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规划理论PPT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汇报ppt课件

城市规划汇报ppt课件
三、总体布局
3.1 目标定位 3.2 规划策略
3.2.1 空间整治 3.2.2 产业植入 3.2.3 细部改造 3.3 总体布局
四、系统规划
4.1 功能布局 4.1.1 土地利用规划 4.1.2 功能结构规划
4.2 交通组织 4.2.1 区域交通整合 4.2.2 道路系统规划 4.2.3 街巷系统规划
Conte目nt录s
一、总体框架
1.1 规划背景 1.2 规划范围
1.2.1 规划用地面积 1.2.2 规划区四至范围 1.3 技术路线
二、基础研究
2.1 规划解读 2.2 历史研究 2.3 现状研究
2.3.1 现状用地分析 2.3.2 现状建筑分析 2.3.3 现状交通分析 2.3.4 现状景观分析 2.3.5 现状评估总结 2.4 案例借鉴
4.3 建筑改造 4.3.1 建筑拆建规划 4.3.2 改造设计引导
4.4 开放空间 4.3.1 绿地系统规划 4.3.2 游览线路规划
4.5 景观系统 4.4.1 景观结构规划 4.4.2 景观视线规划 4.4.3 环境要素引导
4.6 产业引导 4.5.1 产业分区规划 4.5.2 商业业态规划
五、重点设计
南京浦口汤泉街道老街改造规划 2
总体框架 1
南京浦口汤泉街道老街改造规划 3
5.1 节点一(十字主街) 5.2 节点二(北入口广场) 5.3 节点三(南入口院落) 5.4 节点四(精品民宿))
六、实施策略
6.1 发展战略 6.2 建设时序 6.3 经济测算
南京2 规划范围
1.2.1 规划用地面积 1.2.2 规划区四至范围 1.3 技术路线

城市规划经典课件.ppt

城市规划经典课件.ppt
1 城市规划的概念 (2)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
“城市规划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一 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 发展,以满足社会与经济的需要”。
一 城市规划的概念、作用和任务
1 城市规划的概念 (3)教材提出的概念
城市规划是为了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 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确定城市性质、规 模、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用地,协 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 部署和全面安排
•某大城市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图为该市市域城镇体系 规划。该市位于黄河之滨,某山脉东侧。黄河从市域 东侧穿过,黄河在该市范围内的河道较宽,但航道很 浅。 •全市总面积为3499平方公里,现状市区城市人口47.5 万人,规划总人口89.38万人。建成区面积47.4平方公 里,下辖三区两县,其中包括5个镇和21个乡,213个 行政村。市域城镇体系由1个中心城市、2个市辖建制 镇(县城驻地)、5个县辖建制镇组成。 •规划“H”形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设置两条南北国 道、一条高速公路和国家干线铁路南北向通过市域。 机场位于黄河东岸(机场用地属于另外城市),在市 区和机场之间设置一条等级较高的公路。
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人口资 源、风景旅游资源) 经济基础条件分析(区位、对外开放、 旅游业发展、开发区发展)
3 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云南省城市化发展目标:
2010年:全省城镇人口1500万,城市化水平 33%,建成7个中等城市;把昆明建成我国重 要的旅游、商贸现代化城市;县城和建制镇的 城市功能和经济辐射能力明显增强
(7 )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
3 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8 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 观以及历史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城市规划PPT课件

城市规划PPT课件
48
广亩城市
19世纪下半叶,当一些规划先驱们开始看到了 技术给城市发展、城市生活带来的巨大灾难,思考 着如何保护大自然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问题。
赖特在1932年提出了“广亩城市”模式,即每 人一英亩土地的分散发展论。他以一种极端分散的 方式解体了城市“集聚景观”的传统概念,表达了 城市与自然彻底融为一体的理念。
2、邻里和社区理论 3、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1933年《雅典宪章》 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
45
(1)从田园城市到新城
田园城市、卫星城、新城的思想都是建立 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疏解大城市的基础之上的, 是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深化的 结果。
卧城 ——在郊区的,有居住建筑、生活设施及 福利机构。
30
(二)外国古代的城市规划
1、外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发展历程 城市类型
第一种是要塞型。 第二种是城堡型。 第三种是商业交通型。
31
1)古希腊:市民集会场所作为城市,体现民 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2)古罗马:维特鲁维《建筑十书》 3)中世纪:教堂为中心;城市自然生长。 4)文艺复兴:从环境的因素考虑城市选址和造型。 5)17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抗衡教会,绝对君权。 6)产业革命前:欧洲城市多规模较小、自然形成、
人际关系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 乡村社会——
地缘关系和乡土意识为社会认同基础。
9
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 家庭核心化 生活闲暇化
10
(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经济活动的三大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
前工业时代
第二产业
工业时代
第三产业
后工业时代
11
2、城市产业的基本部类和非基本部类 基本部类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城市产业

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ppt 18)

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ppt 18)

在市场上,乡村是市区的工业品市场,而市区是乡村 农副产品的巨大消费市场
二、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一) 田园城市理论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 “田园城市”理论,他认 为田园城市是兼有城市和乡村特点的新型城市结构形式,田 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霍华德对他理想的田园城 市作了具体的规划,其设想为:
3、规划诱导模式 :政府充分利用发布规划信息的诱导作用 来经营城市 ,是城市规划与城市经营的概念整合。
第三节 风水
一、风水内涵
风水起源于原始性自然崇拜,风水理论包含着一套选择聚落、 住宅和墓地的方法,目的是寻找一块具有地理优势的场地,满 足人们避凶就吉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带来幸福、健康、财富和 权力)。实际上是古人选择居住环境的实践艺术。
村镇或城市的外围,按照风水格局,也有两道封闭 圈 :基址后方是以主山为屏障,山势向左右延伸到 青龙、白虎山,成左右环抱之势,将后方及左右方围 合,基址前方有案山遮挡,连同左右余脉,亦将前方 封闭;剩下水流的缺口,又有水口山把守,这就形成 了第一道封闭圈。如果在这道圈外还有主山后的少祖 山及祖山,青龙、白虎山之侧的护山,案山之外的朝 山,这就形成了第二道封闭圈.
2.日本太平洋沿岸大城市带 3.英国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的英格兰大城市带 4.欧洲西北部大城市带 5.美国五大湖大城市带 6.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正在形成)
第二节 城市开发理论
城市开发是以城市土地利用为核心的一种经济性活 动,主要以城市物业(土地和房屋)、城市基础设施 (市政公用设施与公共建筑设施)为对象,通过资金 和劳动的投入,形成与城市功能相适应的城市物质 空间,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标。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的发展是通过城市开发来实 现的。

城市规划专题教学讲座PPT

城市规划专题教学讲座PPT

交通规划技术
运用交通工程学、交通流 理论等技术手段,优化城 市交通网络布局。
城市规划的数据分析
人口数据分析
通过人口普查、抽样调查等数据, 分析城市人口规模、结构及分布 情况。
经济数据分析
收集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等数 据,分析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
环境数据分析
监测空气质量、水质等环境指标, 评估城市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
城市规划的软件与工具
GIS软件
如ArcGIS、QGIS等地理信 息系统软件,用于空间数 据管理和分析。
统计分析软件
如SPSS、SAS等统计软件, 用于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规划设计软件
如AutoCAD、SketchUp 等设计软件,用于城市规 划设计和可视化展示。
06
城市规划教育与实践
城市规划教育体系
城市规划专题教学讲 座
目录
• 城市规划概述 • 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 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与政策 •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 城市规划的技术与方法 • 城市规划教育与实践
01
城市规划概述
城市规划的定义与目的
总结词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发展、建设和管理的一系列战略和策略,旨在提高城市的 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03
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划法
规定城市规划的制定、实施、 修改和监督检查,确保城市规
划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土地管理法
规范土地利用和管理,确保土 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 用。
环境保护法
保护城市环境,防治污染和其 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 安全。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建筑 ,传承城市历史和文化。
总结词
城市规划的原则包括统一性、可持续性、公正性和实 效性等,而要素则包括土地、交通、环境、经济和社 会等方面。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PPT课件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PPT课件

(2)拿破仑第三时期的巴黎改建
• 塞纳区执政长官奥斯曼主 持进行了大规模的巴黎改 建工程。
• 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路 • 市中心改建 • 公园和绿地 • 市政建设
2
第2页/共80页
(3)、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 空想社会主义针对当时社会与城市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从社会制度上着手 的改良设想,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傅立叶提出的理想社会的基层单 位“法郎吉”,以及欧文的新协和村,主张消灭剥削制度,提倡财产公 有,以社会化大生产代替家庭小生产。
城市规划思想、观念的改变和新时代的来临。 • 早期理论思潮:田园城市、带形城市、工业城市理论等。
21
第21页/共80页
(1)主要历程:
19世纪后期 带形城市理 论
l 有轨运输系统最经济、便利和 迅速,城市应沿着交通线路绵 延建设;
l 带形城市可将原有的城镇联结 起来,可以无限延伸,甚至跨 越洲际,组成城市网络。
• 近郊圈建设良好的居住区, 限制居住人口密度;
• 绿带圈以农田和游憩地带 为主;
• 外圈建设8个具有工作场
所和居住区的新城。
第34页/共80页
34
40s 新城建设(第一代)
l 比较接近“田园城市” 概念。
l 重视绿化建设和环境质 量;
l 新城规模较小,建筑密 度较低,人口密度较低;
l 按邻里单位原则组织居 住区,邻里单位之间既保 持绿化隔离又彼此有联系;
19
第19页/共80页
20世纪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
• (3)70—80年代,多元发展期。西方社会经历了巨大的社会转型,进入 了“后现代社会”,社会的价值观体系处于混沌交织的过程,社会文化论、 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作为公共政策的城市规划等使城市规划思想呈现多元 发展格局;

城市规划概论课件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概论课件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这是线形 城市的基本原则的第一条。
四、嘠涅与工业城市理论
❖ 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 景中的功能组织。
❖ “建立这样一座城市的决定性因素是 靠近原料产地或附近有提供能源的某 种自然力量,或便于交通运输。”
❖ “这些基本要素(工厂、城镇、医院) 都互相分割以便于各自的扩展”。
❖ Lynch认为,意象是直接感受和以往经验的记忆两者的产物,它被转译 为信息并引导人的行动。人并不是直接对物质环境作出反应,而是根据 他对空间环境所产生的意象而采取行动的。
意象的三要素: 同一性(identity); 结构(structure); 意义(meaning)。
城市意象的五要素: 路径;边缘;地区;节点;地标
七、盖达斯和城市区域观和规划论
❖ Patrick Geddes出版了《进化中的城市》( 1915)。 ❖ 人类居住地与特定地点之间存在着的关系是一种已经存在的、由
地方经济性质所决定的精致的内在联系,因此,场所、工作和人 是结合为一体的。 ❖ 分析了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 系的影响关系,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突破了当 时常规的城市概念。
❖ 外围是容纳200万居民的花园住宅。 ❖ 平面式严格的几何形构图,矩形和对角
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
❖ 中心区的交通干道由三层组成:地下走 重型车辆,地面用于市内交通,高架道 路用于快速交通。
二、勒·柯布西埃与现代城市理论
❖ 勒·柯布西埃的集中主义城市观点 可以概括为:
❖ 传统的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中心 拥挤程度的加剧,已出现功能性的 老朽,但市中心地区对各种事物都 具有最大的聚合作用,需要通过技 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

城市规划 第一章 城市和城市发展.ppt

城市规划 第一章  城市和城市发展.ppt
③ 地理学
F. Ratzel:“地理学上的城市,是指地处 交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 房屋的密集结合体”。
(3)城市的法律定义 ① 人口规模 各个国家标准不同,在中国,非农业人口:2,000人以上设镇;非农业人口: 60,000人以上设市。 ② 城市特质 设镇条件(任一条件)(1984): •县政府所在地; •非农人口2000人以上的乡政府所在地。
(规模经济效应);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导致:工业城市、大城市
当代城市:
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经济信 息化。 以制造业为主转为服务业为主生产 性服务业的发展。 空间经济结构由水平型向垂直型转 变等。 导致: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 大都 市连绵区
2.城市的概念 (1)字源解释 中文定义:
1.1 城市形成与发展
1.1.1 . 城市的概念与本质
1. 城市的形成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① 具有自然优势:耕地肥沃;交通便利;能得到淡水供应等。 ② 经济发展水平 ③ 政治组织
早期城市: 导致:
农业革命,出现剩余产品 政治中心或军事中心城市
文化中心城市
现代城市:
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 工厂规模不断扩大
3. 城市化动力机制 ①初始动力——农业发展 ②根本动力——工业化 ③后续动力——城市化
1.3.4. 城市化类型 (1)集中型 (2)分散型 ①外延型(或连续型) 城市地域向外延伸。 城市带、城市群 ②飞地型(或跳跃型) 隔一定距离。 卫星城 ③就地型 农民就地脱离土地从事非农生产。
1.3.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1)城市化阶段性规律 S型曲线 (2)大城市超先增长规律 主要表现形式:
城市地租曲线与土地利用的空间模式
城市物质环境的垂直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任何一个城市或区域的协调发展,经济的健康持续增长,其基础是区域文化背景的力
量。从宏观层面看,文化发展不仅以物质文化、科技文化形式直接推动生产发展,还以 政治制度形式、思想意识形态为推动区域发展提供保障。从微观层面看,各经济主体 的文化建设,对弘扬其精神,塑造形象,提高其文化含量,从而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规划的主体——政府
➢ ——公众利益的代表者 ➢ ——有权威对城市内各个体和组织的
利益进行分配
➢ ——有能力保证规划的实施
4
1. 规划的概念
(2)规划的客体 ——城市的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
➢ 为“满足市民的物质及精神需求,实现经济
和社会发展目标”而开展的对城市物质或非 物质设施和环境的“设计、安排”。
问题1: 那些区域的发展受到地理位置的强烈影响?广东、深 圳、上海?地理位置具有动态性,西安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汉 唐辉煌,而此后陷入衰落,(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地 理位置的变化是否起了重要作用?汉唐辉煌还能否再现吗?
问题2:为什么世界上的特大城市多分布在沿海? 问题3:为什么世界上的富国并不都是资源丰富的国家,而资
另外,在日语中还有“潜在失业”一词,它与伪装失业的意思相同。无论是伪 装失业,还是潜在失业,都使用了失业二字,但它与凯恩斯理论中所说的失业 是不向的,尽管人们得到的收入极低,但它们还是处在就业状态。
古典就业理论认为,在劳动力供求均衡的条件下,不可能存在失业,但在极个 别情况下,边际生产率近于零的就业,即“伪装失业”是可能存在的。然而, 凯恩斯认为,失业是存在的,但“伪装失业”这种概念在理论中根本不存在, “失业”和“伪装失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难以使它们在同一理论模式 中共存。但是,在现实的经济中,两者却是并存的。
✓ 民工潮与民工荒;伪装失业(非公开失业)与公开失业
4)脑流失问题
✓ 教育的成本与效益,创新型城市建设
13
伪装失业
伪装失业(过剩劳动力、潜在失业)及其他
现在已不拘泥于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假说,对伪装失业赋予了稍广的含义。凡是 那些处在落后部门的、边际生产率极低的劳动力或处于最低生存费均衡状态下 的劳动力也叫“伪装失业”或“过剩劳动力”。拉尼斯等人有时还把边际生产 率为零的劳动力叫做剩余劳动力。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专业 人文地理硕士专业
1
主要内容
一 城市规划编制实践相关理论 二 国外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三 中外城市规划体系比较 四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介绍
2
第一讲 城市规划编制实践 相关理论
一 相关概念 二 规划编制的依据 三 规划的目标 四 规划的实施
3
1. 规划的概念
14
2. 规划编制的依据
(2)社会背景 ——政策与制度
1)政策与区域和城市发展
区域和城市政策的目标 区域和城市政策工具 区域和城市政策效应
2)制度与区域和城市发展
制度因素的作用分析 制度创新与区域和城市发展
15
2. 规划编制的依据
(3)地理位置的作用
1)地理位置的作用 ✓ 中心位置、交通枢纽位置、战争策源地 2)分析思考
2. 规划编制的依据
法律依据 技术依据 理论依据 现实依据 ——发展条件和机遇
10
2. 规划编制的依据
(1)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 1)产业发展方向的决定
——区域分工理论、成本比较理论
➢ 2)城市发展容量的限制
✓ 水、地、能源等资源的支撑能力——资源容量 ✓ 城市及其区非仅由经济效益决定
规划管理来实现的
➢ 目标具有多维性、层次性
7
1. 规划的概念
(5)规划的合理性 ——专业上的科学性与管理上的
可行性
➢ 符合技术标准规范,经济合理 ➢ 符合法律政策规定,具有操作性
8
1. 规划的概念
(6)规划的实施 ——政策、法律和组织的保障
➢ 法律手段 ➢ 经济手段 ➢ 行政手段 ➢ 组织机构
9
12
伪装失业这—概念
原来并不是针对不发达
经济而提出来的,最初
2. 规划编制的依据
提出这—概念的是琼. 罗宾逊。她指出:由于
有效需求不足而解雇工
人,其结果就会使得许
(2)社会背景
多工人不得不从事更加 劣等的职业。她认为这
——人口与劳动力及就业问题 些工人的边际生产率为 零或为负,井把在这样
1)人口与劳动力的数量及其增长变化
源丰富的国家却多半是穷国?即使在一个国家内也是如此?
16
2. 规划编制的依据
(4)城市和区域发展状况分析
➢ 1)经济发展 发展水平的度量 ——用什么标准去度量区域发展的水平? 数量、质量?
17
发展水平的度量
单一指标 总量指标——GDP、GNP、绿色GDP 平均指标——人均GDP、人均收入或消费水平 相对指标——反映增长速度的指标、反映结构的指标(如 城市化水平、反映工业化水平的霍夫曼系数、反映消费水 平的恩格尔系数、反映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基尼系数)
低的边际生产率下的就
业叫做伪装失业。
✓ 城市规模的人口因素决定(经济因素?人均G罗D宾P逊与在城给市伪化装—失—业
城市化的低质推进)
下定义时不仅考虑到了
2)人口与劳动力的素质
经济发达的城市工人具 有伪装失业现象,同时
✓ 自然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
也指出不发达的农业部 门存在伪装失业。
3)就业与失业
5
1. 规划的概念
(3)规划的核心 ——城市和区域发展
➢ 发展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的基础,目
前我国经济社会所处的阶段更要求一发 展为先。
➢ 发展是全方位和可持续的,但经济发展
是基础的基础,城市规划必须充分领会 和体现这个道理。
6
1. 规划的概念
(4)规划的目标 ——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目标
➢ 目标是规划设计的依据 ➢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建设布局、
的。
11
2. 规划编制的依据
(2)社会背景 ——历史与文化背景
1)历史基础
✓ 规律与借鉴,文化的传承 ✓ 历史的纵横剖面分析
2)文化背景
✓ 城市和区域文化既包括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典籍、文学艺术、建筑风格、风俗习惯,
也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地方性社会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前者是显性 的,后者是隐性的。后者是人们心理结构的主要成分,它存在于人们的“集体无意识” 之中,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社会组织的整合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