。 左侧呼吸音低,叩诊浊音,未及干湿罗音。 腹部略膨隆,移动性浊音阴性,腹部无压痛。 双下肢无水肿。

肺脑癌转移症状与治疗实例

肺脑癌转移症状与治疗实例

肺癌脑转移症状与治疗实例肺癌脑转移是肺癌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专家介绍,肺癌脑转移的常见症状有头疼、呕吐、视力障碍、单侧肢体异常或无力、幻嗅、偏瘫或踉跄步,甚至精神异常等,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头疼:性质多较剧烈,常在清晨发作,有时在睡眠中被痛醒,但起床轻度活动后头痛就会逐渐缓解或消失。

呕吐:由于颅内压力的增高,致使延髓呼吸中枢受到刺激,从而出现呕吐,呕吐多在头痛之后出现。

视力障碍:颅内压增高时会使眼球静脉血回流不畅,导致淤血水肿,损伤眼底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致视力下降。

单侧肢体感觉异常或无力:位于脑半球中部的顶叶,专管感觉,该部位肿瘤常会导致单侧肢体痛、温、震动、形体辨别觉减退或消失。

幻嗅:颞叶部肿瘤可在其刺激下出现幻嗅,即可闻到一种并不存在的气味,如烧焦饭或焦橡胶等气味。

偏瘫或踉跄步。

精神异常:位于大脑前部额叶的脑瘤可破坏额叶的精神活动,引起兴奋、躁动、忧郁、压抑、遗忘、虚构等精神异常表现。

据近年文献记载,肺癌脑转移瘤不作治疗者中位生存期只有4周,单纯外科手术治疗中位生存期约为5个月。

肿瘤生物治疗中心在采用现代手术、放化疗技术治疗肺原发病灶的同时,对脑转移也进行积极地进行哈佛生物治疗,明显地延长病人的生存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肺癌脑转移实例:患者:男性,58岁。

主因:间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4月,加重伴胸闷气促1月,至当地医院检查胸片,诊断为左肺下叶鳞状细胞癌,拟行手术治疗,术前检查发现颅内2个转移灶而放弃手术治疗。

因了解到哈医大四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国内独家开展的“哈佛生物治疗”在肺癌脑转移上治疗效果突出,私人定治,适应症把握严格、制定治疗计划谨慎等前来入院求治。

入院诊断:左肺下叶鳞状细胞癌,左侧胸腔积液,发现颅内2个转移灶、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左肺不张,多发骨转移。

T4N2M1,Ⅳ期。

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专家考虑到病人年龄较大、体质弱、病期晚特点,综合评定后,患者适合哈佛生物治疗后,利用哈佛生物治疗技术清除威胁病人生命的颅内转移灶。

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靶向药物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的效果

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靶向药物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的效果

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靶向药物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靶向药物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的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将本院收治的8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要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

其中对照组进行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进行靶向药物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

比较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靶向药物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的方式对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生存时间加长,降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降低了患者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提高了治疗效果。

【关键词】肺癌脑转移;靶向药物;同步放化疗;应用效果肺癌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恶性肿瘤,属于呼吸系统的范畴,在临床中非常的常见,发生率和病死率都非常的高,位居恶性肿瘤的首位,这也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

当前经济不断的进步,医疗水平不断发展,但是对于癌症的治疗依然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是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

并且如果疾病发展到了晚期,还会发生向脑转移的情况,这也就成为了肺癌治疗失败甚至导致患者生命受到威胁的重要原因[2]。

肺癌脑转移后一般只能通过同步放化疗的方式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控制和改善,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显著地提高。

在治疗过程中通常都对患者进行全脑放化疗治疗,但是治疗时的照射剂量会使临床的治疗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并且患者的生存期比较短,因为血脑屏障,化疗时应用的药物很难达到病灶,所以治疗效果并不能得到有效地保障[3]。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进展ppt课件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进展ppt课件

肺癌脑转移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通过头颅CT或MRI等影像 学检查,观察颅内是否存 在异常病灶,有助于诊断
肺癌脑转移。
脑脊液检查
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 ,检测其中是否存在肺癌 细胞,有助于确诊肺癌脑
转移。
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
检测血液中肿瘤标志物的 水平,如癌胚抗原、神经 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有 助于诊断肺癌及其脑转移
特点
肺癌脑转移通常是肺癌晚期的表现,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患者 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产生严重影响。
肺癌脑转移的发病机制
血液传播
肺癌细胞通过血液系统进入颅内,在脑实 质或脑膜上形成转移病灶。
淋巴系统扩散
肺癌细胞通过淋巴管进入颅内淋巴组织, 导致淋巴转移。
直接浸润
肺癌病灶直接侵犯颅骨或硬脑膜,进而扩 散至颅内。
新型药物类型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药物类型如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等在肺癌脑转移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临床试验进展
目前正在进行多项肺癌脑转移治疗的临床试验,旨在评估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05
肺癌脑转移治疗的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
总结词
手术联合放化疗是肺癌脑转移的常用治疗方法,通过切除肺部肿瘤和脑部转移灶,结合放疗和化疗, 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进展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 肺癌脑转移概述 •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现状 • 肺癌脑转移治疗进展 • 肺癌脑转移治疗的挑战与展望 • 肺癌脑转移治疗的案例分享
01
肺癌脑转移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肺癌脑转移是指肺癌细胞通过血液或 淋巴系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在颅 内生长和扩散。

肺腺癌脑转移-完整版本

肺腺癌脑转移-完整版本

简要病史
现病史:
• 头颅CT(2015-4-30): 1.颅内多发结节,考虑转移, 建议MRI。具体示:左侧额叶、右侧颞叶见多发结节 样高低密度影,较大直径约24mm。
• 2015-05-06省肿瘤医院行肺穿刺,病理(病理号
1504282):腺癌,中分化为主(未做基因检测)。
简要病史
2015-04-30
简要病史
2016-01-25
简要病史
2016-01-25
简要病史
初步诊断:
左肺腺癌多发脑转移放化疗后 Ⅳ期 KPS 50分
病情评估:PD 下一步治疗?
简要病史
• 建议EGFR检测,拒绝。 • 2016-01-28开始易瑞沙250mg qd。 • 2016-03-08我科复查:6.75ng/ml,KPS评
简要病史
2015-06-18
简要病史
2015-07-11
简要病史
现病史:
2015-07-12、08-6、08-31、09-24 :培美曲塞0.8g d1+顺铂20mg d1-5×4周期。
期间查CEA: 14.17 →12.83→8.34→8.59ng/ml 3周期复查CT:左上肺占位,较2015-07-11片有缩小。 4周期复查:CT:左上肺占位,较2015-07-11片有缩小
。头颅MRI:颅内多发转移瘤,较前片2015-06-18略好 转。
简要病史
3周期后 2015-08-29
简要病史
3周期后 2015-08-31
简要病史
• 现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016年1月份出现右侧肢体活动障碍,稍有头晕,右 侧肢体肌力为3级,KPS50分,PS2分。查 CEA18.3ng/ml, CY211 :3.77ng/ml;CT(2016-125):1.左肺上叶占位,较2015-08-29片进展2.两肺散 在纤维化灶3. 肝左内叶稍低密度影,建议MR平扫及 增强扫描;MRI(2016-1-25):左侧额叶转移瘤,较前 片2015-08-31增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转移瘤疗 效与颅外病 灶疗效相关
脑转移的疗 效确切
治疗中国脑转移的回顾性分析
➢ 收集了1999.1-2011.11的伴脑转移患者201例
➢ 治疗方案:联合常规治疗*
➢ 患者中位年龄56y (25-80)
➢ 病理类型:腺癌88%,鳞癌9%,腺鳞癌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结果:中位生存时间()29M

1年生存率 61%
患者基本情况
• 柏某,女性,66岁 • 2010年8月左肩背部疼痛,查胸示左上肺占位 • 2010年9月行左上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病理示中低分化腺
癌ⅢA期(T2N2M0) • 2010年10-12月 方案辅助化疗 4周期
治疗
• 2011年6月 胸部腹部提示多发骨转移
• 2011年6月 多西他赛单药 4周期 疗效评价
三种治疗窗口的比较
100-150 (1.5倍)
225-700 (3倍)
100 (150 )-625 (6倍)
小结2
• 三个药物由于分子结构不同,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不同 • 通过加大药物剂量,提高血药浓度,进而加大脑脊液中的
药物剂量,临床个案报道已显示出更好的疗效,仍需进一 步的循证医学证据
• 凯美纳治疗窗口最大,为临床研究加大剂量提高脑转移的 疗效提供了空间
颅内 50%, 90.5%, 5m, 9.9m
23 不吸烟腺癌 无症状 之前未接受化疗或
颅内:73.9%, 全身 69.6%,
82.6%, 7.1m; 18.8m
48 肺腺癌突变
无症状 二线治疗
56.3%, 10.1m, 6个月和1年生存率 87%和74%
.2009.65(3):351-4
.29:2011.7605
• 内科治疗:细胞毒药物

分子靶向药物()

• 目前多采用综合治疗的模式
治疗脑转移
K
2004
250
2005
250
2009
250
150
2011
150
.2004.46(2) 255-61 .2005 47 129-38
57 14/57
颅内:43% 颅外:50%
:9.1月
76 21/76 11例为一线治疗 10例为二线治疗

2年生存率 38%

3年生存率 29%
*常规治疗包括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局部手术切除和化疗
, . 2012 18121.
可降低患者脑转移发生率
➢ 初治无脑转移的(+)晚期 50
(100)
40
➢ 中位随访42.2个月,治 30 疗1、2年及总的脑转移 发生率位7%、19%、及 20
28%
10
7
谢谢
吉非替尼的两篇报道,都证实它的透过血脑屏障的比例约1%
J. . 2008,214,359-363 J . 2006 20;24(27):4517-20
小结1
• 三个药物由于分子结构不同,透过血脑屏障 的能力不同
• 凯美纳和特罗凯的分子侧链脂溶性较易瑞沙 更大,更容易透过血脑屏障
• 凯美纳分子侧链的闭环结构,也较特罗凯的 开环结构脂溶性更大,理论上也更容易透过
脑组织分布
小鼠盐酸埃克替尼1小时后在血液中及脑组织中分布的相关性
4
3.5
3
y = 0.1695x - 0.7555
2.5
R2 = 0.3795
2
1.5
1
0.5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血药浓度
给药1小时后脑组织的浓度相当于血药浓度的12-15%
在健康小鼠脑组织中浓度
:2%
,2004,34(10):917-34.
内皮细胞
1. , . 2011;11:352-63. 2. V, . 1999; 85:1599-605. 3. G, . 2002; 20: 293-302.
4. J, . 2003; 64: 28-35.
问题1 三个药物脑脊液的浓度有差异么?
凯美纳
易瑞沙
特罗凯
凯美纳动物研究中脑组织及血浆浓度的相关性
➢ 化疗后的脑转移发生率
40%
0 1年
脑转移发生率 (%)
40
28
19
2年
总发生率
化疗后发生率
. . . , 2010.
治疗脑转移的理论依据
星形胶质细胞
周细胞
基底膜
紧密连接
化疗药物血脑屏障透过性差1 脑转移化疗 仅约6-8个月2,3,4
作为小分子的靶向治疗药物,能一定 比例透过血脑屏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 势;对于的原发灶、脑转移灶、其他转 移灶都有治疗作用
问题 2
加大的剂量是否能进一步提高脑转 移的疗效?
加大剂量:高剂量厄洛替尼
300给药
52岁不吸烟女性,诊断为转移性,服用吉非替尼,进展后给予化疗,化疗过程中 出现脑转移,给予全脑放疗+常规剂量厄洛替尼,4个月后脑部病灶进展,厄洛替 尼加量至300,2周后临床症状和均好转。并保持稳定6个月
A, . J ,2011,6(3):653-4.
• 2011年12月 患者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头颅示颅内多发 转移瘤
• 2011年12月开始口服凯美纳125
治疗前
凯美纳治疗1个月
凯美纳治疗2个月
凯美纳治疗6个月
脑转移概况
• 首诊脑转移发生率10% • 在治疗过程中,脑转移发生率高达2554% • 肺腺癌脑转移者多见
脑转移的治疗方法
• 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标准治疗方案。 • • 手术治疗:适用于颅内为孤立性或相互靠近的多个病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