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与交换定律习题

连锁与交换定律习题
连锁与交换定律习题

第六章连锁和交换定律

一、名词解释:

1、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100%地联系在一起传递到下一代的遗传现象叫完全显性;由于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使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连锁基因发生部分的重新组合,重组型小于亲本型,这种现象称为不完全连锁。

2、相引性与相斥性:即用于杂交的两个亲本是显性与显性相连锁,隐性与隐性相连锁叫相引性;如果是显性与隐性相连锁的称为相斥性。

3、交换:把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位置互换的现象叫交换。

4、连锁群: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经常表现相互联系,并同时遗传于后代,这种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在遗传上表现一定程度连锁关系的一群基因叫连锁群。

5、基因定位:基因定位就是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确定基因的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次序,而它们之间的距离是用交换值来表示的。

6、干涉: 一次单交换的发生会使邻近的另一单交换发生减少的这种现象称作干涉。

7、并发系数: 观察到的双交换率与预期的双交换率的比值称做并发系数。

8、遗传学图:把一个连锁群的各个基因之间的位置与相对距离绘制出来的简单示意图就是遗传学图。

9、四分子分析:单一减数分裂的四个产物留在一起,称作四分子,对四分子进行遗传学分析,称作四分子分析。

10、原养型或野生型:从野外采集的链孢霉能在简单的/成分清楚的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称之为原养型或野生型。

11、缺陷型或营养依赖型: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要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某一营养物质才能生长的叫缺陷型(突变型)。

12、连锁遗传:把同一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在进入配子时保持在一起的倾向称为连锁遗传。

二、填空题:

1、16%

2、bac

3、8种,1:1:1:1:1:1:1:1;4种,1:1:1:1:1;8种,不相等

4、46%,4%

5、无干涉,完全干涉,无双交换的发生,不完全干涉,减少或下降,负干涉,增加或上升,微生物

6、连锁群,单倍体染色体数(n),单倍体染色体数加1(n+1)

7、120,30%

8、非交换型,交换型

三、选择题:

1、B

2、A

3、B

4、C

5、A、

6、A

7、B

8、A

9、A

10、A 11、C?12、A 13、C 14、B 15、C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五、问答与计算:

1、解:

(1)这两对基因是连锁,

(2)在这一杂交中,圆形、单一花序(OS)和长形、复状花序(os)为重组型,故O—s 间的交换值为:

(3)有40%的初级性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在O—S之间发生了交换。

(4)

0.4 0.1

0.16

0.4 0.16 0.04

0.1 0.04 0.01

即4种表型的比例为:

圆形、单一花序(51%),

圆形、复状花序(24%),

长形、单一花序(24%),

长形、复状花序(1%)。

2、(a)0.85 (b)0.05 (c)0.1 (d)0

3、(1)+ + y + v y + + + ct v + ct v y + v + ct +y ct + +

(2)野生型,黄身朱砂眼截翅是亲组合;黄身,朱砂眼截翅,朱砂眼,黄身截翅是单交换类型;黄身朱砂眼,截翅是双交换类型。

(3)ct-v间FR=13.3%, ct-y间RF=20%,v-y间RF=29.16%

(4)并发系数= (55+50)/5075

13.3%×20%

=0.7778

4、解:该座位与着丝点间的交换值=(7+5+12+14)/253×1/2×100%=7.5%,所以该座位与着丝点的距离是7.5cM。

5、解:

(1)这些基因位于果蝇的x染色体上;

(2)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AbC/ AbC,aBc/ aBc;

(3)a-b之间的交换值=(30+27+39+32)/1000×100%=12.8%

b-c之间的交换值=(30+1+39+0)/1000×100%=7%

a-c之间的交换值=(1+27+0+32)/1000×100%=6%

所以b-c之间的图距为7cM,a-c之间的图距为6cM,a-b之间的图距为12.8%+2×1/1000=13%,即13 cM;

并发系数=2×1/1000/7%×6%=0.476

6、(1)这3个基因是连锁的。

(2)cwxSh和CWxsh为亲本型,cwxsh和CWxSh为双交换型,亲本的基因型应该为ccShShwxwx 和CCshshWxWx,sh位于中间。

(3)双交换频率为

C和Sh之间的重组率为

Sh和Wx之间的重组率为

连锁图:

(4)理论双交换率为,大于实际双交换率,存

在干扰。并发系数,干扰系数=

7、解:

(1)Ab/aB♀×Ab/aB♂

↓Ab aB

Ab Ab /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 ab/Ab aB/ab

(2)能

8、AB/ab♀×AB/ab♂

↓50%AB 50%ab

42.5%AB 21.25% AB / AB 21.25% AB /ab 42.5% ab 21.25% AB /ab 21.25% ab/ ab

7.5%Ab 3.75%AB /Ab 3.75%Ab /ab

7.5% aB 3.75%AB/aB 3.75%aB/ab

9、解:对这三对基因杂合的个体产生8种类型配子,说明在两个连锁间区各有单交换发生,同时也有双交换出现。由于每交换只发生在四线体的2条中,所以,互换率<50%,于是,各型配子中,亲本类型最多,++s和op+一组即是;而双交换是两个单交换同时发生,所以最少,+p+,o+s一组即是。在双交换中,只有位于中间的基因互换,所以前两组比较推知基因o在中间。于是:

三基因的顺序应是pos。

而二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po+/po+和++s/++s

两个间区的重组值是;

10、A.根据植株Ⅰ,亲本是yShc、YshC,

Y-sh间交换值=95+100+20+25/1000×100%=24%

Y-C间交换值=3+2+20+25/1000×100%=5%

Sh-C间交换值=95+100+2+3/1000×100%=20%

Y C Sh

5cM 20cM

B. 并发系数=0.5%/20%×5%=0.5 干涉值=1-0.5=0.5

C.预期双交换频率减少,植株ⅠyShC、Yshc减少,植株ⅡyshC、YShc减少,植株ⅢyShc、YshC减少

D. 植株ⅠycSh/ycSh×YCsh/YCsh、植株Ⅱycsh/ycsh×YCSh/YCSh

植株ⅢyCSh/yCSh×Ycsh/Ycsh

E. 由于Y-C间交换值为5%,所以Yc/Y c×yc/yc

yc

47.5%Yc 47.5Yc/yc

47.5%yC 47.5Yc/yc

2.5%YC 2.5YC/yc

2.5%yc 205yc/yc

11、(1)这三对基因的排列顺序为: c e A

双交换值=(4+3)/1000)×100%=0.6%

c-e之间的交换值=((49+42)/1000)×100%+0.6%=9.7%

e-A之间的交换值=((48+37)/1000)×100%+0.6%=9.1%

(2)符合系数=0.6%/(9.7%×9.1%)=0.68

(3)连锁图:

12、A.α+γ/+β+×αβγ/αβγ

α+γ+β+αβ+ ++γα++ +βγαβγ+++

∵并发系数为50%,∴0.5=实际双交换/理论双交换=实际双交换/10%×20%

实际双交换=0.5×0.02=0.01 即αβγ、+++共1000×0.01=10,各占5

αβ+、++γ的频率设为X,那么10%=X+10/1000 ,X=90,即αβ+、++γ各为45,

α++、+βγ的频率设为Y,那么20%=Y+10/1000,Y=190,即α++、+βγ各为95,

α+γ、+β+的频率=1000-10-90-190=710,即α+γ、+β+ 各为355

B.并发系数=1,实际双交换=10%×20%=2%,即αβγ、+++共1000×2%=20,各为10;αβ+、++γ为1000×10%-20=80,各为40;α++、+βγ为1000×20%-20=180,各为90;α+γ、+β+为1000-20-80-180=720,各为360

13、解:假设这两个位点分别为A-a,B-b,在AB/AB ab/ab杂交的F1代中选雄性个体与ab/ab测交,如果测交后代只有两种类型,说明AB连锁,如果有四种类型,说明为独立分配。图示如下:

(1

1/41/41/4

1、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

2、相引性与相斥性

3、交换

4、连锁群

5、基因定位

6、干涉

7、并发系数

8、遗传学图

9、四分子分析10、原养型或野生型11、缺陷型或营养依赖型12、连锁遗传

二、填空题:

1、有一杂交:CCDD × ccdd,假设两位点是连锁的,而且相距20个图距单位。F2中基因型(ccdd)所占比率为。

2、在三点测验中,已知AbC和aBc为两种亲本型配子,在ABc和abC为两种双交换型配子,这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

3、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1)三对基因皆独立遗传_________种,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中两对基因连锁,交换值为0,一对独立遗传_________种,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3)三对基因都连锁_______________种,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和B两基因座距离为8个遗传单位,基因型AB/ab个体产生AB和Ab配子分别占%和%。

5、当并发系数C=1时,表示。当C=0时,表示,即;当1>C>0时,表示。即第一次见换后引起邻近第二次交换机会的。C>1时,表示,即第一次见换后引起邻近第二次交换机会的。常在中出现这种现象。

6、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一个。一种生物连锁群的数目应该等于,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其连锁群数目应于。

7、如果100个性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有60个发生了交换,那麽形成的重组合配子将

有个,其交换率为。

8、在脉孢菌中,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分离产生的子囊属型的,第二次分裂分

离产生的子囊属型的。

三、选择题:

1、番茄基因O、P、S位于第二染色体上,当F1 OoPpSs与隐性纯合体测交,结果如下:+++

73, ++S 348, +P+ 2, +PS 96, O++ 110, O+S 2, OP+ 306,OPS 63 ,这三个基因在

染色体上的顺序是()

A、o p s

B、p o s

C、o s

p D、难以确定

2、如果干涉为33.3%,观察到的双交换值与预期的双交换值的比例应为()

A、66.7%

B、33.3%

C、5/6

D、20.6%

3、已知a和b的图距为20单位,从杂交后代测得的重组值仅为18%,说明其间的双交换

值为()。

A、2%

B、1%

C、4%

D、难以确定

4、有一杂交CCDD ccdd,假设两位点是连锁的,而且距离为20个图距单位,F2代中ccdd基因型所占的比例是()

A、1/16

B、1/4

C、0.16

D、0.20

E、以上答案均不对

5、已知有三个位点是连锁的,D和E相距20个图距单位,E和F相距20个图距单位,又知三位点的顺序是DEF。用杂交DDEEFF ddeeff的子代进行测交,就表型分析,发现测交子代中,有2%的DdeeFf和2%的ddEeff,根据这些资料,此区段的并发系数()

A、1

B、0.5

C、0

D、已给的资料可计算并发系数,但上述答案都不对

E、不能计算并发系数

6、在蛾子中,黑体(b)对正常体色(b+)为隐性,紫眼()对正常眼(p+)为隐性,一个双杂合体雌蛾与一紫眼黑体雄蛾杂交,其子代为91完全正常:9正常体色紫眼:11黑体正常眼:89黑体紫眼,从这个资料来看,这两基因有无连锁关系()

A、连锁10个图距

B、连锁20个图距

C、连锁5个图距

D、连锁90个图距

E、不连锁

7、已知基因A和B都是X连锁的,下列何种杂交所得的子代能确定位点间的重组率(假定雄性

是异配性别,而且两性别均可发生交换)。()

A、雌AB/ab AB/Y雄

B、雌Ab/aB ab /Y雄

C、雌ab /AB Ab /Y雄

D、以上各种杂交都不对

8、若染色体的某一区段发生了负干扰,就意味着()

A、这一区段的实际双交换率低于理论双交换率(但却有双交换)

B、这一区段未发生交换

C、这一区段的实际双交换率高于理论双交换率

D、这一区段的实际双交换率等于理论双交换率

9、人类中,一个常染色体显性基因表现趾膝(家系中有阴影为趾膝综合征患者),这一基因与ABO 血型的基因是连锁的,它们相距20个图距单位。据此,在下列家系中,第三代孩子中,既是趾膝综合征,又是O型血的最大概率是()

A、0.10

B、0.16

C、0.20

D、0.40

E、均不对

10、已知有三个位点是连锁的,D和E相距20个图距单位,E和F相距20个图距单位,又知三位点的顺序是DEF。用杂交DDEEFF ddeeff的子代进行测交,就表型分析,发现测交子代中,有2%的DdeeFf和2%的ddEeff,根据这些资料,此区段的并发系数()

A、1

B、0.5

C、0

D、已给的资料可计算并发系数,但上述答案都不对

E、不能计算并发系数

11、有一杂交组合aaBB AAbb,下列有关叙述哪句正确()

A、若位点间不连锁,产生Ab配子时,同样可产生AB配子

B、若位点间紧密连锁,与不连锁相比,F1的表型分布不同

C、若位点间紧密连锁,与不连锁相比,F2的表型分布不同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2、基因型为AaBbCc个体,经过减数分裂产生8种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如下:

ABc21%ABC4%Abc21%AbC4% aBC21%aBc4%abC21%abc4%

下列能表示3对基因在染色体上正确位置的是:()

A、Ac/aC. B/b

B、Ab/aB. C/c

C、A/a. Bc/bC

D、AbC/aBc

13、玉米某植株的性母C在减数分裂时,如果有10%的C在某两基因间发生了一个交叉,

则交换值与亲组合的比例分别为()

A、10%与90%

B、90%与10%

C、5%与95%

D、10%与10%

14、现将甲乙两个亲本杂交。甲的基因型为AABBCC,乙的基因型aabbcc,让杂种一代与隐

性类型测交,得到如下结果:A aBbC c 121个,A abbC c119个,aaBbcc 121个,aabbcc120

C A C B A b C A c B

a b c

a c

b a B

c a C b

15、在果蝇测交实验中,如果重组型个体占测交后代总数的16%,则()

A、雌果蝇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有16%的染色单体未发生互换

B、雄果蝇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有16%的染色单体发生互换

C、雌果蝇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有32%发生连锁基因间的染色单体发生互换

D、雄果蝇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有32%发生连锁基因间的染色单体发生互换

四、判断题:

1、基因型DE/de的个体在减数分裂中,有8%的性母细胞在D—E之间形成交叉,那么D

与E之间的交换率为4%。()

2、两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连锁越紧密,交换率则越大;连锁的越松弛,交换率则越

小。()

3、某生物染色体2n=24,理论上有24个连锁群。()

4、已知两个显性基因在相引组时A-B的重组率为20%,则这两对基因在相斥组时的重组率

不是20%。()

5、基因型为+c/sh+的个体在减数分裂中有6%的性母细胞在sh与c之间形成了一个交叉,

那么所产生的重组型配子++和sh c将各占3%。()

6、两对非等位基因在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的情况下,F1代同样产生出亲本型和重组型两

类配子。()

7、已知基因A对a为显性,B对b为显性,把杂种AaBb与双隐性纯合体(aabb)测

交,获得如下的表现型和比例AaBb(19):Aabb(83):aaBb(85):aabb(21), 从这

种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基因a与b是连锁的,而且可以知道原来的杂

交组合是相引相

A‖A a‖a

(即‖×‖)。( )

B‖B b‖b

8、二倍体生物连锁群的数目与染色体数目是一致的。()

五、问答与计算:

1、在番茄中,圆形果(O)对卵圆性果(o)为显性,单一花序(S)对复状花序(s)是显性。用纯和的复状花序圆形果植株与纯和的单一花序卵原形果植株杂交,F1为单一花序圆形果,用双隐性品系对F1进行测交,测交后代有四种表型:

单一花序圆形果23株;单一花序卵圆形果83株;

复状花序圆形果85株;复状花序卵圆形果19株。

问:(1)这两对基因是否连锁?(2)如果连锁其交换值是多少?

(3) 根据这一交换值,说明有多少初级性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在O—S之间发生了交换?

(4)如果让子一代(F1)自交,下一代有几种表型,比例如何?

2、从玉米的遗传学图可以看到,基因pg12,gl15,和bk2都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用+++/pg12gl15bk2和pg12gl15bk2/pg12gl15bk2交配,如果完全干涉,问子代中属于:

(a)非交换型的频率是多少?

(b)pg12—gl15单交换的频率是多少?

(c)gl15—bk2单交换的频率是多少?

(d)双交换率是多少?

0——————D

64——————pg12

69——————gl15

79——————bk2

3、果蝇中,正常翅对截翅(ct)是显性,红眼对朱砂眼(v)是显性,灰身对黄身(y)是显性。一只三隐性(ct,v,y)雄蝇和一只三杂合雌蝇(+++/ct vy)交配,得到的子代如下:

黄身440 黄身朱砂眼截翅1710

黄身朱砂眼50 朱砂眼300

野生型1780 黄身截翅270

朱砂眼截翅470 截翅55

(1)写出子代各类果蝇的基因型。

(2)分出亲组合,单交换,双交换类型。

(3)写出ct v y 基因连锁图。

(4)并发系数是多少?

4、红色链孢霉+,-- 两个品系杂交,得到下列结果:

子囊类型数目

-- + + -- 7

-- -- + + 105

+ -- -- + 5

+ -- + -- 12

+ + -- -- 110

-- + -- + 14

总计253

计算该座位与着丝点的距离是多少?

5、在果蝇中A、B、C分别是a、b、c的显性基因。一只三基因杂合体的雌蝇与野生型雄蝇杂交,结果如下:

表现型ABC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雌1000

雄30 441 430 1 27 39 0 32

问(1)这些基因位于果蝇的哪条染色体上?

(2)写出杂交亲本的基因型

(3)计算这些基因间的距离和并发系数。

6、玉米种子的有色(C)与无色(c),非蜡质(Wx)和蜡质(wx)胚乳,饱满(Sh)与皱粒(sh)是三对等位基因,用三隐性个体与这三个基因均杂合的植株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和数量如下:

无色非蜡质皱粒 84 无色非蜡质饱满 974

无色蜡质饱满 2349 无色蜡质皱粒 20

有色蜡质皱粒 951 有色蜡质饱满 99

有色非蜡质皱粒2216 有色非蜡质饱满 15

总数 6708

(1)确定这三个基因是否连锁。

(2)假定杂合体来自纯系亲本的杂交,写出亲本的基因型。

(3)如果存在连锁,绘制出连锁遗传图。

(4)是否存在着干扰?如果存在,干扰程度如何?

7、果蝇常染色体基因A对显性,B对b显性。记住雄果蝇不发生交换:

(1)带有两个“相斥的”连锁基因的杂合体F1之间杂交,也就是Ab/aB♀×Ab/aB♂你预计这个杂交产生表型比率是多少?

(2)A和B之间重组的程度,能否改变这些表型比率?

8、如果果蝇的常染色体基因A和B之间连锁频率是15%,AB/ab♀×AB/ab♂杂交得到的表型频率是多少?

9、在番茄中,基因O(oblate = flattened fruit),p(peach = hairyfruit)和S(compound inflorescence)是在第二染色体上。对这三个基因是杂合的F1,用对这三个基因是纯合的隐性个体进行测交,得到下列结果:

(1)这三个基因在第二染色体上的顺序如何?

(2)两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

(3)这些基因间的图距是多少?

(4)并发系数是多少?

10、玉米的一条染色体上有三对联锁基因,植株颜色黄(y)对绿色(Y)是隐性,胚乳形状皱(sh)对饱满(Sh)是隐性,种子的颜色无色(c)对有色(C)是隐性。三种不同植株I 、II、III 对这三个基因都是杂合的,虽然杂合的方式不一定相同(即y she/YshC,Y Shc/y shC等),它们与纯合的三隐性植株回交,产生的子代有下列表型频率:

杂合植株所产生的子代数目

——————————————————————————

子代的表型I II III

y sh c 95 368 22

Y Sh C 100 387 23

y Sh C 3 21 390

Y sh c 2 24 360

y sh C 20 4 96

Y Sh c 25 1 99

y Sh c 275 98 0

Y sh C 380 97 5

1000 1000 1000

A.根据任何一个杂合植株的子代数据,求出这三个基因的顺序和它们之间的重组距离,

并画出连锁图。

B.干涉值与并发系数各为多少?

C.如果干涉增大,子代的表型频率有何变化?

D.分别写出植株Ⅰ、Ⅱ、Ⅲ的纯合亲本的基因型。

E.如果Yc/y C×yc/yc杂交,子代基因型及表型如何,比为多少?

11、有一果蝇的三点测验资料如下:

+ a + c + e ca + c a e + + e + + + c + + + a e

416 402 49 48 42 37 4 2试问:

(1)这三对基因的排列顺序及遗传距离;

(2)符合系数;

(3)绘出连锁图。

12、某一生物的某一染色体上有三个连锁基因,关系如下:α10 β10 γ,当干涉为50%时,预期αβγ/+++×αβγ/αβγ杂交,后代中各种表型出现的频率为多少?

13、你如何辨别果蝇中同一染色体上相距很远的基因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独立分配的基因?

连锁与互换定律

连锁遗传 遗传学中把不同性状常常联系在一起向后代传递的现象称为连锁遗传。 连锁遗传规律 连锁遗传的相对性状是由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控制,具有连锁关系,在形成配子时倾向于连在一起传递;交换型配子是由于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换形成的。 完全连锁:同一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不发生分离而被一起传递到下一代的现象称为完全连锁。不完全连锁:指连锁基因之间在遗传过程中可能发生交换而表现出独立遗传的现象。 重组值及其测定 重组值:不完全连锁的双杂合体产生的重组型配子数占配子总数的百分比称,又称重组率,用Rf 表示。Rf = (重组型配子数/ 总配子数)×100% 重组值的变化范围是0~50% 交换值:指不完全连锁的两基因间发生交换的频率。 通常把重组值称为交换值,实际上交换值不能等同于重组值。因为等位基因之间偶然会发生多重交换,多重交换的结果不一定形成重组型配子。用重组值代表交换值会造成偏低的估计。重组值的测定 测交法 即用F1与隐性纯合体交配。测交后代(Ft)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直接反映被测个体(如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Rf = (重组型配子数/ 总配子数)×100% 自交法(自学) 多用于去雄较困难的植物,如水稻、小麦、花生、豌豆等。 简易法(x —指双隐性纯合子的频率) 相引相(AABB×aabb):Rf = 1 - 2X 相斥相(AAbb×aaBB):Rf = 2 相引项中自交法计算交换值的步骤: ①求F2代纯合隐性个体的百分率; ②以上百分率开方即得隐性配子的百分率; ③含两个显性基因配子的百分率等于隐性配子的百分率; ④100% - 2×隐性配子的百分率得重组配子百分率,即得重组值。 遗传距离:通常用重组值/交换值来度量基因间的相对距离,也称为遗传图距。 以1%的交换值作为一个遗传距离单位(1cM) 其变化反映基因间的连锁强度或相对距离。 重组值越大,说明两基因间的距离越远,基因间的连锁强度越小;重组值越小,说明基因间的距离越近,基因间的连锁强度越大。 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 基因定位: 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和排列次序。根据两个基因位点间的交换值能够确定两个基因间的相对距离,但并不能确定基因间的排列次序。 ①两点测验 通过三次测验,获得三对基因两两间交换值、估计其遗传距离;每次测验两对基因间交换值;根据三个遗传距离推断三对基因间的排列次序。 ②三点测验

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巩固练习附答案

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是由哪一位科学家发现的( ) A.孟德尔 B.艾弗里 C.摩尔根 D.达尔文 个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有40个细胞的染色体发生了一次交换,在所形成的配子中,重组配子占( ) % % % % 3.有一种红花大叶的植株与白花小叶的植株杂交,其测交后代得到红花大叶370株,白花小叶342株。那么该植株上述性状的遗传遵循的规律是( ) A.分离规律 B.自由组合规律 C.完全连锁遗传 D.不完全连锁遗传 4.杂合体AaBb 若完全连锁遗传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可能有几种( )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5.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基因的交换发生在( ) A.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B.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C.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D.两对同源染色体之间 6.杂合体AaBb 经过减数分裂产生了4种类型的配子AB 、Ab 、aB 、ab ,其中AB 和ab 两种配子各占42%。这个杂合体基因型的正确表示方法应该是( ) 7.若基因A 与B 完全连锁,a 与b 完全连锁,由AABB 与aabb 植株杂交得F 1后,再自交,则F 2的表现型的分离比是( ) ∶1 ∶2∶1 C.3∶1 ∶1∶5∶1 8.若基因A 与b 完全连锁,a 与B 完全连锁,由AAbb 与aaBB 植株杂交得F 1后,再自交,则F 2的表现型的分离比是( ) ∶1 ∶2∶1 C.3∶1 ∶1∶5∶1 9.下列哪一项不是以果蝇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 A.易于饲养 B.世代周期短 C.种类多 D.是常见生物 10.具有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杂合子自交,后代只产生3种表现型,则这两对基因间具有( ) A.非连锁关系 B.完全连锁关系 C.不完全连锁关系 D.无法确定 11.设一个体基因型为AaBb ,A 基因与B 基因有连锁现象,但形成配子时有20%的母细胞发生互换,若此个体产生了1000个配子,则基因型为Ab 的配子有( ) .250 C 12.对某生物的一对同源染色体进行分析得知,该对同源染色体在某两对等位基因间能发生互换,若四种共m 个配子中,有一种重组配子为n ,则该两对等位基因的重组率为(%)( ) A.m n B. m n 2 C. m n 2 D. m n 4

连锁互换定律整理

连锁与互换定律 1、连锁遗传:原来在亲本中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性状在F2中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称连锁遗传。连锁相包括互引相(AB、ab)、互斥相(Ab、aB)。 2、亲本型:与两亲本相同的性状表现型称为亲本型;不同的称为重组型。 3、完全连锁遗传:仅有亲本型,缺少重组型,eg:仅见于雄果蝇、雌家蚕。 4、不完全连锁遗传:在连锁遗传的同时发生性状的交换和重组;绝大多数生物为不完全连锁遗传。 5、利用测交法验证连锁遗传现象: 特点:连锁遗传的表现为: 两个亲本型配子数是相等,> 50%; 两个重组型配子数相等,< 50%。 亲组合类型多, 重组合类型出现少 6、交换值(Cv):指不完全连锁的两基因间发生交换的频率(百分率,平均次数) 。 重组值(Rf):不完全连锁的双杂合体产生的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比率(百分率)。 通常又把交换值称为重组值。但严格说,交换值不能等同于重组值,因为若两个基因座之间相距较远,其间发生偶数次多重交换时,结果不形成重组型配子,用重组值代表交换值会造成偏低的估计。 7、连锁群: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的基因群(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特点:一种生物连锁群的数目与染色体的对数是一致的。即有n对染色体就有n个连锁群。 8、染色体作图:把染色体的多种基因相互之间的排列顺序确定下来。 连锁遗传的特征 1)摩尔根连锁互换是经典遗传学第三定律,是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补充; 2)发生在两对或以上基因间,且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

3)连锁基因发生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4)减数分裂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是形成重组型的分子基础;5)两对基因座间距离越大,交换概率越大、连锁性越弱; 6)完全交换即为自由组合,完全不交换即为完全连锁情形; 染色体作图(基因定位)方法包括两点测交法和三点测交法计算基因间相对距离 (1)非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排列的直线距离与基因间的互换率大小有关; (2)遗传学上规定,以互换率的1%作为一个遗传单位将基因定位在一条直线上。 两点测交的局限性:1.工作量大,需要作三次杂交,三次测交。 2.不能排除双交换的影响,准确性不够高。 3.当两基因位点间距离较远时,两点测验的准确性就不够高。 三点测交:只要通过一次杂交(或一次测交)就能同时确定三对等位基因(即三个基因座)的排列顺序和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且测定结果比较准确。 双交换指检查的双价体的染色体区域发生两次交换。 交换率(重组率)的计算 交换率的计算(测交法) 重组型配子数重组型个体数 交换率= ×100%= ×100% 总配子数重组型个体数+亲本型个体数 交换率=0,完全连锁;交换率=50%,自由组合;1%交换率表示两个基因距离为1遗传单位(图距单位、厘摩,cM);这种通过互换率估算出的距离称为遗传距离。 交换率的计算方法之二(杂合体自交法)用去雄困难的植物。步骤略

第 课时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

第课时基因的连锁和交 换定律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必修本 第36课时 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 金湖中学 沈德邻 知识精华 完全连锁 现象:F 1灰身长翅♂(BbVv)×黑身残翅♂(bbvv) → 1灰身长翅(BbVv):1黑身残翅(bbvv) 原因: (只有亲本类型,没有重组类型) ♂)???→?减数分裂:1 , F 1雄果蝇产配子时,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常连在一起不分离,所以只有亲本类型的配子没 有重组类型的配子。 不完全连锁 现象:F 1灰身长翅雌(BbVv)×黑身残翅雄(bbvv) ↓ 灰长(BbVv):黑残(bbvv):灰残(Bbvv):黑长(bbVv) 42 : 42 : 8 : 8 (亲本类型特别多,重组类型特别少) 原因:B V B V b v B v b V (♀) : : F 1雌果蝇产配子时,部分初级卵母细胞的同一条染色体上不同基因因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之间的交叉互换,即产生亲本类型的配子又产生了重组类型的配子。 理论意义:基因的不完全连锁即互换能引起基因重组,使生物产生变异 实践意义:根据育种目标选择杂交亲本时,必须考虑性状间的连锁关系 题例领悟 例题:基因型为的精原细胞120个,其中若有30个在形成精子过程中发生互换,在正 常发育下能产生亲本基因型和重组基因型的精子数目依次是( ) A 、480、480、60、60 B 、210、210、30、30 C 、90、90、30、30 D 、240、240、60、60 解析:120个精原细胞最多产生480个精子,所以A 、D 选项错误。由于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 染色体的两条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一个基因型为 精原细胞由于发生了互换,产生的四个精子中(BD ,bd ,Bd ,Bd),只有两个是重组基因型 的精子(Bd ,Bd)。30个精原细胞形成的120个精子中,重组基因型的精子(Bd ,bD)应各有30个。而 其余则是两亲本基因型的配子。该精原细胞的重组率(或交换值)为:(30+30)/480 ×100%=% 答案:B b v B v b v b v 42 42 8 8 B D b d b d B D

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

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 1.完全连锁 ⑴. 用纯种灰身长翅果蝇与纯种黑身残翅果蝇交配,子一代都是灰身长翅。 ⑵. F1代的雄果蝇与双隐性的雌果蝇测交 结果: P 纯种灰身长翅×黑身残翅 BBVV bbvv 测交F1灰身长翅♂×黑身残翅♀ BbVv bbvv 测交后代灰身长翅黑身残翅 50% 50% F1为灰身长翅:果蝇灰身(B)对黑身(b)是显性 长翅(V)对残翅(v)是显性 测交后代没有出现1∶1∶1∶1比例,无法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 测交后代出现两种与亲本完全相同的类型,各占50% 解释: 摩尔根认为果蝇的灰身基因和长翅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可用表示, 黑身基因和残翅基因也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可用表示。当两种纯种的亲代果蝇交配,F1的基因型BbVv,应表示为,表现型是灰身长翅。 F1测交只能产生两种类型灰身长翅,黑身残翅,比例各占50%。 概念:连锁——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在向下一代传递时,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连在一起不分离的现象 完全连锁——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只有基因的连锁,没有基因的互换,后代只表现出亲本的性状 连锁群: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构成一个基因群,它们间的关系是彼此连锁的,称为就连锁群 2. 不完全连锁 用子一代雌性个体进行测交实验 结果:

P 纯种灰身长翅×黑身残翅 BBVV bbvv 测交F1灰身长翅♀×黑身残翅♂ BbVv bbvv 测交后代灰身长翅黑身残翅 42% 42% 灰身残翅黑身长翅 8% 8% 后代出现四种性状,其中亲本类型占多数,新组合类型占少数。 解释: 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减数 分裂第一期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联会复合体中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会 发生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在交换区段上的基因随 染色体发生交换,这种交换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交叉互换后形成四种配子,其数量相同;其中 有两种配子是亲本类型,两种配子是重组合类型, 各占一半。但是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交叉 互换的性母细胞并不多,所以,减数分裂产生的配 子中亲本类型的配子最多,重组合类型的配子占少 数。 重组类型配子数与所产生的配子总数的比值称 为交换率。比如:以上测交实验中,两种重组个体 分别占8%,所以,两个基因间的交换率为16%。其 性母细胞在进行间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换的性母 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是16%×2 = 32% 交换率×2 = 发生交换的性母细胞的比例 (完全连锁)0≤交换率≤50%(自由组合) 1) 染色体上各个基因间的交换率是不同的,这种差异在反复的试验中总是恒定的 2) 交换率的大小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距离有关,两基因间的距离越小,染色体交叉的机会越小,基因交换率也越小 3) 基因交换率反映了两基因间的距离:交换率小,距离小;交换率大,距离大 4) 基因图是根据基因间的交换率绘制的 5) 生物连锁群的数目与它的染色体的对数是一致的 3.基因连锁和交换定律的实质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常常连在一起进入配子;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发生交换,产生基因重组。 4.基因连锁和交换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1) 动植物育种工作,选配优良品种 大麦:抗杆锈病抗散黑穗病紧密连锁 育种时选择了抗杆锈病植株等同于选择了抗散黑穗病植株 不利性状与有利性状连锁:打破基因连锁,促成基因交换,重组成所需基因型

连锁与交换规律

第五章连锁与交换规律 第一节连锁与交换 * 连锁遗传: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传递的现象。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 一、连锁与交换的遗传现象 连锁现象是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后来,摩尔根等发现连锁分二类: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 香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 花色:紫花(P)对红花(p)为显性; 花粉粒形状:长花粉粒(L)对圆花粉粒(l)为显性。 1. 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 2. 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 杂交组合1: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试验结果: 1、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种表现型; 2、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 杂交组合2: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试验结果: 1、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种表现型; 2、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的

实际数少于理论数。 (一)完全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随染色体传递到配子中,同源染色体之间不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只有亲本组合类型的配子。 完全连锁在生物界很少见,只在雄果蝇(XY)和雌家蚕(ZW)中发现(注意雌雄连锁不同)。 霍尔丹定律:凡是较少发生交换的个体必定是异配性别的个体。 例如:果蝇的体色、翅膀的遗传 P 灰身残翅 BBvv♂×bbVV♀黑身长翅 F1 灰身长翅 BbVv ♂× bbvv黑身残翅 bbVv Bbvv F2 黑身长翅灰身残翅(亲本类型) 因为F1 BbVv♂在形成配子时,只形成了bV和Bv两种配子,即bV完全连锁, Bv 也完全连锁。 果蝇的体色、和眼睛颜色遗传: P 灰身紫眼 b+b+prpr × bbpr+pr+ 黑身红眼 ↓ F1 b+bpr+pr × (bbprpr黑身紫眼测交) ↓ 测交后代灰身紫眼b+bprpr:bbpr+pr黑身红眼 拟等位基因:完全连锁的、控制同一形性状的非等位基因。 (二)不完全连锁: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除有亲型配子外,还有少数重组型配子产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例如:果蝇体色、翅膀的遗传: P bbVV×BBvv F1 BbVv♀× bbvv♂ 黑长灰残♀ F2 ♂ Bv bV BV bv bv Bbvv bbVv BbVv bbvv 0.42 0.42 0.08 0.08 香豌豆花色、花粉粒形状遗传: P 紫花、长花粉粒× 红花、圆花粉粒 PPLL ↓ ppll F 紫花、长花粉粒 PpLl 1 ↓ 紫、长紫、圆红、长红、圆总数 F 2 P_L_ P_ll ppL_ ppll 实际个体数 4831 390 393 1338 6952 按9:3:3:1推算的理论数 3910.5 1303.5 1303.5 434.5 6952 从上图看出,F2代也出现四种表现型,但二种新组合的表现型比理论推算少得多,即象亲本组合的实际数偏多,而重新组合的实际数偏少。 P 紫花、圆花粉粒× 红花、长花粉粒 PPll ↓ ppLL 紫花、长花粉粒 F 1

连锁与交换规律

连锁与交换规律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第五章连锁与交换规律 第一节连锁与交换 * 连锁遗传: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传递的现象。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 一、连锁与交换的遗传现象 连锁现象是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后来,摩尔根等发现连锁分二类: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 香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 花色:紫花(P)对红花(p)为显性; 花粉粒形状:长花粉粒(L)对圆花粉粒(l)为显性。 1. 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 2. 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 杂交组合1: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试验结果: 1、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种表现型; 2、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 杂交组合2: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试验结果: 1、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种表现型; 2、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

(一)完全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随染色体传递到配子中,同源染色体之间不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只有亲本组合类型的配子。 完全连锁在生物界很少见,只在雄果蝇(XY)和雌家蚕(ZW)中发现(注意雌雄连锁不同)。 霍尔丹定律:凡是较少发生交换的个体必定是异配性别的个体。 例如:果蝇的体色、翅膀的遗传 P 灰身残翅 BBvv♂×bbVV♀黑身长翅 F1 灰身长翅 BbVv ♂× bbvv黑身残翅 bbVv Bbvv F2 黑身长翅灰身残翅(亲本类型) 因为F1 BbVv♂在形成配子时,只形成了bV和Bv两种配子,即bV完全连锁,Bv也完全连锁。 果蝇的体色、和眼睛颜色遗传: P 灰身紫眼 b+b+prpr × bbpr+pr+ 黑身红眼 ↓ F1 b+bpr+pr × (bbprpr黑身紫眼测交) ↓ 测交后代灰身紫眼b+bprpr:bbpr+pr黑身红眼 拟等位基因:完全连锁的、控制同一形性状的非等位基因。 (二)不完全连锁: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除有亲型配子外,还有少数重组型配子产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例如:果蝇体色、翅膀的遗传: P bbVV×BBvv F1 BbVv♀× bbvv♂ 黑长灰残♀ F2 ♂ Bv bV BV bv bv Bbvv bbVv BbVv bbvv 香豌豆花色、花粉粒形状遗传: P 紫花、长花粉粒× 红花、圆花粉粒 PPLL ↓ ppll F 紫花、长花粉粒 PpLl 1 ↓ 紫、长紫、圆红、长红、圆总数 F 2 P_L_ P_ll ppL_ ppll 实际个体数 4831 390 393 1338 6952 按9:3:3:1推算的理论数 6952 从上图看出,F2代也出现四种表现型,但二种新组合的表现型比理论推算少得多,即象亲本组合的实际数偏多,而重新组合的实际数偏少。 P 紫花、圆花粉粒× 红花、长花粉粒 PPll ↓ ppLL 紫花、长花粉粒 F 1 PpLl ↓

连锁互换三定律讲解

连锁交换定律 一.发现:W.Bateson和R.C.Punnett他们所研究的香豌豆 F2的4种表型的比率却不符合9∶3∶3∶1,其中紫长和红圆的比率远远超出9/16和1/16,而相应的紫、圆和红、长却大大少于3/16;结果进行x2检验时,x2=3 371.58。如此可观的x2数值,无疑说明实计频数与预计频数的极其显著的差异不可能由随机原因所造成。 重复实验,其中x2=32.40,证明它仍是显著不符合9∶3∶3∶1的。(紫、长,红、圆)称为互引相,(紫、圆,红、长)为互斥相。当两个非等位基因a和b处在一个染色体上,而在其同源染色体上带有野生型A、B时,这些基因被称为处于互引相(AB/ab);若每个同源染色体上各有一个突变基因和一个野生型基因,则称为互斥相(Ab/aB)。 二.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Morgan用果蝇灰体长翅(BBVV)和黑体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F1都是灰体长翅(BbVv)。用F1的杂合体进行下列两种方式的测交,所得到的结果却完全不同: 凡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基因群,均称为一个连锁群(linkage group),玉米的染色体也正好是10对(n=10)。链孢霉n=7,连锁群有7个。水稻n=12,连锁群就是12。有些生物目前已发现的连锁群数少于单倍染色体数,如:家兔n=22,连锁群是11;而家蚕n=28,连锁群却是27;牵牛花n=15,连锁群是12等等。 三.重组频率计算:遗传学以测交子代中出现的重组型频率来测定在这样的杂交中所表现出的连锁程度。求重组频率(recombination frequency,RF)的公式是:

用玉米为材料:①很多性状可以在种子上看到,种子虽然长在母本植株的果穗上,但它们已是子代产物; ②同一果穗上有几百粒种子,便于计数分析;③雌、雄蕊长在不同花序上,去雄容易,便于杂交;④它是一种经济作物,某些实验结果有经济价值。 玉米籽粒的糊粉层有色(C)对糊粉层无色(c)为显性;饱满种子(Sh)对凹陷种子(sh)为显性。基因Sh与C 是连锁的。杂交亲本为互引相C Sh/C Sh×c sh/c sh时,有如下结果: =3.6%。另外,某次杂交在互斥相c Sh/c Sh×C sh/C sh中进行,得到下列结果: 由此可知,不论用哪种基因组合的交配方式,测交的结果都是亲组型的频率很高,占97%左右,而重组型的频率很低,仅占3%左右。 四。交换: 1.在减数分裂前期,尤其是双线期,配对中的同源染色体不是简单地平行靠拢,而是在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某些点上显示出交叉缠结的图像,每一点上这样的图像称为一个交叉(chisma),这是同源染色体间对应片段发生过交换(crossing over)的地方图3-11。 2.处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座位的相互连锁的两个基因之间如果发生了交换,就导致这两个连锁基因的重组

第连锁与交换规律完整版

第连锁与交换规律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五章连锁与交换规律 第一节连锁与交换 * 连锁遗传: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传递的现象。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 一、连锁与交换的遗传现象 连锁现象是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后来,摩尔根等发现连锁分二类: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 香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 花色:紫花(P)对红花(p)为显性; 花粉粒形状:长花粉粒(L)对圆花粉粒(l)为显性。 1. 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 2. 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 杂交组合1: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试验结果: 1、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种表现型; 2、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少于理论

数。 杂交组合2: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试验结果: 1、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种表现型; 2、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 (一)完全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随染色体传递到配子中,同源染色体之间不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只有亲本组合类型的配子。 完全连锁在生物界很少见,只在雄果蝇(XY)和雌家蚕(ZW)中发现(注意雌雄连锁不同)。 霍尔丹定律:凡是较少发生交换的个体必定是异配性别的个体。 例如:果蝇的体色、翅膀的遗传 P 灰身残翅 BBvv♂×bbVV♀黑身长翅 F1 灰身长翅 BbVv ♂× bbvv黑身残翅 bbVv Bbvv F2 黑身长翅灰身残翅(亲本类型) 因为F1 BbVv♂在形成配子时,只形成了bV和Bv两种配子,即bV完全连锁, Bv

连锁与交换规律 (2)

第五章连锁与交换规律 第一节连锁与交换* 连锁遗传: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传递的现象。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 一、连锁与交换的遗传现象 连锁现象是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后来,摩尔根等发现连锁分二类: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 香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 花色:紫花(P)对红花(p)为显性; 花粉粒形状:长花粉粒(L)对圆花粉粒(l)为显性。 1. 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 2. 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 杂交组合1: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试验结果: 1、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种表现型; 2、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 杂交组合2: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试验结果: 1、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种表现型; 2、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 (一)完全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随染色体传递到配子中,同源染色体之间不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只有亲本组合类型的配子。 完全连锁在生物界很少见,只在雄果蝇(XY)和雌家蚕(ZW)中发现(注意雌雄连锁不同)。 霍尔丹定律:凡是较少发生交换的个体必定是异配性别的个体。 例如:果蝇的体色、翅膀的遗传 P 灰身残翅BBvv♂×bbVV♀黑身长翅 F1 灰身长翅BbVv ♂×bbvv黑身残翅 bbVv Bbvv F2 黑身长翅灰身残翅(亲本类型) 因为F1 BbVv♂在形成配子时,只形成了bV和Bv两种配子,即bV完全连锁,Bv 也完全连锁。 果蝇的体色、和眼睛颜色遗传: P 灰身紫眼b+b+prpr ×bbpr+pr+ 黑身红眼 ↓ F1 b+bpr+pr ×(bbprpr黑身紫眼测交) ↓ 测交后代灰身紫眼b+bprpr:bbpr+pr黑身红眼 拟等位基因:完全连锁的、控制同一形性状的非等位基因。 (二)不完全连锁: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除有亲型配子外,还有少数重组型配子产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例如:果蝇体色、翅膀的遗传: P bbVV×BBvv F1 BbVv♀×bbvv♂

连锁与交换规律

连锁与交换规律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五章连锁与交换规律 第一节连锁与交换 * 连锁遗传: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传递的现象。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 一、连锁与交换的遗传现象 连锁现象是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后来,摩尔根等发现连锁分二类: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 香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 花色:紫花(P)对红花(p)为显性; 花粉粒形状:长花粉粒(L)对圆花粉粒(l)为显性。 1. 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 2. 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 杂交组合1: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试验结果: 1、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种表现型; 2、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 杂交组合2: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试验结果: 1、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种表现型; 2、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 (一)完全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随染色体传递到配子中,同源染色体之间不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只有亲本组

生物奥赛遗传专习题一:连锁互换定律

欢迎阅读 生物奥赛遗传专题一:连锁互换定律 第一节? 连锁与交换* 连锁遗传: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传递的现象。 一、连锁与交换的遗传现象 (一)连锁遗传现象的发现—-香豌豆 连锁现象是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 香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花色:紫花(P)对红花(p)为显性;花粉粒形状:长花粉粒(L) 1、F1 2、F2 3 长) 1、F1 2、F2 3 圆) ? 而杂交组合相引相 F2 相引相:紫花:红花=(4831+390):(1338+393)=5221:1731=3:1 ????? ??? 长花粉:圆花粉=(4831+393):(1338+390)=5224:1728=3:1 相斥相:紫花:红花=(226+95):(97+1)=321:98=3:1 ??? ??? 长花粉:圆花粉=(226+97):(95+1)=323:96=3:1 (二)摩尔根等的果蝇遗传试验 1910年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布里吉斯(Bridges,C.B)研究了果蝇两对基因的遗传,发现了连锁和互换,建立了遗传学的第三个基本定律——连锁法则。具有连锁遗传关系的一些基因,是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一种生物的性状是成千上万的,然而每一种生物所具有的染色体却是十分有限的,少则一对两对,多也不过几十对几百对。因此,一条染色体上必然载有许多基因。 摩尔根发现果蝇的红眼和紫眼(purple)、长翅和残翅(vestigial)两对性状都是非伴性遗传,各自的遗传都符合孟德尔法则。 1、相引组杂交与测交: 他们将红眼长翅的果蝇和紫眼残翅的果蝇进行杂交,F1代为红眼长翅,然后将F1和双隐性的亲本进行测交,所得到的测交后代按孟德尔法则应有四种表型,分离比为1:1:1:1,但实际得到的结果亲组合多于理论数,重组合少于理论数。 2、相斥组杂交与测交: 3 Pr、Vg 分别携带 配子1:1:1:1 (1 (cis (2) 1 1922年英国的霍尔丹提出:凡是较少发生交换的个体必定是异配性别个体,此称为霍尔丹定律。 例1:果蝇的体色、翅膀的遗传 P ????? 灰身残翅BBvv ♂×bbVV ♀黑身长翅??????????????????????????????? ↓?? F1??? 灰身长翅BbVv♂×bbvv黑身残翅???????????????????????????????? ↓?? ????????? ?Ft????????? ? ?? bbVv?? ?? Bbvv

第六章 连锁与交换规律

第六章连锁与交换规律 连锁: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伴同遗传的现象。 连锁基因:是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它们随整个染色体一起向后代传递。 连锁群: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共同组成一个连锁群。生物连锁群的数目为该生物染色体的对数。 完全连锁: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随染色体传递到配子中,同源染色体之间不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的现象。 不完全连锁: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随同源非姊妹染色单体相应片段的交换而产生重组合型配子的现象。 交换率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两个特定基因座位之间,同源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换的频率即交换率。 相引组:杂交的双亲中一个亲本具有两种显性性状,另一亲本具有其隐性性状的杂交组合。如:AABB×aabb 相斥组:杂交的双亲中一个亲本具有一个显性性状和一个隐性性状,另一个亲本具有相对的隐性性状和显性性状的杂交组合。如:AAbb×aaBB 基因定位基因定位是根据基因之间的交换率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和排列顺序的过程。 三点测验是以3个基因为观测单位,通过1次杂交和1次测交,同时观察3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1次分析得出结果,从而确定3个基因的排列顺序和相对距离的方法。若基因之间的交换互不影响,理论双交换值应为中央的基因分别与两端的基因之间的交换率的乘积,但基因发生交换的时候,一个部位的交换会影响另一个部位的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干涉,干涉的发生使得实际双交换率小于理论双交换率。 习题 一、问答题 1.高等动植物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为什么说交换型卵子的百分率是发生交换的卵母细胞百分率的一半? 2.连锁遗传中,重组合类型小于50%的原因是什么? 3.怎样确定两个基因是否是连锁遗传? 4.两点测验的缺点是什么,三点测验的优点是什么? 5.影响交换率的因素是什么? 6.怎样理解连锁群的数目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7.绘制连锁图应注意哪些问题? ☆8.试述经典遗传学是如何证明“基因是在染色体上”。 ☆9.在AaBbCc、aabbcc杂交后代中,最少的基因型是aabbCc和AaBbcc,假设这三对基因是连锁的,你认为它们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次序是怎样的?说明你的根据是什么? 二、填空题 1.填写下列生物的基因连锁群数目;雌蚱蜢(2n=24) ,雄蚱蜢(2n=23) ,女人、(2n=46) ,男人<2n=46) 。 2.用基因型为AABBDD和aabbdd的两种果蝇进行交配,假定是完全连锁,则F1产生的配子有种类型;假定是独立遗传,Fl产生种类型的配子;假定A、D基因不完全连锁,B基因独立遗传,则F1产生种类型的配子。 3.假定遗传学图是 A 10 B 20 C,且知干扰是40%,则并发系数是;亲本ABC/abc产生的双交换型配子AbC和abc各占。 4.连锁基因A、B之间的图距是4.6,杂合体AB/ab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

高一生物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

高中生物第二册(必修)学案 第36课时 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 知识精华 完全连锁 现象:F 1灰身长翅♂(BbVv)×黑身残翅♂(bbvv) → 1灰身长翅(BbVv):1黑身残翅(bbvv) 原因: (只有亲本类型,没有重组类型) (♂)???→?减数分裂1:1 , F 1雄果蝇产配子时,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常连在一起不分离,所以只有亲本类型的配子没有重组类型的配子。 不完全连锁 现象:F 1灰身长翅雌(BbVv)×黑身残翅雄(bbvv) ↓ 灰长(BbVv):黑残(bbvv):灰残(Bbvv):黑长(bbVv) 42 : 42 : 8 : 8 (亲本类型特别多,重组类型特别少) 原因:B V B V b v B v b V (♀) : : F 1雌果蝇产配子时,部分初级卵母细胞的同一条染色体上不同基因因同源染色体的非姐 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即产生亲本类型的配子又产生了重组类型的配子。 理论意义:基因的不完全连锁即互换能引起基因重组,使生物产生变异 实践意义:根据育种目标选择杂交亲本时,必须考虑性状间的连锁关系 题例领悟 例题:基因型为的精原细胞120个,其中若有30个在形成精子过程中发生互换,在正常发育下能产生亲本基因型和重组基因型的精子数目依次是( ) A 、480、480、60、60 B 、210、210、30、30 C 、90、90、30、30 D 、240、240、60、60 解析:120个精原细胞最多产生480个精子,所以A 、D 选项错误。由于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一个基因型为 精原细胞由于发生了互换,产生的四个精子中(BD ,bd ,Bd ,Bd),只有两个是重组基因型的精子(Bd ,Bd)。30个精原细胞形成的120个精子中,重组基因型的精子(Bd ,bD)应各有30个。而其余则是两亲本基因型的配子。该精原细胞的重组率(或交换值)为:(30+30)/480 ×100%=12.5% 答案:B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如果F 1的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有两种且比为1:1,那么这个遗传的类型应属于 ( ) A 、基因的分离定律 B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 、基因的完全连锁 D 、基因的连锁和交换 B v B v 42 42 8 8 B D b d B D

第连锁与交换规律

第连锁与交换规律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第五章连锁与交换规律 第一节连锁与交换 * 连锁遗传: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传递的现象。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 一、连锁与交换的遗传现象 连锁现象是1906年英国学者贝特森(Bateson)和潘耐特(Pannett)研究香豌豆两对性状遗传时,首先发现的。后来,摩尔根等发现连锁分二类: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 香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 花色:紫花(P)对红花(p)为显性; 花粉粒形状:长花粉粒(L)对圆花粉粒(l)为显性。 1. 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 2. 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 杂交组合1: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试验结果: 1、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种表现型;

2、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 杂交组合2:紫花、圆花粉粒×红花、长花粉粒;试验结果: 1、F1两对相对性状均表现为显性,F2出现四种表现型; 2、F2四种表现型个体数的比例与9:3:3:1相差很大,并且两亲本性状组合类型(紫圆和红长)的实际数高于理论数,而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紫长和红圆)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 (一)完全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随染色体传递到配子中,同源染色体之间不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只有亲本组合类型的配子。 完全连锁在生物界很少见,只在雄果蝇(XY)和雌家蚕(ZW)中发现(注意雌雄连锁不同)。 霍尔丹定律:凡是较少发生交换的个体必定是异配性别的个体。 例如:果蝇的体色、翅膀的遗传 P 灰身残翅 BBvv♂×bbVV♀黑身长翅 F1 灰身长翅 BbVv ♂× bbvv黑身残翅 bbVv Bbvv

连锁互换第三定律讲解

一.发现:W.Bateson和R.C.Punnett他们所研究的香豌豆 F2的4种表型的比率却不符合9∶3∶3∶1,其中紫长和红圆的比率远远超出9/16和1/16,而相应的紫、圆和红、长却大大少于3/16;结果进行x2检验时,x2=3 371.58。如此可观的x2数值,无疑说明实计频数与预计频数的极其显著的差异不可能由随机原因所造成。 重复实验,其中x2=32.40,证明它仍是显著不符合9∶3∶3∶1的。(紫、长,红、圆)称为互引相,(紫、圆,红、长)为互斥相。当两个非等位基因a和b处在一个染色体上,而在其同源染色体上带有野生型A、B时,这些基因被称为处于互引相(AB/ab);若每个同源染色体上各有一个突变基因和一个野生型基因,则称为互斥相(Ab/aB)。 二.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Morgan用果蝇灰体长翅(BBVV)和黑体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F1都是灰体长翅(BbVv)。用F1的杂合体进行下列两种方式的测交,所得到的结果却完全不同: 凡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基因群,均称为一个连锁群(linkage group),玉米的染色体也正好是10对(n=10)。链孢霉n=7,连锁群有7个。水稻n=12,连锁群就是12。有些生物目前已发现的连锁群数少于单倍染色体数,如:家兔n=22,连锁群是11;而家蚕n=28,连锁群却是27;牵牛花n=15,连锁群是12等等。 三.重组频率计算:遗传学以测交子代中出现的重组型频率来测定在这样的杂交中所表现出的连锁程度。求重组频率(recombination frequency,RF)的公式是: 用玉米为材料:①很多性状可以在种子上看到,种子虽然长在母本植株的果穗上,但它们已是子代产物; ②同一果穗上有几百粒种子,便于计数分析;③雌、雄蕊长在不同花序上,去雄容易,便于杂交;④它是一种经济作物,某些实验结果有经济价值。

基因连锁和交换定律精编

基因连锁和交换定律精 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第3章第2节基因连锁和交换定律 教学目标: 了解和熟悉: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的概念;交换率、基因定位的概念。 掌握:三点测交方法;交换率的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点测交方法; 难点: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三点测交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式、举例讲解 教具: 多媒体 主要内容:

教 学步骤Ⅰ组织教学 Ⅱ复习导入新课 Ⅲ讲授新课 一、连锁遗传 原来在亲本中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性状在F2中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称连锁遗传。连锁相包括互引相(AB;ab)、互斥相(Ab、aB)。 (一)完全连锁遗传 仅见于雄果蝇、雌家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 (二)不完全连锁遗传 (互动式) 连锁遗传的特征 (1)摩尔根连锁互换是经典遗传学第三定律,是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补充; (2)发生在两对或以上基因间,且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 (3)连锁基因发生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4)减数分裂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是形 教学步骤成重组型的分子基础; (5)两对基因座间距离越大,互换概率越大、连锁性越弱; (6)完全交换即为自由组合,完全不交换

即为完全连锁情形。 二、交换率的测定及其基因定位 (一)基因连锁群的测定: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具有一起往下传递趋势的许多基因),称为一个连锁群。 (二)测定方法 (三)交换率(重组率):是指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 基因定位:两点测交法和三点测交法。1.两点测交法 Ⅳ小结 Ⅴ思考题 思考题或作通过饲养果蝇并观察统计红眼、白眼;有刚毛、无刚毛;长翅、短翅三对性状,来确定三对基因的距离及其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