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原子光谱 说课稿 教案
第03节氢原子光谱

第03节氢原子光谱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第3节“氢原子光谱”。
本节主要介绍氢原子的光谱现象,通过观察和分析氢原子光谱图,引导学生理解光谱的产生原理和氢原子光谱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谱的概念和种类,掌握氢原子光谱的产生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氢原子光谱的产生原理,氢原子光谱图的观察和分析。
难点:氢原子光谱的产生原理,光谱图的观察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氢原子光谱图、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氢原子光谱图,引导学生思考光谱的产生和特点。
2. 讲解:讲解光谱的概念和种类,详细解释氢原子光谱的产生原理。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氢原子光谱图。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氢原子光谱的知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氢原子光谱:概念:光谱种类:连续光谱、线状光谱、吸收光谱产生原理: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能级跃迁特点:特定的波长,线状排列七、作业设计1. 描述光谱的概念和种类,并说明它们的产生原理。
答案:光谱是物质发射或吸收的电磁辐射在波长或频率上的分布。
光谱分为连续光谱、线状光谱和吸收光谱。
连续光谱是电磁辐射在波长或频率上连续分布的谱;线状光谱是电磁辐射在波长或频率上以特定的线条分布的谱;吸收光谱是物质吸收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形成的谱。
答案:氢原子光谱的特点是特定的波长,线状排列。
氢原子光谱图显示了氢原子在不同能级跃迁时发射或吸收的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
这些波长呈现出线状排列,每条线对应于氢原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分析氢原子光谱图,使学生了解了光谱的概念和种类,掌握了氢原子光谱的产生原理,并能够运用氢原子光谱的知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5 18.3氢原子光谱(教案)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新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1)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以及有关经典实验,例1 用录像片或计算机模拟,演示α粒子散射实验,(2)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了解原子的能级结构,例2 了解光谱分析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2.活动建议观看有关原子结构的科普影片,新课程学习18.3 氢原子光谱★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谱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知道巴耳末系,3.了解经典原子理论的困难,(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感受科学发展与进步的坎坷,(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我们探究科学、认识科学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教学难点经典理论的困难★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讲述: 粒子散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但电子在核外如何运动呢?它的能量怎样变化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有关的实验事实,(二)进行新课1.光谱(结合课件展示)早在17世纪,牛顿就发现了日光通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并把实验中得到的彩色光带叫做光谱,(如图所示)讲述:光谱是电磁辐射(不论是在可见光区域还是在不可见光区域)的波长成分和强度分布的记录,有时只是波长成分的记录,(1)发射光谱物体发光直接产生的光谱叫做发射光谱,发射光谱可分为两类: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什么是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学生回答:连续分布的包含有从红光到紫光各种色光的光谱叫做连续光谱,只含有一些不连续的亮线的光谱叫做明线光谱,明线光谱中的亮线叫谱线,各条谱线对应不同波长的光,教师讲述: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的发射光谱是连续光谱,例如白炽灯丝发出的光、烛焰、炽热的钢水发出的光都形成连续光谱,如图所示,稀薄气体或金属的蒸气的发射光谱是明线光谱,明线光谱是由游离状态的原子发射的,所以也叫原子的光谱,实践证明,原子不同,发射的明线光谱也不同,每种原子只能发出具有本身特征的某些波长的光,因此明线光谱的谱线也叫原子的特征谱线,如图所示,(2)吸收光谱教师: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其中包含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通过物质时,某些波长的光被物质吸收后产生的光谱,叫做吸收光谱,各种原子的吸收光谱中的每一条暗线都跟该种原子的原子的发射光谱中的一条明线相对应,这表明,低温气体原子吸收的光,恰好就是这种原子在高温时发出的光,因此吸收光谱中的暗谱线,也是原子的特征谱线,太阳的光谱是吸收光谱,如图所示,课件展示,氢、钠的光谱、太阳光谱投影各种光谱的特点及成因知识结构图:(3)光谱分析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因此可以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的化学组成,这种方法叫做光谱分析,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反映出原子结构的不连续性,所以光谱分析也可以用于探索原子的结构,2.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教师讲述: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其光谱也最简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1页有关内容,(课件展示)3.卢瑟福原子核式模型的困难教师:(讲述)卢瑟福原子核式模型无法解释氢原子光谱的规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有关内容,教师总结:按经典理论电子绕核旋转,作加速运动,电子将不断向四周辐射电磁波,它的能量不断减小,从而将逐渐靠近原子核,最后落入原子核中,轨道及转动频率不断变化,辐射电磁波频率也是连续的, 原子光谱应是连续的光谱,实验表明原子相当稳定,这一结论与实验不符,实验测得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谱线,(三)课堂小结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四)作业:课本P62第1、3、4题★教学体会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氢原子光谱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5)新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1)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以及有关经典实验。
例1 用录像片或计算机模拟,演示α粒子散射实验。
(2)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了解原子的能级结构。
例2 了解光谱分析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2.活动建议观看有关原子结构的科普影片。
新课程学习18.3 氢原子光谱★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谱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知道巴耳末系。
3.了解经典原子理论的困难。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感受科学发展与进步的坎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我们探究科学、认识科学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教学难点经典理论的困难★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讲述: 粒子散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但电子在核外如何运动呢它的能量怎样变化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有关的实验事实。
(二)进行新课1.光谱(结合课件展示)早在17世纪,牛顿就发现了日光通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并把实验中得到的彩色光带叫做光谱。
(如图所示)讲述:光谱是电磁辐射(不论是在可见光区域还是在不可见光区域)的波长成分和强度分布的记录。
有时只是波长成分的记录。
(1)发射光谱物体发光直接产生的光谱叫做发射光谱。
发射光谱可分为两类:连续光谱和线光谱。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什么是连续光谱和线光谱学生回答:连续分布的包含有从红光到紫光各种色光的光谱叫做连续光谱。
只含有一些不连续的亮线的光谱叫做线光谱。
线光谱中的亮线叫谱线,各条谱线对应不同波长的光。
教师讲述: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的发射光谱是连续光谱。
例如白炽灯丝发出的光、烛焰、炽热的钢水发出的光都形成连续光谱。
如图所示。
稀薄气体或金属的蒸气的发射光谱是线光谱。
线光谱是由游离状态的原子发射的,所以也叫原子的光谱。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氢原子光谱

第十八章原子結構18.3 氫原子光譜【教學目標】1.知道光譜、線狀譜、連續譜、特徵譜線的概念。
2.知道利用光譜分析可以鑒別物質和確定物質的組成。
3.知道氫原子光譜的規律。
4.瞭解經典理論的困難。
重點:氫原子光譜的規律難點:氫原子光譜的規律【自主預習】1.光譜:用光柵或棱鏡把光按________展開,獲得光的________和強度分佈的記錄,即光譜。
2.有些光譜是一條條的亮線,把它們叫做________,這樣的光譜叫做________譜,有的光譜看起來不是一條條分立的譜線,而是連在一起的光帶,我們把它叫做________譜。
3.各種原子的發射光譜都是________譜,說明原子只發出幾種________的光。
不同原子的亮線位置不同,說明不同原子的發光________是不一樣的,因此這些亮線稱為原子的________譜線。
4.每種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徵譜線,可以利用它來________物質和確定物質的________,這種方法稱為光譜分析。
5.在氫原子光譜的可見光區,有四條譜線,這些譜線的波長可用一個公式表示,這個公式可寫作:=________,n=3,4,5,…式中R叫做裡德伯常量,實驗測得的值為R=________ m-1。
6.光譜:用光柵或棱鏡可以把光波按波長展開,獲得光的波長(頻率)成分和強度分佈的記錄,即光譜。
用攝譜儀可以得到光譜的照片。
物質的光譜按其產生方式不同可分為兩大類:(1)發射光譜:物質直接發出的光通過分光後產生的光譜。
它可分為連續光譜和明線光譜(線狀光譜)。
①連續光譜:由連續分佈的一切波長的光(單色光)組成的光譜。
熾熱的固體、液體和高壓氣體的發射光譜是連續光譜。
如電燈絲發出的光、熾熱的鋼水發出的光都是連續光譜。
②明線光譜:只含有一些不連續的亮線的光譜。
它是由游離狀態的原子發射的,因此也叫原子光譜。
稀薄氣體或金屬的蒸氣的發射的光譜就是明線光譜。
實驗證明,每種元素的原子都有一定特徵的明線光譜。
教科版选修3《光谱氢原子光谱》说课稿

教科版选修3《光谱氢原子光谱》说课稿一、教材背景和教学目标《光谱氢原子光谱》是高中物理选修3中的一部分,在光学与原子物理章节中。
本节课主要通过介绍氢原子光谱的性质和研究方法,让学生了解原子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于光学实验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进一步认识光的波粒二象性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
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 1. 了解氢原子光谱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氢原子光谱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 3. 理解光谱与光子的关系,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以及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氢原子光谱的特点和实验方法,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以及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光谱与光子的关系,以及对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安排1. 氢原子光谱的介绍首先,通过简要介绍光谱的概念和分类,引出氢原子光谱的特点。
可以与日常生活中的光谱现象(如彩虹)做类比,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氢原子光谱的主要特点接着,详细介绍氢原子光谱的主要特点,包括连续光谱、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的定义和特点。
可以通过示意图和实例来说明,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方法介绍氢原子光谱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包括使用光栅光谱仪观察氢光谱的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
需要强调实验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 光谱与光子的关系通过讲解光谱与光子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可以以实验为基础,介绍波粒二象性的实验证据和相关理论,激发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思考和探索。
5. 实验设计与学生讨论分组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设计一套观察氢原子光谱的实验,并与同组同学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6. 实验操作和观察学生按照实验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光谱现象。
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辅助,帮助学生解决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氢原子光谱 教案 说课稿 教学设计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解决了原子内部结构的主要问题,即原子内部有一个核,然而并没有说明原子核外围电子的分布情况和运动规律。
而原子光谱是原子结构的反映,因此观察和研究原子光谱为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实际上早在17世纪,牛顿就发现了日光通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并把实验中得到的彩色光带叫做光谱。
此后,许多科学家通过对光谱进行实验研究,认识到它与物质的化学成分有关,可以检测物质材料中的纯度、发现新元素、鉴别食品优劣、鉴定文物,也可以用于探索原子的结构等……一.光谱:把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成分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就是光谱。
有时只是波长成分的记录。
㈠发射光谱:物体发光直接产生的光谱叫做发射光谱。
分为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1.连续谱:由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组成的光谱。
产生条件:由炽热的固体,液体,高压气体产生2.线状谱(明线谱,原子谱):由波长不连续的一条条亮线组成的光谱叫线状谱。
①产生条件:由稀薄气体金属的蒸气发光产生。
②特征谱线:每种原子只能发出具有本身特征的某些波长的光,因此明线光谱的谱线也叫原子的特征谱线㈡吸收谱:连续谱通过物质时,某些波长的光被物质吸收后产生的光谱,叫做吸收谱。
1.产生条件:炽热的白光通过温度较低较低的气体后产生。
2.特点:吸收谱中的每一条暗线都跟该种原子明线谱中的一条明线相对应。
因此吸收光谱中的暗谱线,也是原子的特征谱线。
***太阳的光谱是吸收光谱;吸收光谱中的暗线通常比它的明线光谱中的明线少.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什么是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巴耳末㈢光谱分析: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因此可以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的化学组成。
这种方法叫做光谱分析1.光谱分析的的原理:利用发射光谱中的明线光谱和吸收光谱.2. 光谱分析的优点:非常灵敏而且迅速。
样本中一种元素的含量达到10-10g时就可以被检测到.3. 光谱分析的应用:发现新元素和研究天体的化学组成.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反映出原子结构的不连续性,所以光谱分析也可以用于探索原子的结构……二.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1.氢的明线谱和吸收谱:人们很早就发现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和近紫外区有很多谱线,构成一个很有规律的系统称为线系.波长最短的谱线称为线系限。
氢原子光谱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5)新课标要求1。
内容标准(1)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得历史以及有关经典实验.例1用录像片或计算机模拟,演示α粒子散射实验.(2)通过对氢原子光谱得分析,了解原子得能级结构。
例2 了解光谱分析在科学技术中得应用.2。
活动建议观瞧有关原子结构得科普影片。
新课程学习18。
3 氢原子光谱★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光谱得定义与分类.2.了解氢原子光谱得实验规律,知道巴耳末系。
3。
了解经典原子理论得困难.(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得学习,感受科学发展与进步得坎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我们探究科学、认识科学得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得意识。
★教学重点氢原子光谱得实验规律★教学难点经典理论得困难★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讲述:粒子散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但电子在核外如何运动呢?它得能量怎样变化呢?通过这节课得学习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有关得实验事实。
(二)进行新课1.光谱(结合课件展示)早在17世纪,牛顿就发现了日光通过三棱镜后得色散现象,并把实验中得到得彩色光带叫做光谱.(如图所示)讲述:光谱就是电磁辐射(不论就是在可见光区域还就是在不可见光区域)得波长成分与强度分布得记录.有时只就是波长成分得记录。
(1)发射光谱物体发光直接产生得光谱叫做发射光谱。
发射光谱可分为两类:连续光谱与线光谱。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什么就是连续光谱与线光谱?学生回答:连续分布得包含有从红光到紫光各种色光得光谱叫做连续光谱。
只含有一些不连续得亮线得光谱叫做线光谱。
线光谱中得亮线叫谱线,各条谱线对应不同波长得光。
教师讲述:炽热得固体、液体与高压气体得发射光谱就是连续光谱。
例如白炽灯丝发出得光、烛焰、炽热得钢水发出得光都形成连续光谱。
如图所示。
稀薄气体或金属得蒸气得发射光谱就是线光谱。
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光谱氢原子光谱》说课稿

教科版高三物理选修3《光谱氢原子光谱》说课稿一、引言《光谱氢原子光谱》是高三物理选修3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讲解了氢原子的光谱现象和光谱分析的原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光谱的基本原理,理解氢原子的光谱特性,掌握光谱分析在物理学和天文学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理解光谱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氢原子的光谱特性和光谱分析方法。
3. 了解光谱分析在物理学和天文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1. 光谱的分类和特性。
2. 氢原子的光谱特性和光谱分析方法。
四、教学内容4.1 光谱的分类和特性光谱是指将物体发出的或透过的光按照波长的大小进行分解和显示的现象。
根据波长的不同,光谱可分为连续光谱、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三种。
1.连续光谱:连续光谱是指光的波长连续变化时产生的光谱现象,如太阳光的光谱。
连续光谱中的光呈现连续的色带,没有明显的黑线或亮线。
2.发射光谱:发射光谱是指物质在高温下激发产生的光谱。
在发射光谱中,物质发射出一系列波长特定的光线,呈现出一条或多条明亮的发射线,中间可能存在较暗的间隙。
3.吸收光谱:吸收光谱是指物质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后发生的光谱现象。
吸收光谱中,光线经物质吸收后呈现出一系列黑线。
4.2 氢原子的光谱特性和光谱分析方法氢原子是光谱学研究中的重要对象之一,它具有特殊的光谱特性。
1.氢原子光谱的三个系列:氢原子的光谱主要由巴尔末系列、帕邢-准许系列和莱曼系列组成。
这三个系列分别对应不同的跃迁过程,每个系列的谱线分布规律和特点都不同。
2.光谱分析方法:光谱分析是指利用物质的光谱特性对物质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光电离法、光吸收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等。
光谱分析在物理学和天文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可用于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互动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
六、教学流程1.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适当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了解光谱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氢原子光谱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谱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知道巴耳末系。
3.了解经典原子理论的困难。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感受科学发展与进步的坎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我们探究科学、认识科学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教学难点
经典理论的困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讲述: 粒子散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但电子在核外如何运动呢?它的能量怎样变化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有关的实验事实。
(二)进行新课
1.光谱(结合课件展示)
早在17世纪,牛顿就发现了日光通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
象,并把实验中得到的彩色光带叫做光谱。
(如图所示)
讲述:
光谱是电磁辐射(不论是在可见光区域还是在不可见光区
域)的波长成分和强度分布的记录。
有时只是波长成分的记录。
(1)发射光谱
物体发光直接产生的光谱叫做发射光谱。
发射光谱可分为两类: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什么是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
学生回答:连续分布的包含有从红光到紫光各种色光的光谱叫做连续光谱。
只含有一些不连续的亮线的光谱叫做明线光谱。
明线光谱中的亮线叫谱线,各条谱线对应不同波长的光。
教师讲述: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的发射光谱是连续光谱。
例如白炽灯丝发出的光、烛焰、炽热的钢水发出的光都形成连续光谱。
如图所示。
稀薄气体或金属的蒸气的发射光谱是明线光谱。
明线光谱是由游离状态的原子发射的,所以也叫原子的光谱。
实践证明,原子不同,发射的明线光谱也不同,每种原子只能发出具有本身特征的某些波长的光,因此明线光谱的谱线也叫原子的特征谱线。
如图所示。
(2)吸收光谱
教师: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其中包含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通过物质时,某些波长的光被物质吸收后产生的光谱,叫做吸收光谱。
各种原子的吸收光谱中的每一条暗线都跟该种原子的原子的发射光谱中的一条明线相对应。
这表明,低温气体原子吸收的光,恰好就是这种原子在高温时发出的光。
因此吸收光谱中的暗谱线,也是原子的特征谱线。
太阳的光谱是吸收光谱。
如图所示。
课件展示,氢、钠的光谱、太阳光谱
投影各种光谱的特点及成因知识结构图:
(3)光谱分析
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因此可以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的化学组成。
这种方法叫做光谱分析。
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反映出原子结构的不连续性,所以光谱分析也可以用于探索原子的结构。
2.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教师讲述: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其光谱也最简单。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1页有关内容。
(课件展示)
3.卢瑟福原子核式模型的困难
教师:(讲述)卢瑟福原子核式模型无法解释氢原子光谱的规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有关内容。
教师总结:按经典理论电子绕核旋转,作加速运动,电子将不断向四周辐射电磁波,它的能量不断减小,从而将逐渐靠近原子核,最后落入原子核中。
轨道及转动频率不断变化,辐射电磁波频率也是连续的,原子光谱应是连续的光谱。
实验表明原子相当稳定,这一结论与实验不符。
实验测得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谱线。
(三)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
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四)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