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的交通调查与分析

合集下载

关于行人和非机动车违反交通安全法的调查报告

关于行人和非机动车违反交通安全法的调查报告

关于行人和非机动车违反交通安全法的调查报告摘要:本调查报告旨在深入研究行人和非机动车在城市道路上违反交通安全法的情况。

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和访谈等方法,我们了解到行人违法行为主要包括横穿马路、闯红灯等行为,而非机动车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骑行时不戴头盔等。

结合调查结果,以及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教育和交通管理的思考,本报告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有关交通安全管理的建议。

一、引言行人和非机动车是城市道路上最常见的交通参与者之一,他们的违法行为不仅给自身安全带来风险,还对其他道路用户造成危险。

因此,研究他们的违法行为及其原因对于提高交通安全至关重要。

二、方法1.实地调查:在城市主要道路上进行观察,记录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违法行为,包括违背交通信号、横穿马路等。

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识别主要违法行为及其频率。

3.访谈:对于违法行为较为严重的行人和非机动车骑手,进行访谈以了解其违法行为的原因。

三、结果根据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总结了行人和非机动车违法行为的主要情况:1.行人违法行为:a)横穿马路:在非斑马线上、无交通信号灯的地方,很多行人选择横穿马路,忽视了交通安全。

b)闯红灯:部分行人在红灯亮起后依然闯入马路,给自己和其他交通参与者带来安全风险。

2.非机动车违法行为:a)不按规定车道行驶:一些非机动车骑手不按照规定的车道行驶,不仅增加了道路拥堵,也增加了事故风险。

b)未佩戴头盔:在城市道路上骑自行车或者电动车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戴头盔,因此在事故中头部受伤的风险较高。

四、访谈结果我们采访了一些违法行为较为严重的行人和非机动车骑手,得出了一些他们违法行为的原因:1.个人安全意识不强,忽视自身安全;2.对于法规和交通信号灯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3.文化传统影响:一些地区有“闯红灯壮行”等非法传统活动。

五、讨论与建议1.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通过学校、社区等渠道,提高行人和非机动车骑手的交通安全意识,普及交通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

交通调查与分析复习名词解释与简答

交通调查与分析复习名词解释与简答

交通调查与分析复习名词解释与简答交通调查与分析第一章1、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现象的片断,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

P1第二章1、周日交通量变化系数D或Kw:年平均日交通量与全年中某周日的平均日交通量之比。

又称日不均匀系数,日换算系数P92、高峰小时系数PHF:高峰小时实测交通量与由5min或15min 高峰区间推算所得的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之比,即位高峰小时系数。

P93、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一年内连续累计交通量之和除以该年的天数(365或366)所得的交通量。

P84、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把高峰区间的累计交通量扩大推算为1小时时间内的交通量即为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

P95、第30位年最高小时交通量(30HV):一般简称为第30h交通量。

将一年中所有8760h的小时交通通量按顺序由大到小排列时其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

P96、高峰区间:某高峰小时内连续5min(或15min)累计交通量最大的区间称为该高峰小时内的高峰区间。

P97、第30为交通量系数(K30):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简称第30h系数。

P98、道路方向分布系数Kd:用百分数表示的主要行车方向交通量占双向行车总交通量的比值。

P9第三章1、空间平均车速:在给定的路段上,同一瞬间车速分布的平均值。

P542、时间平均车速:道路某一断面上车速分布的平均值,即断面上各车辆通过时起地点车速的算术平均值。

P543、运营车速:车辆在运输线上的周转速度即车辆行驶距离与运营时间的比值。

P534、行程车速:亦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行程时间的比值。

(行程时间包括行驶时间和中途受阻时的停车时间。

)535、行驶车速:亦称运行车速,是车辆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行驶时间(行程时间中扣除因阻滞而产生的停车时间)的比值。

P536、地点车速:车辆通过道路某一地点(道路某断面)时的车速,亦称瞬时车速。

交通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交通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交通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交通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和分析交通流量、交通状况和交通问题,以制定交通规划和改善交通管理措施。

调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交通流量调查:统计和记录车辆和行人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数量和流动情况,包括车辆类型、速度、行驶方向等信息。

2. 交通事故调查:收集和分析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地点、时间、伤亡情况等信息,以找出事故的共性和规律,并提出预防措施。

3. 交通出行方式调查:了解人们的出行方式,包括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和私家车等,以了解交通需求和出行特征。

4. 交通设施调查:调查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路牌、道路状况、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的布局、数量、状况和使用情况,以评估设施的合理性和改进的可能性。

5. 交通环境调查:调查交通噪音、空气污染、道路交通塞车等交通环境问题,以评估交通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改善建议。

通过这些调查内容,可以为交通规划、道路建设、交通管理和交通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交通系统的合理优化和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交通调查的意义、要求与方法

交通调查的意义、要求与方法

第三章交通调查与分析§ 3 •交通调查的意义、内容及要求一、交通调查的目的交通调查是指通过统计、实测与分析判断,掌握交通状态发展趋势及有关交通现象的工作过程。

交通调查的目的:①准确掌握交通现状及其变化规律;②为未来的交通需求提供相应的道路工程设施及交通经管控制手段。

二、交通调查的主要内容交通调查涉及人、车、路与环境等综合交通系统中的各个方面,范围相当广泛,主要有1.交通流要素调查2.交通需求调查3.交通事故调查4.交通环境调查由于交通需求调查已成为交通规划部门的专项调查,交通事故调查、交通环境调查均已成为交通经管部门及城市建设部门的专项调查。

三、交通调查的基本要求① 调查条件、目的必须予以注明;② 交通调查与调查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也应视实测目的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予以选择;③调查人员要有较好的素质, 其中包括技术水平和分析能力、工作态度;④需要有广泛的协作和良好的组织。

§ 3-2交通量调查的目的、内容与方法一、交通量调查目的.交通量的调查是在固定地点、固定时段内的车辆数量调查。

调查汽车交通量的目的是:1、在某一地点作周期调查,了解交通的组成、分布,掌握交通量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规律,据此可预测交通量及其发展趋势;2、为道路规划、建设及交通营运经管与控制,提供交通流量流向、车速、延误、停车等数据:如:为确定投资顺序,安排资金与效益评估提供依据;确定设置信号,标志及采取某乡交通经管措施;为道路几何设计及交通控制设计提供依据……3、通过事前、事后的交通量调查,评价道路服务水平与交通经管措施的效果;4、在交通研究中通过交通量调查掌握交通实态与变化的规律;5、用于推算道路通行能力、预测与计算事故率及道路运输成本和效益等为制定交通政策法规与科学理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二、交通量调查的种类就交通动态观点分类交通量调查有如下几种:1.区域交通量调查2.小区边界线交通量调查3.核查线调查4.特定地点或专项交通量调查。

中职教育-《交通调查与分析》课件:第九章 行人与非机动车交通调查(马超群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ppt

中职教育-《交通调查与分析》课件:第九章  行人与非机动车交通调查(马超群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ppt
(1) 调查工作 ① 调查地点 根据调研的任务和目的选定。一般可选择市中心中等拥挤和密集的商业区道路两侧人行道。
为了避免行人行进时受到横向的干扰,一般可选择有人行护栏、宽度无变化、绿化带规则、无 公交车站及大型公共建筑如大商场、影剧院等的人行道。冬夏季节注意寒风烈日的影响。
② 调查时间 除为了调查特定时段行人交通外,一般可选择上、下午有代表性的时间段,如上午9~11 点,下午14~16点。当然也同样应注意气候季节的影响,必要时可提前或推后。 ③ 调查方法
行人交通特性调查
行人交通调查方法
5.调查方法的比较
比较项目
人工观测法
机械计数法
录像调查法
GPS调查法
数据存储方式 纸质文件或文本文件
计数器
视频软件输出数据 视频格式文件
格式文件
数据精确度
较高


一般
适用性 成本
调查大量的行人 适用于调查连续数
可以调查单个行人和
交通流量,长时 据,数据具有重复
行人群体数据,不适
一般每一调查组由2人组成,负责一个路段的调查。每组配置计时用电子秒表1块,计步 数用计数器1只,以及其他如皮尺、记录板等用具。其中1人观测,分工负责计时和计步数,另 1人记录。观测距离一般可取30m,或其他较易于计算的长度,但不宜过短。
另外一种调查方法是由一个调查员单独进行。调查时调查员根据调查要求。尾随某一行人 行走,记录行人通过观测路段的时间和步数。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调查员工作量大且比较劳累, 另外行人在发觉有人跟踪调查时,往往改变其原来的行走方式,影响观测结果甚至使调查无效。
1.人工观测法
行人交通特性调查
人工观测法的一般调查步骤如下: (1) 确定调查数据类型。 (2) 选定调查时段和区域。 (3) 现场调查数据。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以及改善居民出行体验,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方法和应用。

一、交通调查的重要性城市交通规划离不开对交通状况的准确了解,而交通调查就是获取这些信息的重要手段。

交通调查可以帮助规划者了解城市的交通需求、出行模式以及交通流量等关键信息。

通过交通调查,规划者可以获取到各类交通工具的使用频率、行程目的地、出行时间等数据,从而为交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交通调查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对于交通规划的可行性和效果评估方面。

通过交通调查,规划者可以了解到交通网络的瓶颈和拥堵点,进而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

此外,交通调查还可以评估交通政策的实施效果,为规划者提供反馈和调整的依据。

二、交通调查的方法交通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问卷调查、交通观测、GPS轨迹数据分析等。

问卷调查是最常用的调查方法之一,通过向居民发放问卷,规划者可以了解到居民的出行方式、出行频率、出行目的地等信息。

交通观测则是通过设置观测点,对过往车辆进行计数和分类,从而了解交通流量和通行速度等信息。

GPS轨迹数据分析则是通过收集车辆的GPS轨迹数据,对出行路径和时间进行分析,以获取出行模式和交通流量等信息。

除了传统的调查方法,现代技术的发展也为交通调查带来了新的手段。

例如,利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技术,可以通过手机APP等方式获取用户的出行数据,从而实现对大规模出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还可以降低调查成本和工作量。

三、数据分析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交通调查获取到的大量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利用,以为交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分析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交通流量预测、路网优化、交通模拟等方面。

交通流量预测是交通规划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历史交通数据的分析和建模,可以预测未来交通流量的变化趋势。

道路路段交通量调查与分析报告

道路路段交通量调查与分析报告

道路路段交通量调查与分析报告篇一:道路交通交叉口调查报告实实验课程: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验报告年月日信号控制交通口交通量调查报告城市规划111班熊苑6001211013一、道路交通量调查方法时间安排:调查日期:20XX年10月6日星期一调查时间:下午16:00至17:00 共一个小时调研地点:红谷中大道—绿茵路,南北向为八车道,东西向为六车道调查目的:交通调查是交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交通规划、道路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安全及交通流理论的基础工作。

通过调查与分析,明确交通问题的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在路网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交通变化规律,为建立交通流理论模型、交通预测模型等提供基础资料。

调查内容:1、交叉口流量流向调查:采用人工计数法,实地调查十字路口各进口道的车数,连续调查一小时不间断。

2、交叉口基础设施调查:调查各进口车道数、车道宽度、信号灯配时情况等。

二、调查路口信号灯配时情况东西向直行:绿灯45秒红灯95秒东西向左拐:绿灯45秒红灯95秒南北向直行:绿灯20秒红灯115秒南北向左拐:绿灯20秒红灯120秒三、交叉口机动车流量观测统计表交叉口机动车流量观测统计表1日期:20XX年10月6日周一晴地点:红谷中大道—绿茵路西侧调查员:程之浩交通量柱状图1交叉口机动车流量观测统计表2日期:20XX年10月6日周一晴地点:红谷中大道—绿茵路北侧调查员:王可心交通量柱状图2交叉口机动车流量观测统计表3日期:20XX年10月6日周一晴地点:红谷中大道—绿茵路东侧调查员:熊苑交通量柱状图3篇二:公路交通量调查解决方案公路交通量调查解决方案一、Traffic-Master双线圈公路交通量调查设备我公司的双线圈式交通量调查设备Traffic-Master,来自德国Weiss-Electronic公司,已经历全球三十多年的应用考验,具有卓越的品质保证。

该产品第一批通过交通运输部相关检测机构的检测,并被推荐作为I级ABC类设备使用。

小车人行横道碰撞行人深度调查报告

小车人行横道碰撞行人深度调查报告

小车人行横道碰撞行人深度调查报告我们针对一起小车人行横道碰撞行人的严重事故进行了深入调查。

事故发生在我国某城市,涉及一辆小型轿车和一名行人。

通过对事故现场、当事人、目击者等多方面的调查,我们对事故原因、后果及影响有了全面的了解。

现将调查报告如下:一、事故背景及概况事故发生在2021年某月某日,地点位于城市一条主干道的人行横道上。

当天下午,驾驶员李某驾驶一辆小型轿车沿该道路行驶,当行驶至人行横道时,与正在过马路的行人陈某发生碰撞,造成陈某严重受伤。

事发后,驾驶员李某立即报警,并积极参与救援。

二、事故原因分析1.驾驶员因素:经调查,驾驶员李某具有合法驾驶资质,事故发生时未发现酒驾、毒驾等违法行为。

但李某表示,事发时行人突然出现,使其来不及采取避让措施。

2.行人因素:行人陈某在事故发生时未遵守交通信号灯指示,违规穿越人行横道。

此外,陈某未采取任何防碰撞措施,如佩戴反光衣物等。

3.道路设施因素:事故发生地段人行横道设施齐全,设有交通信号灯、人行道、护栏等。

但调查发现,该路段人行横道与相邻路段的绿化带相连,绿化带高度影响了驾驶员的视线,使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难以发现行人。

4.环境因素:事故发生时,天气晴朗,视线良好。

但道路两侧的树木和建筑影响了驾驶员对周边环境的观察,加之车流量较大,驾驶员可能在行驶过程中分散注意力。

三、事故后果及影响事故造成行人陈某头部、腿部等多处受伤,送往医院救治。

事故现场周围交通受到一定影响,导致短暂拥堵。

事故还引发了周边居民对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关注,要求政府部门加强管理。

四、预防措施及建议1.加强驾驶员安全教育,提高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2.提高行人交通安全意识,加强对行人交通违法行为的宣传教育。

3.完善人行横道设施,加大绿化带高度,优化路段视线条件。

4.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交通安全的认识。

5.加强对人行横道等重点区域的巡逻执法,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常用术语(占用面积)
行人的占有面积:静止时为人 体的水平投影。亚洲人的肩宽 95%是44cm,加上穿衣的最大 厚度为3.8cm,前后宽为其3/4, 则纯占有面积为48cm×36cm。 行人人均占用面积:静止等候 的行人平均每人占用的面积。 行人空间分配数:又称行人空 间面积。每个行走的人平均占 用的面积。 平均行人间距:静止等候的行 人相互间相距的平均值,单位 为m。
10
E级 级
行人排队等候区域服务水平
为了表征行人在排队等候区域内暂时站立、 等待过街或提供服务的情况,国外还提出了 行人排队等候区域服务水平的标准。使用人 均占用面积和平均行人间距做指标。
11
人行横道的服务水平
行人延误和流量/通行能力、一次过街率是衡 量人行横道的服务水平的。 行人延误时行人行程时间与理想的旅行时间 之差。 一次过街率是指一次通过的行人占过街总人 数的百分率。
4
行人的交通调查与分析
常用术语 行人交通的服务水平分析 行人交通调查方法 行人交通特性分析 行人交通通行能力
5
常用术语(交通三要素)
行人流量: 行人流量:是在一定的时间间隔、一定的地点通过的行人数 单位是人/15min。 量。单位是人 。 行人流率: 一定的 行人流率:人行道或人行横道上的行人在一定的时间内按指 定方向通过某一断面的数量。单位是人/min。 定方向通过某一断面的数量。单位是人 。 单位宽度上的行人流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有效行走宽度上 单位宽度上的行人流率: 通过的行人数量。单位是人/(min·m)。 通过的行人数量。单位是人/(min·m)。 步行速度:行人交通在指定方向上的运动速率 单位是m/min。 运动速率。 步行速度:行人交通在指定方向上的运动速率。单位是 。
20 1. 表中步幅单位为cm,速度单位为m/min; 2. 行人类别栏内,除“所有行人”外,其他男性或女性分类中均不包括儿童。
各方向行人流量 350 300 250 行人流量 200 150 100 50 0 1 4 7 10 13 16 19 22
1000 900 836 800 700 行人流量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时间分布图 902 826 834 769 712 866 726 时间分布图
A级 级
行人占用面积约> 平米 平米/人 行人占用面积约>3平米 人,有足够的空间可供行人自由选择速度及超越 他人,亦可横向穿越与选择行走路线。运行状态:可以完全自由行动。 他人,亦可横向穿越与选择行走路线。运行状态:可以完全自由行动。 行人占用面积为2-3平方米 /人,可以较自由选择步行速度、超越他人,反 行人占用面积为 平方米 人 可以较自由选择步行速度、超越他人, m2 向与横穿行走要适当降低步行速度。 向与横穿行走要适当降低步行速度。 运行状态:处于准自由状态(偶有降速需要) 运行状态:处于准自由状态(偶有降速需要) 行人占用面积为1.2-2平方米 人,选择步行速度与超越他人有一定的限制反 平方米/人 行人占用面积为 平方米 向与横穿行走常发生冲突,为免于挤擦碰撞,有时要变更步速和行走线位 有时要变更步速和行走线位。 向与横穿行走常发生冲突,为免于挤擦碰撞 有时要变更步速和行走线位。 运行状态:个人尚舒适,部分行人行走受约束。 运行状态 个人尚舒适,部分行人行走受约束。 个人尚舒适
步行时有横向摆动,步行速 度愈慢摆动愈大。德国二十 世纪初采用的行人宽度基本 值为75cm,现在的标准是 值为75cm,现在的标准是 单向交通时,行人的横向间 隔(行人的中心轴线间距)为 行人的中心轴线间距) 75cm,前后间隔为lm。双 75cm,前后间隔为lm。双 向交通时横向间隔为60cm。 向交通时横向间隔为60cm。 在等待信号时的静态横向及 前后间隔为85cm和60cm。 前后间隔为85cm和60cm。 8
消耗能量最小的步行速度67.2m/min.。 。 消耗能量最小的步行速度
行人密度包括动态密度和静态密度。 行人密度包括动态密度和静态密度。 包括动态密度和静态密度 行人动态密度
在某一指定瞬间, 在某一指定瞬间,位于人行道或人行横道上单位面积上正在行走中的 行人数量,单位是人/㎡ 行人数量,单位是人 ㎡。
12
行人行为特点:行人在路上行走特点
如果不是赶时间想尽快到达目的地,行人都倾向于以 自己最舒适的(能量消耗最少的)步行速度来行走。 行人总是与其他行人和边界(墙壁、成排房屋、街沿 等)保持一定距离。这个距离在人们匆忙行走的时候 就会变小,也会随着人流密度的增大而递减。 当行人密度增加时,步速和步幅都会明显地减小。这 在我们地铁通道中进行测量的时候表现得较为明显。 在恐慌逃离某个现场的情况下,个体行人通常会非常 紧张,以致于会有非常盲目的行动。在情况不明的时 候,人们由于从众心理,容易出现一种盲目的跟随群 13 体的行为,这也是一种自组织或同步现象。
行人静态密度
在某一指定瞬间,位于人行道(或人行横道) 在某一指定瞬间,位于人行道(或人行横道)单位面积上站立等候中 的行人数量,单位是人/㎡。 的行人数量,单位是人 ㎡ 6
常用术语(行人交通特征)
步幅:又称步长。为步行者两脚先后着地, 步幅:又称步长。为步行者两脚先后着地,前一脚跟至后一 脚跟的距离,即行人行走时每跨出一步的长度,单位为cm。 脚跟的距离,即行人行走时每跨出一步的长度,单位为 。 行人步幅因性别、年龄而异。一般来说,妇女、 行人步幅因性别、年龄而异。一般来说,妇女、老年人和儿 童的步幅较小,而男性、中青年人步幅大。 童的步幅较小,而男性、中青年人步幅大。根据大量的观测 资料表明,一般身高步幅大、下坡步幅大、精神愉快步幅大, 资料表明,一般身高步幅大、下坡步幅大、精神愉快步幅大, 而身矮、上坡、精神不振则步幅小。 而身矮、上坡、精神不振则步幅小。 步数:步行者在单位时间内两脚着地的次数,一般以每分钟 步数:步行者在单位时间内两脚着地的次数, 移动的次数为计量单位,每分钟行走步数变化于80-150次, 移动的次数为计量单位,每分钟行走步数变化于 次 常用值为120次。 常用值为 次 步频是行人在单位时间内行进的步数 是行人在单位时间内行进的步数( 步频是行人在单位时间内行进的步数(或双脚先后依次着地 次数),单位是步数/min。步频是重要的步行特征参数之一, ),单位是步数 次数),单位是步数 。步频是重要的步行特征参数之一, 它能反映行人的心理状态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对步行特征的影 响。
B级 级
C级 级
D级 级
行人占用面积为0.5-1.2平方米 人,正常步速受到限制,有时需调整步幅, 平方米/人 正常步速受到限制,有时需调整步幅, 行人占用面积为 平方米 速度与路线,超越、反向与横穿十分困难,有时产生阻塞或中断。 速度与路线,超越、反向与横穿十分困难,有时产生阻塞或中断。运行状 行走不便,大部分处于受约束状态。 态:行走不便,大部分处于受约束状态。 行人占用面积在0.5平方米 人以下 所有步行速度、方向均受限制, 行人占用面积在 平方米/人以下,所有步行速度、方向均受限制,只能 平方米 人以下, 跟着”人流前进,经常发生阻塞、中断,反向与横穿绝不可能。 “跟着”人流前进,经常发生阻塞、中断,反向与横穿绝不可能。 运行状态:完全处于排队前进,“跟着走”,个人无行动自由。 运行状态:完全处于排队前进, 跟着走” 个人无行动自由。
向南流量(人) 向北流量(人)
时段(以5分钟划分)

思考:交通的组成? 交通的组成: 人、车、路、环境 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 车辆的交通和行人交通 行人交通(步行交通)--最古老的交通 方式 纵向交通:步行道上的交通 横向交通:过街交通
2
3
调查与分析的目的
了解行人交通的特性 了解行人交通的变化规律 为了使行人交通安全、高效,对其他交通方 式影响小 为规划、设计、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行人交通术语之间的关系
由指定距离除以步数可求得步幅。 行人速度为步频与步幅的乘积。 行人空间面积为动态密度的倒数。 行人人均占用面积为静态密度的倒数。
9
人行道服务水平
为了表征和衡量行人在人行道内行走时的 自由、方便和舒适程度所制定的定量指标。 自由、方便和舒适程度所制定的定量指标。 通常用空间面积、行人速度和流量/通行能 通常用空间面积、行人速度和流量 通行能 力三个指标来衡量。 力三个指标来衡量。
摄像法:整个断面都应在镜头内。
16
交通特性调查
人工调查法
随机抽取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行人,记录其通 过调查地点的步数、时间。
摄像法
17
人工调查法:
行人交通延误的调查
调查行人等待过街的时间(国外)--停止延误 记录行人过街的总时间,记录没有减速的行人 过街时间。
摄像法:
18
百 盛 购 物 广 场 西安路步行 街小吃 街
行人过街行为特点
行人过街的步幅、步速与行人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 心理状况、出行目的、行走距离和道路情况等因素有关, 其中受年龄、性别影响最大,年青人步幅较大,步速较 快,老年人则步幅较小,步速较慢。行人过街所表现出 的行为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正常型。始终保持均匀步速,稳步前进。这类行人过街 正常型 方式往往出现在车辆少、交通量不大的道路上。 中途停驻型。行人横越道路的途中,看到车辆较多,停 中途停驻型 顿不前或犹豫不决。这种人站在马路中间待机过街或拿 不定主意,进退两难,使驾驶员难于判断他们的行动。 中途加快型。这类行人过街多半是走到马路中线后,看 中途加快型 到汽车急速驶来,加快步伐抢行过街。 中途放慢型。这类行人过街通常先是急忙快步奔跑抢行 中途放慢型 穿越,待到达中线后一看,路上没有汽车来往,于是放 14 慢步速,稳步行进。
行人交通分析内容
行人交通流量、速度以及其变化规律,行人 交通流量、速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该处行人交通的运行状态:服务水平的指标 行人的交通特征:分年龄、分性别、分位置 的行为特性和交通特征参数的分布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