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案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表示方法。
2. 让学生能够绘制一次函数的图像,理解图像的性质。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一次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1. 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商品的价格,引出一次函数的概念。
2. 讲解:讲解一次函数的定义,举例说明一次函数的表示方法,如y=2x+3。
3. 演示:通过课件或黑板,演示一次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图像的形状和特点。
4. 讲解:讲解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如直线、斜率、截距等。
5. 练习:让学生绘制一些一次函数的图像,并分析其性质。
7.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看学生对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理解程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费用计算、物体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
2. 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与一次函数相关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课堂小结2. 强调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八、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一次函数相关习题。
2. 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运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一次函数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2.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十、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一次函数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理解程度及应用能力。
3. 根据评价结果,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八年级《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课堂总结,发展潜能篇一1.y=k某+b(k,b是常数,k≠0)是一次函数.2.一次函数包含了正比例函数,即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在b=0时的特例一次函数的概念优秀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正比例函数y=k某的图象的特点。
2、会作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3、理解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有关性质。
4、能熟练地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教学重点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的特点。
教学难点一次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步骤为①列表;②描点;③连线。
经过讨论我们又知道了画一次函数的图象不需要许多点,只要找两点即可,还明确了一次函数的代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其他性质。
2、讲授新课(1)首先我们来研究一次函数的特例,正比例函数有关性质。
请大家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正比例函数y=某,y=某,y=3某,y=-2某的图象。
如图:3、议一议(1)正比例函数y=k某的图象有什么特点?(都经过原点)(2)你作正比例函数y=k某的图象时描了几个点?(至少两点)(3)直线y=某,y=某,y=3某中,哪一个与某轴正方向所成的锐角最大?哪一与某轴正方向所成的锐角最小?4、小结: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以下特点:(1)正比例函数的图象都经过坐标原点。
(2)作正比例函数y=k某的图象时,除原点外,还需找一点,一般找(1,k)点。
(3)在正比例函数y=k某图象中,当k>0时,k的值越大,函数图象与某轴正方向所成的锐角越大。
(4)在正比例函数y=k某的图象中,当k>0时,y的值随某值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的值随某值的增大而减小。
5、做一做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一次函数y=2某+6,y=-某,y=-某+6,y=5某的图象。
一次函数y=k某+b的图象的特点:分析:在函数y=2某+6中,k>0,y的值随某值的增大而增大;在函数y=-某+6中,y的值随某值的增大而减小。
一次函数概念教案

一次函数概念教案【篇一:《一次函数的定义》教学设计】《一次函数的定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函数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数学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数学分支(如代数、三角、解析几何、微积分、实变函数、复变函数等)都是以函数为中心展开研究的。
一次函数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是最基本的、最简单的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是本章的重点。
教材在前面首先安排了函数及正比例函数的内容,讨论了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等,接着本节学习一次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和函数解析式,它既是对函数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又是特殊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到一般的一次函数的拓展,它还是今后继续学习“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也是将来学习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
本节教学内容还是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思想”“类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很好素材。
二、教学目标(1)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2)体会函数思想、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及类比思想(3)积累建立一次函数模型和类比学习的经验.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以类比的思想方法为主线,研究什么是一次函数. 这是在学生学习了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图象与性质,并初步了解了如何研究一个具体函数(从定义到图象与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生原有知识与学习经验对本节课的类比学习奠定扎实的学习基础,在前后知识的类比学习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函数的知识,体验研究函数的基本思路,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的不断的完善,进而发展学生的类比、抽象与概括能力.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必须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足够的活动、探究、交流、反思的时间与空间,让在学生在类比中学习、在类比中思考的前提下才能完成的。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五、教学过程设计1、回顾提升,为类比学习做铺垫.引言:同学们,我们学过正比例函数,那么关于正比例函数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呢?(学生发言:定义、图象、性质、思想方法、应用)师:这些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发言,教师补充)引例: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5oc,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oc,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km时,他们所在的位置的气温是yoc,试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优秀8篇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优秀8篇一次函数篇一11.2 一次函数§11.2.1正比例函数教学目标1.认识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2.掌握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特点。
3.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及特点。
4.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正比例函数意义及解析式特点。
2.掌握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特点。
3.能根据要求完成转化,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特点的掌握。
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一九九六年,鸟类研究者在芬兰给一只燕鸥(候鸟)套上标志环。
4个月零1周后人们在2.56万千米外的澳大利亚发现了它。
1.这只百余克重的小鸟大约平均每天飞行多少千米(精确到10千米)?2.这只燕鸥的行程y(千米)与飞行时间x(天)之间有什么关系?3.这只燕鸥飞行1个半月的行程大约是多少千米?我们来共同分析:一个月按30天计算,这只燕鸥平均每天飞行的路程不少于:25600÷(30某4+7)≈200(km)若设这只燕鸥每天飞行的路程为200km,那么它的行程y(千米)就是飞行时间x(天)的函数。
函数解析式为:y=200x(0≤x≤127)这只燕鸥飞行1个半月的行程,大约是x=45时函数y=200x的值。
即y=200某45=9000(km)以上我们用y=200x对燕鸥在4个月零1周的飞行路程问题进行了刻画。
尽管这只是近似的,但它可以作为反映燕鸥的行程与时间的对应规律的一个模型。
类似于y=200x这种形式的函数在现实世界中还有很多。
它们都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
ⅱ.导入新课首先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看看变量之间的对应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来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1.圆的周长l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3.铁块的质量m(g)随它的体积v(cm3)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一些练习本摞在一些的总厚度h(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
4.冷冻一个0℃的物体,使它每分钟下降2℃.物体的温度t(℃)随冷冻时间t(分)的变化而变化。
八年级数学下册《一次函数的概念》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一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如何求解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3)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展,解答学生的疑问。
1.请学生绘制以下一次函数的图像,并观察k、b的值对图像的影响:
(1)y=3x+2
(2)y=-2x+1
(3)y=x-4
通过绘制图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一次函数的性质,并理解k、b的几何意义。
2.已知一次函数图像经过点(1,2)和(3,6),求该函数的解析式,并说明该函数在区间[0, 4]上的增减性。
此题旨在培养学生求解一次函数解析式的能力,并应用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分析函数值的变化。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特征、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
(1)理解一次函数图像的几何意义,尤其是k、b对图像的影响;
(2)运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求解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函数解析式;
(3)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次函数模型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3.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发现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在合作中学习、成长。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2《一次函数》教学设计1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2《一次函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6.2《一次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后,对函数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以及如何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究一次函数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实数、方程、不等式等基础知识,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可能仍存在模糊之处,对一次函数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特点。
2.能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一次函数图像的特点。
3.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次函数,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特点。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4.反馈评价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一次函数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和实例等。
2.练习题:准备一次函数的相关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应用题和拓展题。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直尺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一次函数的概念,如“某商品的原价是80元,打8折后的价格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如y=kx+b(k≠0,k、b为常数)。
通过动画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一次函数的图像特点,如直线、斜率、截距等。
初中一次函数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

初中一次函数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初中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1一、教学目标: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和相关的性质;3、弄清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4、掌握直线的平移法则简单应用。
5、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构建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体系。
难点:对直线的平移法则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过程: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一般地,若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那么y是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对于 y=kx+b,当b=0,k≠0时,有y=kx,此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1)从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数)是一次函数;而y=kx(k≠0,b=0)是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
(2)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而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y=kx平行的一条直线。
基础训练:1、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 3)的函数解析式为:。
2、直线y = — 2X — 2 不经过第象限,y随x的增大而。
3、如果P(2,k)在直线y=2x+2上,那么点P到x轴的距离是:。
4、已知正比例函数 y =(3k—1)x,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k是:。
5、过点(0,2)且与直线y=3x平行的直线是:。
6、若正比例函数y =(1—2m)x 的图像过点A(x1,y1)和点B(x2,y2)当x1<x2时,y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
7、若y—2与x—2成正比例,当x=—2时,y=4,则x= 时,y = —4。
8、直线y=— 5x+b与直线y=x—3都交y轴上同一点,则b的值为。
9、已知圆O的半径为1,过点A(2,0)的直线切圆O于点B,交y轴于点C。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2.2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会安排一些课堂练习。这些练习将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应用题,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并在完成后进行小组内或全班性的交流。
我会挑选一些典型的错误或难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澄清疑惑,并强调解题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这些练习,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解题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2.2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
1.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一次函数。
2.学会通过描点法绘制一次函数的图象,并能够识别图象的基本特征。
3.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包括斜率k的正负对图象的影响,以及截距b的几何意义。
4.探究题: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下节课分享你们的发现:
(1)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那么斜率k和截距b对这条直线的位置有什么影响?
(2)如果两个一次函数的斜率相同,但截距不同,它们的图象会有什么关系?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注意书写规范,保持作业整洁。
2.对于提高题和应用题,请同学们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解题过程,以加深对一次函数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都会得到一个或几个实际问题,要求他们利用一次函数的知识来解决。例如,“一辆汽车以固定速度行驶,行驶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请用一次函数来描述。”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倾听他人的意见。我会巡回指导,帮助解决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一次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2.结合一次函数的图象,掌握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
3.能利用一次函数的有关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探索一次函数图象性质的过程,感受一次函数中k的正负值对函数性质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意识。
2.观察图象,体会一次函数k的取值和直线位置的关系,提高学生数形结合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探究,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归纳、整理,得到实物的内在规律,体验教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0
k<时,图象的变化情况,一次函数
k>或0
()0
=+≠图象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y kx b k
教学难点:探索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一次函数
()0
=+≠图象性质的应用。
y kx b k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对一次函数的图象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一次函数的图象,通过数形结合的办法,引导学生探究一次函数的简单性质,学生是较容易掌握的。
并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认识情况,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对教材内容及练习题做适当设计。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实践探究、讲练结合、动手操作
教学手段:平板和平台信息技术与数学融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老师: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以及一次函数的图象,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次函数的有关性质!
(板书课题)
老师:在我们学习本节课之前,回去一下我们以前已经解决了的有关一次函数的知识
学生:老师提问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纠正。
老师:本节课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目标有一下几个,谁愿意给大家读一下?
学生:朗读问题目标
二、出示问题--自主学习
教师利用平台在平板上给学生发布任务,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平板,小组合作,两个人进行画图。
教师:用屏幕展示学生画的图象,并点评,演示作图步骤,巩固作图步骤。
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像与解析式中的k的关系。
老师:我们整体把握一下一次函数图象的特点
性质1: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
(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三、尝试练习--互动探究
1.你能说出一次函数y=3x-4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吗?它与直线y=3x有什么关系?
2.你能说出一次函数y=-3x+4与y=-3x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四、交流展示--精讲点拨
性质2:
引导学生说出函数图像的性质
师:由学生自己讲,如果学生可以自己讲清楚,教师不再讲,如果学生讲不清楚,由教师补充。
练习4由教师引导学生收获盘点
五、再次尝试--当堂检测
(1)下列函数中,y的值随x值的增
大而增大的函数是________.
A.y=-2x
B.y=-2x+1
C.y=x-2
D.y=-x-2
(2)直线y=3x-2可由直线y=3x向平
移单位得到。
(3)直线y=2x+2可由直线y=2x-1向平移
单位得到。
(4)对于函数y=5x+6,y的值随x的值减小而______。
(5)函数y=2x-1经过象限
(6)函数y=2x - 4与y轴的交点为(),与x轴交于()
作业
1.必做:数学书P79第10,12题;
2.选做:数学书P79第9题
评价小组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来看一下那个小组自我展示最棒?排名的积分。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结合一次函数的图象对一次函数的简单性质进行了探讨,不同的学生能够利用平板画出不同的图象,有的用手画,有的用平板上的工具画,各具风采,多鼓励学生。
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是否具备了数形结合的意识;是否能够抓住问题的核心;是否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
这些都是教学中应重点关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