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关于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归纳

关于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归纳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有关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的判断也是高考的常考考点,它也常与元素周期表、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联系,进行学科内的小综合。
它既能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考查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
现对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方法和依据归纳总结如下,供以开拓思维,培养能力。
一、依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一般可表示为: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只有符合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反应才得以进行。
所以有: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例如:已知下列三个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下列判断结果正确的是:反应(1):2W-+X2=2X-+W2;反应(2)2Y-+W2=2W-+Y2;反应(3):2X-+Z2=2Z-+X2;A、还原性X-> Y-B、在Y-、X-、W-、Z-中Z还原性最强;C 、氧化性:Z2>W2;D 、2Z-+Y2=2Y-+Z2;(答案为D)二、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1、金属的还原性:K、Ca、Na、Mg、Al、Zn、Fe、Sn、Pb(H)、Cu、Hg、Ag,从左至右金属的还原性依次减弱;2、金属离子的氧化性:K+、Ca2+、Na+、Mg2+、Al3+、Zn2+、Fe2+、H+、Cu2+、Hg2+、Fe3+、Ag+从左至右,氧化性依次增强。
三、依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1、同主族元素对金属,如:Li、Na、K、Rb、Cs金属性依次增强,所以还原性依次增强,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对非金属,如:卤素、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2、同周期从左至右,由于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所以,还原性依次减弱,氧化性依次增强。
四、根据元素的原子得失价电子时,放出或吸收能量的多少判断。
吸收能量少,易失电子,还原性强;放出能量多,易得电子,还原性强。
五、根据不同物质中同一元素的化合价判断,价态高氧化性强。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方法小结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方法小结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是描述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与氧化剂和还原剂相互作用的能力。
氧化性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与氧化剂反应,失去电子或增加氧原子数的能力;还原性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与还原剂反应,获得电子或减少氧原子数的能力。
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比较。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比较方法。
1.标准电极电位法标准电极电位是指在标准状态下,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
物质的标准电极电位越高,其氧化性越强;标准电极电位越低,其还原性越强。
通过比较物质的标准电极电位可以推测其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2.氧化还原电位法氧化还原电位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氧化和还原反应的电极电势。
物质的氧化还原电位越高,其氧化性越强;氧化还原电位越低,其还原性越强。
通过测量物质的氧化还原电位可以比较其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3.实验方法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比较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例如,可以将物质与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观察反应程度来比较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如果物质能够与氧化剂反应而发生明显的化学变化,说明其氧化性较强;如果物质能够与还原剂反应而发生明显的化学变化,说明其还原性较强。
4.结构和成分分析法通过分析物质的结构和成分可以推测其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例如,含有含氧官能团的化合物通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而含有活泼金属或含有较多还原性官能团的化合物通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需要注意的是,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通常是与其他物质相比较的。
同一个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具有不同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此外,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也受到其他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的影响。
总之,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可以通过标准电极电位法、氧化还原电位法、实验方法和结构和成分分析法进行比较。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研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如何判断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强弱程度

教研园地JIAO YAN YUAN DI 如何判断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强弱程度张玉泉黑龙江省铁力市第一中学 (黑龙江省伊春市 152500)1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的判断通常情况下,同一种元素氧化性能是从低价态到高价态,不断加强的,而还还原性则是不断降低的。
同一元素从从高价态到低价态,还原性是加强,而氧化性是不断降低的。
比如说:NO2氧化性强于NO,而Fe的还原性比Fe2+的强。
Fe+2HCl=H2+FeCl2同一元素不同价态化合物本身所具有的氧化性与还原性,是与其稳定性相关的,比如说,HClO这一化合物当中氯的价态是偏低的,然而,因为这种化合物本身是不稳定的,所以,它的氧化性要比HClO4的氧化性强。
2 不同物质间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2.1 结合元素在周期表位置进行判断。
在元素周期表中,从左至右,氧化性是不断增强的,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就越弱。
同一主族,从上至下,还原性是不断增强的,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则其阳离子氧化性就越弱。
2.2 根据与同一物质反应的情况判断。
如反应:Fe+S=FeS、2Fe+3Cl2=FeCl3从以上两个反应中可知硫只能把铁氧化到+2价,而氯气则能把铁氧化到+3价,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硫的氧化性。
又如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从以上反应可知二氧化锰只有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把盐酸氧化成氯气,而高锰酸钾则不需要任何外部条件就可以把盐酸氧化成氯气,说明高锰酸钾的氧化性比二氧化锰的氧化性强。
2.3 结合一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判断。
首先,需要确定反应物当中哪个是氧化剂,接着,根据生成物知道氧化产物,若是氧化剂有氧化性,则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会比较弱。
故可知,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当中有这样的一个经验公式: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还原剂+弱氧化剂如:Cl2+2KBr=2KCl+Br2强氧化剂 强还原剂 弱还原剂 弱氧化剂由此可以对比知道Cl2的氧化性大于Br2,Br-的还原性强于Cl-。
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程度的判断

+1 0 +3 +2 0 +3 0 +2 △ △ 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程度的判断1.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的判断一般说来,同一种元素从低价态到高价态的氧化性(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从高价态到低价态的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如:氧化能力 HClO ﹤Cl 2、FeCl 3>FeCl 22.不同物质间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①根据与同一种物质反应的情况判断如: 2Fe+3Cl 2====2FeCl 3 Fe+2HCl====FeCl 2+H 2↑Cl 2能将Fe 氧化至+3价,而HCl 只能将Fe 氧化为+2价,故氧化能力Cl 2>HCl 。
又如: MnO 2+4HCl (浓)====MnCl 2+Cl 2↑+2H 2O2KMnO 4+16HCl(浓)====2KCl+2MnCl 2+5Cl 2↑+8H 2O同是将浓盐酸氧化为Cl 2,MnO 2必须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而KMnO 4在常温下即可进行,说明氧化能力KMnO 4>MnO 2。
②根据同一氧化还原反应判断要依据反应方程式比较物质还原性(或氧化性)强弱时,应先在反应物中找出还原剂(或氧化剂),然后在生成物中找出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
结论是,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弱还原剂);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弱氧化剂)。
可将上述规律简化为:比什么“性”找什么剂,“产物”之“性”小于“剂”,联合对比自成序。
如: CuO + H 2 ==== Cu + H 2O氧化剂 还原剂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氧化性:CuO >H 2O还原性:H 2>Cu3.外界条件对某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影响(1)物质的浓度越高,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
(2)温度越高,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
(3)酸性越强,氧化性越强;碱性越强,还原性越强。
4.活动顺序表(1)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还原性逐渐减弱K + Ca 2+ Na + Mg 2+ Al 3+ Zn 2+ Fe 2+ H + Cu 2+ Fe 3+ Ag +氧化性逐渐增强(2)非金属活动顺序F2 Cl2 O2 Br2 I2 S P C Si H2氧化性逐渐减弱F- Cl- Br- I- S2-还原性逐渐增强。
十招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

十招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即物质得、失电子能力强弱。
得电子能力强的物质氧化性强,失电子能力强的物质还原性强,且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氧化性与还原性的相对强弱是物质的本性,但也与外界的诸多因素有关,我们一般比较氧化性与还原性时往往针对的是物质在外界因素相近的情况。
中学常见有如下比较方法:(1)直接比较:如果两种待比较的物质能够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充当氧化剂的物质比充当还原剂的物质的氧化性要强。
如需比较硫与氧气的氧化性强弱时,直接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可以判断氧气的氧化性比硫的氧化性要强。
(2)根据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高低判断:对于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而言,一般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还原性就越强。
如:氧化性FeCl3>FeCl2、KMnO4> K2MnO4>MnO2 >Mn2+;这里需注意的是:一,必须是指不同物质中的同种元素;二,存在一组特殊物质——卤素含氧酸。
例如高氯酸、氯酸、亚氯酸、次氯酸的氧化性顺序却恰好相反,次氯酸氧化性最强,高氯酸氧化性最弱。
(3)根据产物中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判断:几种氧化剂与同种还原剂发生反应,氧化产物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越多,对应的氧化剂氧化性越强。
例如:氯气与硫分别可以与铁发生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铁与硫化亚铁。
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硫化亚铁中铁的化合价为+2价,由此可以判断:氯气的氧化性比硫的氧化性强。
(4)可根据氧化还原规律比较: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运用这个规律时应当注意,该规律一般适用于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果在高温或者加热时的氧化还原反应,有可能不符合这个规律。
例如:在溶液中,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此时,铁是还原剂、氢气是还原产物,得到结论:还原性Fe>H2;而在加热时,氢气与氧化铁反应可得到单质铁,此时氢气是还原剂,铁是还原产物,得到结论:还原性H2> Fe。
【知识解析】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氧化剂在反应中表现氧化性,氧化性强弱是氧化剂得电子能力的强弱,不是得电子数目的多少。
还原剂在反应中表现还原性,还原性强弱是还原剂失电子能力的强弱,不是失电子数目的多少。
如钠原子失电子数目比铝原子的少,但钠原子的还原性比铝原子的强。
1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例如:MnO2+4HCl(浓)MnCl2+Cl2↑+2H2O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即MnO2>Cl2。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即浓盐酸>MnCl2。
2 根据同一种元素的化合价进行比较特例:HClO、HClO2、例如:Fe、FeCl2、FeCl3,H2S、S、SO2,氧化性依次增强,还原性依次减弱。
含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化合物间发生反应时,同种元素高价态与低价态之间发生归中反应。
例如:Cl-+ClO-+2H+===Cl2↑+H2O。
3 根据单质的活动性顺序进行比较(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2)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4 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进行比较与同一种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若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中元素价态相同,反应条件越容易,一般可说明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
例如:MnO 2+4HCl (浓)Cl 2↑+MnCl 2+2H 2O2KMnO 4+16HCl (浓)===2KCl +2MnCl 2+5Cl 2↑+8H 2OMnO 2与浓盐酸需加热才能反应,KMnO 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即可反应,说明氧化性:KMnO 4>MnO 2。
5 根据变价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进行比较不同种氧化剂将同种还原剂中的元素氧化时,得到的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越强。
例如:Fe +SFeS 2Fe +3Cl 22FeCl 3 氧化性:Cl 2>S 。
名师提醒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是还原性强的金属单质置换出还原性弱的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是氧化性强的非金属单质置换出氧化性弱的非金属单质。
典例详析例4-16(一题多解)已知三个氧化还原反应:①2FeCl 3+2KI===2FeCl 2+2KCl +I 2②2FeCl 2+Cl 2===2FeCl 3③2KMnO 4+16HCl===2KCl +2MnCl 2+5Cl 2↑+8H 2O若某溶液中Cl -、Fe 2+和I -共存,要想除去I -而又不影响Fe 2+和Cl -,可加入的试剂是( )A .Cl 2B .KMnO 4C .FeCl 3D .HCl解析◆解法①(逐项分析法) 由反应②知,Cl 2可将Fe 2+氧化为Fe 3+,A 项不符合题意;由反应③知,KMnO 4可将Cl -氧化为Cl 2,B 项不符合题意;由反应①知,FeCl 3可将I -氧化为I 2,自身转变为FeCl 2,故FeCl 3可将I -除去,而Fe 2+、Cl -不受影响,C 项符合题意;HCl 不能氧化I -,D 项不符合题意。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物质氧化性(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失电子的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但也与外界因素(如反应条件、反应物浓度、酸碱性等)有关,具体判断方法如下:1.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判断(1)氧化性强弱:氧化剂>氧化产物。
(2)还原性强弱:还原剂>还原产物。
2.依据“二表、一律”判断(1)依据元素周期表判断①同主族元素对应单质的氧化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②同周期元素对应单质的还原性从左到右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
Na Mg Al Si P S Cl2还原性减弱,氧化性增强――――――――――――――――――――――――→(2)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3)依据元素周期律判断①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其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
如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H2SiO3,则氧化性:Cl2>S>P>C>Si。
②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其对应单质的还原性越强。
如碱性:NaOH>Mg(OH)2>Al(OH)3,则还原性:Na>Mg>Al。
3.依据产物中元素价态的高低判断(1)相同条件下,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种还原剂,氧化产物价态高的其氧化性强。
例如:(2)相同条件下,不同还原剂作用于同一种氧化剂,还原产物价态低的其还原性强。
例如:4.依据反应条件判断[细练过关]题点(一)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与应用1.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①Cl2+2KI===2KCl+I2②2FeCl2+Cl2===2FeCl3③2FeCl3+2HI===2FeCl2+2HCl+I2④H2S+I2===S↓+2HIA.H2S>I2>Fe3+>Cl2B.Cl2>Fe3+>I2>SC.Fe3+>Cl2>H2S>I2D.Cl2>I2>Fe3+>H2解析:选B由反应①可知氧化性:Cl2>I2,由反应②可知氧化性:Cl2>Fe3+,由反应③可知氧化性:Fe3+>I2;由反应④可知氧化性:I2>S,则氧化性:Cl2>Fe3+>I2>S。
氧化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氧化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一、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剂体现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体现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氧化性比较: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比较:还原剂>还原产物●可根据同一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判断:氧化性:氧化剂>还原剂还原性:还原剂>氧化剂;二、根据物质的活动性顺序比较:1、对于学原剂来说: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一致即越位于后面的金属越不易失电子还原性也就越弱:还原性:K >Ca >Na >Mg >Al >Mn >Zn >Cr >Fe >Ni >Sn >Pb >(H) >>Cu >Hg >Ag >Pt >Au2、金属氧离子氧化性质顺序:K+<Ca2+<Na+<Mg2+<Al3+<Mn2+<Zn2+<Cr3+<Fe2+<Ni2+<Sn2+<Pb2+<(H+) <Cu2+ <Hg+<Ag+<Pt2+<Au2+3、非金属活动顺序:F>Cl2>Br2>I2>O2>S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增强;三、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当不同氧化剂分别于同一还原剂,如果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的条件的难易判断,反应越易该氧化剂氧化性越强如:16HCl(浓)+2KMnO4=2KCl+2MnCl2+8H2O+5Cl2↑催化剂4HC(浓)l+MnO2= MnCl2+2H2O+Cl2↑△CuCl2催化剂4HCl(浓)+O2= 2H2O+2Cl2↑△氧化性:KMnO4>MnO2>O2>HCl(浓)四、根据氧化物的价态高低来判断:当含有变价元素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不同的氧化剂可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的高低来判断氧化性的强弱如:点燃△2Fe+3Cl2=2FeCl3 Fe+S=FeS氧化性:Cl2>S五、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1、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金属原子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加强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六、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笺酸碱性强弱比较:酸性越强对应元素氧化性越强;碱性越强对应元素还原性越强;七、根据电池的电极判断: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入的极,还原性比较:负极金属>正极金属;八、根据物质的浓度大小判断: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浓度越大其相对应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反之越弱;九、根据元素化合价态高低判断:一般来说,变价元素位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氧化性最强随着化合价降低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么判断氧化性强弱
• 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
2.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3. 根据元素酸碱性强弱比较。
4.根据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判断,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的原电池的两极。
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入的极。
其还原性:负极金属>正极金属。
• 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1)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
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剂----还原产物。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还原剂---氧化产物。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可根据同一个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判断。
氧化性:氧化剂>还原剂。
还原性:还原剂>氧化剂。
• 2.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1)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非金属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金属原子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
(2)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
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减弱。
• 3.根据元素酸碱性强弱比较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强弱比较。
酸性越强,对应元素氧化性越强。
碱性越强,对应元素还原性越强。
• 4.根据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判断
•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的原电池的两极。
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入的极。
其还原性:负极金属>正极金属。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氧化性:
•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
处于高价态的物质一般具有氧化性。
•还原性:
•是指物质失电子的能力,一般低价态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
•氧化性: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还原性: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2)根据金属(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①金属活动性顺序
•
•②非金属活动性顺序
•
•(3)根据与同一物质反应的难易(条件)判断:
•当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高低来进行判断。
•例:
•
•
•
•三个反应还原剂都是浓盐酸,氧化产物都是氯气,氧化剂分别是高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有反应方程式可得,反应条件越来越难,可得结论:氧化性KMnO4> MnO2> O2
•(4)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判断
•当变价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根据氧化产物价态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
•例如:,,可得:氧化性Cl2>S
•注:不能通过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多少来判断氧化性的强弱。
•(5)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①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右,金属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的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非金属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同主族元素从上→下,金属单质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应的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非金属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注:元素在周期表中越是位于左下方,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元素在周期表中越是位于右上方,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6)根据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根据这个规律也可判断原电池、电解池电极)
•①两种不同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级:负极:金属电子流出,正极:金属电子流入
•还原性:负极>正极
•②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较强,在阳极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较强。
•(7)根据物质浓度的大小比较:
•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还原性)越强,反之,其氧化性(还原性)越弱。
例如:氧化性
HNO3(浓)>HNO3(稀);还原性 HCl(浓)>HCl(稀)
•(8)根据氧化剂、还原剂性质的影响因素判断
•①温度:一般温度高氧化剂的氧化性强(浓H2S O4与Cu常温不反应,加热则反应)。
•②酸碱性:一般在酸性条件下氧化剂的氧化性增强。
如KMnO4在酸性条件下氧化能力更强;KClO3能氧化浓盐酸中的Cl-→ Cl2,而不能氧化NaCl中的Cl-;又如在中性溶液中Fe2+与NO3-可共存但在H+存在的条件下Fe2+与NO3-不共存等。
•知识扩展:
•一般来说,同种元素形成的物质,元素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
例如:氧化性 KMnO4>MnO2,但是,也不完全按这个规律,比如
HClO>HClO2>HClO3>HClO4,再有HNO2>HNO3 。
这是因为:氧化性的强弱是看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容易失电子的物质还原性强,容易得电子的物质氧化性强。
次氯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得到盐酸和氧气
(2HClO==2HCl+O2),由此可知,次氯酸中氯元素很容易得电子,则氧
化性强。
亚硝酸只能存在于很稀的冷溶液中,溶液浓缩或加热时,很容易就分解成H2O和N2O3,故HNO2的氧化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