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18:2017年土地资源状况统计
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18:2017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情况统计(按用地类型和省市分列)(九)

摘编自《Βιβλιοθήκη 中国2017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情况统计(按用地类型和省市分列)(九)
地合计 普通商品住房 中低价位.中小套型 47.12 35.04 4.7
75.48
0.22 1356.78 448.96
524.09 8.03 47.38 50.75 215.33 8.94 53.31 88.86
4.13
单位:公顷
地区/类型 广安市 达州市 雅安市 巴中市 资阳市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甘孜藏族自治州 凉山彝族自治州
贵州省 贵阳市 六盘水市 遵义市 安顺市 铜仁市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毕节市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云南省 昆明市 曲靖市 玉溪市 保山市 昭通市 丽江市 普洱市 临沧市 楚雄彝族自治州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大理白族自治州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迪庆藏族自治州
住宅用地合计 普通商品住房
256.78 128.80 71.54 149.27 155.93 0.1 7.53 117.46 2917.78 647.64 64.38 601.04 75.83 241.77 193.8 382.22 212.62 498.48 1763.13 479.2 66.89 83.74 154.68 38.09 85.57 68.77 62.35 103.94 89.58 150.9 136.24 133.54 94.8 10.18 4.67
2.85 11.91
1.89
6.04 21.01
0.33
高档住宅 0.91
0.33 9.16 8.40
0.76
499.33 147.92 234.89 360.47 1249.87 484.18 670.9 328.70 7448.97 895.92 204.76 1363.58 414.95 944.65 864.37 923.98 973.5 863.26 9691.24 1217.82 640.09 330.46 1001.52 1238.02 415.5 754.98 72.03 761.39 595.70 960.36 624.76 797.58 275.98 1.39 3.66
公共资源交易中的腐败及防治——以对土地腐败问题的剖析与思考为例

公共资源交易中的腐败及防治——以对土地腐败问题的剖析与思考为例丁锐;张秀智【期刊名称】《河南社会科学》【年(卷),期】2013(021)003【总页数】6页(P27-32)【作者】丁锐;张秀智【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8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一、问题的提出(一)对土地腐败的界定“腐败”是我国政治经济领域的顽疾。
尤其近年伴随着土地市场化和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土地腐败”案件频频被曝光,且不少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涉案人数众多、跨多行政级别和跨多部门。
“腐败是为了私人利益而滥用公共权力”[1],土地腐败则是为了私人利益滥用土地资源与市场管理之行政权力;后者不仅限于土地管理部门的职权,还包括与土地管理相关部门的行政权力。
以我国现行公有制基础上的行政权力构架而言,上自各级政府、公共部门,下至村、社等基层管理体系,都有对土地管理相关的职权。
“私人利益”并不单指个人经济利益,还包括与官员政绩和事业发展相关的政治利益、部门利益以及裙带关系(nepotism)和偏袒唯亲(favoritism)等。
由于“腐败”还受到社会习俗、文化传统和地域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在权力分配与结构的复杂性、利益与动机多样性和客观条件的差异性普遍存在的情况下,研究“土地腐败”存在一定难度。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探讨土地行政腐败(Land Administrative Corruptions),并试图从制度、经济、社会与心理角度对其加以解读。
(二)关于土地腐败的研究进展1.腐败问题研究综述国际上对腐败问题的研究成果极其丰富,基本上与二战后兴起的公共政策学科同时发展,并随近年对“善治”(Good Governance)研究而愈发活跃。
在研究视角上也常跨越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经济学一直是学界研究腐败问题的主要理论工具。
制度经济学家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官僚体系问题中得出结论:腐败行为是源自现行制度的脆弱,并认为是官僚因私利而破坏共识性的规范;从市场和交易视角,有学者将腐败视为“公共权力市场”中官员与顾客之间的交易过程;也有学者以委托—代理(Principal-Agent)框架对腐败与市场扭曲、腐败对社会福利影响进行分析,或从产权角度分析私有和国有产权与腐败程度的关联性,或从效用和公共需求角度利用成本—收益框架研究官员腐败;寻租理论也是腐败研究中很流行的经济学工具。
关中平原城市群收缩空间分布及状况评估——基于县级行政单位数据的测度计算

第 38 卷 ,第 1 期2021 年02 月15 日国土资源科技管理Vol. 38,No.1Feb. 15,2021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关中平原城市群收缩空间分布及状况评估——基于县级行政单位数据的测度计算罗福周,戴晓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摘 要:城市化进程中,受经济衰退、全球化、产业结构变化、郊区化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欧美发达国家很多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收缩,而中国不少城市近年来也出现了收缩迹象。
选取2008—2017年10年的数据,对关中平原城市群91个区县的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就业人口、人均GDP和常住户籍人口比进行计算,发现分别有35.16%、41.75%、47.25%、8.79%、46.15%的区县出现不同程度收缩,综合各测度结果后共有38个区县出现收缩,占比达42.22%,且大部分集中于西安市周围。
同时,对比国务院公布的资源型城市名单中,发现有63.64%的资源型城市出现较大程度的收缩。
研究结果有助于初步了解关中平原城市群整体收缩格局,对于城市规划以及产业结构等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以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城市收缩;人口;空间格局;关中平原城市群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210-(2021)01-072-14 Assessment of Shrink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tatus of GuanzhongPlain Urban Agglomeration: Measurement Calculation Based onCounty-level Administrative Unit DataLUO Fu-zhou,DAI Xiao-fei(School of Management,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55,China) Abstract :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due to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economic recession,globalization,chang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uburbanization,many citie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tracted to varying degrees,and many cities in China also showed signs of contraction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selected the data of 10 years from 2008 to 2017,and calculated the permanent收稿日期:2020-11-04;改回日期:2020-11-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974155)作者简介:罗福周(1963—),男,教授,从事工程经济与管理研究。
划拨土地与土地财政联动绩效省际差异及提升路径

第37卷 第12期2023年12月Vol.37 No.12Dec.,2023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无偿或低偿划拨”和“有偿出让”是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最主要、并行的两种方式。
《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3—2019年31省(区、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面积为8 132.7万hm2,其中,划拨、出让方式面积占比分别为46.4%和51.8%;与出让土地相关联的土地财政收入为62.8万亿元,对地方财政贡献率约为45.7%。
划拨土地作为国有土地市场机制的补充,对公共公益事业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国计民生重大项目提供不可或缺的土地资源支撑,划拨土地和出让土地及土地财政收入之间是互相促进、相伴相生的联动关系。
但是,源于作为“绿叶”的划拨土地没能像作为“红花”的出让土地那样产生丰厚土地财政收入,因此,现有研究对划拨土地关注较少,更多关注的是出让土地所带来的土地财政收入及其产生的负效应和转型对策。
划拨土地承载公共公益事业或国家重点工程及国计民生项目,因此,在划拨土地的供应(配置)过程中政府居于主导地位[1],引导和优化产业结构[2]。
目前,关于划拨土地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划拨土地使用权内涵阐释[3]、使用权人利益保障措施[4]、转让合同认定规则[5]、国企改革中资产处置[6-7]以及入市增值计算方法[8-9]等方面。
而对土地财政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着系统、深入的研究。
一是关于土地财政的构成,已有研究明确土地财政包括招拍挂与协议方式出让土地面积及资金收入等要素[10-11],其中,土地财政收入中出让金是最重要来源,辅之以土地税费收入,属于混合性质的公共收入[12-13]。
二是关于土地财政对供地策略的影响,研究认为在土地财政激励下,地方政府更倾向于选择增加商服住宅用地供应面积,但总体来看,售地冲动会受到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约束[14-15]。
三是土地财政效应方面,正效应表现为土地财政供给承载工业化和城镇化空间拓展所需的土地资源与基建资金[16];负效应表现为地方政府偏向于增加商业用地供应,特别是第二三产业基础较弱的地区短期逐利现象更加明显,形成“去工业化”和商业开发过热现象[17]。
基于DPSIR模型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诊断

— 180—
江苏农业科学 2021年第 49卷第 11期
身系统结构的自我修复,又可以为人类生产生活提 供各种服务以满足人类发展所需的生态系统。该 系统主要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即人类活 动对土地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土地生态系 统在一段时间内能够自行调整组织系统结构的一
种可持续状态。所以土地生态系统健康具有一定 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对其进行诊断就须要对土地生 态系统自 然、经 济 以 及 社 会 等 各 方 面 进 行 整 合 分 析,理清人 口、经 济 社 会 的 变 化 与 生 态 资 源 之 间 的 关系,诊断 人 类 活 动 对 土 地 生 态 系 统 的 胁 迫 程 度, 以实现土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性。
表 1 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
准则层 要素层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江苏省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地理位置
为 116°18′~121°57′E、30°45′-35°20′N,东 濒 黄 海,西连安徽,北接山东,东南与浙江省和上海市毗 邻,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经济 基础较好。全省面积 10.72万 km2,约占全国总面积 的 11%。2017年江苏省供应土地 4.08万 hm2,同比 增长 11.2%,其 中 盘 活 存 量 用 地 占 供 应 总 量 的 55%,比 2016年底提升 5.58个百分点,完成城镇低 效用 地 再 开 发 1.2 万 hm2,建 设 高 标 准 农 田 24.84万 hm2[20]。受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影响,江 苏省近年 来 在 建 设 用 地 审 批、土 地 整 理 复 垦 开 发、 矿业权市场运行等方面不断改进以提高土地利用 率,但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土地利用目标多元 化等因素影响,江苏省土地的人地关系并未得到有 效改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有待提高。 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行政区划--指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
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4)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5)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6)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的特别行政区。
国土--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
气候--指地球与大气之间长期能量交换与质量交换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环境状态,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气候既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环境要素之一,又是供给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资源。
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多年平均值是用来描述一个地区气候状况的主要参数,而各种气象要素某年、某月的平均值(或总量)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天气气候状况的重要特征。
自然资源--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资源。
自然资源一般可以分成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两大类。
可再生资源指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再生、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等。
非再生资源指在使用后不能再生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和地热能源。
土地资源--土地指陆地的表层部分,它主要由岩石、岩石的风化物和土壤构成。
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可以分为农用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
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面。
建筑用地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
未利用地指农用地和建筑用地以外的土地,包括滩涂、荒漠、戈壁、冰川和石山等。
耕地面积--指经过开垦用以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耘的土地面积。
包括种有作物的土地面积、休闲地、新开荒地和抛荒未满三年的土地面积。
林业用地面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面积,包括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等。
草地面积--指牧区和农区用于放牧牲畜或割草,植被盖度在5%以上的草原、草坡、草山等面积。
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

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侯艳丽; 马俊【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47)018【总页数】5页(P60-64)【关键词】耕地面积; 耕地利用; 影响因素; 驱动力; 政策建议【作者】侯艳丽; 马俊【作者单位】甘肃省自然资源规划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211耕地是土地利用的重要方式,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广大农民群众抵御就业风险的屏障,对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1]。
因此,我国历年来都非常重视耕地的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不断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力度[2]。
但是,我国耕地的面积仍不断减少,同时也出现了诸多耕地质量方面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快速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但是我国的耕地面积却不断减少[3]。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的减少量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①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土地和保护环境,将一部分不适宜进行耕作的坡耕地良性流转;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周边的部分耕地被占用,还有的地方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圈地占用;③自然灾害致使部分耕地流失;④土地的粗放利用,导致优质耕地荒废,耕地资源被浪费[4]。
耕地的合理利用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同时也需要农业经营人员加强对耕地合理利用重要性的认识,这样才能逐步完善耕地的利用现状。
因此,对耕地面积的动态变化和驱使耕地利用变化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很有必要,对优化耕地资源的配置和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报道显示,较多研究者认为经济增长和城镇化与我国耕地的非农化直接相关,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发展、经济和人口[5-10]。
鉴于此,笔者在查阅统计年鉴及土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合理利用耕地提供参考。
1 我国耕地利用现状1.1 耕地面积变化基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土地资源公报》的数据,统计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表1),同时对数据进行定性分析。
中国耕地保护生态治理内涵及实现路径

第34卷 第12期2020年12月Vol.34 No.12Dec.,2020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 收稿日期:2020-10-13;修稿日期:2020-11-2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休养生息制度背景下的耕地保护转型研究”(19ZDA09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华北集约化农区耕地多功能质量演化过程机理与调控——以河北曲周为例”(4177156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地下水超采区耕地资源休养生息政策绩效评估及改进策略”(17YJA630040)。
作者简介:孔祥斌(1969-),男,河北承德人,博士,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评价、利用与保护。
E-mail:***********.cn①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
1 引言据科学预测,到2050年全球将达到90亿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将比2014年多出70%,彼时人类社会将出现巨大的粮食缺口[1]。
与此同时,中国将在未来达到15亿人口峰值[2],粮食(不含加工大豆)需求总量的峰值达到7.2亿t 左右[3]。
为了满足全球70亿人口的粮食需求,巴西热带雨林、湿地不断被开垦为耕地,人类走上以依赖物质投入为特征的化石农业道路以提高粮食产量[4],由此引发的温室气体排放、地下水下降、面源污染等严重的生态问题不断显现。
据统计,201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接近6.64亿t ①,约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24.4%,连续数十年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2],而在为全球的粮食安全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
最新的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连年位居世界前三[5]、用水量直逼6 000亿m 3高位,2017年氮肥施用量达到2 221.80万t,磷肥施用量达到797.6万t ①,截至2014年,中国耕地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