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扶贫故事

合集下载

教师扶贫小故事3篇

教师扶贫小故事3篇

教师扶贫小故事3篇教师扶贫小故事我是***小学的一名教师,根据教体局、县扶贫办和学校的统一安排,我跟学校的三十多名教师一样都被安排了入户帮扶。

***便是我帮扶其中的一名学生。

2017年6月的一天,我与同学校的众多同事一样,拿着扶贫宣传资料,开始了我的扶贫之路。

去***家之前,我心里多少有些忐忑:除了宣传政策,我还要说点什么?我该怎么帮助她们......还好,家里人都很热情。

她们家在三合乡铁炉村,房屋前后都是山,碰到淋雨天,很容易发生山体滑坡,所以家里房屋是无法居住的,她们就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

通过了解,***和她妈妈、姐姐生活在出租房,老家还有年迈的爷爷,妈妈常年患有慢性病---银屑病,不能外出挣钱,所以家里生活来源仅靠爸爸在外打工寄回来的生活费,家里生活很拮据。

面对这样的一个家庭的孩子,我深知,她需要关爱,更需要父母的爱,也需要老师对她的关注,于是,我开启了我的扶贫之旅,从以下几点进行故事的开始:一、对***进行励志教育爸爸常年不在家,妈妈常年卧床,这样的家庭,在生活上会有不同的地方,我深知这种缺乏关爱的孩子的心理问题,有空了,我给她讲一些名人的故事,讲一些生活中的常识,让她明白生活中不仅仅有学习,还有很多的乐趣,要把自己的心打开,走出去。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与鼓励,她有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念,有了正确的目标和方向,现在,她会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和奋斗。

我想,她是长大了。

二、学习辅导我经常和她的语数老师沟通,在三年级的时候,我发现她学习不主动,不会举手回答问题,生性胆小,做事情没有胆量,我也意识到她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于是我制定了长期的计划,每天给她一点小小的鼓励和惊喜,有时候不会做的题目耐心的指导她,有时候还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给她辅导没有掌握的知识,慢慢的有所进步,到了四年级,我发现她慢慢进步了,我为她感到高兴,现在她每节课都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她进步了,我也笑了。

三、生活资助通过家访和平时的了解,我知道,她喜欢上了学习,我给她买了些她自己喜欢看的书籍,她追求完美,给她买了一个与课本同步字帖,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掌握课本中的词语,有空了还给她买些她爱吃的水果,冬天给她买了暖手袋,通过这些小小的爱心,我发现这问文静的小女孩,现在越来越大方了,对生活也有了自己的梦想,对老师有礼貌,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我希望她以后对生活充满阳光,越来越好。

我的教育扶贫故事征文教师2000字

我的教育扶贫故事征文教师2000字

我的教育扶贫故事征文教师2000字《我的教育扶贫故事征文(篇一)》我叫李华,是一名乡村教师。

我们的学校位于大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这里交通不便,经济落后。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学校。

学校是几间破旧的瓦房,操场也是坑洼不平的泥地。

我班上有个叫小明的学生,他家是村里的贫困户。

小明的父母身体不好,只能在家做点简单的农活,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小明身上。

起因是学校得到了一个教育扶贫的名额,可以资助一名成绩优秀但家庭贫困的学生。

我第一个就想到了小明,他学习很刻苦,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

可是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小明的时候,他却犹豫了。

我在教室里找到他,对他说:“小明,这个资助名额给你,你就可以不用担心学习的费用了。

”小明低着头,小声地说:“老师,这个名额能不能给其他同学,我家里虽然穷,但是我可以自己想办法。

”我很惊讶,问他为什么。

他说:“老师,我爸妈说我们不能总是靠别人的帮助,我们要自己努力。

”这可让我犯难了,我找到小明的父母。

他们家的房子很破旧,昏暗的屋子里弥漫着一股草药的味道。

我和小明的父母坐在简陋的桌子前,我劝说道:“叔、婶,这个资助对小明来说真的很重要,这是政府对贫困学生的关爱,不是施舍。

”小明的爸爸叹了口气说:“李老师啊,我们也知道这是好事,但是我们不想让孩子养成依赖别人的习惯。

”我着急地说:“这不是依赖,这是让他能更好地学习知识,将来改变家庭的状况啊。

”经过我苦口婆心的劝说,小明的父母终于同意了。

之后的日子里,小明更加努力学习了。

他的脸上也多了笑容,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皱着眉头担心学习费用的问题。

有一次课间,他跑到我办公室,兴奋地对我说:“老师,我这次考试考了全班第一呢!”我笑着说:“小明,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不过这个资助也给了你很大的助力吧。

”他挠挠头说:“老师,我现在知道了,这是大家对我的期望,我一定不会辜负的。

”结果就是小明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顺,最后考上了县城里的重点中学。

教育扶贫教师案例(2篇)

教育扶贫教师案例(2篇)

第1篇张老师,一位来自我国西部偏远山区的优秀教师,他的故事在贫困地区传为佳话。

作为一名教育扶贫教师,张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改变命运”的真谛。

一、背景介绍张老师所在的山区,地处偏远,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

这里的孩子由于家庭贫困,教育资源匮乏,很多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政府实施教育扶贫政策,选拔了一批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任教。

二、张老师的扶贫故事1. 爱心传递,温暖山区孩子张老师来到山区后,发现这里的孩子们对知识充满渴望,但他们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支持。

为了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张老师用自己的微薄工资购买了文具、书籍等学习用品,分发给贫困家庭的孩子。

2. 创新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张老师深知,仅仅提供物质帮助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于是,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把传统文化、民间艺术融入教学中,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3. 家访走访,了解学生需求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张老师定期进行家访。

在走访过程中,他发现有些孩子因为家庭贫困、父母外出打工等原因,生活困难。

张老师便积极与当地政府、爱心人士联系,为这些孩子争取到了生活补贴、助学贷款等帮助。

4. 跨界合作,拓宽教育资源张老师意识到,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

于是,他积极与外界联系,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他邀请志愿者到学校开展支教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拓宽孩子们的视野。

5. 培养人才,助力家乡发展张老师深知,教育扶贫的关键在于培养人才。

他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为自己的未来拼搏。

在他的帮助下,很多学生考上了大学,为家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张老师的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1. 爱心是教育扶贫的关键张老师用爱心传递温暖,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启示我们,教育扶贫需要教师们付出更多的关爱和耐心。

2. 创新是教育扶贫的动力张老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贫困地区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的教育扶贫故事

我的教育扶贫故事

我的教育扶贫故事方集中心小学-----张庆超生活中处处需要爱,爱,无处不在。

它也许是炎热夏季里的一丝清风;是为辛苦劳作者奉上的一瓶茶水;是生病时的一声问候;是前行路上的携手前行……当然,爱心需要传递,但传递的不只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过程的享受……教育扶贫便是这爱的种子。

我们是人民教师。

响应党中央和习总书记的“精准扶贫”号召,贯彻落实县教育系统扶贫工作“重精准、抓整改、补短板、促攻坚”专项会议精神,我们义不容辞,积极投身于这项脱贫攻坚,扶贫扶智的行动中来,在这一年来,我们从对建档立卡学生的零了解,到基本调查、走访、深入了解,感受到有很多家庭慢慢走出困境,同时又对有的家庭的状况感到深深的无力感。

对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和深刻性又有了深刻的理解。

自去年九月上班以来,我们曾多次到贫困户家中走访登记,确保不拉下一户一人。

还记得去年深秋扶贫的路上,由于刚来到方集,对这边的地方都不熟悉,于是我们四人结伴同行去贫困户家中,家在县城的唐艳老师,只能带着年幼的女儿和我们一起骑电动车走访。

从下午下班,一直走访到晚上九点多。

农村的夜晚特别安静,月光照在落完叶子的树枝上,伴着阵阵虫鸣鸟叫声,显得更加孤寂了。

遇到家住在梗下面的村民,我么还要停下电动车,淌着泥泞的小路步行过去。

类似的扶贫还有很多。

今年春季,刚下过大雨,一行人被漫水的路拦住了,即将离休的老师们,也不辞辛苦,拉着路旁的小树枝趟水去贫困户家。

弄得满身是泥,甚至顾不上吃午饭。

其实在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战役中,像我们这样的老师和其他坚守在第一线的人,多不胜数,我们中小学要求对贫困幼儿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各班、各位老师,明确责任包保,同时也为了照顾到位,在全国精准扶贫大浪潮中,为贫困户送去党的温暖,送去党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

在接下来的教育扶贫中扶贫先扶智,确保做到每个贫困幼儿都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

教育扶贫典型事例:我的扶贫小故事

教育扶贫典型事例:我的扶贫小故事

我的扶贫小故事一年最美是春季,一生最美是奉献,播撒教师所有的爱,让孩子们茁壮的成长。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政府的要求,我校开展了“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活动。

慈禹烨同学是我班上的一位比较特殊的学生,也是我的帮扶对象。

平日看上去胖乎乎的,挺可爱;可走起路来,和其他同学相比,不是特别的协调,头时常喜欢歪着。

跑起步来,两只手总是不协调的摆动。

在班上,不常看到他笑,特别是我刚接手这个班时,他整天寡言少语,不和同学们主动交流,做事被动,学习被动。

生活较邋遢,整天他的桌洞里、书包里一团糟,废纸一大堆,语文书、数学书等各种课本胡乱地塞到书包里,根本就找不到他的作业。

每天总是喜欢用舌头舔自己的手,把鼻涕蹭到自己的手背上再擦到脸上,已经是五月底了,可他身上还照样穿着那件穿了一冬的薄羽绒服。

也正是因为这些观察和不解,我开始关注他,了解他。

作为他的班主任,我开始进行班主任的第一项家访工作。

初次走入他的家,在西鹿头村中,他的家不算是最贫穷的,五间瓦房,院子里摆满了桌椅板凳和一些锅碗瓢盆,还有两辆汽车,经过和孩子的妈妈了解,才得知原来訾禹烨家里是做农村一条龙餐饮服务的。

这样的家庭不是很贫穷啊?我在心里默默地念叨。

走进屋里,看到的让我大吃一惊。

訾禹烨的父亲躺在床上,鼻子中插着引流管,一只胳膊绑在了床头的栏杆上,床边还插着导尿管,拄着拐杖的奶奶一边招呼我坐下,一边艰难的移动着自己的双腿的拐杖。

看到此景,我心里顿时明白了。

此时孩子的妈妈一边招呼我坐下,一边和我说起了家里的情况。

原来,孩子的父亲两年前患了脑出血,前后在北京、涿州住了五次医院,最近又得了肺炎,昨天刚从医院回来。

由于孩子父亲的住院,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并且还借了很多钱。

自己一直在医院照顾病人,没有时间来管孩子。

现在孩子上六年级,真的是有心无力呀!一边说着一边擦了擦眼泪,后来又和我说:“李老师,我就拜托您好好管訾禹烨。

我真的没办法了。

”我当时也被感动的掉下了眼泪,激动地说:“您放心吧,我一定好好辅导他。

小学教师我的教育扶贫故事

小学教师我的教育扶贫故事

小学教师我的教育扶贫故事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曾经参加过教育扶贫工作,这段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参加教育扶贫工作的经历和心得。

教育扶贫是一项艰巨而又有意义的工作。

在参加这项工作前,我一直觉得贫困地区的孩子即便接受了教育,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但是,在我参加教育扶贫工作后,我的观念彻底改变了。

首先,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扶贫不仅仅是在给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更是在为他们提供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在扶贫教育活动中,我们帮助他们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让他们能够拥有更好的未来。

比如,我们为那些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助学金,让他们有机会继续接受更好的教育。

我们也为远离城市的偏远山区学校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增强这些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条件。

还有,我们积极组织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让他们更多地开阔眼界,认识到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广阔。

其次,我也意识到了教育扶贫和普通的教育工作不同。

教育扶贫面对的是贫困和落后的地区,这些贫困和落后往往限制了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天赋,所以扶贫教育需要更加耐心和细致的工作。

有时候需要吸取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并且始终秉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原则。

最后,我还体会到了实践和探索的重要性。

教育扶贫目前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挑战,这需要我们持续地实践和探索以找到最佳实践模式。

在我参加扶贫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我也不断探索如何破除贫困地区的师资力量薄弱以及教材资源的短缺等问题。

我采用了不少创新的教学方法,并且在辅导学生上下了很大的努力,让这些孩子们获得了良好的成绩。

总之,我深深地认识到了教育扶贫的重要性,它是我们从根本上破解贫困问题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换位思考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去想,即使是微不足道的贡献,也能在扶贫教育中开创新的辉煌。

教师扶贫感人故事3篇

教师扶贫感人故事3篇

教师扶贫感人故事3篇xx,男,汉族,系xx中心小学教师、后勤副主任。

该同志于xx 年xx月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被上级或学校表彰,于xx年、xx年分别被xx镇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教师>;、先进教师>;等荣誉称号。

xx学校位于xx区西16公里处,属丘陵地区,辖一个中心校、两个完小、三个村小。

其中xx年建档立卡贫困小学、幼儿园贫困生125人,在镇外就读6人。

外出务工人数600多人;xx年初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复核后,现有贫困人口?户,?人。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xx和各校点负责资助工作的老师一起,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摸实贫困户资料,得到群众、同事的一致好评。

一、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xx中心小学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要求,严格按照教育局、镇教督办下发的名单,同时甄别新出现的贫困学生及时上报,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初的125名贫困学生名单在学校长期公示,并公布县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二、依托各类扶贫资金,解决贫困学生急需。

xx同志在学校中负责整理贫困寄宿生资料,发放午餐工程、寄宿生资助、三儿资助等。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排除工作中的困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从xx年开始开展学生资助工作起,均将学生各类资助金及时、顺利送达学生家长手中。

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也曾遇到难处、如学生因意外情况暂时不在校,因家长原因班主任都联系不到该学生、有的家长领取了资助金却因多方面原因在上级调查时却说不清楚这种种情况。

对于暂时不在校的学生,他想方设法亲自找到该生家中,将资助金送到家长手上;为了避免家长因其他因素说不清楚领取情况,影响我区的资助工作,他不怕麻烦,要求每次领款均要学生、家长、班主任在场、有学生签字,家长领款,并且给学生领款留照存档,做到了工作细致扎实,受到上级、同事、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教师扶贫感人故事 乡村教师的扶贫故事3篇

教师扶贫感人故事 乡村教师的扶贫故事3篇

教师扶贫感人故事乡村教师的扶贫故事3篇我毕业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是一名90后。

最初,我在广东一所普通专科学校任教。

2014年末,一次回老家过年的经历,让我了解到村里有很多留守儿童,而乡村学校教师紧缺、年龄老化,很难适应现代教育知识的更新程度。

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回老家,当一名乡村教师。

当乡村教师的路,充满坎坷。

先说说通往学校的这条路。

大幕乡是咸安区最偏远的一个乡镇,东北方是海拔695米的白云山,南山小学就在白云山脚下。

从住所通往学校只有一趟班车,每次乘车要走半个小时到路口,有时还要再花将近一个小时才能等到车。

学校里有一座老教学楼,一座低矮的小平房、一个小操场。

后来,我在这里有了宿舍,晚上经常听到老鼠“打架”声,只有学一声猫叫,才能让它们安静下来。

再说说教学这条“路”。

我大学所学专业是计算机,但工作第一年,学校还安排我负责二、四年级的语文课,四年级的英语课,并担任四年级班主任。

为了不耽误上课,每次我都很认真地备课,不懂的问题在网上查询或是向老教师请教。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还自费买了文具奖励给进步学生,并研习经典教研方法,摸索适合山里孩子的讲课之道。

给不同年级上课,会遇到不同的情况。

比如,我在给二年级上《传统节日》这节课时,发现山里的孩子缺乏课外知识储备,很多常识基本不懂。

于是,我在课间给他们播放成语故事视频、电影动画等等。

我还带着学生整理学校散乱的图书,成立了简易图书室,让他们拓展知识面。

在给四年级孩子上课时,我发现他们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便利用空暇时间给他们补课,监督他们完成作业,为他们组建帮扶小组。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所教的三门主课程都取得过全乡第一的好成绩。

最后是打通学生的“心路”。

我自学了体操、手语操,常在课间带着学生跳绳、踢球;晚饭后到村里散步,跟学生家长尽快熟络,便于开展家访。

2018年,四年级有个男孩连续逃课,沉溺手游。

我得知他母亲去世多年、父亲外出打工,平时住在姑姑家,便尽全力给他补课,带他参与课间活动,像朋友一样陪伴他、鼓励他,最终帮他燃起了学习热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教育帮扶故事
响应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结合学校具体部署,我的帮扶学生是九年级一班某镇某村一组杨某同学。

2018年9月,我中午来到杨某家里家访,但她家中无人,只好下午再去找到她的妈妈,通过贴心交谈了解家庭经济状况,讲解贫困学生在校就读期间享受的惠民政策,介绍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等。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杨某家中有5口人,爸爸在宝鸡开出租车,妈妈没文化,在家照顾家人生活,从事田间劳作,家中还有年迈多病的爷爷和在小学读书的弟弟,生活重担就落在了爸爸身上。

家庭致贫原因是收入低,住土木房,两月前享受异地搬迁政策刚搬到新房。

我回校积极主动与杨某谈心,了解她学习和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得知她数学和历史是弱门,我引导她改进学习方法,学习思维导图,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式,树立自信心。

在她的努力下,成绩提高很快,上学期期末考到了班级第三名,年级第十名。

平时我主动利用节假日打电话与她爸爸沟通,了解家中表现,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今年5月份,杨某因一次模考失利,神情恍惚,不在状态,成绩下降很快,我及时与她谈心,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帮她寻找原因,打开心结,她的心态明显好转,种种迹象表明她已转入主动积极的学习。

临近中考,她的学习在不断进步,我很欣慰!
我相信,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如果教师能对贫困生再多一点关爱的话,相信我们的努力会造就更多的有用之才!
我会继续帮扶杨某同学,在我的帮扶路上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