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焊管焊接挤压辊的调整

合集下载

冷弯型钢高频直缝焊管机组的调整及常见生产故障的分析

冷弯型钢高频直缝焊管机组的调整及常见生产故障的分析

曲以及 轴承磨 损后所 产生 的晃量 、孔型磨 大 后 不能有效控 制管坯 时都可 以引起管坯 的摆 缝 。所 以摆缝 是多种 原因造成一 个结果 的典 例 , 处理起来 比较 棘手 。 ( 6 ) 挤压辊 裂边 在高温作 业下 , 挤压辊
m m。以上这些可以通过 调整 导向辊 的压下量 获取 。另 外导 向辊整体 位置适 当提 高后可 以 使管坯边 缘得 到充分 的拉伸效 果 , 特 别是对 薄壁管生产有一定 的好 处 , 减少 了边缘皱折 稳定了电流 的流通 。
工 业 技 术
冷弯型钢高频直缝焊管机组的调整及常见生产故障的分析
高明
济钢 集团有限公司 冷弯型钢 公司 山东 济南 2 5 0 1 0 1
摘要 :叙述 了高频焊管生产 中的一些常见故障 , 并对故 障原 因进行 了简要分析 , 提 出了解决 问题 的具体方 法,使 焊管机 组的作 业人 员对高频焊机本 身 出现 的一些故障处 理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高频焊管 调整 生产 故障 分析 方法 高频焊 机 的故 障相对 而言 是 比较 多的 , 而且故 障发 生原 因也 比较复杂 , 往 往是一 个 结果 由多种 原因 引起 , 或者一 个原 因又可 造 成 几个 结果 。有 些故障 处理起来 又很棘手 。 下 面我们将最常见 的故障进行简要叙述 。
f l 1 杂质 特别是热轧钢带的边部含杂质
较多 , 在 焊接 时容 易形 成过 多 的氧 化物 , 焊 缝 就有 可能 出现 砂眼 。一般情况 这种现象 是 很 少发 生的 , 经过 纵剪 的原料 这种现 象就 更 少见了 。 ( 2 1 轴承 损坏 这 也是造成砂 眼管 的一个 重况而定。程度 以及原料 的状况 , 特别 是热 轧 钢 带 的质 量状 要原 因之~ , 在 前面开 缝管一 节 中我们 已经做 了阐述 。 ( 3 ) 电流大 电流输 出太大时, 焊缝 就容易 产 生过烧 。在 发生过烧时, 我们 可 以在挤压辊 的管坯边 缘损伤 也会造成 砂眼 管的产生 。这 种 砂眼管 的严重程 度是和 管坯边 缘压点位 置 看 到 一 种 像 电弧 焊 时 所特 有 的 一种 蓝 色 弧 光 . 并 伴有间断 性的 “ 吱吱 ”声 , 同时 阵发 地 喷射 出较 大较 多的颗粒 火花 , 大量 的金 属 变 为液态 滓被挤 出而形成 砂眼 。这时管子 的 内焊筋 成为无 规则 的瘤状 体 , 外毛刺 刨削 时 有 时会 成为堆积状 , 不能成条或打卷 。当出现 这 种情 况 时 , 就要 马上加 快车 速 , 如 果还不 能解决 时就要 减少磁 棒 的数量 , 或者 降低 电 流 的输 出功率 。 f 4 ) 挤压 力不足 挤压 力不足 时也会 出现 砂 眼管 , 一般 这种砂 眼管 不容 易看 出 , 有 时 在 焊缝 处可 见一条 黑线 , 在毛刺 刨 削时 , 可 见 毛刺 出现 了开岔现象 , 只有 管子在冷 弯或 压扁试验 时才 出现裂 口。 ( 5 ) 摆缝 因摆缝造 成砂眼管 是最常见 的 种 , 往往 管缝在 运行过 程 中不是平 稳地在 两 个挤压 辊 的中间行走 , 而是忽 左忽右 地来 回摆动 , 有时摆动幅度大到 l 0 n l m左右 。当 管缝 转入孔 型 内而不在 两辊 的挤压 点 时 , 就 得 不到很 好 的挤压效 果 , 极有可 能造成 砂眼

高频直缝焊管机组的调整及常见生产故障分析

高频直缝焊管机组的调整及常见生产故障分析

高频直缝焊管机组的调整及常见生产故障分析(三)高频直缝焊管机组的调整及常见生产故障分析(三)4定径机常见故障相比之下,定径机的故障率最低,而且处理起来也较简单,定径机常见的生产事故有以下几种类型。

4.1划伤定径的划伤主要发生在管子断面的横向和纵向轴线两侧,多由平辊和立辊孔型的边缘造成。

特别是孔型边缘R圆角磨锐后,一旦出现下列问题都可能引起划伤。

(1)轧辊位移轧辊轴向位移后,使孔型错位不能吻合。

但有时轧辊轴向位移后,没有定位锁紧,可以自由式找正,在生产中通过管子的作用自行吻合后,也不会造成管壁划伤。

有时因某种原因,轧辊位移后并被自行锁定在一个位置上,使孔型不能吻合,就会造成管壁划伤,特别是立辊,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2)轴承损坏轴承损坏后就容易出现两个孔型不吻合的现象,在轴承轻度损坏时管壁划伤比较严重,而轴承损坏严重时,一般就不会再发生划伤的问题,而是其它的事故,例如钻管,压扁管子等更严重的问题。

(3)调偏调偏完全是一种人为现象,如同成型上平辊压力不均匀一样。

在成型中通过对上辊两侧的不同压力作用,可以解决因某些特殊原因而造成的管坯跑偏问题。

在定径机上辊轻微调偏后,可以解决一些转缝和管子不圆的问题,但是调偏力度太大时,就会使两孔型不吻合,而使管壁产生划伤。

立辊的上下端受力也应该均匀,如果立辊出现上下仰角时,同样也会破坏孔型的吻合效果,使管壁出现划伤。

特别是在孔型的R圆角磨锐后,调偏程度严重时,管壁划伤会更加严重。

同时调偏的做法,也会使孔型的弧面磨损更加不均匀,产生不良循环。

4.2钻管钻管问题是不多见的,一般薄壁管生产时发生的几率比较多,这主要是因为薄壁管的刚性较差,且因管壁较薄容易被轧辊咬入。

所以在生产中出现下列问题都会造成钻管的事故。

(1)轴承损坏下平辊轴承损坏后,在上平辊的压力作用下,管子的轧制线高度就会下降,这时管子就很容易钻入立辊孔型的下辊缘。

如果是立辊轴承损坏后,上下辊缘的间隙加大,管子也同样会随时钻入缝隙中。

焊管机组高频焊接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焊管机组高频焊接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焊管机组高频焊接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焊接不牢,脱焊,冷叠;
原因:输出功率和压力太小;
解决方法:1 调整功率;2 厚料管坯改变坡口形状;3 调节挤压力
2.焊缝两边出现波纹;
原因:会合角太大,
解决方法:1 调整导向辊位置;2 调整实弯成型段;3 提高焊接速度
3.焊缝有深坑和针孔;
原因:出现过烧
解决方法:1 调整导向辊位置,加大会合角;2 调整功率;3提高焊接速度
4.焊缝毛刺太高;
原因:热影响区太宽
解决方法:1提高焊接速度;2 调整功率;
5.夹渣;
原因:输入功率过大,焊接速度太慢
解决方法:1 调整功率;2 提高焊接速度
6.焊缝外裂纹;
原因:母材质量不好;受太大的挤压力
解决方法:1 保证材质;2 调整挤压力
7.错焊,搭焊
原因:成型精度差;
解决方法:调整机组成型模辊;
焊管机组的成型速度受到高频焊接速度的制约,一般来说,机组速度可以开得较快,达到100米/每秒,世界上已有机组速度甚至于达到400米/每秒,而高频焊接特别是感应焊只能在60米/每秒以下,超过10mm的钢板成型,国内机组生产的成型速度实际上只能达到8~12米/每秒。

广东顺德世高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以客户为中心,整合研发、制造、服务资源,以品质可靠、技术领先、环保高效的创新理念,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

资深团队为您提供一站式的需求服务,让客户省心省力。

世高科技------为全球直缝焊管制造提供可靠装备!。

高频焊管成型调整技术方法

高频焊管成型调整技术方法

高频焊管成型调整技术方法
高频焊管成型调整技术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调整焊管成型轮的位置和间距:通过调整焊管成型轮的位置和间距,可以改变焊管的弯曲度和直径大小,从而达到调整成型的目的。

2. 调整焊管成型轮的角度:通过调整焊管成型轮的角度,可以改变焊管的弯曲方向和角度,从而调整成型的形状。

3. 调整焊管成型轮的压力:通过调整焊管成型轮的压力,可以控制焊管的收缩程度和成型质量,从而达到成型调整的目的。

4. 调整焊管成型轮的转速:通过调整焊管成型轮的转速,可以控制焊管的成型速度和成型质量,从而实现调整成型的效果。

5. 调整焊管成型轮的加热温度:通过调整焊管成型轮的加热温度,可以改变焊管的塑性和成型性能,从而实现成型调整的效果。

以上是高频焊管成型调整技术方法的几种常见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可以采用单一或多种方法进行调整。

此外,还可以结合其他辅助设备和工艺参数进行综合调整,以达到最理想的成型效果。

焊管调整技术教程

焊管调整技术教程

焊管调整技术教程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一:换辊:1,基准面距离:轴瓦一端有一固定端,此固定端有一基准面,或在牌坊架上,或在轴瓦上,以此确定轧制中心基准面与轧制中心的垂直距离。

2,为保证轧辊预装位置正确,必须保证各水平机架的基准面在同一平面内,不得松动。

3,水平下轴的水平高度各架应严格一致,以保证轧辊水平位置准确。

4,机架组装的注意事项。

A,开口机架下轴瓦注意方向,避免装反,上下轴不准装反。

B,各调整部位保证滑动,调整方便。

C,各紧固部件不得松动。

D, 检查轧辊尺寸和表面.检查各封闭孔导向环的尺寸和表面.E, 轧辊安装固定要紧固,不允许有轴向串动和径向跳动,检查轴承是否损坏,松动.二:换辊后的调整:1, 校验轧制中心线:A,以水平下辊为基准面校验轧制中心线是调整机组的原则。

B, 拉一中心细线通过成型第一架到定径最后一架,保持一定张力,并靠合孔型槽底,注意中心线不得与水平下辊外的任何部件接触。

C,各架水平下辊的孔型中心均与中心线位置相符。

D,各架水平下辊孔型槽底均与中心线靠合。

E,正确调整轧辊的水平位置.从横向检查成型机各架水平辊的上下辊轴的中心线是否水平,是否有一头高一头低的倾斜现象,通过压下装置调整水平.F,正确调整各架的辊缝.按照孔型图和工艺规程调整各水平辊和立辊的辊缝,一般为带钢的厚度.辊缝过大则照成变形不充分,带钢在孔型内左右滑动和扭转,辊缝过小使成型负荷增加,机架损坏.2, 立辊调整:A, 与轧制中心对称。

B, 端面水平。

C, 成型2,3,4架立辊下沿高于轧制中心线。

D, 其他的按椭圆到圆应略底于轧制中心线。

3, 调整原则:A, 立辊偏高:使变形带钢头部上翘,严重的造成跑头,还将使运行带钢在立辊间构成弓型,使孔型下部磨损增大,边缘刻伤带钢。

B, 立辊偏低:对变形带钢进入孔型不利,易跑头,并刻伤带钢边缘或出现横向墩粗,造成焊接质量缺陷。

焊管调整技术教程

焊管调整技术教程

焊管调整技术教程一:换辊:1,基准面距离:轴瓦一端有一固定端,此固定端有一基准面,或在牌坊架上,或在轴瓦上,以此确定轧制中心基准面与轧制中心的垂直距离。

2,为保证轧辊预装位置正确,必须保证各水平机架的基准面在同一平面内,不得松动。

3,水平下轴的水平高度各架应严格一致,以保证轧辊水平位置准确。

4,机架组装的注意事项。

A,开口机架下轴瓦注意方向,避免装反,上下轴不准装反。

B,各调整部位保证滑动,调整方便。

C,各紧固部件不得松动。

D, 检查轧辊尺寸和表面.检查各封闭孔导向环的尺寸和表面.E, 轧辊安装固定要紧固,不允许有轴向串动和径向跳动,检查轴承是否损坏,松动.二:换辊后的调整:1, 校验轧制中心线:A,以水平下辊为基准面校验轧制中心线是调整机组的原则。

B, 拉一中心细线通过成型第一架到定径最后一架,保持一定张力,并靠合孔型槽底,注意中心线不得与水平下辊外的任何部件接触。

C,各架水平下辊的孔型中心均与中心线位置相符。

D,各架水平下辊孔型槽底均与中心线靠合。

E,正确调整轧辊的水平位置.从横向检查成型机各架水平辊的上下辊轴的中心线是否水平,是否有一头高一头低的倾斜现象,通过压下装置调整水平.F,正确调整各架的辊缝.按照孔型图和工艺规程调整各水平辊和立辊的辊缝,一般为带钢的厚度.辊缝过大则照成变形不充分,带钢在孔型内左右滑动和扭转,辊缝过小使成型负荷增加,机架损坏.2, 立辊调整:A, 与轧制中心对称。

B, 端面水平。

C, 成型2,3,4架立辊下沿高于轧制中心线。

D, 其他的按椭圆到圆应略底于轧制中心线。

3, 调整原则:A, 立辊偏高:使变形带钢头部上翘,严重的造成跑头,还将使运行带钢在立辊间构成弓型,使孔型下部磨损增大,边缘刻伤带钢。

B, 立辊偏低:对变形带钢进入孔型不利,易跑头,并刻伤带钢边缘或出现横向墩粗,造成焊接质量缺陷。

C, 导向辊:按中心线高度将下辊孔型槽底调至略高与中心线。

作用:消皱,电流集中增大。

高频焊管焊接挤压辊的调整

高频焊管焊接挤压辊的调整

高频焊管焊接挤压辊的调整在高频焊管生产中,管坯的成型合缝状态直接影响焊缝的质量,其中焊接接头对接面的平行度尤为重要。

在钢管合缝焊接过程中,主要通过调整挤压辊上辊下量与两上辊之间的间隙来保证合缝的平行程度。

1焊接挤压辊的孔型特点焊接挤压机架上的挤压辊的扎型半径比其他挤压辊大10%左右,因此,上挤压辊的外侧辊面与钢管理想圆形断面之间产生了间隙,该间隙俗称"后跟隙"。

在实际的成型中,钢管断面不可能是理想的圆形。

一般情况下,由于带钢边部的变形不充分,断面容易呈桃形,如果不进行调整则会形成焊接对接面不平行对接,严重影响焊缝质量。

如果上挤压辊与其他挤压辊辊采用同样的扎型半径,当通过调整上挤压辊的压下量来消除V型合缝时,上挤压辊的外侧辊面将强力压在钢管表面上,容易造成管面伤痕,并形成严重的V形合缝。

因此"后跟隙"的设定,就是根据管坯成型的实际特点,通过上挤压辊的压下量调整来有效地消除V形合缝现象。

2上挤压辊的调整方法按照标准孔型设定挤压辊位置时,如果发现成型合缝呈V形,可以在"后跟隙"的范围内,对上挤压辊的压下量进行调整。

上挤压辊的压下量的极限,是上挤压辊外侧辊面在钢管表面造成较浅的压痕。

按照经验,当达到这个压下限度时,即使强度较高的管材,通常也能够成平形的成型合缝。

在应用上述经验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值来设定两个上挤压辊之间的间隙。

这个间隙的变化将直接引起"后跟隙"的变化。

如果每次换辊时不对该间隙按设计值进行严格的设定,那么孔型的调整就很难实现再现性。

出于同样的理由,在进行上辊的不对称调整消除错边时,务必只对操作台侧的上辊进行调整,而让别一侧的上辊始终固定作为基准。

如果随意调整两侧上辊,则有可能会使上辊间隙逐渐远离设定值。

3特殊情况下的调整技巧3.1厚壁高强度管材的孔型调整钢管的壁厚越大,材料强度越高,焊接时出现的V形合缝越不容易消除。

高频直缝焊管机组的调整及常见生产故障的分析

高频直缝焊管机组的调整及常见生产故障的分析

高频直缝焊管机组的调整及常见生产故障的分析本文由()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叙述了高频焊管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和轧辊安装方法 , 以及在生产中的一些常见故障 ,并对故障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 对焊管机组的作业人员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1 焊接机常见故障焊接机的故障相对而言是比较多的 , 而且故障发生原因也比较复杂 , 往往是一个结果由多种原因引起 , 或者一个原因又可造成几个结果。

有些故障处理起来又很棘手。

下面我们先将划伤事故做个简要叙述。

1. 1 划伤在焊接机出现的管坯划伤主要由两个部位造成 , 一是导向机构 , 二是挤压焊接机构。

1. 1. 1 导向机构的划伤导向部位的划伤一般发生在管坯的两侧 , 如果装有导向套的导向结构调整不合理,管坯的上下两表面也会出现磨擦性的划伤,这种划伤的特点为创面比较大,连续性较强。

主要是因为导向套的高度位置不正确,或者是上下导向辊轴承损坏后,不能很好的控制管坯,使之与导向套产生磨擦后形成。

除此之外 ,当导向辊偏离轧制中心线太大时,导向套和导向辊的轴线相对差太大时 , 也都会造成管坯两侧的划伤。

1. 1. 2 挤压焊接机构划伤挤压辊所造成的划伤,主要发生在管坯的底部,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1 ) 孔型不吻合焊缝挤压结构有两辊式、三辊式和四辊式,只要组合的孔型不吻合 ,就很容易造成管坯表面划伤,两辊式结构尤为突出。

造成孔型不吻合的因素又很多,以两辊式结构为例 , 诸如轴承损坏;辊子轴向窜动;孔型大小不一样;两辊子高度位置不相同;轴弯曲以及装配不稳定等等。

(2) 高度匹配挤压辊孔型的下边缘应与轧制线的高度一致,而导向辊的高度是由管坯壁厚决定的。

如果导向辊的高度降低到一定极限时,挤压辊孔型的边缘圆角就会对管坯的底部造成划伤,特别是在挤压辊孔型的 R 圆角磨锐后,划伤就更容易发生。

(3) 挤压辊上挤压力不足特别是两辊结构的挤压辊装置 , 当上挤压力不足时 , 在管坯的张力用下 ,辊轴就会出现上仰角,使孔型边缘 R圆角突出,从而造成管坯下部的划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针对高频焊管焊接挤压辊的孔型特点,介绍了生产不同规格焊管时焊接挤压辊的调整方法。

结合高频焊管的成型工艺特点,提出了通过观察断面焊接区的金属流线方法,判定带钢边部端面焊接过程中合缝状态,并给出了不同合缝状态下调整挤压辊的具体办法。

在高频焊管生产中,管坯的成型合缝状态直接影响焊缝的质量,其中焊接接头对接面的平行度尤为重要。

在钢管合缝焊接过程中,主要通过调整挤压辊上辊的压下量与两上辊之间的间隙来保证合缝的平行程度。

1 焊接挤压辊的孔型特点焊接挤压机架的上挤压辊的孔型半径比其他挤压辊大10%左右,因此,上挤压辊的外侧辊面与钢管理想圆形断面之间产生了间隙,该间隙俗称为“后跟隙”。

在实际的成型中,钢管断面不可能是理想的圆形。

一般情况下,由于带钢边部的变形不充分,断面容易呈桃形,如果不进行调整则会形成焊接对接面不平行对接,严重影响焊缝质量。

如果上挤压辊与其他挤压辊采用同样的孔型半径,当通过调整上挤压辊的压下量来消除V形合缝时,上挤压辊的外侧辊面将强力压在钢管表面上,容易造成管面伤痕,并形成更严重的V形合缝。

因此“后跟隙”的设定,就是根据管坯成型的实际特点,通过上挤压辊的压下量调整来有效地消除V形合缝现象。

“后跟隙”位置及形状如图1所示。

2 上挤压辊的调整方法按
照标准孔型设定挤压辊位置时,如果发现成型合缝呈V形,可以在“后跟隙”的范围内,对上挤压辊的压下量进行调整,调整方法如图2所示。

上挤压辊的压下量的极限,是上挤压辊外侧辊面在钢管表面造成较浅的压痕。

按照经验,当达到这个压下限度时,即使是强度较高的管材,通常也能够形成平行(I形)的成型合缝。

在应用上述经验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值来设定两个上挤压辊之间的间隙。

这个间隙的变化将直接引起“后跟隙”的变化。

如果每次换辊时不对该间隙按设计值进行严格的设定,那么孔型的调整就很难实现再现性。

出于同样的理由,在进行上辊的不对称调整消除错边时,务必只对操作台侧的上辊进行调整,而让另一侧的上辊始终固定作为基准。

如果随意调整两侧上辊,则有可能会使上辊间隙逐渐远离设定值。

3 特殊情况下的调整技巧
3.1 厚壁高强度管材的孔型调整
钢管的壁厚越大,材料强度越高,焊接时出现的V形合缝越不容易消除。

如果上辊外侧辊面已经造成了明显的压痕但仍无法实现I形合缝时,说明调整己经达到了极限,继续下压上辊不仅会造成严重的压痕,而且会形成更严重的V形对接合缝。

上述现象表明需要更大的“后跟隙”来容许更大的压下调整量。

为此,可以采用扩大两上辊之间的间隙来达到这一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理想的上辊间隙值是随钢管壁厚和强度的不同而不同的。

例如,壁厚较薄的情况一般需要设定较小的上辊间隙,以提高焊接的稳定性。

如壁厚较厚,则即便上辊间隙适当扩大,也不会影响焊接的稳定性。

因此,在厚壁或高强度钢管成型时为了获取更大的“后跟隙”而扩大上辊间隙的做法,只要扩大适当就不会影响焊接的稳定性。

孔型图上的标准设定值是设计者根据长年实践经验而选取的,通常情况下可以兼顾不同的壁厚和强度。

但如果出现上述的调整范围不足的情况,则适当扩大上辊间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问题。

这种调整方法的极限有两种情况,或是上辊外侧已经与立辊干涉,无法继续扩大间隙;或是上辊间隙过大,已经造成焊接的不稳定。

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说明需要修改挤压辊的结构设计,以获得更大的设定“后跟隙”。

厚壁高强度钢管情况下的调整如图3所示。

3.2 薄壁钢管的孔型调整对于薄壁钢管,通常情况下无需过大的上辊压下量就能获得I 形对接合缝。

经常出现的问题是焊接时成型合缝的稳定性。

薄壁钢管孔型调整如图4所示。

成型合缝的稳定性与很多因素有关,但适当减小上辊间隙一般都会起到提高成型合缝稳定性的效果。

因此,可以利用薄壁钢管不需要大的“后跟隙”的特性,在出现成型合缝不稳定的时候可以采用适当减少上辊间隙的方法来解决。

4 成型合缝对接状态的确认方法
观察断面焊接区的金属流线是确认焊接时成型合缝状态最准确的方法。

该方法不仅可以判断合缝状态,还可以判断焊接挤压量和焊接输出功率的合理与否。

为了便于流线的观察,试样应在焊缝热处理前采取。

如果焊缝上下部的金属流线角度基本对称的话,可以判断对接面的合缝是平行的(I形)。

以壁厚中部为对称面,上下对称部位的流线角的差通常需要限制在5°以内,而且热影响区的“腰鼓”形状也应基本上下对称。

焊缝区金属流线如图5所示。

现场最简易的确认方法是比较焊接后的内外毛刺的形状和大小,如图6所示。

如果合缝呈I形的话,内外毛刺的大小和形状是基本相同的。

但是这种方法无法量化,只能作为大致的判断。

使用流线观察法时,试样的制作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等待结果往往会严重影响现场的作业效率。

为此,以下相对简易的合缝状态确认方法经常被使用,该方法虽不能够获得十分准确的结果,但一般可据此对合缝状态做出较准确的判断,可以大大减少流线观察法等待结果的时间。

首先按图7所示的方法进行取样。

应注意,必须先停止焊机的功率输出后再停车。

否则,得到合缝的接触模式和加热模式将不同于稳态焊接时的模式。

图8和图9显示了接触和加热模式与合缝状态之间的关系,据此可以进行合缝状态的判断。

接触形态与加热形态原则上是一致的。

接触模式的界限分明,而加热模式较为模糊,判断者需要有一定的经验。

但当焊接挤压量较大时,接触模式在纵向上的分布会短到难以判断的程度,而加热模式则不受这种影响。

5 结论
在高频焊管调型与焊接中,通过对接触和加热模式与对接面合缝状态关系的分析,采用调整焊接挤压辊上辊间隙和压下量的方法,能准确及时地保证钢管的板边焊接达到良好的焊接状态。

(1)当合缝呈I形时,说明此时对接面在焊接过程中处于基本平行状态,不需要进行挤压辊压下调整;
(2)当合缝呈V形时,说明此时对接面在焊接过程中,下部表面先接触,可以通过加大挤压辊上辊压下量达到I形状态;
(3)当合缝呈倒V形时,说明此时对接面在焊接过程中,上部表面先接触,可以通过减小挤压辊压下量达到I形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