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
中医辨证施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良方

中医辨证施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良方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常伴有精神障碍,其发生率为25%~30%。
其中因分娩大出血引起者称席汉氏综合征,是指成人脑垂体前叶分泌的各种促激素不足所引起的症候群。
临床表现与垂体前叶分泌催乳素、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不足而发生的性腺、甲状腺和肾上腺功能减退相对应,出现无乳、闭经、性欲减退、毛发及牙齿脱落、畏寒、皮肤干燥、疲倦乏力等症状。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时,可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这些神经症状可以是本病病程中的特征,也可以是垂体前叶分泌的各种促激素不足所致的代谢障碍或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所引起的。
对于本病,中医并无相应病名。
从其病因及主要临床表现看,可将其归为“产后虚劳”、“产后血晕”、“虚劳”、“闭经”、“血枯经闭”和“劳瘠”等范畴。
一、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病因病机较复杂,可分虚实两种,但绝大部分属虚。
本病由精血耗失而得,脏腑虚弱,以虚为主,而实际上又虚中有实,血虚中有气虚,阴虚中有阳衰,阳虚中有阴失,互相掺杂,同时兼并。
由于产后大出血,气随血耗,血少而不能生精,至气耗津伤,血脱脉空,脏腑失却濡润,四肢百骸、皮毛筋骨失去润泽,致一派虚象。
血虚与肾阴不足,致肝失水涵血养,肝血虚极则生殖器萎缩,月事不下,性事减少,乳汁减少。
此外,产后血少气弱,情志失调,肝郁气滞,或脾肾阳虚寒凝经脉,或滥补致壅,致痰瘀互结胞脉瘀滞者亦非少见,可出现乳房胀痛、便秘、腰酸等。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1.临床表现垂体前叶激素功能的部分衰竭或全部衰竭,临床表现的轻重缓急,视垂体损伤的病因、程度和发展速度而定;大多系多种垂体激素缺乏所致的复合症候群,也可为单个激素缺乏的表现。
通常,垂体前叶组织毁坏在50%以上时,始出现临床症状;破坏在75%以上,症状明显;破坏达95%时,症状常较严重。
起病可隐匿和缓慢,症状有轻有重,病程可长至一二十年,轻者可不易引入注意,重者可出现昏迷、休克、死亡等。
(1)垂体前叶激素功能不足的表现:性腺功能减退症候群通常是本病最早最显著的表现;此时可有体力衰弱、易于疲乏、精神不振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
调节甲状腺功能中医调理法

调节甲状腺功能中医调理法甲状腺是人体内重要的内分泌腺体之一,它的功能直接关系到身体的代谢和能量的平衡。
甲状腺功能的失调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方式,具备独特的调节机能,在调理甲状腺功能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调理法。
一、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功能。
在甲状腺功能失调的情况下,中医常常会选择一些与甲状腺相关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例如,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足三里、足五里等穴位进行治疗;而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谷、大椎等穴位进行治疗。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平衡与康复。
二、中药调理中医药是中医治疗的核心,对于甲状腺功能的调节同样有着重要作用。
根据不同的病情,中医会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调理。
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中医常常会使用降火平肝的中药,如龙胆草、丹参、栀子等;而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中医则会选择补肾益气的中药,如人参、黄芪、大枣等。
中药调理要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体质来选择,同时也需要遵循中医的服药原则。
三、食疗调节中医强调“药食同源”,认为食物对于人体的调节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甲状腺功能调理中,中医会推荐一些有益于甲状腺的食物,如海带、紫菜、黑芝麻等。
海带富含碘,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紫菜富含维生素B12,有助于甲状腺功能的平衡;黑芝麻则富含多种营养物质,能够起到滋阴补肾的作用。
食疗调节需要结合个体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食材和烹饪方法,不能盲目进食。
四、调节情绪中医认为情绪对于身体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过度的焦虑、紧张和抑郁情绪会导致身体的内分泌紊乱,从而引发甲状腺功能的异常。
因此,调节情绪对于甲状腺功能的调理也至关重要。
中医推崇“养心”之法,通过调节心境、保持情绪的稳定来达到调节甲状腺功能的目的。
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冥想、听音乐等方法来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中医治疗甲减采用什么方法

/中医治疗甲减采用什么方法
针对甲减怎么治疗更好呢?这是现在大家一直在讨论的问题,甲减疾病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疾病。
我们呀知道甲减的出现危害很大,患者们都想要尽快的治疗甲减,但是现在治疗甲减的方法很多,患者们都想要知道甲减怎么治疗最好,那么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去了解下甲减怎么治疗最好。
甲减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它主要是由于甲状腺素缺乏造成机体代谢和身体各系统功能减退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如果人体缺乏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就会导致患者的而定全身各个脏器生理功能下降。
最终也会导致智力低下、反应迟钝、多瞌睡等表现,严重者也会发展为猜疑性精神分裂症、后期多痴呆,这样的疾病极大的影响着患者的健康,确诊为甲减的朋友最好不要耽误了甲减的治疗。
以下几点是治疗甲减的方法:
一甲状腺激素的替代治疗。
患者可以补充甲状腺制剂,不仅起效快,而且效果明显。
患者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制剂,患者的病情会比较稳定。
二纯中药治疗甲减疾病,采用中医治疗甲减,可以避免西药类药物对患者产生的副作用,而且治疗效果稳定,治愈后不易复发,能够对病情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三甲减患者的病因治疗。
对于甲减的产生原因首先要有清晰的认识,由于患者体内缺碘所导致的疾病,应该进行补碘。
药物导致的甲减,应该停用引发甲减的药物,针对甲减产生的病因进行治疗,对治疗甲减疾病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以上就是详细的讲述甲减的治疗方法,相信现在大家根据以上的相关内容也了解了很多了吧,甲减是我们常见危害很大的疾病,因此一旦出现就及时的到正规的医院治疗,在此小编祝您早日的康复。
原文链接:/jj/2012/1217/77794.html。
甲减的辅助治疗针灸中药等方法的应用

甲减的辅助治疗针灸中药等方法的应用甲减,也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一种由于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常见内分泌疾病。
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针灸和中药也被广泛应用于甲减的辅助治疗中。
本文将探讨甲减患者中针灸和中药等方法的应用,并讨论其疗效和安全性。
一、针灸的应用针灸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被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甲减。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 穴位选择对于甲减患者,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太冲、关元等。
足三里位于腿前外侧,可调节甲状腺的功能,改善甲减症状。
太冲和关元则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体质。
2. 治疗方法针灸治疗甲减常采用温针、泻火、益气补肾等技法。
温针可以增强患者的阳气,改善寒凉症状;泻火则可以清热解毒,缓解病情;益气补肾则可以调整体内阴阳平衡,促进甲状腺功能的恢复。
3. 应用注意事项针灸治疗甲减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并注意操作的安全性和卫生条件。
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时要保持放松和舒适的状态,避免过度疲劳和寒冷,以促进治疗效果的发挥。
二、中药的应用中药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甲减的辅助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阴阳和平衡脏腑功能来缓解病情。
1. 中药方剂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八珍汤、四君子汤等。
八珍汤可调节气血,补充体内所需的营养物质;四君子汤则可调和脾胃,改善消化功能。
2. 药物选择甲减患者常用的中药主要包括黄芪、人参、枸杞子等。
这些药物具有补中益气、养阴补肾的功效,能够改善甲减患者的症状和体质。
3. 注意事项中药的应用需要遵循中医理论和剂量的要求,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同时,患者应注意药物的质量和卫生条件,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三、针灸和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针灸和中药作为甲减的辅助治疗方法,其疗效和安全性备受关注。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和中药可以显著改善甲减患者的症状和体质,促进甲状腺功能的恢复。
然而,针灸和中药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限制。
治疗甲状腺中医名方剂

治疗甲状腺中医名方剂好嘞,今天咱们聊聊甲状腺的问题。
说起甲状腺,很多人可能会想,“这是什么东东啊?”甲状腺就像咱们身体的小工厂,负责制造一些关键的激素,影响咱们的新陈代谢、能量水平,甚至心情。
如果这小工厂出点儿问题,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者低下,那可真是让人头疼。
中医在这方面可有一套名方剂,能够帮助调理,咱们就来听听这些古老智慧的故事。
提到治疗甲状腺的中医名方,不能不说“紫河车”。
别看名字听起来有点儿怪,其实这可是个宝贝。
紫河车是从胎盘中提取的,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对调节甲状腺非常有帮助。
想象一下,这就像给你的身体送来一份营养大礼包,让你的小工厂更高效地运转。
不过,听说这种东西有点儿腥,得让专业人士来处理,不然自己试可不太保险哦。
再说“海藻”,这可不是普通的海带,它可是个调理甲状腺的高手。
海藻里面含有丰富的碘,碘可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必备材料。
没碘就像做饭没有盐,味儿就不对了。
吃点儿海藻,能让你的甲状腺重新焕发活力。
想象一下,拿着一碗热腾腾的海带汤,心里想着自己正在给身体加油,真是幸福感满满。
还有“杞菊地黄丸”,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古代文人的诗句,但它的效果可不是开玩笑的。
这方剂里面有枸杞、菊花和地黄,都是滋补的好东西。
枸杞补肝肾,菊花清肝明目,地黄则能养阴补血。
大家可以想象,一口下去,瞬间感觉到能量满满,心情也随之愉悦。
就像在秋天的阳光下,喝着一杯自制的枸杞菊花茶,舒适得让人想叹气。
接下来得提提“柴胡疏肝散”。
这个方子主要是用来舒肝解郁的。
甲状腺的问题有时候和情绪波动有关,压力大、心情郁闷,甲状腺就可能跟着“掉链子”。
这时候,柴胡疏肝散就像一个温暖的大拥抱,把你的烦恼都化解掉,身心都觉得轻松了不少。
想象一下,在一个秋天的午后,和朋友一起喝茶聊天,烦恼一扫而光,真是太棒了。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中医的方剂听起来有趣又有效呢?中医讲究的是个体化治疗,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症状都不一样。
所以,找个靠谱的中医师来开方子,真的是明智之举。
从中医角度说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治疗医案(含国医大师邓铁涛甲减医案验方)

⼀、甲减考证甲减⼜称瘿劳。
对于甲减中医中并⽆专属病名。
通常中医古籍中提到有关甲状腺疾病,尤其是因其病因病机的记录作为命名。
⽽《黄帝内经》将甲状腺肿物统称为瘿,《诸病源候论..瘿候》、《济⽣⽅瘿瘤论》提到“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成斯疾。
”根据《千⾦要⽅》提出:“⽯瘿、⽓瘿、昔瘿、⼟瘿、忧瘿,五瘿的名称将甲减归结为“瘿劳”⼆、甲减病属。
甲减属于中医属于中医学“虚劳”、“⽔肿”、“五迟”等病的范畴,为寒证、虚证。
中医认为阳⽓具有护卫机体,温煦体表,润泽腠理等作⽤。
《素问..⽣⽓通天论》云:阳⽓者,若天与⽇,使其所则折寿⽽不彰,故天运当以⽇光,是故阳因⽽上卫外者也。
”三、主症症状患者呈阳虚⽓耗之象,多有⾮性⽔肿之症,主要临床表现有⾯⾊苍⽩或萎黄、神疲⽆⼒,表情淡漠、形寒肢冷、⽑发、浮肿、头晕、嗜睡、纳差、腹胀等,部分患者有贫⾎、⼥性则⽉经紊乱,严重者出现危证占液性⽔肿昏迷。
四、病位⼼脾肾;病例产物。
⽓滞,⽔饮,⾎瘀五、病因甲减本病多因先天不⾜,或后天失养,以致脾肾阳虚;或因⼿术、药物损伤,机体阳⽓受损,致脾肾阳⽓亏虚⽽发病。
甲低的主要病因肾阳⽓不⾜,脏腑功能衰减,导致虚劳、⽔肿。
甲低的原因与饮⾷不节,饥饱失常或过⾷⽣冷,寒积胃脘,损伤脾阳,先天禀赋不⾜,或后天调养不当,⽔⾕精⽓不充,脾肾双亏。
久病或新疾,⽤药不当,苦寒太过,吐泻失度损伤脾胃,耗伤阳⽓。
过度劳累,房室不节,损伤肾⽓有关,归类为下⾯四种。
1.情志刺激:由于精神刺激,导致肝⽓郁结,肝郁致脾虚,则运化失常,内⽣湿痰.2.饮⾷不当:由于饮⾷不当,损伤脾胃,中⽓不⾜,运化失常,饮⾷⽔⾕不得运化,痰饮内⽣;痰湿壅盛,阻碍⽓机,损伤脾阳。
脾为后天之本,脾阳虚弱,⽇久则肾⽕滋养,以致脾肾双亏,则见⾷欲不振、畏寒肢冷、嗜睡懒动、全⾝浮肿等症状。
3.外邪侵袭:多见风热毒邪,从⼝⿐⼊侵,毒结聚于颈前,则见咽部及颈前肿、痛;若过⽤寒凉之物,内伤阳⽓,虽颈部热毒祛除,疼痛消失,但可见发⾳低沉、怕冷,甚⾄浮肿等症。
中医治疗甲减的处方

中医治疗甲减的处方中医治疗甲减,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中医治疗此病主要依据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患者的体质和症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中医治疗甲减的几种常见处方:1. 温阳补肾方:适用于肾阳不足型甲减患者。
主要症状表现为畏寒、四肢不温、腰膝酸软、精神不振等。
常用药物有肉桂、附子、熟地黄、山茱萸等。
2. 健脾益气方:适用于脾气虚弱型甲减患者。
主要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泄、乏力等。
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3. 疏肝解郁方:适用于肝气郁结型甲减患者。
主要症状表现为情绪抑郁、胸闷、胁痛、月经不调等。
常用药物有柴胡、郁金、白芍、香附等。
4. 养血安神方:适用于心血不足型甲减患者。
主要症状表现为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苍白等。
常用药物有当归、熟地黄、酸枣仁、龙眼肉等。
5. 清热化痰方:适用于痰热内扰型甲减患者。
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痰多、胸闷、口苦等。
常用药物有黄芩、瓜蒌、贝母、桔梗等。
6. 活血化瘀方:适用于血瘀型甲减患者。
主要症状表现为肌肤甲错、舌质紫暗、疼痛固定不移等。
常用药物有红花、桃仁、丹参、川芎等。
7. 滋阴降火方:适用于阴虚火旺型甲减患者。
主要症状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夜寐不安等。
常用药物有知母、黄柏、地骨皮、麦冬等。
治疗甲减时,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处方,如加入一些调和阴阳、增强免疫力的药物。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寒凉、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甲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有耐心,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治疗。
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验案举隅

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验案举隅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临床上以急性自限性甲状腺炎呈现,患者常表现为急性发热、颈部疼痛和甲状腺肿大等症状。
而甲状腺功能减退期则是甲状腺炎引起的一个并发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代谢和情绪等方面的异常。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通过中医辨治来处理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的案例,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案例:患者,女性,30岁。
患者以急性发热和颈部疼痛为主诉,经检查发现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减退,确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
治疗过程:患者最初在西医医院接受了激素和抗炎药物治疗,症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但在停药后,症状复发。
之后患者转向中医治疗,采用中医药和针灸相结合的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病情表现,中医认为患者属于“痰湿郁结,气血不畅”的证候。
治疗重点为祛痰化瘀,活化气血。
针灸治疗:采用针刺加灸的方法,选取风池、太阳穴、曲池等穴位进行针刺,配合适当的灸法进行治疗。
针灸治疗可以促进气血畅通,祛痰化瘀,缓解甲状腺肿大和疼痛症状,调整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中药治疗:患者同时口服中药调理,方剂以祛痰、化痰为主,选用黄芪、当归、白芍、赤芍、甘草、天麻、木香、郁金等药物进行调理。
中药治疗可以从内部调理,祛除体内湿气和痰浊,改善机体的代谢功能,缓解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
疗程和效果:患者在经过3个疗程的中医治疗后,甲状腺肿大和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甲状腺功能也逐渐恢复正常。
患者在治疗后的随访中症状稳定,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中医辨证施治在处理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期的临床案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针灸治疗和中药调理,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促进病情的好转和康复。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中医的独特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中医药应对有方7年前,张女士患上了“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
那时的她,周身浮肿,疲乏无力,胸闷气短,嗜卧懒动,动则气喘,声音嘶哑,畏寒肢冷;虽经服用“优甲乐”等药,病情有了明显改善,但随着药量的不断加大,又出现了心悸、失眠、头痛、心律失常、频发心绞痛、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若减少药量则“甲减”加重,求助于中医治疗。
根据上述症状,结合舌质胖大﹑盈口、隐青、舌边齿痕、苔白滑、脉沉涩等特点,中医诊为浮肿。
辨证属脾肾阳虚,湿瘀不化,气机闭阻。
施以温阳益气、化瘀利湿法治之,并渐减“优甲乐”用量至最佳疗效。
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上述的甲减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近年来,像张女士这样的甲功减退症患者有明显增多趋势。
本病是各种致病因素导致甲状腺组织破坏、萎缩或功能障碍、造成甲状腺素合成与分泌减少、基础代谢率降低而引起的全身性代谢减低综合征。
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是治疗本病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大部分患者需要终生服用。
但由于该病是全身性代谢功能减低性疾病,常伴有多系统损害,尤其是伴有心血管疾病及老年患者,对甲状腺素类药物常不能耐受。
因此,能否将激素用量减到最低,不良反应降到最小或抵消其不良反应,又能充分发挥有限药物的最大效能并保证疗效,我们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本病依其临床表现当属中医“虚劳”范畴,以脾肾阳虚为主。
病因可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久病致虚、药物影响、放射线损伤或甲状腺手术失当等引起,以致精气内夺,阳气大伤。
病初,多为脾肾气虚,继则由脾及肾引起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煦于五脏,尤其是心脾;致心阳不振,帅血无力,日久必有瘀血内阻;脾虚,则健运失职,水湿內停,并蓄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泛于肌肤,甚则阳损及阴。
其发病关键在于脾肾阳虚、命门火衰。
本着“损者益之”和“形不足者,温之以气”之要旨,针对发病机理,自拟二仙参芪汤(仙茅15g、仙灵脾20g、党參20g、黄芪50g、茯苓20g、泽泻20g、白术20g、苍术20g、生地15g、川芎15g、桂枝15g、炙甘草10g、木香10g、厚朴10g),配合少量甲状腺激素治疗本病。
意在使脾气得健,元阳得复,湿瘀得化,脉络得通,则病自愈。
方中仙茅、仙灵脾、黄芪能补肾壮阳,温煦五脏,化湿行瘀,为主药;党参、茯苓、泽泻、白术、苍术能益气健脾,升阳除湿辅君药,为臣药;桂枝、炙甘草、生地、川芎能温振心阳,祛瘀通络,且生地兼有养血滋阴,以取“阴中求阳”之意,为佐药;木香、厚朴能理气以除脾土之壅郁,为使药。
诸药伍用,温阳益气,化瘀利湿,通畅血脉以治其本,配合甲状腺激素以治其标,则标本兼治,相得益彰。
从临床治疗结果看,与纯西药组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症状改善显著且快,增高的TSH(促甲状腺激素)下降幅度增大。
表明温阳益气、健脾补肾药物有提高甲状腺激素水平的作用。
其机理可能与本方药能促进残存之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甲状腺本身结构的发育和修复、增加甲状腺对TSH的反应敏感性、调节免疫机能、提高靶细胞对甲状腺素的生物效应有关。
作者:李贵满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名医名方---肉桂鹿角胶汤治疗甲减伴甲状腺肿大刘文峰,男,生于1939年。
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擅长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病等内科疑难杂症。
据其自拟方所制“糖利平胶囊”、“降脂抗凝颗粒”、“百部止咳糖浆”、“骨质增生胶囊”等院内制剂,疗效良好。
主持的科研课题“疏肝清热活血化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荣获天津市科学技术成果奖、天津市卫生局科技三等奖。
曾参与著书2部,发表论文20余篇。
组成肉桂10g,鹿角胶15g(烊化),肉苁蓉10g,熟地15g,青皮10g,浙贝母20g,海浮石20g,海藻20g,夏枯草15g,白术15g,茯苓15g,莪术10g,红花10g。
功能温补脾肾,行气化瘀,化痰软坚,散结消瘿。
主治甲减伴甲状腺肿大,症见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身肿,舌淡暗,脉迟缓。
用法除鹿角胶烊化外,余药浸泡半小时后,水煎2次,共取汁400ml,早晚餐后各服200ml。
方解甲减伴甲状腺肿大,属中医学“瘿病”范畴。
正气不足,或甲亢过用寒凉,或用西药失治,或外邪直入少阴,致肾阳虚衰;加之忧思恼怒肝气郁结,致使气滞、血瘀、痰凝,肝气横逆挟痰瘀循经上行于喉颈部,凝结壅滞成块为瘿。
故本病病机特点是正虚邪实,虚则脾肾阳虚,实则痰血凝滞。
治当温补脾肾,尤以温补肾阳为主,行气活血、化痰软坚散结为辅。
方中肉桂、鹿角胶、肉苁蓉、熟地,壮阳温肾以生少火元阳,加用熟地者,旨在“阴中求阳”;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淡渗利湿,以复后天运化;青皮、莪术、红花、浙贝母行气血化痰瘀;海浮石、海藻、夏枯草化痰软坚、散结消瘿。
诸药合用,温肾健脾治其本,行气活血化痰软坚治其标,标本兼顾,补泻兼施,但总以温补肾阳治本为主。
甲减为典型的阳虚证,而阳气生成源于肾,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阳真火,是一身阳气之根本,人体五脏之阳皆赖肾中阳气以生发,故甲减之阳虚,其根在肾,其治也在肾,温补肾阳是治疗的关键。
加减腰背冷凉,心动过缓者,加制附片、麻黄、细辛;肢肿者,加泽兰、泽泻、防己、益母草;甲状腺肿大坚硬者,加蜈蚣、制鳖甲、穿山甲;便溏者,加炮姜、薏苡仁、扁豆。
临床运用甲减伴甲状腺肿大,用本方加减,坚持长期服用治疗,多可取得较好疗效,能逐步恢复甲状腺功能,安全有效,无任何毒副作用。
若少加优甲乐,其效更佳。
张琪教授治甲状腺功能低下有方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琪教授发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甲减)病人,一般以全身肿胀,精神萎靡,肢体酸痛,倦怠嗜睡,心悸气短,畏寒纳呆,手足厥冷,舌润,脉沉弱或沉迟为主症。
中医辨证多为脾肾阳衰,治疗一般以补肾为主,效果满意。
现代生理研究也发现,肾阳虚患者,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4、(甲状腺素)TSH(促甲状腺生成素)水平明显降低,而温肾助阳药可以促进甲状腺合成、分泌甲状腺素,稳定调节血液中的含量。
病例:李某,女,48岁,甲状腺功能亢进术后,引起甲低3年。
中西医多方治疗,效果不佳。
病人肢体浮肿,四肢厥冷,面色苍白,毛发干枯脱落,心悸气短,纳呆腹胀,尿少,每24小时400ml,舌体大,有齿痕,舌质淡紫,苔白厚,脉沉而无力。
化验,T30.69mg/ml,T4为2.47mg/ml,TSH53.8mg/ml。
中医诊断为“阴水”辨证为脾肾阳虚,水湿不化,血脉瘀阻。
处方:附子15g(先煎),茯苓、白术、泽泻、麦冬、丹参、益母草、桃仁、猪苓、红花、赤白芍各20g,红参15g、五味子15g。
服药28剂,浮肿基本消退,加五加皮、防己、防风各20g,除恶务尽,加强利水祛湿主力。
病人先后服药60余剂,诸症消除,一如常人,复查甲功也在正常范围内,遂停药。
本例病人为典型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同时伴有血脉瘀阻,故方用真武汤、附子汤为主,加丹参、赤芍、益母草等活血化瘀之品,佐以麦冬、五味子滋阴敛阴,同时防止术、附刚燥伤阴。
刚柔并用,故收效满意。
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张教授发现,中医治疗甲状腺疾病,不同于西医单纯激素治疗,比如对于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病)为自身免疫性病,临床表现往往为甲亢、甲减交替出现,中医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症状,而且能够双向调节体内激素水平,在临床上应注意体会。
张玉梅姜德友甲减病人饮食宜忌---宜温补,忌寒凉中医认为,阳气有温煦机体、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阳虚则寒。
甲减患者怕冷、喜热、乏力,多属中医的阳虚,适宜温补。
在肉类食品中,羊肉、狗肉、鹿肉、牛肉等性属温热滋补,适宜甲减患者在冬季食用。
从现代医学角度讲,蛋白质摄入不足时,甲状腺功能有低下趋势,供应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能改善甲状腺功能。
蔬菜中韭菜、山药可以温阳健脾,瓜果类中胡桃肉可以补肾温阳,甲减患者宜多食用。
但寒凉生冷之品如冷饮、苦瓜、西瓜、菊花茶等则少吃为好。
碘是制造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海产品含碘丰富。
甲减患者甲状腺激素不足,多吃海产品既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还有软坚散结作用,对抑制甲状腺肿大和结节有帮助。
因此,甲减患者宜食用海产品如海参、虾、牡蛎、海带、紫菜等。
但螃蟹性凉不宜多吃,我们平时吃螃蟹蘸姜末也是为了避免其寒性。
由于甲减患者胃肠功能减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食用海产品最好清蒸,不仅能保持味道的鲜美,还避免油腻,减轻胃肠负担。
宜低盐,忌偏咸甲减患者由于黏液性水肿常常手足肿胀、身体发胖,咸的食物会引起水、钠潴留而加重水肿。
虽说甲减患者不像肾病患者那么严格要求限制食盐的摄入,但也要少吃偏咸的食品如腌制的咸菜等。
作者:张兴家甲减中医分型与治法脾肾阳虚患者表现为:神疲乏力,嗜睡倦怠,记忆减退,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冷,畏寒肢冷,皮肤干燥脱屑,毛发干枯易落,便秘,全身浮肿,舌苔白腻,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舌淡体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细或沉迟。
[治法] 健脾温肾。
[方药] 四君子汤合右归丸:附子12克(先煎),肉桂7克,杜仲16克,山萸肉12克,菟丝子15克,鹿角胶35克,熟地25克,枸杞子12克,当归12克,党参16克,白术12克,茯苓25克,炙甘草7克。
心肾阳虚患者表现为:心悸心慌,胸闷憋痛,神倦嗜卧,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水滑,脉沉迟或结代,可见头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
[治法] 温通心阳,补肾益气。
[方药] 桂枝甘草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桂枝12克,炙甘草12克,制附片12克(先煎),肉桂4克,熟地25克,山萸肉12克,淮山药25克,茯苓25克,泽泻12克,丹皮12克。
胸痛加川芎12克,薤白12克,郁金12克,元胡12克;神倦乏力加炙黄芪35克。
阳气衰竭此型常见于黏液性水肿昏迷的患者,表现为神昏肢厥,皮温下降,声低息微,肌肉弛张无力,舌淡体胖,脉微欲绝。
[治法] 振奋阳气、救逆固脱。
[方药] 四逆汤:制附片12克(先煎),干姜12克,人参12克,炙甘草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