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发展简史
特殊教育发展历程

特殊教育发展历程特殊教育作为一种针对各类学生的特殊需要而开展的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发展。
特殊教育的对象涵盖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肢残和来自各个领域的多重障碍学生。
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特殊教育成为了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殊教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各类人群特殊需要认识的增长,逐渐形成了特殊教育的雏形。
当时,许多发达国家都设立了特殊教育机构,对智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和知识普及。
20世纪下半叶,随着社会对特殊需要儿童的关注度逐渐提高,特殊教育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在保证特殊学生享有与普通学生同等教育机会的前提下,特殊教育逐渐从单一的康复训练向综合性的教育服务转变。
各国政府开始重视特殊教育,为特殊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包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生活帮助和职业规划等。
21世纪是特殊教育发展迅速的时期。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的进步,特殊教育的形式不断丰富,管理模式逐渐成熟。
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教育法律法规,以保障特殊学生的权益和利益。
同时,特殊教育机构和学校也在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进一步提高特殊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和自立。
在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特殊教育逐步从兜售式服务向全面性、发展性教育转变。
政府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改善特殊教育的基础设施,培训特殊教育教师,支持特殊学校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特殊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如何让特殊学生获得与普通学生同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如何更好地满足特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成为了新时代特殊教育发展所需要面对的问题。
首先,特殊教育需要重视每一个特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需求。
每个特殊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特点和潜能,特殊教育应该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这就要求特殊教育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用包容的心态看待每一个特殊学生,努力让他们在特殊教育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和自信。
国外特殊教育

正常化、一体化、回归主流
一体化:“混合教育”“集中教育”’融合”。 含义与“回归主流”相似,主张把残疾儿童放 在普通学生中进行教育,形式有多种。始于20 世纪60—70年代。 回归主流:实施特殊教育的一种思想体系。与“隔
离式教育”相对。萌芽于北欧特殊教育界提出的“正 常化”运动。在美国受到法律承认,对其他国家和地 区特殊教育发展也产生了影响。其核心是让残疾儿童 在最少受限制环境尽可能和正常儿童有正常交往。改 变与健全儿童隔离的传统教育方式,达到让特殊教育 “支流”回归到普通教育“主流”中,特殊教育与普 通教育融为一体的目的。
一、国外特殊教育的史前阶段
(欧洲从原始社会晚期、奴隶社会早期到封建中世纪中期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对残疾人态度的演变
没有生存权,肉体消灭
1、遗弃时代(古希腊、古罗马)
魔鬼缠身,恶毒精神
2、嘲笑时代(从古代—中世纪)
救济弱者,收容残疾人
3、慈悲时代(中世纪宗教的兴起)
残疾人是可教育的
4、保护时代(文艺复兴起)
(三)特殊教育阶段——恰当实施阶段
特殊教育特点: 1、注重特殊儿童鉴别; 2、注重早期干预; 3、正常化、一体化、回归主流思想广为 传播; 4、双流向多层次的安置形式; 5、在教育内容上注重生活技能的培养; 6、从业人员难觅;
双流向多层次的安置形式
正常化、一体化、回归主流
正常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欧国家所 倡导的一种特殊教育思想。旨在向隔离 式教养院中儿童提供正常的生活。主张 将受教养者安置到正常社会环境中学习 和生活,对后来“一体化”“回归主流” 等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三、初步发展时期(20世纪以来—60、70年代)
(一)状况:
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义务教育普及 ;特别是自然科 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生理、心理、行为的差 异看法趋于科学化。
论中国特殊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论中国特殊教育的历史与发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中国特殊教育作为世界特殊教育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从产生到基本发展完善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中国特殊教育发展中的几个过程进行梳理分析,以引起我国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并为我国特殊教育提供借鉴。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残疾人。
然而,作为人类教育活动一个组成部分的特殊教育,却没有随着残疾儿童的存在而存在。
与普通教育相比,特殊教育还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科。
尽管如此,它的产生与发展恰恰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告别愚昧、战胜落后这一发展规律。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教育中国是个有着悠久教育传统的文明古国,中国特殊教育和其他教育的发展一样源远流长,起源于距今三千年的奴隶社会的末期。
据《尚书》记载,早在尧舜禹时期,残疾人就开始参与了部落文化教育的管理活动。
周代的宫廷、官府设有培养乐师的特殊学校,身为盲人的瞽朦,既是乐官,又是学员,这种带有原始共产主义色彩的特殊教育形式是世界特殊教育史上的创举。
(一)中国古代社会对残疾人的态度古代中国对残疾人的态度比较仁慈和宽容。
中国的《礼记·礼运》中提出“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弃者皆有所养”。
儒家这种尊重各种人,各种人都有生存权,社会应关心残疾人的思想是十分进步的。
不过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制度的限制,这些进步的思想并不能充分体现,当时社会中还没有出现正规的特殊教育。
(二)中国古代社会对残疾人的政策早在夏、商、周时期,据《周礼》记载,当时就有“慈幼”、“养老”、“贿穷”、“恤贫”、“宽疾”、“安富”的施政措施,并且当时的朝廷还指派小司徒、乡师执行鉴别残疾人、减免残疾人税收和安排残疾人生活的有关事宜。
宋朝残疾人被疑有罪时,不允许拷讯,只能采取众证听罪原则。
特殊教育发展历程

• 因毕生对盲人教育的奉献,在法国享有“盲人之父” 的尊称。
3、1837年 法国 巴黎 谢根智力落后儿童学校
• 谢根:1812-1880,又译为塞甘。男,法国精神科 医生。智力落后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 1837年在法国巴黎创办智力落后儿童学校,是世界 上最早的此类学校之一。后移居美国,继续从事智 力落后儿童教育工作。
3、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意大利第一位获医学 学位的妇女,著名的幼儿教育家。
• 1896年她从罗马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后任精神病临床助理医师, 接触到各种残疾儿童,开始研究残疾和低常及其他残疾儿童的心 理和教育。经过实验使低常及其他残疾儿童通过了小学各科考试, 引起意大利教育当局的重视。
• 1879年柏林国际盲人教师代表大会决定,各国盲校统一使用 点字系统。至此,点字成为各国创造本国盲文体系的共同形 式。为纪念他,国际上决定以他的名字——布莱尔作为点字 盲文的通用名称。
2、海尼克Samuel Heinicke,1727-1790,男,德国聋教育和纯口 语教学法体系的创始人。1755年做私人教师时接收第一个聋生, 并受到荷兰医生阿曼写的《说话的聋人》一书的影响。1769年 再次以教聋童为职业。1778年应家乡选民要求,在莱比锡创办 了德国第一所聋校(现名“塞缪尔·海尼克聋校”)。
• 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初期和中期,残疾人的生命权虽然 未像奴隶社会那样被褫夺,但他们的社会权、发展权、 教育权是被剥夺的。他们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许 多人沦为贵族戏弄的对象。
• 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 描写的是中世纪封建社会善良无辜者受摧残和迫害的 悲剧,其中,长相丑陋的卡西莫多就典型形象地反映 出当时残疾人低下的社会地位和被封建贵族、教堂僧
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历史及走向

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历史及走向谈这个话题之前首先要界定特殊教育对象,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界定的特殊教育对象主要指的是医疗部门界定的在视觉、听觉、智力发展方面存在缺陷的儿童,近年来,又将有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儿童(孤独症儿童)扩展为特殊教育对象。
其实,根据国际上对特殊儿童的范围界定,特殊教育对象还包括有情绪行为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儿童和智力超常儿童以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等。
这里所讲的特殊教育对象,主要是指视觉、听觉、智力发展方面存在缺陷的儿童。
在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有一个演进的历史过程。
一、特殊教育的准备阶段:标志为古代特殊教育思想及机构的萌芽我国古代就有开明的残疾人政策,夏商周时期有减免残疾人税收的规定,从秦汉到明清,开明统治者都设臵了专门机构去关注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如对残疾人赐谷等等。
中国的特殊教育学校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据陆得样和福森信昭(日本)1996年考证,我国在周代出现了公有性质的残疾人教育,源起于夏商周时期的盲人乐师得到专门的职业技能教育,并训练聋哑、盲及肢体残疾者为有用之人。
我国自古代就不泛有对残疾人一视同仁的例子,周代就有盲人担任乐师和相应官职,孙膑和司马迁受刑后成了肢体残疾者,后来仍被重用,都是明证。
二、特殊教育的早期阶段:标志是近代特殊教育学校的产生漫长的封建社会,使特殊教育发展异常缓慢甚至停滞。
我国近代真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始于清末明初,这种特殊教育最早由国外的教会带入,然后国内一些开明人士介入,并开办了一些专门从事特殊儿童教育的会馆。
也就是说中国近代特殊教育的兴起与西方传教士的传教有一定的关系。
据《教育年鉴》记载,1874年,英国英格兰长老会传教士威廉‧穆(William Moore)在北京东城甘雨胡同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间盲校-「瞽叟通文馆」。
(“瞽”是瞎子的意思,“叟”是老头的意思,“瞽叟通文馆”就是流落街头的瞎子、老头子学文化的地方,这是教会办的慈善机构。
现在成了北京市盲人学校。
年的跨越:特殊教育学学科发展

年的跨越:特殊教育学学科发展特殊教育学是一门特殊儿童发展和学习的学科,其历史发展与演变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该学科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特殊教育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分析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实践,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特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
当时,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许多儿童因各种原因导致残疾或障碍,需要得到特殊的教育和。
特殊教育学最初与心理学、医学等学科密切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特殊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特殊教育学不断与其他学科交融和分离,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特殊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相互借鉴和促进。
同时,特殊教育学也在不断细化,分为视觉障碍、听觉障碍、智力障碍等多个领域。
特殊教育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
特殊教育的对象是特殊儿童,他们需要得到更加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
在实际教学中,特殊教育学不仅仅儿童的学习问题,还他们的生活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同时,特殊教育学还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虽然特殊教育学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其中,如何提高特殊儿童的生活质量和教育质量是最大的问题之一。
特殊教育学的专业人才还相对缺乏,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这个领域中来。
未来,特殊教育学将不断探索和发展新的理论和方法,更好地服务于特殊儿童和他们的家庭。
特殊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历史发展和现状分析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该学科的基础。
在实践应用中,特殊教育学为特殊儿童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服务和生活支持。
未来,特殊教育学将继续探索和发展新的理论和方法,为特殊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注入更多的力量和智慧。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高等教育现象、本质和规律的学科,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具有鲜明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特殊教育的发展

特殊教育的发展特殊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对弱势群体关注与尊重的不断提升。
在全球范围内,特殊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经历了从最初的边缘化到如今的全面融入,标志着对每一个儿童权利的认可与保障。
一、特殊教育的历史背景特殊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那个时期,一些先进思想家开始关注智力与身体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
以法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和意大利医生蒙特梭利为代表的教育先锋,开创了一系列适用于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
特别是在福禄贝尔的倡导下,世界各地开始建立专门的特殊教育机构,为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提供教育资源与支持。
二、特殊教育的发展阶段特殊教育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 初期阶段(19世纪末):这一阶段以创设专门学校为主,主要针对失聪、失明及精神障碍等儿童的教育,教育内容较为片面,缺乏针对性。
2. 逐步发展阶段(20世纪中期):随着人们对特殊教育理解的加深,各国逐渐开始重视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
许多国家通过立法确定特殊教育的地位,设立专门机构,并为这些儿童提供了一定的教育资金。
3. 融合教育倡导阶段(20世纪末至今):这一阶段强调特殊教育的融入性,认为所有儿童应在普通学校中获得合适的教育。
因此,特殊教育逐渐向包容性教育转型,许多国家开始制定相关政策,以促进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共同成长。
三、特殊教育的现状与挑战目前,特殊教育在许多国家已得到广泛认可与推动。
在中国,国家政策对特殊教育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设立了多项优惠政策与支持机制,鼓励各类学校接纳有特殊需求的儿童。
然而,特殊教育仍然面临很多挑战:1. 资源短缺:特殊教育的师资力量、教育资源与教学设施仍然相对不足,尤其是在偏远地区,这种短缺尤为明显。
2. 专业人才缺乏:尽管各大学院校设立了特殊教育专业,但整体专业人才依旧稀缺,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特殊教育需求。
3. 公众认知不足:虽然公众对特殊教育的认识逐渐加深,但仍存在偏见与误解,导致许多特殊儿童在教育过程中无法得到应有的支持。
特殊教育发展历程

特殊教育发展历程特殊教育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许多文化中,特殊教育被视为对那些在智力、身体或感知方面存在差异的人的教育。
然而,直到18世纪和19世纪的启发时代,特殊教育才开始变得更加系统和科学化。
18世纪和19世纪初,法国医生伯一尼和埃居尔·伽纳廷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了一系列观察研究。
他们注意到这些孩子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并提出了一些教育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和美国的许多国家开始在教育系统中建立特殊教育机构。
1870年,世界上第一个特殊教育学校在法国巴黎成立。
这个学校采用了个别教育和康复方法,通过提供适合每个学生能力的教育,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潜力。
20世纪初,特殊教育开始在美国和欧洲的学校系统中变得更加普遍。
在美国,特殊教育教师开始接受专门的培训,并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定制教育课程。
随着人们对特殊教育的认识不断增加,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特殊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1944年通过的英国教育法案(Education Act)。
该法案确定了政府对全国范围内的特殊教育提供资金支持的责任,并要求学校接受所有学生,而不论他们的能力水平。
这项法案也描述了一个更加综合的教育系统,旨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教育。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特殊教育开始转向集成教育的方向。
这意味着将特殊教育学生与普通教育学生放在同一所学校,并尽可能为他们提供相同的教育机会。
集成教育的理念进一步强调了每个学生的个别需要,要求学校和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更个体化的支持。
20世纪80年代,随着残疾权利运动的兴起,特殊教育开始向包容教育的理念转变。
包容教育的目标是将所有学生纳入普通教育的主流中,不论他们是否残疾。
这意味着不再为特殊教育学生创造专门的课程,而是提供适应所有学生的通用课程,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适应措施来满足每个学生的个别需要。
21世纪的特殊教育注重个别教育计划(IEP)的制定和实施。
IEP是一份详细的教育计划,旨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教育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 另一位开创中国盲﹑聋教育的重要人物是张謇 (1853-1926),他是清末状元,著名教育家﹑实业 家。他在参观了日本的盲哑学校后,称赞:“彼无用 之民犹养且教之使有用乎。” 并决心创办聋校以 及专门培养聋教育教师的机构。1916年终于在南 通狼山创立了南通盲哑学校,成为近代最早由中 国人自己创办的特殊学校之一。在举办特殊学校 的同时,他也重视开展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在 盲哑学校附设了师范班
世界特殊教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 然而要使这些思想家们的主张成为人们普 遍接受的原理还有艰苦的工作要做,他们 仅仅解决了这些特殊人是可教的问题,却 并没有很好地回答如何教并教好他们的问 题。因此早期特殊教育领域中还涌现了一 些实践家 。
世界特殊教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 最早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是以个别教育形式开 展的,例如1799年人们在法国阿维隆的森林里发 现了一个叫维克多的野男孩,由于长期脱离人类 社会,他成了典型的痴呆患者,当时的一名法国 医生伊塔(Jean Mare Itard,1775-1838)尝试对其 进行教育,他从教维克多分辨冷热、物体和物质 的感官训练着手,强调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能力水 平,并将自己的教育方法汇编成《阿维隆野孩维 克多》一书,虽然他的努力未能使维克多成长为 正常人,但作为人们对智力落后儿童教育较早的 尝试,他的教育方法被证实是有效的。
• 他进一步指出智力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 动态发展的。如他说:“智性也是一样,有些人 发展得早,但是不久就凋枯了,变鲁钝了。有些 人原来很愚钝,可是以后变得敏锐、聪明。” 这 就为开展智力落后者的特殊教育提供了依据,他 根据对这些儿童特点的认识,还提出了对智力发 展落后者进行教育的一些方法,如将才智不同的 学生混合起来,使优秀学生可以帮助落后的学生; 精简教学内容,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开发学生 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加强感官 训练等主张,都是有利于特殊儿童学习的。
特殊教育发展简史
世界特殊教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 在近代以前,特殊教育处在盲目发展状态 下,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还无暇顾及到 特殊人群的教育。在西方,早期人们的认 识水平有限,对残疾者采取了灭绝的态度, 如斯巴达的长老将出生时有缺陷和身体虚 弱的儿童弃之山岩;还有一些人则将他们 作为愚弄、取乐的对象。亚里士多德也曾 经说过:“聋者没有语言,所以不是教育 的对象”。
世界特殊教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针对封建主义 等级观念和非人道、非科学的思想进行了 批判,提出了对残疾者进行教育的建议, 并探讨了其可行性。如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在《大教学论》 里提出了“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主 张,并指出不论智愚,人人都可以受教育。
2.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 由外国传教士帮助建立的特殊学校主要是 慈善性质的收容,兼以一定的教育,包括 宗教教育﹑启蒙的文化知识教育和初步的 劳动技能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 上仿照英美国家的学校。如启明瞽目院最 初是用从英国运来的﹑用凸起的英文字母 印制的圣经为教材。早期中国不同的盲文 方案也多是由外国传教士帮助设计的。
2.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 他在考察了欧美和苏联等国后,积极介绍国外实 施特殊教育的情况,指出在当时的教育条件下, 不论天才还是低能的儿童,都没有得到与其水平 相应的教育。他还特别强调国家在举办特殊教育 中的作用,他说“过去极少的特殊儿童教养机构 完全系教会或私人慈善团体办理的……如果把教 育特殊儿童的责任,委诸他们,其不能胜任是无 疑的。教育的对象本来就是‘有教无类’,而国 家对儿童犹之父母之对他的子女,必须一视同 仁。”
世界特殊教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 他借用一位盲人的话说:“与其答应我拥有我所 欠缺的器官,倒不如改善我所具有的器官。” 他 进一步指出盲人或聋人是有学习能力的,他们的 知识来自于实践经验,如果要在他们的头脑中建 立一种观念,一定要让他们运用其他感官来感受 得到,他并且举例说明盲人的思维可以发展到很 高的水平。这些思想家们的观点和主张对近代盲、 聋、智力落后等残疾人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 推动作用。
2.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 之后在中国各地又纷纷建立了一批特殊学 校,其中有不少学校都是由聋人或聋人的亲 友所创建的。这是中国特殊教育发展史上 独特的现象。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许多 特殊学校因战乱而关闭,而同时又有15所新 建聋校诞生,且多数有聋人参与或主持办学。
2.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2.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 早期特殊学校凤毛鳞角,且都是由外国人来 建立的。于是一些聋人及关心聋敦育的人 士开始了自己创办聋校的尝试。1914年杭 州之江大学教授周耀先创办哑童学校,并派 自已的儿子周天孚(聋人)﹑周天锡分别去山 东烟台启喑学校及其师范科学习。这是近 代由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所聋校,但办校时 间不长。
世界特殊教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 他首先认识到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差异,他将 学习者分为六种,其中就有一些人是“心智低弱, 同时又是很怠惰的人。这种人只要不顽梗,也是 可以得到很大的进展的。不过需要巨大的技巧和 耐心而已。” 同时也认识到各种特殊儿童的天性 是可以接受教育的,只不过是由于外界的原因影 响了他们的成长,他说:“盲、聋、跛、弱实际 上很少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是由于自己没有当心 的原故,智力特别弱的人也是一样。”
2.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 1874年才由英格兰传教士穆· 威廉在北京建 立了瞽叟通文馆(后改名为启明瞽目院),收 容贫困盲童施以慈善教育,这是我国近代 盲教育的起源。1883年美国传教士梅尔斯 夫妇在山东登州建立了启喑学馆,这成为 我国近代聋教育的起源。此后相继又有一 些教会在中国举办了特殊学校。
世界特殊教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 十八世纪后期启蒙思想家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则在其哲学著作《论盲人书简》 (或译为《供明眼人参考的谈盲人的信》)等著 作中用唯物论的观点对聋人、盲人的感知觉特点 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盲人或聋人的认识并不是来 自于内心或上帝的启发,而是建立在丰富的感性 经验基础之上的,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盲人或聋 人在感知事物时有其独特的方式
2.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 此后他于1947在上海创立特殊儿童辅导院, 计划招收肢残﹑聋﹑盲﹑低能和问题儿童 等特殊儿童,后来因战乱而未能完全实现 其设想。陈鹤琴在特殊教育领域的理论与 实践是中国特殊教育从照搬走向创新﹑实 现特殊教育本土化﹑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 为特殊教育以后更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世界特殊教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 另一位法国神父莱佩 (Abbé Charles Michel de L'Epée,1712-1789)也是在街上遇到了一对孪生的 聋姐妹,并试图向她们进行传教,从而激发他从 1743年就投身于聋人教育事业,最终于1770 年在 巴黎创办了世界第一所聋人学校。他认为手势是 聋人们的自发语言和进行思维、交际的唯一媒介, 因而主张使用手语进行教学。之后德国的海尼克 (Samuel Heinicke,1727-1790)创办了第一所用口 语法训练聋生的学校,从而引起人们对聋校交流手 段和教学语言问题的关注与讨论,使聋教育更加深 入发展。
世界特殊教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 他在认识到对这些儿童进行教育的可能性 的同时,还特别强调对他们的教育是一项 非常急迫的任务,他说“有些人虽则看去 天性鲁钝笨拙,这也毫不碍事,因为这就 使普遍培植这类智能一事更加急不容 缓……世上找不到一个人的智力孱弱到不 能用教化去改进的田地。”
世界特殊教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世界特殊教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 另一位精神科的医生、伊塔的学生塞甘(Edouard Seguin,1812-1880)进一步指出,白痴并不是一种 病,如果通过感觉运动来教,智力落后儿童是能 够学习的。由于智力落后儿童的个体差异很大, 早期的教育尝试是以个别教育来进行的,专门的 学校或班级的出现较晚。塞甘于1837年在法国巴 黎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智力落后儿童的学校, (后移居美国继续从事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
世界特殊教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 二十世纪初兴起的新教育运动对特殊教育 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的思想对二十世纪 初特殊教育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蒙台梭 利在意大利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病诊所从医 时接触到身心缺陷儿童,她亲身体会到这些 儿童仍保持着对游戏的要求和欲望,并进行 更深入的研究。
• 中国近代制度化的特殊教育是学习国外经 验的结果。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 从香港抵达天京,提出了仿照西方资本主 义制度来改造太平天国的设想——《资政 新篇》,其中就有“兴跛盲聋哑院”的主 张,提出根据其身体特点可对他们开设鼓 乐书数杂技等课程,以使他们“不致为废 人也”,但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而未 能成为现实。
• 胡适,曾留学美国,深受杜威等的影响,并进而形成 自己的教育思想。胡适也关心残疾儿童的特殊教 育,他曾向第八届全国教育联合会提出新学制议案, 强调“对于精神上或身材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相当 之特种教育。” 他提倡教育机会均等﹑重视对儿 童进行感官功能训练等思想都包含着对特殊儿童 实施教育的要求。胡适还注意到有一部分儿童是 有天才的,他批评当时的教育制度过于僵化不利于 天才儿童的成长。
世界特殊教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 她借鉴了塞甘的特殊教育方法,尝试用“教育治 疗”来治疗白痴,从而注意到要将医学与教育结 合起来。1898年她在都灵召开的教育会议上提出 “治疗心理缺陷主要的不是医学问题,而是教育问 题。” 次年蒙台梭利创办了一所特殊儿童学校,收 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她通过 活动作业﹑感官教育﹑生活技能练习等训练发展 这些儿童的感知运动能力。成功地帮助这些儿童 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读写算知识。蒙台梭利总结 了自己在教育智力落后儿童中取得的经验,形成 一整套的“蒙台梭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