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
流感

三、流行病学
1. 传染源:主要为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人禽流感主 要是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及 其排泄物,特别是鸡。野禽是否是源头及禽流感患者是 否也是传染源之一,至今仍不清楚。 2.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人禽 流感是否还可通过消化道或伤口传播,至今尚缺乏证据。 3. 易感人群:人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新生儿对流感 及其病毒的敏感性与成年人相同。一般认为人对禽流感 病毒均缺乏免疫力,青少年发病率高,儿童病情较重。 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禽密切接 触的人员为高暴露人群。然而,至今尚未发现从事与活 禽密切接触职业的人发病率高,也未发现护理禽流感患 者的医务人员发病。
பைடு நூலகம்
三、流行病学
4. 季节性:一般多发于冬季。在北半球温带地 区,每年活动高峰在1~2月份;南半球温带地 区每年活动高峰在5~9月份;热带地区多发于 雨季。我国北方每年流感活动高峰一般均发生在 当年11月底至次年的2月底,而南方除冬季活动 高峰外,还有一个活动高峰(5~8月份)。然而, 流感大流行可发生在任何季节。 5. 周期性:流感大流行发生,在时间上不存 在周期性。但从现有资料来看,每次大流行之间 间隔均在10年以上。
四、临床表现
婴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见高热惊厥。 部分患儿表现为喉-气管-支气管炎,严重者出现 气道梗阻现象。新生儿流感虽少见,但一旦发生 常呈败血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 常伴有肺炎,病死率高。 一般预后良好,常于短期内自愈。婴幼儿、 老年人和合并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个 别患者可并发副鼻窦炎、中耳炎、喉炎、支气管 炎、肺炎等。
五、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是诊断流感的主要依据之 一,结合典型临床表现不难诊断[5],但在 流行初期,散发或轻型的病例诊断比较困 难。确诊往往需要实验室检查。主要诊断 依据如下。
2 4流行性感冒

传染性强,易流行;有高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热、显著的全身中毒症状。
SARS患者存在明显的呼 吸困难,重者可死于呼吸 衰竭,确诊有赖于病原学 检查。
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冬
春季多见,好发于儿童;其早期症状与流感
相似,例如突然高热及头身痛等。 流脑患者头痛剧烈得多,有项强等脑膜 刺激症状,血象显示中性白细胞数升高;脑 脊液混浊,压力增高,细胞数增多,以中性
160mg/d。可在1~2 d内减轻发热等全身中毒
症状,缓解呼吸道症状。
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奥司他韦能特异性抵制甲、乙型流感 病毒的NA,从而抑制病毒的释放,减少病 毒复制。 成人剂量:75mg bid 连服5天 儿童:15kg的30mg,15-23kg的 45mg,24-40kg的60mg,>40kg的75mg, <1岁的不推荐。
检测病毒基因及培养分离病毒。
或取急性期及病后3~4周的双份血清测定
特异性抗体,若滴度有4倍以上增长,则有诊
断意义。
(四)流感的并发症
1.继发细菌感染性肺炎或病毒/细菌混合感染性 肺炎。 表现为以流感起病,2~3d后病情加重。 患者体温较前更高,可伴寒战,全身中毒症
状更著,咳嗽加剧,咯脓痰,肺部满布啰音,白
(五)流感的诊断
在流行期间,流感诊断较易。若在短期内大批出 现有发热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尤其是发生在
同一群体内,且并无明显的年龄分布限制,则应考虑
流感的可能。诊断可依据: 1.流感接触史 2.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3.实验室检查
(六)流感的鉴别诊断
1.普通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
症状一般较轻,发热程度不高或不发热,无明 显中毒症状。 “重症感冒”患者临床表现颇重,高热伴全身 中毒症状;但重感病例多孤立出现,可与流感流行
流行性感冒

均是甲型流感
病毒感染引起。
1918年大流行时的临时医院
20世纪发生的人类流感大流行
时间
1918~1919
名称
西班牙流感
病毒
猪流感样病毒 H1N1
病原体
可能来源于猪或 H1N1变异病毒 的禽类宿主
可能是由带有人 H1N1病毒的动 物与亚洲禽 H2N2病毒株的 混合感染所致 很可能是由于携 带人H2N2病毒 的动物与亚洲禽 病毒的混合感染 所致 来源不明,但病 毒与1950年的人 类流行株几乎完 全相同。在中国 及西伯利亚再次 出现
质炎症;通常传染性弱,起病缓,病程较迁延,约
2~6周。 咳嗽等呼吸道刺激症状较著,而全身症状则一 般不重。 胸片检查可见肺部斑片状或网状阴影,白细胞 总数不增高。
( SARS, sudden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由冠状病毒感染所致,
传染性强,易流行;有高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
Influenza
目前,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的疾病
主要有流行性感冒、人禽流感和甲型
H1N1流感。
这三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同属流行性感
冒病毒,发病机制也相同,只是由于
病毒的致病强度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
同,在临床表现和治疗上有所差异。
流感病毒的病原学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属于正粘病 毒科(Orthomyxoviridae)。 1933年,Smith等人从雪貂体内分离
HA 及 NA 的各自变异不断组合成新的变异株,足 够大的变异使人群中对原有流行株所建立的免疫 屏障不再能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 当人群充分易感时,变异株的攻击就引起疫情暴
发,这是导致流感大流行反复发生的重要原因。
流感的症状有哪些症状

流感的症状有哪些症状
流感,又称为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
流感在临床上通常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感样症状等,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
下面将介绍流感的常见症状:
1. 发热
流感常伴有高烧,通常会持续数天,患者会感觉全身无力,畏寒,体温高于37.8摄氏度。
2. 咳嗽
咳嗽是流感的常见症状之一。
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性或剧烈的干咳,在晚间和清晨时咳嗽加重。
3. 喉咙痛
患者可能会感到喉咙疼痛、灼热或干涩不适,吞咽时可能会加重。
4. 鼻塞和流涕
流感常伴有鼻塞和流涕症状,患者可能感到鼻子不通气、分泌物增多,令呼吸不畅。
5. 头痛和肌肉疼痛
流感可能导致患者头痛和肌肉疼痛,常见于颈部、背部和四肢,患者可能感到肌肉酸痛。
6. 乏力和全身不适
患者可能会感到全身乏力、疲倦和不适,活动力下降,精神状态差。
7. 导致其他症状
流感还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头晕、全身发冷等不适症状。
总的来说,流感是一种常见且易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在出现流感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和休息。
在流感高发季节,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清洁、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流感的传播。
若出现高热、持续咳嗽等症状,及时就诊,接受医生治疗和指导十分重要。
2024精美流感预防ppt课件

以及防控措施的推广等。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03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疾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
。
媒体宣传和教育普及工作
加强媒体宣传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渠道,广泛宣传流感预防知 识和政策措施,提高公众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开展健康教育
在学校、社区、企业等场所开展流感预防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自 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024精美流感预防ppt课件
目录
• 流感概述与流行趋势 • 流感病毒结构与传播途径 • 流感预防措施与建议 • 流感疫苗接种与免疫保护
目录
• 流感药物治疗与辅助手段 • 社会共同参与,构建健康防线
01
流感概述与流行趋势
流感定义及分类
01
流感定义
02
分类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变异性。
个人防护措施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场所物品后 ;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
增强免疫力
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当锻炼, 提高自身免疫力。
佩戴口罩
在流感高发期或人流密集场所,建议佩 戴口罩以降低感染风险。
避免接触传染源
尽量避免与流感患者近距离接触,减少 感染机会。
家庭预防措施
其他辅助手段
在流感治疗过程中,还可采用一些其他辅助手段,如物理降温、吸氧、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等,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06
社会共同参与,构建健康 防线
政府职责和政策支持
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01
政府应制定和执行与流感预防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各项防控
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流感

甲型流感病毒变异
亚型变异: 大变异 大变异, 不变或小 亚型变异:H大变异,N不变或小 变异约 10年发生一 年发生一 次,可致大流行。 可致大流行。 变种变异: 、 均小变异 均小变异, 变种变异:H、N均小变异,经常 发生,导致小流行。 发生,导致小流行。
丙型流感病毒相对稳定, 丙型流感病毒相对稳定,未发现变异 乙型流感病毒只有变种变异
鉴别诊断 普通感冒
Differential Diagnosis
多种急性传染病的早期表现
治 疗
一般治疗 对症治疗 抗病毒治疗
Treatment
无特效治疗, 无特效治疗,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
卧床休息、给与高热量, 卧床休息、给与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 食或半流食, 食或半流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退热: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儿 退热: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 童避免用阿司匹林, 童避免用阿司匹林,易诱发雷耶综合征 金刚烷胺( 金刚烷胺(amantadine) 甲基金刚烷胺(rimantadine 甲基金刚烷胺(rimantadine) (rimantadine 奥斯他韦( 奥斯他韦(oseltamivir) )
抗原性漂流 变异幅度小,量变, 变异幅度小,量变,造成中小流行 抗原性转变 变异幅度大,甚至形成一个新的亚型, 变异幅度大,甚至形成一个新的亚型, 质变,引起较大流行, 质变,引起较大流行,异:H、N均大变异 ,约 30-40年发生一次,可 年发生一次, 年发生一次 致大流行或暴发流行。 致大流行或暴发流行。
二、轻型流感
轻症者类似普通感冒而易被忽视。 轻症者类似普通感冒而易被忽视。 呼吸道症状并不显著。 呼吸道症状并不显著。
三、肺炎型流感
可由单纯型转为肺炎型, 可由单纯型转为肺炎型,或直接表现为肺炎 型, 系因流感病毒感染自上呼吸道向下呼吸道蔓延引起。 系因流感病毒感染自上呼吸道向下呼吸道蔓延引起。病程 病死率高>50% 长达3~4周。病死率高>50%。 容易发生于有潜在的肺部及心脏疾病患者、孕妇、 容易发生于有潜在的肺部及心脏疾病患者、孕妇、婴 幼儿及老年人、或免疫缺陷者。 幼儿及老年人、或免疫缺陷者。 患者高热持续不退,迅速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剧咳、 患者高热持续不退,迅速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剧咳、 有少量泡沫痰或泡沫黏液痰、或痰中带血。 有少量泡沫痰或泡沫黏液痰、或痰中带血。 胸片见肺部双侧呈散在性絮状阴影,由肺门向四周扩 胸片见肺部双侧呈散在性絮状阴影, 散。
流行性感冒防控指导-

• (二)出现以下情况之 一者为危重病例
• 1.呼吸衰竭; • 2.急性坏死性脑病; • 3.脓毒性休克; • 4.多脏器功能不全; • 5.出现其他需进行监护
治疗的严重临床情况。
七、鉴别诊断
• (一)普通感冒 • 流感的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重;追踪流行病学史有助于鉴
别;普通感冒的流感病原学检测阴性,或可找到相应的感 染病原证据。 • (二)其他类型上呼吸道感染 • 包括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炎和鼻窦炎。感染与症状主 要限于相应部位。局部分泌物流感病原学检查阴性。 • (三)其他下呼吸道感染 • 流感有咳嗽症状或合并气管-支气管炎时需与急性气管-支 气管炎相鉴别;合并肺炎时需要与其他肺炎,包括细菌性 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 炎、肺结核等相鉴别。根据临床特征可作出初步判断,病 原学检查可资确诊。
(发病48小时内)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 他必要检查。
•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
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 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 致免疫功能低下); • 4.肥胖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大于30,BMI=体重(kg)/ 身高 (m) 2]; • 5.妊娠期妇女。
• 3.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 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观察病 情变化,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
• 4.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尽早抗 病毒治疗可减轻流感症状,缩短流感病程,降低重症 流感的病死率。
流感

流行性感冒一、定义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一种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传播速度快,可在人群中引起流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临床主要表现为急起高热、明显的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轻微。
其病原体为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甲型易变异,可引起反复流行或大流行。
二、病原学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是一种RNA病毒,该病毒多呈球形,有的病毒则成丝状,直径一般介于80-120nm之间,丝状流感病毒的长度可达400nm。
流感病毒结构自外而内可分为包膜、基质蛋白及核心三部分,核心包含病毒的遗传物质单股负链RNA,具有型特异性。
基质蛋白构成了病毒的外壳骨架,它起到保护病毒核心并维系病毒空间结构的作用。
病毒包膜中有两种重要的蛋白质——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神经氨酸酶的作用主要是协助释放病毒颗粒并促其粘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此外还能促进病毒颗粒的播散。
血凝素因能引起红细胞凝集而得名,它在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可分为人、猪、马以及禽流感病毒等,人类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可分为甲乙丙三型,三型间无交叉免疫。
甲型流感病毒变异性极强,常引起大流行,乙型次之,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非常稳定。
三、流行病学传染源:流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轻型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在疾病传播上有重要意义。
健康带毒者排毒的数量少且时间短,传播意义不大。
传播途径:主要在人与人之间经飞沫直接传播。
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获得对同型病毒免疫力,维持时间短,各型及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流行特征:突然发生和迅速传播。
甲型流感病毒一般每隔10至15年就会发生一次抗原性转变,一般表现为血凝素抗原和神经氨酸酶的抗原发生突然而完全的质变,产生一个新的亚型,因人类对其缺乏免疫力,可引起世界性的大流行;此外,甲型流感亚型内部还会发生抗原漂移,主要是血凝素抗原和神经氨酸序列的点突变,这种变化是逐渐累积产生的,一般2-3年发生一次,常引起季节性和地方性流行,好发于冬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