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武传》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同步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苏武传》 课件 (54张PPT)

【同步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苏武传》 课件 (54张PPT)


抱住扶好 宾语前置 坑

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

使…覆

来(使他),表目的
段 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
用舆,轿,抬/扛
意动,认为…壮
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
问候

逮捕监禁
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归纳苏武形象及精神特质
• 通过阅读,我们看到,苏武的形象在这两 段中是通过两次自杀表现出来的,
了解作者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 西咸阳)人,东汉著名史学家, 文学家。青年时代在太学读 书,后继承父亲班彪之志, 续写《史记后传》,被人告 发篡改国史入狱。汉明帝读 其原稿颇为赞赏,召为兰台 令,奉诏修史,历20余年基 本完成《汉书》。晚年因窦 宪之祸牵连入狱而死,一部 分“志”“表”由其妹班昭 续写。
疏通字音
至栘(yí)
厩(jiù)监( jiān)
数(shuò)
丈人行(háng)
且鞮(jū dī)
緱(gōu)王
阏氏(yān zhī)
旃(zhān)毛
於靬(wūjiān)
纺缴(zhuó)
置煴(yūn)火
辇(niǎn)
牧羝(dī)
驩(huān)
没(mò)胡中
遗(wèi)单于
昆邪王(hún yé wáng) 浞(zhuó)野侯
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审理这个案件
把情况告诉,语: 动词.
牵连到 被羞辱、被“见侮”辱表被
动,被动句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


更加 对不起
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

苏武传 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四

苏武传 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四

艺术手法及人物形象
(1)以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
(2)运用对话的方式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3)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气节,文中着重 写了三个叛徒(张胜、卫律和李陵),与苏 武形成鲜明的对比
对比映衬 (1)张胜 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
住考验,叛变投降。
苏武 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
禁闭
不给他吃的、喝的
单于越发想要他投降 咬、嚼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
同“毡”毛织的毡毯
下雪,雨:下
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名作动,结网 矫正弓和弩
供给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纺制系在箭尾的丝绳
第二部分 第四段:7、8自然段 李陵劝降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
指李陵
通“欢”
沾湿了衣襟。霑:通“沾”,衿:通“襟”
之驩,效死于前!”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告别而去。决:通
“诀”,辞别。
第三部分 第六段:9、10自然 段
苏武归汉 名垂青史
汉朝寻求苏武等人 欺骗说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使
依照

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被动句:
• 见犯乃死,重负国 • 皆为陛下所成就 •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 胜闻之,恐前语发
见,被 为……所,被 夷灭,被消灭 被揭发
定语后置句:
•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送(留在汉)匈奴使者
•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罪夷灭者)大臣数十家者
宾语前置:
• 何以汝为见? • 子卿尚复谁为乎? • 何以复加? • 何以过陵?

《苏武传》课件(共42张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ppt

《苏武传》课件(共42张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ppt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武不应。\武骂律曰:“女为人 臣子,不顾恩义……匈奴之祸从我始矣。”\杖汉节牧羊, 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 下所成就, ……愿勿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死于前!”\武闻之,南乡 号哭,呕血,旦夕临数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 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单于和卫律逼降 副使张胜的屈降 朋友李陵的劝降
北海无人处 廪食不至 天气寒冷

忠君爱国、忠贞不渝、 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坚韧不拔

文章主题
《苏武传》集中写了苏武出使 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颂扬了他 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 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 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的民族气节。
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要求: 1、提纲对折,左侧提纲右侧书。 2、看书必动笔。 3、独立看书完成导学案【导学流程】
和【自学深思】部分。 4、独立看书完成导学案,不讨论, 不商量,不提问。
要求:7分钟 1、合作完成【合作探究】部分。 2、人人参与讨论。 3、结论要书写在导学提纲上。
要求:8分钟 1、【自学深思】部分。 2、【合作探究】3、4题。
要求:7分钟 1、合作完成【合作探究】部分。 2、人人参与讨论。 3、结论要书写在导学提纲上。
要求:8分钟 1、【自学深思】部分。 2、【合作探究】3、4题。
评 第四段重点词句
宾语前置,“以何面目归汉”
1、何面目以归汉 2、覆武其上 使动,使……卧 3、舆归营 抬、扛,名词作动词 4、单于壮其节 以…为壮,意动用法

《苏武传》_课件_(人教版必修4)

《苏武传》_课件_(人教版必修4)
C、不顾恩义,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D、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四、流放北海,杖节牧羊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第7、8段
1、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当初,表示追叙。
2、空自苦亡人之地,
通“无”,“现”。
信义安所见?
宾语前置
3、触柱折辕,劾大不敬 车子撞在柱子上。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三、卫律逼降,苏武不屈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第5--6段
重点词句
8、单于愈益欲降之 更加,同义副词连用
9、置大窖中, 绝不饮食
跟外界隔绝; 使动用法,指供应饮食
10、羝乳乃得归
名词作动词,生育; 才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1、下列红色字中不是古今异义的是:
(C )
A、绝不饮食 B、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 斗力。” C、人众徙去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 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忠君爱国、宁死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 坚韧不拔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2、运用对比衬托,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
张胜的贪生怕死 苏武的大义凛然 卫律的卖国求荣 苏武的高风亮节 李陵的计较个人 苏武的忠君报国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3、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独特的内心世界。
十九年如一日地“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这是一种坚持,这坚持叫力量,这力量叫精神!
这更是一种气节!宁折不弯!我们的民族自古便有
这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仁人志士,共同凝聚为
一座精神的长城,护卫起我们民族的一片天。
岳飞抗金;文天祥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12课《苏武传》教学课件 (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12课《苏武传》教学课件 (共25张PPT)

位列将
位 古:官位。 今:位置、地位。 兄弟亲近 亲近 古:亲近的侍 臣。今:动词,靠近。 无所恨 恨 古:抱怨; 今:仇恨、怨恨 武等实在 实在 古:确实存在。 今:诚实、老实。 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 古:责备 今:谦让、让位或使
通假字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与旃毛并咽之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空自苦亡人之地 信义安所见乎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法令亡常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武父子亡功德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畔:通“叛”,背叛。 旃:通“毡”,毛织品。 去:通“弆”,收藏。 亡:通“无”,没有。 见:通“现”,显现。 祠:通“祀”,祭祀。 亡:通“无”,没有。 亡:通“无”,没有。 亡:通“无”,没有。 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匈奴以为神 於靬王爱之 武复穷厄
不敢求武 太夫人已不幸
以为 古:以……为 今:认为 爱 古:敬重 今:疼爱、怜爱 穷厄 古:陷入困境 今:穷困潦倒 求 古:访求 今:请求 不幸 古:去世 今:不走运
闻已更嫁 独有女弟二人 且陛下春秋高
皆为陛下所成就
更 古:改 今:更加 女弟 古:妹妹。 今:姐妹和弟弟。 春秋 古:年纪。 今:春秋战国时期 或指季节。 成就 古:提拔; 今:业绩。
艺术特色(较史记)
1、以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
2、对文言基础知识
常见实词一词多义
1、数 数通使相窥观 数日不死 不可胜数 数罟不入洿池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范增数目项王 数口之家 多次 几 计算 细、密 数目 多次 几
2、益 单于益骄 武益愈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3、遗 置币遗单于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蒙故业,因遗策 路不拾遗 小学而大遗
文言句式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为降虏于蛮夷 何以女为见 子卿尚复谁为乎 何以复加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非汉所望也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见犯乃死,重负国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皆为陛下所成就 定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判断句 判断句 判断句 被动句 被动句 被动句

人教版必修四语文课件:第12课《苏武传》+(共61张PPT)

人教版必修四语文课件:第12课《苏武传》+(共61张PPT)

(1——3段)翻译下面句子: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 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汉武帝赞许他的义气,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 身份出使(匈奴),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 使者(回去),顺便送给单于丰厚的礼物,以答 谢他的好意。 2.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缑王)和卫律统率的那些投降的人,暗中共同 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
第一段重点词句
判断句
介词,表原因 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对男子长辈的尊称 3.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动用法,使……归 4.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 以……身份 定语后臵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5.臵币遗单于 用礼物赠送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出使匈奴 以求通好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 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 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 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 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 与常。
《汉书》与《史记》之比较
《汉书》
体裁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 断代史 230年左右
《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 史 3000多年
时间跨度
体例
纪、表、志、传
本纪、列传、世家、 书、表
两书合称为: “史汉”
史书形式
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左丘明) 《资治通鉴》(司马光) 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刘向编订)
苏武牧羊 在中国有一个流传广泛的故事,就是苏武牧 羊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苏武在极端恶劣的环境 下,不畏强权,仍然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苏 武是公元前一世纪中国汉朝人。当时中原地区的 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 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帝 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 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 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 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 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高中语文 4.12 苏武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4.12 苏武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1
2
3
4
5
6
3.解多义 数通使相窥观(名词,使者)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动词,让) (1)使 单于使使晓武(前一个“使”是动词,派遣;后一个 “使”是名词,使者) 武使匈奴,明年(动词,出使) 幸蒙其赏赐(希望)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幸运) (2)幸 君幸于赵王(宠幸)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侥幸)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表示敬意,即对方这样做 使自己感到幸运)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1
2
3
4
5
6
2.识通假 (1)畔主背亲(“畔”同“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同“毡”,毛织的毡毯)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同“弆”,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同“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见”同“现”,表现) (6)请毕今日之齅(“齅”通“欢”,欢聚) (7)因泣下霑衿(“霑”,同“沾”;“衿”,同“襟”) (8)与武决去(“决”同“诀”,辞别)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1
2
3
4
5
6
会武等至匈奴(副词,适逢,恰巧) (6)会 会论虞常(动词,会同) 单于召会武官属(动词,聚集)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动词,置办、备办、购置) (7)置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动词,安置、投放) 乃幽武置大窑中(动词,关)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动词,丢下、放弃) 君因我降(介词,通过) (8)因 我欲因之梦吴越(介词,依据) 蒙故业,因遗策(动词,沿袭) 因厚赂单于(副词,趁机,趁此)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相关链接班固(32—92),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 文学家。 字
孟坚,东汉安陵人。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汉和帝永元 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 株连,死于狱中。代表作有《汉书》《两都赋》《咏史诗》。 《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 共 229 年的史实。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 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和马 续续写的。

人教社必修4.12 苏武传ppt课件

人教社必修4.12 苏武传ppt课件

(1)张胜 (2)卫律 (3)李陵
苏武
苏武
苏武
小结: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 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 清醒的外交意识,面对威逼利诱不卑 不亢、坚韧不拔、忠贞不二。苏武的 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映衬下, 更加具有人格魅力!
艺术特色小结: 一、人物刻画生动 二、记叙详略得当
详:苏武宁死不降、卧雪牧羊等 略:於革干王赏识苏武及牛羊被盗等
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爱莲说》)
7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8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石灰吟》)
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 马迁《报任安书》)
10人生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 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题 画·竹石》)
1
苏武
李白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苏武
张养浩 为臣惟命敢辞难, 脱遇艰难亦自安。 试看子卿持节处, 雪花如席不知寒。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 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 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 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 空向秋波哭逝川。
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的烘托 其他人物的映衬
用语言、行动、细节刻画人物 找出课文中描写苏武的相关
语句
人物形象特点:
忠君爱国、忠贞不渝、 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坚韧不拔……
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 单于和卫律逼降
社会环境: 副使张胜的屈降 朋友李陵的劝降
北海无人处 自然环境: 廪食不至
天气寒冷
其他人物的对比映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义:财务,礼品.今义:供出售的物品
文言知识点归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见犯乃死,重负国. 何以女为见?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为降虏于蛮夷.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引佩刀自刺.
5.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 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6.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 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关于气节的名句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子罕》) 2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 微子》)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 语· 卫灵公》) 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元景安列传》) 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禹》) 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 说》)
7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8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石灰吟》) 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 马迁《报任安书》)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 祥《过零丁洋》) 1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 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题 画· 竹石》)
文言知识点归纳
词类活用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动用法,使…归 其一人夜亡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天雨雪 名词作动词,下 使动用法,使 投降 宜皆降之 惠等哭,舆归营 名词作动词,用车子送 为壮,认为 •单于壮其节 意动用法,以 投降 •欲因此时降武 使动用法,使 争斗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使动用法,使 •空以身膏草野 名词作动词,滋润 •杖汉节牧羊 名词作动词,手中拿着
豪壮
文言知识点归纳
古今异义
丈人 古义:对男性长辈的尊称 今义:岳父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明年 古义:第二年 古义:去世 今义:不幸运;使人失望、 不幸
伤心、痛苦的 操持 古义:拿着 今义:料理、筹划 春秋 古义:年龄 今义:春季、秋季 成就 古义:成全。今义:事业上的成绩;完成。
左右
货物
Hale Waihona Puke 古义:侍卫人员。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 操纵
苏 武 传
班固《汉书》
文言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 女为人臣子 你 “畔”通“叛”, 畔主背亲 背叛 “县”通“悬”,悬 头县北阙 挂“旃”通“毡”,毛织 与旃毛并咽之 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收 藏 “亡”通 法令亡常 “无”, 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衿”同“襟”。“决”通 “绝” 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 经
句式
(判断) (被动) (定语后置) (判断) (被动) (宾语前置) (判断) (宾语前置) (介宾后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 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 所望也。 3.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 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 犯乃死,重负国!” 4.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 此时降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