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集中育秧工作方案

合集下载

水稻集中育秧补贴实施方案

水稻集中育秧补贴实施方案

水稻集中育秧补贴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升级。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育秧阶段是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环节。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育秧质量,促进水稻产量的增加,实施水稻集中育秧补贴政策势在必行。

二、实施方案。

1. 补贴对象范围。

水稻集中育秧补贴政策的对象主要包括农户、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

在符合相关条件的前提下,所有种植水稻的主体均可享受补贴政策。

2. 补贴标准。

针对不同的育秧方式和规模,制定相应的补贴标准。

对于采用现代化育秧技术和设备的农户和合作社,可以给予更高的补贴标准,以鼓励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转型。

3. 补贴资金来源。

水稻集中育秧补贴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预算,同时可以引导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方共同投入的资金来源。

4. 补贴政策执行机制。

建立健全的补贴政策执行机制,明确补贴申请、审批、发放等流程,保障补贴政策的公平公正执行。

同时,加强对补贴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

5. 补贴政策宣传和推广。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宣传水稻集中育秧补贴政策,引导广大农户和种植大户了解政策内容和申请条件,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获得感。

6. 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补贴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

三、政策效果预期。

1. 提高水稻育秧技术水平。

通过补贴政策的实施,可以促使农户和种植大户采用更加先进的育秧技术和设备,提高水稻育秧的技术水平和质量。

2. 促进水稻产量增加。

优质的育秧技术和设备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水稻的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3. 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水稻集中育秧补贴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总结。

水稻集中育秧补贴实施方案的出台,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集中育秧基地实施方案

水稻集中育秧基地实施方案

水稻集中育秧基地实施方案我国水稻是主粮作物,育秧是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水稻育秧质量和效益,建设水稻集中育秧基地是必要的。

水稻集中育秧基地实施方案如下:一、选址阶段1. 选择土地条件优越、水资源充足、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的地块作为水稻集中育秧基地。

2. 考虑基地周围的交通便利情况,选择利于出入的位置。

二、基础设施建设1. 新建或改造集中育秧基地的渠道和水源设施,确保水稻育秧期间水源充足。

2. 建设育秧大棚和育秧池,保证育秧环境稳定和温度适宜。

3. 安装育秧设备,提高育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三、管理制度1. 制定水稻集中育秧基地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2. 建立健全的育秧管理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育秧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四、配套服务1. 提供育秧技术指导和服务,协助农户合理施肥、管理病虫害。

2. 提供优质种苗和育秧用品,确保育秧期间所需物资的供应。

五、安全保障1. 配备防火、防盗等安全设施,确保基地的安全。

2.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做好污水处理和废弃物处理工作。

水稻集中育秧基地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水稻育秧效率和质量,促进水稻生产的发展。

同时,集中育秧还能降低水稻产业的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水稻集中育秧基地的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农业发展需求。

首先要进行详细的选址规划,确保基地周边具备良好的交通、市场和服务配套,方便种植户将稻苗从集中育秧基地运输到田间地头。

此外,基地的水源充足和稳定也是至关重要的,需要进行水资源调查和规划,确保水稻育苗期间充足的灌溉水量。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当充分考虑用地合理布局,大棚、育秧池和设备的摆放位置等,确保施肥、浇水、通风等操作的便利性。

同时,应该采用节能环保的育苗设备,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管理制度方面,需要建立科学的农业生产管理制度,规范生产程序和操作流程,确保育苗工作的有序进行。

同时,要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农业技术水平,确保他们能正确有效地使用集中育苗基地提供的资源。

水稻集中育秧实施工作方案设计

水稻集中育秧实施工作方案设计

水稻集中育秧实施工作方案设计
引言: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集中育秧是关键的环节之一,通过集中育秧能够提高水稻的利用效率,减少种子的浪费,同时还能够提高水稻的抗逆能力。

本文在探讨水稻集中育秧实施工作方案设计的同时,也将着重考虑实际生产中的具体需求,以期能够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工作目标
1. 提高种子的利用效率:通过集中育秧,能够实现对种子的统一管理、保管和利用,从而提高种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2. 提升水稻的抗逆能力:通过采用合适的育秧技术,能够促进幼苗的发育、增强植株的抗逆能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3. 提高生产效益:通过集中育秧,能够减少育秧面积、节约种子和劳动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益。

二、环境选择和准备
1. 土壤选择和改良:选取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进行适当改良,增加肥力和透气性,保证幼苗对土壤的需求。

2. 合理施肥:在育秧前期,根据土壤状况和幼苗的需求,做好施肥计划,确保植物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一、水稻集中育秧的意义1、培育标准化机插秧苗,做到农艺与农机相结合。

2、提高成秧率,减轻水稻秧苗生产自然风险,有利于保季节,保面积。

3、省工省力省秧田,减少劳动用工,节本增收。

4、实行全程机械化生产,减轻劳动强度,有利于双季稻生产发展。

5、大棚综合利用,促进蔬菜生产发展。

6、规范农业投入品管理,有利于食品安全生产。

7、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二、水稻集中育秧几种主要方式及基本建设模式(一)主要育秧方式1、连栋温室硬盘育秧。

又称智能温室育秧或大棚育秧。

2、中棚硬(软)盘育秧。

3、小拱棚或露地软盘育秧。

(二)基本建设模式1、大型工厂化育秧基地建设。

合作社经营模式,占地50亩。

建设连栋温室一个2000㎡,中棚20个(每个约330 ㎡),生产棚1个500 ㎡,露地苗床30亩,浸种池、办公室等设施,播种线2条,秧盘10万张,秧架600个等设备,总投资230万元左右。

所育秧苗可栽插大田万亩以上。

2、中型育秧基地基本配置。

合作社或插秧机手经营服务,占地20亩。

中棚25个,简易生产棚1个200 ㎡,露地苗床6亩,播种线1条,碎土机1台,催芽桶2个,小型运输车2台,秧盘4.5万张,浸种池1个,运秧框架1000个,总投资约60万元。

所育秧苗可栽插大田2000亩。

3、小型育秧基地基本配置。

农民出地,育秧能手或插秧机手育秧及服务,育秧面积6亩。

配备秧盘1.2万张,碎土机1台,催芽桶2个,竹弓、薄膜适量,采取人工播种,总投资约3万元。

所育秧苗可栽插大田500亩。

三、适合于机插的秧苗标准要求营养土厚2-2.5cm,播种均匀,出苗整齐;营养土中秧苗根系发达,盘结成毯状;苗高15-20cm,茎粗叶挺色绿,矮壮;秧块长58cm,宽28cm,叶龄三叶左右。

四、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技术总目标:提高播种质量(防漏播、稀播),提高秧苗素质(旱育秧,早炼苗),提高成秧率(防烂种、烂芽、烂秧死苗)。

(一)选择苗床,搭好育秧棚选择离大田较近,排灌条件好,运输方便,地势平坦的旱地作苗床,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100。

水稻集中育秧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水稻集中育秧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水稻集中育秧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以水稻集中育秧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标题项目背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育秧阶段对温度、湿度等环境要求较高。

为了提高水稻育秧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农业现代化,水稻集中育秧设施建设项目应运而生。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套先进的、集中育秧的设施,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提高水稻育秧的效率和质量。

项目实施方案:1.项目可行性研究:针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研究,包括市场需求调研、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效益评估等,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

2.设施选址:选择土地条件良好、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区进行设施选址。

同时考虑到气候条件,选择温暖湿润的地区。

3.设施设计:根据水稻育秧的环境要求,设计合理的设施,包括温室、育秧盘、灌溉系统、温度控制系统、湿度控制系统等。

确保设施能够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提高水稻育秧的效果。

4.设备采购:根据设施设计的要求,采购合适的设备和器材,包括温度控制设备、湿度控制设备、灌溉设备、育秧盘等。

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能够满足项目需求。

5.人员培训: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设施操作、设备维护、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培训。

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水稻育秧的顺利进行。

6.项目实施:按照项目计划,逐步推进设施建设工作,包括土地准备、设施搭建、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等。

确保项目按时、按质量要求完成。

7.试点推广:在建设完成后,进行试点推广,验证设施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根据试点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为后续的推广提供经验和依据。

8.项目管理: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包括项目组织架构、责任分工、进度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等。

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有效管理。

9.经济效益评估: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包括投资回报率、成本效益分析、市场竞争力等。

根据评估结果,优化项目的经济效益,提高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0.环境保护:在设施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操作规程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操作规程

【农科课堂】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操作规程为了规范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按照省农业厅关于《湖南省水稻集中育秧操作规程》的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一、品种选择根据我市生产实际和农民意愿,选用和推广高产、优质、熟期适中的主导品种,并直接到实力雄厚、信誉好的种子代理商以优惠价格购买种子。

水稻集中育秧要实行一片一种,一个集中育秧点一个品种,以避免品种混杂。

推荐早稻选用常规稻品种湘早籼45号、株两优611、陵两优211、T优705、T优167等;晚稻选用岳优9113、丰源优299、岳优360、盛泰优9712、五优308等。

二、播种期早稻播种时间控制在3月20日左右,晚稻播种时间控制在6月20日左右。

具体播种时间应根据不同品种生育期和安全齐穗时间(9月10日)而定。

三、播种准备(一)软盘地膜。

每亩大田用308孔盘80-90片,地膜用标准的0.25毫米厚的优质地膜。

(二)竹拱准备。

每亩大田准备小竹拱25根左右,一般长度2.2-2.4米。

(三)秧田准备1、秧田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基础条件较好,排灌方便,运输便利,肥力中等的稻田,秧田按软盘秧田与大田1:20、机插育秧田按1:80、湿润洗插秧按1:8的比例准备好秧田。

2、秧田翻耕。

秧田翻耕整平分两次作业。

第一次在2月底或3月5日前,有条件的地方可在老历年前进行第一次翻耕(俗称烤冬坯)。

第一次只翻耕不整平,主要目的是改良土壤,让杂草充分腐熟,减少稻田的有毒物质污染,尽可能减少对出苗的影响。

第二次翻耕整平在播种前3-5天,结合翻耕整平,每亩秧田用40%的复合肥30公斤(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施用腐熟的人畜粪等有机肥2000-2500公斤)。

3、秧厢规格。

按1.5米宽做厢,厢面用木板整平待摆盘播种。

同时开好“三沟”,即厢沟(宽0.3米,深0.15米),腰沟(深0.2米左右),一亩秧田至少要开一条“十”字型腰沟,围沟(深0.2-0.25米)。

4、施用壮秧剂。

软盘抛秧,将壮秧剂与一定量的过筛细土充分拌匀后分成两等份,一份均匀撒在秧田表面,摆放软盘;另一份均匀撒施在软盘内,然后再加入适量过筛细土或糊泥,沉实后播种。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要点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要点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要点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此在其生长期间要做好一系列管理工作,其中育秧是关键环节之一。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是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新技术,它既节约劳力,又节约种子,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下是水稻集中育秧技术的几点关键要点:
一、育秧前的准备工作
在开始进行水稻集中育秧之前,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场地选择:选择土地平整、排水良好、水源丰富、阳光充足的场地。

2.土壤处理:施肥前要对土壤进行测定,确定所需肥料品种和数量。

在肥料施入前,将土壤松软,增加透气性,杀灭有害生物,以提高种子发芽率。

3.种子处理:对选好的水稻种子进行拣选、清洗、浸泡和干燥处理,以去除油脂和糠粕,增加其发芽率。

二、育秧过程中的管理工作
1.水田的管理:要保证水田的水位在适当的水深,以保证苗期生长的顺利。

2.肥料的管理:要根据土质和水稻的需要添加适量的肥料。

在肥料添加时,要避免肥料与幼苗直接接触。

3.病虫害的管理:要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现象,以保证苗期生长无病虫害的干扰。

4.光照的管理:在充足光照条件下操作和管理,可以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

5.温度的管理:适当的温度可以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要注意给水稻幼苗提供一个合适的温度环境。

水稻软盘集中育秧技术

水稻软盘集中育秧技术

消毒和催芽
消毒:常用抗菌剂或强氯精浸种消 毒。消毒可与浸种结合进行。 催芽:催芽要求达到“快”(2—3 天内催好芽)、“齐”(发芽率90% 以上)、“匀”(芽长整齐一致)、 “壮”(芽白色、无异味、芽长半 粒谷,根长一粒谷)。
浸种消毒方法
“强氯精”消毒:先后分别将种子放清 水和“强氯精”溶液中浸8—10小时, 再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后催芽。 “苗博士”种衣剂消毒:水稻种衣剂分 早稻型和中、晚稻型,在水稻种子落水 前用“苗博士”1包(20克)兑等量的 清水,稀释后可拌干种谷1公斤,将种 子搅拌成均匀的白红色后,晾干后即可 浸种。
均匀播种
种谷破胸露白后即 可播种。 晚稻播前最好用 “烯效唑”1克兑水 50克拌1公斤芽谷后 闷半小时,以利壮 苗促分蘖。
摆盘与播种
根据亩用种量与亩需软盘数多少确定每厢播种 量,分厢过秤,均匀播种,做到常规稻种每孔 4—5粒谷,杂交种每孔2粒谷左右。播后用扫帚 把盘面上的芽谷扫入盘孔并实行泥浆轻踏谷。
三、播种期、播种量 播种期、
播种期:考虑气候条件、品种生育期和前后 茬关系等主要因素,以有利出苗和安全齐穗 出发,做到适时播种。 早稻界限期:根据出苗时对温度的要求而定。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为籼稻早播界限期。 我县适宜播期:薄膜育秧、软盘育秧在3月25 日左右。 早稻安全移栽的温度指标为日平均温度15℃ 以上,我县适宜移栽期为4月15日以后。Biblioteka 七、秧田管理(二) 秧田管理(
幼苗期管理。幼苗期是指出苗至3叶期。采取 露田和浅灌相结合。2叶期前露田为主,2叶期 后浅灌为主。早稻秧苗如遇寒潮低温,则应灌 深水护秧,低温过后逐步排浅水层,以免造成 秧苗生理失水,导致青枯死苗。软盘秧幼苗期 仍保持湿润,有利增氧促根和秧苗控长,及时 揭膜炼苗。 三叶期幼苗由异养转入自养,关键在于及早补 充营养(早施断奶肥)。目前比较好的一种有 机液肥“绿王牌”免追肥,在2叶1心时用1包 (50克)兑水15公斤叶面喷施,效果很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集中育秧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推进规模化生产和农机化发展为目标,以扶持壮大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育秧专业户为重点,按照“行政推动、主体带动、项目促动、农民联动”的运行机制,积极开展水稻机插秧、集中旱育秧示范,推动全区水稻生产发展。

二、实施地点及目标任务
按照突出重点、带动全区的原则,与高产创建、粮食能力建设、产粮大县等项目实施相结合,以旱育秧、旱育抛秧、机插秧为主要育秧方式,确定在等有一定基础的乡镇开展水稻集中旱育秧示范6万亩(大田,下同),其中核心示范点4个,分别安排各500亩,共计2000亩。

三、工作重点
(一)明确育秧主体
按照“政府组织推动、育秧主体带动、项目补贴促动、农民参与联动”的总体思路,突出培育水稻集中育秧市场主体,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优化生产要素配置。

一是农民合作社、育秧专业户、种粮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开展经营性集中育秧,与农户签订育秧订单,集中育秧、统一管理,以适宜价格出售合格秧苗。

二是集体组织开展公益性集中育秧。

各乡镇农技站或村委会以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中育秧,集中组织确定专人管护,农户只承担物化成本费用。

三是散
户自愿联合为主体的互助性集中育秧。

因地制宜,形式多样,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主导的集中育秧供秧的产业机制。

(二)落实关键技术
一是及早落实种植计划。

要赶在农民确定种植计划前,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在农民自愿基础上与其商定好集中育秧事宜,落实好品种与面积。

二是物资准备。

我区集中育秧时间卡在3月17日至23日,各乡镇要提前做好种子、农膜、旱育保姆等物资的调配,推广使用品种以F优498、宜香优2115、川优6203、内5优828、蓉18优188等抗性和适应性较强的高产优质品种为主。

核心示范点的种子、农膜和旱育保姆由区农技站统一组供。

三是秧田准备。

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作为秧田,抓紧翻耕,规范秧厢和厢沟宽度,提高秧田利用率。

机插秧集中育秧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好育秧模式,选用硬盘、大棚育秧模式的要按照相应要求做好营养土准备。

四是种子处理。

播前统一晒种,搞好种子消毒,集中育秧的全面普及“旱育保姆”的使用,并注意拌种的恰当比例,确保培育壮秧。

(三)加强生产管理
一是科学规划布局。

布局水稻集中育秧点要以“方便群众、规避风险”为原则,一组或多组联合设立集中育秧点,每个集中育秧点秧田面积,育大苗一般以20亩左右为宜,育中小苗以10亩左右为宜。

规模太大不利于管理和运秧,也不利于规避生产风险。

同时,要在充分估计集中育秧风险前提下,按一定比例育好备用秧苗,确保秧苗供应和种植计划的落实。

二是指导签订合同。

农业部门要指导育秧主体
与用秧农户签订好育购秧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包括供秧品种、供秧数量、供秧质量、供秧日期、供秧价格、奖赔规定、技术服务等相关内容,做到有据可查。

三是设施综合利用。

搞好育秧物资的回收再利用,降低来年水稻集中育秧成本。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区农业局成立以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区农技站、植保站、种子站、土肥站、局科教股、农机装备股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农技站,由区农技站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水稻集中育秧工作管理和日常事务的处理,各乡镇农技站要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领导汇报,争取重视和支持,强化行政推动,确保集中育秧示范推广工作顺利推进。

(二)技术服务。

一是加强技术培训,特别注重对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各专业合作社的培训,印发简单明了的技术要点。

二是采购落实“旱育保姆”、育秧盘等育秧专业配套物资,组织农技人员深入水稻集中育秧示范点片进行现场示范和指导,做到每一个集中育秧点都有技术人员全程指导,严把技术关口,切实规避和化解水稻集中育秧技术风险,杜绝水稻集中育秧人为事故。

区集中育秧示范核心点采取“统一租地,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旋耕、培肥、做苗床,统一物资供应,分户播种、分户管理、分户移栽”的“四统三分”办法,带动全区集中育秧顺利开展。

三是争取金融部门支持,根据育秧主体的信贷需求,搞好相关信贷服务。

同时,引导集中育秧主体树立保险意识,积极投保参保,主动争取保险服务。

(三)资金投入。

按照省厅要求,我区除通过高产创建、粮食能力现代粮食产业基地、农机化示范等项目,大力支持水稻集中育秧外,还要积极争取从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支持水稻集中育秧关键增产技术的推广。

各乡镇要积极争取粮食加工和种子直销等企业的支持,多途径解决水稻集中育秧示范经费。

(四)宣传引导。

一是利用电视、报刊、网络、广播、贴标语、挂横幅等多种宣传形式,宣传集中育秧的技术优势,提高农户认知度,大造声势,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通过打造集中育秧示范典型,发挥典型引路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组织乡镇、村组干部和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观摩学习示范典型,调动农户与育秧主体参与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