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合集下载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方法归纳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方法归纳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方法归纳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实质上是物质得失电子难易程度的比较。

即物质越易得到电子,则其氧化性越强,越难得到电子则其氧化性越弱;反之,物质越易失去电子,则其还原性越强,越难失去电子,则其还原性越弱。

一、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比较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价态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规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如:由铁元素组成的物质,氧化性:Fe<Fe2+<Fe3+;还原性:Fe>Fe2+>Fe3+。

二、根据元素的活泼性比较1.对金属而言,金属越活泼,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如: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而言: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其活泼性(金属性)依次减弱。

单质的还原性:K>Ca>Na>Mg>Al>Hg>Ag>Pt>Au。

阳离子的氧化性:K+<Ca2+<Na+<Mg2+<Al3+<Zn2+<Fe2+<Sn2+<Pb2+<Cu2+<Fe3+<Hg2+<Ag+。

2.对非金属而言,非金属越活泼,其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如:对一般的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而言:F、Cl、Br、I、S,其活泼性(其金属性)依次减弱。

其单质的氧化性:F2>Cl2> Br2> I2> S。

其阴离子的还原性:F-<Cl-< Br-< I-< S2-。

三、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比较对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氧化剂>还原剂;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还原剂>氧化剂。

如:2FeCl3 + Cu=2FeCl2 + CuCl2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Fe3+>Cu2+;还原性:Cu>Fe2+。

关于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归纳

关于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归纳

关于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归纳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有关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的判断也是高考的常考考点,它也常与元素周期表、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联系,进行学科内的小综合。

它既能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考查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

现对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方法和依据归纳总结如下,供以开拓思维,培养能力。

一、依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一般可表示为: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只有符合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反应才得以进行。

所以有: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例如:已知下列三个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下列判断结果正确的是:反应(1):2W-+X2=2X-+W2;反应(2)2Y-+W2=2W-+Y2;反应(3):2X-+Z2=2Z-+X2;A、还原性X-> Y-B、在Y-、X-、W-、Z-中Z还原性最强;C 、氧化性:Z2>W2;D 、2Z-+Y2=2Y-+Z2;(答案为D)二、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1、金属的还原性:K、Ca、Na、Mg、Al、Zn、Fe、Sn、Pb(H)、Cu、Hg、Ag,从左至右金属的还原性依次减弱;2、金属离子的氧化性:K+、Ca2+、Na+、Mg2+、Al3+、Zn2+、Fe2+、H+、Cu2+、Hg2+、Fe3+、Ag+从左至右,氧化性依次增强。

三、依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1、同主族元素对金属,如:Li、Na、K、Rb、Cs金属性依次增强,所以还原性依次增强,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对非金属,如:卤素、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2、同周期从左至右,由于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所以,还原性依次减弱,氧化性依次增强。

四、根据元素的原子得失价电子时,放出或吸收能量的多少判断。

吸收能量少,易失电子,还原性强;放出能量多,易得电子,还原性强。

五、根据不同物质中同一元素的化合价判断,价态高氧化性强。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方法小结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方法小结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方法小结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是描述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与氧化剂和还原剂相互作用的能力。

氧化性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与氧化剂反应,失去电子或增加氧原子数的能力;还原性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与还原剂反应,获得电子或减少氧原子数的能力。

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比较。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比较方法。

1.标准电极电位法标准电极电位是指在标准状态下,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

物质的标准电极电位越高,其氧化性越强;标准电极电位越低,其还原性越强。

通过比较物质的标准电极电位可以推测其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2.氧化还原电位法氧化还原电位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氧化和还原反应的电极电势。

物质的氧化还原电位越高,其氧化性越强;氧化还原电位越低,其还原性越强。

通过测量物质的氧化还原电位可以比较其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3.实验方法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比较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例如,可以将物质与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观察反应程度来比较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如果物质能够与氧化剂反应而发生明显的化学变化,说明其氧化性较强;如果物质能够与还原剂反应而发生明显的化学变化,说明其还原性较强。

4.结构和成分分析法通过分析物质的结构和成分可以推测其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例如,含有含氧官能团的化合物通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而含有活泼金属或含有较多还原性官能团的化合物通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需要注意的是,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通常是与其他物质相比较的。

同一个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具有不同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此外,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也受到其他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的影响。

总之,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可以通过标准电极电位法、氧化还原电位法、实验方法和结构和成分分析法进行比较。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研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高考化学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方法

高考化学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方法

2019年高考化学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方法高考化学在理综中是比较容易得分的科目,查字典化学网整理了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方法,请考生掌握。

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9种方法(1)根椐方程式判断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方法: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2)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①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方法:同周期:从左到右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②同主族:从上到下还原性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减弱(3)根据物质活动性顺序比较判断①常见金属元素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②常见非金属元素活动性顺序:(F、Cl、Br、I、S)从左到右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4)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果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进行判断:一般条件越低,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5)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判断当变价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根据氧化产物价态的高低进行判断:一般氧化产物的价态越高,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6)根据电化学原理判断①原电池,负极正极,负极的还原性较强;②电解池(以惰性电极为例) 阳极:易失电子的先放电,其还原性S2-Br-OH-;阴极:易得电子的先放电,其氧化性Ag+Hg2+H+。

(7)根据物质的浓度大小判断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8)根据反应剧烈程度进行判断同种还原剂作用于不同氧化剂时,反应越剧烈,其还原性越强(9)溶液酸碱性的影响溶液的酸碱性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也有影响,如高锰酸钾在酸性、中性、碱性溶液中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在酸性溶液中镁的还原性强于铝,而在碱性溶液中铝的还原性强于镁;在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离子表现出强氧化性,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则不表现出强氧化性。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方法的所有内容就是这些,希望考生可以认真掌握判断方法。

如何判断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强弱程度

如何判断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强弱程度

教研园地JIAO YAN YUAN DI 如何判断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强弱程度张玉泉黑龙江省铁力市第一中学 (黑龙江省伊春市 152500)1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的判断通常情况下,同一种元素氧化性能是从低价态到高价态,不断加强的,而还还原性则是不断降低的。

同一元素从从高价态到低价态,还原性是加强,而氧化性是不断降低的。

比如说:NO2氧化性强于NO,而Fe的还原性比Fe2+的强。

Fe+2HCl=H2+FeCl2同一元素不同价态化合物本身所具有的氧化性与还原性,是与其稳定性相关的,比如说,HClO这一化合物当中氯的价态是偏低的,然而,因为这种化合物本身是不稳定的,所以,它的氧化性要比HClO4的氧化性强。

2 不同物质间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2.1 结合元素在周期表位置进行判断。

在元素周期表中,从左至右,氧化性是不断增强的,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就越弱。

同一主族,从上至下,还原性是不断增强的,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则其阳离子氧化性就越弱。

2.2 根据与同一物质反应的情况判断。

如反应:Fe+S=FeS、2Fe+3Cl2=FeCl3从以上两个反应中可知硫只能把铁氧化到+2价,而氯气则能把铁氧化到+3价,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硫的氧化性。

又如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从以上反应可知二氧化锰只有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把盐酸氧化成氯气,而高锰酸钾则不需要任何外部条件就可以把盐酸氧化成氯气,说明高锰酸钾的氧化性比二氧化锰的氧化性强。

2.3 结合一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判断。

首先,需要确定反应物当中哪个是氧化剂,接着,根据生成物知道氧化产物,若是氧化剂有氧化性,则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会比较弱。

故可知,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当中有这样的一个经验公式: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还原剂+弱氧化剂如:Cl2+2KBr=2KCl+Br2强氧化剂 强还原剂 弱还原剂 弱氧化剂由此可以对比知道Cl2的氧化性大于Br2,Br-的还原性强于Cl-。

十招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

十招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

十招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即物质得、失电子能力强弱。

得电子能力强的物质氧化性强,失电子能力强的物质还原性强,且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氧化性与还原性的相对强弱是物质的本性,但也与外界的诸多因素有关,我们一般比较氧化性与还原性时往往针对的是物质在外界因素相近的情况。

中学常见有如下比较方法:(1)直接比较:如果两种待比较的物质能够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充当氧化剂的物质比充当还原剂的物质的氧化性要强。

如需比较硫与氧气的氧化性强弱时,直接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可以判断氧气的氧化性比硫的氧化性要强。

(2)根据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高低判断:对于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而言,一般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还原性就越强。

如:氧化性FeCl3>FeCl2、KMnO4> K2MnO4>MnO2 >Mn2+;这里需注意的是:一,必须是指不同物质中的同种元素;二,存在一组特殊物质——卤素含氧酸。

例如高氯酸、氯酸、亚氯酸、次氯酸的氧化性顺序却恰好相反,次氯酸氧化性最强,高氯酸氧化性最弱。

(3)根据产物中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判断:几种氧化剂与同种还原剂发生反应,氧化产物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越多,对应的氧化剂氧化性越强。

例如:氯气与硫分别可以与铁发生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铁与硫化亚铁。

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硫化亚铁中铁的化合价为+2价,由此可以判断:氯气的氧化性比硫的氧化性强。

(4)可根据氧化还原规律比较: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运用这个规律时应当注意,该规律一般适用于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果在高温或者加热时的氧化还原反应,有可能不符合这个规律。

例如:在溶液中,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此时,铁是还原剂、氢气是还原产物,得到结论:还原性Fe>H2;而在加热时,氢气与氧化铁反应可得到单质铁,此时氢气是还原剂,铁是还原产物,得到结论:还原性H2> Fe。

【高中化学】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9种方法

【高中化学】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9种方法

【高中化学】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9种方法【高中化学】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9种方法(1)根据方程式判断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2)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① 在同一个循环中:从左到右,还原性逐渐降低,氧化性逐渐增加②同主族:从上到下还原性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减弱(3)根据物质活动的顺序进行比较和判断①常见金属元素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② 常见非金属元素(F、Cl、Br、I、s)的活性顺序从左到右,氧化性逐渐降低,相应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加(4)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果氧化产物的价态相同,可以根据反应条件来判断:一般条件越低,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5)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判断当变价还原剂在相似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以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来判断:一般来说,氧化产物的价态越高,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6)根据电化学原理判断① 对于原电池,负极>正极,负极还原性强;② 电解槽阳极(以惰性电极为例):挥发性电子的首次放电及其还原性S2->I->Br->Cl->Oh-;阴极:容易获得电子的第一次放电,其氧化为Ag+>Fe3+>Hg2+>Cu2+>H+。

(7)根据物质的浓度大小判断氧化(或还原)物质的浓度越高,其氧化(或还原)性质越强(8)根据反应剧烈程度进行判断当同一还原剂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反应越强烈,其还原性越强(9)溶液酸碱性的影响溶液的酸碱度也会影响氧化和还原的强度。

例如,高锰酸钾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中的氧化逐渐减少;在酸性溶液中,镁的还原性强于铝,而在碱性溶液中,铝的还原性强于镁;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表现出强烈的氧化作用,但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则没有。

高中化学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方法

高中化学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方法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

处于高价态的物质一般具有氧化性。

还原性:是指物质失电子的能力,一般低价态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氧化性: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性: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2)根据金属(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①金属活动性顺序②非金属活动性顺序(3)根据与同一物质反应的难易(条件)判断:当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高低来进行判断。

例:三个反应还原剂都是浓盐酸,氧化产物都是氯气,氧化剂分别是高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有反应方程式可得,反应条件越来越难,可得结论:氧化性KMnO4> MnO2> O2(4)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判断当变价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根据氧化产物价态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

例如:,,可得:氧化性Cl2>S注:不能通过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多少来判断氧化性的强弱。

(5)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①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右,金属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的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非金属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下,金属单质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应的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非金属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注:元素在周期表中越是位于左下方,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元素在周期表中越是位于右上方,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6)根据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根据这个规律也可判断原电池、电解池电极)①两种不同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级:负极:金属电子流出,正极:金属电子流入还原性:负极>正极②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较强,在阳极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较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一、氧化性和还原性概念的判断方法物质给出(失去)电子的性质称为还原性,还原剂是电子的给予体。

物质接受(得到)电子的性质称为氧化性,氧化剂是电子的接受体。

那么怎样才能判断物质能否给出或接受电子呢?由于给出或接受电子会引起化合价的变化,所以从物质中元素所处化合价高低就可以进行判断。

规律是:元素处于最高价,不可能给出(失去)电子,只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不可能接受(得到)电子,只具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可能给出(失去)电子,又可能接受(得到)电子,故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反应时主要呈现一种性质。

物质中若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则是这些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

例1. 下列变化需要加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 MnO MnB Cl ClC H S SOD Fe Fe ....422222-+-+→→→→分析:本题要求加还原剂才能实现,即物质本身作氧化剂,也就是说元素化合价从高价变为低价,不难发现A 、D 选项是正确的。

二、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依据1.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越是位于左下方,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元素在周期表中越是位于右上方,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2. 根据单质活动顺序确定(1)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元素)金属原子还原性(由强到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对应阳离子氧化性(由弱到强):K Ca Na Mg Al Zn Fe Sn ++++++++223222Pb H Cu Fe Hg Ag 2232++++++()(2)非金属活动顺序(常见元素)非金属原子氧化性:F>Cl>Br>I>S对应阴离子还原性:F Cl Br Fe I S ---+--<<<<<()223. 根据氧化还原方程式确定通常情况下,氧化还原反应(电解除外)总是向着氧化性和还原性减弱的方向进行的——即“强强生弱弱”: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还原剂+弱氧化剂(还原 产物)(氧化产物)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这一规律正如较强的酸可以制取较弱的酸,较强的碱可以制取较弱的碱那样,较强的氧化剂可以制取较弱的氧化剂,较强的还原剂可以制取较弱的还原剂。

例如,根据反应2222322FeCl KI FeCl I KCl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氧化性Fe I 32+>,还原性I Fe -+>2。

根据以上规律,还可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例如,由还原性Sn Fe 22++>,可判断反应SnCl FeCl SnCl FeCl 234222+=+是向右进行,其方程式是正确的。

例 2. 现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存在:()12222322FeCl KI FeCl KCl I +=++,()()222321622852234222FeCl Cl FeCl KMnO HCl KCl MnCl H O Cl +=+=+++↑,。

若某溶液中有、和共存,要氧化除去而又不影响和。

下列Fe Cl I I Fe Cl 22+---+-试剂,可加入的是( )A Cl B KMnO C FeCl D HCl (24)3 分析:对于溶液中的Fe Cl I 2+--、和,只氧化I -而不影响Fe Cl 2+-和,就要求加入的氧化剂只能氧化I-而不能氧化Fe Cl 2+-和。

由题设三个方程式可推知:氧化性:还原性:MnO Cl Fe I Mn Cl Fe I 423222-++-+->>><<<根据较强的氧化性可以制取较弱的氧化剂,较强的还原剂可以制取较弱的还原剂的原理,可以确定,MnO Cl Fe I 42--+-能将、、分别氧化成Cl Fe I Cl 2322、和,+能将Fe 2+和I -分别氧化成Fe I Fe I C 323++-和,而只能氧化。

显然选项是正确的。

4. 根据反应条件确定即从是否加热、温度高低、浓度大小、有无催化剂等来比较。

当不同的氧化剂与相同的还原剂发生反应得到同样的氧化产物时,反应条件越苛刻,说明越难发生(即氧化剂得电子越困难),则对应的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弱。

同理,当不同的还原剂与相同的氧化剂发生反应得到同样的还原产物时,反应条件越苛刻,说明越难发生(即还原剂失电子越困难),则对应的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弱。

对于同种氧化剂来说:(1)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如浓HNO HNO H SO H SO 332424>>稀,浓稀。

(2)温度越高,氧化性越强。

如Cu 跟浓硫酸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发生反应。

例3. 有下列一些事实:(1)实验室用MnO 2与浓盐酸共热制取Cl 2,反应方程式为:422222HCl MnO MnCl H O Cl ()浓+++↑∆(2)KMnO 4是常用的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室温时即可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 2,反应方程式为: 21622854222KMnO HCl KCl MnCl H O Cl +=+++↑()浓(3)历史上,曾用“地康法”制取Cl 2,这一方法是用CuCl 2作催化剂,在450℃时用空气中的氧气跟HCl 反应得到Cl 2。

<1>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看,以上三程方法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反应推知,MnO KMnO O 242、和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地康法”制Cl 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分析:由于题设三个反应都由HCl Cl →2,故可根据三种氧化剂氧化HCl 的条件的难易,判断出它们氧化性的强弱。

从而得解:<1>氯元素的化合价都是由-1价升高到0价。

<2>KMnO 4在常温下能与浓盐酸反应放出Cl MnO 22,在微热条件下与浓盐酸反应放出Cl 2,而O 2与浓盐酸反应的条件是CuCl 2作催化剂且将温度升高到450℃才能放出Cl 2,所以三种物质氧化性排序为:KMnO MnO O 422>>,化学方程式为: 4450222222HCl O C CuCl H O Cl +︒+ 5.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确定(1)一般地说,元素的价态越高,物质的氧化性越强。

如Fe(VI)>Fe(III)>Fe(II),浓H SO H SO 2423>浓。

但也有例外,如HClO HClO HNO HNO >>323,。

(2)在相同条件下,还原剂越强,把氧化剂还原到的价态越低;氧化剂越强,把还原剂氧化到的价态越高。

例如:232323234Fe ClFeCl Fe S FeSFe O Fe O +++∆∆点燃 Cl Fe Fe O Fe S Fe 23223能把氧化成,则把氧化到价和价,而只能把氧化+++Fe Cl O S 222+>>,故氧化性大小:。

三、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误区1. 认为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多少。

其实不然,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只取决于电子得失的难易程度,而与电子得失的多少无关。

如:每摩尔浓HNO 3还原为NO 2时得到1mol 电子,每摩尔稀HNO 3还原为NO 时得到3mol 电子,但浓HNO 3的氧化性却比稀HNO 3强。

2. 认为只要元素化合价存在差异就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事实上,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化合物间的氧化还原反应遵循以下规律: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SO 2和浓H SO 24不反应。

相间价态,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

如2332FeCl Fe FeCl +=。

不同价态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不会出现交错现象。

即氧化剂被还原到的价态不能低于还原剂氧化到的价态。

简言之:“只靠拢,不相交”,也即“价态归中”。

如:失去5e -KClO HCl KCl Cl H O 322633+=+↑+(√)得到5e -失去6e - KClO HCl KCl Cl H O 322633+=+↑+(×)得到6e -3. 认为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化合物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只与元素化合价的高低有关。

实际上,除此之外还与化合物的稳定性有关。

如次氯酸(HClO )中氯的价态比高氯酸(HClO 4)中氯的价态低,但次氯酸不稳定,氧化性却比高氯酸强。

4. 认为同一种还原剂(氧化剂)与多种氧化剂(还原剂)反应是同时进行的。

实验证明:氧化剂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的越先反应,并非几个反应同时进行。

即“先强后弱”。

如:将铁粉加入CuCl FeCl 23和的混合液中,先反应的是:Fe FeCl FeCl +=2332,后反应的是Fe CuCl FeCl Cu FeCl CuCl +=++2232(因为氧化性:)。

将氯水滴加到NaBr 和KI 的混合液中,先反应的是:Cl KI KCl I 2222+=+,后反应的是:Cl NaBr NaCl Br KI NaBr 2222+=+>(因为还原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