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西安路商业区行人交通特性分析

合集下载

大连商业市场分析

大连商业市场分析

大连商业市场分析1. 介绍大连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拥有发达的商业市场。

本文将对大连商业市场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 商业市场概况2.1 主要商业区大连市主要商业区包括中山区、沙河口区、西岗区等,其中中山区是大连商业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拥有多家大型商场和购物中心。

2.2 商业结构大连的商业结构以零售业为主,主要包括百货商场、超市、专卖店等。

此外,大连还有发达的餐饮业和服务业。

3. 商业市场特点3.1 消费水平较高大连居民的消费水平较高,消费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用品、服饰、食品等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连的消费结构越来越多样化。

3.2 以线下为主大连商业市场以线下零售为主,实体商场和店铺仍然是大连居民购物的首选。

3.3 外资企业进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大连市场,加速了大连商业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4. 商业市场挑战与机遇4.1 挑战•疫情影响:新冠疫情给大连商业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部分商场和店铺面临关门倒闭的风险。

•竞争激烈:大连商业市场竞争激烈,各大商场纷纷推出促销活动来吸引顾客。

4.2 机遇•电商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连的电商市场发展迅速,为传统商业带来新的机遇。

•服务升级:大连商业市场可以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和创新经营模式来吸引更多人气。

5. 未来发展趋势5.1 电商+线下模式未来大连商业市场将更加倾向于电商+线下的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5.2 特色商业街区大连将加大力度培育特色商业街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商业街区。

6. 结论大连商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

只有不断创新,适应市场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是本文对大连商业市场的分析,希望能为大连市商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大连城市商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XXX,XXX出版社•《大连商业市场调查报告》,XXX统计局。

大连旅游攻略:参观大连现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大连的交通状况)

大连旅游攻略:参观大连现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大连的交通状况)

大连旅游攻略:参观大连现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1. 现代化的城市交通枢纽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大连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其综合交通枢纽更是引人瞩目。

位于大连市中心的大连现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集合了交通、商业、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成为了该市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心。

2. 大连现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占地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坐落在大连市西岗区的人民广场附近。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交通枢纽,它不仅拥有地铁、公交、高铁等多种交通方式的便捷接驳,还提供了商业购物、餐饮娱乐等多种服务功能,为游客和居民提供了便利。

3. 在大连现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下一层,是地铁站。

大连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和13号线都在这里交汇,形成了一个快速、高效的地铁交通网络。

乘坐地铁,你可以轻松到达大连的各个景点,如星海广场、金石滩、森林动物园等。

4. 大连现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上部分则是公交车站。

这里有大连市内各个方向的公交线路,无论你要去哪里,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公交车。

而且,交通枢纽周边还建有自行车租赁点,方便游客选择自行车出行,享受更加自由和环保的旅行方式。

5. 除了地铁和公交,大连现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还集结了高铁和普速铁路。

这里有大连站和大连北站两个重要的铁路车站,连接了京沈高铁、哈大高铁、沈大城际等多条铁路线路。

无论你是从大连到其他城市,还是从其他城市到大连,这里都是你的出发点或终点。

6. 大连现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建筑设计十分独特,融入了大连市的地域特色和海洋文化。

它采用了现代化的玻璃幕墙外观,给人一种流线型的感觉。

夜晚时分,灯光璀璨,让整个交通枢纽变成了一座璀璨的城市明珠。

7. 除了交通功能外,大连现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还融合了商业、文化等多种元素。

这里有大型购物中心、餐饮街区、电影院等休闲娱乐设施,让人们在等车的时候也能享受到便利和娱乐。

8. 参观大连现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不仅可以感受到现代化城市的脉搏,还能深入体验到大连这座城市的多元文化。

大连商圈简介

大连商圈简介

大连商圈简介1.青泥洼商圈:动迁改造延续大连第一商圈辉煌青泥洼是大连城市的发源地,也是大连商业的发祥地,在这里诞生了大连市第一家百货副食店——大连商场、东北地区第一家外资百货店——麦凯乐商场、大连市第一家大型购物中心——新玛特购物休闲广场。

青泥洼商业区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其影响力已经渗透到每一位大连人的心里。

大连青泥洼商业城地处中山区,管理范围东至解放路,西至友好街,南至五惠路,北至中山路,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是大连市第一个成立专门管理机构进行封闭式管理的现代化步行街区。

1999年12月,大连市政府成立大连市青泥洼商业区改造工程指挥部,开始组织专门力量对青泥洼商业区进行改造建设,动迁了青泥洼商业城内最后600多户居民和一座小学,新建了百年城和新玛特购物休闲广场两个大型商业项目。

2.西安路商业圈:沃尔玛、家乐福、百盛三家大型超市,罗斯福、麦凯乐、友谊商场、百盛、锦辉五家综合商场,它们一起构建起西安路商圈的主要框架。

从百盛的兴起,到家乐福的进驻,再到罗斯福的开业,西安路商圈周边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已经成为一个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一站式购物街区。

3.开发区金马路商圈近几年来,开发区的商业一直处于蓬勃发展的势头。

目前,新玛特、安盛购物广场、麦凯乐、友谊商城等是开发区的几大商业巨头,这些商场基本都集中在金马路的中心地段。

其中,安盛购物广场是开发区首家SHOPPINGMAIL,其主力店有好又多超市、亚惠快餐、新天艺电影城、北京讯点通讯、绿茵英派斯健身俱乐部、国美电器等,使安盛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现代化购物中心。

4.旅顺世达/瑞鑫商圈旅顺口区主商圈位于旅顺老城区北邻黄河路,南邻大华路商业步行街,该地段原属于旅顺区政府,是旅顺传统的商业区,被称为旅顺的“青泥洼桥”。

该商圈定位于集购物、旅游、餐饮、娱乐、休闲、社交为一体的“一站式”消费服务中心;以多功能为主,成为多业态业种的综合体;以满足区内居民消费群体综合消费为主,兼顾来自国内外旅游客人。

沙河口区西安路二期改造重点地块简介 -

沙河口区西安路二期改造重点地块简介 -

写字楼

五星级酒店
高端商业 高端公寓 路
地块布局示意图
地铁人流; •高端住宅公寓集中在地块西面。 •写字楼:企业总部、知名或大型企业、注重
区域规划布局
物业类型
功能组合
•写字楼主要分布在黄河路沿线布置;
体量建议(㎡)
•约22万㎡
写字楼
•高度均超过300米; •建筑顶层可设置旋转餐厅、旋转城市观光台; •建筑顶楼建设直升机停机坪。
120商业开发体量建议开发体量建议开发体量建议开发体量建议大连青泥洼404020现有体量万平米300拆迁面积万平米130剩余面积170万平米商务38住宅72商业60西安路各功能规划新增体量万平米20216860202168602021686020216860商务含酒店住宅商业含文化区域规划布局区域规划布局区域规划布局区域规划布局类型类型类型类型设计风格设计风格设计风格设计风格甲级写字楼商务商务商务商务功能nnnn酒店综合写字楼甲级写字楼酒店综合类写字楼商住公寓现有写字楼类型类型类型类型物业风格类型物业风格类型物业风格类型物业风格类型社区商业区域规划布局区域规划布局区域规划布局区域规划布局n商业商业商业商业功能街区商业主题商业高端商业商业配套高端商业主题商业地下商业现有商业类型类型类型类型物业风格类型物业风格类型物业风格类型物业风格类型返迁住宅n住宅住宅住宅住宅功能区域规划布局区域规划布局区域规划布局区域规划布局商住公寓返迁住宅商住公寓中高端住宅类型类型类型类型物业风格类型物业风格类型物业风格类型物业风格类型歌剧院n区域规划布局区域规划布局区域规划布局区域规划布局文化休闲文化休闲文化休闲文化休闲功能图书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歌剧院图书中心文体教育中心餐饮娱乐休闲带西路定位目标定位目标定位目标定位目标大连返迁住宅示范区大连返迁住宅示范区大连返迁住宅示范区大连返迁住宅示范区物业型态普通住宅写字楼配套商业规划构想?环境优美现代建筑风格

大连交通现状综合调查分析

大连交通现状综合调查分析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城市的车辆数也随着经济的增长而迅速增加。

这就给城市道路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从而引起城市道路的拥堵。

本文通过对为其两个星期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的过程中得出大连的交通运行状态。

本文首先对大连总的交通现状做了概述,从机动车数量一直增加、道路施工的影响、建设密度高城市化加快等三个方面对交通拥堵的原因进行分析。

其次,对调查的数据做了整理与分析。

分析包括交通流量分析、车型对比分析、公交运行状态分析以及路段延误分析。

最后根据实地调查与观察分析交叉口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并对其中的不合理地方提出了改善方案。

在文章结尾,提出了转变出行方式、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交利用率等措施来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

并强调政府政策的重要性。

关键字:交通拥堵、流量分析、交叉口渠划、西安路/长兴街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the number of big cities' vehicles increases quickly. This will give the city's road a great pressure, thus it causes congestion of the urban road.This article analysis through the two weeks' survey data,in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reach a conclusion that how the dalian operation is now.In this paper,firstly there are three aspects that the traffic situation in dalian is given,motor vehicle number has been increas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road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 density of urbanization to analysis traffic congestion.Secondly,to do the survey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The analysis included traffic flow analysis,comparative analysis,public transport vehicles running state analysis and delay analysis section.Finally,according to the loc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observation intersection shortcomings,we puts forward improvement plan for not reasonable place.In the end,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o change traffic mode,develops public transportation,improves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public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raffic congestion.And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government policy.Key word:Traffic congestion. Traffic analysis. Intersection improvement. Xi’anroad/ChangXing street1 概述随着近些年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国民财富有了大量的积累。

关于大连城市交通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大连城市交通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大连城市交通问题调查报告21世纪,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主要载体的城市,如何面向新世纪,更好地成为带动所在区域走向现代化的火车头,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的决策者们和普通居民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虽然城市不同,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任务和追求的目标亦不相同,但对于城市交通人们却不得不给予足够的重视。

据专家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以小汽车为背景的城市交通问题将有一个大发展,并成为城市问题的第一号难题。

大连处于二线城市的前沿,城市交通问题尤为严重。

本次调查的问题涉及大学生目前对大连交通问题的见解,大连交通问题是一直困扰居民日常活动的一道难题,也是当前我国城市交通主要问题。

(一)交通流量增长迅速,道路设施建设带后。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我国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刺激了城市交通的大发展。

从1985年到1995年,机动车的年增长率达12%—14%,个别城市甚至达到30%。

据估计,北京市机动车增长率为15%,小汽车增长率达到42%。

大连市民用机动车近15年增长9倍。

上海市中心区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左右。

与此同时,各大城市虽加大了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基础设施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道路建设仍然滞后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1980年全国城市道路总长2.95万公里,1995年达到13.03万公里,万人拥有的道路长度由3.3公里上升7.0公里,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7.3平方米,到1996年又上升到7.5平方米。

但北京、上海分别仅为5.6、4.5平方米。

尽管如此,与国外城市相比,反映道路拥有水平的人均长度和面积指标仍然偏低。

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同类城市的20平方米,也低于中等发达国家的10平方米水平。

特大城市道路年增长率为2—9%,而机动车增长率普遍在15%以上。

(二)公共交通发展缓慢,个体交通增长过猛。

由于道路拥挤,常规公共交通运营速度下降,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承担的客运比例也不断下降。

这使部分公交乘客转向其他交通方式,导致大部分城市的出行以自行车为主,交通结构个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大连交通情况调查报告

大连交通情况调查报告

大连交通情况调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全07-1班周洋城市交通系统间的公众出行和客货输送。

因城市的规模、性质、结构、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地位的差异而各有特点,但都是以客运为重点,并在早晚上下班时间形成客运高峰。

大连作为一座国际性大都市城市交通对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又起着至关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发展,人口和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城市交通问题也非常明显。

如何解决好大连的交通问题对城市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1 城市简介大连,位于欧亚大陆东岸,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西北濒临渤海,东南面向黄海,有包括大小岛屿260个。

是中国的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也是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中国辽宁省的一个重要沿海港口城市,省内第二大城市,是中国东北主要的对外门户;也是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

1.1城市交通简介海、陆、空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

大连港与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和航运,是欧亚“陆桥”运输的理想中转港;沈大铁路和沈大高速公路、爱大(大连至黑龙江省爱辉县)、鹤大(大连至黑龙江省鹤岗市)、庄林(庄河市至内蒙古林西县)等4条国家级公路以及各级公路联通,构成密集的铁路、公路网,沟通着东北三疆及内蒙东域;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是全国4个国际机场之一,开通国际航线2条,国内航线26条。

大连市已成为海、陆、空联运的枢纽。

大连地区土地面12573.83平方公里,其中市内6区为2414.96平方公里,市辖3市(县级)、1县为10158.89平方公里。

大连全地区海岸线长1906公里,占辽宁省海岸线总长度的73%,其中陆地海岸线1288公里,海岛岸线618公里。

1.1.1航班航线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于1985年开始成为对外开放国际机场,位于大连迎客路附近,距离市区10公里,现已开通国内航线76条和国际航线12条,而且还有与东南亚、欧美、俄罗斯等地区的定期包机业务,主要国际航线有海参崴、福冈、广岛、伯力、伊尔库茨克、名古屋、大阪、迪拜、仙台、汉城、东京、富山、法兰克福、新加坡、慕尼黑。

西安路的概况分析

西安路的概况分析



• 改善思路……
解决方案:

民勇嘉泰广场与君安大厦之间的道路改为由东向西行驶的 单行道。 中长街:建议改为快速道,使之成为西安路西侧交通主干。 长兴街:从中长街至五四广场路段的道路取直,与西安路 形成十字路口 •天兴罗斯福与长兴电子城之间的道路改为由西向东行驶的 单行道。 贯通长兴市场,使中长东三街与广平街相连,并将其 改为由南向北的单行道。 如意街:黄河路至长兴街路段向东拓宽,增加两排机动 车道,使之达到四排双向机动车道。 成仁街:黄河路至五四广场路段向东拓宽,增加一排机动车 道使其达到四排车道,并改为双向行驶道路
• 沿街步 行空间 狭窄, 缺少系 统的广 场和绿 化空间
3.2.2商业空间 西安路商业空间主要以线 形为主,缺乏可停留休息 的公共空间,难以形成丰 富宜人的购物环境,商业 活动缺少横向延伸。同时, 西安路沿线局部地区的城 市面貌也有待于改善。
• 3.2.3商业定位 • 西安路商业层次位于中低档次,购物商场居多, 而休闲娱乐功能的欠缺,难以促成购物人群在此 停留,使得其在于西安路青泥洼著名商业街相比 较时显得吸引力明显不足。商业面积还是相对过 大,各商家目前在招商定位上还有待研究。因为, 目前已经有一些商家存在招不来经营者从而使许 多经营楼层空着的问题,这反映出经营者对西安 路某些商家的投资还缺少信心,也许还反映出西 安路目前商业面积稍多。
• 西安路商业街的交通混乱问题很严重,车 辆拥挤,经常看到车排队现象。 • 解决道路问题将车人分流,一来保证车行 畅通,二来保证行人安全。
• ——城市空间缺少梳理 • 一方面,沿街步行空间狭窄,缺少系统的 广场和绿化空间。另一方面,建筑环境缺 少整体考虑,品质较低。这两方面因素限 制了西安路的商业环境,乃至整体环境的 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第29卷量高于向西流量,该人行横道的两方向行人流量均较大.在14:30一15:00的时间段内,两方向的行人流量基本持平.流量统计如图2.图1各方向行人流量图图2行人过街方向分布图(2)行人过街速度调查,测量人行横道的长度为18m.得到行人的过街速度:其中男性中青年过街速度平均值为54.62m/min,男性老年过街速度平均值为42.76m/min,女性中青年过街速度为47.27m/min,女性老年过街速度为33.35m/min.(3)行人过街等待时间调查调查结果:行人过街等待次数统计结果表明一次通过所占比例14%,二次通过比例高达62%,三次通过比例为24%.行人过街时路旁等待时间分别为:等待时间为10s~15fl,所占比例为46%,比例最大;等待时间为15s一20s所占比例22%;等待时间为5s一10s所占比例16%;20s以上占20%;0s~5s所占比例为6%.(4)行人使用人行横道情况调查调查结果如图3(仍以5min为一个时段进行划分).(5)行人过街间隙利用图3人行横道使用情况统计表经过调查得到,西安路行人过街时利用可穿越间隙情况经调查大约在7s左右.4西安路商业区行人交通特性分析(1)步幅、步速调查地点位于家乐福超市与百盛购物中心之间,两方向的行人步幅正常,但步速较快,路侧小店对行人有一定的吸引,行人在此经过,大多去了两个购物区.行人的步幅、速度受年龄、性别的影响较大,中青年的步幅、步速高于平均值,女性老年的步幅、步速最低.西安路商业区的行人步幅接近国内外学者的统计资料标准哺j,行人大都处在正常行走的状态下.(2)行人速度特性参照国外行人速度的研究成果【8J,西安路商业区的行人步行速度均低于平均水平,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商业区行人较多,沿街小店吸引行人的注意力,部分行人的行走受到约束.此时行人在人行道处于拥挤的程度,步速降低.(3)人行道的服务水平行人密度是在某一瞬间,位于人行道或人行横道上单位面积上正在行走的行人数量.与行人的流动速率及步速均有一定关系,其数值的大小体现了行人行走时的自由方便程度,与行人在人行道享有的服大连市西安路商业区行人交通特性分析作者:金晓琼, 韩萍, 左忠义, 刘岩, JIN Xiao-qiong, HAN Ping, ZUO Zhong-yi, LIU Yan作者单位:大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8刊名:大连交通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年,卷(期):2008,29(2)被引用次数:0次1.戴民大庆市东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学位论文] 20022.王炜.过秀成交通工程学 20003.王迎华行人交通特性分析及交通组织的改善措施[学位论文] 20044.卢柯城市商业街步行交通研究[学位论文] 20025.赵建丽混合交通流条件下信号交叉口行人交通研究[学位论文] 20046.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手册 20027.陆建.叶惠琼.姚冬雷行人过街设施合理间隔[期刊论文]-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2(04)8.WILLIAM H K LAM.JOHN F MORRALL.HERBERT HO Pedestrian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HongKong 19959.王建军.严宝杰交通调查与分析 200410.翟良贵.丁靖艳.章金根行人过街特征分析及自我保护对策[期刊论文]-辽宁警专学报 2004(04)1.期刊论文吴立新.梁春岩.倪铁山商业区近距离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研究-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26(4)研究位于商业区近距离交叉口的交通流组织优化设计,对改善该区域的交通运行状况、提高车辆和行人安全、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春市欧亚车百商业区近距离交叉口为例,通过交通参数的调查分析,结合其地理位置及商业功能,提出交通组织设计方案,并采用饱和度和延误两个参数进行改善前后的对比分析.2.期刊论文陆建.叶惠琼.姚冬雷行人过街设施合理间隔-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2(4)行人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人交通特性分析基础上,通过对行人心理、车辆行驶、道路通行能力等分析,提出了平面行人过街设施合理间距的分析计算方法.根据中国城市交通的一般情况,分别对城市中心商业区和城市一般地区的行人过街设施合理间隔进行计算,提出了相应的行人过街设施合理间隔的推荐值.3.学位论文边扬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方法研究2007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通手段,也是我国城市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同时其他出行方式的始端和终端一般都伴随着步行,步行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具有休闲、锻炼、交往等功能,步行交通系统的规划不仅关系到步行交通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效率,而且影响到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运行质量和城市环境。

与步行交通在城市居民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相匹配的是,不管是城市决策者还是规划人员都未给予步行交通足够的重视,步行环境正在逐步恶化,步行交通与车行交通的冲突干扰造成了交通秩序的混乱和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

国内关于步行交通系统的规划方法的研究较少,规范的推荐值已无法适应当前的交通状况,也无法为规划人员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

因此,研究并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步行交通系统规划方法,指导步行交通系统规划的实践工作,对于促进步行交通系统乃至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和谐平稳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的基础,本论文首先对步行交通系统的特征进行研究。

利用大量的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从步行出行方式分担率、步行交通出行目的特征、步行交通出行年龄结构特征、步行交通出行时耗特征、步行交通出行距离特征和步行出行时间分布特征六个方面对纯步行交通出行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对常规公交换乘方式进行调查,结合现有的地铁换乘方式调查数据,研究了部分步行交通出行特征。

对步行出行路径选择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研究了步行交通出行路径选择行为特征。

对信号控制交叉口和无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等待时间进行调查,结合国内现有的调查数据,对步行交通行为特征进行研究,给出了行人过街满意的等待时间和可容忍的等待时间的推荐值。

本论文从行人心理感受的角度研究步行交通设施行人服务水平评价方法。

在充分考虑我国实际交通状况的基础上,对各类步行交通设施(人行道、信号控制交叉口人行横道、无信号控制交叉口人行横道和路段行人过街通道)行人服务水平的道路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调查方案,对行人在各类步行交通设施上活动时的心理感受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服务水平的影响程度和态势,选取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各类步行交通设施行人服务水平回归模型,与HCM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论文建立的模型更加符合我国城市行人实际交通状况。

其中,人行道行人服务水平主要取决与道路的横断面几何特征、机动车交通流特征以及人行道上的障碍物的分布特征;信号控制交叉口人行横道行人服务水平除了受延误影响外,还与行人的干扰交通流状况和行人的暴露程度有关;无信号控制交叉口人行横道行人服务水平主要取决于行人的干扰交通流分布状况和行人的暴露程度;路段行人过街服务水平取决于路段的交通流特征、过街通道的间距及其控制管理形式。

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确定步行交通系统需求预测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步行出行方式分担率预测和步行交通设施行人流量预测。

从社会经济因素和物理因素(包括城市土地利用布局、道路网属性、步行环境因素等方面)分析影响城市(或城市某一区域)步行出行方式分担率的影响因素:根据步行交通出行距离特征,指出各影响因素的分析范围为步行出行有效覆盖范围而不是研究区域的地理范围,利用大量的调查数据,确定了步行交通出行方式分担率回归模型的形式,运用向后筛选法建立了步行交通出行方式分担率预测模型。

从土地利用布局、道路网络属性、步行环境、公交系统可达性、设施自身特性和道路邻街建筑物性质等方面分析步行交通设施行人流量的影响因素,根据步行出行距离分别特征,确定了影响因素分析的五种空间尺度,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调查方案,对步行交通设施的行人流量和不同空间尺度内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确定了步行交通设施行人流量回归模型的形式,运用向后筛选法建立了步行交通设施行人流量预测模型。

从步行交通设本文提出了步行交通系统规划流程;在步行交通设施规划方面,提出了基于行人服务水平的人行道宽度确定方法,并给出了城市不同道路横断面几何条件、交通条件和障碍物分布状况下人行道宽度的推荐值;同时,还提出了“点线结合”的行人过街设施规划框架,“线”层规划,提出了基于路段行人过街服务水平的过街通道规划方法,“点”层规划从服务水平、安全和特殊人群的需求三方面研究了行人过街设施的优化框架。

结合已有研究,对居住区和中心商业区的步行交通系统的规划方法进行了总结研究。

4.期刊论文于泉.张会.荣建.任福田.YU Quan.ZHANG Hui.RONG Jian.REN Fu-tian路段行人过街设施分析研究-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8,6(3)本文将路段行人过街设施分为两类:居民区过街设施与商业区过街设施.作者重点对路段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三种过街设施进行了行人通过量、车辆通过速度的交通调查和问卷调查,对各种过街设施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管理措施.5.学位论文殷凤军大城市行人交通设施系统规划方法研究2007行人交通在大城市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行人交通问题突出,现实表现为行人利益受损,规划表现为对弱者的忽视。

为了改善行人交通环境,保障出行便捷安全,论文由此展开大城市行人交通设施系统规划方法的研究。

首先,论文从交通效率、服务质量、社会公平三个层面梳理影响行人设施需求的因素,总结行人设施存在的问题并剖析缘由。

比较行人设施需求模型,推荐步行密度直接推计法,并探讨其适用性。

考虑城市人流的产生与分布,分别分析城市干道、中心区和居住区三方面的行人设施需求;并研究各种行人设施的特性和适应性。

其次,从微观个体步行行为和群体行人交通流两个方面总结行人交通行为与心理特性;总结行人交通调查方法,结合南京市湖南路商业中心区的调查和系统调研,分析论证行人交通流与行人设施的关系。

研究行人设施的服务水平和安全性,从行人设施与城市干道、中心区和居住区的关系角度探讨行人设施特性。

再次,从步行系统模式入手,提出“线、面、点”结合的行人交通设施系统规划方法。

“线”上,研究城市干道的人行道布置、人行横道的设置与宽度确定、人行立交的布设与取舍,并结合杭州天目山路过街设施规划应用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