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指导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的观察及指导策略

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的观察及指导策略

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的观察及指导策略幼儿园中班的绘画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和指导,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绘画能力和艺术素养。

下面是针对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的观察及指导策略的建议。

一、观察幼儿的绘画发展阶段幼儿的绘画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阶段,了解幼儿所处的发展阶段,可以为绘画指导提供有针对性的策略。

1. 初期阶段:幼儿的绘画主要是通过乱涂乱画来表达,习惯性地涂抹色彩,并且不太注重细节。

对于这一阶段的幼儿,可以鼓励他们多接触各种颜料和绘画工具,让他们放松自由地画,同时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自己的绘画作品。

2. 建构性阶段:幼儿开始尝试画出人物和物品的形象,但线条和形状还比较简单。

针对这一阶段的幼儿,可以通过示范和指导引导他们练习画简单的线条和形状,并且鼓励他们用直线和弯曲线条表示物体的轮廓。

3. 自由发展阶段:幼儿的绘画能力逐渐成熟,能够画出比较完整的人物和物品,注重颜色的搭配和细节的表现。

在这一阶段,可以给幼儿提供更高难度的题材和绘画技巧的指导,同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观察幼儿的绘画习惯和表现方式通过观察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习惯和表现方式,可以了解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和喜好,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1. 绘画习惯:观察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是否有固定的习惯,比如涂鸦、填色、画人物等,了解幼儿对不同绘画活动的偏好,可以为指导提供参考。

2. 表现方式:观察幼儿在绘画中表现出的个性和情感,比如画人物时是否注重表情和动作等,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可以引导幼儿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观察幼儿的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观察幼儿在绘画中的技巧和表现能力,可以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和鼓励。

1. 技巧观察:观察幼儿在绘画中使用的绘画技巧,比如颜色的搭配、线条的运用等,发现幼儿的不足之处,并给予相应的技巧指导。

2. 表现能力观察:观察幼儿在绘画中表现出的创造力和艺术性,比如构思能力、色彩感知能力等,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可以给予个别化的鼓励和指导。

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的观察及指导策略

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的观察及指导策略

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的观察及指导策略一、绘画活动在幼儿园中班的重要性绘画是幼儿园中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绘画活动,幼儿可以通过画笔、颜料和纸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以及表达能力。

对于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的观察和指导至关重要。

二、绘画活动观察的内容1. 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在观察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时,首先要留意孩子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有些孩子可能对绘画活动不感兴趣,需要引导和鼓励;有些孩子可能对绘画活动非常热衷,需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2. 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观察孩子的绘画作品,可以了解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有些孩子可能会画出非常有趣的作品,反映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有些孩子可能会画出比较单一的作品,需要引导他们多加想象和创造。

3. 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情感:通过观察绘画作品,可以了解到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

有些孩子可能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些孩子可能画出的作品中充满了快乐和幸福,而有一些孩子可能在绘画中表达了他们的不安和焦虑。

三、绘画活动指导策略1. 创造丰富多彩的绘画环境:在幼儿园中班的绘画活动中,可以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绘画环境,提供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各种颜色的颜料、不同类型的画笔、纸张等,让孩子自由选择,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和创造力。

2. 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在观察到孩子的绘画作品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

对于那些画得不够好的孩子,可以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对绘画产生兴趣;对于那些画得比较好的孩子,可以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支持,鼓励他们在绘画中更加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4. 注重绘画技巧的培养:在绘画活动中,可以注重绘画技巧的培养,如如线条、色彩、透视等方面的技巧,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5. 鼓励孩子进行绘画交流和展示:在绘画活动中,可以鼓励孩子进行绘画交流和展示,让他们互相欣赏和学习,通过绘画交流和展示,可以拓展孩子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绘画经验。

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的观察及指导策略

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的观察及指导策略

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的观察及指导策略绘画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绘画活动,幼儿可以锻炼自己的手眼协调能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他们的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园中班阶段,绘画活动将更加具有教育意义,因此需要教师们对幼儿的绘画活动进行观察和指导,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绘画技能和艺术素养。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的观察及指导策略展开探讨。

1. 观察幼儿的绘画表现在幼儿园中班阶段,幼儿的绘画能力和表现会呈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

有些幼儿可能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绘画能力,能够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和想象力;而另一些幼儿可能还处于涂鸦和模仿阶段,绘画还不够具有表现力。

教师们需要对幼儿的绘画表现进行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绘画发展阶段和特点。

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发现幼儿的绘画能力及表现水平,为后续的针对性指导提供依据。

2. 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观察幼儿的绘画表现后,教师们需要给予他们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不论幼儿的绘画表现如何,都需要给予他们正面的反馳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和肯定。

在表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绘画作品,给予具体的赞扬和鼓励,比如肯定幼儿的创意、用色、构图等方面的表现,同时也可以表达对他们绘画能力的认可和期待。

通过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 提供多样化的绘画材料和技术支持在幼儿园中班阶段,教师需要提供多样化的绘画材料和技术支持,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除了常见的彩色笔、彩色纸、水彩笔外,还可以引入临时素材、泥土、水彩颜料等特殊材料,让幼儿在创作中有更多的选择和发挥空间。

教师们也需要向幼儿介绍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比如用笔法、色彩运用、构图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巧,帮助幼儿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

4. 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和想法的重要方式,因此在绘画活动中,教师们需要引导幼儿通过绘画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中班幼儿绘画表征及策略解析

中班幼儿绘画表征及策略解析

中班幼儿绘画表征及策略解析中班幼儿绘画表征及策略解析绘画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中班幼儿的绘画表现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表征,了解并掌握这些表征,可以更好地指导幼儿的绘画活动,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和艺术素养提高。

一、中班幼儿绘画表征1.形象简单,色彩单一中班幼儿绘画的形象一般比较简单,还没有完全掌握各种图形的结构和特征,所画的图形通常比较抽象。

而且,他们的色彩概念还不够丰富,往往只能用一种颜色来表现物体。

2.形象多样,创意丰富中班幼儿的绘画表现比起小班幼儿会更多样化,不再局限于常见的图形,而是开始尝试画出自己的创意和想象。

他们会尝试用手绘制各种形态复杂的动物和植物,也会画出自己的家庭、朋友和自己的生活场景等。

3.表达感情,情感丰富中班幼儿的绘画表现也开始注重情感表达,会尝试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

比如,他们会画出自己的快乐、伤心和惊喜等。

这些画作不仅仅是他们的创作,更是他们情感的宣泄和表达。

二、中班幼儿绘画指导策略1.提供充足的绘画材料中班幼儿的探索欲和创造力很强,因此需要提供充足的、各种类型的绘画材料,以满足他们兴趣和需求。

比如,彩色画笔、彩色纸、色彩卡等。

2.注重情感表达中班幼儿的绘画表现注重情感表达,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唱歌、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体验各种情感,并帮助他们用画作表达出来。

3.培养观察力观察是绘画的基础,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力是很有必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观察自然界、生活中的事物,然后进行绘画实践,以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4.鼓励创新和想象中班幼儿的绘画表现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尝试各种创新形式,比如用不同材料和颜料混搭、尝试不同的组合等,激发幼儿的创造潜力。

5.注重表扬和鼓励教师应该积极表扬幼儿的绘画表现,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可以激发幼儿更多的创作欲望,并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同时,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展示作品的机会,促进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的培养。

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的观察及指导策略

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的观察及指导策略

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的观察及指导策略幼儿园中班阶段,绘画活动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观察幼儿的绘画行为,可以了解他们的感知、表达和思维能力,并针对不同幼儿的绘画特点,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促进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在观察幼儿绘画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1. 应用绘画材料的能力:观察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是否能正确使用绘画工具,如画笔、颜料等;是否能正确地掌握绘画技巧,如沾取颜料、用笔绘画等。

2. 表现绘画主题的能力:观察幼儿在绘画作品中是否能准确地表现出所给主题的内容,是否能将自己的想法通过绘画的方式进行表达。

3. 融入想象和创造力的能力:观察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是否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绘画作品,是否能表现出个性、创造的特点。

4. 绘画完成度的能力:观察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是否有耐心和毅力,是否能坚持完成绘画作品,并能自我评价和修正自己的作品。

针对不同幼儿绘画能力的差异,可以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1. 针对绘画材料应用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的方式,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绘画工具,并通过分级练习的方式,逐步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

2. 针对表现绘画主题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提供更具体明确的绘画主题,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力,准确表现主题内容。

可以通过故事、图片等途径,提供更多的绘画素材和启发,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灵感。

3. 针对缺乏想象和创造力的幼儿,可以鼓励幼儿勇于尝试,提供更多的自由绘画的机会,让幼儿自由发挥,勇敢尝试新的绘画方式和表现手法,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自信心。

4. 针对绘画完成度较低的幼儿,可以鼓励幼儿进行多次的绘画实践,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幼儿感到绘画的乐趣和成就感,提高他们的绘画毅力和耐心。

中班美术活动的教研目标(3篇)

中班美术活动的教研目标(3篇)

第1篇一、背景美术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班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都在逐步形成。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班美术活动,提高活动质量,本教研活动旨在明确教研目标,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教研目标1. 教育目标(1)认知目标:使幼儿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技能,提高幼儿的美术素养。

(2)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3)行为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 教学目标(1)教学策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游戏、故事、示范等,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2)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教学评价: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注重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

3. 教师专业发展目标(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教研活动,使教师掌握中班美术活动的教学规律,提升教学水平。

(2)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探讨美术活动的教学方法。

(3)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教研活动,使教师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三、具体实施措施1. 美术知识普及(1)组织教师学习美术基础知识,了解中班幼儿的绘画特点和发展规律。

(2)开展美术知识讲座,提高教师对美术活动的认识。

2. 教学策略研讨(1)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策略研讨,探讨如何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绘画水平。

(2)分享优秀的教学案例,借鉴成功经验,改进教学策略。

3. 实践操作(1)组织教师进行美术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开展美术教学观摩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教学评价(1)制定美术教学评价标准,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

(2)开展美术教学反思活动,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和改进教学中的不足。

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的观察及指导策略

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的观察及指导策略

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的观察及指导策略一、观察幼儿绘画活动的特点幼儿园中班的宝宝们,正处于对外界认知和感知的探索阶段,绘画活动是他们表达情感、展现想象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观察幼儿绘画活动,我们可以发现以下特点:1. 多样性:幼儿绘画的题材和形式非常多样,有些宝宝喜欢画人物、动物,有些喜欢画自然风景,还有些则喜欢抽象的涂鸦。

2. 表达个性:每个宝宝的绘画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反映了他们的个性和情感。

3. 想象力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在绘画中常常能够展现出各种奇妙的想法和构思。

4. 注意力集中:在绘画活动中,部分宝宝会表现出较强的专注力和耐心,尤其是在自选主题的创作中。

5. 形式和技巧欠缺:由于幼儿的认知和技能尚未完全发展,所以绘画作品在形式和技巧上存在较多的不足。

1. 提供丰富的绘画材料:针对幼儿绘画的多样性和想象力丰富,我们应该提供不同种类的绘画材料,如颜料、彩色笔、彩色纸、贴纸等,让宝宝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进行选择和运用。

2. 尊重个性和鼓励自由发挥: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宝宝的个性和创意,鼓励他们自由发挥,不要过多地干预和规范。

每个宝宝都有权利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感。

3. 提供示范和启发:针对幼儿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欠缺,我们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绘画示范和启发,引导他们学习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和构图方法,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些范例和素材,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4. 引导情感表达:绘画是幼儿表达情感的一个重要方式,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故事的方式引导他们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让他们在绘画中找到发泄和宣泄情感的出路。

5. 提供展示和分享机会:在绘画活动后,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展示和分享的机会,让宝宝们可以互相欣赏和交流自己的作品,从中学习他人的优点,丰富自己的绘画经验。

6. 注重绘画活动的情境营造:为了激发宝宝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应该注重绘画活动的情境营造,如通过故事、音乐等方式,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他们在心境愉快的情况下进行绘画创作。

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的观察及指导策略

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的观察及指导策略

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的观察及指导策略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是儿童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美感和审美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的观察及指导策略进行探讨。

1、注意幼儿的画面呈现在幼儿绘画活动中,需要关注幼儿的画面呈现。

画面中的线条、形状、颜色和构图等元素,可以反映幼儿的绘画技能和表达能力。

观察幼儿的画面时,可以从周围环境和情境切入,以此帮助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

2、注意幼儿对绘画工具的使用幼儿绘画活动中,观察幼儿对绘画工具的使用也是很重要的。

幼儿使用绘画工具的姿势、粗细、速度、用色、整洁度等等,可以反映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感知能力。

同时,在幼儿绘画过程中,观察幼儿的清洁习惯,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幼儿绘画活动中,还需要注意幼儿的心理表现。

幼儿通过绘画表达情感和意愿,绘画作品中的图形和色彩也会反映出幼儿的情感和意愿。

通过观察幼儿的绘画作品,可以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幼儿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1、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幼儿绘画活动中,应该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个性化的绘画作品。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各种绘画素材,如色彩、形状、图片、物体等等,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绘画游戏等形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2、帮助幼儿掌握绘画基本技能在幼儿绘画活动中,还需要帮助幼儿掌握绘画基本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示范等形式,向幼儿提供正确的绘画方法和技巧。

同时,也可以给予幼儿创造性的启发,帮助幼儿探索新的绘画方式和技巧。

3、提供相关素材和环境在幼儿绘画活动中,环境和素材的影响是很大的。

教师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绘画素材和艺术品,鼓励幼儿观察和模仿。

同时,教师也可以打造一个富有创意和艺术气息的绘画环境,帮助幼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之,针对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的观察及指导策略,需要关注幼儿的画面呈现、对绘画工具的使用、以及幼儿的心理表现。

通过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帮助幼儿掌握绘画基本技能、以及提供相关素材和环境等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绘画能力,为其美术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指导策略研究
——以白银市A幼儿园中二班为例
摘要
笔者在幼儿园实习期间,发现教师在教幼儿绘画的时候,常常会给幼儿一些指导,而这些指导有些是可取的,有些却违背了《3-6岁儿童发展指南》里对艺术教学的要求。

对此,笔者选择甘肃省白银市A幼儿园中班开展绘画课观察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白银市A幼儿园中班教师在幼儿绘画课上的指导策略,通过分析,来发现中班教师在绘画教学中的一些指导策略弊端,研究者就这些问题,从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合理调整幼儿园师幼比、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在整个过程中,笔者运用了观察法、访谈法以及作品分析法对教师的指导策略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过于强调范画,这种范画是教师画好的简笔画,孩子多数都是仿照这些简笔画进行绘画,所以导致绘画作品缺乏创作元素,同时这种过于强调范画的指导策略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

研究者与教师进行积极沟通,将问题存在与教师一起反映到幼儿园,幼儿园领导开始重视本园教师绘画课的教法培训。

同时,研究者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以及导师的专业指导,对于幼儿园绘画教师指导策略有了比较多的认识和学习,对于幼儿绘画有了新的理念,这种理念将带到笔者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并且受益终身。

关键词:中班幼儿;绘画;指导策略
Abstract
The author found that teachers during my internship in kindergarten, when teaching young children painting, often give children some guidance, and some of these guidance is desirable, some are violated the 3-6 years old children's development in the guide to claim to the art teaching. To this, the author choose baiyin, gansu province A kindergarten student studied painting class observ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know the baiyin A kindergarten student in the guidance of the teacher in the children's painting class strategy, through the analysis, to find A student teacher in the teaching of drawing some guidance strategy, researchers on these issues, as changing the concept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promo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the reasonable adjustment of kindergarten teacher younger than, improve the
teachers' evaluation system four aspects are also proposed. In the whole process, the author use the observation method, interview method and product analysis method study of teachers' guidance strategy. The study found that teachers too much emphasis on in the process of guiding fan4 Huang, this kind of fan4 Huang is a teacher draw good brief strokes, most children are to simulate these brief strokes painting, paintings due to a lack of creative elements, it is too much emphasis on the guidance of fan4 Huang strategy limits the child's imagination. Researchers and teachers to communicate actively, the problem with teachers reflected in the kindergarten, kindergarten leaders paid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training of teachers of the kindergarten painting class. Researchers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theoretical study and practical research and teacher professional guidance, for the kindergarten painting strateg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have a mor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or childminders painting has a new idea, the idea will be brought to the later work post, and benefit for life.
Keywords: middle shift; Painting; To guide the strategy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由来
笔者在幼儿园实习期间,观摩了两堂美术课,主体都是画水果娃娃,经过两堂课的对比观摩,笔者发现第一堂课的教师力求孩子要画得像,而第二个堂课的教师更加注重孩子的感官体验。

据笔者观察,第一堂课每个孩子的画几乎是相同的,都是在纸的中间画一个水果娃娃,其余的地方都是用一种颜色的水粉颜料填充画面。

而另一个班级的孩子画面比较丰富,画出了不同形象的水果娃娃。

同一主题,教师的指导方式不同,幼儿的绘画效果也是不同的,所以,笔者认为教师的指导方式对幼儿绘画起特别重要的作用。

而在后来去其他幼儿园,发现大多数教师都会要求孩子画的要像,并且善于用范画和几何形状去引导幼儿,用颜色填充、简笔画等方式教幼儿绘画。

《指南》里指出,“艺术教育是儿童感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表达对世界的认识的另一种语言”,我们的教育方式似乎是将幼儿绘画理性化了,很多东西都是用教师的眼睛观察到后传达给幼儿的,并要求幼儿画出来,实质上是教师代替幼儿去观察世界,而幼儿绘画所表达的内容也
是成人强加给他们的。

所以,笔者想通过对白银市A幼儿园中二班教师绘画指导的过程进行观察研究,来发现教师在绘画教学中的一些指导弊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科学的幼儿绘画指导策略。

第二节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指南》里指出幼儿园教育要改变教师过于注重技能训练而轻视幼儿感受力和表现力的艺术教育现状,幼儿园的绘画教育重在绘画兴趣的培养,而各年龄所列的典型表现,正是我们用以观察幼儿是否具有绘画兴趣的一种表现特征,可是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强调“技能”的时候,幼儿的绘画兴趣就已经丧失了。

作为幼儿教师,需要全面理解《指南》的理念,正确认识儿童美术与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了解各年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从而去发现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弊端,学习好的教育指导策略,提高专业水平。

二、应用意义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美术教学中对技能技法的过分注重受到幼教专家的广泛批判,笔者在幼儿园实习期间,在绘画课上,许多老师都会拿出来一幅画让幼儿去模仿,或者一笔一画的去给幼儿示范,但是在孩子们自由作画的时候就会出现有的孩子说自己不会画的现象,如果根据幼儿的发展能力来看,幼儿确实是画不出来那么有难度的绘画的,所以渐渐的孩子就不敢去画画了,这种退缩心理对于孩子的探索能力形成了严重的阻碍。

在幼儿阶段,表现能力比表现技能更重要,这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不当的教育是重技术、重结果,是带有极端功利性目的的,而且是成人强加给儿童的,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所谓以“像”为标准的模式。

幼儿艺术能力发展是多方面,而兴趣是重要的起点,目的是让儿童从兴趣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大脑和肢体去想象、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必然自发地产生想象、创造。

第三节研究目的
在目前的幼儿绘画教育中,教师较少去考虑让幼儿去运用意象,对表现的媒介与意义、表现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规定的过死,不由孩子自己生成意象,将意象转换、结合。

而是教师直接提供给孩子结果,比如,在绘画中大多数采用的方法是填充画、临摹画和简笔画,这些画不但不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相反是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