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中国工业经济年鉴

中国工业经济年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之一,其工业经济发展一直备受国内外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工业经济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中国工业经济年鉴成为了了解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
一、简介中国工业经济年鉴是由中国工业经济年鉴编辑部出版的一本权威工业经济专业年鉴。
年鉴内容详实,涵盖了中国工业经济各个领域的数据和信息,是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和评估工具。
二、发展历程中国工业经济年鉴创刊于1990年,至今已经出版了三十年。
从最初的简单统计数据到如今的多元化分析,工业经济年鉴经过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内容概述中国工业经济年鉴的内容非常丰富,以下是其中的主要内容:1. 工业发展概况:介绍中国工业经济的总体情况,包括产值、利润、就业等方面的数据,以及对工业发展态势的分析。
2. 产业分析:分析各个行业的发展情况、趋势和问题,并提供详细的数据和图表支持。
3. 区域经济:分析工业经济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发展情况,对比各个地区的工业经济数据,为地方政府提供发展参考。
4. 政策法规:介绍工业经济领域的相关政策法规,包括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以及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
5. 国际比较:将中国工业经济与其他国家的工业经济进行比较,评估中国工业经济在全球的地位和竞争力。
6. 未来展望:根据历史数据和趋势分析,对未来几年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
四、应用价值中国工业经济年鉴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1.决策参考: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可以通过年鉴来了解全国和地方工业经济的发展情况,为决策提供参考。
2.学术研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可以利用年鉴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工业经济领域的研究,提供学术支持。
3.投资分析:投资者可以通过年鉴了解特定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潜力,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4.工业规划:工业企业可以通过年鉴来了解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五、总结中国工业经济年鉴是了解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参考工具,其详实的数据和全面的分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脱钩效应及其分解研究——基于区域与行业层次双重视角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4年第2期 总第229期81中国制造业碳排放脱钩效应及其分解研究———基于区域与行业层次双重视角林伟文1,游建民1,2,张 伟1(1.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2.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2)摘 要:“双碳”战略背景下,推进碳排放脱钩是实现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的必然之举。
在制造业碳排放脱钩研究方面,现有研究更多基于全国层面对制造业整体行业进行碳排放脱钩分析,缺乏分区域、分行业方面的研究,研究视角不够具体。
文章从区域与行业层次双重视角出发,采用Tapio脱钩模型与LMDI、Kaya恒等式融合方法,考察中国制造业碳排放脱钩效应及其分解效应。
研究发现:东、中、西部制造业的碳排放脱钩效应呈现出不同特征,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整体上要好于快速发展阶段;高端和低端制造业相比中端制造业更容易实现碳排放脱钩。
此外,在脱钩效应分解方面,碳排放强度对东、中、西部制造业碳排放脱钩作用总体为正,产出规模为负,产业结构作用方向不明确。
在行业层次视角上,产出规模、产业结构、碳排放强度等因素对中端制造业碳排放脱钩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高端制造业,低端制造业受影响最小。
这一研究结果为制定针对性的制造业降碳措施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制造业;碳排放脱钩;分解效应;双重视角文章编号:2095-5960(2024)02-0081-10;中图分类号:F426,X321;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不仅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而且规模体量已跃居世界第一,增加值由1978年的1475.3亿元增至2020年的26.59万亿元[1],在全球制造业中具有较强竞争力。
但是由于制造业作为高耗能产业,对能源的依赖性较大,伴随着生产规模扩张,制造业能源消耗量快速增加,碳排放量也随之大幅增加,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分别由2001年的8.32亿吨、1亿吨增加至2020年的27.97亿吨、3亿吨。
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状况

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现状一、整体趋势分析(一)改革开放初期的状况(1979~1992)1979~1992年我国所有制结构(%)资源来源:《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1),第18、20页(二)改革深入后所有制结构的发展变化(1993~2006)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注:①为2001年数。
②为1999年数。
③为2005年数,城镇就业人数。
④为1991年数,包含农村。
⑤为2007年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全部国企销售收入为18万亿元)。
⑥为2005年规模以上企业数。
⑦根据李成瑞的计算。
⑧国家统计局2005年12月6日普查公告第1号。
※为民营企业数。
括弧内为私营和外资企业数。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01)第24页;《中国统计年鉴》(2006)第125、505页;《中国统计摘要》(2005)第127页;李成瑞《大变化》第1~2页;《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03)第6、15页。
从注册资本看,私有经济的注册资本(实收资本)从1991年的492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80000亿元,增长了161倍,在全社会实收资本中所占比重从微不足道,上升到2000年的34.3%,2004年的44%,2006年的52%。
国有经济的资本由2000年的7.5万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8.7万亿元;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从54.4%下降为48.1%;集体资本从1.5万亿元下降为1.4万亿元,比重从11.3%下降为7%。
非公有制经济实收资本的绝对额及在社会中所占比重已超过了公有制经济。
从总产值看,非公有制经济从1993年的9213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170530亿元增长了17.5倍。
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从19.03%上升为63%。
国有经济的产值从22724.6亿元降为14529亿元,下降了12%;两者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比重从81%下降为37%。
非公有制经济的绝对量和相对额超过了公有制经济。
从从业人员看,到2004年末,在私营、外资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就业人员达到7636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45%,其中私营企业就业人员5305万人,占31.4%;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就业人员由1996年的15281万人减少到2006年的6488万人,减少了57%;在城镇就业人员中所占比重由2000的37.2下降为2006年的28.5%。
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认定标准

我国工业统计年鉴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认定标准一、概述我国工业统计年鉴是由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一份重要数据汇编,其中包含了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工业经济的主要统计指标。
在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一个重要的统计对象,其认定标准对于全国工业经济的分析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二、认定标准的演变1. 早期的标准早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认定标准主要依据企业的注册资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年利润总额等指标。
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规模和经济实力。
2. 发展阶段的变化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旧有的认定标准逐渐显露出了一些问题。
部分企业规模虽小,却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另一些企业虽然注册资本较大,却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对于这些情况,原有的认定标准逐渐显得不够全面和准确。
3. 当前的标准在当前,我国工业统计年鉴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认定标准综合考虑了企业的年主营业务收入、年利润总额、年平均从业人数等多个指标。
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规模、经济实力和就业状况,更符合当下我国工业经济的特点。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我国工业统计年鉴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认定标准的演变,体现了对工业企业发展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在制定认定标准时,不仅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规模和经济实力,还需要兼顾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对就业的贡献。
只有如此,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工业经济的实际状况,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工业统计年鉴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认定标准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其演变反映了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轨迹和特点。
在今后的工业发展中,认定标准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将继续深化对工业经济的理解,并指导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以上就是对我国工业统计年鉴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认定标准的深度和广度的评估,希望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我国工业统计年鉴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认定标准的演变是与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和工业结构的调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认定标准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中国统计年鉴2018全国各省市区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按工业行业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2017
106.3 128.2 129.0 115.6 114.0 105.0
98.2
100.6 101.2 100.3 100.0 103.1 100.8 101.0 100.5
101.7 109.5 101.3 101.1
119.2 109.4 101.5 109.7 102.6 108.1 127.9
98.0 98.6 99.0 98.8 98.9 99.7
98.4 98.6 99.8 100.8 97.5 102.4 96.9 90.4 101.9
115.9 105.6 100.8 100.4
99.8 101.2
102.0 99.7 99.8
102.7 115.8 102.6
99.3 102.1 102.0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
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 其他制造业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78.5 93.3 100.5 90.6 96.7 96.5 83.3
2016
98.6 98.3 83.6 96.5 102.3 99.0 99.7
100.2 99.8 99.1
100.1 98.7
100.5 100.9
Hale Waihona Puke 99.7101.1 99.8 99.4
102.8
93.3 97.2 100.4 95.0 97.7 98.5 102.5
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造纸和纸制品业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
99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99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是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99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则是记录和分析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一本权威参考书籍。
本文将通过对该年鉴的简要介绍和汇总,为读者提供对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深入了解。
《99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是一本内容丰富全面的工业统计参考书。
它以宏观和微观的视角,搜集了大量的工业经济数据和指标,从不同的维度呈现了中国工业经济的情况。
该年鉴收录了2000年至1999年的大量数据,囊括了中国工业经济的产值、利润、就业、技术创新等各个方面。
同时,年鉴还将数据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工业经济数据进行了对比,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工业经济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
首先,该年鉴提供了中国工业经济总体发展情况的数据。
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工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年鉴显示,中国工业经济的总产值在这个时期内增长了近200%,从2000年的约10万亿元增加到1999年的约30万亿元。
这一数据反映了中国工业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
其次,年鉴还呈现了中国工业企业的利润状况。
利润是评估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比过去20年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工业企业的利润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1999年的年鉴数据显示,中国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达到了约2万亿元,而在2000年,这一数字已经增加到了约6万亿元。
这表明中国工业企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实现了盈利能力的提升,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另外,年鉴还关注了工业就业的情况。
工业经济的发展对于就业机会的提供十分关键。
通过年鉴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工业就业人数在过去20年间持续增长,从2000年的约2亿人增加到了1999年的约3亿人。
这一数字揭示了中国工业经济的吸引力和活力,也体现了中国工业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除了以上这些主要内容外,年鉴还涉及了中国工业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发展等方面的数据和分析。
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认定标准

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认定标准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认定标准在中国工业发展的背景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认定标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规模以上企业通常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和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对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认定标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本文将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认定标准,以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
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定义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规定标准以上的工业企业。
这一标准主要是基于企业的经济规模和生产能力来确定的。
根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定义,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何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认定标准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颁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制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指标:年主营业务收入和从业人数。
一般来说,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或者年从业人数达到300人以上的工业企业可以被认定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这一标准既考虑了企业的经济规模,也充分考虑了企业的生产规模和规模效益。
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重要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中国工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们通常拥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实力,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发展也反映了中国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进程。
4.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认定标准反映了中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认定标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工业的发展方向。
总结回顾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认定标准的确定,是基于国家工业发展的需要和现状,充分考虑了企业的经济规模和生产能力。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中国工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它们的发展对于推动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型企业的划分标准

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型企业的划分标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工业统计年鉴是了解中国工业发展情况的重要资料之一,其中对企业规模的划分标准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