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的建模与仿真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微电网建模仿真研究及平台开发

微电网建模仿真研究及平台开发

微电网建模仿真研究及平台开发一、本文概述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型电力系统结构,正逐渐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研究。

微电网能够将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负荷和监控保护系统有机整合,形成一个自治、可控、可靠的小型电力系统,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岛运行,从而有效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供电可靠性。

本文旨在对微电网的建模仿真研究及平台开发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旨在为微电网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用工具。

本文将首先回顾微电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阐述微电网建模仿真的重要性及其在微电网设计、运行优化和控制策略制定中的应用价值。

随后,将详细介绍微电网建模的基本方法和常用工具,包括基于等效电路的建模、基于详细组件的建模以及基于仿真软件的建模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微电网仿真平台的关键技术,如多时间尺度仿真、动态特性分析、能量管理与优化等,并介绍相关算法和模型在仿真平台中的实现方式。

本文还将展示一个实际的微电网仿真平台开发案例,详细介绍平台的架构设计、功能模块划分、数据库建立以及用户界面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该平台,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微电网的稳态和动态仿真,评估不同运行策略下的微电网性能,为微电网的规划、设计和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总结微电网建模仿真研究及平台开发的成果和不足,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以期推动微电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实现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微电网结构与特性分析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力供应模式,其结构设计和特性分析是微电网建模仿真研究的基础。

微电网通常包含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能量管理系统、负荷以及保护与控制装置等多个组成部分。

这些组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共同构成了一个具有高度自治和灵活性的电力系统。

分布式电源是微电网的核心部分,包括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以及柴油发电机等传统能源发电设备。

这些电源能够根据天气和负荷需求的变化,实时调整出力,保证微电网的稳定运行。

基于OPNET的微网通信网络仿真的开题报告

基于OPNET的微网通信网络仿真的开题报告

基于OPNET的微网通信网络仿真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当前的通信技术发展趋势中,微网(Microgrid)通信网络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

微网通信网络主要是建立在微网之上的一种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的短距离通信技术,用于微网内的设备和节点之间的相互通信和数据传输。

微电网实现了集中式电源与分散式电源的有机结合,为配电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微网通信网络是微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微电网内部设备和节点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提高了微电网的整体效率和可靠性。

微网通信网络的研究主要包括通信协议、网络拓扑结构、路由算法等方面。

建立一个可靠的微网通信网络非常的重要,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并降低维护成本。

通信协议和路由算法是微网通信网络已经研究过的最热门领域之一,很多研究者将主要精力放在这些方面的研究上。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微网通信网络的性能,需要进行大量的仿真研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OPNET仿真工具实现微网通信网络性能的评估和优化,系统研究微网通信网络中的节点选择、路由算法和拓扑结构等方面。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微网通信网络的建设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2.根据仿真结果,更加深入地了解微网通信网络的运行参数,并进一步优化网络的性能。

3.促进微网通信网络的研究和发展,为微电网的发展提供基础理论和操作指南。

三、研究内容1.微网通信网络概述及其在微电网中的应用。

2.OPNET仿真及其主要功能,包括网络拓扑设计、协议仿真、仿真数据分析等。

3.微网通信网络中的节点选择算法和路由算法的理论分析和优化设计。

4.利用OPNET仿真工具建立微网通信网络模型,分析网络的性能和优化方案。

5.仿真实验和结果分析,具体包括节点选择算法、路由算法、网络拓扑结构、流量模型等性能评估结果。

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OPNET仿真工具进行微网通信网络的建模和性能评估。

首先,对微网通信网络的协议、节点选择算法、路由算法、网络拓扑结构等进行分析和设计,建立相应的仿真模型。

基于负荷响应的微电网建模与控制的开题报告

基于负荷响应的微电网建模与控制的开题报告

基于负荷响应的微电网建模与控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能源危机、能源安全、能源环保等问题的日益突出,微电网应运而生。

微电网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控性,在解决以上问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微电网的负荷响应技术是一种能实现用电需求与负荷的实际供应相平衡,从而调节微电网电力负荷的控制技术。

负荷响应技术可以使得微电网实现对电力负荷的实时调整,从而提高微电网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电力成本。

因此,基于负荷响应的微电网建模与控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论文拟从建模与控制的角度,研究微电网基于负荷响应的建模技术和控制策略,为微电网的实际应用提供支持。

二、主要研究内容1. 微电网负荷响应的原理与特点。

2. 基于负荷响应的微电网建模方法,建立微电网数学模型。

3. 微电网基于负荷响应的控制策略,包括进化算法、模糊控制、强化学习等技术。

4. 仿真实验验证建模方法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预期成果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1. 从理论层面,建立基于负荷响应的微电网建模方法,掌握微电网控制技术,对微电网的负荷响应进行深入研究,为微电网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 结合仿真实验,验证建模方法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推动微电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电力成本。

四、研究方法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法、数学建模方法、仿真实验验证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其中,文献资料调查法主要针对国内外微电网相关文献进行信息检索和整理,数学建模方法主要采用微电网负荷响应的基本原理,理论推导微电网负荷响应的数学模型;仿真实验验证法主要对所建立的模型与控制策略进行仿真计算和结论验证。

五、论文结构本论文预计分为以下部分:第一章导言第二章微电网负荷响应原理第三章微电网建模方法第四章微电网控制策略第五章仿真实验与分析第六章结论与展望六、研究计划本论文的研究计划如下:2021年6月-7月:查阅文献,学习微电网基础理论和负荷响应技术。

基于RTDS的MMC-HVDC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开题报告

基于RTDS的MMC-HVDC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开题报告

基于RTDS的MMC-HVDC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技术扮演着不同重要的角色。

高压直流输电(HVDC)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长距离电力输送和跨越海洋的越大电力输送。

多级换流器(MMC)作为一种最新的HVDC技术,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

MMC拥有多级微电网结构、短路能力强和高可靠性等特点,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HVDC技术中的问题,如换流器失效、并接和逆变器过载等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MMC-HVDC系统的运行机理和优越性能,需要进行系统级建模和仿真。

由于MMC形式的多级结构和大量的开关器件,MMC-HVDC系统的建模和仿真非常复杂。

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建模工具和仿真平台,以实现对MMC-HVDC系统的快速建模和仿真分析。

基于RTDS(Real-Time Digital Simulator)的MMC-HVDC系统建模和仿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模拟系统电气特性和故障情况。

RTDS是一种真实的数字仿真器,它模拟实际电力系统中的电源、传输线、输电系统和负载等运行状态,可以实现快速仿真和快速故障切除处理。

因此,通过使用RTDS构建MMC-HVDC系统模型,可以对系统进行准确的电气和动态性能分析。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基于RTDS平台构建MMC-HVDC系统模型,包括MMC模型、直流线模型和升压变压器模型,以实现MMC的电气和动态性能仿真分析,并分析MMC的运行机理和优越性能。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 MMC-HVDC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的学习和了解2. RTDS平台的学习和使用3. MMC-HVDC系统模型的建立,包括MMC模型、直流线模型和升压变压器模型4. 系统静态和动态性能的仿真分析,包括直流侧电压/电流波形分析、直流电压/电流调节和传输功率分析等5. MMC运行机理和性能优越性分析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加深对MMC-HVDC系统的理解和认识,为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提供技术支持2. 探索MMC-HVDC技术在大规模电力输送中的应用,为能源高效传输打下基础3. 为电力系统建模和仿真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电力系统技术的发展。

基于电网实时仿真的潮流计算建模的开题报告

基于电网实时仿真的潮流计算建模的开题报告

基于电网实时仿真的潮流计算建模的开题报告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基于电网实时仿真技术的潮流计算建模方法。

在电力系统中,潮流计算是重要的计算方法之一,可以用于分析电力系统的稳态态态行为、证明电力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和运行的可靠性等方面。

然而,传统的潮流计算方法存在准确度低、计算速度慢等问题,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电力系统运行环境。

本文将介绍基于电网实时仿真技术的潮流计算建模方法。

该方法通过使用实时仿真器模拟电力系统运行环境,并实时捕获数据,实现了潮流计算过程中的数据获取与处理。

在对仿真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本文结合数学模型,建立了实时潮流计算模型,并设计了高效的算法,提高了潮流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本文还将研究实时仿真技术的性能和适用性,探讨其与传统方法的比较优劣,同时实现了仿真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自我诊断功能,提高了该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电网实时仿真,潮流计算,建模方法,自我诊断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modeling method of power flowcalculation based on real-time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power grid. Inpower system, power flow calcul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calculation methods, which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steady-state behavior of power system, prove the correctness of power systemdesign and the reliability of operation, etc. However, traditional powerflow calculation methods have problems such as low accuracy and slowcomputing speed, which cannot adapt to the rapidly changing operatingenvironment of power system.This paper will introduce the modeling method of power flowcalculation based on real-time simulation technology. This methodsimulates the operating environment of power system by using real-time simulator, captures data in real-time, and realizes data acquisitionand processing during the power flow calculation process. In the process of processing simulation data, this paper combines mathematical models to establish a real-time power flow calculationmodel, and designs efficient algorithm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speed of power flow calculation.This paper will also study the performance and applicability of real-time simulation technology, compare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and realize the automation control and self-diagnosis functions of the simulation system, which improves the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is method.Keywords: real-time simulation of power grid, power flow calculation, modeling method, self-diagnosis.。

电力调度电网模拟盘仿真系统设计与应用的开题报告

电力调度电网模拟盘仿真系统设计与应用的开题报告

电力调度电网模拟盘仿真系统设计与应用的开题报告【说明】该开题报告是基于电力调度、电网模拟盘和仿真系统开发的研究项目,主要介绍了该项目的背景、目的、研究内容及方法、预期成果与计划等方面的内容。

【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规模的电网系统也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需要提高电网的运营效率。

而提高电网运营效率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先进的电力调度、电网模拟盘、仿真系统。

该系统可以通过电网数据库、电力调度计算、电力调度分析等方式,对电网数据进行高效的管理和分析,提高电网调度效率和实时监控能力,进一步减少电网事故和故障,最终提高电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水平。

【目的】本项目旨在建立一个基于电力调度、电网模拟盘和仿真系统的电网调度平台,提高电力市场的灵活性、透明度和创新力,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管理方式,进一步提高电网的健康运行水平。

【研究内容与方法】1.电力调度系统设计:通过电网数据分析,建立电力调度数据库,建立电力调度计算模型,设计电力调度操作界面。

2.电网模拟盘设计:建立电网领域数据库,实现电网运行状态在电网模拟软件平台中的全量复现,为电力调度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3.仿真系统设计:通过建立电力仿真模型,并结合电网模拟盘和电力调度系统,完成电力市场调度仿真和电力设施模拟,为电力调度提供数据支持。

【预期成果与计划】1.预期成果建立基于电力调度、电网模拟盘和仿真系统的电网调度平台,提升电网调度效率和实时监控能力,进一步提高电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水平。

2.计划安排(1)阶段一:电力调度系统设计,建立电力调度数据库,计算模型和操作界面。

预计时间为2个月。

(2)阶段二:电网模拟盘设计,建立电网领域数据库,实现电网运行状态在电网模拟软件平台中的全量复现。

预计时间为4个月。

(3)阶段三:仿真系统设计,完成电力市场调度仿真和电力设施模拟,为电力调度提供数据支持。

预计时间为6个月。

(4)阶段四:完善调试和测试,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进行性能优化和安全加固。

智能电网中的微网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

智能电网中的微网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

智能电网中的微网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摘要随着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清洁能源的不断普及,智能电网已经成为未来能源系统的发展趋势之一。

智能电网中的微网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具有独立运行、可靠性高、节能环保等优点。

本文研究了智能电网中的微网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分析了微网系统的特点、结构和运行方式,介绍了微网系统的建模方法和仿真技术,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和技术的有效性。

关键词:智能电网;微网系统;建模;仿真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nergy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clean energy, smart grid has become one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future energy systems. Microgrid system in smart grid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independent operation, high reliability,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technology of microgrid system in smart gri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mode of microgrid system, introduces the modeling method and simulation technology of microgrid system, and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technology through case analysis.Keywords: Smart grid; Microgrid system; Modeling; Simulation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智能电网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对电网的监测、控制、优化等手段,实现电网的高效、安全、可靠、清洁运行的新型电力系统。

区域电网的建模及仿真分析实验报告

区域电网的建模及仿真分析实验报告

区域电网的建模及仿真分析实验报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迅速增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电力系统已经发展为集中发电,远距离输电的大型互联网络系统。

但是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增大,超大规模电力系统的弊端也日益凸显:成本高、运行难度大,以火电为主的能源结构给环保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同时,随着用电负荷的不断增加,受端电网对外来电力的依赖程度也不断提高,超大规模电力系统渐渐难以适应用户越来越高的可靠性要求以及多样化的供电需求。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微电网的概念在本世纪初被提出。

作为新的技术领域,微电网在各国的发展呈现不同特色,我国对微电网的定义为:微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变换装置、相关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

既可以与配电网运行(并网运行),也可以与配电网断开独立运行。

为了能满足多种电能质量要求、提高供电可靠性等多方面的需要,微电网的技术研究主要有微电网控制、微电网保护、微电网接入标准、微电源等多方向。

然而,由于微电网的结构灵活、组成成分多样化的特点,传统通过搭建小功率实物系统的方式从其安全性、经济性与科研的灵活性上都受到了很大的考验,而随着仿真建模软件技术与多核CPU、FPGA硬件技术的发展,使用仿真的方式搭建微电网并对其进行研究测试的方式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工程系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微电网建模及其仿真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年月日微电网建模及其仿真课题开题报告1.课题来源微电网的应用可就地将新型微电源和负荷结合起来进行协调控制和运行,有效缓解各种分布式电源直接接入电网的影响,并提供了环保、安全、高效、可靠的电能供应。

微电网的优点主要包括能够充分利用了分布式电源的分散性、位置灵活的优点,能够提供冷热电联产,充分挖掘了分布式电源的效率。

微电网具有即插即用的特点。

微电网可以作为一个可定制的电源,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例如,降低网络损耗,增强局部供电可靠性,通过利用废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支持当地电压,提供电压下陷的校正,或作为不可中断电源等。

微电网能够孤网运行,它在特殊情况下能与大电网互为备用,极大地提高了电网的安全可靠性问题。

微电网运行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

从用户来看极大地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使用冷热电联产,能源热效率能从提高到左右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微电网更环保、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更低,更能适应终端用户能源需求变化。

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一)国内外微电网的发展目前国内在微电网应用方面应用最为广泛、前景最为明朗的,应该首推冷热电三联产技术。

因为对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住宅、商业大楼、医院、公用建筑、工厂来说,都存在供电和供暖或制冷需求,很多都配有发电设备,这些都是冷热电三联产的多目标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广阔市场。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解决中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的能源需求增长与能源紧缺、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的必然选择。

采用微电网技术有助于充分利用各地丰富的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向用户提供“绿色电力”,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一年》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以及“间歇式电源并网及输配技术”开展微电网研究符合国家的需求,虽然目前国内对微电网的研究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微电网的特点适应中国电力发展的需求与方向,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前景。

目前国家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已对微电网展开了相关研究,己在微电网的控制策略、储能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其中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承担的“计划”、南方电网公司和天津大学等单位承担的“计划”、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建立的小型微电网实验研究系统等都为微电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验证。

为微电网的研究积累了经验。

美国最早提出了微电网概念〔,近年来,其微电网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多项示范工程己经建立。

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提高重要负荷的供电可靠性、满足用户定制的多种电能质量要求、实现智能化和降低成本等方面。

美国电气技术可靠性解决方案联合会首次对微电网在经济性、可靠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其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微电网概念。

所提出的微电网主要考虑了当微电网和主网因为故障突然解列时,微电网能够自动解列转入孤岛运行,并维持对自身内部负荷的电能供应,直到故障排除。

的微电网设计理念是单点并网不上网、不采用快速电气控制、提供多样化的供电可靠性与电能质量、可以无缝接入的各种分布式电源等。

这些突出的特点使它成为世界上所提出的微电网中最权威、认可度最高的一个。

为了使得微电网系统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和鲁棒性,微电网所接入的微电源都是峰值小于的小型微电源。

微电网的可行性研究已经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实验室得到了初步检验。

近期,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杜兰技术中心已经开始了对微电网的全面测试。

(二)微电源的发展趋势1、燃料电池目前,燃料电池按电解质划分有个种类发展较快,即碱性燃料电池、磷酸盐型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固体聚合物燃料电池又称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及生物燃料电池。

按工作温度它们又分为高、中、低温型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不经过燃烧,而是以电化学反应的方式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能量转换效率高,一般在左右,如果技术上加以完善或者综合利用热能,效率可高达以上。

并且反应产物只有水,因此洁净无污染。

作为燃料的氢气,除了能从煤炭、天然气和石油中提取外,一还可以从植物、生物排放物和工业废料等物质中提取。

因此,从广义上讲,它是一种真正的再生资源,满足可持续能源发展的要求。

燃料电池由于具有诸多优点被认为是新世纪最有前途的清洁能源,是替代传统能源的最佳选择。

2、光伏电池太阳电池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

早在世纪年代便出现了第一块薄膜硒电池。

然而,这些早期的器件和年流行的氧化亚铜器件一样,没有足够的发电效率,只能用于大面积的光电探测。

直到世纪年代,随着单晶硅技术的发展才使得太阳电池在能量转换领域的应用成为可能。

二十几年来,世界各国对太阳电池的研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等不同材料和、叠层等不同结构的电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太阳电池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特别是年以来,一世界光伏产业更是向着在未来能源结构中的战略地位飞速前进。

目前,太阳电池主要有单晶硅、多晶硅、非晶态硅三种。

单晶硅太阳电池变换效率最高,达以上,但价格最贵。

非晶态硅太阳电池变换效率最低,但价格最便宜,今后最有希望用于一般发电的将是这种电池。

一旦它的大面积组件光电变换效率达到,每瓦发电小,建设周期短,电站功率可根据需要由电池堆组装,十分方便。

燃料电池无论作为集中电站还是分布式电源,或是作为工厂、小区、大型建筑的独立电站都非常合适负荷响应快,运行质量高。

燃料电池在数秒钟内就可以从最低功率变换到额定功率,而且电厂离负荷可以很近,从而改善了地区频率偏移和电压波动,降低了现有变电设备和电流载波容量,减少了输变线路投资和线路损失。

3、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机的种类繁多,根据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机类型分类,可以分为两大类异步发电机型和同步发电机型,其中异步发电机按其转子结构不同又可分为鼠笼式异步发电机和绕线式双馈异步发电机同步发电机型按其产生旋转磁场的类型又可分为电励磁同步发电机和永磁同步发电机。

目前常用的风力发电机主要有变桨距型鼠笼式感应风力发电机、变速恒频的双馈式风力发电机以及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

广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迅速增长,电力部门大多把投资集中在火电、水电以及核电等大型集中电源和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网的建设上。

但是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大规模电力系统的弊端也日益凸现,成本高、运行难度大、难以适应用户越来越高的安全和可靠性要求以及多样化供电需求。

而分布式电源位置灵活、分散的特点极好的适应了分散电力需求和资源分布,延缓了输、配电网升级换代所需的巨额投资,有效解决了大型集中型电网的许多潜在问题。

美国颁布了IEEE- P1547/D80“对分布式能源的入网标准做出了规定: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分布式电源必须马上退出运行。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分布式能源的有效发挥。

为了协调大电网与分布式电源间的矛盾,充分挖掘分布式能源为电网和用户所带来的价值和效益,在本世纪初,学者们提出了微电网的概念[3] 。

微电网从系统来看,是将发电机、负荷、储能装置及控制装置等结合,形成一个单一可控的单元,同时向用户供给电能和热能。

与传统集中式能源供电系统相比,微电网接近负荷,可以减少线损,节省输配电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由于兼有发电、供热、制冷等多种服务功能,微电网中分布式能源可以有效的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达到更高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4-7]。

微电网有以下几方面特点,首先由于分布式电源的灵活性可就地供电,解决了电力系统输配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其次,微电网中电源包括风力发电机、光伏电池、小型燃气轮机以及超级电容等,随着微网的运用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的发展。

再次,微电网采取电能在靠近用户的地方生产并直接为用户供电的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对集中式大型发电厂电力生产的依赖以及远距离电能传输、多级变送的损耗,从而延缓电网投资,降低网损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

微电网的特点适应中国电力发展的需求与方向,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9-11]。

但是微网接入大电网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分布式电源供电的可靠性、电能质量和供电效率等问题,为了保证稳定、可靠的系统运行,需要对接入电网的微源发电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3.研究内容此论文主要进行如下方面的研究:1.研究微电网中各微电源的数学模型研。

2.掌握MATLAB仿真工具中simulink各个功能模块。

3.光伏电池模型的搭建与仿真运行。

4.微电网由并网到孤网再到并网运行的仿真与特性分析。

4.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2016年3月1日----2016年4月10日,收集相关资料,研究微电网中各微电源的数学模型研究,对整个系统可行性进行分析,寻求最优的方案。

2016年4月11日---2016年4月20日,各微电源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2016年4月21日---2016年5月20日,搭建光伏电池模型,并进行仿真运行。

分析微电网由并网到孤网再到并网运行的特性。

2016年5月21日---2016年6月5日,充分考虑整个系统的各个细节要求对此课题进行修改和完善。

2007年6月6日---2007年6月10日,对课题设计及论文进行设计图、计算公式以及语句的检查和完善,以待答辩。

5.参考文献[1]陈永淑,周雏维,杜维微电网控制研究综述中国电力,2009[2]王成山,肖朝霞,王守相微网综合控制与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赵杰.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相关技术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

指导教师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