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
合集下载
第五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和制图

2、航空像片的种类
可见光黑白像片; 黑白红外像片 彩色像片 彩红外像片 多波段摄影像片
?为什么彩红外像片 比彩色像片应用更广
泛。
以彩红外像片居多。判读时应根据不同类型像片 的成像特点,结合地物光谱进行判读。
3、主要判读标志
形状; 大小; 色调/颜色; 阴影; 组合图案/纹理结构。
4、主要地类判读
(2)对比分析法
多波段图像对比—某波段灰度相近,而另一波段灰度差别较大的物体 多时相图像对比—主要用于物体的变化情况监测; 多解译标志对比—一个或几个解译标志相近,通过多个解译标志对比进 行解译
(3)综合推理法
综合考虑图像多种解译特征,结合生活常识,分析推断某种目 标地物的方法。
如:铁道延伸至大山脚下突然中断,可推断出隧道的存在。 p由植被类型可推断出土壤的类型 热带雨林——砖红壤性红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或黄壤 森林草原植被——黑钙土 荒漠草原——灰钙土
多个目标地物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 如学校教室与操场、水田与沟渠、货运码头和货物存
储堆放区等。
2 、目标解译的认知过程
(1)遥感图像知觉形成的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图像上存在颜色差异或色调差异,并且 这种差异能为判读者所感受.
遥感图像上颜色差异或者色调的差异达到一定程 度时,目标地物就容易与背景产生对比,形成形 状和纹埋等特征
一般应先建立目视解译标志,然后根据解译标志进行解译
§ 5.1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1、 目视解译标志
目标地物的影像特征(1)色 (2)形 (3)位 解译标志: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各种影像特征。
常用的译标志有: 色调/颜色; 形状; 纹理; 图型; 位置; 阴影; 大小; 相关布局。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

第五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Visual Interpretation of RS Image and cartography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Visual Interpretation of RS Image and cartography
知识点:
掌握:概念:遥感图像解译、目视解译、解译标志。 遥感图像的直接解译标志。 遥感图像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常用方法。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步骤。
58
• TM5 1.55-1.75UM中红外波段:对植物含水量和云 的不同反射敏感,处于水的吸收波段,一般1.41.9UM内反映含水量,用于土壤湿度植物含水量调查, 水分善研究,作物长势分析,从而提高了区分不同作用 长势的能力,可判断含水量和雪、云。在TM7个波 段光谱图像中,一般第5个波段包含的地物信息最丰 富。
遥感图像人工解译的重要性 •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是遥感制图的重要环节。
遥感图像乃是一定比例缩小的地表景观的综合 影像,它真实、客观地记录了制图物体的多种特 征,欲从图像上获取地图信息,必须进行图像解 译(或称解译),因而,遥感图像解译是遥感制 图的重要环节。
一、目标地物的特征
1. 色: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颜色,包括色调、颜色和阴
是由于微波受阻无法到达传感器造成的。
本影
落影
纹理:通过色调或颜色变化表现的细纹或细小的图案。这种 细纹或细小的图案在某一确定的图像区域中以一定的规律重 复出现。可揭示地物的细部结构或内部细小的物体
图型:是目标地物以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图型结构。 揭示了不同地物间的内在联系。
• 位置:指目标地物在空间分布的地点。
Interpretation - The process in which a person extracts information from an image.
Visual Interpretation of RS Image and cartography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Visual Interpretation of RS Image and cartography
知识点:
掌握:概念:遥感图像解译、目视解译、解译标志。 遥感图像的直接解译标志。 遥感图像上经常用到的间接解译标志。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常用方法。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步骤。
58
• TM5 1.55-1.75UM中红外波段:对植物含水量和云 的不同反射敏感,处于水的吸收波段,一般1.41.9UM内反映含水量,用于土壤湿度植物含水量调查, 水分善研究,作物长势分析,从而提高了区分不同作用 长势的能力,可判断含水量和雪、云。在TM7个波 段光谱图像中,一般第5个波段包含的地物信息最丰 富。
遥感图像人工解译的重要性 •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是遥感制图的重要环节。
遥感图像乃是一定比例缩小的地表景观的综合 影像,它真实、客观地记录了制图物体的多种特 征,欲从图像上获取地图信息,必须进行图像解 译(或称解译),因而,遥感图像解译是遥感制 图的重要环节。
一、目标地物的特征
1. 色: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颜色,包括色调、颜色和阴
是由于微波受阻无法到达传感器造成的。
本影
落影
纹理:通过色调或颜色变化表现的细纹或细小的图案。这种 细纹或细小的图案在某一确定的图像区域中以一定的规律重 复出现。可揭示地物的细部结构或内部细小的物体
图型:是目标地物以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图型结构。 揭示了不同地物间的内在联系。
• 位置:指目标地物在空间分布的地点。
Interpretation - The process in which a person extracts information from an image.
遥感导论第五章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

41
遥感原理
热红外图像解译—城区昼夜变化
白天
黎明前
42
遥感原理
热红外像片解译
反映工业热流的热红外图像1 1:排污口 2:江叉口 3:热流扩散异常 4:江水流向 5:船舶 在潮汐息流期间,热流受潮汐的影响很小, 在江中自由扩散,影响范围较大
43Βιβλιοθήκη 遥感原理热红外像片解译
反映工业热流的热红外图像2 1:排污口 2:江叉口 3:热流扩散异常 4:江水流向 5:船舶 热流在江中的扩散方向反映涨潮方向
25
遥感原理
直接判读标志
形状:人造地物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和清晰的边界,自然地物具有 不规则的外形和规则的边界。 大小:不知道比例尺时,可以比较两个物体的相对大小;已知比例 尺,可直接算出地物的实际大小和分布规模。 阴影:本影:是地物未被太阳照射到的部分在像片上的构像。有 助于获得地物的立体感。落影:是阳光直接照射物体时,物体投 在地面上的影子在像片上的构像。 色调与颜色:是地物波谱在像片上的表现。在黑白像片上,据地 物间色调的相对差异区分地物。 在彩色像片上据地物不同颜色的 差异或色彩深浅的差异来识别地物。 纹理:通过色调或颜色变化表现的细纹或细小的图案。这种细纹或 细小的图案在某一确定的图像区域中以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可揭 示地物的细部结构或内部细小的物体。 图型:是目标地物以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图型结构。揭示了不同地 物间的内在联系。 位置:指目标地物在空间分布的地点。 26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一般顺序
从已知到未知、先易后难、先山区后平 原、先地表后深部、先整体后局部、先 宏观后微观、先图形后线形
22
遥感原理
一.
二. 三. 四.
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 遥感扫描影象的判读 微波影象的判读 目视解译方法与基本步骤
第五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①居住区:影像特征为房屋密度较大,一般无附属 建筑。利用航片进行立体观察时,可以分出房屋 的高低。还可以从相片上区分出新、旧城区。一 般旧城建筑密度高,主要是低矮的旧房屋,街道 狭小且不规则,还有小巷。新城区一般为整齐排 列的中高层建筑,房屋密度稍低,房屋间有一定 的绿地和空地,街道宽而平直。
黑白航空相片上部分地物的判读——城市
(3)热红外像片的解译
A.热红外像片成像原理:在3.5-5.5微米和8- 14微米的热红外区间上,有两个重要的大气 窗口,遥感器可以透过大气窗口探测地物表 面发射的电磁波信息。其成像原理不同于可 见光和近红外。
热红外像片记录了地物发射热红外的强度。地 物本身具有热辐射特性,各种地物热辐射强 度不同,在像片上具有不同的色调和形状构 像,这是识别热红外像片地物类型的重要标 志。
黑白航空相片上部分地物的判读
A.水体判读——湖泊和海域 湖泊在相片上一般表现为均匀的深色调,其 湖岸线呈自然弯曲的闭合曲线,轮廓较为明 显。
海岸附近的浅海海域,一般为暗灰色调,由 于海浪影响,色调一般不太均匀。陆地的色 调一般较浅,因此,海、陆之间的界线在相 片上一般很明显,比较容易区分。
黑白航空相片上部分地物的判读 B.植被判读 (1)针叶林:深灰色调,树冠是不规则的锯齿状或 锥形。 (2)阔叶林:夏季树冠形状为圆形,向阳部分色调 浅;冬季树冠为不规则圆网状。
第4、5颗地球卫星搭载的多光谱扫描仪,获 取4个波段扫描影像后重新被命名为1、2、 3、4波段。
TM图像 TM影像为专题绘图仪(Thematic Mapper) 获取的图像。从Landsat-4起,发射的卫星 上加装了TM来获取地球表面信息。其在光 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和地面分辨率等方面 都比MSS图像有较大的改进。 光谱分辨率:增加到了7个波段,增加了蓝色波 段、短红外波段、热红外波段 辐射分辨率:双向扫描
第五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特殊的运用:分辨植物能否遭到病虫害或金属
过高的〝毒害〞影响、识别空中伪装等。
彩红之以感近红外层 ,称为假黑
色像片。
地物颜色在真实黑色像片和彩红外像
片上的区别请见下表:
目标物
彩色像片的色彩
彩红外像片的色彩
健康植物(阔叶、针叶)
绿色
红色(洋红、红褐色、紫
色)
的深浅。
植物的叶子在近红外有强反射,为浅灰色;在黑色全色像片上植被的
颜色为暗灰色。
■由于大气散射、吸收对红外波段摄影影响小,应用红外摄影停止土地资
源调查、洪水患祸评价,军事侦查是十分有效的。
黑色像片与彩红外像片解译
■由于大气的散射与吸收的影响,随着高度增
加,黑色摄影的信息损失远大于彩红外摄影。
因此航空遥感中普遍运用黑色红外摄影。
interpretation):判读者经过直接观察或借助判
读仪器〔缩小镜、平面镜、密度联系仪和黑色分解
仪等〕研讨地物在遥感图像上反映的各种影像特征
〔如外形、大小、颜色、阴影、图型结构等〕,并
经过地物间的相互关系推理剖析,到达识别所需地
物信息的进程。
二 目视解译的重要性
➢ 目视判读是信息社会中地学研讨和遥感运用的一项基本
色 2.
颜色:是黑色图像中目的地物识别的基本标志。
3.
阴影:是图像上光束被地物遮挡而发生的地物的影子。据此可判
读物体性质或高度。
4.
外形:目的地物在遥感图像上出现的外部轮廓。
5.
纹理:也叫外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的地物外部颜色有规那么
变化形成的影像结构。
6.
大小:指遥感图像上目的物的外形、面积与体积的度量。
志。
直接判读标志
过高的〝毒害〞影响、识别空中伪装等。
彩红之以感近红外层 ,称为假黑
色像片。
地物颜色在真实黑色像片和彩红外像
片上的区别请见下表:
目标物
彩色像片的色彩
彩红外像片的色彩
健康植物(阔叶、针叶)
绿色
红色(洋红、红褐色、紫
色)
的深浅。
植物的叶子在近红外有强反射,为浅灰色;在黑色全色像片上植被的
颜色为暗灰色。
■由于大气散射、吸收对红外波段摄影影响小,应用红外摄影停止土地资
源调查、洪水患祸评价,军事侦查是十分有效的。
黑色像片与彩红外像片解译
■由于大气的散射与吸收的影响,随着高度增
加,黑色摄影的信息损失远大于彩红外摄影。
因此航空遥感中普遍运用黑色红外摄影。
interpretation):判读者经过直接观察或借助判
读仪器〔缩小镜、平面镜、密度联系仪和黑色分解
仪等〕研讨地物在遥感图像上反映的各种影像特征
〔如外形、大小、颜色、阴影、图型结构等〕,并
经过地物间的相互关系推理剖析,到达识别所需地
物信息的进程。
二 目视解译的重要性
➢ 目视判读是信息社会中地学研讨和遥感运用的一项基本
色 2.
颜色:是黑色图像中目的地物识别的基本标志。
3.
阴影:是图像上光束被地物遮挡而发生的地物的影子。据此可判
读物体性质或高度。
4.
外形:目的地物在遥感图像上出现的外部轮廓。
5.
纹理:也叫外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的地物外部颜色有规那么
变化形成的影像结构。
6.
大小:指遥感图像上目的物的外形、面积与体积的度量。
志。
直接判读标志
5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2012

色调 与色彩Tone and Color
人眼能把图像色调,从黑一灰一白分辩15级 人眼分辨色彩的能力比分辨黑白灰阶高得多 ,可以分出百种以上色彩的变化。因此利用 色彩标志对地质解译是十分重要的。
• 注意:彩色红外像片上的颜色不是地物的真实颜 色,色彩及浓淡的不同,仅表示反射的强弱(其 它假彩色图片也一样 )
灰度的变化
可很好地识别 不同的地物
彩色或假 彩色显示能
增强我们识别 微细变化的能 力
注意植被颜色 的微小变化
(2)形状 Shape
形状是地物的周界或轮廓所构成的一种空间形式, 反映出目标体的基本结构、外型等 它是一个很好的解释线索
人类活动的产物往往有直线型边界 自然产物往往有不规则的边界(如森林)
• • 果园内果树的有规则排列 城区建筑物的有规则排列等等
房屋与人行道
Pattern refers to the spatial arrangement of visibly discernible objects. Typically an orderly repetition of similar tones and textures will produce a distinctive and ultimately recognizable pattern. Orchards with evenly spaced trees, and urban streets with regularly spaced houses are good examples of pattern. Certain recognizable patterns are associated with specific kinds of objects and can be useful in the process of identification.
遥感概论课件第五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1.目标地物特征
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特征是地物电磁辐射差异 在遥感影像上的典型反映。按其表现形式的不 同,目标地物特征可以概括分为3类:
色: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颜色,这里包括目 标地物的色调、颜色和阴影等;
形: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形状,这里包括目 标地物的形状、纹理、大小、图形等;
位: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空间位置,这里包 括目标地物分布的空间位置、相关布局等;
地面各种目标地物在遥感图像中存在着不同 的色、形、位的差异,构成了可供识别的目 标地物特征。目视解译人员依据目标地物的 特征,作为分析、解译、理解和识别遥感图 像的基础。
5.1.3 目视解译的认知过程
1. 遥感图像知觉形成的客观条件 2. 遥感图像的认知过程
1. 遥感图像知觉形成的客观条件
色调完全均一或颜色完全相同的图像是不能产 生图像知觉的,目视判读遥感图像时,只有在 遥感图像上存在着颜色差异或者色调差异时, 并且这种差异能为判读者视觉所感受,才有可 能将目标地物与背景区别开。这是图像知觉形 成的客观条件。
2. 目标地物识别特征
色调(tone):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 例叫色调(也叫灰度)。
如海滩的砂砾,因含水量不同,在遥感黑白像片中 其色调是不同的,干燥的砂砾色调发白,而潮湿的 砂砾发黑。色调标志是识别目标地物的基本依据, 依据色调标志,可以区分出目标地物。在一些情况 下,还可以识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例如,黑白航 空像片上柏树为主的针叶林,其色调为浅黑灰色, 山毛榉为主的阔叶林,其色调为灰白色。目标地物 与背景之间必须存在能被人的视觉所分辨出的色调 差异,目标地物才能够被区分。
北京故宫 博物院与 护城河之 间的色调 差异。
颜色(color):是彩色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的基本 标志。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3)彩色像片(真彩色)
胶片乳剂分别对蓝色、绿包和红色敏感,彩 色胶片上记录的影像信息,经过显影洗印后 获得的像片能够达到或接近天然彩色 与人们日常熟悉的真实景物色彩非常相似 一些目标地物在可见光波段反差对比不明显, 在彩色图像上则不易于判读
(4)彩红外像片(假彩色)
胶片乳剂分别对绿色、红色和近红外光敏感, 彩红外像片上各种地物颜色与人们日常熟悉 的真实景物不同。 原来的绿色地物被赋予蓝色,原来的红色地 物被赋予绿色,反射红外线的地物被赋予红 色。
彩色红外像片的判读步骤:
• 了解彩色红外摄影感光材料的特性和成像原 理; • 熟悉各种地物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 光谱特性; • 建立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与像片假彩色的对 应关系;如植被:红-品红-暗红-浅青(健 康-病初-严重);水体:棕褐色至暗红色 (富营养),青色至浅蓝色(泥沙或淤泥), 青蓝色(清洁的浅水),深蓝到暗黑色(洁 净深水) • 建立彩红外像片其他判读标志。
(5)纹理(texture):也叫内部结构,指遥感 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的 影像结构。 (6)大小(size):指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的 形状、面积与体积的度量。 (7)位臵(site):指目标地物分布的地点。 (8)图型(pattern):目标地物有规律的排列 而成的图形结构。 (9)相关布局(association):多个目标地物 之间的空间配臵关系。
可见光范围内反射率高的地物,呈现淡白色
色调;反射率低的地物,呈现暗灰色调.如
水泥路面呈现灰白色,而湖泊中的水体呈现 深暗色 。
地物对近红外的反射强度,反射率高的地物
在像片上呈现浅色调,反射率低的地物呈现 暗色调。
同一地物在可见光黑白像片和黑白红 外像片上的颜色(色调)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调:地面温度的构像. 形状:被探测地物与背景温度差异形成”热分布”形状. 大小:地物的形状和热辐射特性影响影象的尺寸. 阴影: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的辐射差异造成阴影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28
遥感原理
二、遥感扫描影像的判读
1、常见遥感扫描影像的主要特点及其应用
MSS影象:
不同卫星上的波段对比; MSS各波段应用范围(重点)。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22
遥感原理
一.
二. 三. 四.
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 遥感扫描影象的判读 微波影象的判读 目视解译方法与基本步骤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23
遥感原理
一、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
1、遥感摄影像片的种类 (1)可见光黑白全色像片 (2)黑白红外像片 (3)彩色像片 (4)彩红外像片 (5)多波段摄影像片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38
遥感原理
五、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
3.
室内详细判度
统筹规划、分区判度, 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去伪存真、静心解译。
4.
野外验证与补判
野外验证包括:检验专题解译中图斑的内容是否正确;检验解译 标志. 疑难问题的补判:对室内判读中遗留的疑难问题的再次解译。
采用由已知到未知的方法; 对微波影像进行投影纠正; 对微波影响进行立体观察。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36
遥感原理
四、目视解译方法
1.
直接判读法:使用的直接判读标志有色调、色彩、大小、形状、
2.
3.
4. 5.
阴影、纹理、图案等。 对比分析法:同类地物对比分析、空间对比分析、时相动态对比 法。 信息复合法:利用透明专题图或透明地形图与遥感图像复合,根 据专题图或者地形图提供的多种辅助信息,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 地物的方法。 综合推理法:综合考虑遥感图像多种解译特征,结合生活常识, 分析、推断某种目标地物的方法。 地理相关分析法:根据地理环境中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依 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借助专业知识,分析推断某种地理要素性 质、类型、状况与分布的方法。
则变化造成的影像结构。 大小:指遥感图像上目标物的形状、面积与体积的度形:目标地物有规律的排列而成的图形结构。 相关布局:多个目标地物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 2
遥感原理
二、目视解译的生理与心理基础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31
遥感原理
二、遥感扫描影像的判读
2、遥感扫描影像特征与解译方法
遥感影像主要解译方法
1)先图外后图内:先了解影像图框外提供的各种信息。 2)先整体后局部:先整体观察,综合分析目标地物与周围环境 的关系。 3)勤对比,多分析:多个波段对比;不同时相对比;不同地物 对比。
遥感原理
三、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
2、地理基础底图的选取与数字化
底图数字化前的准备工作: 图面质量检查:地图变形情况、图面的清晰程度; 按类别进行分要素标描,以免漏掉要素。 多幅相邻底图内容检查:成图时相、内 容等;图面要素分类 编码。 底图数字化。
3、遥感影像几何纠正与图像处理
几何纠正应尽量选取永久性地物; 图像处理的目的是消除影像噪音。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37
遥感原理
五、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
1.
目视解译准备工作阶段
明确解译任务与要求; 收集与分析有关资料; 选择合适波段与恰当时相的遥感影像。
2.
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
初步解译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解译区域特点,确立典型解译样区, 建立目视解译标志,探索解译方法,为全面解译奠定基础。 野外考察:填写各种地物的判度标志登记表,以作为建立地区性 的判度标志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影像判度的专题分类系 统,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24
遥感原理
一、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
2、遥感摄影像片特点与解译标志 (1)摄影像片的特点
绝大部分为大中比例尺像片,各种人造地物的形状特征与图型 结构清晰可辨; 绝大部分采用中心投影,可以看到地物的顶部轮廓。
(2)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
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 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够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 标地物或现象。
1.
2.
3. 4. 5.
6.
色调: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例叫色调(也叫灰度) 颜色:是彩色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的基本标志。 阴影:是图像上光束被地物遮挡而产生的地物的影子。据此可判
读物体性质或高度。
形状:目标地物在 遥感图像上呈现的外部轮廓。 纹理:也叫内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39
遥感原理
五、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
5.
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
一种是手工转绘成图; 一种是在精确几何基础的地理地图上采用转绘仪进行转绘成图。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40
遥感原理
第三节 遥感制图
一.遥感影像地图
概念:遥感影像地图是一种以遥感影像和一定的地 图符号来表现制图对象地理空间分布和环境状况的 地图。 按照内容分为普通遥感影像地图与专题遥感影像地 图。 按照传感器不同,分为航空摄影影象地图.扫描影 象地图和雷达影象地图.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41
遥感原理
第三节 遥感制图
一. 遥感影像地图
1. ① ② ③ ④
2. ① ②
遥感影像地图的特点 丰富的信息量 直观形象性 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 现势性强
遥感影像地图的发展趋势 电子影像地图 多媒体影像地图:直观、形象的影像信息再配以生动的声音 解说等。 立体全息影像地图:是利用从不同角度摄影获取的区域重叠 的两张影像,构成像对。
三、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
计算机辅助制图是在计算机系统支持下,根据地 图制图原理,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数字地图编辑 加工技术,实现遥感影像地图制作和成果表现的技术 方法。
1、遥感影像信息选取与数字化
选取合适时相、恰当波段与指定地区的遥感图像。 对航空像片与影像胶片需要数字化。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45
遥感原理
三、微波影像的判读
2、微波影像的应用范围
海洋环境调查。 地质制图和非金属矿产资源调查。 洪水动态监测与评估。 地貌研究与地图测绘。 军事侦察。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34
遥感原理
三、微波影像的判读
3、影像解译标志及地物影像特征
(1)色调:雷达回波强度在微波影像上的表现。 (2)阴影:微波影像上出现的无回波区。 (3)形状:目标地物轮廓或外形的雷达回波在微波影像上的构像。自然 地物外形不规则,人造地物外形规则。 (4)纹理:微波影像上的周期性 或随机性的色调变化。 (5)图型:是某一群体各个要素在空间排列组合的形状。
间接解译标志
指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特征, 借助它可推断与某地物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 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 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 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
遥感原理
一、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
3、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方法
可见光黑白像片和黑白红外像片解译 彩色像片与彩红外像片解译 热红外像片的解译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35
遥感原理
三、微波影像的判读
4、微波影像的判读
(1)微波与目标地物相互作用规律。 随着地面由平滑表面向粗糙表面过渡,波影像上的色调则逐 渐由深变浅。目标地物几何特征对微波影像的构像具有重要影 响。阴影给微波带来很强的反差和立体感。复介电常数是描述 物体表面电性能的。 (2)微波影像的判读方法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32
遥感原理
三、微波影像的判读
1、微波影像的特点
侧视雷达采用非中心投影方式成像,与摄像机中心投影方式完 全不同。 微波影像中的分辨率是由成像雷达的斜距分辨率和方位向分辨 率决定的,它们分别由脉冲的延迟时间和波束宽度来控制的。 比例尺在横向上产生畸变。 地形起伏位移。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33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25
直接判读标志
形状:人造地物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和清晰的边界,自然地物具有 不规则的外形和规则的边界。 大小:不知道比例尺时,可以比较两个物体的相对大小;已知比例 尺,可直接算出地物的实际大小和分布规模。 阴影:本影:是地物未被太阳照射到的部分在像片上的构像。有 助于获得地物的立体感。落影:是阳光直接照射物体时,物体投 在地面上的影子在像片上的构像。 色调与颜色:是地物波谱在像片上的表现。在黑白像片上,据地 物间色调的相对差异区分地物。 在彩色像片上据地物不同颜色的 差异或色彩深浅的差异来识别地物。 纹理:通过色调或颜色变化表现的细纹或细小的图案。这种细纹或 细小的图案在某一确定的图像区域中以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可揭 示地物的细部结构或内部细小的物体。 图型:是目标地物以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图型结构。揭示了不同地 物间的内在联系。 位置:指目标地物在空间分布的地点。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21
遥感原理
三、目视解译的认知过程
遥感图像存在 颜色差异或色调的差异。遥感图像颜色差异或色调的差异达到一 定程度时,目标地物就容易与背景产生对比,形成纹理和形状.
1. 2.
遥感图像知觉形成的客观条件:
自下向上的过程 图像信息获取、特征提取、识别证据选取。 自上向下的过程 特征匹配、提出假设、图像辨识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47
遥感原理
三、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28
遥感原理
二、遥感扫描影像的判读
1、常见遥感扫描影像的主要特点及其应用
MSS影象:
不同卫星上的波段对比; MSS各波段应用范围(重点)。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22
遥感原理
一.
二. 三. 四.
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 遥感扫描影象的判读 微波影象的判读 目视解译方法与基本步骤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23
遥感原理
一、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
1、遥感摄影像片的种类 (1)可见光黑白全色像片 (2)黑白红外像片 (3)彩色像片 (4)彩红外像片 (5)多波段摄影像片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38
遥感原理
五、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
3.
室内详细判度
统筹规划、分区判度, 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去伪存真、静心解译。
4.
野外验证与补判
野外验证包括:检验专题解译中图斑的内容是否正确;检验解译 标志. 疑难问题的补判:对室内判读中遗留的疑难问题的再次解译。
采用由已知到未知的方法; 对微波影像进行投影纠正; 对微波影响进行立体观察。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36
遥感原理
四、目视解译方法
1.
直接判读法:使用的直接判读标志有色调、色彩、大小、形状、
2.
3.
4. 5.
阴影、纹理、图案等。 对比分析法:同类地物对比分析、空间对比分析、时相动态对比 法。 信息复合法:利用透明专题图或透明地形图与遥感图像复合,根 据专题图或者地形图提供的多种辅助信息,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 地物的方法。 综合推理法:综合考虑遥感图像多种解译特征,结合生活常识, 分析、推断某种目标地物的方法。 地理相关分析法:根据地理环境中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依 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借助专业知识,分析推断某种地理要素性 质、类型、状况与分布的方法。
则变化造成的影像结构。 大小:指遥感图像上目标物的形状、面积与体积的度形:目标地物有规律的排列而成的图形结构。 相关布局:多个目标地物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 2
遥感原理
二、目视解译的生理与心理基础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31
遥感原理
二、遥感扫描影像的判读
2、遥感扫描影像特征与解译方法
遥感影像主要解译方法
1)先图外后图内:先了解影像图框外提供的各种信息。 2)先整体后局部:先整体观察,综合分析目标地物与周围环境 的关系。 3)勤对比,多分析:多个波段对比;不同时相对比;不同地物 对比。
遥感原理
三、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
2、地理基础底图的选取与数字化
底图数字化前的准备工作: 图面质量检查:地图变形情况、图面的清晰程度; 按类别进行分要素标描,以免漏掉要素。 多幅相邻底图内容检查:成图时相、内 容等;图面要素分类 编码。 底图数字化。
3、遥感影像几何纠正与图像处理
几何纠正应尽量选取永久性地物; 图像处理的目的是消除影像噪音。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37
遥感原理
五、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
1.
目视解译准备工作阶段
明确解译任务与要求; 收集与分析有关资料; 选择合适波段与恰当时相的遥感影像。
2.
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
初步解译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解译区域特点,确立典型解译样区, 建立目视解译标志,探索解译方法,为全面解译奠定基础。 野外考察:填写各种地物的判度标志登记表,以作为建立地区性 的判度标志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影像判度的专题分类系 统,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24
遥感原理
一、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
2、遥感摄影像片特点与解译标志 (1)摄影像片的特点
绝大部分为大中比例尺像片,各种人造地物的形状特征与图型 结构清晰可辨; 绝大部分采用中心投影,可以看到地物的顶部轮廓。
(2)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
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 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够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 标地物或现象。
1.
2.
3. 4. 5.
6.
色调: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例叫色调(也叫灰度) 颜色:是彩色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的基本标志。 阴影:是图像上光束被地物遮挡而产生的地物的影子。据此可判
读物体性质或高度。
形状:目标地物在 遥感图像上呈现的外部轮廓。 纹理:也叫内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39
遥感原理
五、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
5.
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
一种是手工转绘成图; 一种是在精确几何基础的地理地图上采用转绘仪进行转绘成图。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40
遥感原理
第三节 遥感制图
一.遥感影像地图
概念:遥感影像地图是一种以遥感影像和一定的地 图符号来表现制图对象地理空间分布和环境状况的 地图。 按照内容分为普通遥感影像地图与专题遥感影像地 图。 按照传感器不同,分为航空摄影影象地图.扫描影 象地图和雷达影象地图.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41
遥感原理
第三节 遥感制图
一. 遥感影像地图
1. ① ② ③ ④
2. ① ②
遥感影像地图的特点 丰富的信息量 直观形象性 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 现势性强
遥感影像地图的发展趋势 电子影像地图 多媒体影像地图:直观、形象的影像信息再配以生动的声音 解说等。 立体全息影像地图:是利用从不同角度摄影获取的区域重叠 的两张影像,构成像对。
三、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
计算机辅助制图是在计算机系统支持下,根据地 图制图原理,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数字地图编辑 加工技术,实现遥感影像地图制作和成果表现的技术 方法。
1、遥感影像信息选取与数字化
选取合适时相、恰当波段与指定地区的遥感图像。 对航空像片与影像胶片需要数字化。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45
遥感原理
三、微波影像的判读
2、微波影像的应用范围
海洋环境调查。 地质制图和非金属矿产资源调查。 洪水动态监测与评估。 地貌研究与地图测绘。 军事侦察。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34
遥感原理
三、微波影像的判读
3、影像解译标志及地物影像特征
(1)色调:雷达回波强度在微波影像上的表现。 (2)阴影:微波影像上出现的无回波区。 (3)形状:目标地物轮廓或外形的雷达回波在微波影像上的构像。自然 地物外形不规则,人造地物外形规则。 (4)纹理:微波影像上的周期性 或随机性的色调变化。 (5)图型:是某一群体各个要素在空间排列组合的形状。
间接解译标志
指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特征, 借助它可推断与某地物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 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 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 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
遥感原理
一、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
3、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方法
可见光黑白像片和黑白红外像片解译 彩色像片与彩红外像片解译 热红外像片的解译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35
遥感原理
三、微波影像的判读
4、微波影像的判读
(1)微波与目标地物相互作用规律。 随着地面由平滑表面向粗糙表面过渡,波影像上的色调则逐 渐由深变浅。目标地物几何特征对微波影像的构像具有重要影 响。阴影给微波带来很强的反差和立体感。复介电常数是描述 物体表面电性能的。 (2)微波影像的判读方法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32
遥感原理
三、微波影像的判读
1、微波影像的特点
侧视雷达采用非中心投影方式成像,与摄像机中心投影方式完 全不同。 微波影像中的分辨率是由成像雷达的斜距分辨率和方位向分辨 率决定的,它们分别由脉冲的延迟时间和波束宽度来控制的。 比例尺在横向上产生畸变。 地形起伏位移。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33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25
直接判读标志
形状:人造地物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和清晰的边界,自然地物具有 不规则的外形和规则的边界。 大小:不知道比例尺时,可以比较两个物体的相对大小;已知比例 尺,可直接算出地物的实际大小和分布规模。 阴影:本影:是地物未被太阳照射到的部分在像片上的构像。有 助于获得地物的立体感。落影:是阳光直接照射物体时,物体投 在地面上的影子在像片上的构像。 色调与颜色:是地物波谱在像片上的表现。在黑白像片上,据地 物间色调的相对差异区分地物。 在彩色像片上据地物不同颜色的 差异或色彩深浅的差异来识别地物。 纹理:通过色调或颜色变化表现的细纹或细小的图案。这种细纹或 细小的图案在某一确定的图像区域中以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可揭 示地物的细部结构或内部细小的物体。 图型:是目标地物以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图型结构。揭示了不同地 物间的内在联系。 位置:指目标地物在空间分布的地点。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21
遥感原理
三、目视解译的认知过程
遥感图像存在 颜色差异或色调的差异。遥感图像颜色差异或色调的差异达到一 定程度时,目标地物就容易与背景产生对比,形成纹理和形状.
1. 2.
遥感图像知觉形成的客观条件:
自下向上的过程 图像信息获取、特征提取、识别证据选取。 自上向下的过程 特征匹配、提出假设、图像辨识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47
遥感原理
三、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