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血栓PPT课件
合集下载
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ppt课件

25
静脉血栓检查
5 血浆D-二聚体测定 对于静脉血栓患者诊断及鉴别 诊断意义不大; 可用于术前静脉血栓患者高危 病人筛查。
26
综合以上血栓部位的触痛条,有明 显条索状,压痛,肿胀,相应的易感因 素,影像及理化检查可以明诊断。有时 急性发病的髂、股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 症状和体征均较突出,不难做出诊断。 其他部位有隐性静脉血栓形成则诊断较 为困难,常在继发肺栓塞之后才怀疑到 静脉血栓形成的存在。患者局部皮肤温 度升高,大腿内侧沿静脉走行方向的压 痛,血压计袖带缚于大腿,加压至60~ 150mmHg时出现患肢疼痛有助于诊断。
27
静脉血栓治疗及预防
物理疗法: 热敷、超声波和紫外线等方法, 对于发生在下肢的可以用足底静脉 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梯度压力 弹力袜。
28
静脉血栓治疗及预防
药物疗法:
1、普通肝素 2、低分子肝素 3、Xa因子抑制剂 —间接Xa因子抑制剂 —直接Xa因子抑制剂 4、维生素K拮抗剂 5、葡聚糖 6、抗血小板抑制剂
31
静脉血栓治疗及预防
药物疗法: 3、Xa因子抑制剂: 可以分为直接Xa因子抑 制剂如磺达肝癸钠和间接Xa因子抑 制剂如利伐沙班。
32
静脉血栓治疗及预防
药物疗法: 4、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 该药物价格低廉,可以 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长期预防。 用时需要密切观察凝血功能,容易 有出血并发症。
1.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术前鼓励下肢锻炼; 2.对于血管疾病患者术前常规检查下肢血管彩超; 3.临近四肢及盆腔静脉周围的操作应轻巧,避免内 膜损伤; 4.抬高患肢,术后充分引流,减少局部压迫; 5.避免术后小腿下垫枕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 6.鼓励术后早期踝关节屈伸活动、下肢肌肉等长收 缩,深呼吸,咳嗽动作; 7.尽早下床活动,必要时穿医用弹力袜; 8.对年老或心脏病患者术后更应重视,术后复查下 肢血管彩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门静脉血栓形成汇报ppt课件

分型
根据血栓形成的部位和范围,PVT可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 局限型PVT指血栓局限于门静脉主干或其某一分支内,而弥 漫型PVT则指血栓广泛分布于门静脉系统多个分支内。
03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与方法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 胀、恶心、呕吐、血便
等症状。
体征检查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部 压痛、反跳痛等体征。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建议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 方案,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低脂、低糖、高纤维饮食,避免过度饮 酒和暴饮暴食,以减轻肝脏负担。
饮食禁忌
避免食用过硬、过热、刺激性食物,以防消化道 出血。
家庭护理指导及随访计划
家庭护理指导
教育患者及家属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如测量体温、脉搏、呼吸 等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1 2 3
发病机制研究
尽管对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有了一定了解 ,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揭示其本质和寻找 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新型治疗技术研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探索新的治疗技术,如基 因治疗、细胞治疗等,为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提 供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
临床试验和转化医学研究
加强临床试验和转化医学研究,将基础研究成果 转化为临床应用,提高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治 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提高,其检出率有所上升。
发病年龄与性别
PVT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成年人 多见,且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危险因素
肝硬化、门脉高压、腹部手术、创 伤、炎症、肿瘤等疾病以及遗传性 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等是PVT的 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分型
根据血栓形成的部位和范围,PVT可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 局限型PVT指血栓局限于门静脉主干或其某一分支内,而弥 漫型PVT则指血栓广泛分布于门静脉系统多个分支内。
03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与方法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 胀、恶心、呕吐、血便
等症状。
体征检查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部 压痛、反跳痛等体征。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建议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 方案,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低脂、低糖、高纤维饮食,避免过度饮 酒和暴饮暴食,以减轻肝脏负担。
饮食禁忌
避免食用过硬、过热、刺激性食物,以防消化道 出血。
家庭护理指导及随访计划
家庭护理指导
教育患者及家属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如测量体温、脉搏、呼吸 等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1 2 3
发病机制研究
尽管对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有了一定了解 ,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揭示其本质和寻找 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新型治疗技术研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探索新的治疗技术,如基 因治疗、细胞治疗等,为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提 供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
临床试验和转化医学研究
加强临床试验和转化医学研究,将基础研究成果 转化为临床应用,提高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治 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提高,其检出率有所上升。
发病年龄与性别
PVT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成年人 多见,且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危险因素
肝硬化、门脉高压、腹部手术、创 伤、炎症、肿瘤等疾病以及遗传性 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等是PVT的 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分型
门静脉血栓的诊治PPT课件

对于有高危血栓形成风险的手术,如 脾切除、腹腔手术等,可采取预防性 抗凝措施,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病因治疗
针对可能导致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疾病, 如肝炎、肝硬化等,进行积极治疗, 以消除血栓形成的潜在风险。
生活方式调整
健康饮食
保持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饮食 习惯,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 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
门静脉血栓的诊治
目录
• 门静脉血栓的概述 • 门静脉血栓的治疗 • 门静脉血栓的预防 • 门静脉血栓的案例分析 • 门静脉血栓的最新研究进展
01
门静脉血栓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门静脉血栓是指门静脉主干及其 分支的血栓形成,导致门静脉血 流受阻。
分类
根据血栓形成的部位和范围,可 分为门静脉主干血栓、门静脉分 支血栓和混合型血栓。
05
门静脉血栓的最新研究 进展
研究动态
门静脉血栓形成机制研究
深入探讨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分子机制和遗传因素,为预防和治疗 提供理论依据。
门静脉血栓与疾病关系研究
研究门静脉血栓与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之间的关联,揭示其 相互影响。
门静脉血栓诊断技术研究
开发新型无创、无痛、快速的诊断技术,提高门静脉血栓的早期诊 断率。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门静脉血栓的病因较为复杂,常见的 原因包括肝硬化、肝炎、肿瘤、腹腔 感染、手术创伤等。
发病机制
门静脉血栓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 如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内皮损伤、 血液高凝状态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门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腹胀、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严重时可出现腹水、黄疸等。
治疗
给予患者抗凝、溶栓等药 物治疗,同时进行生活方 式的调整和病因治疗。
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进展PPT课件

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进展
沈丘县中医院 郑洪喜
.
1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门静脉血栓(portalveinthrombosis,PVT ) 病因包括炎症性、 • 肿瘤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外伤性及原因不明等。多数患者 • 自发的发生,以前被称为特发性PVT形成,然而新近发现不 • 同的凝血酶原遗传学突变和隐性的骨髓增生紊乱在特发性 • PVT的流行中占20% [1] 。LeidenV 因子突变、G20210A因子Ⅱ • 基因突变和C677TNTHFR基因突变是目前发现的血栓前体基 • 因突变的例子,这些因子在PVT形成的患者中是普遍增加 • 的[123] 。随着更多的遗传性高凝状态被提前发现,将来特发性 • PVT形成可能是罕见的。此外,危险因素的并存,在更多血栓 • 形成性疾病的患者中被发现是增加的[4]
• 栓中,远端肠系膜上静脉作为流入道,通过利 用供体髂静脉进
• 行了搭桥术;对Ⅳ级血栓尝试利用其他的内 脏静脉进行吻合。
• 结果使患者预后有了一定的好转。
.
7
• 2.3 介入治疗 • 2.3 .1 经皮经股动脉介入溶栓 王晓天等[13] 报道病史在 • 10d 以内的4 例行门静脉介入溶栓术,方法是用Seldinger技 • 术,经皮经股动脉插管至肠系膜上动脉,先进行造影了解PVT • 阻塞情况后置管。每天30~40 万U 尿激酶微量泵持续注入, • 持续使用1 周,改为外周静脉使用再持续1 周后,口服抗凝药 • 物3~6 个月,效果良好,2 例血栓基本消失,另2 例虽血栓部 • 分消除,但也起到了降低门静脉压力、增加入肝血流的作用, • 且不会出现肝昏迷。
.
5
• 2.2 外科手术治疗 薛涣洲等[10] 报道,肝硬化门静脉高 压
沈丘县中医院 郑洪喜
.
1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门静脉血栓(portalveinthrombosis,PVT ) 病因包括炎症性、 • 肿瘤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外伤性及原因不明等。多数患者 • 自发的发生,以前被称为特发性PVT形成,然而新近发现不 • 同的凝血酶原遗传学突变和隐性的骨髓增生紊乱在特发性 • PVT的流行中占20% [1] 。LeidenV 因子突变、G20210A因子Ⅱ • 基因突变和C677TNTHFR基因突变是目前发现的血栓前体基 • 因突变的例子,这些因子在PVT形成的患者中是普遍增加 • 的[123] 。随着更多的遗传性高凝状态被提前发现,将来特发性 • PVT形成可能是罕见的。此外,危险因素的并存,在更多血栓 • 形成性疾病的患者中被发现是增加的[4]
• 栓中,远端肠系膜上静脉作为流入道,通过利 用供体髂静脉进
• 行了搭桥术;对Ⅳ级血栓尝试利用其他的内 脏静脉进行吻合。
• 结果使患者预后有了一定的好转。
.
7
• 2.3 介入治疗 • 2.3 .1 经皮经股动脉介入溶栓 王晓天等[13] 报道病史在 • 10d 以内的4 例行门静脉介入溶栓术,方法是用Seldinger技 • 术,经皮经股动脉插管至肠系膜上动脉,先进行造影了解PVT • 阻塞情况后置管。每天30~40 万U 尿激酶微量泵持续注入, • 持续使用1 周,改为外周静脉使用再持续1 周后,口服抗凝药 • 物3~6 个月,效果良好,2 例血栓基本消失,另2 例虽血栓部 • 分消除,但也起到了降低门静脉压力、增加入肝血流的作用, • 且不会出现肝昏迷。
.
5
• 2.2 外科手术治疗 薛涣洲等[10] 报道,肝硬化门静脉高 压
内科学_各论_疾病:门静脉血栓形成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门静脉血栓形成>>>
症状及病史:
量抑血细胞使血细胞破坏增多,出现脾功 能亢进,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血 小板计数减少。此时部分患者发生鼻出血, 但很少发生紫癜。
若门静脉血栓累及门静脉主干和脾静 脉,则因门静脉的血流经腰静脉及腹膜后 静脉的侧支循环进入体静脉,很少或没有 门-奇静脉间的侧支循环,故无食管静脉 曲张和出
内科学疾病部分:门静脉血栓形成>>>
病因:
用的结果。 1.门静脉高压症 多因各种病因的肝
硬化及充血性脾大所致。主要是由于门静 脉压力升高,造成门静脉及其属支的向肝 性血流的减少和血流速度的减慢造成涡流 而致血小板堆积形成血栓。
2.腹腔感染 为肠道感染性病灶的细 菌进入门静脉系统所引起,如新生儿脐炎、 脐静脉脓毒血症,成人
内科学各论疾病部分 门静脉血栓形成 内容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门静脉血栓形成>>>
别名: 门静脉血栓症。
内科学疾病部分:门静脉血栓形成>>>
身体部位: 腹部。
内科学疾病部分:门静脉血栓形成>>>
科室: 肝病 肝胆外科。
内科学疾病部分:门静脉血栓形成>>>
简介: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thrombosis, PT)可发生于门静脉的任何一段,是指在 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 脉或脾静脉的血栓形成。门静脉血栓可造 成门静脉阻塞,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肠 管淤血,是导致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主 要疾病。临床较为少见。 近年来随着彩 色多普勒的
内科学疾病部分:门静脉血栓形成>>>
简介:
多继发于慢性肝病及肿瘤疾患,肝外门静 脉阻塞多继发于肝内型的门静脉高压症。 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其轻重决定于血栓 形成的部位、急缓、范围和栓塞的程度, 单纯的肝外门静脉阻塞最突出的症状为食 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因本病无特征性表 现,临床上很容易误诊。
门静脉血栓PPT课件

4
病因及发病机制
1.肝硬化门脉高压; 2.腹腔内感染、腹部手术与创伤; 3.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疾病; 4.凝血功能障碍性; 5.先天性静脉畸形; 6.肝内或肝周围肿瘤及原因不明等。 总之,门静脉血栓的发生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 关:内皮细胞损伤、血流缓慢、血液的高凝状态。
5
超声影像特点
1. 门静脉内径增宽; 2.急性血栓为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管腔内部 透声不良,可见云雾状“自发显影”。慢性血栓为 中等强度回声,形态较规则。
门静脉血栓的超声表现
1
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 PVT)
临门 床静 表脉 现血 栓 发 生 率 及
及门 发静 病脉 机血 制栓 的 病 因
特门 点静 脉 血 栓 的 超 声
别门 诊静 断脉 血 栓 的 鉴
2
1.门静脉血栓(PVT):又称门静脉系统血栓,是指门静脉的 肝外部分形成的血凝块,可扩散至门静脉分支,即脾静脉和/ 或肠系膜静脉。 在西方国家,门静脉血栓占门静脉高压的5—10%,在发展 中国家,门静脉高压中门静脉血栓占40%。肝硬化血栓占门 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0.6~64.1%。 2.临床表现;患者急性期可以表现为有剧烈腹痛、腹胀和呕吐、 腹泻、血便、腹痛、腹胀、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和叩击痛等 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的表现。慢性期可表现为腹水、脾功 能亢进。
17
18
总结
门静脉内异常回声主要为两种:癌栓与血栓。它们最有意义 的鉴别点就在于有无动脉血流灌注:前者癌栓成分由癌组织 构成,供血可为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多以肝动脉为主; 后者门静脉血栓的成分为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纤维素 等,属于没有活性的物质,不存在血液供应。
表现:可以同时观察门静脉和肝脏的病变,小的 血栓在CT上表现为充盈缺损,当门静脉完全阻塞时 在增强CT上表现为“双轨征”。
病因及发病机制
1.肝硬化门脉高压; 2.腹腔内感染、腹部手术与创伤; 3.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疾病; 4.凝血功能障碍性; 5.先天性静脉畸形; 6.肝内或肝周围肿瘤及原因不明等。 总之,门静脉血栓的发生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 关:内皮细胞损伤、血流缓慢、血液的高凝状态。
5
超声影像特点
1. 门静脉内径增宽; 2.急性血栓为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管腔内部 透声不良,可见云雾状“自发显影”。慢性血栓为 中等强度回声,形态较规则。
门静脉血栓的超声表现
1
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 PVT)
临门 床静 表脉 现血 栓 发 生 率 及
及门 发静 病脉 机血 制栓 的 病 因
特门 点静 脉 血 栓 的 超 声
别门 诊静 断脉 血 栓 的 鉴
2
1.门静脉血栓(PVT):又称门静脉系统血栓,是指门静脉的 肝外部分形成的血凝块,可扩散至门静脉分支,即脾静脉和/ 或肠系膜静脉。 在西方国家,门静脉血栓占门静脉高压的5—10%,在发展 中国家,门静脉高压中门静脉血栓占40%。肝硬化血栓占门 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0.6~64.1%。 2.临床表现;患者急性期可以表现为有剧烈腹痛、腹胀和呕吐、 腹泻、血便、腹痛、腹胀、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和叩击痛等 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的表现。慢性期可表现为腹水、脾功 能亢进。
17
18
总结
门静脉内异常回声主要为两种:癌栓与血栓。它们最有意义 的鉴别点就在于有无动脉血流灌注:前者癌栓成分由癌组织 构成,供血可为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多以肝动脉为主; 后者门静脉血栓的成分为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纤维素 等,属于没有活性的物质,不存在血液供应。
表现:可以同时观察门静脉和肝脏的病变,小的 血栓在CT上表现为充盈缺损,当门静脉完全阻塞时 在增强CT上表现为“双轨征”。
2024年度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护理ppt课件

20
定期随访与评估
2024/3/24
随访时间
01
建议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一般每3-6个月随访一次,以及时了
解病情变化和评估治疗效果。
检查项目
02
随访时应进行必要的检查,如下肢静脉超声、D-二聚体等,以
监测血栓形成和评估血管通畅况。
评估病情
03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
诊断困难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症状多样且不典型,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延 误治疗时机。
治疗手段有限
目前针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手段相对有限,且效果因人而异 ,亟待研发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24
未来发展趋势
精准医疗
随着基因测序和生物标志物等技术的发展,未来有望实现静脉血栓 栓塞症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新型药物研发
针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机制,研发新型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和 患者生活质量。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 情绪问题,采取合适的心理疏导方 法,如鼓励患者表达情感、提供情 感支持等。
心理干预
对于情绪问题严重的患者,可考虑 采用专业的心理干预措施,如认知 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
17
提高患者依从性
1
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通过详细解释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1
生活质量改善建议
健康饮食
戒烟限酒
建议患者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健康 饮食习惯,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等富含 维生素的食物。
吸烟和饮酒均可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患 者应积极戒烟限酒,改善生活方式。
心理调适
社会支持
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 等心理问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及 时进行心理调适和干预。
门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与治疗PPT

发病机制:血栓形成过程包括凝血酶原激活、纤维蛋白原形成、血小板聚集等
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肥胖、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
病理生理:血栓形成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引起门静脉高压、脾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并发症
腹痛:腹部疼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肝功能异常:肝功能检查异常,如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
预防措施:对于门静脉血栓形成,需要及时进行抗凝、保肝、降酶等治疗,预防肝衰竭和肝性脑病的发生
肝性脑病:使用乳果糖、利福昔明等药物进行治疗
肝肺综合征:使用吸氧、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肝肾综合征:使用白蛋白、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肝肾综合征:使用白蛋白、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肝性脑病:使用乳果糖、利福昔明等药物进行治疗
血管造影:可显示门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流情况
实验室检查:可检测血液中凝血因子、抗凝血酶等指标,辅助诊断门静脉血栓形成
PART FOUR
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和复发
血管扩张药物:如硝酸甘油、硝苯地平等,用于改善门静脉血流,减轻门静脉高压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和复发
预防措施:对于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定期进行腹部B超检查,及时发现肠梗阻和肠坏死,及时进行治疗。
肝衰竭:门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表现为黄疸、腹水、肝性脑病等症状
肝性脑病:门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导致肝性脑病,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昏迷等症状
处理方法:对于肝衰竭和肝性脑病,需要及时进行抗凝、保肝、降酶等治疗,必要时进行肝移植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观察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
血常规检查:观察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等指标
凝血功能检查: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
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肥胖、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
病理生理:血栓形成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引起门静脉高压、脾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并发症
腹痛:腹部疼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肝功能异常:肝功能检查异常,如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
预防措施:对于门静脉血栓形成,需要及时进行抗凝、保肝、降酶等治疗,预防肝衰竭和肝性脑病的发生
肝性脑病:使用乳果糖、利福昔明等药物进行治疗
肝肺综合征:使用吸氧、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肝肾综合征:使用白蛋白、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肝肾综合征:使用白蛋白、利尿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肝性脑病:使用乳果糖、利福昔明等药物进行治疗
血管造影:可显示门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流情况
实验室检查:可检测血液中凝血因子、抗凝血酶等指标,辅助诊断门静脉血栓形成
PART FOUR
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和复发
血管扩张药物:如硝酸甘油、硝苯地平等,用于改善门静脉血流,减轻门静脉高压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和复发
预防措施:对于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定期进行腹部B超检查,及时发现肠梗阻和肠坏死,及时进行治疗。
肝衰竭:门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表现为黄疸、腹水、肝性脑病等症状
肝性脑病:门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导致肝性脑病,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昏迷等症状
处理方法:对于肝衰竭和肝性脑病,需要及时进行抗凝、保肝、降酶等治疗,必要时进行肝移植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观察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
血常规检查:观察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等指标
凝血功能检查: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分型
Webster等将门静脉血栓分为4种类型: Ⅰ型是指PVT局限于门静脉主干,而未达脾静脉或肠系 膜上静脉; Ⅱ型为PVT扩展入肠系膜上静脉,但血流通畅; Ⅲ型为脾静脉PVT形成,但有大侧枝形成; Ⅳ型是脾静脉PVT形成而无大侧枝循环形成。 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可造成门静脉阻塞,引起门 静脉压力增高,肠管淤血,是导致门脉高压的一个重 要原因。门静脉高压导致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而门 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又进一步加重门静脉高压的程度, 形成恶性循环。
4
病因及发病机制
1.肝硬化门脉高压; 2.腹腔内感染、腹部手术与创伤; 3.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疾病; 4.凝血功能障碍性; 5.先天性静脉畸形; 6.肝内或肝周围肿瘤及原因不明等。 总之,门静脉血栓的发生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 关:内皮细胞损伤、血流缓慢、血液的高凝状态。
5
超声影像特点
1. 门静脉内径增宽; 2.急性血栓为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管腔内部 透声不良,可见云雾状“自发显影”。慢性血栓为 中等强度回声,形态较规则。
13
其他影像学检查的特点
CT表现:可以同时观察门静脉和肝脏的病变,小的 血栓在CT上表现为充盈缺损,当门静脉完全阻塞时 在增强CT上表
门静脉血栓的鉴别诊断
门静脉癌栓(90%): 1.门静脉内呈现单个或多个结节状回声或充填成絮状状回声, 回声可为低回声、等回声、强回声或混合回声。 2.门脉内径增宽。 3.彩色多普勒显示结节型门静脉内血流信号呈充盈缺损,流 速加快;若结节较大阻塞门脉者则无血流信号。充满型者血 流信号呈不规则细线状或星点状,甚至无血流信号。大部分 癌栓患者肝动脉血流易显示,内径增宽,流速加快,呈花色 血流。 4.超声造影:一般动脉期呈整体性的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 期呈低增强,即“快进快出”。
6
7
8
9
10
多普勒超声的特点
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充盈缺损,血栓内部未 探及血流信号,血栓范围较大者通过阻塞段血流速 度增快呈明亮的花色血流信号; 2.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栓较小或层状附壁血栓频 谱形态正常呈连续静脉频谱,血栓范围较大者血流 速度明显增快。
11
12
超声造影的特点
门静脉血栓示:异常回声整个造影过程均未见增强。
门静脉血栓的超声表现
1
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 PVT)
临门 床静 表脉 现血 栓 发 生 率 及
及门 发静 病脉 机血 制栓 的 病 因
特门 点静 脉 血 栓 的 超 声
别门 诊静 断脉 血 栓 的 鉴
2
1.门静脉血栓(PVT):又称门静脉系统血栓,是指门静脉的 肝外部分形成的血凝块,可扩散至门静脉分支,即脾静脉和/ 或肠系膜静脉。 在西方国家,门静脉血栓占门静脉高压的5—10%,在发展 中国家,门静脉高压中门静脉血栓占40%。肝硬化血栓占门 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0.6~64.1%。 2.临床表现;患者急性期可以表现为有剧烈腹痛、腹胀和呕吐、 腹泻、血便、腹痛、腹胀、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和叩击痛等 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的表现。慢性期可表现为腹水、脾功 能亢进。
17
18
总结
门静脉内异常回声主要为两种:癌栓与血栓。它们最有意义 的鉴别点就在于有无动脉血流灌注:前者癌栓成分由癌组织 构成,供血可为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多以肝动脉为主; 后者门静脉血栓的成分为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纤维素 等,属于没有活性的物质,不存在血液供应。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