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钱学森教案

钱学森教案

钱学森教案第一篇:钱学森教案钱学森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体会钱学森冲破阴碍,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不断努力献身。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

四、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主要解决文中的生字词和梳理文章。

第二课时解决重难点,通过分析钱学森说的两句话来体会他深深的爱国之情。

第一课时一、导入1、今天,老师想向大家介绍一个人,2007年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他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大家知道他是谁吗?板书钱学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文章(齐读)看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是的,这也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学习了《詹天佑》,你知道写人的文章应该怎么写吗?(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首尾呼应等)下面,我们来进一步认识钱学森这个人物。

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钱学森?(指名交流)出示人物简介: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出生于上海,浙江杭州人,中国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名誉主席等职务。

2009年10月31日早上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2、上节课学习詹天佑,詹天佑是近代铁路之父,大家还知道哪些什么什么之父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世界炸药之父(诺贝尔)中国地质之父(李四光)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中国建筑学之父(梁思成)等等。

钱学森优秀教案设计

钱学森优秀教案设计

钱学森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钱学森生平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钱学森的生平和主要成就认识钱学森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1.2 教学内容钱学森的出生背景钱学森的学习经历钱学森的主要成就钱学森的贡献和影响1.3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片展示法讨论法1.4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钱学森的生平背景2. 讲解:详细讲解钱学森的学习经历和主要成就3. 展示:展示钱学森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钱学森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钱学森的贡献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1.5 课后作业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钱学森的其他方面,如家庭、兴趣爱好等请学生写一篇关于钱学森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悟和启示第二章:钱学森在航空航天领域的贡献2.1 教学目标了解钱学森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主要贡献认识钱学森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2.2 教学内容钱学森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学习和工作经历钱学森的主要科技成果和贡献钱学森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影响2.3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片展示法案例分析法2.4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钱学森在航空航天领域的背景2. 讲解:详细讲解钱学森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主要科技成果和贡献3. 展示:展示钱学森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相关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钱学森的贡献4. 分析:分析钱学森的科技成果和贡献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影响,引导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2.5 课后作业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钱学森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其他贡献请学生write a short essay about the inspiration and insights gned from Qian Xuesen's achievements in aerospace.第三章:钱学森的科技教育思想3.1 教学目标了解钱学森的科技教育思想认识钱学森对我国科技教育的贡献培养学生对科技教育的兴趣和热情3.2 教学内容钱学森的科技教育理念钱学森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实践和成果钱学森科技教育思想对我国科技教育的启示3.3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3.4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钱学森的科技教育思想2. 讲解:详细讲解钱学森的科技教育理念和实践成果3. 分析:分析钱学森科技教育思想对我国科技教育的启示,引导学生对科技教育的兴趣和热情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钱学森科技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和应用3.5 课后作业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钱学森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其他贡献请学生写一篇关于钱学森科技教育思想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悟和启示第四章:钱学森的爱国主义精神4.1 教学目标了解钱学森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钱学森在我国科技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第四章:钱学森的爱国主义精神4.1 教学目标了解钱学森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钱学森在我国科技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4.2 教学内容钱学森的爱国情怀钱学森在国家需要时的选择和牺牲钱学森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后人的启示4.3 教学方法讲解法事例分析法情感教育法4.4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钱学森的名言或事例,引导学生思考爱国主义的含义2. 讲解:详细讲解钱学森的爱国情怀和在国家需要时的选择和牺牲3. 分析:分析钱学森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后人的启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践行爱国主义4. 情感教育:通过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祖国热爱和责任感4.5 课后作业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钱学森的更多关于爱国主义的事迹请学生写一篇关于钱学森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体会第五章:钱学森的科学态度与方法5.1 教学目标了解钱学森的科学态度与方法认识钱学森在科学研究中的严谨和执着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方法5.2 教学内容钱学森的科学态度钱学森的科学研究方法钱学森科学态度与方法对后人的启示5.3 教学方法讲解法事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5.4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钱学森的成就,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态度与方法的重要性2. 讲解:详细讲解钱学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3. 分析:分析钱学森的科学态度与方法对后人的启示,引导学生学习并应用正确的科学态度与方法4.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科学研究的严谨和执着5.5 课后作业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钱学森的更多关于科学态度与方法的事迹请学生写一篇关于钱学森科学态度与方法的感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体会第六章:钱学森的创新思维6.1 教学目标了解钱学森的创新思维认识钱学森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6.2 教学内容钱学森的创新理念钱学森的创新实践6.3 教学方法讲解法事例分析法思维训练法6.4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钱学森的创新成果,引导学生认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2. 讲解:详细讲解钱学森的创新理念和创新实践3. 分析:分析钱学森的创新思维对后人的启示,引导学生学习并应用创新思维4. 思维训练:让学生通过实际训练,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6.5 课后作业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钱学森的更多关于创新思维的事迹请学生写一篇关于钱学森创新思维的感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体会第七章:钱学森的团队合作精神7.1 教学目标了解钱学森的团队合作精神认识团队合作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7.2 教学内容钱学森的团队合作理念钱学森的团队合作实践7.3 教学方法讲解法事例分析法团队协作法7.4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钱学森的团队合作成果,引导学生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2. 讲解:详细讲解钱学森的团队合作理念和团队合作实践3. 分析:分析钱学森团队合作精神对后人的启示,引导学生学习并应用团队合作精神4. 团队协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团队合作的过程和乐趣7.5 课后作业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钱学森的更多关于团队合作的事迹请学生写一篇关于钱学森团队合作精神的感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体会第八章:钱学森的人生哲学8.1 教学目标了解钱学森的人生哲学认识钱学森在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和坚守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8.2 教学内容钱学森的人生理念钱学森的人生实践钱学森的人生哲学对后人的启示8.3 教学方法讲解法事例分析法情感教育法8.4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钱学森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哲学的重要性2. 讲解第九章:钱学森的道德品质与人格魅力9.1 教学目标了解钱学森的道德品质认识钱学森在个人修养方面的表现9.2 教学内容钱学森的道德观念钱学森的人格特质钱学森的道德品质与人格魅力对后人的启示9.3 教学方法讲解法事例分析法情感教育法9.4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钱学森的道德行为,引导学生思考道德品质的重要性2. 讲解:详细讲解钱学森的道德观念和人格特质4. 情感教育:通过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人格魅力9.5 课后作业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钱学森的更多关于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的事迹请学生写一篇关于钱学森道德品质与人格魅力的感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体会第十章:钱学森的精神品质与榜样作用10.1 教学目标了解钱学森的精神品质认识钱学森在精神层面上的追求和坚守培养学生向钱学森学习的决心和勇气10.2 教学内容钱学森的精神追求钱学森的榜样作用钱学森的精神品质与榜样作用对后人的启示10.3 教学方法讲解法事例分析法讨论法10.4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钱学森的榜样事迹,引导学生思考精神品质的重要性2. 讲解:详细讲解钱学森的精神追求和榜样作用3. 分析:分析钱学森的精神品质与榜样作用对后人的启示,引导学生向钱学森学习,培养自己的精神品质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向钱学森学习,践行钱学森的精神品质与榜样作用10.5 课后作业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钱学森的更多关于精神品质和榜样作用的事迹请学生写一篇关于钱学森精神品质与榜样作用的感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体会第十一章:钱学森的传承与影响11.1 教学目标了解钱学森的传承与影响认识钱学森在我国科技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传承钱学森精神的责任感11.2 教学内容钱学森的科技传承钱学森的精神传承钱学森的传承与影响对后人的启示11.3 教学方法讲解法事例分析法情感教育法11.4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钱学森的传承成果,引导学生思考传承的重要性2. 讲解:详细讲解钱学森的科技传承和精神传承3. 分析:分析钱学森的传承与影响对后人的启示,引导学生传承钱学森的精神,发挥钱学森的榜样作用4. 情感教育:通过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1.5 课后作业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钱学森的更多关于传承与影响的事迹请学生写一篇关于钱学森传承与影响的感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体会第十二章:钱学森的教育理念与实践12.1 教学目标了解钱学森的教育理念认识钱学森在教育实践中的创新和贡献培养学生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12.2 教学内容钱学森的教育观念钱学森的教育实践钱学森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对后人的启示12.3 教学方法讲解法事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12.4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钱学森的教育成果,引导学生思考教育理念的重要性2. 讲解:详细讲解钱学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3. 分析:分析钱学森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对后人的启示,引导学生学习并应用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4.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教育实践的过程和乐趣12.5 课后作业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钱学森的更多关于教育理念和实践的事迹请学生写一篇关于钱学森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感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体会第十三章:钱学森的科研伦理与道德13.1 教学目标了解钱学森的科研伦理和道德认识钱学森在科研工作中的严谨和诚信培养学生正确的科研伦理和道德观念13.2 教学内容钱学森的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钱学森的生平、科技贡献、教育理念、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道德品质、人格魅力以及其对后人的影响和启示。

《钱学森》公开课教案

《钱学森》公开课教案

《钱学森》公开课教案《钱学森》公开课教案师: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生:喜欢。

师:说到电影,我想请教一下,你们知道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影大师是谁吗?生:张艺谋!师:张艺谋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电影导演,暂时还不是世界最著名的电影大师。

当然,我们希望他努力争取。

生:卓别林!师:对!你怎么知道的?生:我在电视里看到的,说卓别林是电影之父。

师:对!电影之父。

(板书。

)在电影这一行业里他是老大!算是祖师爷了,谁还知道哪些“之父”?生:音乐之父贝多芬。

生:钢琴之父李斯特。

生:炸药之父诺贝尔。

师:在中国,也有一个人被誉为“导弹之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生:不知道。

师:他就是放弃了在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的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板书:钱学森。

)钱学森,194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留学美国。

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但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身的祖国。

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1955年10月1日,他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

为我国的火箭、导弹的研究和发射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想不想读课文?生:想。

师:好!放开声音,以自身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一会儿,同学基本读完。

)生:还想读吗?生:想。

师:真话假话?生:真话。

师:好,想读的请举手。

好了,时间到,再举手也不算了,就你们这些人读,你们举手最快,获得了读课文的权利,请你们起立齐读课文第一节。

(对没有举手的同学)等他们第一节读完了,你们才有权利接着读。

当然,假如谁读累了,随时可以坐下来歇一歇,谁想读了再站起来读,好吗?生:好!师:开始读吧。

(局部同学齐读课文第一节,紧接着全班同学陆续接着读,直至全文读完。

)师:听你们整齐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不过,现在我想学一学齐泯王,不听你们齐奏,想听你们一个一个地吹,见识一下你们各人的真功夫。

谁敢出来?(生无人举手。

)师:被吓住了?都想当南郭先生?(生笑,众笑。

)师:(有一同学举手。

)好!他站起来了,站起来就证明自身不是南郭先生,有勇气!(该生读课文。

公开课《钱学森》教学设计(通用14篇)

公开课《钱学森》教学设计(通用14篇)

公开课《钱学森》教学设计(通用14篇)公开课《钱学森》篇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学习并领悟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记叙顺序。

重点、难点:试从写法角度指导阅读,走近人物精神世界。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钱学森的资料。

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1.读这段文字,猜“他”是谁?2.“钱学森”(板书)。

3.生谈谈对他了解,师小结。

4.齐读课题。

二、检查生字新词。

1.听写含生字的词语。

额头赴美留学富裕诚恳贡献重点指导“裕”(巧记字形、字意)2.对照屏幕同桌互相批改听写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出你最想读的一段或最有把握的一节。

2.简要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四、探究语言,体会情感。

1.回顾写人文章的共同点(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写人的经历)。

2.画出文中钱学森的语言,在最打动你的地方写下批注。

3.交流。

预想:(出示):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①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补充)想想现在钱学森他在哪?生活怎么样?他想回到那儿?②齐读这一节,最让你心头一颤的字眼是什么?(出示:第4节)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创造。

”①比较两段话,扣住“我”“我们”细小差别言外深意。

②假如你也是一名留学生,听了钱学森诚恳的话,你会怎么想?③男女生分别读这两节。

4.小结读书法。

5.找出其他人物的语言描写,有何用意?(对比呈现,衬托写法)。

五、记叙顺序──例叙又妙用。

1.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再读第1节,想想时间的顺序,课文的第1自然段应放在哪里?为什么要放在文章的开头?(倒叙又可以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钱学森课文教案

钱学森课文教案

钱学森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钱学森放弃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的原因。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钱学森的爱国之情。

2、难点(1)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钱学森的拳拳爱国心。

(2)领悟作者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精读课文,感悟品质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交流汇报:钱学森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和崇高的地位。

(3)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钱学森在美国的待遇优厚和地位崇高?(4)指导朗读,读出钱学森在美国的优越生活。

2、学习第二自然段(1)过渡:然而,钱学森却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回国的?(2)交流汇报: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期间,始终心系祖国,时刻准备着回国报效祖国。

(3)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钱学森心系祖国?(4)指导朗读,读出钱学森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1)钱学森决定回国,但是他的回国之路却充满了艰辛。

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钱学森在回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2)交流汇报:美国政府百般阻挠,甚至把钱学森关进了监狱。

钱学森公开课教案

钱学森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新课1、背爱国诗篇,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钱学森,他就是一个满怀爱国之情的人。

二、精读课文1、自主先学2、小组谈论3、汇报:(一)出示语句:“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个人读)(1)说明当时的情况。

(留学美国,师从冯卡门)谈体会(2)“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钱学森做了什么?钱学森和老师一起研究罗斯福总统钦定的火箭发射、原子弹和氢弹。

他曾暗下决心:我虽与祖国远隔重洋,不能上战场与日军搏斗,但可以利用在美国的科学研究和实验条件,去抢占世界科技高峰,借以提高军事力量,打击帝国主义德、日、意。

他宁愿放弃美国如此优越的研究环境,也要回到中国,说明他的拳拳爱国之情和报国之义。

(3)冯·卡门:“超音速时代之父”——美国空军科技奠基人冯·卡门,冯·卡门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是“全世界闻名的工程力学和航空技术权威”。

(4)如果钱学森选择留在美国,生活会是什么样的?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齐读)钱学森的所作所为,让我想起了周恩来的一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钱学森还说了什么?(二)出示句二: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

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日夜盼望”“终于”“应当”回国的态度坚决。

(2)说明情况,旅居异国多年,新中国终于成立后钱学森越发的想要早日回到祖国去。

(3)钱学森一心只想早日回国,但其他留学生却有不同言论——出示留学生的话:“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

”侧面烘托出钱学森的爱国之情以及拳拳报国之义。

(4)想象一下会有什么困难?小结:即使困难重重,钱学森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五年级下《钱学森》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教案

五年级下《钱学森》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教案

五年级下《钱学森》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教案《钱学森》公开课教案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括的情感,使同学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觉得钱学森是怎样一个人?从课文中哪里看出来?二、学习课文:1、每人自由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并用笔划出来。

2、小组讨论。

3、交流:围绕钱学森是一个“爱国”的人展开交流。

出示:第一节:(1)“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

想到前方就是自身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交流你的学习体会。

“爱国”、“归心似箭”、“无比激动”、“希望脚下的不是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不只仅是体现他回国心切,想快些回国,更是说明钱学森想早日研制我国的火箭和导弹。

”出示:第二节:(2)“我是__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从钱学森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说说朗读时的心情。

出示:第三节:(3)“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__留同学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保守节日。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他们……感到格外兴奋。

”读读感悟,再读读。

出示:第四节:(4)“我们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我们应当回去的。

”品读感悟。

出示:第五节:(5)自由读课文第五节,看超级链接,五个师是多少个士兵?五个师=4860个士兵出示:第六节:(6)自由读课文第六节,看超级链接故事《钱学森宁死也要回国》:被称为“__现代火箭之父”的钱学森,是著名的航天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

新__成立之初,钱学森为了报效新生而落后的祖国,从1950年起在美国向其当局正式提出回国申请.但是,美国当局却百般阻挠和迫害,没收了钱学森的各种资料和书籍,并诬蔑陷害他为“间谍”,对他进行审讯和监禁,将他关押在一个孤岛上,进行惨绝人寰的折磨和迫害,仅半个月,就使他的体重减轻了30磅(约合13.6公斤)当时美国当局声称,只要钱学森放弃回国念头,就照常给他提供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可是,钱学森宁死也要回国。

《钱学森》公开课教案

《钱学森》公开课教案

《钱学森》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钱学森的生平背景和重要成就。

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和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钱学森的生平经历,包括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工作成就等。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钱学森的重要贡献。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引入问题引发学生对钱学森的好奇心,例如:“你们听说过钱学森吗?谁能告诉我他是做什么的?”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钱学森的短片,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了解。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钱学森的重要成就和对社会的贡献。

第二章:钱学森的生平介绍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钱学森的生平经历和成长过程。

2.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介绍钱学森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和重要成就。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讲述钱学森的生平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他的成长过程和奋斗经历。

学生分组讨论钱学森的成就,并选择其中一项进行展示。

第三章:钱学森的科学贡献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钱学森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杰出贡献。

3.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钱学森在航天、航空等领域的贡献。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钱学森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主要成就,如“两弹一星”等。

学生分组讨论钱学森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并选择其中一项进行展示。

第四章:钱学森的教育理念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钱学森对教育的看法和理念。

4.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介绍钱学森的教育理念,如培养创新人才等。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钱学森对教育的看法和理念。

学生分组讨论钱学森的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并选择其中一项进行展示。

第五章:钱学森的精神品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钱学森的精神品质和对社会的贡献。

5.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介绍钱学森的精神品质,如敬业精神、创新意识等。

5.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钱学森的精神品质和对社会的贡献。

学生分组讨论钱学森的精神品质对当代青少年的启示,并选择其中一项进行展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学森》公开课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括的情感,使同学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觉得钱学森是怎样一个人?从课文中哪里看出来?
二、学习课文:
1、每人自由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并用笔划出来。

2、小组讨论。

3、交流:围绕钱学森是一个“爱国”的人展开交流。

出示:第一节:
(1)“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

想到前方就是自身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交流你的学习体会。

“爱国”、“归心似箭”、“无比激动”、“希望脚下的不是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不只仅是体现他回国心切,想快些回国,更是说明钱学森想早日研制我国的火箭和导弹。


出示:第二节:
(2)“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
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从钱学森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说说朗读时的心情。

出示:第三节:
(3)“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同学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保守节日。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他们……感到格外兴奋。


读读感悟,再读读。

出示:第四节:
(4)“我们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我们应当回去的。

”品读感悟。

出示:第五节:
(5)自由读课文第五节,看超级链接,五个师是多少个士兵?
五个师=4860个士兵
出示:第六节:
(6)自由读课文第六节,看超级链接故事《钱学森宁死也要回国》:被称为“中国现代火箭之父”的钱学森,是著名的航天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

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为了报效新生而落后的祖国,从1950年起在美国向其当局正式提出回国申请.但是,美国当局却百般阻挠和迫害,没收了钱学森的各种资料和书籍,并诬蔑陷害他为“间谍”,对他进行审讯和监禁,将他关押在一个孤岛上,进行惨绝人寰的折磨和迫害,仅半个月,就使他的体重减轻了30磅(约合13.6公斤)当时美国当局声称,只要钱学森放弃回国念头,就照常给他提
供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可是,钱学森宁死也要回国。

后来,他虽被科学界知名人士保释,但他的办公室、住宅、电话、信件等都要受到严密检查。

钱学森被美国当局整整迫害达五年之久,但他始终没有屈服,终于在祖国的协助下,于1955年获准回国,当他接到可以离开美国的通知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并高兴地跳了起来.回国后,钱学森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跃入世界前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读了这资料,谈谈你对钱学森回国的体会,联系课文第一节,对他回国的激动心情有了更深的体会。

三、同学质疑问难:
学习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不理解或不明白的?
师:如何解决提出的问题呢?一、继续好好读读课文,有些答案在课文中找。

二、从资料库的资料中寻找答案。

同学自主看资料,寻找答案。

1、《钱学森简介》
2、《钱学森——人能第五个师》
3、《钱学森归国》
4、《钱学森生平年表》
5、《在钱学森塑像揭幕仪式上的讲话》
6、连接的网站:《中国导弹》、《中国运载火箭》
四、讨论区:
进入讨论区,请同学自主选题,进行回复。

1、你认为钱学森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
条件,值得吗?
2、谈谈你对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评价"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的看法.
3、谈谈你眼中的钱学森是怎样的人?
五、作品区:
请你将搜集到的有关钱学森的文字资料和图片发到这里.
六、作业:
1、钱学森爷爷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当时还很贫穷落后的祖国,为祖国的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此时,你想对钱学森爷爷说什么?写下来。

2、在课后练习4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词语,想一想还可以填什么词语?
3、文中的诗句出自谁人之作?请你背一背,默一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