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医学操作规范标准.
超声科操作规范考核标准

超声科操作规范考核标准超声科是医学影像科室中的重要部门之一,负责进行超声检查,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保证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超声科操作必须遵守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
下面是超声科操作规范考核标准的一些主要内容。
1. 个人着装:操作人员必须穿戴整齐、统一的工作服,头发必须整齐,不能有长发披肩。
工作服必须经常更换和清洗,保持清洁卫生。
2. 洗手消毒:操作人员在进行超声检查前必须进行洗手和消毒。
洗手时要用肥皂和流动水充分揉搓双手,包括指缝、指尖、手腕等部位,时间不少于20秒。
消毒时要用消毒液擦拭双手,注意包括指缝、指甲等难以清洁的部位。
3. 仪器准备:操作人员在进行超声检查前必须对超声仪器进行准备和检查。
包括确认超声探头的连接和调整是否正确,确认超声仪器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同时要准备好必要的消毒液、无菌套和保护垫等器材。
4. 患者准备:操作人员在进行超声检查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准备。
包括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告知患者需要脱下的衣物,摆好姿势。
还要确认患者是否有禁忌症,例如孕妇不能进行超声检查。
5. 操作流程:操作人员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必须按照一定的操作流程进行。
首先要确认患者的身份和检查区域,然后用适当的超声探头进行触诊和洗净,再进行超声图像采集。
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手法轻柔、稳定,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不适。
6. 录像存档:操作人员在完成超声检查后必须将图像和数据进行录像存档。
录像存档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查区域和结论,确保数据的保存和追溯。
7. 设备维护与清洁:操作人员在超声检查完成后必须对超声仪器进行清洁和维护。
清洁要用适当的消毒液擦拭超声探头和仪器的外表,消毒要用经过检验合格的消毒液进行处理。
以上是超声科操作规范考核标准的一些主要内容,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只有保证操作规范,才能确保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彩超操作规程

彩超操作规程一、引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简称彩超)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的传播和反射原理,实时观察人体内部的器官和组织结构,以提供医学诊断和评估的依据。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彩超操作的流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设备准备1. 确保彩超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设备的电源、探头等部件是否正常。
2. 准备所需的消毒液、超声凝胶、纸巾等物品,并确保其处于充足的供应状态。
3. 根据患者的性别和检查部位,选择合适的探头,并进行消毒。
三、患者准备1. 接待患者时,应友好地向患者介绍彩超检查的目的和流程,并解答其疑问。
2.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主诉,了解患者的病情,并记录相关信息。
3. 告知患者需要脱掉相应部位的衣物,并提供隐私保护措施。
4. 协助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如平卧位、仰卧位等,以便进行检查。
四、操作流程1. 洗手并戴上消毒手套,确保操作的卫生和无菌。
2. 将超声凝胶涂抹在探头上,以提高超声波的传导效果。
3. 将探头轻轻放置在患者相应的部位上,并确保与皮肤充分接触。
4. 调整超声设备的参数,如增益、深度、频率等,以获得清晰的图象。
5. 通过控制超声设备的探头挪移和旋转,扫描患者的相应部位,同时观察屏幕上显示的图象。
6. 根据需要,进行彩色多普勒模式的检查,以观察血流情况。
7. 在检查过程中,及时记录重要的观察结果,并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检查过程中的发现。
8. 检查完毕后,关闭超声设备,清洁探头,并将其放置在指定的存放位置。
五、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并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
2.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不适。
3. 遵循消毒和无菌操作的原则,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卫生。
4.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探头与患者皮肤的接触情况,避免过度施压或者磨擦。
5. 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体征变化,如浮现不适或者异常情况,应及时住手操作,并报告医生。
6. 操作完毕后,应将设备归位,并及时清理和消毒操作区域。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超声医学分册)第十章 胃肠道

---------------------------------------------------------------最新资料推荐------------------------------------------------------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超声医学分册)第十章胃肠道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超声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第十章胃肠道第一节概述胃肠道超声检查包括:经腹壁胃肠道超声检查、术中胃肠道超声检查、内镜腔内超声检查和胃肠道肿瘤超声引导下穿刺。
经腹壁胃肠超声检查是最基础的检查方法。
包括空腹常规检查法和胃肠道充盈检查法(也有称之胃肠道超声造影)。
1.空腹常规检查的范围应包括整个腹部,以了解胃肠道管腔或管壁有无明显的增厚,发现和验证肿瘤的存在,判断有无恶性肿瘤的腹部转移。
2.胃肠道充盈超声检查法是通过饮入或灌注有利于声像图显示的液体(或液态食品),在胃肠道腔充盈下进行的超声检查法。
使用胃肠道充盈剂的目的四克服胃肠道内气体以及食物碎块的干扰,使胃肠道层次结构及其病变清晰显示,便于准确地测量胃壁厚度。
客观地显示各种病变的形态、大小、范围、内部结构,确定病变的位置。
对胃肠道粘膜病和粘膜下病变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判断肿瘤侵袭的深度;帮助辨认发生于胃肠道和外生的肿瘤,对胃肠壁受压现象作出客观提示,了解胃肠道的蠕动和排空功能。
1 / 14合理地使用胃充盈检查法还能提高胰腺和腹膜后结构的显像效果。
使用胃充盈剂应注意保证图像清晰可认、取材经济方便、受检者易于接受、对胃无不良刺激且不影响病情等。
应根据疾病的回声类型,选择最佳超声成像造影效果的物质。
注意根据季节变化和患者病情调节充盈剂的温度和种类。
胃肠道术中超声检查在手术中直接对检查脏器等进行的特殊胃肠道超声检查。
常用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或角较复杂的疾病手术。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是指在实时超声引导下,对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的明显占位性病变进行穿刺的一项介入性超声技术。
超声医学操作规范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技术操作规范(超声科)(2017年10月修订)目录第一章腹部超声检查 (2)第二章心脏超声检查 (5)第三章外周血管及浅表器官超声检查 (7)第四章妇产科超声检查 (10)第五章经食道超声 (12)第六章经阴道超声 (15)第七章经直肠超声 (17)第八章介入超声检查 (19)第一章腹部超声检查【检查方法】1、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
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
肝硬化、肠腔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后检查。
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
平静均匀呼吸。
3、检测脏器大小、位置,显示组织内部结构及血流。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
5、检测脏器与毗邻器官、周围组织的关系。
6、胆系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
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输尿管和膀胱。
示。
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宜适当加压探头或排气后复查。
7、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8、饮水并充盈膀胱,有助于同时显示肾盂、9、胃肠超声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其后禁食,检查前4h内禁水,检查前排净大便。
准备好胃肠道充盈剂。
经腹壁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检查应使膀胱良好充盈。
需灌肠再行超声检查者,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睡前服轻泻剂、晨起排便,清洁灌肠。
10、腹膜后间隙超声检查受检者应空腹,即检查前禁食8~12h。
检查中可适量饮水以充盈胃腔。
对位于下腹部的病变,必要时充盈膀胱后再检查。
【检查内容】1、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性、连续性,及与相邻器官的关系。
2、观察实质脏器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降低或衰减。
3、实质脏器内异常病灶,斑点、结节、团块、条索的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壁失落效应及后方回声增强或衰减。
超声医学操作规范

超声医学操作规范超声医学是一种无创、安全、可重复进行的成像技术,因其具有无辐射、无损伤、无痛苦、简便易行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超声医学的操作规范对于保障患者安全、保证检查准确、促进技术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就超声医学操作规范进行详细说明。
一、安全操作要求1.患者个人信息核对:医生在进行超声检查前需要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确保无误,并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和方法等相关信息。
2.卫生消毒:操作人员需在超声检查前进行手部、探头等相关部位的卫生消毒,确保操作过程中无菌。
3.检查前评估:进行超声检查前需进行相关风险评估,选择合适的探头和模式,根据患者年龄、健康状况选用合适的参数,确保检查结果准确无误。
4.操作人员身份识别:操作人员在进入检查室前需出示身份证件,以便医疗机构进行管理和记录。
5.设备检修:医疗机构应制定设备检修计划,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可靠。
6.诊室卫生:超声检查诊室应保持干净整洁,周围设施清洁有序,防止交叉感染。
7.标志标识:超声检查室内应有适当的标志标识,以便患者和操作人员能够正确识别,防止因误入其他区域而造成意外。
二、操作技术要求1.操作人员资质:进行超声检查的医生须经过相关培训,取得相关合格证书并取得医疗机构认可。
2.操作要求:医生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应先进行部位定位,调整探头角度和深度,选择合适的频率和增益,调整图像质量和灰度值等,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3.禁忌症评估:医生需对禁忌症进行评估,避免因超声检查而对患者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4.观察报道:医生在进行超声检查时需对检查结果进行准确记录,如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患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保护隐私:医生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应严格保护患者隐私,避免泄露患者个人信息。
6.加强团队合作:超声检查需要医生和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医生需与技术人员交流配合,共同控制检查过程和结果误差。
三、检查后处理要求1.超声影像归档:医疗机构应建立超声影像归档库,对已检查的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归档和管理,并进行备份和妥善保存。
超声质量规范及操作标准

陆良县人民医院功能科B超室超声检查规范及操作标准(概论)超声检查在临床诊治中地位与作用现代医学是由经验医学发展而来,逐步走向以数据信息为基础的实验医学,但这一过程尚未完成。
包括超声检查仪在内的各种检查仪器和检查手段都只是为临床医师提供某些方面的诊断参考信息。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复杂。
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普遍存在,不可能单纯依据某种方法的检查结构,对所有病人都能做出精确的临床诊断。
超声检查属于影像学范围,利用人体组织产生回声形成的间接图像,判断病变的物理性质,并非显微镜下的病理组织学检查。
声学原理决定了超声图像可能存在某些伪差与假象。
包括医师、病人及仪器条件在内的各种主客观因素,都可能导致超声检查结果与真实病变之间的差异。
超声检查医师责任是,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尽可能为临床医师的诊断提供准确的超声检查结果。
超声检查所发现的图像与病变之间不完全存在互相对应的关系,不能机械地“按图索骥”。
因为经常有“同图异病”、“同病异图”现象。
目前,根据我国超声诊断医师队伍的技术水平和医院所装备的超声仪器设备条件,对超声诊断的一般要求可定为:①对于某些常见病,检查方法与分析手段已较为成熟,可结合病史及其他临床资料,做出明确的病因诊断,例如心血管疾病、胆囊结石、早孕等。
②对于多数病变,主要对超声检查的发现做出描述性的报告,其中器官与组织异常的区域,对其物理性质进行判断,例如实质性、含液性、含气性等。
至于病因性诊断,则仅为分析性或推断性意见。
③对于比较复杂或疑难诊断的病变,以现象描述为主,仅供临床医师作为诊断参考。
第二节超声检查的质量控制超声仪器和超声诊断技术发展迅速。
设备性能存在差异。
超声诊断工作者业务素质有待于整顿规范。
临床医师对超声诊断应用的适应症亦需统一。
仪器调节、操作手法、观察记录及报告随访等方面,应规范化并进行具体质量控制。
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相比,进行超声普查是较为特殊的问题,更须规范并行严格控制。
超声质量控制的范围1.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血管内超声(IVUS)操作规范

血管内超声(IVUS)操作规范[原理]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是指无创性的超声技术和有创性的导管技术相结合,使用末端连接有超声探针的特殊导管进行的医学成像技术。
通过心导管将微型化的超声换能器置入心血管腔内,多晶片换能器环形阵列或单晶片换能器高速旋转(1800转/分)完成360°动态血管截面扫描,通过成像处理系统,回波信号强弱以灰阶形式显示,二维横截面成像,显示心血管断面形态。
[适应症]血管内超声主要应用于冠状动脉系统的诊断、指导、评估。
1.冠状动脉造影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如:临界病变、模糊病变;2.指导一些复杂、特殊病变,如:左主干病变、开口及分叉病变、 CTO病变、桥血管病变等;3.需明确病变形态和斑块性质;4.评价病变长度,明确支架的选择和放置;5.评价支架植入术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6.冠状动脉病变的远期随访性研究。
[禁忌症]无绝对禁忌症。
[用物准备]1.IVUS主机、IVUS连接盒(PIM盒)、自动自动回撤装置;2.IVUS导管;[操作流程]1.如需VH-IVUS和FFR功能,开机前先连接主机后下方的ECG和BP电缆线,导入心电信号和有创压;2.启动主机,新建病例,视屏右上角红心闪烁证明心电信号连接成功,无心电信号将丢失VH-IVUS功能,但不会影响灰阶IVUS的录制;3.进入HOME界面(实时录制状态);4.将PIM盒(IVUS导管连接盒)放入无菌袋,IVUS导管连接PIM盒,待视屏左下方提示catheter Insert再将导管送入体内;5.在血管造影检查的基础上,选定所需检查的血管和病变部位;6.同普通介入治疗,按1000IU/Kg追加普通肝素,防止导管血栓;7.采用6 F及以上的指引导管放置到冠状动脉口,将0.014英寸的指引导丝送至靶血管的远端;8.将血管内超声导管(电子相阵控)沿指引导丝送至指引导管口(冠脉开口)暂停,按下RING DOWN键待环晕伪影消失再继续推送;9.将超声导管送至需要进行检查的病变部位的远端,按下RECORD键,自靶血管的远端至冠脉开口以一定的速度连续回撤,完成完整超声影像录制,然后对感兴趣的部位再重点检查的;10.录制过程VH Off,只要接通心电信号就具有VH-IVUS信息;彩色血流功能需要事先选择,按Chroma键,视屏下方显示Chroma Flow on;11.最后对采集的影像进行测量、分析、整理、存档。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超声医学分册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超声医学分册超声医学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诊断技术,可以通过声波在人体内部的传播和反射来观察和评估器官的形态和功能。
为了确保超声医学的安全和准确性,制定一份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关于超声医学分册的一些操作规范。
1.超声设备的操作-配置良好的超声设备和相关的探头,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使用设备之前,进行必要的校准和质量控制,确保影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使用适当的超声模式和参数进行扫描,根据需要做好相应的设置。
2.人员要求-超声医学的操作应由经过专业培训和资质认证的医务人员进行。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解读和评估超声图像。
-配备充足的人员,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和效果。
3.病人准备-在进行超声检查之前,告知病人相关的准备事项。
-根据需要,要求病人空腹或保持特定的体位。
-根据病情和需要,进行必要的麻醉和麻药处理。
4.扫描技术-选择适当的探头和扫描方式,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超声模式和参数的调整。
-熟练掌握超声图像的获取和调节技巧,确保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展示。
-确定合适的标定尺度和方向,标注必要的参考点和测量线。
5.操作规范-操作人员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每个步骤都按照规范进行。
-扫描过程中,注意避免不必要的压迫和摩擦,保护病人的舒适和安全。
-扫描过程应持续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图像质量和数据采集。
6.数据记录和保存-操作人员应准确记录和标记获取的数据,包括患者信息、扫描方式和参数等。
-根据需要,对超声图像进行必要的测量、标注和评估。
-将数据保存在合适的介质上,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7.图像解读和报告编写-熟练解读和评估超声图像,准确识别和描述异常结构和病变。
-根据需要,编写完整、准确的超声报告,包括扫描所见和诊断意见。
-将报告及时提交给临床医生,并进行相应的沟通和讨论。
8.质控和质量评估-建立相应的质控体系,定期进行设备的校准和维护。
-进行日常的质量评估和监测,包括图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等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技术操作规范(超声科)(2017年10月修订)目录第一章腹部超声检查 (2)第二章心脏超声检查 (5)第三章外周血管及浅表器官超声检查 (7)第四章妇产科超声检查 (10)第五章经食道超声 (12)第六章经阴道超声 (15)第七章经直肠超声 (17)第八章介入超声检查 (19)第一章腹部超声检查【检查方法】1、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
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
肝硬化、肠腔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后检查。
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
平静均匀呼吸。
3、检测脏器大小、位置,显示组织内部结构及血流。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
5、检测脏器与毗邻器官、周围组织的关系。
6、胆系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
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输尿管和膀胱。
示。
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宜适当加压探头或排气后复查。
7、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8、饮水并充盈膀胱,有助于同时显示肾盂、9、胃肠超声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其后禁食,检查前4h内禁水,检查前排净大便。
准备好胃肠道充盈剂。
经腹壁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检查应使膀胱良好充盈。
需灌肠再行超声检查者,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睡前服轻泻剂、晨起排便,清洁灌肠。
10、腹膜后间隙超声检查受检者应空腹,即检查前禁食8~12h。
检查中可适量饮水以充盈胃腔。
对位于下腹部的病变,必要时充盈膀胱后再检查。
【检查内容】1、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性、连续性,及与相邻器官的关系。
2、观察实质脏器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降低或衰减。
3、实质脏器内异常病灶,斑点、结节、团块、条索的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壁失落效应及后方回声增强或衰减。
4、实质脏器内血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性或整体的增粗、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或消失;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情况。
5、空腔脏器内有无结石、息肉性病变或肿瘤,壁厚度、光滑程度及收缩功能。
6、腹膜后间隙占位病灶的具体部位、范围、大小、形态及移动度、内部回声、与相邻重要脏器和大血管的位置关系,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检查病灶内血供情况、血管分布与走行的特点。
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管径变化,有无局限性膨大、狭窄和局部受压等,并进行测量。
病变区管壁厚度、内膜回声和光滑度、管壁连续性及有无分层。
管腔内有无异常回声,走行情况。
彩色血流信号充盈度、流动特点和流向变化。
频谱多普勒可根据需要进行多普勒血流参数测定。
【注意事项】1、正常脏器大小测值与个体差异、体表面积有关,影响因素较多,测值可有差异。
2、分析图像清晰度要考虑到体型,肥胖者腹壁厚,透声差,可适当降低频率。
3、检查前将仪器调整为最佳功能状态,灰阶、辉度、对比度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的速度标尺、增益要适宜。
4、彩色多普勒检查血流显示程度与仪器性能质量关系密切。
高性能仪器能显示脏器内微小病灶,中低档者难以显示。
5、胆系、胃肠道超声检查宜安排在上午进行,检查前以空腹为宜。
6、对婴幼儿可在哺乳中或睡眠时进行检查。
不能合作者可于检查前适量使用镇静剂,常用药物为10%水合氯醛,按1ml/kg体重灌肠。
7、疑似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以及消化道外伤急症者禁用胃肠道充盈检查法。
8、对急症患者的超声检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快捷,提示及诊断要实事求是。
必要时在病情稳定后超声复查。
9、超声诊断需结合临床与其他检查结果以确诊病变。
第二章心脏超声检查【检查内容】1、判定心脏位置以及心脏与大血管的位置关系。
2、检出心脏结构异常及心脏结构关系的异常。
3、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
4、室壁运动分析5、评价心脏功能。
6、评价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心脏结构的恢复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的转归。
7、检出心包疾患。
【检查程序】1、检查室应保持安静,便于必要时听诊,并配有暗色窗帘。
2、调节仪器各项参数,以保持显像清晰。
3、经胸心脏超声检查需暴露患者前胸和上腹部,采用左侧卧位和/或平卧位检查。
婴幼儿不合作者可用镇静剂灌肠。
药物及剂量同上。
4、操作者应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并至少具有两年心血管超声工作经验。
5、常规将探头置于四个主要部位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基本切面。
6、无论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均应首选经胸超声检查,经胸超声检查基本方法的常规步骤如下:(1)用M型超声从心尖到心底水平完成心室波群、二尖瓣波群及心底波群的基本检查。
(2)用二维超声在胸骨旁心前区显示左心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左心室短轴(在二尖瓣口水平、腱索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切面、右心室流入和流出道切面;在心尖区显示心尖四腔心、心尖五腔心、左心两腔心;在剑下区显示四腔心、五腔心、右室流出道长轴,上、下腔静脉长轴等切面;在胸骨上窝显示主动脉弓长轴和短轴切面。
(3)彩色血流显像显示心腔内和大血管血流,脉冲多普勒或连续多普勒测量各瓣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腔和/或大血管之间分流和瓣膜狭窄的射流及关闭不全的返流,半定量分流和瓣膜返流的程度。
视血流速度选用脉冲多普勒和/或连续多普勒测定瓣口、分流口异常血流的流速和压差,在必要时估测肺动脉压力。
7、个别情况下要检查特殊切面。
右位心在胸骨右缘显示相应切面。
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还应在胸骨右缘显示升主动脉长轴切面。
负荷超声需采用左心室长轴、左心室短轴、左心两腔心和心尖四腔心切面对照分析。
血管内超声和周围血管超声除显示病变血管段外,还需显示病变远端参考段及近端参考段血管切面。
对拟行介入性封堵治疗的间隔缺损除准确测量缺损的大小外,还应测量缺损与毗邻结构关系。
8、除急诊床旁超声检查可用示波显像外,常规超声检查对有诊断意义的图像应留有记录。
【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操作程序进行检查。
2、认真查看申请单,了解病情,密切结合临床。
3、适当调整患者的体位。
4、频谱多普勒检查时声束方向需与血流方向尽可能平行以获取准确数据(<30°)。
不得用角度矫正探测瓣口血流。
5、对测量数据或诊断有异议时应及时重复检查和测量,避免漏诊和误诊。
第三章外周血管及浅表器官超声检查【适应证】1、颈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颈动脉瘤、颈动脉体瘤、椎动脉闭塞性疾病等。
2、甲状腺、腮腺、颌下腺等腺体的肿大或萎缩,囊性或实性占位及良性与恶性占位的鉴别。
3、乳腺脓肿,乳腺囊性增生,囊实性肿块,导管疾病,超声引导下抽吸、活检。
4、男性有乳腺肿块者。
5、眼球、眼轴测量,视网膜有无脱离,眼内异物,眼内占位性病变,眶内、球后占位性病变。
6、睾丸及附睾的肿瘤、炎症、外伤、鞘膜积液、隐睾、睾丸扭转、精索静脉曲张及其他阴囊内疾病。
7、体表肿块、肌肉、骨骼、关节疾病的诊断。
骨、关节、肌肉软组织的血肿、化脓性炎症、结核、占位,骨折,肌腱、韧带疾病及其他骨病。
【检查方法】1、仪器条件:选用7.5~15MHz高频线阵探头,直接进行检查。
2、体位:一般采取仰卧位,颈部检查需肩部垫高,头稍后仰,充分暴露颈前及侧方。
如检查颈侧方淋巴结时,可采取侧卧位。
乳腺检查时双手上举至头上,以充分暴露乳腺及腋窝等部位,检查乳腺外侧象限时,可用半侧卧位。
3、眼球超声检查时先行纵切,然后行横切扫查,检查中,嘱患者上、下、左、右转动眼球,以利全面观察。
【检查内容】1、甲状腺的形态大小,实质回声。
有无结节及结节的数目、囊性或实性,内部回声等。
2、颈部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
如有肿大的淋巴结,应提供淋巴结形态、淋巴门及淋巴髓质结构、血流分布情况及血流参数供临床参考。
3、观察血流分布,血流参数,供临床参考。
4、乳腺导管、小叶形态结构,导管是否扩张。
5、腺体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单发抑或多发。
每一占位性病变的二维声像图特点、血流情况。
6、测量各血管内径,观察血管内膜规整性、回声强度,管壁变化。
管腔有无斑块,狭窄和闭塞等形态异常。
如有斑块,注意其形状、大小、分布、回声强度、有无声影。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通过以颜色表示血流方向,以色彩明亮度反映流速。
血流色彩混杂呈多色彩镶嵌型者为湍流,可直观显示血流方向、流速及狭窄部位,有无血流充盈缺损、中断。
频谱多普勒观察内容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末期血流速(EDV)、VICA/VCCA及Pl、RI等。
7、测量双眼眼轴轴径(左,右眼对比)。
眼底有无分离带(视网膜脱离等)。
眼内有无异常回声(眼内异物)。
眼内有无囊性或实性占位。
眶内、球后有无囊性或实性占位。
8、睾丸应双侧对比观察形态、大小的变化,白膜是否完整,内部回声均匀情况,有无占位,彩色血流变化。
附睾的大小,内部回声。
鞘膜积液的分布状况。
精索静脉的宽度,瓦氏试验的变化。
腹腔或后腹膜隐睾按盆腔超声标准准备、检查。
9、明确肌肉、肌腱、韧带的连续性、完整性。
有无周围组织病变造成的挤压、移位。
骨皮质的完整性。
皮下软组织肿块应明确包膜的完整性,内部回声,与毗邻血管、神经的关系。
关节腔内滑膜的厚度,积液的多少,液性区的透声情况,关节囊有无疝出等。
【注意事项】1、如颈部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注意是否来自同侧甲状腺疾病。
2、甲状腺峡部上方囊肿,应考虑甲状舌管囊肿,颈侧方囊肿多考虑来自鳃裂囊肿、淋巴管囊肿。
3、由于乳腺腺体范围较大,检查时应按固定程序进行扫查。
扫查程序为:按顺时针或逆时针顺序,以乳头为中心由外向内行辐射状扫查。
变换扫查位置时应与已扫查切面有部分重叠,以免遗漏。
每一次扫查都应以腺体外周围脂肪组织为起点。
检查乳腺时探头应轻放于皮肤上,不宜加压,以免改变肿块形态、位置等,特别是检查肿块内血流时,加压会影响小血管的显示。
同时应观察前后脂肪层、库柏韧带等是否存在病变,特别是周围脂肪伸入腺体层内,会造成类似肿块的假象,应该加以鉴别。
4、血管超声检查时注意颈动脉根部的显示,并尽可能显示颈内动脉即将进入颅内的末段。
注意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区分,颈内动脉常位于颈外动脉的外后方,多普勒频谱显示为低阻血流,颈外动脉为高阻血流。
颈动脉前壁的小斑块易漏诊,可采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进行多切面观察。
频谱多普勒检测时,取样容积应大于管腔直径的2/3,中心点应保持位于管腔的中央,声束与血流夹角不得大于60°。
5、眼球超声检查时患者轻闭双眼,探头应轻放在眼皮上进行探测,以免使眼球变形,影响检查效果。
眼球各方向转动,可发现边缘区异常病变。
双眼对比检查,有利于发现患眼病变。
第四章妇产科超声检查【适应证】1、子宫及其附件的发育异常、炎症、占位,盆腔积液。
2、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畸形,胎儿附属物检查。
【检查方法】1、患者在检查前应饮水500~800ml,使膀胱适度充盈,以能够显示子宫底部为标准。
2、患者常规取平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