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名人评价之钱学森
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事迹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事迹钱学森是杰出的爱国科学家,他为中国导弹制造与火箭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对我们中国影像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代表人物。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事迹,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事迹篇1钱学森(1911~2009),我国著名的“两弹一星”元勋,我国著名科学家,曾被美国阻拦回国,回国为新生的祖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于2009年去世,享年98岁。
钱爷爷一直是我们这些新时代少年值得学习的人,让我们走近他,让对钱爷爷的敬佩与崇拜之情更深一层吧。
钱学森是近代航空大师冯·卡门的高足,本是一名拥有爱国情怀的少年成名的科学天才,但正因为他爱国,想为国效力,被美国抓捕并受到了不合理的折磨,因为美国一直把他当做“五个师”来对待。
但华夏子孙岂是容易屈服的,抗战时期我国的革命烈士数不胜数,我认为没有国家的人比我们中国更爱和平、国家。
中国人只要不是小人,谁都无法阻让我们为国贡献,虽然阻止把钱爷爷接回祖国的困难有很多,但钱爷爷最终还是回到了这片他朝思暮想的神洲大地。
还记得多年前导弹首次发射时,那一声爆炸声后中国进了一个国防的新地步;还记得东方红一号飞入太空时,全国人那喜悦的笑声吗,那神秘的大空的“面纱”终于被国人揭开一部分了;还记得一朵巨大的蘑菇云的出现让中国也有了能与其它大国肩并肩的能力。
如今我国的导弹卫星技术日渐发达与钱爷爷是密不可分的。
现在,我们能登月,保卫国家了,华夏雄狮已从长久的睡眼中醒来了,发出了一声响彻云霄的怒孔!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事迹篇2钱学森博士是小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
本书深层次解密了钱学森的传奇人生:小生华丽家族,家学渊远,赴美求学,科学巨星,崭露头角,回国受阻,被捕入狱,五年抗争,终回祖国,运筹帷幄。
两弹一星,功勋卓著,载人航天,历史巨献。
本书首次公布厂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和照片。
从某种意义卜讲,本书不仅仅是钱学森个人的传记,也是中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的发展史……作者被誉为“中国第一传记作家”。
叙说一位课堂上老师所提到的中国近代人物的历史经历及个人对其(

叙说一位课堂上老师所提到的中国近代人物的历史经
历及个人对其(
我国当代杰出的科学家中,有三位姓钱的人物: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人称“三钱"。
他们都是出国留学后,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来的。
其中钱学森的经历最为惊险。
钱学森在美国度过了20年,在航空科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有名的火箭专家,为美国的军事科学做出了贡献。
1949年,他得知新中国成立了,非常兴奋,决定回国参加建设。
可是美国方面敌视中国,怕钱学森回国对他们不利,就干方百计地阻挠。
美国海军次长还恶狠狠地说:“我宁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
他知道的太多了,一个人可顶五个师的兵力!”于是,美方无中生有,说钱学森是中国间谍,把他逮捕关押,后来虽然释放了,可又严密监视。
钱学森没有屈服,向美方提出严正,回国的决心更大了。
他在家里放好三只小箱子,准备随时启程。
后来在中国政府的过问下,被美方扣留了5年的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搭乘轮船回国了。
他来到天安门广场,兴奋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来,现在终于回来了!"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导弹和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最有声望的科学家之一。
对钱学森爱国的理解

对钱学森爱国的理解
钱学森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和爱国者,他对中国的科技事业和民族复兴做出了重大贡献。
以下是对钱学森爱国的理解:
科学报国:钱学森早年留学美国,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然而,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为了报效祖国,他毅然放弃了在国外的工作和生活,回到中国,投身于中国的科技事业。
坚韧不拔:在钱学森的科技事业中,他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克服了许多困难,为中国科技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奉献精神:钱学森对祖国的热爱不仅仅体现在他的科技事业上,还体现在他的奉献精神上。
他始终认为,个人的利益应该服从于国家的利益,为了祖国的繁荣和富强,他愿意奉献自己的一切。
培养后人:钱学森不仅自己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还注重培养后人。
他鼓励年轻人投身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动力。
总之,钱学森的爱国精神体现在他的科学报国、坚韧不拔、奉献精神和培养后人的努力中。
他的爱国精神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中国的科技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国现代杰出人物事迹简短50字

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中国空气动力学家和系统科学家,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一,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1965年授予解放军中将军衔,1991年被中国政府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袁隆平院士(1929年8月13日-2021年5月22日)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于1960年代至1970年代对杂交水稻品种的研究,令中国大陆和世界各地的粮产增加,是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2019年授予共和国勋章】3、孙家栋院士(1929年4月8日-)被誉为中国的“卫星之父”。
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北斗导航系统第一代和第二代总设计师。
为中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创建和发展中国人造卫星总体技术、卫星航天工程管理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
【1999年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9年授予共和国勋章】4、黄旭华院士(1926年3月12日-)被誉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
搞出了比常规流线型潜艇水下阻力更小的水滴形潜艇,同时解决了核潜艇的操纵性问题,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2019年授予共和国勋章】5、南仁东院士(1945年2月19日-2017年9月15日)被誉为中国的“天眼之父”。
是中国天眼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
作为工程团队的带头人,建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并在射电天文研究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考语文 建国六十周年的大人物 科学精英 钱学森作文素材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建国六十周年的大人物科学精英钱学森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
1946年至1949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气动力学教授。
1949年至195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回国。
1955年至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
1965年至1970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1970年至1982年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
还历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会长,中科院主席团执行主任、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1986年至1991年5月任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委会主席。
1991年5月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科协名誉主席。
1992年4月被聘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
1994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在美学习研究期间,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与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
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被任命为委员。
1956年,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钱学森的人物简介和事迹及个人感想

钱学森的人物简介和事迹及个人感想说起钱学森,那可是咱们中国航天事业的顶梁柱,名副其实的“大腕儿”。
他老人家不仅学问深,人品也是杠杠的,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他的故事,感受一下这位传奇人物的风采。
钱学森,1911年出生在上海,祖籍浙江杭州,那叫一个地道的江南才子。
他打小就聪明,家里条件也不错,老爹钱均夫对他那是寄予厚望,买书从不心疼钱。
钱学森呢,也是争气,小学时候叠的纸飞机就比别人的飞得远,稳当得很,一看就是干大事儿的料。
后来,钱学森考上了上海交大,学的还是机械工程,那时候的他,就已经是个学霸了。
但人家不满足啊,还想飞得更高,于是决定去美国深造。
这一去,不得了,直接成了加州理工的博士,还是跟世界著名力学家冯·卡门教授混的,那水平,杠杠的。
在美国,钱学森那是风光无限,但他心里想的始终是祖国。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他激动得不行,一门心思要回国效力。
可美国佬哪会轻易放他走,各种阻挠,甚至还把他关了起来。
但钱学森是啥人?铁了心要回来,啥苦都能吃。
终于,在党和国家的帮助下,钱学森踏上了回国的路。
一回到祖国,他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科技建设中,特别是航天和导弹事业。
那时候的中国,一穷二白,啥都没有,但钱学森愣是带着大家,硬是从零开始,搞出了“两弹一星”,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
钱学森这个人啊,不仅学问高,还特别低调。
他不喜欢题词,也不喜欢给人写序,更不喜欢出席那些应景的活动。
他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也在中国。
”这话听着就让人感动,真是把根扎在了祖国的大地上。
除了搞科研,钱学森还特别注重培养年轻人。
他说:“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更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
”他鼓励年轻人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让我感动的是钱学森那种赤胆忠心的爱国情怀。
他身在异国他乡,却始终心系祖国;他面对重重阻挠,却从未动摇过回国的决心。
这种精神,这种情怀,真是让人肃然起敬。
赞美钱学森的一句话

赞美钱学森的一句话钱学森,你是一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及教育家,你所发展、教授及影响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化追求理性、科学及全面发展。
一、钱学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及教育家:1、钱学森早年受和蔼、慈祥及知识渊博的父亲钱和美之养育,师从北京王镇、黄兴等学者。
他深谙先秦诸子的思想,攻读经典及博学精微,用文章及灵魂带领人民探究真理。
2、钱学森发明时常殊途,不拘固传,自设理论,拓宽思考,对文学、科学、医学、历史、哲学等各学术领域都有贡献,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史上的伟大改革家。
3、钱学森是晚清著名革命家孙中山的思想启蒙者,尤其他的科学精神,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建设的指南明灯,影响了几代人,成为千百年来中华文明最伟大的支柱之一。
二、钱学森的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伟大体系:1、钱学森士多福精神深入民心,他提倡“尚礼节之政,易民笃乐”的思想,重视节俭、戒虚、尚诚等行德修养,他斟酌经史、虚实相结合,留下丰富论坛,体现出我国文化的完整性与卓越性。
2、钱学森学说至今仍维持其丰富的思考立场和敏锐的洞察力,他的学说,重新提炼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伟大体系—古经综合,用最完整的方式体现了中西方真理之统一议曰。
3、钱学森思想及学说,使中国文化追求理性、科学及全面发展,表明他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源,并以此为基础勇于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化有效而持续地传承到今天。
三、钱学森对后代的精神传承:1、钱学森有“师表尊卑”、“扬正革邪”、“因势制宜”、“把自然现象理解为天神易害的因果关系”的理念,他认为实践历练至关重要,并强调服从、恭敬、礼义即“克己为养”,重操家风守信义,尊重老幼有序之义。
2、钱学森强调革新观念、改变传统以及个性及责任意识,以及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智慧,他主张重回求真路线,扩展知识空间,同时也为了准确的认识学术,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保持发展。
3、钱学森的伟大,在于他笃信物自有其理,告诉后代:爱自己的民族,尊重自然,把握现实,延续传统精神,是对国家、社会及自己最大的贡献。
钱学森的优秀品质及事例

钱学森的优秀品质及事例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拥有许多优秀品质。
以下是一些钱学森的事例,展示了他的优秀品质。
1. 勤勉
钱学森非常勤勉,他在研究中经常熬夜,甚至有时候一个星期只睡几个小时。
在他的努力下,他最终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科学成果。
2. 专注
钱学森在科学研究中非常专注。
他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自己的研究中,并且一直保持着对问题的高度关注和投入。
3. 毅力
钱学森有极强的毅力,他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并不会轻易放弃。
他会不断尝试,不断推敲,直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创新
钱学森非常重视创新,在科学研究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
他的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科学研究中,也体现在教育教学中,他一直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育改革。
5. 谦虚
尽管钱学森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但他一直保持着谦虚的态度。
他经常强调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在学习和研究中不断地寻求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钱学森的这些优秀品质,使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名人评价之钱学森
作者:何志远
钱学森,一个深入人心的一个名字,一个为中国人民所记住的名字,一个让中国自豪的名字,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爱国主义的象征。
1947年,刚刚36岁的年轻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作为美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
接着他又成为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的五成员之一。
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
然而在他最意气风发的时候,他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在美国生活十几年的他和他的妻子决定放弃美国富裕的生活与优越的条件,回到技术落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想为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而美国担心技术外泄,以各种荒谬的理由阻止他回国,甚至还以莫须有的罪名拘留他,在监狱的几十来天里,他瘦了30多斤,就可以看出他所受到的令人难以置信的迫害。
而这样的强权与压迫亦不能阻挡他回国的步伐,不能动摇他坚定的回国信念,不能熄灭他的爱国热情。
他的坚持,五年的拘留,感动,震撼了各国人民,也最终得到回报:在中国人民与其他的各国的支持下,他们回国了,带着期待,热情,激动,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1955年初冬,刚刚冲破美国当局阻挠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
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钱老就是带着这样的信心与坚定,在中国航天事业陷入欧美强国压制,苏联的技术与科学回撤,新中国条件恶劣,航天理论与技术空白如白纸的困境中,以自身所学的知识,带领当时中国的著名学者从零开始,重新中国航天与导弹大厦。
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与决心,也是多艰难的决定啊。
为了逃避强国的眼线,钱老他们还必须深入荒漠,远离家人,饱尝风沙的折磨,期间失败与挫折不断,这心理上的才最折磨人,而钱老却一直坚持,在失败中寻找经验与不足,然后再次起航,这是他对祖国的爱让他不放弃。
终于,在各位的努力下,一声振聋发聩的爆炸声震惊了亚洲,撼动全世界,也迎来了全国的欢呼。
中国终于拥有了自制的导弹,拥有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的鉴定后盾。
钱老是公认的导弹界的权威,而他却平易近人,从不恃才傲物,平和地与青年学者探讨,让他们各抒己见,甚至反驳他,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中国航天与导弹事业初具雏形后,他提出退居二线,让新一代人自己开创新时代,鼓励青年独立研究,为他们创造机会,为中国航天与导弹事业注入新血液。
钱学森对中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两弹一星”,具体是指原子弹、氢弹和运载导弹;第二个贡献是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等。
第三个主要贡献是培养一大批航天科技人才,这些人才在中国航天军事科技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最后,钱老还给我们留下催人奋进的“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不断鼓舞中国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军事科技发展的先驱、开创者。
60年代以钱学森为代表
的中国科研工作者,在极其艰苦的物质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地研制出了“两弹一星”,奠定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实力基础,也同时奠定了钱学森在中国航天军事科技乃至整个国防科技中的开创者地位。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对钱学森老人这样评价: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
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
寿至期颐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辗转回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认为,钱学森已是“制定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
”
钱学森这一生,为祖国付出了很多,是为新中国发展而努力的人,我们应该学习他认真刻苦,勤奋努力,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将来,报效祖国。
(本文非纯原创,有适当的借鉴之处,并未全文抄袭。
字数:194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