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当怎样保护京杭大运河
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的建议

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的建议
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杰作。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利用这一宝贵遗产,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对大运河的保护
- 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保护范围和措施
- 加大投入,修缮古迹,保护好历史遗存
- 控制沿线开发,减少对大运河的破坏
2. 传承大运河文化
- 在学校开设大运河文化课程,增强公众意识
- 举办展览、研讨会等活动,宣传大运河文化
- 支持相关研究,弘扬大运河精神
3. 合理利用大运河资源
- 恢复部分航运功能,发展水上旅游观光
- 开发沿线文化旅游项目,促进经济发展
-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利用
大运河凝聚了祖先的智慧和汗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一宝贵遗产很好地保护、传承和利用下去。
我们应当怎样保护京杭运河

・
地理纵横 ・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 阮仪三
悠 悠运河 , 漫 历史 , 淌 着 中 国文 化 的血 液 。 漫 流 京杭运 河线路 之 长 , 布 区域 之广 , 建 时 阎之 巨 , 分 修
线 的历史城镇 , 通过这项带有公益性质的工作 , 我们 希望梳理 出运河调查 的一种研究思路和有效方法 。 20 06年夏季 , 金会组织队伍 , 基 到运河沿线 四个不 同历史 时期的 “ 运河之都” ——扬州 、 淮安、 聊城 、 济 宁及其所属的城镇 , 在当地政府配合下 , 深人到运河 的古镇 古 村 , 点考 察 了大运 河 的现状 、 护 价值 和 重 保
更 是时代 赋予我 们 的义不 容辞 的使 命 。
一
全局性 的问题 , 譬如南水北调. 、 水利灌溉、 航运水土 保持和环境保护等 , 这些都必须有 中央政府作全局 的部署 和规 划 , 而不 是 任何 一个 城 市 更 不 用 说是 个 人能够做的了。但是历史文化遗产的保 护 , 落实到 具体的每 一个城镇、 每一个遗产地 , 又都是与每一个 人有关 , 而许多事情是需要靠每一个人去做 的。具
、
大运河 保护 观察 站是 一个 共 同保 护 平 台
不久前 , 国家文物 局宣 布 , 绵延 19 里 、 74公 跨越 2 2个城市 的京 杭运 河 , 已被正 式 列 入 中 国 申报世 界 文化 遗产预 备清 单 。这 意 味 着 , 长城 被 列 人世 界 在
.
遗产名录的整整 2 年后 , 0 京杭运河终于拿到了跨人 世界遗 产 “ 门槛 ” 的入 场 券 。大运 河 “ 申遗 ” 的工 作 已正式 启动 。
一
不少专家学者有重要 的研究。应该说 , 大运河不是 个新话题 , 至少 已经持续 了 2 O多年 的研究 , 特别是 对运河的发展历史 , 运河的水利工程 , 运河沿线 的主 要城 市 、 园林 、 馆 、 会 民居 , 南 运 河 段 的产 业 建 筑 江 等 , 已有 了一定 的研 究成 果 。 均 去年 6月 1 日, 阮仪 三城市 遗产保 护基金 0 “ 会” 成立 , 并把 首个 历史 街 区调查项 目锁定运河沿
大运河 保护措施

大运河保护措施各位朋友,咱们今天来好好聊聊大运河的保护措施。
这大运河啊,那可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得好好保护着。
首先咱们来说说为啥要保护大运河。
这大运河就像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经济价值。
要是不好好保护,那它就可能“生病”,甚至“倒下”,咱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可就缺了一大块。
所以,保护大运河那是刻不容缓!那具体咋保护呢?这第一步,得加强立法保护。
为啥要立法呢?这就好比给大运河穿上一件法律的“铠甲”,让那些想破坏它的人不敢轻举妄动。
通过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比如不能随便在河边乱搭乱建,不能往河里乱排污水等等。
这法律条文得写得清楚明白,让大家都知道保护大运河是有法可依的。
第二步,加强监测和评估。
这就像是给大运河做“体检”,随时掌握它的“健康状况”。
得定期派人去查看河道的情况,看看水质有没有变差,河岸有没有坍塌,河边的生态环境有没有遭到破坏。
而且这监测不能走过场,得实实在在地记录数据,分析问题。
一旦发现有不对劲的地方,赶紧想办法解决,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三步,要做好生态修复工作。
大运河周边的生态环境就像它的“外衣”,得让这件“外衣”漂漂亮亮的。
多种点树,多种点草,让河边的风景美起来。
对于已经被破坏的生态区域,得赶紧进行修复,比如治理被污染的土壤,恢复被破坏的湿地。
这就像是给大运河做了一次“美容”,让它重新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第四步,得做好文化传承和宣传。
大运河可不是一条普通的河,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咱们得把这些文化挖掘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比如运河文化节,让大家感受运河的魅力。
还可以拍纪录片、出书籍,把运河的故事讲给全世界听。
让大家都知道,咱们的大运河那是宝贝中的宝贝!第五步,鼓励公众参与。
这大运河是大家的,保护也得靠大家。
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让热心的朋友们一起参与到运河的保护中来。
比如说一起清理河边的垃圾,一起宣传保护运河的重要性。
我们应当怎样保护京杭大运河

■雹目■■■_我们应当怎样保护京杭大运河目§女自B i$%《1794*18《22十#m∞g#^《月B《ⅢEⅫ^十目$ m&#i*aPⅢ§*4《§《t t*%#“^*#m Pgi《《204目.自n★i日#f#Ⅻ7镕^*#4P。
『]《’自^%#^t月。
自m’I”e t E自自目}^t死{*E&m67*$日R:20054目§女#月{*B自7《i#^i月* #;十m{i》,20064忡目目i№4》女{*£7。
^iⅪA”2÷镕**A P”∞{ W n”*自^{K《&&H《i目镕H”《日*镕#$;≈*日R》*g#*目i自’{§}女*t}ⅢR#£^i目{E十*☆E。
t∞日A!’B&#镕720${,#Ⅲg目《月∞&E 5i i月自$W I E《日☆&∞±i#$日#.2镕R目Ⅱ自《目&∞Pm≈H^Ⅲ}#*^7日女∞*辱#‰*7—2∞日R&$。
m■m*.有■§№∞i-从≈女£一十r E自☆p目镕。
《i%■#£■^R腹-●^镕&≈∞t*m‰白鲁t目B目^±№*&《**p白勺}寨学女m#t《一十#目}自目目t目■女《月t P镕∞$《$#E∞≈t目■目t.**#t日《Pm∞m&#■t&自*#女∞t l‰*.洼向-文化运河的辣络国自T*i目*t i《※∞镕《目&,★女a ∞**&÷目∞自##*Ⅲg**:P--i.&目自±;目&*{自i自$&*.e∞#《※m目*.一月f!#目&^$目}i,*&^*#。
t月镕*7自#月A*}2,*《7女《自n自%女a∞^自#.*Ⅱ“自i&∞%FA n*t#《Ⅻj t i t目&∞‰☆}∞一}±自‰.^镕##§女z∞ⅡH;i月m A自$月#i.&^i月∞&■,自t t目∞*#目i±T目自自H§自#E;月目自f i 月&日±∞#%位t R§“7持4自§§镕镕.8E t7镕‰自&#镕自&&*i∞&E。
京杭运河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回复

京杭运河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回复题目:京杭运河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引言:京杭运河,作为中国重要的水运历史遗迹之一,连接北京和杭州,是中国最长的人工运河。
它承载着千百年来的交通运输、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历史沉淀,成为一条特殊的水道。
在保护京杭运河的过程中,明确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一步一步探讨京杭运河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的具体情况。
第一部分:京杭运河的管理范围1. 国家级管理范围京杭运河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对京杭运河的管理和保护享有主导权,包括确定管理政策、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以及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
国家级管理范围主要涵盖京杭运河的整体河道和边坡等。
2. 省级管理范围京杭运河经过的各省份也具有管理权。
各省级政府负责对所在本省范围内的运河段进行具体管理,包括河道维护、水质保护等。
同时,各省份也需与国家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管理工作,确保管理措施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第二部分:京杭运河的保护范围1. 文物保护范围京杭运河的文物保护范围主要包括历史遗产、古城、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等。
这些文物保护范围在确保保护河道的基础上,注重保护、修复和利用历史建筑、石桥、码头、碑碣等文化遗产,以保持运河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
2. 生态保护范围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京杭运河的生态保护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这包括运河两岸的湿地保护、河道水质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同时,通过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促进京杭运河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
第三部分:京杭运河的保护措施1. 制定管理政策和法规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京杭运河,国家和省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政策和法规。
这些政策和法规包括流域管理规划、水资源保护条例、水生态环境保护等,确保运河的长期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2. 加强河道维护和修复为了保持京杭运河的连续畅通,需要定期对河道进行维护和修复工作。
这包括疏通河道、清理淤泥、维护河岸边坡等。
大运河保护规划方案最新

大运河保护规划方案最新背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交通经济运输工程,也是中国文化艺术和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之一。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运河周边的城市和乡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环境问题。
为大力保护和发扬大运河的文化、经济和生态价值,最新的大运河保护规划方案已经制定啦!规划方案保护方面:1.加强文物保护:大力保护和修缮大运河周边的文物古迹,确保其不受到新建建筑的影响,让游客和市民可以欣赏到更多的历史文化。
2.加强生态保护:对于大运河周边的植被和鸟类等生态资源进行保护和恢复,确保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旅游保护:推动大运河周边旅游业的发展,使其成为一个融合文化、历史、风光和生态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开发方面:1.用活历史文化资源:大运河周边的每个城市、乡村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规划方案提出需要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创新各类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大运河沿线。
2.开展文化活动:规划方案也提出通过组织和促进各类文化活动,如大型文艺演出、民间活动等,来推广大运河的文化传统。
3.创新科技应用:对于大运河周边的城市建设和旅游业开发,规划方案也提出运用新科技,如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来推动大运河经济和旅游业发展。
实施措施1.建立保护组织:建立大运河保护组织,加强组织调度和管理,确保规划方案能够落地生根。
2.完善相关政策: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来保障大运河沿线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
3.加强合作伙伴间的协作:依托相近城市建立大运河协作联盟,并加强联盟成员间的协作,从而推动大运河保护和旅游产业的跨地区联合发展。
4.增加旅游和文化投资:加大对大运河沿线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投资,提升其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结语大运河保护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不仅仅是一项具体的工程任务,更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的伟大事业。
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们才能够保护好大运河文化和生态环境,让其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利用。
保护开发大运河的合理化建议

保护开发大运河的合理化建议一、保护方面。
1. 环境清理与生态修复。
咱得把大运河当成自家的大鱼缸一样爱护。
先组织大规模的垃圾清理活动,从河面上漂浮的塑料瓶、包装袋,到河岸边的废旧杂物,都得清干净。
然后呢,在河边多种些芦苇、菖蒲这些水生植物。
就像给大运河戴上一圈绿色的项链,这些植物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净化水质,还能给小动物们提供栖息地呢。
对于那些往大运河里偷偷排污的工厂或者居民,要像抓小偷一样严厉处罚。
建立专门的环保巡逻队,沿着大运河定期巡查,发现排污口就立马堵住,让那些想破坏大运河环境的家伙没机会下手。
2. 文物保护。
大运河边的古桥、古码头、古建筑就像大运河的老伙计,陪伴它好多年了。
咱们得给这些老伙计好好做个体检,找专业的文物保护人员来检查它们有没有裂缝、损坏啥的。
如果发现问题,就像给病人治病一样,用传统的工艺和现代的技术相结合来修复它们。
在这些文物周边划个保护圈,就像孙悟空给唐僧画的圈一样,不许乱拆乱建。
而且要给游客们立个牌子,上面写清楚这些文物的历史和保护它们的重要性,让大家都能自觉地不去破坏。
3. 文化传承保护。
大运河沿岸的那些老手艺、老习俗可不能丢。
咱们可以找一些老艺人,给他们开个小工作室,就在大运河边。
比如说制作传统的运河船模的艺人,让他们在工作室里做船模,还能给游客展示制作过程。
这样既传承了手艺,又能让游客更了解大运河的船文化。
把大运河的传说故事编成画册或者做成动画,免费发给沿岸的学校和社区。
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大运河的故事,就像把大运河的文化种子种在他们心里,一代一代传下去。
二、开发方面。
1. 旅游开发。
咱们可以打造一个大运河水上旅游专线。
就像坐公交车一样,不过是在水上。
游客可以坐着古色古香的游船,从大运河的这头游到那头。
在游船上,安排个导游,一路给游客讲讲大运河的历史、沿途的风景和故事。
在大运河沿岸合适的地方建一些特色民宿。
这些民宿可以按照大运河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来设计,比如有的像明清时期的客栈,有的像民国时期的小洋楼。
从对大运河文化产的传承和保护方面提出建议

从对大运河文化产的传承和保护方面提出建议1. 大运河:我们的“水上丝绸之路”说到大运河,大家可能会想,哎,那可是咱们祖辈留下的宝藏啊!从北到南,东到西,船只涌动,水波荡漾,无数文化瑰宝随着这条蜿蜒的运河流淌。
简直就像一条生命之河,把古今中外的故事串联在了一起。
想想看,当年那个千年古运河,承载了多少人的机遇与梦想,真是让人感慨万千!但是,亲爱的朋友们,咱这条珍贵的文化河流,岂能任其冷落呢?所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1.1 加强公众意识,咱得大家一起努力首先,得从每个人的意识入手。
就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想要保护大运河文化,得让大家都知道它有多重要,让更多人来关注、了解它。
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比如社会活动、文艺演出或者线上线下的讲座,让这些知识像火花一样,点燃更多人的热情。
让大家不仅会说“我知道大运河”,更能自豪地说“我就是大运河的守护者”哇!1.2 动员年轻人,面对面传承再来呀,年轻人可是咱们未来的希望。
大家说,年轻的心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我们可以发动大学生、高中生等,组建一些志愿者团队,进行一些文艺活动,比如说传统手工艺的学习、演出,甚至是拍摄大运河的纪录片。
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体验这份文化的魅力。
这样,传承就不再是冷冰冰的概念,而变成了生活中有滋有味的点滴。
2. 加强文化立法,护航大运河2.1 制定法规,划定保护区说到保护文化遗产,法律是个很重要的“伙伴”。
咱们需要健全相关的法规,为大运河设立明确的保护区域,确保那些有历史、有文化底蕴的地方不被随随便便破坏。
就像盖房子,不能光靠好材料,还得有良好的设计和规划。
2.2 监管力度,确保落地而且,光有法律不够,还得落实到位,多搞些督查、巡查,确保真正能够见到效果,就像“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法规的保护,咱们大运河才能稳稳地走向未来。
3. 多元化发展,激发文化活力3.1 开展旅游活动,吸引更多人咱大运河的美,不仅仅停留在历史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运河在历史上也是最繁忙的文化交流路线,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历史上秦、隋、元的三次大统一都把建设大运河作为优先规划和实现 的大事,历代历朝都把维护运河通航作为朝中要务究其原因,则在于大运河被看作是维护中国封建时代大一统江山的生命线有了大运河的南北通航,就有了商路、邮路、文化、艺术等的交往,所以大运河可以被定义为中国文化的交融之路和统一之路
从元朝初年至元十九年(1282年)始凿,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于此凿通济州河和会通河,与三年后(1292年)凿通的通惠河相连接,京杭运河全线贯通。
大运河沿线留存了古代水利工程的卓绝成就。大运河之长居世界运河之首,流经的地方地理特征有差异,山东段要通过最高点济宁南旺的“水脊”,而济宁以南穿越众多湖泊。扬州、淮安段同黄河、淮河交叉,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难治理的一段运河。可以说,“一部运河工程史就是一部黄运关系史”(郑连第:《中国水利史》)。
大运河全线贯通功在穿越“水脊”大运河全线的制高点在济宁境内号称“水脊”的南旺。为穿越“水脊”,人们立堰建闸,“以六闸撙节水势,启闭通放舟楫”。为解决黄河决淤和水源不足,人们采取了“避黄保运”和增设“水柜”等多种措施,来保证水道的畅通。为克服水源不足,先后引“四水”济运,其中尤以建戴村坝而引汶水济运河被世人称颂。南旺水利枢纽工程最为出色,其主要作用是调节水源,使之“三分朝天子,七分下江南”,为运河全线科技含量最高的工程项目。有专家认为,该工程甚至可以与都江堰工程相媲美。
这年夏季,基金会组织队伍,到运河沿线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运河之都”扬州、淮安、聊城、济宁及其所属的城镇,进行考察。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我们深入到运河的古镇古村,重点考察了大运河的现状、保护价值和保护措施。我们认为,大运河遗产保护有全局性的意义,譬如南水北调、水利灌溉、航运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等,都必须有中央政府作全局的部署和规划,不是任何一个城市,更不用说是任何个人能够完成得了的。但是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落实到具体的每一个城镇、每一个遗产地,又都与每一个人相关,许多具体的事情,要靠每一个人去做。
黄河携带大量泥沙淤积和急流处的河水咆哮,最难治理,淮河历史上经常泛滥,行踪不定,“束水沙”、“借黄行运”、“避黄水运”等不同地段的不同措施,展现了中国人民与自然较量的成就和创造的奇迹。淮安清河口是整个京杭大运河中黄河、淮河相交的地区,扼守运河之要,唯一保存至今的明代淮安清口船闸和五百里堤防,是治黄淮方略的代表。
其实,大运河不是个新话题。它的研究,至少已经持续了20多年,特别是对运河的发展历史,运河的水利工程,运河沿线的主要城市、园林、会馆、民居,江南运河段的产业建筑方面,早就进入了研究的视野,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2006年6月10日,“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成立。基金会把首个历史街区调查项目锁定在大运河沿线的历史城镇。我们希望通过这项带有公益性质的工作,梳理出运河调查的一种研究思路和有效方法。
我们应当怎样保护京杭大运河
悠悠运河,漫漫历史,流淌着中国文化的血液。京杭大运河线路之长,分布区域之广,修建时间之巨,在世界历史上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即使目前,我们仍然受惠于京杭大运河,它是“北煤南运”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的重要运输通道,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脉管所在。
作为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文明的一座桥梁,大运河成为独特的文化遗产路线。同时,因为在经济高速发展中保护与破坏的博弈,大运河这一古老到接近垂暮的历史文化遗产正濒临着危境。它就那样默然无声地纵贯南北,无数人家平静地生活在运河两岸,千百年来演绎着一种活的文化景观。
比如,具体的运河沿线城镇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发现、发掘、研究、保护以及环境的观测、监视,有赖各地的有心人建立起一个广泛的保护网络。建立观察站是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为运河沿线的政府、民间人士和关注运河保护的专家学者们搭建起一个共同平台,同时试图解决运河遗产保护多年来存在的地域间隔问题,使保护运河遗产成为沿线城镇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纽带。
京杭大运河也叫漕河,是一条南北运输的通道。中国任何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离不开运河所建立起来的漕运制度,大运河的开凿使中国的自然和地理环境为之一变。我国的主要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淌,它们穿越崇山峻岭,一泻千里,然后进入东部平原,再注入海洋。运河弥补了自然河流的不足,营造了贯通南北内陆交通的大动脉。长江以南富庶的物产通过漕运输送到北京,运河成为统治者的一条生命线。
江苏段是京杭运河史上最古老的运河。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从江都(今扬州)到末口(今淮安)的邗沟,隋大业三年(607年)扩展,从山阴(今淮安)经江都由扬子(今仪征东南)入长江。运河沟通了淮河和长江,全长190公里。
扬州是世界上最早、也是中国唯一一座与古运河同龄的城市,它曾因运河而繁盛一时,在商业发展、民俗文化,手工技艺、文学艺术、典籍收藏以至园林和建筑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勃兴。
流向:文化运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脉络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和浙江五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大运河的开凿目的有二:一是为统治者征集物资:一是为避免海上的干扰、从内陆建立运输体系,确保中国的统一。所以,这条水道成为国家兴盛的标志
京杭大运河发轫于春秋战国,鼎盛于元代,到明清早期继续发展。
考量:公众保护的平台
国家文物局宣布,绵延1794公里、跨越22个城市的京杭大运河,已被正式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这意味着,在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整整20年后、京杭大运河终于拿到了跨入世界遗产“门槛”的入场券大运河“申遗”工作已正式启动。
对于大运河,学界已经进行了许多研究:2005年国家文物局牵头启动了《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2006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编发了“大运河凭什么申报世界遗产”的专刊;此外,东南大学陈薇教授以《元明清时期运河沿线城市与建筑研究》为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另外,其他高等院校也相继开展调研工作,许多运河沿线的城市也有不少专家学者有重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