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的护理_PPT课件
脑梗死的护理(PPT课件)

04
脑梗死的预防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
控制慢性疾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积极治疗,控制病情。
避免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因素
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不规范用药等,尽量避免。
高危人群的干预
对高危人群进行重 点干预,定期进行 相关检查和评估。
提供专业的健康指 导和建议,提高高 危人群的自我保健 意识和能力。
康复内容
肢体功能锻炼、语言康复 训练、认知功能训练
康复流程
急性期康复、恢复期康复 、后遗症期康复
案例二:脑梗死患者的家庭护理
家庭护理目标
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活 质量
家庭护理内容
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 定时复诊
家庭护理技巧
沟通技巧、情绪疏导技巧 、安全防护技巧
案例三:脑梗死的预防措施的实施
预防目标
2023
脑梗死的护理(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脑梗死的基本信息 • 脑梗死的护理原则 •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 • 脑梗死的预防 • 案例分析与讨论
01
脑梗死的基本信息
脑梗死的定义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管堵塞,导致血流受阻,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 死或软化的疾病。
脑梗死也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
。
情感支持
鼓励患者与家人和朋友多交流, 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睡眠指导
改善睡眠环境,养成良好的睡眠习 惯,对失眠患者可适当给予药物治 疗。
家居护理
环境改善
为了方便患者的行动,室内环 境应宽敞明亮,没有障碍物。
安全设施
脑梗塞的护理ppt课件

护理评估(续)
肌力的评估
0级: 肌肉无任何收缩(完全瘫痪)。 1级: 肌肉可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不能活动节) 2级: 肌肉收缩可引起关节活动,但不能抵抗地心引力抬起 3级: 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 肢体能作抗阻力动作,但未达到正常。 5级: 正常肌力。
护理措施及依据
1.躯体活动障碍 (1)生活护理:卧位(强调急性期平卧头低位)皮
肤护理、压疮预防、个人卫生处置等 (2)安全护理: 护栏、扶手、手杖、呼叫器等,
床、地面、运动场所,衣服、鞋,运动方式、 运动时间、运动量等
病房走道扶手 床栏
护理措施及依据(续)
(3)康复护理
早期康复干预:重要性、开始时间、训练内容
偏瘫步态(右侧偏瘫)
护理评估(续)
3.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 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 ➢ 头部CT、MRI检查 ➢ SPECT检查 ➢ TCD检查
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 躯体活动障碍 与偏瘫或平衡能力降低有关 ➢ 吞咽障碍 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痹有关 ➢ 语言沟通障碍 与语言中枢功能受损有关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及依据(续)
✓ Bobath握手 ✓ 桥式运动 ✓ 关节被动运动 ✓ 起坐训练 ✓ 恢复期康复训练(转移动作、坐位、站立、步
行、平衡及ADL训练) ✓ 综合康复治疗(针灸、理疗、按摩等)
Bobath握手 手指伸展与手部背屈运动
Bobath握手 手指伸展与手部背屈运动
桥式运动(选择性伸髋)
2)鼻饲方法与注意事项:
✓ 洗手,餐具的卫生与消毒 ✓ 鼻饲前回抽胃液,证实胃管在胃内后灌食 ✓ 每次200ml左右,每天5~6次,间隔2~3h,
脑梗塞护理ppt课件

偏盲
双眼同向性偏盲,即视野的一半 缺失。
意识障碍
嗜睡、昏睡、昏迷等不同程度的 意识障碍。
眩晕、头痛、呕吐
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颅内压 增高症状。
失语
语言表达能力丧失或理解能力下 降。
02
脑梗塞的护理
急性期护理
01
02
03
04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及时 清理口腔分泌物,防止窒息。
预防跌倒
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应 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 使用扶手、防滑地砖等, 避免跌倒。
药物管理
监督患者按时服药,告知 患者药物的作用和注意事 项,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03
脑梗塞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对中老年 人,可以及时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等 脑梗塞的高危因素。
健康饮食
在脑梗塞发生后的3-6小时内,通过溶栓药 物溶解血栓,恢复脑部供血。
药物治疗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情况,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聚集、 降脂等药物,预防脑梗塞的复发。
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康复ຫໍສະໝຸດ 练,如语言、 肢体功能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 能力。
04
脑梗塞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恢复功能
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帮助 脑梗塞患者恢复失去的运 动、语言和认知功能,提 高生活质量。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 多摄入蔬菜水果,减少油腻食物的摄 入。
适量运动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 氧运动,如快走、骑车等,增强心肺 功能。
控制基础疾病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进行有 效的控制,降低脑梗塞的发生风险。
2024版脑梗死的护理常规PPT医学课件

医学课件•脑梗死概述•护理评估与计划制定•急性期护理措施实施•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护理干预•药物治疗与饮食调整指导•康复训练计划制定和执行•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目录脑梗死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发病机制主要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
临床表现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出现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
分型根据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的机制可将脑梗死分为三种主要病理生理学类型: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血流动力学机制所致的脑梗死。
临床表现及分型诊断方法与标准诊断方法诊断标准护理评估与计划制定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症状并发症风险030201患者全面评估护理问题识别急性期护理问题恢复期护理问题心理护理问题个性化护理计划制定急性期护理计划制定降颅压、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如头高卧位、吸氧、定时翻身等。
恢复期护理计划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语言及认知功能训练等,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心理护理计划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急性期护理措施实施生命体征监测与记录01020304010204保持呼吸道通畅方法教授指导患者正确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不能有效排痰的患者,给予吸痰护理。
脑梗塞病人护理ppt课件

3、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容易拿取的地方。
4、对意识障碍的病人加床栏,防止病人坠床,走 廊加扶手,周围环境中设有障碍物,以防跌倒。
5、经常巡视病人,必要时给予关心和帮助
六、有便秘的可能 与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有关
1、无禁忌症者可给含纤维素的饮食,多吃水果增 加水分摄入。 2、腹部按摩每日2次,床上被动活动每2小时1次, 锻炼腹肌及盆底肌肉。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
1 生活自理缺陷; 2 清理呼吸道无效 3 营养失调 4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风险
5 有受伤的风险
6 有便秘的可能 7 知识缺乏
脑梗塞的护理诊断与措施
一、生活自理缺陷
1、协助病人完成自理活动,鼓励病人寻求帮助。
2、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易拿取的地方, 以方便病人随时取用。
二、心理指导
患者常因语言障碍、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生 活不能自理而抑郁、烦恼,境, 使其尽快适应。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本病的病因、 临床表现、治疗护理措施、预后等情况。使其消 除紧张恐惧心理,鼓足勇气积极配合治疗。
三、生活指导
1、 加强皮肤护理脑梗塞患者常有轻重不等的肢体 瘫痪而长期卧床,加强皮肤护理尤为重要。患者应 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有意识障碍、烦躁 不安者应加床档,必要时可用约束带加以保护。每 2h定时翻身一次,并对受压部位做轻度按摩,涂抹 爽身粉。床褥要保持平整、干燥、无渣屑。搬动病 人时,应将病人抬离床面,不可拖拉,以免擦破皮 肤。
脑梗塞病人的护理
LOREM IPSUM DOLOR
脑梗塞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 ,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 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 ,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 管病。
脑梗塞护理常规PPT课件

脑梗塞的病因
心脏病
心房颤动、心肌梗死等心脏疾 病可能导致脑栓塞。
糖尿病
糖尿病可引起微血管病变,增 加脑梗塞的风险。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和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形成,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脑血管痉挛 或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异常
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血脂 异常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 成。
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发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 案,满足患者的特殊 需求。
结合心理护理,关注 患者的心理健康,提 高生活质量。
引入基因检测技术, 预测患者的疾病风险, 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 施。
社区护理与家庭护理的结合
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 为患者提供便利的护理服务。
培训社区护士和家庭护理员,提 高基层护理服务质量。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 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对患者的康复进展进行评估,及时调 整康复计划。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饮食习惯,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控制患者盐、糖、脂肪的摄入量,以降低高血压、糖尿 病等并发症的风险。
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支持和疏导。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脑梗塞的相 关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
和理解。
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树 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协助患者调整情绪,减轻焦虑 和抑郁情绪。
康复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计划,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 康复等。
鼓励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 练,如穿衣、进食、洗漱等。
等,帮助患者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案例三:心理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
《脑梗塞护理》ppt课件

急救措施
康复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康复计划,进行针 对性的康复护理,包括肢体功能训练 、语言康复等。
了解并掌握脑梗塞的急救措施,如及 时拨打急救电话、正确搬运患者等。
健康生活,幸福无忧
饮食调理
合理安排饮食,保持营养均衡,避免高脂肪、高 热量、高盐的食品。
运动锻炼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身 体素质和免疫力。
心理健康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可采取 放松疗法、音乐疗法等缓解压力。
06
脑梗塞的案例分享
案例一:及时救治,重获新生
总结词
及时诊断、积极治疗,脑梗塞是可以治愈的。
详细描述
50岁的张先生突然出现语言不清、右侧肢体麻木的症状,及时就医,被诊断为 脑梗塞。经过医生的积极治疗和康复训练,他逐渐恢复了健康,重获新生。
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脑梗塞可分为 多种类型,如血栓性脑梗塞、栓塞性 脑梗塞等。
脑梗塞的病因
主要病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家族遗 传等因素。
高血压是脑梗塞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损伤,增加血栓 形成的风险。
糖尿病也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糖尿病会导致血管病变和血液黏稠度增加 。
定期检测血糖,遵循医 生建议进行血糖控制。
积极治疗心脏疾病,控 制病情发展。
定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早期发现疾病
定期健康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 潜在的健康问题。
预防并发症
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 预防脑梗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以调整 治疗方案,更好地控制病情。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 理潜在的健康问题,提高生活
脑梗死护理(讲课)PPT课件

脑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如CT、MRI 等。同时需要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血糖、血脂、血压等 ,以明确病因。
02 脑梗死患者的日常护理
心理护理
总结词
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详细描述
脑梗死患者常常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如担心疾病复发、生活不能自理等,因 此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 信心。
03 脑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
急救流程
01
02
03
04
评估病情
迅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肢 体活动和语言表达,判断是否
为脑梗死。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必要时 进行吸氧。
建立静脉通道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及时 给药。
转运患者
在确保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 ,及时将患者转运至医院进行
进一步治疗。
急救措施
护理科研与成果
基础研究
成果转化
开展脑梗死护理的基础研究,深入了 解疾病机制和护理方法。
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将研究成果应 用于实际护理工作中。
应用研究
针对实际护理问题,开展应用研究, 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生活护理
总结词
关注患者生活起居,提供生活照顾和指导
详细描述
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起居需要特别关注,如饮食、卫生、休息等方面,家属和护理 人员应提供生活照顾和指导,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
总结词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康复计划,促进患 者功能恢复
详细描述
脑梗死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促 进功能恢复。家属和护理人员应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并协 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锻 炼、语言训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诊断及措施
1.躯体移动障碍 1)心理护理 提供有关疾病的治疗及预后的可靠消息,关心尊重病人,正确
对待疾病,克服急躁心理和悲观情绪,增强病人自我照顾能力与信心。 2)生活护理 指导和协助病人洗漱,进食,入厕穿脱衣服及搞好个人卫生;
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干燥;帮助定时翻身,拍背,饭后漱口,保持皮肤 清洁卫生;指导病人学会配合和使用便器,保持大小便通畅和会阴清洁。 3)康复护理 与病人及家属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告知病人床上椅上的正确 体位摆放及正常运动模式的重要性,指导病人早期进行肢体被动和主动运 动的方法。鼓励病人每天数次的十指交叉握手的自我辅助运动及桥式运动 训练,并辅以理疗,按摩,灸促进肢体功能早日恢复。 4)安全护理 避免发生跌倒坠床及压疮 5)用药护理 遵医嘱正确用药,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其它护理诊断
1.焦虑 与偏瘫,失语,担心预后费用等有关 2.有肢体废用综合症的危险 与偏瘫有关
健康教育
1、饮食指导
(1)给患者宣教合理膳食的重要性。采取低脂、低盐、低胆固醇、丰富维生素 的饮食。少食动物脂肪、甜食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多食清淡食物,新鲜蔬菜、 水果、豆制品、鱼虾类。 (2)鼓励患者多饮水,适当喝茶。注意早晨起床后先喝一杯水后再活动, 以减少血液粘稠度,有利于血液循环。( 3)指导患者饮食应有规律,勿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告之患者应戒烟酒,以免引起血管改变, 而致血压升高,不利疾病康复。
脑梗塞的定义 脑梗塞的临床表现
脑梗塞的治疗 脑梗塞的护理 脑梗塞的健康教育
脑梗塞(脑梗,脑梗死,称缺血性脑卒中)
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缺血而发生坏死的脑软化,脑梗是脑动脉阻塞后出现 相应部位脑组织的破坏,可伴发出血。 在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
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脑梗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 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 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 失的症候
临床表现
脑梗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 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 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 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 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 出现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 少见。
2.吞咽障碍的护理
1)评估吞咽障碍的程度 饮水实验 2)饮食指导 鼓励病人进食,少量多餐,吃饭或饮水时抬高床头,尽量端 坐,头稍前倾,选择软饭,半流质或糊状食物,避免粗糙干硬等刺激性食 物;给病人提供充足的进餐时间,每次进食要少,让病人充分咀嚼,如有 食物滞留口内,鼓励病人用舌的运动将食物后送后以利吞咽。 3)防止窒息 保持进餐环境安静,舒适,减少进餐时环境中分散注意力的 干扰因素避免呛咳误吸。 4)鼻饲饮食的护理 鼻饲液及温开水的温度为38 -40℃,可将液体滴于 前臂内侧敏感皮肤处,感觉不烫即可。鼻饲量不宜过大,每次200-300ml为 宜;鼻饲液不要太粘稠,否则容易堵塞管腔;速度不宜过快,每次应不少于 20分钟,过快易导致腹泻。鼻饲前应将床头摇高30-45度以免呛咳,鼻饲时 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呛咳或其他不适,每次鼻饲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小时。 注入药物时,应先将药片研碎,溶解后再灌入,给药后及时冲管,以免影 响药物疗效或堵塞管腔。
5、康复训练指导:让患肢得到运动,利于功能的恢复 。
谢谢!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多见于50—60岁以上的动脉硬化者, 且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年轻发病者以各种原因的动脉炎为 多见。多数病人在安静休息时发病,不少病人在睡眠中发生,次晨被发 现不能说话,一侧肢体瘫痪。
恢复期治疗
恢复期是指病人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不再加重。并发症控制, 生命体征稳定。恢复期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脑卒中康复训练时间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小时 ,即可进行肢体按摩和被动活动。因为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代偿 和重组能力,脑血管病在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能够刺激部分脑细胞产生 功能代偿,使神经系统尽快建立新的联系,促进肢体功能早日恢复,在发 病早期,肢体功能有着自然恢复的趋势,是肢体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随 着病程的延长,神经功能因缺少适当的刺激而逐渐衰退,给康复带来一定 困难。
2、安全指导:环境舒适安全,室内无危险物品,物品放置以方便患者行动为 宜.避免发生跌倒。
3、生活护理指导:对长期卧床患者,要定时翻身、按摩,进行肢体功能活动, 减少挛缩等残疾。进行日常生活和个人卫生料理。如:洗脸、刷牙、更衣、沐 浴进餐、理发、剃须、修指甲等。
4、心理护理指导:重视心理疏导方面的支持,解除患者的顾虑,稳定患者的情绪, 有利于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