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码头规划中的环境风险评价
液体化工码头改建环评

液体化工码头改建环评液体化工码头改建环评1. 引言液体化工码头改建环评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它对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维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液体化工码头改建环评进行全面评估,并分享我对这个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2. 深度评估液体化工码头改建环评是对液体化工码头改建计划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详细而全面地分析液体化工码头改建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等各个方面,并对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噪音等进行评估和预测。
2.1 大气环境影响评估液体化工码头改建可能带来的大气环境影响主要包括污染物的排放和噪音的产生。
污染物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可能导致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噪音对于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在环评过程中,应该对这些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和减排措施。
2.2 水体环境影响评估液体化工码头改建可能导致污染物进入水体,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这些污染物可能来自于液体化工码头改建的过程中的废水排放,也可能来自于码头周边的污水排放。
对于水体环境影响的评估,包括对水质的监测和分析,对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传输路径的模拟,以及对周边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系统的评估。
2.3 土壤环境影响评估液体化工码头改建可能会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包括土壤污染和土地利用变化。
污染物的排放和泄露可能导致土壤污染,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生态系统功能。
另外,码头改建可能需要占用土地,导致土地利用的变化。
在环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土壤对于环境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措施。
3. 广度评估液体化工码头改建环评不仅需要对液体化工码头改建的环境影响进行深度评估,还需要考虑到更广泛的影响,包括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3.1 社会影响评估液体化工码头改建可能对周边居民和社区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影响。
码头风险分析评估报告

码头风险分析评估报告码头作为物流运输的重要节点,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风险。
本报告旨在对码头风险进行分析评估。
首先,我们将分析码头面临的主要风险,然后评估这些风险对码头运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一部分:码头风险分析1.自然灾害风险:码头所处地理位置可能面临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风险。
这些灾害可能导致设备和设施损坏,从而影响码头的运营。
2.供应链中断风险:码头是供应链的关键环节,一旦遭遇供应链中断,将对整个供应链造成严重影响。
供应链中断可能由于设备故障、人为操作失误、交通堵塞等原因导致。
3.安全风险:码头是一个复杂的环境,往来的船舶和货物规模庞大。
安全风险包括船舶碰撞、货物滑落、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这些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污染等。
4.环保风险:码头通常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和废水排放。
不合规的环保措施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对码头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并引发社会舆论风险。
第二部分:码头风险评估针对上述风险,我们需要评估其对码头运营的影响程度,以及可能引发的后果。
1.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码头设施受损,造成运营中断和货物损失。
这将对码头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并可能导致客户流失。
2.供应链中断风险:供应链中断会导致船舶滞留、货物积压,影响物流流畅性和准时交货。
这不仅会导致客户不满,还会提高物流成本,并可能损害码头的声誉。
3.安全风险:安全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和环境污染等后果。
这将引起民事赔偿和社会舆论的关注,对码头的声誉和运营造成不利影响。
4.环保风险:环境污染可能引发政府监管和公众关注,甚至导致罚款和停工等严重后果。
此外,码头的不合规行为可能损害公司形象,影响客户和投资者信任度。
第三部分:码头风险应对措施为了降低码头面临的风险,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1.风险防范:对于自然灾害风险,应加强对设备和设施的抗震、防台风等措施,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对供应链中断风险,可以建立备用设备和备货计划,以应对突发情况。
港口建设中的环境风险评估

港口建设中的环境风险评估港口作为国际贸易和物流的重要枢纽,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港口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对周边环境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因此进行全面而准确的环境风险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一、港口建设对环境的潜在影响港口建设通常涉及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填海造陆、码头建设、航道疏浚等工程活动,这些活动可能会对生态系统、水质、空气质量、土壤等环境要素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1、生态系统破坏填海造陆会直接侵占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例如,红树林、珊瑚礁等重要的生态系统可能会遭到破坏,从而影响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2、水质污染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疏浚作业产生的悬浮泥沙以及船舶的含油污水排放等,都可能导致周边海域水质恶化。
这不仅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还可能对渔业资源造成损害。
3、空气质量影响港口建设中的土石方工程、物料运输等活动会产生大量的扬尘,同时施工机械和船舶的燃油燃烧会排放废气,对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4、土壤侵蚀与破坏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可能会导致土壤侵蚀加剧,破坏土壤的结构和肥力。
此外,建设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二、环境风险评估的重要性1、保障生态平衡通过评估港口建设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可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维护生态平衡,确保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合规性要求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要求进行环境风险评估。
只有通过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港口建设项目才能获得合法的审批和建设许可。
3、可持续发展考虑环境风险有助于实现港口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使港口在长期运营中能够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存,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支持。
4、公众利益保护环境风险评估能够让公众了解港口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三、环境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步骤1、风险识别首先需要对港口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识别可能产生环境风险的因素。
油品码头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100引言油品码头溢油带来的火灾和爆炸事故,不仅会对经济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还会对人身安全带来重大危险,对海洋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
因此,本文从码头油品装卸风险和安全设施的建立以及油品运输和储存过程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对于码头安全生产和海洋环境保护都有警示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油品码头风险分析1.油品装卸过程中存在的着火爆炸安全隐患。
油品装卸过程中存在着火爆炸安全隐患,油品码头装卸过程中无论是明火、非防爆工具使用撞击产生的火星还是金属摩擦导致的火光、装卸作业过程中机电设备摩擦产生的静电,或者操作员工违反工艺要求装卸油品都有可能带来火灾事故的风险。
2.设备设施质量缺陷或故障。
有些运输船舶和输油设备由于多年来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保养,在运行过程中,因长期受到气液的冲刷、腐蚀、老化或者非正常操作而导致故障,都可能导致危险品泄露,引起环境污染事故。
二、码头库区风险控制及防范措施1.更新码头库区安全设施。
(1)对监控设备进行合理设置,罐区增设除静电设施,在油泵房等油气浓度较高区域增设通风设备,完善管道法兰和阀门等处的静电跨接,加强油罐防雷装置,严格按照标准和规定进行接地,并定期检测;工艺设备及管网、自动控制仪表系统应按标准使用防火、防爆器材或安装防雷、防静电接地设施。
(2)加强油库工艺和管道阀门的自动控制系统的建设,提高油库机械的自动化操作水平,意外发生时阀门的自动控制系统及时关闭阀门可以减少事故损失;采用油罐液位和压力实时监控系统,最大限度防止油品外泄和减少油气蒸发;选用能满足日常检查需求的防火、防爆、油气浓度监控与控制设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避免事故发生。
2.码头库区设备与设施的设计、维修与保养。
(1)提高油品储备库区配套工程的结构,设备设施的材质、制造、装置的安装、焊接、防腐与防爆等的设计要求和标准,精选性能良好的设备设施,确保油罐区配套设施的安装质量、实际工程质量和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加强对油罐、管道、附属设备的维护和日常保养工作,严格执行设备故障检修制度,保证检修质量。
石化码头工程环境风险评价方法

ISSN1672-9064CN35-1272/TK能源与环境张文雄(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13)摘要针对石化码头工程的特点,结合风险导则要求,从风险物品、常见事故分析、生产全过程等方面进行风险识别,提出风险评价工作等级,进行火灾、溢油、气态和液态化学品泄漏事故危害预测和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关键词石化码头环境风险识别风险防范中文分类号:X820.4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064(2009)02-0066-0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石化码头建设并投入运营,但其存在的环境风险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提出石化码头工程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以供参考。
1环境风险评价1.1风险识别对石化码头进行风险源识别的目的是确定石化码头运营期的风险因素和风险类型,并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进行定性分类和定量分析。
1.1.1风险物品识别风险物品识别主要是识别装卸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毒性性质,对各种装卸化学品进行危险性评价,从而筛选环境风险评价因子。
化学品的毒物危害级别可依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进行划分。
火灾危险性类别可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1999年修订)进行判定。
1.1.2危险源类型识别危险源类型是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规定的方法和临界量进行的,首先划分危险品单元,确定生产区和贮存区危险物品的数量,依据临界量进行一一判定。
应该注意的是当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应将比值叠加后判定。
1.1.3全过程分析石化码头一般有码头平台、栈桥、后方堆场或储罐区、全防范措施、环保工程等设施组成,典型的石化码头装卸工艺为:货船→装卸泵→管线→储罐→装车泵→装车管线→汽车鹤管→槽罐车→用户从工程有关资料中,提取化学品的年吞吐量、储存量、存周期、储存方式、装卸方式、运输方式、平面布置等信息,并进行运营期工艺全过程分析,分析可能产生风险事故的节点、风险物品和风险事故的类型,此外还应识别出本项目周边环境敏感目标。
油库建设环评范文

油库建设环评范文一、概述油库作为石油储存和运输的重要设施,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油库建设之前,需要进行环境评价,以确保建设过程和后续运营不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油库建设环评进行探讨。
二、油库建设对环境的影响1.空气污染:油库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挥发性有机物,其中包括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如果没有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这些废气将会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导致空气污染。
2.水体污染:油库建设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废水和含油废水。
如果这些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对水生生物生存造成威胁。
3.土壤污染:油库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漏油事件,导致土壤被石油化学物质污染。
这种污染会对土壤的肥力和植物生长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害。
4.噪音污染:油库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干扰和不适。
如果不采取适当的隔音和减振措施,将会对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5.生态破坏:油库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可能会导致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破坏生态系统将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三、油库建设环评的目的进行油库建设环评的目的是确保在油库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环评的主要目标包括:1.评估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确保施工阶段不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
2.评估油库运营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确保运营过程中不对空气、水体、土壤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3.提出合理的环境管理和控制措施,确保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采取充分的措施减少环境影响。
四、油库建设环评的内容1.建设项目的背景和规划,包括油库的规模、所需用地和相关设施。
2.评估建设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包括空气、水体、土壤、噪音和生态系统等方面。
3.分析建设项目对周边社区、居民和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风险和影响。
4.提出环境管理和控制措施,包括废气、废水、废渣的处理和排放标准,以及噪音控制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措施。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措施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措施石油化工企业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和基础化工产业,其发展对于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由于其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物质以及工业废弃物的排放,使得其环境风险也日益凸显。
为了能够有效评估和管理石油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一、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评估是对石油化工企业生产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定,其依据是对企业涉及的化学物质的性质和数量进行分析,并结合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废弃物的排放情况。
在进行环境风险评估时,需要考虑化学物质的毒性、生态效应以及可能引发的事故等因素,并根据这些信息建立环境风险评估模型。
在模型建立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实地调研和监测,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通过环境风险评估,可以识别出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潜在环境风险,并为后续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环境风险管理措施石油化工企业在识别出环境风险后,应该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降低环境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常见的环境风险管理措施:1.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指通过改变工艺流程、优化设备选型和管理措施等手段,在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环境风险。
例如,石油化工企业可以选择更加环保的生产工艺,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同时,也可以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和废气处理设备,实现对废弃物的有效处理和减少排放。
2. 应急响应措施应急响应措施是指在环境事故发生时,迅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环境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这包括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组织实施应急演练,培训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以及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建立及时沟通的机制等。
通过有效的应急响应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事故的危害。
3. 监测与评估措施监测与评估措施是指通过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石油化工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对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并利用监测数据进行风险评估。
LPG储罐码头环境风险评价

1环境风险评价1.1评价工作等级及范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规定,风险评价的级别划分依据是基于项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识别及项目所在地环境敏感情况,按表1.1-1划分一二级:表 1.1-1评价工作级别根据项目所涉及易燃易爆物质的贮量,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本项目年周转量为100万吨的液化石油气,属于重大危险源。
前述本项目周围环境保护目标调查表明,项目周围存在敏感目标。
基于上述两点,对照表1.1-1,本评价工作级别为一级,对事故影响进行定量预测,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按照风险评价等级要求,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5km。
本次评价范围以储罐区为中心,5km为半径的圆。
陆域风险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点见表1.1-2,敏感目标分布见图1.1-1。
1.1-2风险评价敏感目标表图 1.1-1风险评价敏感目标分布图图 1.1-2规划图上风险评价范围1.2陆域环境风险评价1.2.1风险识别1.2.1.1物质危险性识别本工程为LPG储运工程,厂区内建有4个30000m3的低温常压单壁罐,其中3个储存低温丙烷,1储存丙烷或者丁烷。
4个1000 m3的球形储罐,储存按比例配合的丙烷丁烷混合液。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附录A.1的标准分析,同时参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2008)和《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等有关资料,本项目的化学品均属于甲类火灾危险物质,其物化特征见表1.2-1。
表 1.2-1厂内化学品的物化特征由于丙烷储量最大,沸点较低,挥发性较强,故选择丙烷作为本项目的风险评价因子。
当其泄露遇明火发生爆炸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CO有毒气体,属于高毒物质,一氧化碳的危险货物编号为21005,UN编号为1016。
1.2.1.2生产设施风险识别本项目为LPG储运工程,占地约300亩,厂内有低温常压单壁罐和球形储罐以及缓冲罐等相关设施,其特征见表1.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2 kg/m3;6—6。一
153.559 8 177.993 0 199.628 4 246.001 7 270.280 4 285.405 1
氏一6。w,乱、氏、瓠分别为空气与水之间、油(液)与 空气之间、液与水之间的表面张力系数,N/m,取氐 一0.073 N/m,60。一0.025 N/m,瓠一0.018 N/m;岛、
搁浅
5.O 26.O 50.6 9.3
舶装卸过程,但这类事故导致的溢油量相对较小, 90%以上的事故溢油量在7 t之内。与此相比,虽 然船舶碰撞事故导致的溢油事故的概率占总溢油 事故的10%以下,但由于这类事故施救困难、控制 预警效果较差,导致的溢油量相对要大得多,且危 害程度要严重得多。在船舶碰撞事故导致的溢油 事故中,有25%左右的事故溢油量在600 t以上。 根据国际油轮船东防污染联合会(rroPF)相关数 据,溢油事故主要原因见表2。
忽、岛分别为各扩展阶段的经验系数,一般可取kl一
2.28,屯一2.90,k3—3.2。
(3)溢油漂移计算方法溢油事故一旦发生, 油品入水后会立即扩展为膜,受风和水流的作用, 油膜将发生漂移。同时,由于溢油本身在不断扩 散,溢油范围的面积也在不断增大。假设油膜的 中一I、L,初始位置为&,经过△f时间后,其位置S为
表2溢油事故原因分布
事故溢油量/t 装卸
<7 [7.600】
>600 77.5 43.5 8.8 70.7
事故比率/% 碰撞
3.1 26.6 40.6 7.5
驳油
14.4 3.9 , 12.5
2.3事故溢油风险预测 (1)物料性质 石油及其制品在常温下为液
体,微溶于水,可呈膜状浮于水面。 (2)事故溢油扩散漂移预测模型本评价采用 费伊(Fay)油膜扩延公式对油品人江事故污染进 行风险预测。Fay将扩展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 ①在惯性扩展阶段,油膜直径为
表1
风险区域 环境风险事故类型 油品管道泄漏 陆域 储罐泄漏 储罐火灾、爆炸 港池或 码头前沿 水域(包 括航道、 锚地) 码头装卸作业油品泄漏 码头火灾
溢油
殖、水生生态、沿江旅游业带来长期不利影响。作 业区域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将对下游水质、渔业养 殖造成较大影响,甚至对饮水安全产生威胁。建议 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加强防范意识和管理,配备 有效的应急设备,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防治环境
污染。
油品码头环境风险识别及风险度量
环境风险事故原因 发生概率
小
环境危害 程度
小 小一中 中一大 小一中
由
人的不安全行为(违章作业、指挥失误)、设备设施的质量缺陷或故障(焊接质量 缺陷、阀门缺陷、管道磨损及疲劳等)、其他因素(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自然灾害、人 为破坏等) 发生油品泄漏后遏明火(点火源包括动火作业、现场吸烟、机动车辆排烟带火、静 电放电等)、人为破坏、自然灾害(主要是雷电) 输油臂及输油管道缺陷或操作失误、船舱超装溢油、到港船舶不符合安全要求等 发生油品泄漏后遇明火
收稿日期:2017.03.15
作者简介:鲍子谷(1990一),男。硕士、助理工程师,从事环境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工作; 谢伟(1986一),男,硕士、工程师,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工作。 E-mail:SYGL@shmtu.edu.cn ・1 5・
第39卷第5期2017年5月
拳邑管哩
环境风险可以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3)来港船舶发生溢油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程 度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一般的货船发生船舶事 故的可能性较大,但其环境危害后果相对较轻;大 型油船发生泄漏事故的可能性极小,但一旦发生 后不能及时、有效进行应急处理,则可能对渔业养
险应急体系和应急反应行动计划。
【关键词】油品码头;溢油;环境风险评价;风险识别
0引
言
1环境风险识另0和分析
某内河港口某作业区规划装卸和储存的货种 为成品油,码头泊位规模1 000吨级。结合国内同 类码头情况,列出本规划实施后的环境风险事故类 型和风险度量(见表1)。由表l可以看出: (1)本规划实施后,陆域环境危害程度较大的 是罐区的火灾、爆炸事故,但其发生概率极小。只 要按照安全评价的要求完善安全措施、加强防火管 理、配备消防力量等,即可将其环境风险控制在可 以接受的范围内。 (2)成品油在装卸作业过程中存在泄漏、火灾 等事故的危险,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将可能对码头 前沿、港池或周边水域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目前, 国家有关部门已制定了有关油品码头作业安全和 防污染的规定,如作业前申报检查、作业时敷设围 油栏等。这些措施不但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而 且限制了一旦发生事故后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使其
辐射到其他地方。在航线开通方式方面,可以与台 湾地区4大集装箱运输企业合作,也可以自建船队 投入运营。台州主要的货源地集中在台州以南(占 80%左右),通过台湾地区港口中转,既为台州、台 湾两地争取了箱量,也为台州地区的货主提供了 拓展市场的契机。 3.5发展台州特色集装箱物流链,形成特色通道 开辟一条成熟、特色的物流链,形成台州港口
油膜漂移 距离/m
42 84 126 168 210 420 840 1 260 1 680 2 100 3 150 3 780 4200
12 24 36 48 60 120 240 360 480 600 900 1 080 l 200
282.6851 565.6080 848.6939 1 131.9089 1 415.2351 2 833.2089 5 674.1642 8 520.1623 11 370.2384 14 223.8349 21 370.9959 25 667.1923 28 534.2767
永臣管哩第39卷第5期2017年5月
油品玛头观戈j中的环境风险诨价
鲍子谷,谢伟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0)
【摘
要】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溢油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识别,分析溢油风险概率,总结事故污染类型和源强,预 测事故溢油风险。预测结果表明:对陆域环境危害程度较大的是罐区的火灾、爆炸事故;若将 港区油品码头规划在城市边缘,远离人口密集区等敏感目标,通过采取常规的安全措施即可 将其环境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针对溢油事故风险,提出相应的应急方案,包括风
水邑管哩第39
g
5
g
2017-ff-5月
考虑在浙西腹地适当设立内陆无水港,并为当地 出运工厂选择台州港出运集装箱提供通关手续方 面的便利,吸引内陆货源。 3.3便利的口岸政策。提高通关时效 高效、便利的通关环境需要海事、海关、国检、 边防等4家口岸单位的通力合作和积极参与。港 口间的竞争,也是口岸的竞争;因此,亟需进一步 提高台州口岸的竞争能力,特别是口岸查验单位 需积极推进口岸通关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查 验能力和时效,保障货物顺畅通关。 3.4发展对台中转贸易,突破受限格局 改变对宁波舟山港支线辅助的思路,将对台
3
风险应急方案
3.1溢油应急体系 在本规划实施后,应将溢油应急反应预案纳入 本地区溢油应急体系管理。该体系包括6个方面: (1)建立健全的组织指挥机构; (2)绘制地区环境资源敏感区图,确定重点优 先保护区域; (3)加强溢油跟踪监浈0,建立科学的溢油分析 决策系统; (4)建立清污设备器材储备; (5)加强清污人员训练; (6)建立有效的指挥通信网络。 3.2应急反应行动 (1)根据对应急事故的评估,应急指挥部应立 即确定事故防控的应急对策。 (2)指挥机构在接到报警后,根据初步情况, 对外通报、联系支援。 (3)采取措施防止可能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 如果船舶发生溢油事故,根据溢油(下转第21页)
E.mail:SYGL@shmtu.edu舶
・1 7・
s=&+r“Vodt
式中:Vo为膜中心漂移速度,Vo—v风+1,泷;1,风一YtoK (v风、v漉分别表示水面风速和流速;v。。为当地水面上 10m高处的风速;K为风因子数,取K一0.035)。 (4)计算条件由上述分析可知:除去油膜本 身的扩散外,其漂移速度主要受风和水流的作用, 为水流流速和风速的矢量和;漂移速度越快,污染 范围越大,反之亦然。 取不利的丰水期近岸水流流速1 m/s、风速2.5 m/s为计算条件,溢油按瞬时点源考虑。 (5)结果分析发生溢油事故风险的油膜漂移 扩散预测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一旦发生事故性溢油,将对 码头上、下游的取水口产生严重污染;因此,必须 迅速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紧急实施溢油应急预案。 一旦发生上述假定的油品入江污染事故,在码头
中,油品码头由于风险陛较大,须在规划时特别关
注其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因此,评价油品码头 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成为水运工程管理 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本文以某内河港口 的总体规划为例,就油品码头规划中的环境风险评 价问题展开研究,探讨环境风险识别、溢油风险概 率及预测、风险应急方案等问题。
D4=356.8 V引8
时间,
S
直径/
m 27.2171 38.649 8 47.471 O 54.935 3 61.5309 87.5669 124.761 8
面积,
nr
厚度,
m O.008 3 0.004 2 O.002 8 O.0021 O.001 7 0.000 8 0.O004 O.000 3 0.0002 O.0002 O.000l O.o001 0.o001
水运工程中有大量、多类物资是通过车、船运 送的,有的货物本身(如煤、矿石、石油及其制品等) 就带有一定的污染源。同时,各类装卸运输机具在 运转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损害大气、水质的物质, 这些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码头作为水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路运 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水路运输也迎来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诸多内河 港口建设的议题开始提上议程。在内河港口规划
式中:D。、D:、历、D4分别为惯性扩展阶段、黏性扩展 阶段、表面张力扩展阶段及扩展结束之后4个阶段的 油膜直径,m;g为重力加速度,m/s2,取g一9.8m/s2; 矿为溢液总体积,m3;t为从溢液开始计算所经历的 时间,s;yw为水的运动黏滞系数,m2/s,h一1.01× 10“m2/s;卢一1-po/P。,Po、P。分别为油和水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