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18:2017年省.市.县级国土资源管理机构数统计
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18:2017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情况统计(按用地类型和省市分列)(九)

摘编自《Βιβλιοθήκη 中国2017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情况统计(按用地类型和省市分列)(九)
地合计 普通商品住房 中低价位.中小套型 47.12 35.04 4.7
75.48
0.22 1356.78 448.96
524.09 8.03 47.38 50.75 215.33 8.94 53.31 88.86
4.13
单位:公顷
地区/类型 广安市 达州市 雅安市 巴中市 资阳市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甘孜藏族自治州 凉山彝族自治州
贵州省 贵阳市 六盘水市 遵义市 安顺市 铜仁市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毕节市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云南省 昆明市 曲靖市 玉溪市 保山市 昭通市 丽江市 普洱市 临沧市 楚雄彝族自治州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大理白族自治州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迪庆藏族自治州
住宅用地合计 普通商品住房
256.78 128.80 71.54 149.27 155.93 0.1 7.53 117.46 2917.78 647.64 64.38 601.04 75.83 241.77 193.8 382.22 212.62 498.48 1763.13 479.2 66.89 83.74 154.68 38.09 85.57 68.77 62.35 103.94 89.58 150.9 136.24 133.54 94.8 10.18 4.67
2.85 11.91
1.89
6.04 21.01
0.33
高档住宅 0.91
0.33 9.16 8.40
0.76
499.33 147.92 234.89 360.47 1249.87 484.18 670.9 328.70 7448.97 895.92 204.76 1363.58 414.95 944.65 864.37 923.98 973.5 863.26 9691.24 1217.82 640.09 330.46 1001.52 1238.02 415.5 754.98 72.03 761.39 595.70 960.36 624.76 797.58 275.98 1.39 3.66
非工业重点耗能单位能源消费情况(205-5表)26

○F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2017年统计年报和2018年定期统计报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制定天津市统计局补充、印制2017年11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本制度由天津市统计局负责解释。
目录一、总说明 (5)二、报表目录 (6)三、调查表式 (9)基层年报表式1.调查单位基本情况(101-1表) (9)2.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102-1表) (12)3.财务状况(F103表) (13)4.非工业重点耗能单位能源消费情况(TF105表) (15)5.主要业务活动收入(108表) (16)6.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应用情况(109表) (17)7.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非四上法人单位基本情况(U104表) (18)8.四众平台基本情况(U105表) (19)基层定报表式1.调查单位基本情况(201-1表) (20)2.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202-1表) (22)3.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T202-1表) (23)4.财务状况(F203表) (24)5.非工业重点耗能单位能源消费情况(205-5表) (26)6.非工业重点耗能单位能源消费情况(TF205-5表) (27)7.能源生产、销售与库存(205-6表) (22)8.重点能源商品经销情况(205-7表) (23)9.生产经营景气状况(F210表) (24)10.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情况(U201表) (22)11.重点互联网出行平台基本情况(U202表) (23)12.重点互联网医疗平台基本情况(U203表) (22)13.重点互联网教育平台基本情况(U204表) (23)14.合约类电子交易平台情况(U205表) (22)四、指标解释 (37)(一)调查单位基本情况 (37)(二)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 (48)(三)财务状况 (52)(四)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应用情况 (57)(五)四众平台 (59)(六)非工业重点耗能单位能源消费情况 (61)(七)能源生产、销售与库存 (62)(八)重点能源商品经销情况 (65)(九)重点互联网平台 (67)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表 (68)六、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新旧结构对照表 (92)一、总说明(一)为建立统一、规范的服务业统计,全面反映服务业发展状况,为各级政府进行宏观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基础数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本制度。
第五讲 全国矿产地数据库

LOGO
图2 数据库关系示意图
LOGO
3、由项目综合技术组组织对各单位矿产地数据 库进行汇总,建立全国矿产地空间数据库。内容 包括: 数据库的拼接和合并; 数据库检查和修正; 全国矿产地数据库的集成; 建立全国矿产地数据库查询、检索等应用系统; 建立全国矿产地数据库信息共享服务体系。
LOGO
二、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库关系
1、数据库结构 矿产地属性数据库的内容初步拟包括矿产地11个数据文件,156个属性数 据项(详见《矿产地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修订版)。11个数据文件分别是: (1)矿产地基本情况,包括矿产地编号、矿种、矿产地名、交通位置、 地理经度、地理纬度、矿床成因类型、共生矿、伴生矿、矿床规模、成矿时 代、三级成矿带、四级成矿带、地质工作程度和开采情况15个数据项。 (2)矿区地质情况,包括矿产地编号、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岩石地层单位、 侵入岩、火山岩、变质岩、地质构造特征、围岩蚀变、年龄测定方法种类、 同位素地质年龄、采样位置、样品编号、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和稳定同位素 地球化学14个数据项。 (3)矿体特征,包括矿产地编号、矿体数、主矿体数、矿体形状、矿体埋 深、矿体走向、矿体倾向、矿体倾角、矿体侧伏方向、矿体长度、矿体斜长、 矿体厚度、氧化带深度、矿石自然类型、矿石结构、矿石构造、矿石的矿物 组成、矿石品位、矿石品级、伴生有益组分、矿石工业特征和矿石工业类型 22个数据项。 (4)煤矿产特征,包括矿产地编号、含煤地层、含煤层数、可采煤层层数、 可采煤层累计厚度、煤层总厚度、煤层型别、宏观煤炭类型、工业牌号(煤 类)、煤层倾向、煤层倾角、埋藏深度、煤层顶板、煤层底板、露天开采、 矿井瓦斯、自燃倾向等级和地温状况18个数据项。
国土资源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66号

国土资源统计工作管理办法正文:----------------------------------------------------------------------------------------------------------------------------------------------------国土资源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66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土资源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结合国土资源统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部直属事业单位,以及中央管理的地勘企事业单位。
第三条国土资源统计是指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的搜集、整理、提供国土资源统计资料的活动。
国土资源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开展国土资源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全面、准确、及时反映国土资源及其调查、勘查、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的真实情况,提供统计信息和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第四条国土资源统计工作实行国土资源部统一领导,分级分类负责的管理体制。
国土资源部负责统计工作的机构统一管理和组织协调全国国土资源统计工作。
国土资源统计由国家、省(区、市)、市、县四级统计构成。
国土资源统计分综合统计和专业统计。
专业统计主要负责国土资源统计报表制度中与各司局业务相关的指标的统计,由部专业司局或部直属事业单位组织实施;综合统计主要负责对未纳入专业统计的指标进行统计,由部负责统计工作的机构组织实施。
国土资源统计实行“逐级上报(或直报)、同级汇交”的工作制度,专业统计部门向上级报送数据的同时,要向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统计工作的机构汇交统计资料,实现统计数据在横向和纵向上的畅通和一致。
第五条国土资源部将加强国土资源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按精简、效能的原则设计统计报表,不断改进统计调查方法,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减轻基层统计负担。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标准试行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标准(试行)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二〇〇九年八月前言为规范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的内容、数据库结构、数据交换格式,满足土地调查更新数据的汇交、更新、维护等管理和利用方面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参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和规程,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范围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统一时点更新和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更新工作。
本规定由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并负责解释。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参加编写人员:目录前言...............................................................................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数据库更新一般规定 (2)5 数据库更新结构定义 (5)6 数据更新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38)7 数据更新交换内容与格式 (40)8 元数据更新 (46)I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标准(试行)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的内容、要素分类代码、数据分层、数据文件命名规则、更新数据的结构、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
本标准适用于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与数据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9231-2001 土地基本术语GB/T 16820-1997 地图学术语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CH/T 10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TD/T 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5-2007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五化”态势与治理对策

中国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受土地管控政策、高标准农田建设、种粮补贴、农业税减免等多重利好因素推动,虽然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数的40%,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仅为欧美发达国家的60%[4],但持续以全球9%的耕地养活近20%的人口,实现粮食产量“十九连丰”,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重要贡献[7-9]。
然而,当前增产不代表永续高产,在过去40年,化肥农药的过量投入、重型农业机械设备的推广和多重套种的高强度利用不断加剧农田生态系统退化,引起耕作层变薄、板结、酸化、有机质降低,引发农作物生理特征病变,危害土壤动物与微生物群落结构[10]。
土地污染问题也频繁导致我国部分地区的粮食产品有毒有害物质超标[11]。
认识耕地资源利用的态势并分析治理对策,探索区域适宜的耕地利用模式,是落实具有中国特色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新战略,实现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3条控制线协同管控的重要前提。
1 中国耕地资源利用的“五化”态势耕地系统是可人工赋能的半自然生态系统,在不同地理空间中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特性,经长期自然演变形成稳定的生态平衡状态[12]。
人类活动是驱动耕地系统功能状态变化或稳态相变的主导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耕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13]。
根据土地科学领域的长期研究,当前威胁中国耕地资源安全的耕地利用结构性变化可总结为“五化”现象,即“非农化”[14,15]、“非粮化”[16]、“细碎化”[17,18]、“边际化”[19,20]与“生态退化”[21,22]。
本文分析中国耕地资源利用“五化”态势,并分析治理“五化”态势的多重严峻挑战,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1.1 “非农化”态势:耕地数量下降超5%,“北增南减”过程增加粮食安全风险,并加剧产能损失耕地“非农化”是指占用耕地从事非农业活动(如城镇、住宅、工业、交通等建设,绿化造林,挖湖造景,以及扩大自然保护地等)的过程。
国土资源部发布土地行业相关标准

M
见本表注 3 M
非空
M
见本表注 7 O
见本表注 8 O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 码
字段 类型
字段 长度
小数 位数
值域
约束 条件
备注
14 地类备注
DLBZ
Char 2
见本表注 12 O
条件可选
15 耕地坡度级
GDPDJ Char 2
见表 35
O
耕地必选
16 扣除地类编码 KCDLBM Char 4
见本表注 1 O
非空
O
5 控制点类型
KZDLX Char
10
见表 28
M
6 控制点等级
KZDDJ Char
30
见表 28
M
7 标石类型
BSLX
Char
2
见表 29
M
8 标志类型
BZLX
Char
2
见表 30
M
9 控制点状态
KZDZT Char
100
见本表注 2
O
10 点之记
DZJ
Varbin
非空
M
见本表注 3
11 X(E)_XA80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 码
字段 类型
字段 长度
小数 位数
值域
约束 条件
备注
1
标识码
BSM
Int 10
>0
M
2
要素代码
YSDM Char 10
见表 1
M
3
等高线类型
DGXLX Char 6
见表 33
M
4
1.2.6
标示高程
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国土空间规划要点探究

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国土空间规划要点探究发布时间:2022-09-13T03:06:20.393Z 来源:《建筑创作》2022年4期作者:史小军[导读]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史小军滨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滨州 256600摘要: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黄河流域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资源能源丰富、人口众多,在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加快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夯实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基于此,本文就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国土空间规划要点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规划;规划要点引言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也进入到生态文明时代。
黄河流域是我国北方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展示的集中区域,更是维护北方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探究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国土空间规划要点意义重大。
1 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分析1.1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黄河流域发展过程中面临多维复合问题,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保护、黄河长治久安、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生态环境问题;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等文化问题;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区域发展等经济问题。
在这些问题中,生态问题、文明传承与发展问题长期存在并且在近年来逐步得到改善,如黄河水沙治理与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明显向好,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不断提速。
在此背景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影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黄河流域整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亟待通过加快推动工业化进程、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下游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