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工业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

合集下载

No4第四章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

No4第四章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
51四不同等级实验动物的比较gfgfspfspf清洁动物清洁动物普通动物普通动物传染病传染病较少较少有或可能有有或可能有寄生虫寄生虫少少较少较少有或可能有有或可能有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明确明确明确明确明确明确有疑问有疑问应用动物数应用动物数少少少少较少较少多多长期实验长期实验可能好可能好可能好可能好可能好可能好困难困难统计价值统计价值很好很好好好较好较好较差较差自然死亡率自然死亡率很低很低较低较低高高长期实验成活率长期实验成活率约约100100约约9090约约8080约约4040实验的准确设计实验的准确设计可能可能可能可能可能可能不可能不可能结果讨论价值结果讨论价值很高很高高高19
01:43
第四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及寄生虫控制
Zhang Bing
4、悉生动物及应用
又称已知菌动物(Animal with Bacteric Flora )
特点 :悉生动物和无菌动物一样,实验结果排除了动 物体内不明确的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用途
单一微生物与机体的互相关系
观察多种微生物之间及其与机体之间的互相关系和菌群 失调现象
动物饲养和实验设施要符合最基本的要求
动物仅供作教学、或预备实验时使用。
01:43
第四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及寄生虫控制
Zhang Bing
(二)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 CL
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
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
如:清洁级小鼠 排除8种细菌、5种病毒、7种寄生虫; 清洁级大鼠
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 GN)
在无菌动物中人为地植入已知的一种或数种微生 物的动物被称为悉生动物。
01:43
第四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及寄生虫控制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试题(附解析)-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制药工程-天津科技大学-04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试题(附解析)-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制药工程-天津科技大学-04



10 . 革 兰 氏 染 色 中 对 染 色 标 本 进 行 固 定 的 目 的
是:



第 2 页 (共 6 页)
―――――――――――――装――――――――――――订――――――――――――线――――――――――――――
姓名:
2008 - 2009 学年第 一 学期本科试卷
课程名称:工业微生物学实验(B)
四、简答题(共 36 分)
1.列表说明细菌、酵母、霉菌的培养基种类,培养温度,PH 值,个体形态的 观察方法。
学号:
专 业:
学 院:
第 3 页 (共 11 页)
年级:06 级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课程号:0431030706
2. 简述酵母菌死亡率测定的原理。 3. 简述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更有效的原因。
年级:06 级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课程号:0431030706
试题解析
一、名词解释(共 16 分,每小题 4 分)
1.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 37℃、24h 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 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2.培养基 是人工配制的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斜面表面又转成 红色 。而底层在比较短的培养时间为 黄 色。有的糖,培养基上下全为 黄 色。
7.根据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一般微生物菌种保藏常需满足的条件是:
低温 、 干燥 、__缺氧(隔绝空气) 。
8.糖发酵实验中加杜氏管的目的是便于观察 产气
现象。
9. 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大肠菌群测定)中加入胆盐的目的是 抑制革兰氏
菌种 细菌 酵母 霉菌
培养基
温度
肉汤培养基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研究生)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研究生)

食品微生物实验技术讲义(硕士研究生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的体系具有独特性:需要独特的实验室装备和独立的训练技术包括:显微镜术和制片染色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消毒灭菌技术、纯种分离培养技术、合成培养基技术、选择性和鉴别性培养基技术、深层液体培养技术、厌氧培养技术、菌种保藏、复壮技术、菌种选育技术等。

第一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计划学时:2重点: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技术,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

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等的形态特征。

大多数动物植物的研究、利用都能以个体为单位进行,而微生物由于个体微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利用群体来研究其属性,微生物的物种(菌株)一般也是以群体的形式进行繁衍、保存。

在微生物学中,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称为培养物(culture),而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称为纯培养物(pure culture)。

由于在通常情况下纯培养物能较好地被研究、利用和重复结果,因此把特定的微生物从自然界混杂存在的状态中分离、纯化出来的纯培养技术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相应的,微生物个体微小的特点也决定了显微技术是进行微生物研究的另一项重要技术,因为绝大多数微生物的个体形态及其内部结构只能通过显微镜才能进行观察和研究。

显微技术包括显微标本的制作、观察、测定、分析及记录等方面的内容。

实际上,正是由于显微技术及微生物纯培养技术的建立才使我们得以认识丰富多彩的微生物世界,并真正使对微生物的研究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一、无菌技术微生物通常是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而且无处不在。

因此,在微生物的研究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微生物纯培养物的“纯洁”,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

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的技术被称为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它是保证微生物学研究正常进行的关键。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应用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应用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应用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是研究微生物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医学、环境科学、食品工业、农业等领域。

本文将围绕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应用展开阐述。

一、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在医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包括细菌培养、PCR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这些技术可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和鉴定病原微生物,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此外,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还广泛应用于抗菌药物的研发和耐药性检测等方面,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环境中的微生物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指示器,可以反映环境的污染程度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可以用来监测环境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分析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例如,通过分析水体、土壤和大气中的微生物群落,可以评估环境的污染程度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还可以用来研究微生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和适应机制,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三、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在食品工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食品的质量检测和卫生监测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包括微生物培养、PCR法、酶活性检测等。

这些技术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和食品安全指标,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还可以用于食品发酵工艺的研究和优化,提高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四、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在农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农作物的病害防治中,可以利用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筛选和应用有益微生物,如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实现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还可以用于土壤微生物的监测和调控,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抗逆性。

另外,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还可以用于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和加工改良,提高农产品的商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在医学、环境科学、食品工业和农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微生物学》课程标准适应专业: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食品工程专业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工业微生物学(Industrial Microbiology)课程类型:学时学分: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主要培养生物化工工艺专业学生《工业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化工制药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和生物工程专业重要的课程之一。

(二)基本理念。

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多样性,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三)设计思路。

从微生物形态到微生物分类,在从微生物生长繁殖与代谢的调控与具体在现实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由浅入深,从直观到客观逐步深化课程内容。

二、培养目标1、能力目标○1能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2会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燥箱、均质器、超净工作台等微生物检验有关仪器和设备;○3能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培养基制备技术、消毒灭菌技术、分离纯培养和接种技术、染色技术、菌种保藏技术等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4通过对微生物进行个体形态和群体形态的观察,会辨别细菌、酵母菌、霉菌等各类微生物;○5能掌握各类食品检样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乳酸菌、霉菌和酵母菌、致病菌等常规项目的检测技术;○6能掌握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技术;会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并做出正确、规范的实验报告。

2、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无菌操作技术要点,掌握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和病毒五大类微生物类群的形态特征;○2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方法: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技术要点;○3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功能及其运输方式;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和种类;○4微生物生长的规律以及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明确控制有害微生物的各种措施与方法;○5五大类微生物培养与生长测定方法;○6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常用检样的制备技术,熟悉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程序和要求;○7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等的含义和卫生学意义及检验程序;○8各种常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熟悉检验程序,能在食品检验中进行致病菌的鉴别。

微生物学实验知识点总结与实践应用

微生物学实验知识点总结与实践应用

微生物学实验知识点总结与实践应用微生物学实验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微生物的特性和生命活动,还能培养我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微生物学实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探讨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一、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一)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营养基础。

常见的培养基有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

制备培养基时,需要准确称量各种成分,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并调节 pH 值。

例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常用于培养细菌,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则适用于真菌的培养。

(二)无菌操作技术在微生物实验中,保持无菌环境至关重要。

无菌操作包括使用无菌器材、在无菌工作台上操作、对实验材料进行灭菌处理等。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和过滤除菌。

(三)微生物的接种与培养接种是将微生物引入培养基的过程。

可以通过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方法进行接种。

接种后的培养基需要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下进行培养。

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培养条件,例如,大多数细菌在 37℃下培养,而真菌则在 28℃左右培养。

(四)微生物的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是微生物学实验的重要内容。

显微镜的类型包括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

染色技术可以增强微生物的对比度,便于观察。

二、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一)酶活性的测定微生物产生的各种酶在其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淀粉酶可以分解淀粉,蛋白酶可以水解蛋白质。

通过测定酶的活性,可以了解微生物的代谢能力。

(二)糖发酵试验某些微生物能够发酵特定的糖类,产生酸和气体。

通过观察培养基中的指示剂颜色变化和气泡产生情况,可以判断微生物是否具有发酵某种糖的能力。

(三)吲哚试验用于检测细菌是否能够产生色氨酸酶,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

吲哚与试剂反应产生红色物质,从而判断试验结果。

三、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一)基因突变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导致其性状发生改变。

工业微生物学

工业微生物学

课程名称:工业微生物学课程编码:英文名称:Industrial Microbiology学时:54 学分:3适用专业: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先修课程:生物化学教材:《微生物学》路福平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工业微生物学是为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和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生长、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菌种选育、菌种保藏以及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等;了解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作用、特别是在食品、发酵与制药工业中的实际应用等,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虽然工业微生物学是我校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技术专业重要的一门基础生物学课程,但因为学习时间有限,因而本课程不能详尽无遗地讲解微生物学的各个方面,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要注意做到主次分明、概念清楚、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为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创造有利条件。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工业微生物学是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和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以阐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微生物的营养、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的遗传育种为主,同时适当介绍微生物的生态学、微生物的分类以及传染与免疫等知识。

考虑到学生已经在生物化学课中学过各种物质代谢的知识,所以在工业微生物学中不再讲解,只介绍微生物的产能方式如呼吸和发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生长、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菌种选育、菌种保藏以及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等;了解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作用,特别是在食品、发酵与制药工业中的实际应用等,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试题(附解析)-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制药工程-天津科技大学-02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试题(附解析)-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制药工程-天津科技大学-02

2.稀释平板计数时,细菌,放线菌,真菌的计数标准是选择每皿中菌落数在30-300个的稀释度进行计数()。

A.错B.对3.为了满足微生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配制培养基所用的水最好使用自来水()。

A.错B.对4.实验室通常使用血球计数板测微生物的总菌数()。

A.错B.对5.浸油的油镜镜头可用软的卫生纸擦净()。

A.错B.对6.稀释平板计数通常采用的是二倍稀释法()。

A.错B.对7.使用手提灭菌锅灭菌后,为了尽快排除锅内蒸汽,可直接打开排气阀排气()。

A.错B.对8.镜台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是10微米()。

A.错B.对9.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任数5个大方格(80个小格)的菌数即可()。

A.错B.对10.测微生物的细胞大小时,需要校正的是镜台测微尺每格的实际长度()。

A.错B.对三、填空题(共15分,每空0.5分)1. 检查乳品和饮料是否含有大肠杆菌(E.coli)等肠道细菌,可采用_________培养基,在这种培养基平板上_________会形成具有__________光泽的紫黑色小菌落。

2.测定酵母细胞死亡率时, 所用的染料是,染色2-3分钟后, 于显微镜下观察, 其中变蓝的细胞为细胞。

2. 霉菌菌丝观察主要利用()作介质。

A.无菌水B.生理盐水C.乳酸苯酚油D.二甲苯3. 肉汤培养基用来培养()。

A.酵母菌B.霉菌C.细菌D.放线菌4. 在使用显微镜油镜时,为了提高分辨力,通常在镜头和盖玻片之间滴加()。

A.二甲苯B.水C.香柏油D.无菌水5.高压蒸汽灭菌的工艺条件是()。

A.121℃/20minB.115℃/20minC.130℃/20minD. 170-180 ℃/20min6. 明胶液化实验,明胶的水解是由于细菌所产生的()的作用。

A. 脂肪酶B. 纤维素酶C. 蛋白酶D. 淀粉酶7. 斜面试管的标签应贴在斜面的正上方,距管口()处。

A. 1cm-1.5cmB. 1.5cm-2cmC. 2cm-2.5cmD. 2.5cm-3cm8. 下列霉菌中有足细胞的霉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1
冷却装置 、 7、联轴器及轴承 、 8、轴封 、 9、变速装置 、 10、 10、清洗装置
1. 罐体 由圆柱体及椭圆形或碟形封头焊接而成, 罐体 :由圆柱体及椭圆形或碟形封头 焊接而成, 材料为碳钢或不锈钢, 材料为碳钢或不锈钢,对于大型发酵罐可用衬 不 锈钢板或复合不锈钢制成, 不锈钢板或复合不锈钢制成,衬里用的不锈钢 板厚为2- 3毫米 毫米。 板厚为 毫米。 为了满足工业要求,在一定压力下操作、 为了满足工 业要求,在一定压力下操作、空消 或实消,罐为一个受压容器, 或实消,罐为一个 受压容器,通常灭菌的压力 公斤/厘米 绝对压力)。 为2.5公斤 厘米2(绝对压力) 。 公斤 标准发酵罐的几何尺寸 H/D=1.7 ̄4 d/D=1/3 ̄1/2 W/D=1/12 ̄1/8 B/D=0.8 ̄1.0 (s/d)2=1.5 ̄2.5 (s/d)3= 1 ̄2 2. 搅拌器 搅拌器有平叶式、弯叶式、 搅拌器有平叶式、弯叶式、箭叶式三种 其作用是打 碎气泡,使氧溶解于醪液中, 其作用是打碎气泡,使氧溶解于醪液中,从搅 打碎气 泡 拌程度来说,以平叶涡轮最为激烈, 拌程度来说,以平叶涡轮最为激烈,功率消 耗 也最大,弯叶次之,箭叶最小。 也最大,弯叶次之,箭叶最小。 3. 挡 板 挡板的作用是改变液流的方向, 挡板的作用是改变液流的方向,由径向流改为 轴向流,促使液体激烈翻动,增加溶解氧。 轴向流,促使液体激烈翻动,增加溶解 氧。 通常挡板宽度取( 通常挡板宽度取(0.1-0.12)D,装设 块即 ) ,装设4-6块 即 可满足全挡板条件。 可满足全挡板条件。 所谓“全挡板条件”是指在一定转速下 ,再增 所谓“全挡板条件”是指在一定转速下, 在一定转速下 加罐内附件,搅拌功 率仍保持不变, 加罐内附件,搅拌功率仍保持不变,而旋涡基 本消失,一般满足下 式要求: 本消失,一般满足下式要求: W Z = 0.4 D W—挡板宽度, D—罐的直径, Z—挡板数 挡板宽度, 罐的直径, 挡板宽度 罐的直径 挡板数 W ×Z=0.4 = D 竖立的列管,排管, 竖立的列管,排管, 也可以起挡板作用, 也可以起挡板 作用, 故一般具有冷却列管 或排管的发酵罐内不 另设挡板。 另设挡板。 挡板的长 度自液面起到罐底为止。 挡板的长度自液面起到罐底为止。 挡板与罐壁之间的距离 为( 挡板与罐壁之间的距离为(1/5 ̄1/9)W,避免 ) , 形成死角,防止物料与菌 体堆积。 形成死角,防止物料与菌体堆积 4. 消泡装置 消泡方式有两种:一是化学消泡 化学消泡, 消泡方式有两种 : 一是 化学消 泡 , 但高浓度的 化学消泡剂会对发酵产生抑制作用, 化学消泡剂会对发酵产生抑 制作用 , 故不能添 加太多;二是机械消泡 机械消泡。 加太多;二是机械消泡。 锯齿式消泡桨. 它安装于罐内顶部、 ① 锯齿式消泡桨 . 它安装于罐内顶部 、 高 出液 面的位置, 固定在搅拌轴上, 随搅拌轴转动, 面的位置 , 固定在搅拌轴上 , 随搅拌轴转动 , 不断将泡沫打破。 不断将泡沫打破。 半封闭式涡轮消泡器, ② 半封闭式涡轮消泡器 , 它是由前者发展改进 而来, 而来 , 泡沫可直接被涡 轮打碎或被涡轮抛出撞 击到罐壁而破碎。 击到罐壁而破碎。 离心式消泡器,它们置于发酵罐的顶部, ③离心式消泡器,它们置于发酵罐的 顶部,利 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泡沫破碎, 用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泡沫破 碎,液体仍 然返回罐内。 然返回罐内。 刮板式消泡器,它安装于发酵罐的排气口处 , ④刮板式消泡器,它安装于发酵罐的排气口处, 泡沫从气液进口进到高速旋转的 刮板中, 泡沫从气液进口进到高速旋转的刮板中,刮板 转速为1000—1450 rpm,泡 沫迅速被打碎,由 转速为 ,泡沫迅速被打碎, 于离心力作用,液体披甩向壳体壁上 , 于离心力作用,液体披甩向壳体壁上,返回罐 气体则由汽孔排出。 内,气体则由养基中含有淀粉 分泌淀粉酶 3. 脂肪水解试验 中性红 阴性 产脂肪酶 二、微生物对氮源的利用试验 1. 明 胶 液 化 试 验 2. 石蕊牛奶试验 牛奶主要含有乳糖和 牛奶主要含有乳糖和酪蛋白 乳糖 石蕊牛奶 发酵乳糖产酸 产蛋白酶 3.尿素分解试验 尿素分解试验 pH6.8 pH8.4 尿素酶(脲酶)分解尿素产生氨, 尿素酶(脲酶)分解尿素产生氨,当pH>8.4 时 时 酚红指示剂显深粉红色。 酚红指示剂显深粉红色。 4. 硝酸盐还原试验 格里斯 — 试剂 NO3— NO2 溶液呈粉红色 溶液不呈蓝色 NH3、N2 二苯胺 试剂 第四节 工业微生物的检测技术 一、工业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显微直接计数法 平板菌落计数法 光电比浊法 二、 食品卫生的微生物学检测——大肠菌 食品卫生的微生物学检测 大肠菌 群数的测定 饮用水的微生物学标准 细菌总数≤100 个/ml 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数≤3个 大肠菌群数 个/1000ml 大 肠菌群(coliforms) 大肠菌群 指任何可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G—、杆状、无芽 杆状、 指任何可发酵乳糖产酸 产气的 兼性厌氧的肠道细菌,典型代表是E.coli,也包 孢、兼性厌氧的肠道细菌, 典型代表是 , 括Enterobacter aerogenes(产气肠杆菌)、 (产气肠杆菌) citr obacter(柠檬酸杆菌属)和Klebsiella (柠檬酸杆菌属) penumoniae(肺炎克氏杆 菌)等。 (肺炎克氏杆菌) 水中大肠菌群数的测定 分三步进行) 发酵法 (分三步进行) ①初步发酵试验 单倍乳糖蛋白胨培养基、三倍浓乳糖蛋白胨培养基 单倍乳糖蛋白胨培养基、 乳 糖蛋白胨培养基 ②平板分离 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 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 基,革兰氏染色 ③复发酵试验 单倍乳糖蛋白胨培养基 滤膜法 三、噬菌体的检查及效价测定 效价(titre,titer):这里指每毫升试样中所 效价( , ) 这里指每毫升试 样中所 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噬菌斑 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 数,又称噬菌斑 形成单位数(plaque-forming unit,pfu)或感染 形成单位数 , 或 中心数( )。测定效价的方法 中心数(infective centre)。测定效价的方法 )
六、空气除菌流程和设备 空气预过滤 空气压缩机 冷却器 析水器 加热器 空气贮罐 空气过滤器 发酵罐 。 发酵罐。 空气过滤除菌设备流程 粗过滤 空压机 储罐 二级冷却 加热器 空气过滤 旋风分离器 丝网分离器 两级冷却析水、 两级冷却析水、加热过滤除菌流程 第三节 工业微生物的生理与发酵试验技术 一、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试验 1. 细菌的糖类发酵试验 pH5.2 pH6.8 溴甲 酚紫 阴性 产酸 产酸 产气 2. 淀粉水解试验
page 2
发酵罐装料容积 一般情况下,取罐圆柱部分高度的 %: 一般情况下,取罐圆柱部分高度的70% : 极少泡沫时为80%; 极少泡沫时为 %; 易起泡时为60%。 易起泡时为 %。 5. 空气分布装置 空气分布装置的作用是吹入无菌空气, 空气分布装置的作用是吹入无菌空气, 并 使空气均匀分布。 使空气均匀分布。 单孔管:管口对正罐底中央, 单孔管:管 口对正罐底中央,装于最低一 挡搅拌器下面,管口与罐低的距离约40mm。 挡搅拌器 下面,管口与罐低的距离约 。 环形管: 环形管:带有小孔的环形空气分布管 6. 冷却装置 5m3以下发酵罐一般采用夹套冷却。 以下发酵罐一般采用夹套冷却。 大型发酵 罐采用列管冷却(四至八组)。 大型发酵罐采用列管冷却(四至八组)。 夹套内设 置螺旋片导板,来增加换热效果,同 夹套内设置螺旋片导板,来增加换热效果, 时 对罐身起加强作用。 时对罐身起加强作用。冷却列管极易腐蚀或磨 损穿孔,最好用 不锈钢制造。 损穿孔,最好用不锈钢制造。 7. 联轴器及轴承 大型发酵罐搅拌轴较长,常分为二至三段, 大型发酵罐搅拌轴较长,常分为二 至三段,用联轴器 使上下搅拌轴成牢固的刚性联接。 使上下搅拌轴成牢固的刚性联 接。 为了减少震动,中型发酵罐一般在罐内装有底轴承, 为了减少震动,中型发酵 罐一般在罐内装有底轴承, 而大型发酵罐装有中间轴承。 而大型发酵罐装有中间轴 承。 罐内轴承不能加润滑油,应采用液体润滑的塑料轴瓦 罐内轴承不能加润滑油, 如石棉酚醛塑料,聚四氟乙烯等)。 (如石棉酚醛塑料,聚四氟乙烯等)。 罐内轴 承接触处的轴颈极易磨损, 罐内轴承接触处的轴颈极易磨损,尤其是底轴承处的 磨 损更为严重, 磨损更为严重,可以在与轴承接触处的轴上增加一个 轴套,用紧固螺 钉与轴固定, 轴套,用紧固螺钉与轴固定,这样仅磨损轴套而轴不 会磨损,检修时 只要更换轴套就可以了。 会磨损,检修时只要更换轴套就可以了。 8. 轴 封 轴封的作用: 轴封的作用:使罐顶或罐底与轴之间的缝隙加 以密封,防止泄露 和污染杂菌。 以密封,防止泄露和污染杂菌。常用的轴封有 填料函轴封和端面轴封 两种。 填料函轴封和端面轴封两种。 10. 清洗装置 发酵罐的容量正在逐步增大, 发酵罐的容量正在逐步增大 , 这类发酵 罐大部 分安装在室外, 罐大部分安装在室外 , 原来的清洗方法 已不适用, 必须采用自动 化的喷洗装置。 已不适用 , 必须采用自动化的喷洗装置 。 采 用 较 多 的 是 C IP 清 洗 系 统 ( clean in place ),意即内部清洗系统。 意即内部清洗系统。
本文由sifanhu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 查看。 第4章 工业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 章 第一节 工业微生物的制片与显微技术 一、工业微生物显微标本片制作技术 二、显微技术 第二节 工业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 一、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技术 二、无菌操作技术 三、工业微生物分离与纯化技 术 四、厌氧微生物纯培养技术 1. 真空干燥器化学吸氧法 2. 厌氧罐培养法 3. 厌氧 手套箱培养法 4. Hungate滚管法 滚管法 五、工业微生物大规模培养技术 ——机械搅拌通风发酵 原料 仓库 菌种 种子罐 原料制备 和预处理 筛选 粉碎 消毒 发酵罐 产物回收 产品 废物 空气 压缩 除菌 工业发酵流程示意图 (二)发酵罐的类型 1.按微生物生长代谢需要分类: .按微生物生长代谢需要分类: 好气:抗生素、酶制剂、酵母、氨基酸, 好气:抗生素、酶制剂、酵母、氨基 酸,维生素 等产品是在好气发酵罐中进行的; 等产品是在好气发酵罐中进行的;需 要强烈的通 风搅拌,目的是提高氧在发酵液中的传质系数; 风搅拌,目的是提高氧 在发酵液中的传质系数; 厌气:丙酮丁醇、酒精、啤酒、乳酸等采用厌气 厌气: 丙 酮丁醇、 酒精、 啤酒、 发酵罐。不需要通气。 发酵罐。不需要通气。 2. 按照发酵罐设备特点分类: 按照发酵罐设备特点分类: 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包括循环式, 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包括循环式,如伍 式发 酵罐,文氏管发酵罐, 酵罐,文氏管发酵罐,以及非循环式的通风式 发酵罐和 自吸式发酵罐等。 发酵罐和自吸式发酵罐等。 非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包括循环式 的气提式、 非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包括循环式的气提式、 液提式发酵罐, 液提式 发酵罐,以及非循环式的排管式和喷射 式发酵罐。 式发酵罐。 这两类发酵罐是采用 不同的手段使发酵罐内的 液三相充分混合, 气、固、液三相充分混合,从而满足微 生物生 长和产物形成对氧的需求。 长和产物形成对氧的需求。 3.按容积分类: .按容积分类: 实验室发酵罐: ~ 实验室发酵罐:5~100L; ; 中试发酵罐: 中试发酵罐: 50-10000L; ; 生产规模的发酵罐: 以上。 生产规模的发酵罐: 5000L以上。 以 上 啤酒发酵罐 (三)发酵罐的基本要求 径高比。 ( 1) 发酵罐应具有适宜的 径高比 。 罐身越高 , ) 发酵罐应具 有适宜的径高比 罐身越高, 氧的利用率较高。 氧的利用率较高。 压力。 (2)发 酵罐能承受一定的压力。 )发酵罐能承受一定的压力 溶解氧。 (3)要保证发酵液 必须的溶解氧。 )要保证发酵液必须的溶解氧 冷却面积。 (4)发酵罐应具有足够 的冷却面积。 )发酵罐应具有足够的冷却面积 死角, ( 5) 发酵罐内应尽量减少 死角 , 避免藏垢积 ) 发酵罐内应尽量减少死角 灭菌能彻底 避免染菌。 能彻底 , 污,灭菌能彻底,避免染菌。 轴封应严密, (6)搅拌器的轴封应严密,尽量减 少泄漏。 )搅拌器的轴封应严密 尽量减少泄漏。 (四)通用式发酵罐的结构 1、罐体 、 2、搅拌器 、 3、挡板 、 4、消泡器 、 5、空气分布装置 、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